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负责人如何防范会计违法行为【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单位负责人怎样防范违法会计行为
单位负责人怎样防范违法会计行为(12古阿拉善盟 750306)摘要:文章针对会计资料失真、造假的原因,提出单位负责人可以通过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依靠外部有关机构的监督检查,有效防范会计违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XX)01—0050—02“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的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如果一个单位出现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 单位负责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怎样防范违法的会计行为,就成为单位负责人较为关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资料失真、造假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它与管理混乱、舞弊行为、违规操作等都有关系。
单位负责人为了有效地防范会计违法行为,应当强化内部管理和外部监1 对本单位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现代意义的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基本目标是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通常情况下,一个单位要实行内部控制,重点应当在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职1.1组织结构是一个单位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经营活动而必须建立的整体架构及职责分工的框架体系。
主要包括:确定本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并为每个组织单位内部划分责任权限。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
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5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
会计人员责任及规避不当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责任及规避不当刑事责任一、背景介绍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处理财务数据、编制财务报表以及提供财务分析等工作。
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会计人员也面临着更多的责任和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会计人员的责任以及如何规避不当刑事责任。
二、会计人员的责任1. 准确记录和报告财务数据:会计人员应准确记录企业的财务交易,包括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并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2. 保护财务数据的机密性:会计人员应妥善保管企业的财务数据,确保其机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和篡改财务信息。
3. 遵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应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确保财务报表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4. 提供准确的财务分析和建议:会计人员应根据财务数据提供准确的财务分析和建议,匡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三、会计人员责任的重要性会计人员的责任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健康和形象,也涉及到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等各方的利益。
准确的财务报表可以提供给利益相关者正确的信息,匡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会计人员的失职或者违法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规避不当刑事责任的方法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会计人员应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
2. 持续学习和提升专业素质:会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避免因为不了解法律而犯错。
3. 建立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坚守职业道德,保持诚信,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4. 合理分工和内部监督: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工,确保会计人员的工作互相监督,减少错误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5. 及时报告违法行为:如果会计人员发现企业内部存在违法行为,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避免被迫参预或者被指责为共犯。
企业会计的舞弊与防范措施
企业会计的舞弊与防范措施作者:陈学铭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5期企业会计徇私舞弊现象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利润,要求企业会计人员通过一系列不正当的手段来牟取利益,一般来说,会计人员都是通过做假账的方式来提高企业效益,这种行为不仅严重的违反了法律,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同时败坏了社会的风气。
对于这种不正当的行为,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严厉的手段打击。
为了从源头上制止这种行为,首先需要了解徇私舞弊行为发生的原因,这能才能对症下药,彻底根除这种不良行为。
一、企业会计徇私舞弊行为发生的原因1. 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各项法律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导致了许多会计人员有空可钻。
