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应用程序资源的编译和打包过程分析

合集下载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应用打包发布步骤解析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应用打包发布步骤解析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应用打包发布步骤解析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正日益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无论是Android系统还是iOS系统,都有众多开发者致力于设计和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

然而,开发一个应用程序并不只是写代码那么简单,还需要经过打包和发布等一系列步骤,才能使应用真正面世。

本文将详细解析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发布步骤。

首先,我们来看Android应用的打包发布步骤。

在开发一个Android应用时,开发者需要将所有代码和资源文件打包成一个.apk文件。

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如下几个步骤:1. 构建项目:开发者首先需要使用Android开发工具(如Android Studio)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开发者可以添加所需的代码文件、布局文件和资源文件。

2. 添加依赖库:Android应用通常会使用许多第三方库和框架来实现特定功能。

在项目中添加并引用这些依赖库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开发者需要在项目配置文件中指定这些依赖库的版本和路径。

3. 编译代码:完成项目配置后,开发者可以开始编写应用程序的代码。

这包括设置界面、逻辑和交互等。

一旦代码编写完成,开发者就可以使用编译工具将代码转换成可执行文件。

4. 生成签名文件:在发布Android应用之前,开发者需要为应用程序生成一个签名文件。

这个签名文件可以确保应用安全可靠,并防止其他人对应用进行非法修改。

5. 打包应用:一旦签名文件生成完成,开发者就可以使用Android开发工具将代码和资源文件打包为.apk文件。

打包过程还包括资源文件优化、代码混淆等操作,以确保应用的性能和安全。

6. 测试应用:在发布应用之前,开发者需要对应用进行彻底的测试,以确保应用在各种设备和环境中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测试涉及到UI测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等。

7. 发布应用:最后一步是将打包好的.apk文件上传到Google Play Store等应用商店,以便用户可以下载和安装应用。

在上传过程中,开发者需要提供应用的详细信息,如应用名称、图标、截图、描述等。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八)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八)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大量涌现,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成为了一门热门的技术领域。

在移动应用开发过程中,打包与发布是不可避免的环节。

本文将从打包的概念、打包工具的选择、代码签名以及应用商店发布等方面探讨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

打包是指将应用程序源代码转换为可执行文件的过程。

在Android应用开发中,常用的打包工具有Android Studio、Eclipse等。

而对于iOS应用开发,则使用Xcode进行打包。

选择合适的打包工具需要根据具体的开发需求来决定。

Android Studio是目前最常用的Android应用开发工具,其内置了强大的打包工具,提供了简单易用的界面和丰富的功能,使开发者可以快速地进行打包和调试。

在进行应用打包之前,还需要对代码进行签名。

代码签名是为了防止应用被篡改或冒充,确保应用的安全性。

在Android应用开发中,通过为应用程序创建数字签名来完成代码签名。

这个数字签名包括了开发者的私钥以及相关的元数据信息,可以确保应用程序的完整性。

而在iOS应用开发中,苹果公司也要求开发者对应用进行代码签名,并且要求使用苹果公司颁发的开发者证书。

打包与代码签名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应用的发布。

发布应用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应用商店进行发布。

应用商店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使得开发者可以将应用程序上传,然后通过审核后发布到商店中供用户下载。

对于Android应用开发者来说,GooglePlay Store是最主要的应用商店。

而对于iOS应用开发者来说,App Store则是首选的发布平台。

应用商店发布的过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开发者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开发者需要准备好应用程序的图标、名称、截图等信息,并进行整理和调整,以适应商店的发布要求。

其次,开发者需要编写并完善应用的描述信息、版本更新日志等,以便用户了解和下载。

此外,一些商店还会对应用的权限进行审查,要求开发者明确声明和获取用户授权。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重要,许多开发者也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打包和发布应用程序可能是一个相对复杂而困难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为初学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1. 概述移动应用打包与发布流程是指将开发完成的应用程序转化为可在移动设备上安装和运行的文件,并将其发布到应用商店。

通常,打包涉及将开发代码编译成二进制文件,然后对其进行签名和打包,以确保安全性和可用性。

发布则是将打包后的应用程序上载到应用商店或其他分发平台,并进行审核和上线。

2. 打包流程打包流程中的第一步是将开发代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不同的移动操作系统有不同的开发语言和开发环境,如iOS使用Objective-C或Swift语言,Android使用Java或Kotlin语言等。

开发者需要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将代码编译成二进制文件。

完成编译后,接下来是对应用程序进行签名。

签名是为了保证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和来源的确认。

开发者需要创建数字证书,并使用证书对应用程序进行签名。

这可以防止应用程序被非法篡改和恶意注入。

最后一步是打包应用程序。

这一步将应用程序的二进制文件与相关的资源文件(如图片、音频等)打包成一个可执行文件。

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打包规范和工具。

在iOS中,可以使用Xcode的Archive功能进行打包;在Android中,可以使用Android Studio的Generate Signed APK功能打包。

3. 发布流程发布应用程序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发布渠道。

目前,最常见的发布渠道是应用商店,如App Store和Google Play。

开发者需要注册开发者账号,并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将应用程序发布到这些平台。

在选择发布平台后,开发者需要准备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和素材。

这包括应用程序的名称、描述、截图、图标等。

开发者需要精心设计和准备这些素材,以吸引用户下载和使用应用程序。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七)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七)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移动应用开发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重要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其中。

然而,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应用的打包与发布。

本文将对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打包与发布流程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技术。

一、打包流程打包是将开发完成的应用程序文件打包成安装包的过程。

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打包流程也有所区别。

1. Android平台打包流程在Android平台上,开发者使用Java语言开发应用,然后使用Android Studio等开发工具进行打包。

首先,开发者需要将应用程序代码编译成Dalvik字节码。

然后,通过配置文件,指定应用的版本号、包名等信息,并添加依赖库。

接下来,开发者通过运行gradle命令来进行编译和打包操作。

最后,生成的apk文件即可用于发布。

2. iOS平台打包流程在iOS平台上,开发者使用Objective-C或Swift等语言进行应用开发,使用Xcode进行打包。

首先,开发者需要创建应用程序的签名证书和描述文件,以便在设备上安装和运行应用。

然后,配置应用的基本信息,包括应用图标、版本号等。

接下来,通过选择合适的设备和目标系统版本进行编译和打包操作。

最后,生成的ipa文件即可用于发布。

二、发布流程发布是将打包好的应用安装到用户设备上的过程。

同样地,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发布流程也有所区别。

1. Android平台发布流程在Android平台上,应用的发布主要通过Google Play商店进行。

首先,开发者需要在Google Play开发者控制台注册账号并支付相应费用,以获得上架应用的权限。

然后,将打包好的apk文件上传至控制台,并填写应用的相关信息,如应用名称、截图、应用描述等。

接下来,进行价格设置、版本控制等操作,并选择目标用户。

最后,提交应用,并等待审核通过后即可上架。

2. iOS平台发布流程在iOS平台上,应用的发布主要通过App Store进行。

android的编译过程

android的编译过程

android的编译过程Android应用程序的编译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包括代码编译、资源处理、打包和优化等。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全面介绍Android应用程序的编译过程。

