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电路应用基础
电路基础第1章习题解答.docx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习题解答1-1 题 1-1 图所示电路,求各段电路的电压U ab 及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元件是消耗功率还是对外提供功率2Ab 1Ab a-8Aba- a+6V+-8V-+-10V -(a)(b)(c)-2Aba-1Aa-2Aa+ -b-+ b--6V+-8V 16V (d)(e)(f)题 1-1 图解 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及题给条件,得( a ) U =6V, P =6×2= 12W消耗功率ab( b ) U ab =-8V , P =1×(-8)=-8W 提供功率( c ) U ab =-10V, P =-(-8) (-10)=-80W提供功率( d ) U =-8V, P =-(-2)(-8)=-16W提供功率ab( e ) ab =-(-6)=6V,=-(-1)(-6)=-6W提供功率UP( f ) U ab =-16V, P =(-2)16=-32W提供功率1-2 在题 1-2 图所示各元件中, 已知:元件 A 吸收 66W 功率,元件 B 发出 25W 功率; 元件 C 吸收负 68W 功率,求 i 、 u 和 i 。
ABCi A-5Ai CA--B++C-+u B-4V6V题 1-2 图解 根据题意,对元件A ,有A=6 A =66,i A==11APi对元件 B ,有B=-5 B =-25,B==5VP uu对元件 C ,有P C =-4 i C =-68, i C ==17A1-3 题 1-3 图所示电路中, 5 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
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I 1=-2A ,I 2=3A , I 3=5A , U =70V ,U =-45V , U =30V , U =-40V , U =-15V 。
1 2 3 45(1)试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元件是负载(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验证功率平衡U 4U 5I 1+-4+-I3-+5+-I 2++++-+U1 1U 33U2 2----+ -题1-3 图解( 1)图中虚线箭头为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电路邱关源知识点总结
电路邱关源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1.1 电路的定义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的路径,通过这个路径可以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电路可以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1.2 电压、电流、电阻电压是指电荷单位正负极性的能量。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
电阻是电流通过的障碍。
1.3 串联、并联串联是指电阻或其他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的流动路径是依次通过每一个元件。
并联是指电阻或其他元件并排连接在一起,电流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通过每一个元件。
1.4 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在电阻恒定的情况下,电压和电流成正比。
即 V=IR。
基尔霍夫定律:总电压等于各个分支电压之和,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1.5 电路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通过列方程组的方式求解电路中各个分支电流和电压。
节点分析法:以节点电压为未知数,通过电流平衡方程求解各个节点电压。
电流分析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数,通过节点电流平衡方程求解各个支路电流。
第二章电路元件2.1 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可以分为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2.2 电阻电阻是电流通过的阻碍,常用于电路中调节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2.3 电容电容是指两个导体之间存在电场储存电荷的能力。
2.4 电感电感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磁场储存能量的能力。
2.5 半导体元件半导体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等,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常用的重要元件。
第三章电路分析3.1 直流电路分析直流电路分析主要是通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流和电压的计算和分析。
3.2 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主要是通过复数分析和复指数的方法进行电流和电压的计算和分析。
3.3 稳态分析和瞬态分析稳态分析是指电路中电流和电压达到稳定值后的分析。
瞬态分析是指电路刚刚接通或断开后的电流和电压的分析。
第四章电路设计4.1 电路图电路图是电路设计的重要工具,包括电源、导线、负载、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连接关系和参数。
4.2 电路模拟和仿真电路模拟是指通过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电路第五版
电路第五版引言《电路第五版》是一本经典的电路学教材,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电路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本文档将对该书进行综合介绍,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第一章:电路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电路的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和电路元件的定义、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等。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读者可以建立起对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电阻电路本章介绍了电阻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重点讲解了欧姆定律、串联电阻、并联电阻以及电阻网络等内容。
通过对电阻电路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电阻的串并联组合。
第三章:电容电路本章介绍了电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讲解了电容器的构造和性质,以及电容电路中的充放电过程、串联电容和并联电容等内容。
通过对电容电路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在电路中的应用。
第四章:电感电路本章介绍了电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讲解了电感器的结构和特性,以及电感电路中的自感、互感、串联电感和并联电感等内容。
通过对电感电路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电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在电路中的应用。
第五章:交流电路本章介绍了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讲解了交流电路中的正弦波、交流电压与电流的表示以及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等内容。
通过对交流电路的学习,读者可以理解交流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第六章:放大器本章介绍了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以及放大器的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等性能指标。
同时,还介绍了常见的放大器电路,如共射放大器、共源放大器等。
通过对放大器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七章:滤波器本章介绍了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和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等内容。
讲解了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常见滤波器的原理和特点。
通过对滤波器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第八章:二极管和功率器件本章介绍了二极管和功率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电路基础及应用
电路基础及应用电路基础及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电子电路由于其应用广泛和其它优越性能,成为基础电子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和通信工程等专业学科的基础。
因此,掌握电路基础及其应用非常重要,下面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电路基础及应用。
电路基础电路是指导电子元件或布线形成的电气连接的系统。
电源,导线和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和半导体器件等组成的物理装置,用来描述电流的特性。
它们也可以被用来操纵和量测各种物理量(如:电压,电流,电阻等)的电学相互关系。
电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以共同的一根导线的两端连接多个电子元件或器件的电路。
