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楼油田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机理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化学助采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研究

化学助采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研究

化学助采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的研究中,化学助采已经被证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吞吐效果。

关于化学助采在提高蒸汽吞吐效果中的具体机理和实际应用仍然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开展深入的研究,探讨化学助采在提高蒸汽吞吐效果中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和优化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化学助采对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揭示其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化学助采在提高蒸汽吞吐效果中的作用机理,可以为油田开发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和产量,降低开采成本,实现油田可持续开发。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化学助采技术,提高其在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效率和应用范围,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多选择和技术支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化学助采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的研究,为油田开发提供更为可靠和有效的技术手段,促进油田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化学助采在提高蒸汽吞吐效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化学助采提高蒸汽吞吐效果还可以帮助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传统的采油方法涉及大量的水和能源消耗,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而化学助采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对水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同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当前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研究化学助采提高蒸汽吞吐效果对于优化油田开发、增加油气产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推动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化学助采的原理化学助采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来改善油田开采效果的技术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化学助采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得原油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促进原油的流动。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在油水界面形成一层薄膜,可以减少油水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原油的流动速度。

河南油田超稠油油藏热化学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

河南油田超稠油油藏热化学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
d e v e l o p me n t e f f o r t s b y a d o p t i n g n u me ic r a l s i m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 Af t e r w i d e l y a p p l y i n g t h i s t e c h n o l o g y t o He n a n e x t r a — h e a v y o i l r e s e r — v o i r d e v e l o p me n t , a v e r a g e c y c l e o i l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s i n g l e we l l i n c r e a s e d 1 1 7 t , w a t e r c u t d e c r e a s e d 8% , a n d g a s o i l r a t i o i mp r o v e d 0 . 1 2 . T h i s t e c h n o l o g y a c h i e v e s g o o d d e v e l o p me n t e f f e c t s a n d h a s s o me g u i d i n g s i g n i ic f a n c e .
t h r o u g h i n d o o r e x p e r i me n t , r e s e a r c h e d o n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s t e a m i n j e c 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 n i t r o g e n i n j e c t i o n , v i s c o s i t y r e d u c e r i n j e c t i o n o n

浅析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应用—化工管理

浅析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应用—化工管理

浅析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应用—化工管理2016年12月浅析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应用—化工管理杨凯(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热注作业一区,辽宁盘锦124010)摘要:注氮气可以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目前在国内新疆、辽河、胜利等油田已有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开展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尤其是辽河油田,多数为稠油油藏,吞吐注蒸汽的过程中注入氮气,有效减缓稠油产量递减,本文结合其注氮适应性、作用机理、操作参数进行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辽河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采收率;氮气;蒸汽;采收率目前我国已开发油田的标定采收率为32.3%,仍然有60%以上的地质储量需要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注入新介质进行开采,提高采收率有较大的余地。

提高采收率工作是油田开发工作者永恒的主题。

目前蒸汽吞吐使用各种助剂改善吞吐效果,助剂主要有天然气、氮气、溶剂(轻质油)及高温泡沫剂(表面活性剂),生产周期延长,吞吐采收率由15%提高到20%以上。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不仅开展了室内实验,而且对不同的油藏进行了注氮气开发。

89年我国开始了注氮气开发油田的实验,到90年代中期,由于膜分离制氮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为氮气在油田开采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辽河油田、克拉玛依稠油油藏应用广泛。

1注氮气加蒸汽吞吐提高开发效果的机理通过氮气加蒸汽注入稠油油藏,保持地层压力,延长吞吐周期,通过实践数据可使吞吐时间延长1~2个月。

原油溶气膨胀,改变饱和度分布,加快原油排出。

随着注入气量的增加,原油溶解气膨胀相当于增加了地层含油饱和度,也提高了油相的相对渗透率。

底部含油饱和度较高,溶气膨胀是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界面张力降低可以提高驱油效率,油氮气的界面张力比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了近70%,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注氮气减小热损失,环空注氮气,可改善隔热效果,提高井底蒸汽干度,降低套管温度,保护套管。