首先,Android应用程序的编译过程通常从Java或Kotlin源代码开始。

开发人员编写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和功能,然后使用Java编译器或Kotlin编译器将源代码编译成Java字节码或Kotlin字节码。

其次,Android应用程序还涉及资源文件,如布局文件、图片、字符串等。

这些资源文件需要经过资源处理工具的处理,例如aapt (Android Asset Packaging Tool),它将资源文件编译成二进制格式,并生成R.java文件,其中包含资源ID的映射关系。

接下来,编译器将Java字节码或Kotlin字节码与资源文件一起打包成未签名的APK文件。

此时,还没有进行代码优化或混淆处理。

然后,未签名的APK文件需要经过代码优化和混淆处理。

代码优化可以包括删除未使用的代码、压缩代码等,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减小文件大小。

混淆处理则是为了保护应用程序的安全,将变量名、方法名等重命名为无意义的名称,使得反编译后的代码难以理解。

最后,经过代码优化和混淆处理的未签名APK文件将被签名,生成最终的APK文件。

签名是为了验证APK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在应用程序安装和更新时不会被篡改。

总的来说,Android应用程序的编译过程涉及代码编译、资源处理、打包、优化和签名等多个步骤,最终生成可安装的APK文件。

这些步骤保证了应用程序的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

Android应用程序(APK)的编译打包过程

Android应用程序(APK)的编译打包过程

Android 应⽤程序(APK )的编译打包过程流程图:我们重点关⼼的是(1)这个过程的输⼊是什么?(2)这个过程的输出是什么?(3)这个过程使⽤了什么⼯具?⾄于使⽤什么参数,可以⾃⼰去看对应命令的帮助⽂件,或者在⽹上搜索,这不是本⽂的重点。

aapt->aidl -> javac-> dx(dex)-> apkbuilder-> jarsigner-> zipalign步骤中提到的⼯具如下表:名称功能介绍在操作系统中的路径aaptAndroid 资源打包⼯具${ANDROID_SDK_HOME}/platform-tools/appt aidlAndroid 接⼝描述语⾔转化为.java ⽂件的⼯具${ANDROID_SDK_HOME}/platform-tools/aidl javacJava Compiler ${JDK_HOME}/javac 或/usr/bin/javac dex 转化.class ⽂件为Davik VM 能识别的.dex ⽂件${ANDROID_SDK_HOME}/platform-tools/dxapkbuilder ⽣成apk 包${ANDROID_SDK_HOME}/tools/opkbuilderjarsigner .jar ⽂件的签名⼯具${JDK_HOME}/jarsigner 或/usr/bin/jarsignerzipalign 字节码对齐⼯具${ANDROID_SDK_HOME}/tools/zipalign 第⼀步:打包资源⽂件,⽣成R.java ⽂件编译R.java 类需要⽤到AndroidSDK 提供的aapt ⼯具,aapt 参数众多,以下是主要参数:1. -d one or more device assets to include, separated by commas2. -f force overwrite of existing files3. -g specify a pixel tolerance to force images to grayscale, default 04. -j specify a jar or zip file containing classes to include5. -k junk path of file(s) added6. -m make package directories under location specified by -J7. -u update existing packages (add new, replace older, remove deleted files)8. -v verbose output9. -x create extending (non-application) resource IDs10. -z require localization of resource attributes marked with11. localization="suggested"12. -A additional directory in which to find raw asset files13. -G A file to output proguard options into.14. -F specify the apk file to output15. -I add an existing package to base include set16. -J specify where to output R.java resource constant definitions17. -M specify full path to AndroidManifest.xml to include in zip18. -P specify where to output public resource definitions19. -S directory in which to find resources. Multiple directories will be scannaapt编译R.java⽂件具体如下:需要进⼊应⽤程序⽬录,新建⼀个gen⽬录,没有gen⽬录,命令将会出现找不到⽂件的错误!命令成功执⾏后将会在gen⽬录下⽣成成包结构的⽬录树,及R.java⽂件!列⼦:第⼆步:处理AIDL⽂件,⽣成对应的.java⽂件(当然,有很多⼯程没有⽤到AIDL,那这个过程就可以省了)将.aidl⽂件⽣成.java⽂件需要⽤到AndroidSDK⾃带的aidl⼯具,此⼯具具体参数如下:1. -I<DIR> search path for import statements.2. -d<FILE> generate dependency file.3. -p<FILE> file created by --preprocess to import.4. -o<FOLDER> base output folder for generated files.5. -b fail when trying to compile a parcelable.6.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具的参数与参数值之间不能有空格,Google也有对⼯资不满意的⼯程师!例⼦:第三步:编译Java⽂件,⽣成对应的.class⽂件javac命令⽤法如下:1. 其中,可能的选项包括:2. -g ⽣成所有调试信息3. -g:none 不⽣成任何调试信息4. -g:{lines,vars,source} 只⽣成某些调试信息5. -nowarn 不⽣成任何警告6. -verbose 输出有关编译器正在执⾏的操作的消息7. -deprecation 输出使⽤已过时的 API 的源位置8. -classpath <路径> 指定查找⽤户类⽂件和注释处理程序的位置9. -cp <路径> 指定查找⽤户类⽂件和注释处理程序的位置10. -sourcepath <路径> 指定查找输⼊源⽂件的位置11. -bootclasspath <路径> 覆盖引导类⽂件的位置12. -extdirs <⽬录> 覆盖安装的扩展⽬录的位置13. -endorseddirs <⽬录> 覆盖签名的标准路径的位置14. -proc:{none,only} 控制是否执⾏注释处理和/或编译。

