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接入网技术发展现状
接入网技术现状以及发展

接入网技术现状以及发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接入网技术大作业课题名称:接入网技术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通信101班学生姓名:学号: 201000402008指导教师:2013年 6 月 26 日接入网技术现状以及发展摘要:在电信网络接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处,目前正是硝烟四起、竞争激烈。
各个网络运营商无不各显神通,竭尽所能抢夺更多的用户。
各种新兴的“宽带”接入技术也纷纷登场,一个全新的名字“接入网”也因此进入人们的眼中。
在新一代广义通信网络(包括电信网络与IP网络)的体系结构中,接入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领域,并与核心网并列成为电信网络的两大构成之一。
多种宽带IP接入技术正在兴起并激烈竞争,在电信运营业的开放与竞争的大坏境中,接入网特别是IP接入网的竞争尤为激烈。
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市场竞争对接入网发展的影响十分深刻。
目录摘要 (1)一、什么是接入网 (3)二、接入网发展简史 (3)三、中国现今主流的接入网技术 (4)3.1、IP接入网技术 (4)3.2、光纤接入技术 (5)3.3、电话铜线接入技术 (5)四、中国接入网技术的发展 (7)五、中国接入网发展的思考 (7)一、什么是接入网长期以来,电信网络的接入部分经常被简称为“接入段”,“接入段”仅仅是交换网络的最后延伸,是某些接入设备的附属设施,并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网络部件。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接入网已经开始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网络,成为现代通信系统的两大基本部件之一,并且是当前技术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建设最昂贵的网络。
根据国际电联关于接入网框架建议(G.902),接入网是有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系统,经Q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
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成果、趋势

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成果、趋势1、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电信网发展到今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展现了宽带化、IP 化以及业务融合化的趋势。
电信网宽带化首当其冲的就是接入网的宽带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接入网的宽带化将是电信网宽带化最难实现的部分。
接入网可由三个接口界定,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
接入网的引入给通信网带来新的变革,使整个通信网络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接入网的重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
(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
(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的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
(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连接TMN,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传统的用户接入同采用的是钢缆,80年代中后期因具有Z接口的光纤环路载波系统(SLC)以及远端交换模RSU的实用化,使光纤传输设备引入到接入网领域,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入网设备。
到90年代中期,先进的VS接口光接入系统问世,才进入接入网的正式发展阶段。
VS接口可实现不同厂家接入网设备与交换机的互通,接入网具有较强的业务支持能力,除支持PSTN、ISDN业务外,还支持N X 64kb /S、64kb/S以下各类速率、Internet、X.25、CATV等业务。
到1998年8月初,全国建设规模已近270万线,超过世界其它国家。
此外电信部门还积极推进公众多媒体通信接入系统,并正在试验先进的ATM接入和VOD系统。
1.1有线接入技术有线接入技术包括: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基于HFC网(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Cable Modem技术、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以及光纤接入技术。
当前主流宽带接入技术发展分析

当前主流宽带接入技术发展分析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张成良 何小玉 余景文张成良:宽带接入特别是ADSL技术2003年走上了“快车道”,现在是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发展,多少有些像10年前的“装电话”热,所以有些厂商称之为“第二固网”也有一定的道理。
宽带接入的迅速发展快速消耗了城域网与骨干网带宽,每年骨干网路由器截面需求超过100Gbit/s,甚至使人们忘记了几年前的“光带宽泡沫”。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个“第二固网”在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上与“第一固PSTN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在运行维护、自动测试上给予充分的重视。
xDSL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也十分重要,ADSL2+、VDSL等技术终将引入网络,但产品成熟性和何时引入却还是一个问号。
ADSL2+与VDSL的关系更是许多人关注的重点,是竞争关系还是互补关系,各自市场定位又是什么?基于DMT调制的VDSL2的出现再一次使人们看到ADSL2+与VDSL合一的曙光,使运营商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而各取所需。
光纤接入也是一个古老的技术,从90年代初就走上了舞台,总的说来是一种“说得多,做的少”的技术。
PON系统无疑是其中佼佼者,而PON又分为EPON与GPON,两种技术各有千秋,无论是EPON技术还是GPON技术,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光纤接入成本的快速降低和业务需求,而价格则是最核心因素,ADSL的发展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宽带接入是目前应用和发展的重点技术之一,也是推动其他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力量,其迅猛增长的带宽需求很大程度上推动了IP城域网与骨干光传送网的发展。