目前,我国企业产权的划分不够明确。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国有资产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但是依然有许多企业没有将这项规定落实,加之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导致这项规定形同虚设。
国家的财政部门有维护国家资产的义务,但是缺乏专业的人员执行,责任的虚置导致了管理层面出现了空缺,从而造成了管理模式无法执行下去。
这样的问题存在就导致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徇私舞弊的现象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在企业内部,对会计的职责限定以及行为准则也没有清晰的划分。
会计行为规定中仅仅针对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易进行了规定,但是对会计处理的经济事项没有明确的规定。
企业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对于内部会计的职责规定往往留有余地,为会计人员造假等违法行为创造了机会。
2. 内部管控措施不够完善企业内部针对会计人员的行为的管控措施不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会计人员失职行为的存在。
如果企业重视内部管制措施的存在,对会计人员的各种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能够制止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企业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且安排专门的机构对各项措施的实行进行监督管理,使企业内部的制度能够切实实施。
制度的严格执行就使得会计人员发生徇私舞弊的就会大大减少,除此以外,也能规避更多的错误以及问题。
谈杜绝会计人员违规的对策
由于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 , 会计 的要求也 发生 了很大 对 的差别 , 出了更 高 的要求 。而 会计 违规 、 提 会计 信息 失真 的 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 造成 会计不 实事 求是 的原 因有很 多 , 诸 如会计 自身思想素质 不高 、 制观念 淡薄 ; 计工作 监督 弱 法 会 化; 单位 领导违 法干预会计工作 ; 会计工 作 中有法 不依 , 违法 不究的现象 比较严重 , 这些都 是促使会计人员造假 、 “ 不 实事 求是 ” 的重要原 因。会计领 域的这 一 问题 , 重 干扰 了正常 严 的社会经济秩序 , 害了 国家和社 会公众 利 益 , 损 比如我 国有 些上市公 司在会 计信 息 披露 中故 意 夸大 业绩 、 公布 虚假 信 息, 从而导致严重不 良后果 , 中农 信倒 闭到 株洲有色 巨亏 , 从 从琼 民源停 牌到渤海集 团受 罚 , 中创 集团 、 南发展 银行 从 海
随着 社会的不断进 步 , 经济 的迅猛 发展 , 会计 赖 以生 使
存 的社会 环境 发生了重 大变化 , 会计 管理越 发显 得重要 , 会 计信 息对 企业 的经 营 方式 和组 织结 构 的影 响越 来 越 明显 。
首先 , 会计人员应 对本职工作有强烈 的事业 心 、 责任 感 , 热爱这项工作 。并 以此 为动 力 , 努力钻 研业务 , 自己的知 使
NO. 01 22 2
Ge e M o 8 nr N .0
谈 杜 绝 会 计 人 员 违 规 的对 策
李 林
( 阳职 业技术 学院, 辽 辽宁 辽 阳 1 10 ) 10 4
摘 要: 阐述 会计人员不“ 实事求是” 的起 因, 所带来 的危害及如何杜绝等三个方面的 内容。提 出促使 会计人 员不“ 实事求是”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国企财务人员作为企业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公司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
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时刻注意法律风险,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本文将从国企财务人员的法律风险识别、风险防范策略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法律风险识别1.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国企财务人员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对法律法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还要了解国企内部的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范围,避免在执行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2. 风险预警国企财务人员需要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
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企业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对相关财务行为进行监控,防范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等。
3. 定期风险评估国企财务人员还需要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工作,查找与企业相关的法律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法律风险情况,为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提供依据。
二、风险防范策略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国企财务人员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流程和规范,规范相关财务操作。
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和责任,明确资金的保管和使用规定,有效防范财务管理的风险。
2. 提高责任意识国企财务人员需要提高责任意识,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3. 加强合同管理国企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合同管理,确保企业签订的合同合法合规。
对于重大合同,需要及时进行法律风险评估,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对于合同的履行情况,需要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合同的执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有效防范费用报销内控风险的措施【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有效防范费用报销内控风险的措施【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有效防范费用报销内控风险的措施【会计实务经验之谈】费用报销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每天我们都要进行各种费用的报销工作。