Unity编译Android的原理解析和apk打包分析

Unity编译Android的原理解析和apk打包分析

Unity编译Android的原理解析和apk打包分析作者介绍:张坤最近由于想在Scene的脚本组件中,调⽤Android的Activity的相关接⼝,就需要弄明⽩Scene和Activity的实际对应关系,并对Unity调⽤Android的部分原理进⾏了研究。

本⽂主要探讨Scene和Activity之间的关系,以及Unity打包apk和Android studio打包apk的差别在什么地⽅?找到这种差别之后,可以怎么运⽤起来?本⽂需要⽤到的⼯具:Android反编译⼯具——Android studio⾃带的反编译功能⼀、将Unity的Scene编译成apk,apk的程序⼊⼝会是什么?1. 新建⼀个Unity项⽬,创建⼀个Scene,将Unity⼯程编译打包成apk。

2. 对编译出来的apk,利⽤apktool进⾏反编译:apktool d unityTest.apk3. 得到的AndroidManifest⽂件如下:<?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manifest xmlns:android="/apk/res/android" android:installLocation="preferExternal" package="com.xfiction.p1" platformBuildVersionCode="25" platformBuildVersionName="7.1.1"><supports-screens android:anyDensity="true" android:largeScreens="true" android:normalScreens="true" android:smallScreens="true" android:xlargeScreens="true"/><application android:banner="@drawable/app_banner" android:debuggable="false" android:icon="@drawable/app_icon" android:isGame="true" android:label="@string/app_name" android:theme="@style/UnityThemeSelector"><activity android:configChanges="locale|fontScale|keyboard|keyboardHidden|mcc|mnc|navigation|orientation|screenLayout|screenSize|smallestScreenSize|touchscreen|uiMode" android:label="@string/app_name" android:launchMode= <intent-filter><action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MAIN"/><category android:name="UNCHER"/><category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LEANBACK_LAUNCHER"/></intent-filter><meta-data android:name="unityplayer.UnityActivity" android:value="true"/></activity></application><uses-feature android:glEsVersion="0x00020000"/><uses-feature android:name="android.hardware.touchscreen" android:required="false"/><uses-feature android:name="android.hardware.touchscreen.multitouch" android:required="false"/><uses-feature android:name="android.hardware.touchscreen.multitouch.distinct" android:required="false"/></manifest>由该AndroidManifest⽂件可知,系统仍然存在主Activity,名字为com.unity3d.player.UnityPlayerActivity。

命令行开发、编译、打包Android应用程序

命令行开发、编译、打包Android应用程序

命令⾏开发、编译、打包Android应⽤程序Android SDK提供了⼀系列命令⾏⼯具,⽤来进⾏Android应⽤的开发、调试、打包等⼯作!Eclipse能够进⾏Android应⽤开发的相关⼯作,也是调⽤了这些⼯具⽽已.只有掌握了命令下的⼯作⽅式,⼯作起来才会更加的得⼼应⼿.下⾯就抛开Eclipse集成开发⼯具,徒⼿⾛⼀遍Android开发、编译、打包的流程!注:本⽂只作参考之⽤,因为LBSDemo⼯程中有本⼈⾃⼰加⼊的代码,有第三⽅jar包,so⽂件等等!故⼀步⼀步按照本⽂操作是⾏不通的!1:创建Android应⽤程序Android SDK提供了⼀个android.bat批处理⼯具,它可以⽤来处理以下⼯作,这⾥只介绍它的⼦命令create project来进⾏程序的创建.D:\Android>android --helpUsage:android [global options] action [action options]Global options:-v --verbose Verbose mode: errors, warnings and informational messages are printed.-h --help Help on a specific command.-s --silent Silent mode: only errors are printed out.Valid actions are composed of a verb and an optional direct object:- list : Lists existing targets or virtual devices.- list avd : Lists existing Android Virtual Devices.- list target : Lists existing targets.- create avd : Creates a new Android Virtual Device.- move avd : Moves or renames an Android Virtual Device.- delete avd : Deletes an Android Virtual Device.- update avd : Updates an Android Virtual Device to match the foldersof a new SDK.- create project : Creates a new Android project.- update project : Updates an Android project (must already have an AndroidManifest.xml).- create test-project : Creates a new Android project for a test package.- update test-project : Updates the Android project for a test package (must already have an AndroidManifest.xml).- create lib-project : Creates a new Android library project.- update lib-project : Updates an Android library project (must already have an AndroidManifest.xml).- update adb : Updates adb to support the USB devices declared in theSDK add-ons.- update sdk : Updates the SDK by suggesting new platforms to installif available.--create project⼦命令的⽤法如下:Action "create project":Creates a new Android project.Options:-n --name 应⽤程序的名字-t --target SDK Target ID-p --path 应⽤程序的⼯作⽬录-k --package 应⽤程序的包名-a --activity 默认创建的Activity的名字了解了相关命令及其⽤法,现在就可以⽤之来创建应⽤程序:在D:\Android⼯作⽬录下创建LBSDemo程序命令⾃动创建了如下内容:2:编译Android应⽤程序A:⽣成R.java⽂件Android程序代码中会⼤量地引⽤各类资源⽂件,这些资源⽂件不是通过⼿动进⾏引⽤的,AndroidSDK提供了⼀个R.java类来进⾏资源的管理,⽅便程序员对资源⽂件的引⽤及管理,所以如果要让程序编译通过,⾸先就需要⽣成R.java类。

android 编译流程

android 编译流程

android 编译流程Android编译流程Android编译流程是将开发人员编写的源代码转换为可在Android 设备上运行的可执行文件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Android编译流程的主要步骤和各个阶段的工作原理。

一、源代码准备阶段在编译之前,开发人员需要准备好Android应用程序的源代码。

通常,Android应用程序的源代码以Java编写,开发人员可以使用Android Studio等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编码和调试。

二、构建系统Android构建系统是整个编译流程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处理源代码的编译、资源文件的处理和打包等工作。

Android构建系统使用Gradle作为构建工具,它可以自动化执行编译、依赖管理和打包等任务。

1. 生成R.java文件在编译过程中,构建系统会根据项目中的资源文件(如布局文件、图片等)生成对应的R.java文件,该文件包含了资源文件的引用和ID等信息。

2. 编译源代码构建系统将Java源代码编译为字节码文件(.class文件),并将其转换为Android虚拟机(Dalvik虚拟机或ART虚拟机)可以理解的.dex文件。