从2003年开始,ADSL的应用走上了“快车道”,以每年差不多100%的速率增长,现今还处在高速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其他宽带接入技术也有了新的应用,如一直纸上谈兵的光纤接入在日本、北美一些国家有了许多商用网络。
本文深入分析了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ADSL和VDSL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另外对光纤接入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光纤接入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源 双 星形 结 构 。 4无 这种 结 构 保 持 了有 源 双星 形
结构 就 是 网 络节 点 的位置 和 相 互 连接 的几何 布 局 , 具 体 的 拓 扑 结 构 分 为 总线 形 结 构 、 星 形 结 构 、 源 双 单 有
星结 构 、 源 双 星形 结 构 、 形 结 构 。其 中 , L 无 环 O T为位
结 构光 纤 共 享 的 优 点 ,将 有 源 节 点 换 成 了无 源 分 路 器, 维护 方 便 , 可靠 性 高 , 成本 较 低 。 由于 采取 一 系 列
措 施 , 密 性也 很 好 , 保 是一 种 较 好 的接 入 网结 构 。 () 形结 构 。 种 结构 的所 有 节点 都 共用 同一 条 5环 这 公 共 链 路 , 成 一 个 环 形 封 闭 回路 , 点 之 间也 可 以 形 节 双 向传输 。 优 点是 提 高 了线 路 设 定 的 自由度 和 灵 活 其
于 电信 交换 局 ( 称 中 心 局 ) 也 一侧 的光 终 端设 备 , 作 称 光 线 路 终端 。光纤 接 入 网 的拓 扑结 构种 类 如 下 : () 线 形结 构 。 结 构是 采 用 一根 双 向传 输 的公 1总 该
入 网 的理 想 传输 媒 介 。为 了满 足 用 户 的需 要 , 国根 各 据 自己 的 国情 , 订 了接 入 网 改 造 和建 设 计 划 , 快 制 加 研 制 接 入 网设 备 , 步 用 光纤 取 代铜 线 。由此 , 纤 接 逐 光
入 网得 到 了迅 速发 展 。光纤 用 于 接 入 网 , 主要 有 以下 几 个优 点 :
维普资讯
网络与多媒体
有 线 电视 势
王 德 秀 十堰市科文电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论接入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 . 2 主 要接 入 网技 术 比较
( 1 ) ADS L 2 + 技术 。主要与 E P O N技术 结合 , 用于铜缆资 源状况较好 的P S T N退 网和 部分 F T T B扩容工程 , 在挖掘现有
低 。目前 E P O N技 术在我国接 入网光纤化 改造工作中得到广
泛应 用 。 G P O N( Gi g a b i t . Ca p a b l e P ON) 技 术 是 基于 I T U G. 9 8 4 . x
扩建和局部改造中还将有所应用 , ADS L 2+技术 以其优异的
光纤到户新建工程 , 能够为客户提供较高速率 ( 1 0 M一 3 0 M) 的
带宽 , 对未来 I P T V、 多媒体融合等新业 务发展具有较 高适应
性。
( 3 )WL A N技术 。针对 公共商务区域如会展中心、咖啡 厅、 西餐厅 、 酒店大堂、 会议 室、 高校等特定需求场景 , 主要面 向个人客户提供 公网覆盖 , 满足客户的移动接入需求 ; 网络建 设要充 分考虑对移 动网络室 内分布系统等 资源 的综 合利用 , 应优先选择通过系统合路方式快速 建设。
N e t w o r k I n t e f r a c e s ) 之 间的一系列传送 实体( 如: 线路设施和传 输设施) 组成, 为供给 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载 能力 的系
统, 可经由管理接 口( Q3 ) 配置和 管理。
资源潜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只能提供较低速率 ( 2 M. 1 0 M) 带
2023年宽带接入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宽带接入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宽带接入行业是指通过光纤、有线电视、数字用户线等技术手段,实现互联网服务的接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宽带接入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
以下是关于宽带接入行业市场分析的现状:1. 市场概况:宽带接入行业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50亿,其中中国用户数约为9亿,占全球用户数的18%。
宽带接入行业的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2. 市场竞争:宽带接入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在中国市场,主要的宽带接入服务提供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国有电信运营商,以及一些民营企业如长城宽带、天威视讯等。
这些企业通过提供不同速率、不同价格的宽带服务来争夺市场份额。
3. 技术发展:宽带接入技术不断创新。
传统的宽带接入技术主要包括ADSL、光纤到户等,这些技术已逐渐进入成熟阶段。
随着5G技术的推出,宽带接入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5G技术具备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有望进一步推进宽带接入行业的发展。
4. 用户需求:用户对宽带接入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云服务等应用的普及,用户对于宽带接入的需求越来越高。
用户希望能够在家庭、办公室等多个场景中,随时随地畅享高速稳定的宽带网络。
5.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宽带接入行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宽带普及的政策,包括“宽带中国”战略、宽带建设补贴资金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宽带接入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6. 发展机遇:宽带接入行业面临着一系列发展机遇。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宽带接入行业将进一步提升网络速率,提供更稳定的网络服务。