费用报销环节作为一些公司日常运作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较大的内控风险,迫切需要强化内控。
一、费用报销存在的隐患1.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授权与执行的错位;ERP模块功能造成的会计分录割裂,容易导致业务错误;2.业务部门预算与执行的匹配不及时,超预算得不到控制,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费用报销滞后,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不能按照权责发生制记录业务;3.由于制度运行缺陷,付款环节成为前端控制失效的集中体现,只能去被动消化。
费用报销付款相关的内控可以分为与财务核算相关和经营管理相关,需通过一系列制度流程的执行来达到目的。
内控是一个过程,需要全员参与,但内控仅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杜绝舞弊与错误,需要通过不断借鉴先进企业的成熟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来完善与推行。
二、防范隐患的有效措施1.严格执行权签等级制度以级别最高的业务人员来报销费用是保证公司权签等级的做法。
执行与检查的职责需要分离的原理,要求任何级别业务人员都不能权签自己的费用,包括公司高层领导在内。
如果业务发生人将费用单据转交低级别的人员提交,而自己再权签该业务费用,就属于典型的逃避权签等级的行为。
对这些隐性的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进行甄别,需要财务部会计在审核这些费用时,查询更多的费用清单、交易明细,以判断业务真实的发生人。
有的公司化繁为简,规定多人发生同一项业务活动时,必须以最高级别的人员来报销费用,如此才能有效保证公司的权签等级得到遵循。
2.强化业务工作通报机制加强结账前的试算平衡表检查是有效的事后防治手段,而更积极的应对措施则需要在明细账之间。
浅谈单位负责人会计违法行为及防范措施概要
浅谈单位负责人会计违法行为及防范措施【摘要】会计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
作为单位负责人应高度重视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依法履行会计责任。
某些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制意识淡薄,在个人利益驱使下做出了各种会计违法行为,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社会群众利益的同时,也严重扰乱了会计秩序。
针对这些会计违法行为,本文提出几点防范单位负责人违反会计法规的措施。
【关键词】单位负责人会计违法行为防范措施一、单位负责人会计违法行为表现(一)单位负责人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前几年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检查情况看,部分单位负责人为了小团体或少数领导的利益,授意、指使甚至强令下,由会计人员“加工”出虚假的会计资料(如:有的单位在已无偿债能力的情况下,为了获取贷款,编制虚假的盈利报表;有的单位为了业绩考核,虚增利润;有的单位为了少交税金或其他目的,故意隐匿利润等)。
(二)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以不知情、不懂会计为由,将会计违法责任一推了之或找个替罪羔羊,来推卸或摆脱自己的责任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会计工作专业性很强,自己又不是会计专家,也不可能对本单位的真实性,完整性全面了解,因而不能全面负责。
其实不然,单位负责人作为组织的法定代表,理应对组织的一切行为负责。
会计行为不是会计人员的个体行为,也不是单位会计机构的集体行为,而是整个单位的组织行为。
因此,单位负责人必须对其负责。
(三)单位负责人没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许多单位负责人忙于行政管理或业务经营,而疏于对会计工作进行管理。
甚至有些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漠不关心,忽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会计行为。
而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会计监督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容易出现会计工作基础薄弱、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单位的财务容易出现问题。
(四)单位责任人没有承担起保障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责任有些单位负责人不但没有做到支持、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进行监督,甚至对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进行干扰、阻碍,打击报复。
单位负责人怎样规避会计风险
认真学习财经法规,积极防范财务风险---水利系统学习《会计法》培训班上的讲话策划:和瑞芳编剧:黄小卫各位领导,各位会计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水利公司的盛情邀请,并提供这么一个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看得出来,公司领导班子能够紧跟时代前沿,很有前瞻性,真是与时俱进。
水利系统这支队伍纪律严明,训练有精良;想必一定是很优秀的,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职工团队,在这里与大家认识也感到很高兴。
下面我们将要讨论的是一个较为轻松的话题,缓解一下,题目叫“怎样规避财务风险”道理和方法相同。
财务会计与水资源管理很相似,打一个比方:会计部门就像资金、财物管理的水库堤坝,财经法规好比水利网络系统,企业资金通过会计信息渠道灌溉到所需要的地方。
单位负责人怎样避免会计风险,正确看待“资源---灌溉---渠道”的关系。
顺着这一思路进行分析。
防范会计风险问题,为什么足以引起社会所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如果一个单位财务出现问题,第一把手首先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怎样防范违法会计行为,也是众多企业公司法人代表、单位负责人较为关注的事情。
当今社会经济纷繁复杂,单位财务账目混乱,资金使用不清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它与管理混乱、舞弊行为、违规操作等有很大关系。