注氮气增加波及体积,在注蒸汽的同时注入氮气,在油层中可扩大加热带。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作者:董家峰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24期摘要:在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蒸汽窜流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生产周期变短、开采效果变差。

而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已成为提高稠油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

针对稠油油藏具有的特点,进行了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机理研究。

研究表明,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具有维持地层压力、增大蒸汽的波及体积、减少热损失和使原油膨胀的作用。

以新疆九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稠油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

结果表明,应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后延长了自喷生产周期,增大了井口的注入压力,从而提高了油井利用率和油井生产时率。

关键词:氮气;蒸汽吞吐;稠油油藏;地层压力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24.131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三次采油新技术之一。

传统的蒸汽吞吐存在因重力超覆而引起蒸汽在高渗层窜流和热损失较大等问题,进而导致气窜率和含水率上升、周期产油量减少、开采成本上升。

大量研究表明,在蒸汽吞吐时注入一定量的氮气,可保持地层压力、减缓底水锥进、降低油井含水率,还可以增大蒸汽的波及体积。

基于此情况,针对新疆某油田具有的地质特点,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现场试验的结果。

1 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的机理1.1 可提高地层能量氮气是一种非凝结性气体,具有很高的膨胀系数和压缩系数,因此,可起到提高地层能量的作用。

在蒸汽吞吐时注一定量的氮气,可有效补充地层能量、维持压力,从而使吞吐周期延长,提高平均压降。

1.2 可提高蒸汽吞吐采收率在蒸汽吞吐时注氮气,由于地层中存在一定的表面活性物质,使部分氮气形成泡沫,随着氮气注入会推动蒸汽横向运动,这不仅能提高蒸汽的导热能力和携热能力,还能增大蒸汽的横向波及面积;由于氮气的流度较大,可携带部分热量迅速进入地层的上、下部,从而增大蒸汽的纵向波及体积。

九5区J230井区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效果简析

九5区J230井区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效果简析

东 南 缓倾 的单 斜 , 地层 倾 角 4 6. 一 套 弱氧 化 环境 。 。为 ~
下 的辫状 河 流 相沉 积 。 层 中部 深 度 4 0 该 区非 均 油 2 m,
质 性严 重 , 油层 由多 个单 砂体 叠 加 而成 . 属大 容量 、 高
孔隙 、 高渗 透储集 层 。
表 1 九 区历 年 注氮 气措 施效 果对 比表
系 数 大 的特 点 , 注蒸 汽 的 同 时注 入氮 气 , 扩 大蒸 汽 可
加 热半径 , 加蒸 汽 的波及体 积 ; 增 () 3 增加 弹性 气 驱能量 。 油井 注氮 气后 , 在重 力分 异 作 用下 , 气 从油 层 底 部 向顶 部 运 移 , 集 在构 造 氮 聚
的较 高 部 位 , 成 次 生气 顶 , 强 了 原 油 附加 弹 性 气 形 增
驱 能量 , 动 原 油 流 动 , 大驱 油 面 积 , 高 开 发 效 驱 增 提
果:
() 4 降低 界 面张力 。氮气 与 原油 间界 面 张力一 般
为 89 / 而水 和原 油 的界 面 张力 高 达 3 . MN m, .MN m, O / 5
究, 筛选 出吞 吐 轮次 相对 较低 、 井 汽窜 、 油 出砂 较 少 的
力下降 , 气体 膨 胀 , 助 排 作用 , 高 回采水 率 , 善 起 提 改
多 周期 的开发 效果 :
( ) 隔 热 作用 , 低 热损 失 。油 套 环 空 注 入氮 7起 降
气 , 于氮 气 的导 热 系数 低 , 由 在油 套 环 空 中起 隔热 作
用, 降低 井筒 中的热 损失 , 高井 底蒸 汽 干度 . 提 同时 降 低 了套 管温 度 , 到 了保护 套管 , 长寿命 的使 用 。 起 延