3. 处理资源文件构建系统会对项目中的资源文件进行处理,包括压缩、优化和打包等操作。

资源文件包括布局文件、图片、字符串等。

4. 构建APK构建系统会将编译后的字节码文件和处理后的资源文件打包成Android应用程序的安装包(APK文件)。

APK文件是Android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可以在Android设备上安装和运行。

三、签名和打包在构建完成后,开发人员需要对APK文件进行签名和打包。

APK签名是为了验证APK文件的完整性和来源,以确保安装的应用程序是可信的。

APK打包是将签名后的APK文件进行压缩和优化,以减少文件大小并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1. 生成密钥库开发人员需要生成一个密钥库(Keystore)文件,用于存储应用程序的数字证书和私钥。

密钥库文件是用来对APK文件进行签名的重要文件。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十)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十)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随着移动应用市场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移动应用的开发。

然而,开发好一个移动应用只是第一步,将这个应用打包并成功发布到市场才是真正的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角度对移动应用开发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进行详细解析。

打包是将开发完成的应用程序整合成可执行文件的过程。

在移动应用开发中,通常有两种主要的打包方式:原生应用打包和混合应用打包。

首先,我们来聊聊原生应用打包。

原生应用是指根据不同移动平台的开发规范使用相应的开发语言进行开发的应用。

例如,针对iOS平台的原生开发,我们采用Objective-C或Swift进行编程,而针对Android平台的原生开发,则使用Java作为主要开发语言。

对于原生应用打包,开发者需要根据所选择的平台,使用相应的集成开发环境(IDE)进行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会使用各种开发工具和框架,如Xcode和Android Studio,来进行代码编写和测试。

一旦开发完成,开发者需要对应用进行编译和构建,生成可执行文件。

编译是将代码转化为机器可以执行的指令的过程,而构建则是将编译后的代码和所需资源打包成一个可执行文件的过程。

生成可执行文件后,开发者需要对应用进行签名。

应用签名是一种数字签名技术,用于验证应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签名的过程包括生成密钥对、生成证书、将证书与应用进行关联等。

通过签名,开发者可以保证应用在打包和发布过程中不被篡改,并确保用户下载到的是来自可信来源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研究混合应用打包技术。

混合应用是指结合了原生应用和Web应用的开发模式。

开发者使用Web技术(如HTML、CSS和JavaScript)编写应用的界面和交互逻辑,然后通过原生容器将Web应用打包成一个原生应用,以便在移动设备上运行。

混合应用打包的过程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多个技术环节。

首先,开发者需要选择一个适合混合应用开发的框架,如React Native、Ionic、Cordova等。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应用打包与发布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应用打包与发布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应用打包与发布的流程与注意事项在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应用的打包与发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应用的质量和用户的体验。

本文将探讨应用打包与发布的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项。

打包是指将开发完成的应用程序以一种适合特定操作系统平台(如Android或iOS)运行的包形式进行制作。

而发布则是将打包好的应用发布到应用市场或者其他分发渠道,供用户下载和使用。

首先,我们来看应用打包的流程。

在打包过程中,开发者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配置应用的打包环境:根据应用开发所使用的平台,配置相应的开发环境。

例如,对于Android应用开发,需要安装Java Development Kit(JDK)和Android Studio等开发工具。

2. 生成签名证书:为了确保应用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开发者需要生成数字证书来对应用进行签名。

签名证书包含开发者的身份信息和公钥,用于验证应用的真实性。

3. 打包应用: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将应用的源代码编译成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并将相关资源文件(如图片、音频文件等)一同打包。

同时,还需要对应用进行压缩优化,以减小应用的体积和提高性能。

4. 运行测试:在打包完成后,开发者需要进行应用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应用在不同设备上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通过以上步骤,应用的打包就完成了。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应用发布的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项。

应用发布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市场选择:开发者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应用市场或者分发渠道来发布应用。

不同的应用市场有不同的用户群体和政策限制,开发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用户和需求进行选择。

2. 提交应用审核:在将应用提交到应用市场之前,开发者需要确保应用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例如,应用的内容不能涉及违法、淫秽或者侵权等信息,同时还需要对应用的敏感权限进行合理使用。

3. 应用上线和更新:一旦应用通过了应用市场的审核,就可以上线供用户下载和使用了。

此后,开发者还需要进行应用的维护和更新,及时修复bug、提供新功能等。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一)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一)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移动应用开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移动应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开发一款出色的应用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应用打包并成功发布到应用商店中则是另一个挑战。

本文将对移动应用开发中的打包和发布流程进行深入解析。

1. 打包在进行应用打包之前,开发者需要确保代码已经经过充分的测试和调试,以确保应用的稳定性和功能完备性。

一旦代码完成,并通过了测试阶段,开发者就可以开始进行打包工作。

首先,开发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打包工具。

对于Android应用开发来说,最常用的打包工具是Android Studio和Gradle。

这些工具提供了简便的界面和丰富的功能,使得开发者可以轻松地生成APK文件(Android应用安装文件)。

在进行打包之前,开发者需要确保应用的图标、名称、版本号等信息已经正确设置。

这些信息将在应用发布到应用商店时展示给用户。

此外,开发者还需要检查和处理应用的权限请求,以确保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得到保护。

打包过程中,开发者还需要将应用的资源文件(如图像、音频等)进行优化和压缩,以减小应用的大小并提升性能。

此外,还需要处理各种分辨率和屏幕尺寸的适配问题,以确保应用在不同设备上的显示效果一致。

2. 发布一旦应用打包完成,接下来就是发布应用到相应的应用商店中。

目前,最常见的应用商店包括Google Play商店(Android系统)和App Store(iOS系统)。

在发布之前,开发者需要注册一个开发者账号,并支付一定的费用。

这个费用用于开发者在应用商店中发布应用,并获得相应的支持和推广。

发布过程中,开发者需要填写一系列的信息,包括应用的描述、截图、关键词等。

这些信息将帮助用户了解和找到开发者的应用。

此外,开发者还需要上传应用的APK或IPA文件,并进行一系列的审核流程。

审核是发布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和应用质量,应用商店会对应用进行一系列的审核和测试。

android的编译和运行过程深入分析

android的编译和运行过程深入分析

android的编译和运⾏过程深⼊分析⾸先来看⼀下使⽤Java语⾔编写的Android应⽤程序从源码到安装包的整个过程,⽰意图如下,其中包含编译、链接和签名等:可以先通过搭建好的Eclipse开发环境创建⼀个未编译的Android⼯程,记的⼀定要将Eclipse中Project菜单下的Build Automatically选项前⾯的对勾去掉后再去创建⼯程。