会计工作资金管理,是单位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它涉及单位全部的经济活动,需要单位负责人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防范会计风险也是对单位负责人以及财会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更是公司领导爱护下属,爱护基层干部,爱护我们广大财会人员的具体表现。
水利系统举办《加强学习财经法规,积极防范财务风险》专题培训班,对于加强廉政建设,为水利建设资金保驾护航意义重大;单位负责人正确认识防范会计风险,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落实三严三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保证本单位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国企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合规经营。
随着经济法规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财务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也需要不断加强。
本文将从国企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出发,探讨其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1. 税务风险在税务方面,国企财务人员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主要包括逃税、偷税、骗税等行为,以及税收违法、税务违法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税收调查,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罚款、责任追究等处理。
2. 财务造假风险财务造假行为可能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国企财务人员如果参与或者默许财务造假行为,将会受到刑事、民事甚至行政责任的追究。
3. 内部控制风险国企财务人员在内部控制上可能存在瑕疵,如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内部审计等方面的问题,会给企业带来内部管理混乱、损失增加等方面的法律风险。
4. 财务违规风险包括资金占用、挪用、私分利润等违规行为,公司财务人员如果参与将会受到法律责任的惩处。
5. 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一些国企财务人员可能对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容易陷入法律风险之中,因此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和教育。
1. 强化法律意识国企财务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严格遵循国家税收政策和会计准则,遵纪守法、诚信经营。
2. 加强内部管理国企财务人员应加强内部管理,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审批制度,严禁私分利润、挪用资金等违规行为。
3. 严格财务报告国企财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不得篡改财务资料,不得虚构交易,不得隐瞒重要事实,做到实事求是,不作虚假记录。
4.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国企财务人员应当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及时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对可能的风险做出预警和处理,防患于未然。
5. 监督检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自查和自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财务管理的合规性。
会计舞弊防范措施
会计舞弊防范措施提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舞弊行为也越来越严重。
针对会计舞弊行为,有必要从社会角度来探讨会计舞弊的根源、动机,从而达到防范其行为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舞弊;防范会计舞弊现象一直是令社会各界头痛的问题,对市场参与者在财务信息上的信心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因此,有必要从社会角度来探讨会计舞弊的根源、动机,从而达到防范其行为的作用。
一、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一)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产品产量与工时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防范错误和舞弊,防止管理当局受利益驱动操纵会计信息。
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则不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二)会计信息不对称。
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当经济行为人对经济变量掌握的信息量有差异,一部分经济行为人拥有更多,更良好的信息,而另一部分经济行为人信息不足时,就会导致信息非对称现象。
由于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可能利用信息优势为自身谋取利益,也有可能从事一些有损于外部投资者的事情,便产生两种经济后果: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因此,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契约中的“局外人”之间自利行为无疑包含有管理者可能实施的会计舞弊行为。
管理者会计舞弊既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对委托人-所有者(公司董事会)的“欺骗”与直接撒谎,当然也是所有者因为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不利选择。
(三)法制建设不完善。
会计舞弊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
当前,法律环境对会计舞弊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责任太轻,执法力度不够。
我国颁布的《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及各种税法,对违法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都太轻,且不具体。
因此,在实践中出现违法行为往往难以具体执行,而且执法力度不够,如违反会计法常常只是批评教育,下不为例了之;如违反税法偷逃税款,往往只是令其补缴税款,罚款了之,当事者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何躲避会计工作的危险?
