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校园植物自然课

《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校园植物自然课

《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校园植物自然课在我们的校园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小小的天地中。

它们或许并不起眼,但却在默默地为我们的校园增添着色彩和趣味。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校园的角落,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高大的树木。

杨树挺直了腰杆,像一个个威严的士兵守卫着校园;柳树则垂下柔软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绿色丝带。

这些树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氧气,还在炎炎夏日为我们遮挡了炽热的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一片清凉。

沿着校园的小径漫步,你会发现花坛里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

春天,娇艳的桃花和杏花争奇斗艳,粉色的花瓣如同少女羞涩的脸庞;夏天,金黄的向日葵迎着太阳绽放,展现出灿烂的笑容;秋天,金黄的菊花开满了一地,给校园增添了一抹浓郁的秋意;冬天,虽然大多数花朵都已凋零,但那傲雪绽放的梅花却依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

除了树木和花朵,校园里还有许多不起眼但却十分重要的植物。

比如,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地,不仅让我们的校园看起来更加整洁美观,还为许多小昆虫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还有那些攀爬在围墙上的爬山虎,它们的叶子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换着颜色,从嫩绿到深绿,再到火红,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绘制的一幅美丽的画卷。

校园里的植物不仅美丽,还具有很多实用的价值。

例如,校园里的桂花树,每到秋天,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这些桂花可以被收集起来,制作成美味的桂花糕和香甜的桂花糖。

而那几棵银杏树,其果实银杏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在校园的池塘边,生长着一些水生植物。

睡莲安静地躺在水面上,粉色和白色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

池塘里的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摆动,为小鱼和小虾提供了藏身之处。

说完了植物,让我们来看看校园里的动物。

清晨,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唤醒沉睡的校园。

麻雀、喜鹊、鸽子等各种鸟儿在校园里穿梭,它们时而停在树梢上,时而落在草地上,寻找着食物。

有时候,你还能看到一只调皮的小松鼠在树枝间跳跃,它那灵活的身姿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完整版)我+们身边的植物

(完整版)我+们身边的植物

《我们身边的植物》(第1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

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深入地观察物象的方法,在写生过程中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习惯和线造型能力,为学生熟练的掌握线造型的方法打下基础.(二)理论依据1、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设计。

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为学生设计和建构学习框架,使教学环节设计更趋于科学性和学科化。

利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一个易于掌握的知识框架。

本课教学设计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分析、体验等研究,进一步学习线造型的方法.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由学生通过尝试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解决方法。

3、贯彻启发性原则,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和分析能力启发学生思考、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教学生学会学习.本课教学中,提出少而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并给学生时间,然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

并结合引导学生亲自观察、动手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我们身边的植物》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美术学科第八册造型。

本课教学内容侧重于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析、研究,利用线条对植物进行生动细致的刻画。

通过法国画家卢梭和中国画家黄永玉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热爱大自然情感。

激发学生用线造型表现植物的热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能力,例如他们在第七册中学习过《厨房一角》和《画画我喜欢的玩具》,学会用线条表现成组物体的遮挡关系,但在细节和前后的穿插时还存在一些的问题。

学生在本课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欠缺生动:植物的叶片表现的缺少变化;2、观察不细:叶片的翻转表现不出来。

小学五下美术《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小学五下美术《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小学五下美术《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基础教育改革对美术教学设计提出:倡导学生合作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预习和搜集资料的能力、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进一步特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和作用,自然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材编入了法国画家卢俊和中国画家黄永玉的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画家的表现方法。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小学美术四年级第八册第11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我们身边的植物》一课是引导学生对植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

通过图片及自然界中植物的观察、分析,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细部特征、花的角度变化和叶子的穿插等,学习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花、叶的朝向,以及如何用疏密不同的线表现植物。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我们身边的植物》一课是运用线条完成植物写生作品,也是线条训练系列课程中的一部分。

本课之前的一些课程都涉及到了线与写生,第七册《我设计的鞋》、《小小旅行壶》两课已经使学生对线描有了浅显的认识,因此本课在此对线与线的运用知识起到了贯穿衔接的作用,使学生对线描有了多元化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情况分析:优势:1、能运用点、线、形状等美术造型语言进行简单创作,画出各种形态的线以及图形。

2、学生有用线造型的能力。

3、能区分植物形态特点,对身边的植物有基本的认识。

困难:1、对植物结构的造型特点把握不十分准确。

2、用点、线、面进行装饰,还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线的变化不能灵活运用。

3、线条变化把握缺乏预知性。

教学方式与手段:1.采用查阅资料形式进行课程导入,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文字资料与图片为学生提供植物的知识和创作临摹的原型。