串联电路的特点是电流在各个电子元件或器件之间不变,电压会在这些电子元件或器件之间分配。
2.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将多个电子元件或器件的旁路连接在一起,以两根导线为端点的电路。
并联电路的特点是电压在各连接器件之间不变,电流会使各个电子元件或器件之间分配。
3.复合电路:复合电路是并接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结合,通过组合连接多组电子元件或器件组成较复杂的电路。
电路各元件的物理特性对于电路设计至关重要。
在设计电路时,必须首先对电源提供的电源电压,电流和频率等进行选择。
另外,使用的电子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物理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等,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电路应用电路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电源:电源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之一。
它主要是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为各种电子器件工作提供能量。
2.放大器:放大器将信号进行放大,为一些电子产品的信号处理提供必要的条件。
例如,电视机、收音机、功放、音箱等。
3.稳压器:稳压器用于控制电源的电压波动,保持电子装置使用电源电压的稳定性。
常见的稳压器有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稳压器。
4.滤波器:滤波器用于过滤电源中输入的杂波和噪音。
常用到的滤波器有:低通、高通、带通和陷波滤波器。
5.模拟电路:模拟电路输入和输出量是连续的波形信号,包括以放大器为核心的信号处理器、传感器、仪器仪表等。
电路专升本知识点总结
电路专升本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路的定义电路是由电源、导线、负载和开关等组成的一种电气设备,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或者用于控制和传输信号。
1.2 电路的分类根据电流的流向和性质,电路可以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直流电路是电流方向不变的电路,交流电路是电流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的电路。
1.3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包括电源、导线、负载和开关等。
电源用来提供供电电压,导线用于传输电流,负载用来转换电能,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1.4 电路的基本参数电路的基本参数包括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
电压是电路中的电势差,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物质特性,功率是电路中的能量转化速率。
第二章电阻电路2.1 电阻的概念电阻是电路中的一种基本元件,用来阻碍电流的流动。
电路中的电阻通常用欧姆(Ω)来表示。
2.2 电阻的连接方式电阻可以按照连接方式分为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
串联电阻是指多个电阻按顺序连接在一起,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阻;并联电阻是指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电路中,电流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通过不同的电阻。
2.3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所有电阻的电阻之和,即$R_{total} = R_1 + R_2 + ... + R_n$;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满足倒数之和等于倒数的和,即$\frac{1}{R_{total}} = \frac{1}{R_1} +\frac{1}{R_2} + ... + \frac{1}{R_n}$。
2.4 电阻的串并联组合电路中的电阻可以进行串联和并联的组合,根据需要来实现电路的不同功能和性能。
2.5 电阻的功率电阻中的功率消耗可以用公式$P = I^2R$或者$P = \frac{U^2}{R}$来表示,其中P为功率,I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
第三章电容电路3.1 电容的概念电容是一种用于储存电荷的元件,通常用法拉德(F)来表示。
《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
《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一、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定义、组成和分类,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2. 教学内容:电路的定义、组成、分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的基本原理。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路基础知识。
4. 教学资源:教材、PPT、实验器材。
二、第二章:电路图的绘制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电路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正确表示电路元件和连接关系。
2. 教学内容:电路图的绘制方法、电路元件的表示方法、电路连接关系的表示方法。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4. 教学资源:教材、PPT、练习册、绘图工具。
三、第三章:简单电路的搭建与测量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搭建简单电路,掌握电路测量方法,能够分析电路故障。
2. 教学内容:简单电路的搭建方法、电路测量方法、电路故障分析。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简单电路的搭建与测量方法。
4. 教学资源:教材、PPT、实验器材、测量工具。
四、第四章:电路的优化与节能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路优化与节能的意义,学会分析电路的优缺点,提出节能措施。
2. 教学内容:电路优化与节能的意义、电路优缺点的分析方法、节能措施的提出。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路的优化与节能方法。
4. 教学资源:教材、PPT、案例分析、讨论素材。
五、第五章: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实践操作。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资源:教材、PPT、实践案例、操作工具。
六、第六章:欧姆定律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计算。
模拟电路各章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路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电路基础1.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是由电气元件(例如电阻、电容、电感等)连接而成的网络。
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基本的参数,描述了其中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路按照其两个端点的特性可以分为单端口电路和双端口电路。
1.2 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其他电路定律描述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其中欧姆定律描述了电阻元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而基尔霍夫定律描述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和流动规律。
1.3 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中电气元件可以通过等效电路进行简化处理。
例如将若干电阻串并联为一个等效电阻等。
第二章:基本电路元件2.1 电阻电阻是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它的作用是阻碍电流的流动。
在电路中,电阻可以通过串联和并联的方式连接。
电阻的阻值与其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系。
2.2 电容电容是电路中用来存储电荷的元件,它在电路中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
电容的存储能量与其带电电压和电容量有关。
2.3 电感电感是电路中具有电磁感应作用的元件,其具有对电流变化的响应。
电感的存储能量与其感抗和电流有关。
2.4 理想电源理想电源是电路中常用的元件,可以提供恒定的电压或电流。
其特点是内部阻抗为零或者无穷大。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方法3.1 直流电路分析直流电路是电路分析中最简单的一种情况。
在直流电路中,电源提供的是恒定电压或电流,不会发生周期性或者随时间改变的变化。
3.2 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是在电路中考虑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常见的交流电路分析包括使用复数形式进行计算。
3.3 电路的参数测量方法电路中常用的参数测量方法有欧姆表、万用表等。
它们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电压的大小以及电流的大小等参数。
第四章:模拟电路设计4.1 放大器设计放大器是模拟电路中广泛应用的电路元件,可以放大电压或者电流的幅值。
常见的放大器有运放放大器、差分放大器等。
4.2 滤波器设计滤波器是可以去除特定频率成分的电路,可以用于信号处理、通信和音频等领域。