未来,随着智能化、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宽带接入行业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总结起来,宽带接入行业市场潜力巨大,用户需求不断增长,技术不断创新,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这些都为宽带接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接入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接入网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高建霞崔素英来源:《科技信息·上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文章介绍了接入网的特点,及其中的DSL、HFC、PON、蓝牙、wimax的使用现状,并指出了今后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接入网;光纤接入1.引言:电信网发展到今天,正在快速地向高带宽、可管理、更经济、更方便的方向发展,在过去几年中,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电信骨干网络的建设,网络的瓶颈越来越集中用户与核心网络的连接部分,即接入网方面。
2.接入网概述接入网是指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所有实施设备与线路,处于通信网的末端,直接与用户连接,有时也称为用户网,其长一般为几百米到几公里,因而被形象称为“最后一公里”。
宽带接入网具有成本敏感、业务类型多样化、业务特性体现的不对称性和突发性、接入手段多样化等特点。
3.接入网的类型接入技术为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呈现多种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按接入方式分为有线接入方式和无线接入方式。
3.1有线接入网有线接入网主要有铜双绞线接入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光纤接入网三类。
3.1.1铜线接入网铜线接入网是利用原有的公用电话线(双绞铜线)作为传输媒介,为用户提供高速服务。
近年来,铜线传输技术不断进步,采用数字用户线(XDSL)技术,提高铜线传输速率。
既可以解决高速率数字信号在铜缆双绞线的传输问题,又可以逐步向光纤化发展。
DSL接入为铜缆接入的代表,常用有高速率数字用户线(HDSL)和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
随着光纤接入技术的成熟,以FTTH 为主进行宽带接入网络新建和改造,国内运营商已逐步停止铜线接入网设备的新建和扩容。
3.1.2混合光纤/同轴接入网混合光纤/同轴接入网(HFC)是利用现有的覆盖率极高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提供视频和数据业务传输多种业务,成本低;但带宽和速率受到共享用户数量的影响,用户数增多时每个用户所分配的带宽会急剧下降,安全性和升级性差,只适用于家庭用户而不适合企业;3.1.3光纤接入网光纤接入网(OAN)是指在本地交换机中远端模块与用户之间全部或部分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质来取代传统双绞线的一种接入网,具有传输信息容量大、传输损耗小,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有效解决接入网的“瓶颈效应”问题。
无线接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无线接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我国电信市场已从传统单一运营商发展到了多运营商竞争的格局,对于新兴运营商而言,迫切希望通过能够快速部署的无线接入技术切入市场,争取用户,因此无线接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接入手段,有着非常大的潜在市场发展空间。
窄带无线接入主要用来提供语音业务,解决部分地区不能通过有线手段提供语音通信的问题,同时满足部分用户的移动语音需求,是有线接入的有效补充;宽带无线接入主要用来提供综合的语音和数据业务,以满足用户对宽带数据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文周详介绍了我国应用的几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情况。
无线接入的发展现状在窄带无线接入中,除了PHS制式的“小灵通”技术外,SCDMA制式的无线接入应用从2003年开始呈现发展和上升趋势。
在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中,近年发展的主要技术包括LMDS技术及WLAN技术.由于不同技术的工作频率、技术特征、市场特性及目标定位的不同,因此每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也不同。
SCDMA技术SCDMA无线接入系统采用同步码分多址技术,工作在时分双工方式.SCDMA无线接入系统是由大唐集团信威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利用了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上行同步技术等,系统能提供支持移动性的无线市活。
随着SCDMA技术的逐步成熟及不同类型终端的出现,从2003年开始,SCDMA 无线接入系统在我国迅速发展.在大庆,SCDMA无线市话首先进行了商用试验;之后,中国网通在陕西省的宝鸡和榆林也进行了商用试验。
到目前为止,中国网通在南方地区(如四川、广西等地)已开展了大规模的SCDMA网络建设。
SCDMA除了作为城市无线接入的有效方式之外,还被推荐用于农村电信普遍服务。
为了更好、更顺利地完成普遍服务,我国政府在2004年初指定6家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承担电信普遍服务义务,并为此指定了“村通”工程实施方案,对“村通”工程中采用的无线接入系统,推荐优先采用SCDMA等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手段。
无线接入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若干问题

维普资讯
发 展 与 展 望
须为 了保证可用性而牺牲传输距离 ,实际传输距离一般在 3公里 以内。
LD M S可 用 的频 带 比较 宽 ,波 道 带 宽 以 2M z和 1M z居 多 ,因此 面 向的用 户 8H 4H 群主 要 是业 务 需 求较 大 的企 业 客户 。运 营 商利用 LD M S技 术 主 要 提 供 大客户 的综 合 接 入 、基站 互连 、数 据 接 入等 。LD 技 术 一 直 发展 比较 平 稳 ,技术 因素和 设备 成 MS
在 为期 一年 的商用 试验 中.中国 网通在 l 2个城 市 、中 国 电信 在 2 个 城市 、中 3 国移 动在 l 城 市 、 中国联通在 1 城市 分 别开 展 了 L D 3个 4个 M S商用 试验 ,分 别对不
同环境下的 LD M S组 网进行 了试验。 目前主流的设备提供 商基本上都是 国外的设备
制造 商 , 由于 L D M S工 作 频率在 2Gz 6 H ,对 生产 工艺和 设 备 研 制 水 平都有 较高 的要
求,因此 目前国内设备制造商基本采用 OM的方式。 E 对于 LD ,由于工作频率较高,要求必须视距传播 ,这首先对基站和远端站 MS 选址 提出了要求。另外 ,由于该频段很容易受到降雨的影响,造成 在网络规划时必
信 息产 业部 科 技 司