创建好未编译的⼯程后,在命令⾏中输⼊如下命令:d:\android-sdk-windows\platform-tools>aapt package -f -m -M "C:\Documents andSettings\******\workspace\HelloAndroid3\AndroidManifest.xml" -J "C:\Documents andSettings\******\workspace\HelloAndroid3\gen" -S "C:\Documents and Settings\******\workspace\HelloAndroid3\res" -I "D:\android-sdk-windows\platforms\android-10\android.jar"其中-M及紧跟其后的参数是⽤于指定AndroidManifest.xml(配置⽂件)的路径,-J及紧跟其后的参数是指定R.java⽣成路径,-S及后⾯参数是指定资源⽂件所在⽬录,-I及后⾯参数是指定要包含的Android平台类库;运⾏后会在⼯程⽬录中的gen⽬录下⽣成R.java⽂件。

aapt的具体⽤法可在命令⾏输⼊aapt后会看到。

R.java⽂件的作⽤是提供给程序访问资源的⼊⼝,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见后⾯关于Android⼯程的⽂件结构和详解的博⽂。

AIDL是Android系统提供的⼀种进程间调⽤的⽅式,类似于IPC调⽤,通过aidl⼯具将使⽤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描述的.aidl⽂件编译成包含java接⼝类的.java⽂件,然后进程间遵循这些接⼝进⾏相互调⽤。

apk打包流程

apk打包流程

apk打包流程APK打包流程。

APK是Android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文件,是用户安装Android应用程序的必备文件。

APK打包是指将Android应用程序源代码、资源文件等打包成APK文件的过程。

在进行APK打包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包括代码编译、资源文件处理、签名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APK打包的流程。

首先,进行代码编译。

在进行APK打包之前,需要将Android应用程序的源代码进行编译,生成对应的.class文件。

编译过程中会进行语法检查、语义分析、生成中间代码等操作,最终生成可执行的.class文件。

接下来,进行资源文件处理。

资源文件包括图片、布局文件、字符串等,这些文件需要被打包到APK文件中。

在处理资源文件时,需要进行压缩、优化等操作,以减小APK文件的大小,提高应用程序的加载速度。

然后,进行APK打包。

在进行APK打包时,需要将编译后的.class文件与资源文件进行打包,生成未签名的APK文件。

这个过程可以使用Android SDK提供的工具进行打包操作。

接着,进行签名操作。

在生成未签名的APK文件后,需要对APK文件进行签名。

签名是为了验证APK文件的完整性和来源,确保APK文件没有被篡改。

签名操作需要使用开发者的数字证书对APK文件进行签名,以确保APK文件的安全性。

最后,进行对APK文件进行优化。

在进行APK打包后,可以对APK文件进行优化操作,包括去除无用的资源、压缩资源文件等,以减小APK文件的大小,提高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

总结,APK打包是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源代码、资源文件进行编译、打包、签名等操作,最终生成可供用户安装的APK文件。

在进行APK打包时,需要注意对资源文件的处理和APK文件的优化,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以上就是APK打包的流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windows下手动打包android程序apk过程详解

windows下手动打包android程序apk过程详解

windows下手动打包android程序apk过程详解备注:android sdk版本不同,安装之后在tools下可能会少dx.bat,apkbuilder.bat文件,通过升级SDK或者单独下载放在对应的目录,也可正常使用;一、手动编译APK的流程如下:1.生成资源文件:使用Android SDK提供的aapt.exe生成R.java 类文件2.编译本地库:使用Android SDK提供的aidl.exe把.aidl转成.java文件(如果没有aidl,则跳过这一步)3.编译java代码:使用JDK提供的javac.exe编译.java类文件生成class文件4.生成dex文件:使用Android SDK提供的dx.bat命令行脚本生成classes.dex文件5.打包资源文件:使用Android SDK提供的aapt.exe生成资源包文件(包括res、assets、androidmanifest.xml等)6.生成apk文件:使用Android SDK提供的apkbuilder.bat生成未签名的apk安装文件7.对apk文件进行签名:使用jdk的jarsigner.exe对未签名的包进行apk签名二、详细步骤1)、准备工作A、安装好JDK,配置环境变量;B、将android-sdk-windows\platform-tools和android-sdk-windows\tools 添加到CLASSPATH 环境变量中;C、打开CMD命令行界面,将当前目录切换到工程所在目录;D、准备一个目录,以下例子是以在eclipse中创建的Android test project项目,名称Test;2)生成资源文件,使用aapt生成R.java类文件,aapt所在路径android-sdk-windows\platform-tools\aapt.exe:E:\Users\Administrator\workspace\Test>aapt package -f -m -J gen -S res -M AndroidManifest.xml -I E:\android-sdk_r23.0.2-windows\android-sdk-windows\platforms\android-18\android.jar说明:-f -m -J gen 代表按覆盖的形式在gen目录下生成带包路径的R.java;-f force overwrite of existing files;-m make package directories under location specified by -J -J specify where to output R.java resource constant definitions-J后面跟的是生成目录;-S后面跟的是资源目录;-M后面跟的是AndroidManifest.xml;-I后面跟的是使用的AndroidAPI的jar;3)javac.exe编译.java类文件生成class文件,javac所在路径C:\Program Files\Java\jdk1.6.0_43\bin\javac.exeE:\Users\Administrator\workspace\Test>javac -encoding utf-8 -target 1.6 -d bin -bootclasspath E:\android-sdk_r23.0.2-windows\android-sdk-windows\platforms\android-18\android.jar gen\android\support\v7\appcompat\test\*.java src\android\support\v7\appcompat\test\*.java说明:-target:jdk版本;-d:指定生成的class类文件存放的位置;-bootclasspath:覆盖引导类文件的位置;-encoding:后面跟字符编码,避免出现乱码;4)使用dx.bat命令行脚本生成classes.dex文件,dx.bat所在路径android-sdk-windows\tools\dx.batE:\Users\Administrator\workspace\Test>dx.bat --dex --output=E:\Users\Administrator\workspace\Test\bin\classes.dex E:\Users\Administrator\workspace\Test\bin\classes说明:--output:生成的dex文件存放路径;最后带上class文件所在目录,不需要加包目录5)使用aapt.exe生成资源包文件,aapt.exe所在路径android-sdk_r23.0.2-windows\android-sdk-windows\platform-tools\aapt.exeE:\Users\Administrator\workspace\Test>aapt.exe package -f -M AndroidManifest.xml -S res -A assets -I E:\android-sdk_r23.0.2-windows\android-sdk-windows\platforms\android-18\android.jar -F bin\resourcesLater说明:-S:资源目录;-M:AndroidManifest.xml文件;-I:导入用的jar文件;-F:后面跟生成的资源文件存放位置,生成的资源文件名是自己新建的6)使用apkbuilder.bat生成未签名的apk安装文件,apkbuilder.bat所在路径android-sdk_r23.0.2-windows\android-sdk-windows\tools\apkbuilder.bat。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应用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应用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应用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移动应用开发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几乎每天都会使用各种各样的移动应用,而移动应用的开发中涉及到的应用打包与发布流程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解析移动应用开发中的应用打包与发布流程,旨在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一、应用打包的基本概念与步骤应用打包是指将开发完成的移动应用程序转换为可安装到移动设备上的文件的过程。