电路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电路基础1. 确定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和电流。
-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我们可以列出方程组来求解未知的电压和电流值。
2. 计算电路的等效电阻。
- 使用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电路的等效电阻。
3. 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 根据欧姆定律 \( V = IR \),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电压或电流。
第二章:直流电路分析1. 使用节点电压法分析电路。
- 选择一个参考节点,然后对其他节点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方程组并求解。
2. 使用网孔电流法分析电路。
- 选择电路中的网孔,对每个网孔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方程组并求解。
3. 应用叠加定理解决复杂电路问题。
- 将复杂电路分解为简单的子电路,然后应用叠加定理计算总的电压或电流。
第三章:交流电路分析1. 计算交流电路的瞬时值、有效值和平均值。
- 根据交流信号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出不同参数。
2. 使用相量法分析交流电路。
- 将交流信号转换为复数形式,然后使用复数运算来简化电路分析。
3. 计算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 根据电路的阻抗,可以分析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
第四章:半导体器件1. 分析二极管电路。
- 根据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可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 使用晶体管放大电路。
- 分析晶体管的共发射极、共基极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并计算放大倍数。
3. 应用场效应管进行电路设计。
- 根据场效应管的特性,设计满足特定要求的电路。
第五章:数字逻辑电路1. 理解逻辑门的工作原理。
- 描述不同逻辑门(如与门、或门、非门等)的逻辑功能和电路实现。
2. 使用布尔代数简化逻辑表达式。
- 应用布尔代数的规则来简化复杂的逻辑表达式。
3. 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 根据给定的逻辑功能,设计出相应的组合逻辑电路。
第六章:模拟集成电路1. 分析运算放大器电路。
- 根据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分析电路的增益、输入和输出关系。
2. 设计滤波器电路。
第一章-电路及基本元器件PPT课件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硅管)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五、半导体三极管
1、三极管的结构
图1-8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 结反偏。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1)电流分配关系:发射极电流等于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
流之和,即:
图1-9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1)输入特性 死区电压:硅管约为0.5V,锗管约为0.2V; 导通电压(发射结):硅管约为0.7V,锗管约为0.3V。 (2)输出特性
截止区: UBE小于死区电压,IC≈ 0,UCE ≈UCC,。
饱和区:集电结正向偏置 ,UCE<UBE, IC≈ UCC/RC 。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 IC≈βIB。
图1-2
.
图1-3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三、电功率和电能
1、电功率
电流通过电路时传输或转换电能的速率称为电功率,
简称为功率,用符号p表示。
当电压与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功率的计算公
式为:
p dW ui dt
当电压与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功率的计算
公式为:
pui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2、电能 电路在一段时间内吸收的能量称为电能。在国际单 位制(SI)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1J等于1W的用 电设备在1s内消耗的电能。电力工程中,电能常用“度” 作单位,它是千瓦小时(kWh)的简称,1度等于功率为 1kW的用电设备在1小时内消耗的电能。
图1-23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在电子电路中,电源的一端通常是接地的,为了作
数字电子电路第二版电子课件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
§1—1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
4
第一章 数字电路基础
当人们在超市购物结账付款时,收银员只要把条形码扫描器对准货物上 的条形码一扫,计算机屏幕上立刻就会显示该物品的价格。这是因为条形 码经扫描器扫描后,会产生相应的“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就可以 显示为货物的名称及价格等信息,进而可刷卡付款,打印付款收据。超市 自动收款设备如图所示。
非逻辑开关电路
44
第一章 数字电路基础
图所示为非门逻辑符号。非门真值表见表。 非门的逻辑功能可概括为“有0出1,有1出0”。非门的逻辑表达式为:
该表达式读作Y等于A非。
非门真值表
非门逻辑符号
45
28
第一章 数字电路基础
几种常见的BCD码
29
第一章 数字电路基础
(1)8421BCD码 最常用的BCD码是8421BCD码。 (2)5421BCD码 5421BCD码也是一种有权码,从高位到低位分别是5、4、2、1。 (3)2421BCD码 2421BCD码也是一种有权码,从高位到低位的权分别是2、4、2、1。 (4)余3码 这是一种无权码,它是在相应的8421BCD码上加0011(3)得到的。
15
第一章 数字电路基础
用数字电路测量电动机转速的原理框图
16
第一章 数字电路基础
2. 四人抢答器 四人抢答器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四人抢答器原理框图
17
第一章 数字电路基础
从以上两个电路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数字电路大致包含数字信号的产 生与整形、编码、寄存、译码、显示等典型单元数字电路。
此外,为了将传感器转换而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控制系统所需要的数字 信号,必须采用模数转换器(A/D Converter)。数字信号被处理后,通常 还要经过数模转换器(D/A Converter)恢复成模拟信号,去驱动执行元件, 如图所示。
电工基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教案
电工基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教案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1.1 电流定义: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电流的产生:电压使电荷发生移动形成电流1.2 电压定义:电压是电场力推动电荷移动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电压的产生:电源提供电压,使电荷在电路中流动1.3 电阻定义:电阻是电路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单位是欧姆(Ω)电阻的计算:R = V/I,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元件2.1 电源定义: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常见电源:电池、发电机、电源适配器等2.2 负载定义:负载是电路中消耗电能的装置常见负载:电灯、电动机、电阻等2.3 开关定义: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常见开关:手动开关、自动开关等第三章:基本电路定律3.1 欧姆定律定义:电流I与电压V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公式为I = V/R 应用: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3.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定义:电路中任意闭合回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应用: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关系,解决电压问题3.