引导学生通过看、说、对比、分析、创作、赏析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感知,多角度、多层面的体验由线带来的线描艺术的美感,体会线描造型植物带来的独特的表现形式,了解线描的含义、线的表现手法。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我们身边的植物 ▏人美版(北京) (1)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我们身边的植物 ▏人美版(北京)  (1)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美版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调查表内容:调查结果分析:问题1:25个学生回答正确,正确率为60%。

所以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遮挡,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叶片间的穿插、遮挡、朝向等特征。

问题2:36个学生回答正确,正确率为86%。

对于线条的疏密处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辨别,但个体之间对知识的掌握是有差异的。

针对以上学习障碍,本课将使用以下策略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并完成作品。

(1)在尝试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写生观察方法。

(2)通过设计小组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共同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教师的总结、补充及示范,引导学生在写生中正确处理遮挡、穿插、朝向、疏密等关系,从而正确用线条写生植物,表现植物的美。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引发学生思考等。

如讲解植物的遮挡、穿插、生长排列等。

2.讨论法。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讨论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主体性。

如讨论体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环节。

3.示范法。

是美术学习中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师通过示范写生植物万年青的过程,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植物写生全过程的步骤及技巧。

4.练习与实践指导法。

练习和实践有助于学生理解、消化、掌握和巩固知识。

学生对不同种类植物进行写生活动,教师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巡视并针对集体或个人给予及时指导。

四、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植物盆栽、范画、勾线笔等2.学具:彩纸、勾线笔、素描纸、植物盆栽等。

五、教学流程教学目标1.观察植物的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描表现植物的特征及转折穿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表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2.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究、教师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写生观察方法,用生动的线条造型表现生活中的植物。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我们身边的植物 ▏人美版(北京)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我们身边的植物 ▏人美版(北京)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指导思想: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因此培养观察能力是美术课堂教学中长期的首要任务。

《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曾指出:“要通过美术教学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和发展审美能力等”。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入手,逐渐的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课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体会日常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地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观察、欣赏画家的作品、教师范作、学生优秀作品和教师的直观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身边的植物,学会利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植物的、疏密、遮挡、穿插及朝向变化。

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

学情分析: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因此,这节课也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但是学生还不太会用线表现复杂的物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植物细致观察、分析,观察感悟植物的形态特征。

并且通过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及教师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和用线表现植物的方法,学习用多种不同的线条表现植物的结构特征。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欣赏,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

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的特征及其遮挡、穿插等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合作观察、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教师范作、学生优秀作品和教师的直观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植物的特点。

《身边的植物》教案

《身边的植物》教案

《身边的植物》教案教案:《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常见植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2.通过观察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3.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引出话题:“我们身边的环境中有哪些植物?你们都知道它们的名称吗?”2.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你们有没有看到过一些特别美丽或者特别有趣的植物?你们对它们了解多少呢?”3.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第二步:认识身边的植物(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2.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种植物的名称、特征和喜欢的原因。

3.学生可以用口头、书面形式进行描述,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后展示。

第三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2.学生观察植物的种子、根茎、茎、叶和花等部分的形态特征,并记录下来。

3.学生每周观察一次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植物的高度、叶片的数量、花朵的开放情况等。

4.学生可以通过绘图、拍照、写日记等形式,将观察记录整理好。

第四步:分组展示(20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观察记录的植物生长过程。

2.学生可以使用图片、绘制的图表或者口头描述的方式进行展示。

3.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者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共同学习。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归纳学习到的内容,如植物的名称、特征以及它们的喜好环境等。

2.学生自主小结,记录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带上植物种子到家中,进行种植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2.学生可以制作植物标本,进行植物的分类和比较研究。

3.学生可以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和记录更多不同的植物种类。

《身边的植物》绿意盎然,身边的植物课

《身边的植物》绿意盎然,身边的植物课

《身边的植物》绿意盎然,身边的植物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植物无处不在。

它们或许是路边的一棵小草,或许是公园里的一棵大树,又或许是阳台上的一盆小花。

这些植物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生机,还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身边那些熟悉而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植物。

首先,让我们走进小区的花园。

这里,各种各样的花卉争奇斗艳。

玫瑰娇艳欲滴,花瓣层层叠叠,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菊花色彩斑斓,有的金黄灿烂,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粉嫩可爱;还有那一串红,像一串串燃烧的火焰,热情奔放。