如何躲避会计工作的危险?如何躲避会计工作的危险,享受高额的回报呢?你需要学会以下几点:一、坚决杜绝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风险: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取、填写、认证等环节的管理都非常严格,对其违法现象的处罚力度也是最强的,轻则受到行政处罚,重则构成偷税、骗税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识别: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没有货物购销或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而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专用发票;有货物销售或提供接受了应税劳务,但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数量或金额不实的专用发票;进行了实际经营活动,但让他人为自己代开专用发票。
防范:会计人员只有在真实的经济业务之下才能开具专用发票,会计人员不可能对所有的经济业务全貌进行了解,但是会计人员可以收集到证明相关经济业务发生的资料,如合同书、销售清单、出库单、银行票据证明单等。
只有会计人员开票时认真核查,是完全可以防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的。
――违法事情咱不干,会计工作很安全。
二、注意防范发票印章风险案例:如到个体户或微型企业购物,盖的是清一色的公章,有时业务员甚至拿着没有盖章的发票来报销。
风险:《发票管理办法》规定,开具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顺序,逐栏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并加盖单位财务印章或者发票专用章。
防范:不要听信对方说没有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如果真没有,她是领不到发票(包括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的。
只要你表现得很专业,并坚持要求加盖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对方会让你如愿的。
――闲来无事,多学多思,知多错少,诸事皆安。
三、管控好现金现金的使用过程没有可验证性,所以对现金的管理要相当严格才行。
案例:现金购买商品,没有验收证明,费用零星发生一次性支付款项,没有清单作为数据的支持等等。
风险:《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证明。
如果单据不齐全,存在税务风险。
防范:以现金购买商品时,都应当附有验收证明,注明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价格等基本信息,并按照规定办理验收手续,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由验收人签名认可。
单位负责人如何防范潜在的会计法律责任风险
单位负责人如何防范潜在的会计法律责任风险(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律责任风险[论文摘要]新《会计法》首次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是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了单位会计责任主体的法定职责和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
笔者认为提高法制观念是单位负责人防范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的基本前提;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单位负责人防范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的有力保证。
《会计法》第4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21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
在《会计法》第28、42、43、44、45、46条等条款里,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会计责任主体的法定职责和法律责任。
笔者认为,单位负责人应未雨绸缪,防范潜在的会计法律责任风险。
1.提高法制观念,摆正单位负责人在本单位会计工作中的位置。
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法人代表,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单位负责人应加强对以《会计法》为代表的财经法规的学习,了解《会计法》所提出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会计法》在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单位的领导为追逐政治或经济上的私利,指使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一些政府官员为完成经济指标,强令下面虚报瞒报。
琼民源事件是单位负责人指使单位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目的的典型例子。
琼民源上市之前是海南一家探索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开发新路的股份公司,本可以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然而琼民源的管理者知法犯法,法制观念极其淡薄,通过会计造假的非法手段,使1996年度虚增利润5.4亿元,虚增资本公积6.57万元,以掩饰其业绩不佳的真相。
会计岗位防控风险措施
会计岗位防控风险措施在会计岗位上,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障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保密性,会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范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就会计岗位防控风险的措施进行探讨。
首先,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风险的基础。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在达成其目标时,依据法规、内部管理制度和契约,进行规划、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等活动的总和。
会计人员应当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中,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例如,会计人员应当建立完善的总账制度和账务处理流程,确保每笔交易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其次,加强财务审计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会计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内外部的审计工作,接受审计人员的检查和监督。
通过审计,不仅可以发现和纠正错误,还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
同时,会计人员应当妥善保存财务凭证和相关文件,以备审计需要。
第三,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是防范风险的必要条件。
现代会计工作离不开电子化信息系统的支持,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威胁。
会计人员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监控,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的安全事件。
例如,加密财务数据、限制系统权限、定期备份数据等措施都能有效地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加强对财产的保护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
会计人员应当加强对财务资产的保管和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同时,要加强对资产流动的监督,防范资产挪用和盗窃等行为。
例如,会计人员可以实施封存制度,对涉及资产的重要文件和物品进行封存和登记,确保其安全和可追溯。
最后,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会计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了解财务法规和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自己具备防范风险的能力。
此外,会计人员还应当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诚信度,不参与任何违法和违规的行为。
综上所述,会计岗位的风险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内部控制、财务审计、信息系统、财产保护以及自身素质的重视。
会计人员责任及规避不当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责任及规避不当刑事责任一、引言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务,并确保企业的财务记录准确无误。