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定义:电路中任意节点流入电流的代数和等于流出电流的代数和应用: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关系,解决电流问题第四章:简单电路分析4.1 串联电路定义:电路中元件依次连接,电流相同,电压分配特点: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应用:计算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4.2 并联电路定义:电路中元件并行连接,电压相同,电流分配特点:电压相同,电流分配应用:计算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第五章:电路测量与实验5.1 测量工具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阻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5.2 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设计:确定实验目的、电路连接方式等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测量和数据记录实验分析: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第六章:电路的进阶概念6.1 交流电与直流电定义:交流电是电压和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直流电是电压和电流方向不变的电特点:交流电有频率和相位,直流电稳定6.2 频率与周期定义:频率是单位时间内交流电变化的次数,周期是一次完整变化所需的时间关系:f = 1/T,其中f为频率,T为周期6.3 相位差定义:交流电中两个电压或电流波形的相对时间差应用:分析电路中波形的相位关系第七章:电路图的绘制7.1 电路图符号电源符号:电池、发电机等负载符号:电灯、电动机、电阻等开关符号:手动开关、自动开关等7.2 电路图绘制规则清晰:符号清晰,连线准确简洁:简化电路,删除多余部分一致:符号一致,电压方向一致7.3 电路图的解读与绘制解读:分析电路元件和连接方式,理解电路功能绘制:根据电路元件和连接方式,绘制电路图第八章: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8.1 电路仿真软件概述定义:电路仿真软件是一种用于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工具作用:模拟电路运行,验证电路设计,分析电路性能8.2 常见的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广泛应用于电路设计和实验教学Proteus:界面友好,兼容性好,支持多种硬件描述语言LabVIEW: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适用于复杂电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8.3 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打开软件,创建新项目绘制电路图,添加元件设置参数,运行仿真分析结果,优化电路设计第九章:磁路与电磁感应9.1 磁路定义:磁力线在电路中的路径磁阻:磁路对磁力线的阻碍作用磁通量:磁场穿过磁路的面积与磁场强度之积9.2 电磁感应定义:磁通量变化时,产生感应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dΦ/dt,其中ε为感应电动势,Φ为磁通量,t为时间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阻碍磁通量变化的方向第十章: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控制10.1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电流通过电枢产生磁场,与磁极相互作用产生转矩控制方式:电压控制、电流控制、转速控制等10.2 交流电机工作原理: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与磁极相互作用产生转矩控制方式:电压控制、频率控制、转速控制等10.3 电机控制系统定义:通过控制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实现对电机的控制应用:电动汽车、工业、风力发电等第十一章:电力电子技术11.1 电力电子器件定义:用于电力转换和控制的电子器件常见器件: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GTO、IGBT等11.2 电力电子电路定义: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电能转换和控制的电路应用:变频调速、整流、逆变、斩波等11.3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定义: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中的应用应用领域:电源、电机控制、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等第十二章:电气设备12.1 概述定义:用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设备分类: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12.2 发电设备定义:将机械能、热能等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常见设备:汽轮机、水轮机、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光伏板等12.3 输电设备定义:将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用户的设备常见设备:输电线路、变压器、断路器等第十三章:电力系统分析13.1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定义: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部分组成作用:实现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13.2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定义:分析电力系统在受到扰动时的稳定运行能力稳定性指标:暂态稳定性、静态稳定性、暂态过程中的电压稳定性等13.3 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分析定义: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和效率经济性指标:发电成本、输电损耗、用电成本等第十四章:电力系统的保护与控制14.1 电力系统的保护定义:对电力系统进行故障检测和隔离,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保护装置:继电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14.2 电力系统的控制定义: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控制方法:开关控制、调节控制、最优控制等14.3 电力系统自动化定义: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装置实现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和管理应用:发电控制、输电控制、变电控制、配电控制等第十五章: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系统15.1 可再生能源概述定义:指在自然界中不断补充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优点:清洁、可再生、减少化石能源依赖等15.2 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定义: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接入电力系统,实现电能的互补和利用技术难点:波动性、不稳定、电能质量等15.3 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在满足人类需求的保证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工基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定律、简单电路分析、电路测量与实验、电路的进阶概念、电路图的绘制、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磁路与电磁感应、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电力系统分析、保护与控制以及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电路应用基础 (1)
电流参考方向为由b到a,I=-2A<0,为负值,说明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 相反,即从a到b。
21
1.2.2 电位
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的某一点沿任意路径移动 到无穷远处(此处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 此点的电位。电位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电位的文
话
放大器
筒
8
1.1.2 电路模型
采用前图电路示意图进行电路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是不 方便的,所以通常采用一些简单的理想元件来代替实际部 件。这样一个实际电路就可以由若干个理想元件的组合来 模拟,这样的电路称为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是实际电路的理想化、近似化,是一种科学抽 象,这样便于我们充分运行数学方法来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所以说电路模型并不是电路原物。建立电路的数学模型可以 大大简化电路的分析过程,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电路模型反映 了电路的主要性能而忽略了其次要性能。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本章学习要求
●理解什么是电路、电路的功能,理解实际电路、电路模型的基本概 念。掌握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其意义。 ●掌握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及电流与电压“关联方向”的意义和应用; 掌握电功率的基本概念;会判断元件是吸收还是发出了功率;会计算 元件吸收或发出的功率。 ●了解线性电阻元件、线性电感元件、线性电容元件的定义;掌握它 们的伏安关系方程,会计算它们吸收或发出的功率。 ●掌握理想电源和受控源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KCL和KVL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式。