氮气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

氮气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
➢ 从国外的实验室资料来看,氮气可以抽提原油中的轻质成份,改善 油品性质。
➢ 氮气、水的携带作用将降低残余油饱和度。
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 注氮气油藏适宜条件研究
块状油藏和互层状油
藏(有效厚度都是15m)
加入氮气后的吞吐效
果都较前一周期有所
块状油藏
互层状油藏
改善,其中互层状油 藏改善明显。
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40-7-26井监测结果 井口参数
井底(964m)参数
温度
压力
264.386oC 5.057MPa
253.531oC 4.823MPa
测试干度 66.37% 56.26%
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 注氮气对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影响分析
➢ 注蒸汽的同时注入氮气,由于氮气与蒸汽间的密度差,其会 将向上超覆的蒸汽与油层顶部的页岩盖层隔离开,从而减少了 向上覆盖层的热损失。
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 注氮气对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影响分析
➢ 数模结果表明,常规蒸汽吞吐将比蒸汽+氮气吞吐热损失 多2%~5%。
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注氮气减缓蒸汽吞吐地层能量递减的作用分析
➢ 氮气为非凝析气体,不溶于水,微溶于油,其压缩系数是二氧化碳的三 倍,具有比其他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烟道气)更高的膨胀性;由于这些 特点,氮气进入地层后,能及时补充地层能量,增加地层压力。
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 注氮气油藏适宜条件研究

油层厚度5m




累 产 油 量 (
m
3

3

生产时间(天)
m

油层厚度15m


氮气、溶剂辅助蒸气吞吐技术在超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氮气、溶剂辅助蒸气吞吐技术在超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300超稠油开发过程中采取蒸汽吞吐方式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经济性。

但是,在面对黏度超过10×104~20×104mPa·s 的超稠油时,蒸汽以及超稠油两者之间具有巨大的密度差,常规蒸汽吞吐方式无法达到理想的驱油效果,采取氮气、溶剂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效果较好,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此方法,希望能够对进一步完善开采技术提供借鉴。

1 研究背景从我国进行大规模进行超稠油开采的十数年时间中,超稠油油藏层压不断下降,地层亏空情况较为严重,地层能量也严重不足,这对进一步开发油藏资源十分不利。

因此,就需要通过借助氮气的方式弥补能量,并进一步开采。

溶剂尤其可以改善超稠油之中的胶质以及沥青质的溶解水平,而且可以增强挥发性,如果对蒸汽中加入溶剂,则在与蒸汽同时挥发的情况下,将很好的起到抑制黏性的功能。

过渡带可以改善驱替流以及被驱替流体彼此之间的流度比情况,从而进一步调节原油开采效率。

2 氮气助排的主要条件2.1 氮气助排效果直接影响油品根据实践数据可知,氮气助排方式效果明显,普通稠油会进一步缩短排水期,其与数据则明显开始变差,超稠油相关数据借助氮气助排效果增强。

超稠油区域之中的措施效果优于普通稠油情况,这说明通过氮气助排有助于超稠油区域开采。

2.2 氮气助排效果与油藏物性本研究中着眼周期增油、孔隙度以及平均单层厚度参数情况,研究发现相关数据都显示高孔隙度等符合氮气助排条件。

油井实际单层厚度较小,过大都将不能够满足氮气助排条件,而单层厚度控制在3~5m的油井十分适宜。

净总比如果出现偏差太大也不适合应用氮气助排,通常在0.4~0.6范围之间效果最好。

针对高孔、高渗透、以及油层发育比较均匀类型的油藏情况可以采取氮气助排方式。

2.3 注意注气强度需要充分关注注气强度情况,针对注气强度也需要进行分级:如:低于2000标方/m;2001~3000标方/m~高于4000标方/m等。

对周期增油以及实际注气强度彼此之间进行关联,相关数据研究显示,周期性的增油主要受到注气强度影响,彼此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是增油幅度却开始表现出递减情况。