下面是应用打包的基本步骤:1. 检查应用程序的完整性。

在进行打包之前,开发者需要确保应用程序的所有功能都已完善。

这包括检查代码的正确性、解决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错误等。

2. 选择适合的打包工具。

根据开发者选择的移动平台,比如iOS和Android,选择相应的打包工具。

例如,在iOS平台上,可以使用Xcode工具进行应用程序的打包。

3. 进行代码编译和构建。

在选择好打包工具后,开发者需要将应用程序的代码进行编译和构建。

这通常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和相应的框架。

4. 进行资源文件的处理。

在应用程序中,可能包含一些资源文件,比如图片、音频等。

在打包过程中,开发者需要将这些资源文件进行处理,以便在应用程序中正确地显示和使用。

5. 进行代码签名。

在打包完成后,为了确保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开发者需要对代码进行签名。

这需要使用开发者的数字证书,以证明应用程序的来源。

二、应用发布的流程与注意事项应用发布是指将已经打包完成的应用程序上传到应用商店或其他相关平台,供用户下载和安装使用的过程。

下面是应用发布的一般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1. 注册开发者账号。

在进行应用发布之前,开发者需要在相应的平台上注册开发者账号。

这些平台包括iOS的App Store和Android的Google Play。

2. 准备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

在进行应用发布之前,开发者需要准备好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如应用名称、图标、描述、版本号等。

这些信息将用于应用商店中的展示。

3. 进行应用程序的测试。

在进行应用发布之前,开发者需要对应用程序进行全面的测试。

android 系统编译 流程 原理

android 系统编译 流程 原理

android 系统编译流程原理Android系统编译流程及原理Android系统是目前全球最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之一,而其编译过程是实现系统构建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Android系统的编译流程及其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Android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Android系统的编译过程主要包括源代码的获取、构建环境的配置、编译源代码、生成系统镜像等几个主要步骤。

整个编译过程通常需要一台性能较好的计算机来完成。

二、源代码的获取要编译Android系统,首先需要从官方网站或其他渠道获取到Android源代码。

Android源代码以Git的形式进行管理,可以通过Git命令来获取最新的源代码。

三、构建环境的配置在开始编译前,需要配置好编译环境。

首先需要安装Java Development Kit(JDK),并设置好相应的环境变量。

然后需要安装Android SDK,以及Android Build Tools等编译工具。

四、编译源代码编译源代码是整个编译过程的核心步骤。

Android系统的源代码使用Makefile进行管理和编译。

Makefile是一种构建工具,用于描述源代码的依赖关系和编译规则。

在编译过程中,Makefile会根据源代码的依赖关系,自动判断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

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编译和提高编译效率。

编译源代码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化:Makefile会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例如设置编译参数、创建输出目录等。

2. 依赖检查:Makefile会检查源代码的依赖关系,判断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

3. 编译源文件:Makefile会根据源代码的编译规则,将源文件编译成目标文件。

4. 链接目标文件:Makefile会将编译得到的目标文件链接成可执行文件或库文件。

5. 生成系统镜像:最后,Makefile会将编译得到的可执行文件、库文件等打包成系统镜像,以供安装到设备上运行。

五、生成系统镜像在编译完成后,就可以生成Android系统的系统镜像了。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五)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五)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移动应用开发成为了一项热门技术。

无论是Android还是iOS平台,开发者们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将开发完成的应用程序打包并发布到应用商店。

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环节和步骤,下面将从技术角度对移动应用开发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进行解析。

一、打包流程1. 编译源代码:在开始打包之前,首先需要将应用程序的源代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对于Android平台,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需要使用Java编译器将源代码编译成Java字节码文件;而对于iOS平台,使用Objective-C或Swift语言进行开发,需要使用Xcode工具将源代码编译成二进制可执行文件。

2. 资源处理:在打包过程中,还需要对应用程序的资源文件进行处理。

资源文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对于Android平台,可以将资源文件放置在指定的目录下,并在编译过程中将其打包到应用程序的资源文件中;而对于iOS平台,需要将资源文件添加到Xcode工程中,并在编译时将其打包到应用程序的资源目录中。

3. 依赖管理:在开发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第三方库或框架来帮助实现某些功能。

在打包过程中,需要将这些依赖库一同打包到应用程序中,以确保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对于Android平台,可以通过Gradle或Maven等构建工具来管理依赖;而对于iOS平台,可以使用CocoaPods或Carthage等工具来管理依赖。