(1) 电动势与电压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电动势是衡量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 转化成电能这一本领的物理量,表示非电场力(外力)做功的本领,而 电压是衡量电路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能这一本领的物理量,表示电场 力做功的本领。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路的定义与组成介绍电路的定义和基本组成元素(电源、导线、开关、负载)解释电路的作用和重要性1.2 电路的分类区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解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1.3 电流、电压和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量单位电压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电阻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第二章:基本电路分析方法2.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2.2 串联电路的分析应用欧姆定律分析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解释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3 并联电路的分析应用欧姆定律分析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解释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第三章:电路元件3.1 电阻元件介绍电阻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解释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3.2 电容元件介绍电容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解释电容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3.3 电感元件介绍电感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解释电感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第四章:电路测量与实验4.1 测量仪器与工具介绍常用的电路测量仪器和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电表等)解释各种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2 电路测量方法介绍电路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解释如何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4.3 实验与实践设计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第五章:电路分析进阶5.1 节点和回路分析介绍节点和回路的定义及分析方法解释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的原理和应用5.2 网孔分析介绍网孔的定义及分析方法解释网孔电流法的原理和应用5.3 等效电路分析介绍等效电路的概念和种类解释等效电路的分析和应用方法第六章:交流电路分析6.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介绍交流电的定义和特点解释交流电的波形和频率6.2 交流电路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分析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作用解释串联和并联电阻、电容和电感的计算方法6.3 交流电路的功率介绍交流电路的功率概念(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解释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功率因数的概念第七章:频率响应分析7.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介绍频率响应的定义和意义解释频率响应的图表表示方法(波特图)7.2 电路元件的频率响应分析电阻、电容和电感的频率响应特性解释频率响应分析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7.3 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介绍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分析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和设计方法第八章:谐振电路分析8.1 谐振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谐振电路的定义和特点解释谐振的条件和频率8.2 串联谐振电路的分析分析串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解释串联谐振电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8.3 并联谐振电路的分析分析并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解释并联谐振电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第九章:非线性电路分析9.1 非线性元件的基本概念介绍非线性元件的定义和特点解释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和应用9.2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分析非线性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解释非线性电路的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9.3 非线性电路的应用介绍非线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解释非线性电路在信号处理和控制领域的应用第十章:电路仿真与实验10.1 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LTspice等)的基本操作和界面解释电路仿真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10.2 电路仿真实例设计并仿真简单的电路例子分析仿真结果并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介绍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涵盖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类、电流、电压和电阻、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元件、电路测量与实验、电路分析进阶、交流电路分析、频率响应分析、谐振电路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以及电路仿真与实验等内容。
大一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大一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电路是现代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电路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电路知识也日新月异,掌握电路基础知识点是打好电路学习的基石。
下面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大一电路基础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电路相关知识。
一、电路基础概念1. 电流、电压和电阻2. 电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 电路的概念和分类4. 电路元件:电源、电器、开关、导线等二、电路连接方式1. 串联电路2. 并联电路3. 混联电路三、电路基础定律1. 欧姆定律-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电阻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 欧姆定律的应用2. 基尔霍夫定律- 第一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定律) - 第二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定律) -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3. 罗尔定理- 罗尔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罗尔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四、电路中的电源1. 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直流电源的特点和应用 - 交流电源的特点和应用3. 电源的符号表示及标记4. 电源的性质和特性五、电路中的电阻1. 电阻的符号表示及标记2. 电阻的单位和计算3. 哈氏定律和功率公式4. 电阻的特性和应用六、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1. 电容的符号表示及标记 - 电容的介质和材料- 电容的容量和参数- 电容的充放电过程2. 电感的符号表示及标记 - 电感的性质和特性- 电感的自感和互感概念七、电路中的电路分析方法1. 串并联电路的简化与分析2. 网孔分析法3. 节点电压分析法4.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八、电路中的重要电路元件1. 二极管- 二极管的符号和参数- 二极管的特性和应用2. 晶体管- 晶体管的符号和类型- 晶体管的特性和应用3. 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集成电路的分类和应用九、电路中的信号与波形1. 正弦信号与正弦波形的特性2. 方波、矩形波、三角波的产生与特性3. 信号与波形的参数和表示总结: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电路基础知识点,可以清晰地把握电路知识的体系和逻辑,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电路相关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流、电压和电阻学习目标:1. 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欧姆定律的运用。
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及电流的表示方法。