氮气二氧化碳辅助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

氮气二氧化碳辅助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

氮气二氧化碳辅助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作者:于光亮来源:《商情》2019年第48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氮气二氧化碳辅助吞吐技术在高升油田的应用情况,该技术的成功实践对改善其它油田的蒸汽吞吐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氮气二氧化碳蒸汽吞吐1.区块概况高升油区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北段,投入开发高升、牛心坨两个油田14个开发单元7套含油层系,动用面积29.25平方公里,动用储量12552万吨,标定采收率23.8%。

其中热采区块投入开发8个单元,动用储量8512万吨,占全厂的68%。

2.存在问题2.1随着吞吐轮次增加,地层压力下降,排水期变长,吞吐效果变差高升油田属深层巨厚块状稠油油藏,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由于油层压力降低,油层大面积亏空,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地下存水量仍会增加,导致排水期进一步增长。

2.2油层吸汽不均,主体区域汽窜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高二三区莲花油层是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早期,在台安断裂西侧沉积的以近岸水下扇为主的半深~深水湖沉积物,物源来自于东部中央凸起,地层岩相为砂砾岩、砾状砂岩和含砾砂岩的组合,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地层沉积差异大,导致渗透率差异大。

非均质性强导致油层吸汽不均,根据近几年吸汽剖面资料统计,吸汽差和不吸汽的地层厚度占总厚度的54.7%,油层动用严重不均。

针对上述问题,先后在热采区块实施了氮气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吞吐效果。

3.氮气二氧化碳辅助吞吐技术参数优化3.1.1作用机理(1)二氧化碳吞吐机理①补充地层能量:液态CO2注入地层后,在地层温度的作用下,使原油体积膨胀10%-40%,提升孔隙压力,补充地层能量,提高了地层原油的流动能力。

②降低原油粘度:液态CO2在地层温度下快速气化,气化的CO2极易溶于原油,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原油密度及油水界面张力,改善了原油流动性,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③改善储层渗透率:CO2溶解于水后,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盐,酸解地层中的一部分杂质,提高油层的渗透性;另外, CO2返排的过程中,在压差作用下,部分游离气会对油层的堵塞物起到冲刷作用,可有效地疏通因二次污染造成的地层堵塞。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零区扶产井中的应用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零区扶产井中的应用
调整吸汽 ( 水) 剖面利用 泡沫流体 具有“ 堵 大不堵小 ”、 “ 堵水 不堵油 ”的特 点 . 通过 “ 贾敏效 1 . 1 构造特征 应” 实现汽窜通道 、 高含水层 段有效封堵 , 实现蒸汽转 向, 提高蒸汽波 井楼油 田零 区位于井楼油 田中部 , 西北部与三 、 七 区相毗邻 , 东部 及体积 , 达到改善 汽窜井组或边水油藏开发效果的 目的。 与八 区相接壤。零 区位于前杜楼鼻状构造的南翼 . 地层 由东南 向西北 平缓抬起 , 倾角较缓 , 约 1 1 度, 油藏类型为岩性油藏 。 3 现 场 应 用
S c i e n c e &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零区扶产井中的应用
张建 华 庄 中洋 韩保 良 轩 向阳 ( 河南 油 田第二 采油 厂 井楼 油矿 , 河南 南阳 4 7 3 1 3 2 )
1 . 2 地质概况 零区开采层位为下第 三系核三段 Ⅲ6 层 .岩性为 一套 浅灰色细一 粉砂岩 , 属水下辫状河道沉积 油层埋藏深度为 2 6 3 . 9 — 4 2 8 . 5 m . 平均埋 藏深度为 3 4 6 . 2 m :油层原始地层压 力 2 . 6 8 — 4 . 1 9 MP a :原始地层 温度 2 6 . 9 — 3 4 ℃ ; 砂层 厚度 1 . 3 — 1 2 . 6 m, 平 均为 7 . 2 m, 有 效厚 度 0 . 6 一 i 1 . 4 m, 平均 5 . O m; 纯总厚 度 比 0 . 3 — 0 . 6 , 平均为 0 . 4 ; 孔 隙度为 3 2 %: 渗透率 为 2 . 1 x t m , 原始 含油饱 和度 7 0 %。 脱 气原油 密度 0 . 9 5 3 — 0 . 9 6 0 g / c m 3 : 油层