无线接入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接入手段 , 无论是 以提 供话音业务为主的窄带 无线接入技术,还是面 向 I P数据接入和话音接入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在近年来 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下面首先介绍我国无线接入技术 的发展现状 , 接下来重点对 发展 中的若干 问题或局限性进行分析。
・
、
无线 接入 的发 展现 状
2024年无线接入网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无线接入网市场规模分析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接入网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接入网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使得用户可以在没有物理连接的情况下轻松访问互联网。
因此,了解无线接入网市场的规模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无线接入网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
市场概览无线接入网市场是指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的市场。
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无线设备的普及,无线接入网市场正在迅速扩大。
根据行业数据,2019年全球无线接入网市场规模达到了10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500亿美元。
市场驱动因素1.移动设备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的普及,用户对无线接入网的需求不断增加。
2.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无线接入网成为连接各种设备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3.数据流量的增长:视频、音乐和社交媒体等应用程序的流行使得无线接入网的数据流量不断增长。
市场细分无线接入网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技术和应用进行细分,包括Wi-Fi、蓝牙、移动通信等。
目前,Wi-Fi技术在无线接入网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了市场的70%份额。
蓝牙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成为无线接入网市场的重要一部分。
市场地域分布从地域分布来看,北美和欧洲地区是无线接入网市场最大的两个地区。
这些地区的发达经济和高度普及的无线网络设施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此外,亚太地区的快速经济增长和大量的移动设备用户也使得该地区成为无线接入网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市场竞争格局无线接入网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华为、思科、爱立信等大型国际公司。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升级来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此外,新兴的本土企业也在无线接入网市场中崭露头角。
市场前景无线接入网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商用化,无线接入网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将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2022年上半年通信网络接入市场发展现状

2022年上半年通信网络接入市场发展现状一、总体状况2022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了7302.2万户,随着宽带技术的成熟和价格的不断走低,宽带用户数与窄带拨号上网用户数的差距越来越小,截止到6月末,两者差距为762万户。
在上半年中,中国的宽带接入用户新增782.7万户,达到3270.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3.9%。
新增宽带用户782.7万户,平均每月新增用户130万户。
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这两大固网运营商的宽带接入用户数依旧占据主体地位,占据了宽带用户市场的76.8%的份额。
中国电信宽带接入用户上半年达到1737万户,净增353万户,增长25.5%;互联网收入达到人民币85.38亿元,同比增长29.3%。
中国网通2022年上半年宽带用户数大增到773万户,同比增长84.6%。
宽带业务收入增长54.2%,达到28亿元,占总收入的8.7%。
在这两大固网运营商的传统固定电话收入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宽带业务成为拉动其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成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业务进展的重心。
由于宽带业务是中国各行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基础,而信息化本身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这个角度来说,两大固网运营商在宽带业务上的进展直接支撑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同时受到了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有消息称,国资委对固网运营商的业绩考核内容,除了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增长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这4项基本指标外,还将对宽带用户增长率进行单独考核。
这也说明,宽带业务的进展,成为固网运营商保值增值、持续进展的重中之重。
二、各种接入网状况目前,中国的宽带接入技术包括采纳xDSL、LAN、WLAN、CableModem 和PLC(电力线上网)等技术,各种接入技术各有优势。
由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均选择了ADSL作为主要的宽带接入方式,所以在各类宽带接入技术中,ADSL成为主导技术。
LAN的方式是由长城宽带和蓝波等驻地网运营商始终大力推广的宽带接入方式,但前期的跑马圈地并未给这些驻地网运营商带来垄断收益。
我国网络接入年度研究报告

我国网络接入年度研究报告我国网络接入年度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对我国网络接入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年度研究结果。
通过对我国网络接入的统计数据和分析,发现我国网络接入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在未来,我们需要在加快建设高速网络、提升网络安全、促进数字化发展等方面继续努力。