2. 电压的概念及电压的表示方法。
3. 电阻的概念及电阻的表示方法。
4.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电路观察和体验。
2. 讲解欧姆定律,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作业与评估:1. 完成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相关计算练习。
2.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值。
1.2 电路元件学习目标:1. 了解电路元件的种类及作用。
2. 学会使用电路元件进行电路搭建。
教学内容:1. 电路元件的分类及其特点。
2. 电路元件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3. 电路元件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1. 介绍电路元件的种类及其作用,展示电路元件。
2. 讲解电路元件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电路搭建,实际应用电路元件。
作业与评估:1. 识记电路元件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2. 完成电路搭建,观察电路元件的实际应用。
1.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习目标:1. 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学会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
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2. 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3. 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2. 讲解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3. 引导学生进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练习。
作业与评估:1.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2. 进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练习。
1.4 简单电路的测量学习目标:1. 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电路测量。
2.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教学内容:1. 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 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3. 简单电路的测量方法。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 第一章 - 直流电路
1—3 简单电路的分析
电源电动势E= U内+U外
2.全电路欧姆定律和电源的外特性
图中折线上各点表示电路中各处对应的电位。
2-汽车单线制电路
1-一例最简单的电路图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电路图
上图1和图2所示电路的原理图
1.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简称原理图,它主要反映电路中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不考虑各元器件的实际大小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如,上图1和图2所示电路的原理图如图所示。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汽车电气系统框图
电阻的并联电路及其等效电路a)电阻的并联电路 b)等效电路
2.电阻的并联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并列地连接起来,由同一电压供电,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图所示为由两个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及其等效电路。
1—3 简单电路的分析
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2.电阻的并联
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见表。
1—3 简单电路的分析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二、电压、电位和电动势
1.电压
电路中有电流流动是电场力做功的结果两点间的电压,用Uab表示。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简称伏(V)。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水位与电位的比较a)水压与水流(水泵的作用是保持水位差)b)电压与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保持电位差)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常用直流电流表a)指针式直流电流表 b) 数字式直流电流表
2.电流的测量
(1)对交流电流、直流电流应分别使用交流电流表(或万用表交流电流挡)、直流电流表(或万用表直流电流挡)测量。常用直流电流表如图所示。
外接电路知识点总结
外接电路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外接电路基础知识1.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是由电源、负载和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导线组成的闭合通路。
电路中的电源可以是电池、发电机、充电器等,而负载则是在电路中转换电能的设备,比如灯泡、电动机、电子器件等。
1.2 电流、电压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压是电场对电荷做的功,用符号U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1.3 电路的分类电路可以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直流电路中电流方向不变,而交流电路中电流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
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电路中的元件按照线性排列的方式连接,电流只能有一条路径流过所有元件。
并联电路是电路中的元件按照并联的方式连接,电流可以有多条路径。
第二章外接电路元件及其特性2.1 电源电源是提供电压、电流和能量的设备,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充电器等。
不同的电源有不同的特性,比如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输出特性就有所不同。
2.2 电阻器电阻器是电阻元件的一种,可以限制电流的流动。
不同的电阻器有不同的阻值和功率,常见的电阻器有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
2.3 电感器电感器是电感元件的一种,可以储存电能和产生磁场。
电感器对交流电的阻抗和对直流电的电阻是不同的。
2.4 电容器电容器是电容元件的一种,可以储存电荷和电能。
电容器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
2.5 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器件是一种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器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半导体器件在电子设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外接电路分析方法3.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即U=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3.2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描述电路中节点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的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3.3 电路简化技术电路简化技术包括串联电阻、并联电阻、星-三角变换等方法,可以简化复杂的电路,方便分析和计算。
《电工基础(第2版)》陈菊红第0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用规定的电路符号表示各种理想元件而得到的电路模 型图称为电路原理图,简称电路图。
电工基础
第一节 电路和电路模型
三.实际电路的分类
实际电路可分为“集中参数电路”和“分 布参数电路”两大类。当一个实际电路的几何 尺寸远小于电路中电磁波的波长时,称为“集 中参数电路”。否则就称为“分布参数电路”。
电工基础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实用中还常用千瓦小时(KW·h)俗称“度”
的电能单位,即
1度电=1kW • h 103 W 3600 s 3.6106 J
电工基础
第三节 电阻元件和欧姆定律
一.电阻元件
1.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电阻元件是反映电路器件消耗电能这一物理性能的一 种理想元件。
它有两个端钮与外电路相联接,是一个二端元件。 描述各种理想元件的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称为元件约 束关系,简称VCR。
电工基础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2.特点:
uAB A B
说明: 电路中A点、B点间的电压是A点与B点电位之差,
因此,电压又叫电位差。
电工基础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三. 电动势
1.定义:电源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
到正极所做的功,称为电源的电动势,用e表
示,即
e dwBA dq