4. 版本管理:在打包过程中,还需要对应用程序的版本进行管理。

版本管理包括版本号的定义、更新日志的编写等。

对于Android平台,可以在项目的Gradle配置文件中定义应用程序的版本号;而对于iOS平台,可以在Xcode工程的配置文件中定义应用程序的版本号。

二、发布流程1. 注册开发者账号:在发布应用程序之前,开发者需要先在相应的应用商店注册一个开发者账号。

对于Android平台,可以通过Google Play开发者控制台注册账号;而对于iOS平台,可以通过Apple开发者中心注册账号。

AndroidAPK打包流程

AndroidAPK打包流程

AndroidAPK打包流程简单build流程图官网给了我们一张非常简单的编译、打包、apk生成内容以及签名的图片。

图片大体介绍了从Project到运行到设备或者模拟器的一个大体流程,我们也从中看到一个完整的apk包含如下内容:一个或多个dex文件、resources.arsc、未编译的资源文件以及AndroidManifest.xml文件等等详细build流程图官网给了我们一张非常清晰的打包流程图:编译打包步骤:1. 打包资源文件,生成R.java文件打包资源的工具是aapt(The Android Asset Packaing Tool)(E:\Documents\Android\sdk\build-tools\25.0.0\aapt.exe)。

在这个过程中,项目中的AndroidManifest.xml文件和布局文件XML都会编译,然后生成相应的R.java,另外AndroidManifest.xml 会被aapt编译成二进制。

存放在APP的res目录下的资源,该类资源在APP打包前大多会被编译,变成二进制文件,并会为每个该类文件赋予一个resource id。

对于该类资源的访问,应用层代码则是通过resource id进行访问的。

Android应用在编译过程中aapt工具会对资源文件进行编译,并生成一个resource.arsc文件,resource.arsc文件相当于一个文件索引表,记录了很多跟资源相关的信息。

2. 处理aidl文件,生成相应的Java文件这一过程中使用到的工具是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即Android接口描述语言(E:\Documents\Android\sdk\build-tools\25.0.0\aidl.exe)。

aidl工具解析接口定义文件然后生成相应的Java代码接口供程序调用。

如果在项目没有使用到aidl文件,则可以跳过这一步。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二)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二)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解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应用的开发变得越来越受重视。

而在移动应用的开发过程中,打包与发布流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打包与发布的概念开始,逐步深入探讨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中的打包与发布流程。

一、概念解析打包与发布是指将开发好的移动应用打包成可执行文件并发布到应用商店或其他渠道供用户下载和使用。

打包是将应用程序编译成相应平台的可执行文件,而发布则是将打包好的应用程序提交到应用商店或其他渠道,供用户下载和使用。

它们是移动应用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打包流程解析1. 环境配置在进行打包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环境配置。

开发人员需要根据所选择的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安装相应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例如,对于iOS开发,需要安装Xcode开发工具和iOS SDK;对于Android开发,需要安装Android Studio开发工具和Android SDK等。

2. 代码编译在环境配置完成后,开发人员需要进行代码编译。

编译是将开发人员编写的源代码转化为机器可执行的指令。

在移动应用开发中,不同的平台有着不同的编程语言和编译工具。

例如,iOS应用使用Objective-C或Swift进行开发,而Android应用则使用Java进行开发。

开发人员需要根据平台的要求编写相应的代码,并使用相应的编译工具进行编译。

3. 打包处理代码编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打包处理,在不同平台上有不同的打包方式。

例如,对于iOS应用,开发人员需要创建一个iOS应用项目,将编译完成的代码集成到项目中,并配置相应的项目信息,如应用的名称、图标、权限等。

然后,利用Xcode开发工具将项目打包成一个.ipa文件。

对于Android应用,开发人员也需要创建一个Android应用项目,并将编译完成的代码集成到项目中,同时配置相应的项目信息。

然后,使用Android Studio开发工具将项目打包成一个.apk文件。

4. 测试与调试打包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与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droid应用程序资源的编译和打包过程分析作者:罗升阳我们知道,在一个APK文件中,除了有代码文件之外,还有很多资源文件。

这些资源文件是通过Android资源打包工具aapt(Android Asset Package Tool)打包到APK文件里面的。

在打包之前,大部分文本格式的XML资源文件还会被编译成二进制格式的XML 资源文件。

在本文中,我们就详细分析XML资源文件的编译和打包过程,为后面深入了解Android系统的资源管理框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前面Android资源管理框架(Asset Manager)简要介绍和学习计划一文中提到,只有那些类型为res/animator、res/anim、res/color、res/drawable (非Bitmap文件,即非.png、.9.png、.jpg、.gif文件)、res/layout、res/menu、res/values和res/xml的资源文件均会从文本格式的XML文件编译成二进制格式的XML文件,如图1所示:这些XML资源文件之所要从文本格式编译成二进制格式,是因为:1. 二进制格式的XML文件占用空间更小。

这是由于所有XML元素的标签、属性名称、属性值和内容所涉及到的字符串都会被统一收集到一个字符串资源池中去,并且会去重。

有了这个字符串资源池,原来使用字符串的地方就会被替换成一个索引到字符串资源池的整数值,从而可以减少文件的大小。

2. 二进制格式的XML文件解析速度更快。

这是由于二进制格式的XML元素里面不再包含有字符串值,因此就避免了进行字符串解析,从而提高速度。

将XML资源文件从文本格式编译成二进制格式解决了空间占用以及解析效率的问题,但是对于Android资源管理框架来说,这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工作。

Android资源管理框架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根据资源ID来快速找到对应的资源。

在前面Android资源管理框架(Asset Manager)简要介绍和学习计划一文中提到,为了使得一个应用程序能够在运行时同时支持不同的大小和密度的屏幕,以及支持国际化,即支持不同的国家地区和语言,Android应用程序资源的组织方式有18个维度,每一个维度都代表一个配置信息,从而可以使得应用程序能够根据设备的当前配置信息来找到最匹配的资源来展现在UI上,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由于Android应用程序资源的组织方式可以达到18个维度,因此就要求Android资源管理框架能够快速定位最匹配设备当前配置信息的资源来展现在UI上,否则的话,就会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支持Android资源管理框架快速定位最匹配资源,Android资源打包工具aapt在编译和打包资源的过程中,会执行以下两个额外的操作:1. 赋予每一个非assets资源一个ID值,这些ID值以常量的形式定义在一个R.java 文件中。

2. 生成一个resources.arsc文件,用来描述那些具有ID值的资源的配置信息,它的内容就相当于是一个资源索引表。

有了资源ID以及资源索引表之后,Android资源管理框架就可以迅速将根据设备当前配置信息来定位最匹配的资源了。

接下来我们在分析Android应用程序资源的编译和打包过程中,就主要关注XML资源的编译过程、资源ID文件R.java的生成过程以及资源索引表文件resources.arsc的生成过程。