一、引言网络接入是指将计算设备和网络服务连接到互联网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网络接入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对我国网络接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我国网络接入的现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网络接入用户总数已经超过10亿,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固定宽带用户数占比最大,移动宽带用户数逐年增长迅速。
在网络接入技术方面,光纤接入成为主流,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
而传统的DSL和以太网接入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并且正在逐渐被淘汰。
此外,我国的网络接入速度在过去一年有了显著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平均下载速度已经超过50Mbps,这对于我国互联网用户的体验和使用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网络接入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网络接入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网络建设速度不均衡。
虽然一线城市和部分发达地区的网络接入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一些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网络接入仍然滞后,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
其次是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网络接入用户数量的增加,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加。
网络病毒、网络攻击等问题给用户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最后是网络服务质量问题。
虽然网络接入速度有所提升,但网络服务稳定性和可靠性仍然需要改进。
用户在高峰时期仍然面临网络拥堵和断网等问题。
四、网络接入的发展趋势为应对上述挑战,我国网络接入在未来将面临以下发展趋势:首先是加快推进高速网络建设。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网络接入速度和质量,以适应未来大数据和物联网时代的需求。
光纤接入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太 高 。每户 都需要单独 的一对光纤或 一
根 光纤 ( 向波分 复用 ) 要通 向千家万 双 . 户 。 需要上千芯 的光缆 。 于处理 , 就 难 而
且 每户都需要 专用的光源 和检测器 。相
发展趋势
褥 科文 电脑 技术 开发有 限公司 王德 秀
一
、
光纤 接入 网特点
由于铜线接入 网受一些不可克服 因
网中应 用较 多。
: 0 6 e9 0: 目
维普资讯
其 优 点 是 提 高 了 线 路 设 定 的 自 由度 和 灵
一
光 线路终端 ( T OL )变成光信号 .经
三 、光 纤 接 入 技 术
传 送 网与 接 入 网 虽然 有 紧 密 的 联
素的限制 。 使得信息 高速 公路在用 户 这
接 入段形成 了 “ 瓶颈 ” 。在这种情 况下 。 人 们 自然想到 了光纤 .无疑 问 。光纤是 接入 网的理想传输媒 介 。为 了满足用户 的需要 。各 国根据 自己的国情 。制订 了
接 入 网 改 造 和 建 设 计 划 。加 快 研 制 接 入
和 相互连接 的几何布局 , 体 的拓 扑结 具
构 分为总线形结 构 .单星形结 构 、有源
双 星结构 、 源双星形结 构 、 形结构 。 无 环
将所 有的光 电设备都更换 。或采用 波分
复 用叠加的方案 .这 比较 困难 。 4 无源双星形结 构。 种结构保持 、 这 了有源 双星形结构 光纤共享 的优 点 。将 有 源 节点 换 成 了无 源 分路 器 。维护 方
系, 但是 其性质完全不 同 。 在传 送 网中 , 用 于市 内电信局 之间的本地 中继 网与国 家 干线网和省 内干 线网在某些方面性 质 相似 。本地 中继 网主要位于城 市 ,受国
接入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接入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张延培(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河北唐山063000)摘要:重点介绍了几种主流接入网技术及其技术现状和应用原则,探讨了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接入网;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N9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3)01-0241-02目前,电信技术发展正面临着宽带化、IP化以及业务融合化的新转折、新阶段。
作为网络接入的最后一公里,接入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以PON为代表的许多新的应用热点,正在成为业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所在。
1接入网基本概念根据国际电联ITU-T G.902建议,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和用户网络接口(UNI,User-Network Interfaces)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系统,可经由管理接口(Q3)配置和管理。
接入网包括接入媒质和接入设备两个部分。
其中接入设备主要包括传输设备(WDM/OTN/MSTP)、数据设备(DSLAM/LAN)和OLT/ONU设备等。
2接入网技术现状及应用原则2.1主要接入网技术简介(1)ADSL2+技术。
2005年末国内ADSL2+网络商用正式启动。
从目前和未来几年来看,PON+DSL建设模式在网络扩建和局部改造中还将有所应用,ADSL2+技术以其优异的性能价格比仍将在宽带接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PON技术。
PON(无源光网络)是指ODN(光配线网)中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ODN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由IEEE802.3工作组在2000年11月成立的EFM(Ethernet in the First Mile)研究小组提出,是基于以太网承载技术的一种PON标准,对现有设备具有很好的兼容性;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下行速率目前可达到1.25Gbit/s,上行以突发的以太网包方式发送数据流,对IP业务具有较好的支持能力,而且技术相对简单、运营成本低,但和GPON技术相比它的传输效率较低。