电动势的方向是电源力克服电场力移动正电荷 的方向,是从低电位指向高电位的方向。
电工基础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i>0)
(i<0)
图1-2 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图1-3 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参考极性的表示方 法
电工基础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4)关联参考方向: 对于同一元件或同一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
大学电路原理教材
大学电路原理教材大学电路原理教材目录:第一章电路基础理论1.1 电路元件和符号1.2 电路基本定律1.3 串并联电路的等效性质1.4 电路的节点和支路1.5 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直流电路分析2.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2.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2.3 电流分压和电压分流定律2.4 等效电阻和电路定理2.5 构建基础直流电路...第三章交流电路分析3.1 交流电和信号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压和电流的表示3.3 交流电路中的复数表示3.4 交流电路的幅频特性3.5 交流电路的相位关系...第四章二端网络分析4.1 二端网络的参数与特性4.2 二端网络的等效性质4.3 串联与并联网络的等效4.4 电压与电流传输特性4.5 单位传输功率与最大传输功率 ...第五章三端网络分析5.1 三端网络的参数与特性5.2 三端网络的等效性质5.3 三端网络的稳定性分析5.4 构建常见三端网络...第六章放大电路基础6.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6.2 放大电路的基本性质6.3 放大电路的线性增益6.4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6.5 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第七章反馈电路分析7.1 反馈的基本概念7.2 正反馈与负反馈7.3 反馈电路的分析方法7.4 反馈电路的稳定性分析7.5 常见反馈电路的应用与设计 ...第八章滤波电路设计8.1 滤波器的分类与基本特性 8.2 有源滤波电路的设计8.3 无源滤波电路的设计8.4 高频和低频放大器的设计 ...第九章非线性电路分析9.1 非线性元件的基本特性9.2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9.3 非线性电路的稳定性分析 9.4 构建常见非线性电路...第十章数字电路基础10.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10.2 逻辑门与布尔代数10.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10.4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附录A 电路实验指导附录B 常见电路元件参数参考文献注:以上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可根据教材编写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讲解
第一章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内容提要【了解】电路的相关概念【熟悉】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功率【掌握】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电阻、电感、电容、电源)【掌握】电路结构的基尔霍夫定律(KCL、KVL)【掌握】简单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电阻的串、并联及分压、分流公式)【熟悉】等效变换、戴维南定理、迭加定理【了解】 RC的过渡过程一.一.网上导学二.二.典型例题三.三.本章小结四.四.习题答案网上导学*概述:由三部分组成电路分析(直流,第一章)、电子技术(数字,二~七)、数字系统(了解,八)特点:1.1. 相关课程删除(大学物理、电路与磁路)和滞后(高等数学 ),难度大;2.2. 内容多、课时少,强调自主学习;3.3.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要求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了解电路的相关概念:p1~p3电路(电路元件的联结体)、作用(产生或处理信号、功率);电路分析〔电路结构和参数→求解待求电量,唯一〕,电路设计〔电路所要实现功能→求解电路结构和参数,多样〕电路结构的相关名词:支路(“串联”),节点(支路连接点),回路及绕行方向〔参考图1.1.1〕P2。
图1.1.1一.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和功率:p3~p71.1.电流:定义〔I=ΔQ/Δt〕、单位(A)、字符〔I、i、i(t)〕,电流的真实方向(正电荷)〔参考图⒈⒉⒈P3〕图1.2.12.2.电压:定义〔Uab=ΔW/ΔQ〕、单位(V)、字符〔U、u、u(t)〕,电压的真实极性(+、-)〔参考图⒈⒉⒊P4〕图1.2.33.电压和电位的关系:电位:节点对参考点电压,Ua=Uao;电压:两片点间电位差,Uab=Ua-Ub=-Uba;例电路如图所示,试分别求出当c或b点为参考点时电位Ua、Ub 和Uab.R上=2KΩ, R下=8KΩ当c点为参考点时,Ua=10V, Ub=8V, Uab=10-8=2V,当b点为参考点时,Ua=2V, Ub=0V, Uab=2-0=2V,结论:当选择不同参考点时,各点的电位可能不同,但两点间电压保持不变.4.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和极性:电流和电压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或极性.在分析复杂电路时,它们的实际电流方向或电压极性往往一时难以确定,为便于分析和计算.我们一般先给它们任意假定一个方向或极性,称之为参考方向或参考极性,当根据假设的参考方向和参考极性最终计算出来的电流或电压值是正的.则说明假定的参考方向或参考极性实与实际的电流方向或电压极性一致,反之如果最终计算出耒的值是负的, 则说明假定的参考方向或参考极性与实际的电流方向或电压极性相反.5.关联参考方向和功率:①①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关联:电流的参考方向指向电压参考极性的电压降方向,如图(a)(b)非关联:电流的参考方向指向电压参考极性电压升方向,如图(c)(d)图1.2.6②②功率:定义〔P=ΔW/Δt〕、单位(W)、字符〔P〕公式:关联 p=ui;非关联 p=-ui功率的吸收与产生:(根据最终计算出的P值的正、负来判断) p>0 吸收(消耗) , p<0 产生分析图⒈⒉⒌P6,功率的计算;例⒈⒉⒉P7,功率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C
• 电阻元件
0
线性元件
u 库伏特性
• 电容元件 • 电感元件 • 电压源 • 电流源
电容元件电压电流的关系:
Q = UC du c iC = C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 q = uc dt
两个重要结论: 两个重要结论: 1.直流电路中,电容应视为开路处理; 直流电路中,电容应视为开路处理; 直流电路中 2.交流电路中,特别是高频电路中或者电容量足够大时, 交流电路中, 交流电路中 特别是高频电路中或者电容量足够大时, 电容应视为短路处理
1.电阻元件的 电阻元件的 欧姆定律的 使用条件? 使用条件?
电工技术
蓄电池
柴油机组 汽油机组
I
输出电压
+ U -
RL
U
• 电阻元件 理
想 + 电 US /uS _ • 电容元件 压 源
Us I= RL
0 I
U = IRL = U s
•
理想电压源的特点:端电压为恒值不受外电路影响; 理想电压源的特点:端电压为恒值不受外电路影响; 实际电压源存在内阻,当电路中的负载电流增大时, 实际电压源存在内阻,当电路中的负载电流增大时,内阻上 电感元件必定增加消耗,从而造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必定增加消耗,从而造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流过电压源的电流受外电路影响。 流过电压源的电流受外电路影响。 I
• 理想电路元件 • 电路模型
电工技术
开关
干电池 灯泡 导线 实际元件有若干电磁特性 实际电路 理想元件只有一种电磁特性 干电池 灯泡 开关 导线 有内阻——消耗能量 消耗能量 有内阻 有磁场——电感性质 电感性质 有磁场 火花放电——消耗能量 消耗能量 火花放电 有内阻——消耗能量 消耗能量 有内阻
电工技术
电工技术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电路应用基础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及应用 第三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及应用 第四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第五章 互感耦合电路 第六章 磁路与变压器 第七章 电动机 第八章 低压电器及电气控制系统 第九章 现代控制技术 现代控制技术(PLC) 第十章 电工测量
电工技术
第一章 电路应用基础
• 举例2:右下图电路,若已知元件中电流为 -100A, 举例2 右下图电路,若已知元件中电流为I=- ,
电压U=10V,求电功率P,并说明元件是电源还是负载。 ,求电功率 ,并说明元件是电源还是负载。 电压
解: UI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 非关联参考方向, 非关联参考方向 因此:
P = −UI = −10 × ( −100 ) = 1000 W
电容元件的工作方式就是充、放电。 1 2 电容元件储存的电场能量为: wC = Cu 2
电工技术
Ψ
iL uL L
• 电阻元件
0
线性元件
i 韦安特性
• 电容元件 电感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为:
uL = L
• 电感元件 • 电压源 • 电流源
di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 dt
Ψ = LI ψ = Li
两个重要结论: 两个重要结论: 1.直流电路中,电感应视为短路处理; 直流电路中,电感应视为短路处理; 直流电路中 2.交流电路中,特别是高频电路中或者电感量足够大时, 交流电路中, 交流电路中 特别是高频电路中或者电感量足够大时, 电容应视为开路处理
i + u
-
电流从+极流向 电流从 极流向- 极 极流向
而对电源, 而对电源,一般采用非关联参考方向
?