然而,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质,会计人员也面临着可能承担不当刑事责任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会计人员的责任以及如何规避不当刑事责任。
二、会计人员的责任1. 财务记录的准确性会计人员应确保企业的财务记录准确无误,包括编制财务报表、记录交易和处理账目等。
他们应遵守相关的财务准则和会计原则,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合规性和法律遵循会计人员应了解并遵守适合的法律法规,包括财务报告要求、税务规定和公司管理准则等。
他们应确保企业的财务活动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避免任何违法行为。
3. 内部控制会计人员应参预建立和维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他们应制定适当的审计和监控程序,及时发现和纠正任何错误或者不规范的行为。
三、规避不当刑事责任的方法1.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会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和法规。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和专业认证考试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
2.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会计人员应与企业管理层合作,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
这包括明确的财务政策和程序、分工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审计和监控机制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减少错误和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3. 遵守道德和职业准则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保持诚信和责任感。
他们应避免与客户或者同事发生利益冲突,不参预任何欺诈或者贪污行为。
此外,会计人员还应保护客户和企业的机密信息,确保信息安全。
4. 建立合理的纪录和文件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应建立合理的纪录和文件管理制度,确保财务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他们应及时记录和备份财务信息,并妥善保管相关文件和凭证。
这样可以为审计和调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证据。
5. 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会计人员应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了解相关的法律要求和风险。
浅谈单位负责人会计违法行为及防范措施
浅谈单位负责人会计违法行为及防范措施【摘要】会计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
作为单位负责人应高度重视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依法履行会计责任。
某些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制意识淡薄,在个人利益驱使下做出了各种会计违法行为,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社会群众利益的同时,也严重扰乱了会计秩序。
针对这些会计违法行为,本文提出几点防范单位负责人违反会计法规的措施。
【关键词】单位负责人会计违法行为防范措施一、单位负责人会计违法行为表现(一)单位负责人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前几年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检查情况看,部分单位负责人为了小团体或少数领导的利益,授意、指使甚至强令下,由会计人员“加工”出虚假的会计资料(如:有的单位在已无偿债能力的情况下,为了获取贷款,编制虚假的盈利报表;有的单位为了业绩考核,虚增利润;有的单位为了少交税金或其他目的,故意隐匿利润等)。
(二)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以不知情、不懂会计为由,将会计违法责任一推了之或找个替罪羔羊,来推卸或摆脱自己的责任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会计工作专业性很强,自己又不是会计专家,也不可能对本单位的真实性,完整性全面了解,因而不能全面负责。
其实不然,单位负责人作为组织的法定代表,理应对组织的一切行为负责。
会计行为不是会计人员的个体行为,也不是单位会计机构的集体行为,而是整个单位的组织行为。
因此,单位负责人必须对其负责。
(三)单位负责人没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许多单位负责人忙于行政管理或业务经营,而疏于对会计工作进行管理。
甚至有些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漠不关心,忽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会计行为。
而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会计监督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容易出现会计工作基础薄弱、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单位的财务容易出现问题。
(四)单位责任人没有承担起保障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责任有些单位负责人不但没有做到支持、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进行监督,甚至对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进行干扰、阻碍,打击报复。
会计师如何应对财务诈骗与违规行为
会计师如何应对财务诈骗与违规行为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财务诈骗与违规行为的问题日益突出,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角色,会计师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管理职责。
本文将探讨会计师在面对财务诈骗与违规行为时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为了有效预防和发现财务诈骗与违规行为,会计师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保障财务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基石,它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评价等方面。
会计师应确保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执行,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二、加强审计与监督审计是会计师发现财务诈骗与违规行为的重要手段。
会计师应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程序,并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工具来验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会计师还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估。
三、提高专业素养与道德水准会计师是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了应对财务诈骗与违规行为,会计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准。
他们应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秉持诚信、客观、独立和保密等原则,不偏私、不徇私,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加强风险管理与预警机制财务诈骗与违规行为往往伴随着风险和警示信号。
会计师应加强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风险管理和分析,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
通过提前发现和识别风险,会计师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避免财务诈骗与违规行为的发生。
五、加强合规教育与培训对于企业中的员工和管理层来说,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防范财务诈骗与违规行为的基本要求。
会计师应加强合规教育与培训,提高各级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他们需要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传授必要的合规知识和操作技巧。
六、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与沟通会计师作为职业从业者,需要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与沟通。
他们应积极参与监管机构组织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此外,会计师还应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财务诈骗与违规行为,配合调查和处理工作。