除了花卉,还有许多观赏树木。

银杏树高大挺拔,秋天时,金黄的叶子如同一把把小扇子,随风飘落,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柳树则是婀娜多姿,细长的柳枝随风摇曳,仿佛是绿衣仙子在翩翩起舞。

再来到城市的街道旁。

行道树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梧桐树高大粗壮,枝叶繁茂,在炎热的夏日为行人遮挡阳光;香樟树四季常青,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能够驱赶蚊虫;而那些绿化带中的灌木丛,如冬青、黄杨等,它们修剪整齐,为城市增添了一份规整之美。

走进公园,我们能看到更多种类的植物。

草坪上的绿草如茵,像是大地铺上了绿色的绒毯。

湖边的垂柳依依,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还有那大片的荷花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粉色的、白色的花瓣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艳。

不仅在户外,我们的家中也少不了植物的身影。

阳台上的多肉植物,小巧玲珑,形态各异。

它们肥厚的叶片储存着水分,显得十分可爱。

客厅里的绿萝,垂挂在架子上,翠绿的叶子给室内带来了勃勃生机。

卧室里的薰衣草,能够帮助我们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实际的作用。

它们能够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

例如,吊兰能够吸收甲醛等有害物质,常春藤能够有效去除苯。

植物还能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

在炎热的夏天,走进一片树林,会明显感觉到凉爽和舒适。

湘教版科学三上2.1《身边的植物》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三上2.1《身边的植物》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三上2.1《身边的植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身边的植物》是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植物的特征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特征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身边的植物。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身边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的特征和作用,总结出植物的基本特征。

4.展示: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特征和作用,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3.……4.……5.……6.……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讨论、汇报等环节的参与情况。

2.学生表达能力: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和评价他人的表现。

3.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总结植物特征和作用的情况。

九. 说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特征和作用。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2课我们身边的植物》人美版(北京)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2课我们身边的植物》人美版(北京)

欣赏并反手同学们在线描的
用。
基础上用色彩表现的植物之
美。
教学意图:进一步感受艺术
作品与身边植物的美。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问答法:填空题,选择题,排序题。 2、点评法:教师针对学生展演进行点评,注重对剧本之外的学生自创环节,加以点评
鼓励。 3、互评法:组内成员参与分工和展演,以及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循序渐进,逐步超越其最近发展障碍区,让学生获得成
功的快乐。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点,体会线的疏密,
穿插及前后关系。
2.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相互交流探究及教师示范中,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的方法,培
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
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
等,自然的渗透科学知识,使美术与科学紧密融合,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2.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出现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处于第二学段。此年龄段学生已步入写实阶
将探究结果进行梳
研究情况进行课件引导。
理、总结、提升。
小结:交流反馈小组研究情况:
突出教学重点。
疏密、穿插、遮挡、朝向、生
长排列。
3.示范。
有目的地围绕重点
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
和难点进行示范,
写生步骤,画出叶片遮挡以及
增强实效性。陪养
茎的穿插关系等。
学生良好的观察、
出示完整范画三幅,线描、刮
写生习惯。
教师活动

《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说课稿

《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说课稿

《身边的动植物资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身边常见的动植物,认识它们的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材首先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如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二、学情分析授课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的阶段,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对一些常见的动植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动植物的分类、特点、生态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实践,但在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了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掌握一些简单的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命世界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1)认识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点。

(2)理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1)掌握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践活动。

小学三年级科学《我们周围的植物》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我们周围的植物》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我们周围的植物》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科学《我们周围的植物》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我们周围的植物》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背景分析:植物的种类非常之多,许多学生,包括教师对身边的植物难以叫上名来。

但人们可以根据植物的一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本课就是在学生研究了大树和小草的特征,并在研究中学习了一些观察方法之后,利用所学到的观察方法,尝试对身边的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本课教学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当地的特点为学生多准备一些易于建立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植物(或图片)。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植物分类的知识,所以本课并不要求学生的分类非常科学,只要能够体现根据植物某一特点为标准即可。

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分类结果进行记录,以便学生进行归纳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观察植物发现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够以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对自己采集植物的分类,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2.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意识到认识植物的重要,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分类从外形上可从植物的各部分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2.能够通过观察植物感受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

教学重点:依据植物的某种特征建立分类标准对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难点:在分类活动中采取标准对植物进行多种分类。

教学准备:1.常见的植物四至五种(由学生进行采集)。

2.我们周围的植物课件(易于建立不同分类标准)。

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身边的植物1.学生介绍学生自己采集来的植物学生介绍主要是介绍植物的名称和采集地点。