光接入网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

光接入网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光接入网的发展现状,光接入网技术的演进,最后对光接入网的应用前景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光接入网无源光网络APON EPON GPON1.光接入网发展现状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业务向宽带化、综合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
接入网位于电信网络的末梢即“最后一公里”处,是电信网中接入方式最复杂、竞争最激烈的网络。
当前,各个运营商不断推出各种宽带接入技术以争夺更多的优质用户,各种新的宽带接入技术不断涌现。
基于有线电视的cable Modem技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xDSL技术、基于光纤接入的xPON技术以及基于802.11x的WLAN技术都是宽带接入技术的典型。
光接入网泛指本地交换机或远端模块与用户之间全部或部分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一种接入网。
采用光接入网已经成为解决电信发展瓶颈的主要途径,光接入网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用户小区,而且也是更新现有铜缆网的主要替代手段。
2.光接入网技术的演进光接入网按照室外传输设备是否含有有源设备分为有源光网络和无源光网络两大类。
无源光网络是指在光线路终端(OLT)和光网络单元(ONU)之间的光分配网络没有任何有源电子设备,主要采用光分路器分路。
PON技术是一种纯介质网络,由于消除了局端与用户端之间的有源设备,可以避免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
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支持可变速率业务,支持时延要求较小的业务,并且具有支持多业务多比特的能力。
ITU-T自1998年以来,已完成一整套G.983建议,使PON携带的信息ATM化,即在PON 上传送ATM信元,即物理层上采用PON技术,链路层采用ATM技术。
这种ATM化的PON技术就成为APON。
APON系统最高速率622Mb/s,随着分光比的增加,ONU的数目也随之增加,那么每个ONU所用的带宽就非常有限。
随着IP技术的不断完善,大多数运营商已经将IP技术作为数据网络的主要承载技术,因此也衍生出大量的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接入技术。
宽带接入网技术和发展趋势

高 ,推 进 了我 国通 信 网络 的 迅速 发展 。作 为连 接核 心 网与 用户 驻地 网的接 入 网 , 已成 为制 约通 信 网络 发展 的 瓶颈 , 因此 ,接 入 网 的宽 带化 、 多元 化 是 未来 网络 发展 的必 然趋 势 。
1接 入 罔的曩 念曩 特点
1 DL )A S 技术
1 )光 纤接 入从技 术上 可 分为两 大类
无源 光 网络 ( O )和 有源 光 网络 (O ),前 者采 用光 分路 器 分路 , PN AN 后者 采 用 电复用 器 分路 。有源 光 网络 的典 型代 表 是点 到 点光 以太 网接 入技
术 ,但 它存 在 电磁信 号 干扰 、 雷击 以及 有 源设 备投 资 维护 问题 ,因而 不是 接入 网长 远 的发展 方 向。
接 入 速 率 在 2b ts 以上 的 为 宽 带 接 入 网 ,宽 带 接 入 网 是一 种 高 M i/ 及
速 、宽 带 、具有 综合 业务 能力 的智 能化 通信 网络 。
2宽带 接入 罔技 术 宽带 接入 网技术 主 要 包括 x S技 术 、C b e 术 、 光纤 接 入技 术 以及 DL a l技 无 线 接入 技 术 。这些 技 术基 于 的硬 件 环境 不 同 ,各 自的性 能 特 点也 有较 大 差 异 。下面 逐一 介绍 分析 。 2 1xS 接 入技 术 . D L
2 O技 术分 析 )PN 无源 光 网络 ( O )是 一种 点到 多点 的光 纤接 入 技术 ,PN 要特 点 是 PN O主 在接 入 网 中去掉 了有源 设 备 ,从而 避 免 了 电磁 干 扰 和雷 电影 响 ,维修 费 用 低 ,初 期投 资也 不高 。其 次,P N O 的业 务透 明性较 好 ,带 宽宽 ,可适 用于 任 何制 式 和速 率 的信 号 ,能 比较 经济 地 支持 模拟 广 播 电视 业务 , 易于 扩容 和
宽带接入网技术相关策略及发展建议分析

宽带接入网技术相关策略及发展建议分析摘要:我国网络宽带和光纤技术不断发展,但是宽带接入网建设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保障宽带接入网建设效果,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宽带接入网;电信业务;建设问题;解决对策引言我国近些年不断发展国家通信网络,其中宽带接入网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完善。
经济不断发展,电信业务逐渐完善,我国需要加快建设宽带接入网。
因此,分析宽带接入网建设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加强宽带接入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信业务更好地发展。
1宽带接入网技术1.1DSL接入技术当前,在我国宽带接入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接入方式包括DSL接入技术。
这种技术的工程成本较低,工程操作比较简单。
升级发展DSL接入技术,升级了原来的网络接入频谱,并扩大了最大载波数,提升了下行速率和上行速率。
利用DSL接入技术的过程中,用户宽带性能和接入媒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1.2PON接入技术当前我国流行的光纤入户技术为PON接入技术,网络宽带和传输速率较高,网络建设成本较低。
因此,我国当前广泛研究这项技术,在未来将会大规模应用PON接入技术。
2宽带接入网的建设现状我国不断增加宽带接入网的用户,但是宽带接入网技术创新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当前通信线路技术条件和网络接入技术等还不够完善,无法适应宽带业务的发展需求,无法均衡现有的通信资源,通信质量有待提升,很难提高通信传输效率,无法满足宽带业务发展需求。
3宽带接入网问题解决对策3.1加强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宽带接入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加强建设电信管道、扩大电信基站实际分布范围、不断提升建设技术水平、建设电信室分系统。
首先,需要建设电信管道,包括电信管道、电信杆路以及通信铁塔等,其中电信管道支持电信业务和通信网络。
建设电信管道需要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这直接影响电信市场的业务和市场竞争环境,因此需要共享电信资源。
论接入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接入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接入网技术是当前电信网络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技术保障,其技术的发展也经历几个发展阶段,对于当前接入网技术而言,主流的技术类型主要有三种。
