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研究

乐至县大佛镇红鞍小学邓文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的特点:可赋予知识声、形、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我们在教学中也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对于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软件中设有动画,既生动又形象,学生一见就知,学习的劲头特足,个个都非常感兴趣,学生还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人人都享有充分的自由,再也不会被老师牵着鼻子转了,一节课下来学得非常轻松。

二、手脑并用,发挥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刚入学儿童不善于思考问题,往往不知道从哪里想起,思维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运用学具指导儿童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学生思维,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收到了较

好地效果。

1、在操作学具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在每个学生身上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转移,只不过在有些人身上,某些兴趣有幸得到了及时的诱导、规引和强化,成了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而有些人萌发的兴趣,没有得到及时的诱导与规引,从而导致自生自移。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严肃的。但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声有色的学具操作时,他们会倍感兴趣。这样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苦学”为“乐学”。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当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先让学生用二根小棒摆一个角,学生很快就摆出来了;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三个角。这下他们可发愁了:一个角要用二根小棒,三个角不是要用六根小棒吗?只有三根小棒可怎么摆哟?我鼓励他们说:“你们仔细想想三根小棒可当六根小棒用,看谁能摆出来!”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创新实践,终于有人创造出了这样的摆法,这样的教学,既巩固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具操作中引发求异思维,启发学生主动探索。

求异是创造性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学具操作中,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积极探索,敢于标新立异,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给学生演示:把7个梨子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已经在每盘放了2个,只剩下1个了。我问学

生:“还能再分吗?”几个学生都说不能分了。可有一名学生却说:“还可以分。”这时教室里发出了嘘气声,有人甚至嘲笑他:一个梨子怎么分到了3个盘子里呢?我又一次问他:“还可以再分吗?”他坚持说:“还可以再分,我可以分给大家看。”说着,他拿着一把小刀上台小心翼翼地把一个梨子平均分成3份,每盘放一份。虽然他的分法超出了本节课的学习范围,但我们不能不为他的勇敢求异精神所感动。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3、在学具操作中鼓励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只有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在学具操作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打破常规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我在教学“认数5”时,要求学生用5根小棒摆一个图形,,开始学生大多摆成书中的五边形,接着通过互相启发,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了更多的图形。

4、在学具操作中发展语言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丰富了,语汇多了,思维更加活跃了,就容易闪现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学具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达到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动手操作促进了思维及语言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说理能力,为分析复合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训练,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

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正确适当地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设教学情景,精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时索然无味。尽管教师花了不少力气,也只会“事倍功半”。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钻研,选择适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不管是导入新课,还是教学过程中都要结合实际,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圆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设问如下,“你见过圆形的东西吗?”“轮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把车轮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椭圆形(鸡蛋形)?”“做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又怎样?”学生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很感兴趣,“心欲求而未得,日欲言而不能”。为了找到答案,学习进入积极状态,思维最活跃。

结局也很重要。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心构思,策划布置,一节优秀的课须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丰富多彩的中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局。但有些教师往往忽视结局的设计。其实一个好的结局能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回味无穷,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数学较强的系统性,为数学教学设置悬念的结局创造很多机会。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

性。

1、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实践证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2、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耳、动脑,去实际操作、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已有的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创设情境,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