Android资源打包工具在编译应用程序资源之前,会创建一个资源表。

这个资源表使用一个ResourceTable对象来描述,当应用程序资源编译完成之后,它就会包含所有资源的信息。

有了这个资源表之后, Android资源打包工具就可以根据它的内容来生成资源索引表文件resources.arsc了。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ResourceTable类的实现来先大概了解资源表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如图2所示:图2 ResourceTable的实现ResourceTable类用来总体描述一个资源表,它的重要成员变量的含义如下所示:--mAssetsPackage:表示当前正在编译的资源的包名称。

--mPackages:表示当前正在编译的资源包,每一个包都用一个Package对象来描述。

例如,一般我们在编译应用程序资源时,都会引用系统预先编译好的资源包,这样当前正在编译的资源包除了目标应用程序资源包之外,就还有预先编译好的系统资源包。

--mOrderedPackages:和mPackages一样,也是表示当前正在编译的资源包,不过它们是以Package ID从小到大的顺序保存在一个Vector里面的,而mPackages是一个以Package Name为Key的DefaultKeyedVector。

--mAssets:表示当前编译的资源目录,它指向的是一个AaptAssets对象。

Package类用来描述一个包,这个包可以是一个被引用的包,即一个预先编译好的包,也可以是一个正在编译的包,它的重要成员变量的含义如下所示:--mName:表示包的名称。

--mTypes:表示包含的资源的类型,每一个类型都用一个Type对象来描述。

资源的类型就是指animimator、anim、color、drawable、layout、menu和values等。

--mOrderedTypes:和mTypes一样,也是表示包含的资源的类型,不过它们是Type ID从小到大的顺序保存在一个Vector里面的,而mTypes是一个以Type Name为Key的DefaultKeyedVector。

Type类用来描述一个资源类型,它的重要成员变量的含义如下所示:--mName:表示资源类型名称。

--mConfigs:表示包含的资源配置项列表,每一个配置项列表都包含了一系列同名的资源,使用一个ConfigList来描述。

例如,假设有main.xml和sub.xml两个layout类型的资源,那么main.xml和sub.xml都分别对应有一个ConfigList。

--mOrderedConfigs:和mConfigs一样,也是表示包含的资源配置项,不过它们是以Entry ID从小到大的顺序保存在一个Vector里面的,而mConfigs是以Entry Name来Key的DefaultKeyedVector。

--mUniqueConfigs:表示包含的不同资源配置信息的个数。

我们可以将mConfigs 和mOrderedConfigs看作是按照名称的不同来划分资源项,而将mUniqueConfigs看作是按照配置信息的不同来划分资源项。

ConfigList用来描述一个资源配置项列表,它的重要成员变量的含义如下所示:--mName:表示资源项名称,也称为Entry Name。

--mEntries:表示包含的资源项,每一个资源项都用一个Entry对象来描述,并且以一个对应的ConfigDescription为Key保存在一个DefaultKeyedVector中。

例如,假设有一个名称为icon.png的drawable资源,有三种不同的配置,分别是ldpi、mdpi和hdpi,那么以icon.png为名称的资源就对应有三个项。

Entry类用来描述一个资源项,它的重要成员变量的含义如下所示:--mName:表示资源名称。

--mItem:表示资源数据,用一个Item对象来描述。

Item类用来描述一个资源项数据,它的重要成员变量的含义如下所示:--value:表示资源项的原始值,它是一个字符串。

--parsedValue:表示资源项原始值经过解析后得到的结构化的资源值,使用一个Res_Value对象来描述。

例如,一个整数类型的资源项的原始值为“12345”,经过解析后,就得到一个大小为12345的整数类型的资源项。

ConfigDescription类是从ResTable_config类继承下来的,用来描述一个资源配置信息。

ResTable_config类的成员变量imsi、locale、screenType、input、screenSize、version 和screenConfig对应的实际上就是在前面Android资源管理框架(Asset Manager)简要介绍和学习计划一文提到的18个资源维度。

前面提到,当前正在编译的资源目录是使用一个AaptAssets对象来描述的,它的实现如图3所示:图3 AaptAssets类的实现AaptAssets类的重要成员变量的含义如下所示:--mPackage:表示当前正在编译的资源的包名称。

--mRes:表示所包含的资源类型集,每一个资源类型都使用一个ResourceTypeSet 来描述,并且以Type Name为Key保存在一个KeyedVector中。

--mHaveIncludedAssets:表示是否有引用包。

--mIncludedAssets:指向的是一个AssetManager,用来解析引用包。

引用包都是一些预编译好的资源包,它们需要通过AssetManager来解析。

事实上,Android应用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也是通过AssetManager来解析资源的。

--mOverlay:表示当前正在编译的资源的重叠包。

重叠包是什么概念呢?假设我们正在编译的是Package-1,这时候我们可以设置另外一个Package-2,用来告诉aapt,如果Package-2定义有和Package-1一样的资源,那么就用定义在Package-2的资源来替换掉定义在Package-1的资源。

通过这种Overlay机制,我们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定制,而又不失一般性。

ResourceTypeSet类实际上描述的是一个类型为AaptGroup的KeyedVector,并且这个KeyedVector是以AaptGroup Name为Key的。

AaptGroup类描述的是一组同名的资源,类似于前面所描述的ConfigList,它有一个重要的成员变量mFiles,里面保存的就是一系列同名的资源文件。

每一个资源文件都是用一个AaptFile对象来描述的,并且以一个AaptGroupEntry为Key保存在一个DefaultKeyedVector中。

AaptFile类的重要成员变量的含义如下所示:--mPath:表示资源文件路径。

--mGroupEntry:表示资源文件对应的配置信息,使用一个AaptGroupEntry对象来描述。

--mResourceType:表示资源类型名称。

--mData:表示资源文件编译后得到的二进制数据。

--mDataSize:表示资源文件编译后得到的二进制数据的大小。

AaptGroupEntry类的作用类似前面所描述的ResTable_config,它的成员变量mcc、mnc、locale、vendor、screenLayoutSize、screenLayoutLong、orientation、uiModeType、uiModeNight、density、tounscreen、keysHidden、keyboard、navHidden、navigation、screenSize和version对应的实际上就是在前面Android资源管理框架(Asset Manager)简要介绍和学习计划一文提到的18个资源维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