电工技术 在电路图上预先标出电压、电流的参考方 参考方 向,目的是为解题时列写方程式提供依据。 因为,只有参考方向标定的情况下,方程式 各个电量前的正、负号才有意义。 US I
+ –
R
I
R0 设参考方向下US=100V,I=-5A, , 则说明电源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电流为负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示的参考方向相反。 参考方向一经设定,在分析和计算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动。 参考方向一经设定,在分析和计算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动。 计算时,各量前面的正、负号均应依据参考方向而定, 参考方向而定 计算时,各量前面的正、负号均应依据参考方向而定, 而电量的实际方向是以计算结果和参考方向二者共同确定的。 实际方向是以计算结果和参考方向二者共同确定的 而电量的实际方向是以计算结果和参考方向二者共同确定的。
0 U
• 电容元件
理想电流源的特点:输出电流为恒值不受外电路影响; 理想电流源的特点:输出电流为恒值不受外电路影响; 电流源自身的端电压受外电路影响。 电流源自身的端电压受外电路影响。
I
U 元件
+
元件吸收正功率,说明元件是负载。 元件吸收正功率,说明元件是负载。
电工技术 图所示为某电路中的一部分, 【例】 图所示为某电路中的一部分,三个元件中流过相同的 电流I= 2A, I=2V。 电流I=-2A,且U1=-2V。 求元件a的功率P 并说明它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 (1)求元件a的功率P1,并说明它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 若已知元件b发出功率为10W 元件c吸收功率为12W 10W, 12W, (2)若已知元件b发出功率为10W,元件c吸收功率为12W,求 U2 、U3 。 【解】①元件a: 元件a 电压与电流是非关联参考方向 电压与电流是非关联参考方向 故功率应为: 1 故功率应为:P = −U1I × 即 P =−(-2)× (-2) = -4(W) <0 1 所以,元件a发出功率 功率。 所以,元件a发出功率。 元件b 电压U 与电流I 关联参考方向,且发出功率, ②元件b:电压U2与电流I是关联参考方向,且发出功率, −10 则 P = U I = −10(W) U2 = = 5(V) 2 2 −2 元件c 电压U 与电流I 关联参考方向,且吸收功率, 元件c:电压U3与电流I是关联参考方向,且吸收功率, 12 则 P =U I = 12(W) U3 = = −6(V) 3 3
• 电压源 • 电流源
实 Rs 际 电 + 压 US /uS _ 源
+ U -
RL
Us I= Rs + RL
U
U = IRL = U s − IRs
0 I
电工技术
多个电压源的处理
电压源的串联 电压源的并联
+ US1 _ + US2 _ + US3 _
+ US _
+ US1 _
+ US2 _
+ US3 _
电工技术
• 电流 • 电压 • 电位 • 电动势 • 电功率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把单位正电荷 参考点移动到 移动到a点所做的功 从参考点移动到 点所做的功 与电压类似 与电压不同的是: 与电压不同的是: 规定参考电位点 电位与电压的关系: 电位与电压的关系:
参考电位点电位为0 参考电位点电位为
电工技术
右下图电路,若已知元件吸收功率为- 右下图电路,若已知元件吸收功率为-20W, , 电压U=5V,求电流 。 电压 ,求电流I。 U
I
+
元件
分析: 分析:
由图可知UI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 由图可知 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 P − 20 I= = = −4 A U 5 I为负值,说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图上标示的参考方向相反。 为负值, 为负值 说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图上标示的参考方向相反。
uab = va-vb
b - 6v+ c
+
a
+
4v
-
7v
d Vd=-5V ucd=7V Vd=-1V ucd=7V
若以点a为参考点位点, 若以点 为参考点位点, 为参考点位点 即Va=0V, 则: Vb=-4V , uab=4V 若设V 若设 b=0V, 则: Va=4V , uab=4V
Vc=2V ubc=-6V Vc=6V ubc=-6V
U P = UI = = I 2R R
R
线性元件
0 伏安特性 I/i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 U 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为:R =
欧姆定律
直流
I u R = i
交流
电阻元件消耗的功率为: 有源元件 2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
直流 交流
p = ui
电工技术
q
iC C
交流
利用功率的正负,可以判断元件的性质 利用功率的正负, 即判断元件是电源还是负载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 若功率为正,则元件为负载,消耗功率或吸收功率; 若功率为正,则元件为负载,消耗功率或吸收功率; 若功率为负,则元件为电源,提供功率或发出功率。 若功率为负,则元件为电源,提供功率或发出功率。
电源
电阻
理想电路 电路模型 提供能量——电压 电压 提供能量 消耗能量——电阻 电阻 消耗能量 控制能量 传输能量
电工技术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 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 电流 • 电压 • 电位
大小 方向
Q I= t dq i= dt
直流 单位: 单位:A 交流
i
参考方向——任意假设 任意假设 参考方向 实际方向——根据参考方向及计算结果的正负判断 实际方向 根据参考方向及计算结果的正负判断
• 电动势 • 电功率
注意:教材 注意:教材P3
电工技术
• 电流
形成 电场力做功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把单位正电荷 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 从a点移动到 点所做的功 点移动到 a + u uab b
电路中, 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压为确定值 某点的电位与参考电位点的选择有关
电工技术
• 电流 • 电压 • 电位 • 电动势 • 电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