会计人员责任及规避不当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责任及规避不当刑事责任引言概述: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确保企业的财务活动合法合规。
然而,由于财务领域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会计人员面临着承担不当刑事责任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会计人员的责任和规避不当刑事责任的方法。
一、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1.1 准确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应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
他们应当正确记录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等信息,并及时报告给相关方,如股东、管理层和监管机构。
1.2 审核和监督企业财务活动会计人员应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企业的财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他们应当密切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并报告任何违规行为或者异常情况。
1.3 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保持诚信和独立性。
他们应当保守企业的商业机密,不得泄露客户的财务信息,同时避免与客户或者他人发生利益冲突。
二、规避不当刑事责任的方法2.1 持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会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和法规。
他们可以参加会计培训班、研讨会或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以保持对财务领域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2.2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等。
会计人员应积极参预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3 密切合作与监管机构会计人员应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和沟通,及时了解最新的法规和政策。
他们可以参加行业协会或者加入专业组织,以获取更多的行业信息和资源。
三、遵循合规的报告要求3.1 准确报告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应准确报告企业的财务信息,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他们应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报告要求,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者中国会计准则(CAS)等。
3.2 完善内部审计程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程序,包括对财务信息的审核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负责人如何防范会计违法行为【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新《会计法》第4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这一规定,确定了单位负责人的法定职责,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的主体。
也就是说,单位会计工作出现问题,首先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因此,如何防范违法会计行为,就成为单位负责人应关注的问题。
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为了有效地防范会计违法行为,应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这种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两种:(1)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2)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
实行内部控制,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可以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此外,单位内部各项经营活动,都要借助于财务活动来完成,因此,《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要求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以保证各项财务活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实行内部控制,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控制工作:
1、组织结构控制,主要包括确定本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并为每个组织单位的内部划分责任权限。
2、授权批准控制,即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授权批准以进行控制。
3、会计记录控制,即要求保证会计信息反映及时、完整、准确、合法。
4、资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1)接迎控制,即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
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叫2)定期盘点控制,即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已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
5、职工素质控制,包括单位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进行控制。
6、预算控制,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实行预算控制。
7、风险控制,就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出现不利的结果。
8、编制业绩报告控制。
一般应遵循金字塔原则,以本单位的经济体系为依据,由低层向高层逐级定期报告内部控制的实施及责任的履行情况,差异的说明及改迸措施和意见。
二、对会计资料实行监督检查
单位负责人应积极配合外部有关方面依法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施监督检查:
1、配合财政部门依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规定,实施会计监督检查。
2、配合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的规定,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3、配合税务机关依照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4、配合证券监管部门依照《证券法》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5、配合保险监管机构依照《保险法》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检查。
6、配合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7、配合会计中介机构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进行的审计、验资和其他业务工作,防范违法会计行为。
三、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新《会计法》第50条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会计核算制度。
现阶段有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
2、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的职能主要由单位外部的有关方面负责实施,财政部将以本法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具体办法,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措施,适时发布施行。
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主要有会计机构负责人任职资格制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等等。
4、会计工作管理制度。
主要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中的重要内容,
主要体现在《会计法》第二章,包括明确办理会计手续的经济业务事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办理会计交接和建立保管会计档案等。
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