《我们周围的植物》精品教案

《我们周围的植物》精品教案

《我们周围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2.初步了解植物的特点,学会观察植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周围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特点。

2.难点: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植物。

2.认识植物
1.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说出植物的名称。

2.介绍一些常见植物的特点,如叶子的形状、花朵的颜色等。

3.观察方法
1.讲解观察植物的方法,如看、摸、闻等。

2.让学生分组观察一种植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4.总结
1.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强调观察植物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爱护植物,不随意破坏。

5.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观察一种植物,并向家人介绍它的特点。

四年级美术下册《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下册《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热爱美术,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5.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植物的观察和认识,教师适时总结,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我们身边的植物》,一起来探索植物的奥秘,用我们的画笔描绘它们的美丽。”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台、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的不同。
2.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植物的分类、生长习性等知识,让学生对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c)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状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d)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e)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5.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兴趣、源自长、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绘画技能,培养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在美术课堂上都能收获成长和快乐。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身边的植物》小学美术四年级说课稿

《我们身边的植物》小学美术四年级说课稿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说课稿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教学中既要启发学生思维,又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将新型的“发现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呈现的学习材料,采取的是间接提供方式,让学生依据提供的事实或线索去独立发现事物的意义,从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 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植物》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纪教材小学美术第八册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它与本册《我的老师》形成一个单元,本课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并让学生学会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以及疏密、朝向、翻转等变化,体会植物带给人的美。

为五年级《精细的描写》跟《奇异的组合》做了铺垫,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学会了用简单的线条表现物象,例如他们从学过厨房的一角,学会用线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与遮挡,但是在刻画细节或者物体前后穿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且他们观察方法也需要老师的训练与指导。

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由于学生不大会用线表现复杂的物象,应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感悟植物的形态特征。

2.学生在作业中往往把线条画得比较死板,植物的叶子千篇一律、缺乏变化,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引导学生多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把植物画得更生动。

3.学生不会表现叶子的翻转变化,而且枝叶的穿插画的不好,前后关系表现不出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观察植物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并学习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植物。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线造型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观察植物生长产生的美和美术作品中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中班科学教案我周围的植物

中班科学教案我周围的植物

中班科学教案我周围的植物中班科学教案:我周围的植物引入: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关于植物的知识。

植物是我们周围的生物之一,它们如何生长、变化和繁殖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的世界,了解一些基本的植物知识吧!一、植物的分类:1. 有叶子的植物:植物都会长叶子,叶子可以通过阳光、水分和空气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将阳光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例如:树木、草。

2. 没有叶子的植物:有些植物没有叶子,它们以茎或者花朵进行光合作用。

例如:仙人掌。

3. 吸附类植物:这些植物通常生长在水中或湿润的土壤中,它们能够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养分和阳光。

例如:草。

4. 蔓生植物:蔓生植物需要借助周围的物体来攀爬生长。

例如:葡萄藤。

二、植物的外部特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植物的外部特征,这样就可以从外部来判断是哪种植物拉!1. 根部:植物的根部是冠状,它们用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有些植物的根部很长,用于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例如:花朵。

2. 茎:植物的茎可以长得很高,用来支撑植物的叶子和花朵。

有些植物的茎可以留下年轮,通过观察年轮的多少,我们可以判断它的年龄。

例如:树木。

3. 叶子:植物的叶子可以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每个植物的叶子都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草。

4. 花:花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承载着植物的繁殖器官。

每种植物的花朵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颜色和香味。

例如:玫瑰。

三、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阶段,我们来看看一棵植物是如何生长和变化的吧!1. 种子: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开始,种子通常带有保护壳,保护里面的胚芽。

2. 发芽: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宜条件(阳光、水分和适温)后,将会发芽。

发芽后的植物会生长根部和茎。

3. 生长: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茁壮成长,茎会变得更加高大,根部也会不断生长和扩展。

4. 开花:成长的植物会长出花朵,花朵通过传粉的方式进行繁殖。

5. 结果:花受精后会结出果实,这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式,通过果实传播种子。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2课 我们身边的植物》 人美 版(北京)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2课 我们身边的植物》  人美 版(北京)

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观察记忆和表现植物的特征,运用线造型生动的表现植物的遮挡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习惯、线造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感受,自主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过程,掌握植物写生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通过观察和记忆学习用线表现植物局部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的运用线条生动的表现植物叶片的不同姿态。