高升油田氮气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采油技术

高升油田氮气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采油技术

2019年5月| 732 驱油助排剂筛选在注蒸汽采油过程中,因稠油中沥青质及其它半极性物质被吸附在油-水、油-岩石界面上,生成一层粘稠厚膜,使油水乳化物稳定和储层转变为亲油性,从而影响了原油流动性能和驱替状况,降低了注蒸汽热采效率。

针对这一问题,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加入驱油助排剂,将岩石表面的油膜剥离下来,驱回到油溶液中去,并在岩石表面上扩展生成一层极薄的易流动的亲水膜,取代原先存在的粘稠厚膜,使水滴得以聚集,分成油和水两相。

在油水混合乳液中,促使油包水型乳状液破乳,产生油水不稳定体系,进而改变成水包油型乳状液,成为水相润湿,改善回采液的流动性,提高产液量和回采水率。

驱油助排剂能够应用于稠油,应当具有以下特性:(1)耐热性良好;(2)表面活性强,润湿性高;(3)脱水快;(4)为了易于破乳,助排剂的分子量要足够大;(5)要有足够的絮凝能力;(6)配制方便,简单,费用低。

胺型表面活性剂为目前常用的油水乳化液的破乳剂,其中以多乙烯多胺为引发剂、用环氧丙烷多段整体聚合而成的胺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居多。

由于它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低,其溶液状态不是离子状态,具有稳定性高,不易受电解质、酸碱环境及地层情况影响,与其它油田常用的化学药剂配伍性和兼容性都比较好。

3 现场应用现场实施2井次,平均单井注入蒸汽2750t ,氮气22万m 3,二氧化碳150t ,转抽后油井峰值产油达到12t ,排水期缩短12d ,平均单井日增油4.4t ,累计增油476.5t ,措施效果显著。

该井措施前峰值产能5.5t ,排水期21d ,实施氮气二氧化碳辅助吞吐后,油井峰值产能油上升到8.5t ,排水期缩短了10d ,累计增油789t 。

4 结语(1)氮气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研究,解决了稠油区块吞吐后期原油粘度上升、地层能量下降、排水期长的问题。

(2)氮气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优化,有效提升了措施效果,提升了现场适应性,确保了现场施工安全。

化学助采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研究

化学助采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研究

化学助采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研究【摘要】化学助采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油效率的技术,本研究旨在探讨化学助采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效果以及影响因素,设计实验并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助采能够显著提高蒸汽的吞吐效率。

研究总结指出,化学助采技术在提高油田开采效率上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最后得出结论,建议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广泛应用化学助采技术以实现更高的采油效果。

这项研究对于提高油田采油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化学助采、蒸汽吞吐效果、助采技术、影响因素、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研究总结、展望未来、结论和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学助采是一种利用化学药剂来提高油田开采效率的技术。

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加深,地下油藏中的原油粘度逐渐增大,使得原油难以被泵送到地面,导致了采收率的下降和采油效率的降低。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化学助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开采过程中。

蒸汽吞吐效果是化学助采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出地下原油在受热作用下的吞吐能力。

通过提高蒸汽吞吐效果,可以增加原油的采收率,提高采油效率,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当前油田开采领域,化学助采技术在提高蒸汽吞吐效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化学药剂的选择、作用机理的解析等。

开展对化学助采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化学助采技术,可以为油田开采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油田开采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化学助采技术在提高蒸汽吞吐效果方面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优化油田采油工艺,提高油田产量。

通过研究蒸汽吞吐效果的分析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实际生产中的化学助采应用,提高采油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实验设计与方法的细致论证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为油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进一步推动化学助采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石油工业的水平,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气体辅助措施改善蒸汽吞吐油井开发效果