针对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接入网类型,从宏观层面分析各个接入网技术的基本功能应用、技术特点。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每一种接入网技术都存在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而这些优点正是在实际的接入网工程中所被看重,所以不同的接入网技术所用的环境也是不同的,需要技术开发人员对于接入网环境分析的前提下选择。
关键词:接入网;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业务逐渐向着全面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各种通信技术服务的支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保障。
但是,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如何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来满足日趋增长的用户及其需求,已经成为网路电信运营商以及技术开发商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而接入网技术利用网络资源的分流原理,将骨干网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达到了网络资源的有效分配,很好的解决了电信业务中“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难题。
由于所用环境不同,接入网在其基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开展了多种复合型的功能技术,满足了多种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及信息分配问题。
本文将针对当前常用的三种接入网技术进行分析,针对其基本功能应用及优缺点展开分析。
一、接入网基本概念根据国际电联ITU-TG.902 建议,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 ) 和用户网络接口(UNI,User-Network Interfaces)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系统,可经由管理接口(Q3)配置和管理。
接入网包括接入媒质和接入设备两个部分。
其中接入设备主要包括传输设备(WDM/OTN/MSTP)、数据设备(DSLAM/LAN)和OLT/ONU 设备等。
二、数字用户线路(xDSL)系列接入网技术1、技术基本功能应用XDSL是各类数字用户线路接入网技术的总称,它包括IDSL(ISDN数字用户环路)、HDSL(利用两对线双向对称传输2Mb/s的高速数字用户环路)、SDSL (单线对双向对称传输2Mb/s的数字用户环路,传输距离比HDSL稍短)、VDSL (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等,xDSL技术利用较为普通的铜线传输媒介进行高速信号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接入网技术发展现状国内运营商接入网技术总体上将朝着高带宽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宽带接入将长期呈现多种接入技术的融合与协调发展的局面。
不久前揭晓的《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相关市场分析显示:最经常选择的上网方式中,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通过A DSL上网比例近5成。
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通过ADSL上网比例达46.5%,ADSL已经成为国内主流网络介入方式。
ADSL、专线上网、小区宽带、有线宽带四者合计85.9%。
宽带用户已经占据用户的绝大多数比例。
1.未来几年内ADSL2+/VDSL2技术仍是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就目前国内运营商在各地的发展来看,ADSL2+和VDSL2仍然是国内接入技术的主流。
ADSL2+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发展成熟并逐步取代传统ADSL技术,成为目前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
ADSL2+在2km范围内可提供10M以上的下行带宽,目前可以满足多数宽带业务的需要。
伴随ADSL2+技术日趋成熟的同时,支持高速接入的DMT VDSL 技术有了新的进展,VDSL2标准于2006年2月得到进一步完善,在芯片商、设备商和运营商的共同推动下,目前该技术已取得一定进展。
VDSL2将调制方式定为DMT,支持高达100M的双向对称速率,并能与ADSL、ADSL2+和DMT调制的VDSL1兼容,将是DSL技术的发展方向。
ADSL2+目前已在江苏电信、上海电信、浙江电信、陕西电信、广西电信、河南通信、黑龙江通信、山东通信、河北通信、北京通信等全国近30个省区市规模应用,累计建设量已超过12万线。
需要指出的是,在长距情况下(大于1.5km),由于高频衰减十分严重,VDSL2传输性能与ADSL2+相当,但由于VDSL2芯片需要处理比ADSL2+芯片高得多的频谱,其成本高于ADSL2+,在长距应用环境下VDSL2技术没有优势。
总之,ADSL2+将用于长距接入,VDSL2主要用于短距高速接入,两种技术将互为补充,在未来几年内仍是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
2.EPON/GPON光纤接入技术将获得一定发展光纤接入是适应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大趋势,是宽带固定接入的发展方向,而EPON和GPON无源技术又将是光纤接入的主要方式。
EPON技术相对较简单,技术和设备都较成熟;GPON技术的多业务承载和保护等能力都强于EPON,值得期待,但目前技术和设备都不成熟,设备成本也高。
EPON和GPON的抉择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价格、业务需求等多方因素。
目前各运营商正组织有关EPON、GPON的测试和业务试验。
经过试验和试商用后EPON/GPON光纤接入技术将以FTTN和FTTB方式取得一定发展,FTTN+VDSL2/ ADSL2+、FTTB+LAN甚至FTTH 将是PON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目前中国电信已完成EPON设备全面测试,重点验证了不同厂商EPON设备的互连互通。
各地多数由地方政府自行建设,采取规模试验。
早在2004年,武汉建成内地首个光纤到户住宅小区。
2005年,FTTH的每户接入成本高达5000~6000元,而目前已经降到了每户2 000~3000元,在武汉地区更是降到了每户最低1800元,具备了推广的条件。
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武汉电信采用了FTTH和FTTB/FTTN相结合的方式,FTTH主要以高档住宅和商业酒店为突破口,而FTTB模式可以让多个终端用户共享一个接入口,每户的成本可以降低到60 0~700元甚至更低,与现有的ADSL、LAN等宽带接入方式的建设成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其提供的带宽和业务承载能力是传统的宽带接入方式不可比的。