教学流程示意图4.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一)导入:1、课前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画的这么?(小草)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植物,很普通、很常见,但我们有时反会忽视对它的认真观察。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表现一下这些平常最常见最普通的植物。

一起来学习第十一课《我(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教师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钟们身边的植物》。

(二)新授环节一:观察分析:师:生活中的植物各种各样,下面我们来看几种植物的图片。

(出示第一组图片)提问:你知道这几种植物的名字吗?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出示盆栽植物名称(向日葵、荷花、君子兰、滴水观音、绿萝、龟背竹)。

教师小结:这些植物有着不同的名字,它们有的开花,有的常年都是绿色的,而且生长的姿态各不相同,叶片的外形和叶脉也是不一样的。

环节二:探究单片叶子的画法1、过渡:如何才能把植物刻画得细致生动呢?要画出整株植物,同学们一定觉得有难度,没关系我们我们从简单入手,从一片叶子入手:布置任务一:请你对照自己面前的植物,尝试画一片叶子。

(铅笔线描,选择离你最近的或最大的一叶子。

)教师:巡视,找出几幅有代表性的习作。

实物投影展示。

提问:三幅作品有什么区别?哪一幅的大小比较合适?为什么?(一片单独的叶片就可以影响整幅作品的构图。

)向日葵:很阳光、很灿烂。

荷花:很清新、唯美。

君子兰:气质不凡、他那厚实光滑、排列整齐的叶片犹如一支支碧玉宝剑。

我们周围的植物

我们周围的植物

第八课我们周边的植物一、教学目的1、能用多个感官直接感知周边常见植物;能讨论、交流保护植物的办法。

2、想懂得、爱提问与植物有关的问题;意识到人与自然的要和谐相处。

3、懂得我们周边常见植物的名称, 学习用不同原则给植物分类;懂得周边常见植物是多个多样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会用感官感知周边常见的动物,初步学习用不同原则对动物进行分类。

三、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让学生准备某些常见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对本地常见的某些动植物进行观察,并作观察统计。

教师准备:准备某些有关资料,如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课上与学生资源共享。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通过课前观察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我们周边的植物丰富多彩,多个多样,千姿百态。

师:你观察过的植物是什么样子的?生:我发现小麦的叶子细长,像韭菜,根比较多。

师:你观察的是麦苗,那麦苗与成熟后的小麦有什么区别?(生略有所思)师:麦子开花吗?生:不懂得。

师:同窗们,对于我们周边的植物,你们观察的细致吗?生:不细致。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真的观察、研究一下我们周边的植物。

好吗?(板书课题)(二)新授:1、观察、研究植物(1)师:我们要想懂得植物的某些特点,应如何观察?请同窗们讨论一下。

生:看一看植物的颜色、形状。

生:闻一闻、尝一尝能够吃的植物。

(2)师:这些办法都较好,下面就用你们的办法,观察同窗们带来的这些植物。

观察时, 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的观察办法,不要破坏它们,还要避免被植物扎伤。

本组观察完可到其它小组观察。

(教师参加小组活动,适时点拨)(3)师: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得最认真,发现得最多。

生:我们发现竹子的茎一节一节的长得直直的,叶子细长,像柳树的叶子。

生:我发现竹子的茎很硬,用手掐不动。

生:我发现仙人掌茎的形状像手掌。

师:哪部分是植物的茎,指一指。

(学生指)生:仙人掌身上有许多刺,碰到它,像针扎同样疼。

师:后来要小心点儿。

尚有哪些植物有刺?生:月季花、仙人球、芦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身边的植物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通州区于家务乡中心小学的宋鹏,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我们身边的植物》。

我将会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我的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教学中既要启发学生思维,又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将新型的“发现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呈现的学习材料,采取的是间接提供方式,让学生依据提供的事实或线索去独立发现事物的意义,从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我们身边的植物》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纪教材小学美术第八册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它与本册《我的老师》形成一个单元,本课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并让学生学会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以及疏密、朝向、翻转等变化,体会植物带给人的美。

为五年级《精细的描写》跟《奇异的组合》做了铺垫,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二)学情分析
(四)四年级的学生已学会了用简单的线条表现物象,例如他们从学过厨房的一角,学会用线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与遮挡,但是在刻画细节或者物体前后穿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她们观察方法也需要老师的训练与指导。

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1由于学生不大会用线表现复杂的物象,应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感悟植物的形态特征。

2学生在作业中往往把线条画得比较死板,植物的叶子千篇一律、缺乏变化,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引导学生多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把植物画得更生动。

3学生不会表现叶子的翻转变化,而且枝叶的穿插画的不好,前后关系表现不出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植物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并学习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植物。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线造型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观察植物生长产生的美和美术作品中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植物的生长特点及表现。

(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欣赏课件解决。


教学难点:
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植物的叶片不同姿态、翻转变化以及叶子间的遮挡穿插。

(通过学生实践、研究及分析作品解决)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认知阶段
(二)通过观看了解植物的作用、认识身边的植物的视频,调动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促使教与学的共鸣。

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环节能促使教与学的共鸣,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得到最佳结合。

在这一环节中,出示一些植物的线描图片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三)(二)审美感受阶段
(四)美术教学中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通过以下两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身边植物的姿态美,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来判断艺术作品,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审美感受。

(五)1.学科整合——用语言描绘植物的特点。

(六)老师用对比的两张线描植物让学生说出不同植物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总结植物的叶片,叶脉,茎干的不同,形状,方向,疏密关系,
(七)
(八)作用语言描绘出植物丰富的美感,也表达了对植物的喜爱,咱们看看画家是如何表现的。

(九)2.尝试用美术语言欣赏评价艺术作品。

(十)欣赏两张作品,一张是中国画家黄永玉的,另一张是法国画家卢梭的作品。

问题:这两张作品哪里最吸引你?给你怎样的感受?
(十一)老师这有一些平时评价美术作品的语言,看看他们能不能表达出你对作品的感受?……
(十二)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对于身边司空见惯的植物有了更加细致的观察,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植物的美感,理解艺术表现需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才更具有艺术美的价值。

(十三)(三)自主探究阶段
(十四)通过对桌面上植物的观察,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感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叶片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比较叶片外形变化的差异,体会如何表现不同植物的方法。

在白纸上让学生自己画两片叶子感受一下是先画叶脉还是先画叶子轮廓。

(十五)(四)实践解惑阶段
(十六)同学们寻找了自己在画植物时的一些问题与疑惑,学生提出:
(十七)1怎么画出植物的立体感?
(十八)2反面的叶子怎么画?侧面的叶子怎么画?其实,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十九)依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借助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一片叶子在变化角度时,它的外形发生了翻转变化。

(二十)学生初步体验表现方法,再由师生共同示范的环节,重点解决根据叶片的外形变化,线描穿插转折的表现方法。

(二十一)
(二十二)在教师示范时,让学生直观了解画植物的方法,并解决了叶子间的遮挡与穿插。

使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到较好的落实,而学生的思维也较好地被调动起来,大大地提高了
(二十三)课堂效率。

(二十四)(五)评价阶段
(二十五)新的教学理念要求美术课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赏析、评价美术作品是重要的美术素养之一。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评价环节“给我一个小笑脸”,以“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为先,“人人参与”为主要目的。

请学生将自己手中的三颗小笑脸送给自己认为画得很好的小朋友。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使学生在互动点评中寻找分享点,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共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十六)同学们都画完了,现在我组织一个“送我一张小笑脸的活动”,请你看看你的作品以及你组里同学的作品,把你认为符合以下要素的作品贴上小笑脸。

(二十七)1.评价要素:
(二十八)●仔细观察,能表现出植物的特点。

●能表现出也得不同朝向,翻转变化。

●取景独特能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2.图文结合
(二十九)其实有很多画家都是在画完画后将自己的感受或者诗句写在画面的适当位置,既能画面添加的更完整,又体现画家的心意,富有情趣,体现了我们中国花中书画同源的特点。

教学设计特色:1.
学科整合注重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记得艺术大师罗丹讲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原本不缺乏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

一、美术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进而去想象美和创造美。

通过学习《我们身边的植物》让学生从身边的植物开始观察并通过观察去感受植物带给人的美。

二、课前我设计了这样的小问题:请你找一些关于描写植物的优美词语和句子,将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会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植物的真实感受,体会植物姿态带给人的美感,联系生活,增加文化含量。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三、
四、2.
五、以学生为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前创设问题:“请你设想一下在画植物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在课前就提出了一些疑惑,带着这些问题与疑
惑参与到本课中活动中,我以学生的问题作为主线,贯穿全课教学,并通过自主体验画一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

六、
七、3.
八、发挥白板不可替代的功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教学设计中,采用白板特有的功能辅助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并且使问题的呈现变得新颖有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个课堂都是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开展,学生的思维在整节课中都保持欢乐愉快的最佳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