武汉市政府已经下达文件,确定2007年实现5万户,2008年十万户,2010年要达到50万户。
2007年北京网通也已经在回龙观等多个小区建立了光纤用户容量已经达到15000户。
网络,网通采用的技术为EPON,由烽火通信提供设备方案,接入方式为FTTB+LAN光纤到楼模式。
目前光纤的主流产品还是EPON,该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商用程度占优,上行下行速率均为1.25Gbps,且运营商可以为每个用户设定速度,提供0至1.25G范围内的任意带宽。
宽带FTTX网通的光进铜退建设思路基本与中国电信类似,主要采用PON+DSL的模式。
新建小区一般采用A DSL或EPON,也可以有效减少信号的衰竭,也便于维护。
2+相关专家预测,明年中国电信各省分公司将会加大EPON设备的采购,中国电信南方各省未来将会有20万线以上的需求;未来三年,FTTH用户数将保持每年2-3倍的增长率。
3.WLAN/WiMAX将作为重要补充手段满足网络和业务融合需要WiMAX和WLAN作为重要补充手段,将配合有限接入技术实现多元化宽带无缝接入网络。
主要体现在:WLAN/WiMAX用于热点覆盖;WLAN作为家庭联网的主要方式,提供灵活接入;WiMAX提供游牧式移动接入服务;利用WiMAX的广覆盖性解决光纤难以覆盖的郊区、农村接入问题。
WiMAX试验项目全球已经有250个,遍及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2006年在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新西兰共有24个网进入商用阶段。
WLAN作为目前最为成熟和商用化程度最高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全球都有着较为成功的商业运营应用。
如美国WayPort公司,目前已在美国数百家酒店和机场提供接入服务,其中绝大部分为WL AN无线接入。
T-Mobile已经为成千上万的星巴克咖啡店提供无线接入。
在欧洲热点地区接入发展极其迅速,其完善灵活的收费体系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据统计,2005年WLAN技术为世界各个运营商创造了5亿美元的收入。
在国内,中国网通自2001年10月率先在上海APEC会议上提供无线宽带接入服务以来,已经在全国数百个热点地区敷设了WL AN网络。
中国电信的WLAN“天翼通”将ADSL用户端设备和无线局域网的AP集成到一起,采用ADSL+WLAN的模式,解决了一个家庭多个终端接入的问题,有效地发展了家庭宽带用户。
中国移动的“随e行”是面向商务人士、集团客户推出的无线上网服务,用户可通过笔记本电脑、PDA等终端以GPRS接入因特网和企业网。
目前中国移动已在全国1000多个热点地区提供了WLAN网络覆盖,并且可以实现全国漫游。
中国联通早在2003年就考虑执行CDMA1X+WLAN捆绑方案,实现WLAN和CDMA1X的无缝切换,满足用户对高带宽数据业务和低廉资费的要求,实现业务增值。
/WLAN4、中国电信网络发展历程中国电信1994年开始建设IP网络,最初只有北京、上海两个节点,节点之间用2M带宽相连.1995年中国电信开始对外提供业务,有窄带拨号、电子邮件、文件传输、Web访问等.1996年中国电信IP骨干网更名为ChinaNet,节点逐步覆盖全国所有省会,由于窄带拨号接入的入网领示号为163,因此被称为163网络。
1996年底一个只能在国内访问的互联网建成,采用私有地址10.0.0.0/8,入网领示号169,称为169网络。
1997年各个中国电信省公司独立建设省内IP骨干网,构成独立的路由域,采用私有AS号码,在省会和省内第二出口节点同China Net骨干网通过eBGP相接,ChinaNet全网分为骨干网、省网和城域网三级结构,其中骨干网分为核心层、汇聚层两层。
1999年到2000年ChinaNet快速发展,逐步采用同时期最先进的设备组网,由于ADSL用户增长,致使流量上升很快,核心、汇聚层之间采用2.5G和10G链路,网络国际出口带宽增加。
2001年中国电信利用原169网络设备(主要是思科75系列路由器),通过POS155互连组建了MPLS网络,向外提供MPLS VPN业务。
2003年,ChinaNet进行优化整合,取消省网,网络结构调整为骨干网和城域网两级,骨干网覆盖节点300个节点左右,骨干网路由器约800台.5、目前电信网络结构CPN:用户驻地网MAN:城域网UNI:用户网络接口NNI:网络节点接口接入网:分为馈线段、配线段和引入线核心网:分为省际干线、省内干线、局间中继网(即城域网)从水准方向看,则电信网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用户驻地网(CP N)、接入网与核心网,两两之间有标准介面定界。
用户驻地网指用户终端至用户网路介面(UNI)之间所包含的机线设备,小至机,大至局域网。
核心网是电信网的骨干,对网而言,包含长途网和局间中继网。
接入网即为沟通核心网与CPN之间的部分,由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备)组成,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的传送承载能力。
城域网(MAN)是源自计算机通信领域的概念,应用于公用电信网时,大致相当传统电信网的局间中继网位置。
从垂直方向看,电信网至少可以划分为三层,从下至上为传送网,业务网和应用层。
传送网负责资讯的传送,为其上层的业务网提供传送平台。
业务网负责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业务,为其上层的具体应用提供业务平台。
业务网包括传统网,非IP数据网(又称基础数据网),I P网等等。
传送网可以分为物理层和通道层,每一层可以进一步分解成更细的层面。
为了支持各层网路的有效运行和管理,需要有支撑网。
所谓支撑网具体指信令网、同步网与电信管理网。
6、中国移动网络中国移动现有的网络结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网络是基于中国七号信令(MTP-SCCP、TAC P)的传统电路型网络,高层协议采用GSM-MAP。
对于目前中国移动的网络来说,主要是实现核心网、数据网和无线接入网的IP化。
无线接入网的演进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无线传输技术与第二代GSM有很大差异,因此对中国移动来讲无线基站部分需重新建设。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开始时很像引入了一个新的无线接入系统,在无线接口处使用新的频段、新的无线传输技术、新的话音编码形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在3G业务需求热点的地区首先引入。
接入演变后的核心网络,通过多频多模终端实现第三代用户到第二代网络的漫游。
就目前中国移动的GSM网络而言,无线接入网IP化主要指A/Gb/Abis接口的IP 化,其中Gb口已经具备国际IP化标准,A口IP化标准的中国移动企标制定工作已经完成,Abis口属于厂家内部标准,目前大部分厂家也都开展了Abis口IP化工作。
无线接入网IP化后,很多3G技术都可以应用于现有2G网络,随着IP向无线方面的延伸,核心网络不断演进,最终不同网络协议间的差异消失,第三代无线接入网关将取消,3G无线部分将直接接入IP核心网。
核心网的演进在核心网层面,长远看来,IMS由于其可以实现与接入方式无关的统一控制,提供丰富的下一代多媒体业务,促进网络的融合,目前被公认为是未来统一核心网的关键技术。
但是,由于目前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还是语音,因此当前阶段,移动核心网使用的是软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