气体辅助措施改善蒸汽吞吐油井开发效果

89前言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采用蒸汽吞吐和SAGD两种开发方式,虽然蒸汽吞吐油井不断向SAGD方式转换,但蒸汽吞吐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部分。

蒸汽吞吐为降压的开发方式,随着轮次的升高,地层压力会降至较低水平,导致油井生产供液能力不足,生产效果变差,并且汽窜、动用不均、含水上升等生产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需要新的增产措施来解决矛盾,改善开发效果。

一、地质概况曙一区杜84块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油藏含油面积为3.76km 2,地质储量为3661×104t。

储层受沉积环境及后期成岩作用影响,为高孔、高渗-特高渗储层。

以杜84块西部为例,研究区块有吞吐动用油井162口,平均吞吐11.2轮,年注汽41.5×104t,年产油11.5×104t,油汽比0.28。

二、现阶段开发矛盾分析1.地层压力低超稠油蒸汽吞吐有其规律和特点,吞吐中后期油藏呈现“高温低压”的特点。

监测资料显示油井吞吐7-8周期后,油藏平均温度可达到90℃左右,而此阶段近井地层压力仅为0.5-1.5MPa。

地层压力低导致原油没有足够的压差流动至井筒,表现为油井日产水平下降,生产周期延长。

2.油藏动用不均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注汽过程中油层吸汽呈现不均衡的特点,从而导致油层动用不均。

直井油层纵向动用不均,生产上表现为产油能力差,平面汽窜严重;水平井表现为井温变化幅度大,部分水平段得不到充分动用,资料显示水平段动用程度仅为58%,近一半的储量未得到充分动用。

3.蒸汽热效率低油井经过多轮吞吐,注入蒸汽始终主要循环加热高采出区域,未动用区域油层一直不能有效动用,导致无法对蒸汽的热能进行充分利用,油井含水上升。

注入蒸汽中40%为无效注汽量。

4.蒸汽热效率低蒸汽吞吐作用半径增大,蒸汽前缘的热水带加热温度偏低,导致原油粘度高,回流至井筒困难。

三、气体辅助措施机理针对蒸汽吞吐的生产矛盾,利用气体辅助措施解决生产矛盾,改善油井开发效果。

八面河油田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试验

八面河油田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试验

八面河油田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试验王启尧,吴芝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清河采油厂,山东寿山262714)[摘 要] 针对八面河油田面120区中低渗透稠油油藏热采油汽比低、回采水率低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室内试验研究,对注入工艺及参数进行了优化。

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油井吞吐效果。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稠油油藏;氮气与蒸汽吞吐;采收率[中图分类号] TE345,TE3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301X(2006)06—0059—041 引言八面河油田面120区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断裂构造带南端翘起部位,广饶凸起的北部。

属中低渗透、非均质细粉砂岩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沙四段一砂组有效厚度为6m~8m,埋藏深度945m~1100m,渗透率为(20~400)×10-3μm2,地层砂粒径中值为0.074mm,导致生产中易出细粉砂。

地面原油粘度为5000mPa.s,属于普通稠油,对温度敏感;原始地层压力为10MPa,原始气油比为24m3/t。

2001年进行开发方案论证,设计采用一排直井与一排水平井组合的布井方式、采用蒸汽吞吐三周期后转热水驱的方式开发。

根据该区水敏性强的特点,在注蒸汽的同时加入高温防膨剂,以降低注入压力,但是经过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周期回采水率只有18%,油汽比只有0.41,与方案设计指标(前三周期分别为1.73%和1、0.74)相比都较低,直接影响开发效果。

国内外采用高温泡沫剂调整吸汽剖面,注入溶剂对特稠油进行溶解降粘,注入天然气、空气、二氧化碳、烟道气等补充地层能量,改善稠油油藏开采效果。

由于面120区属于普通稠油,天然气、二氧化碳和烟道气来源受限,为此进行了注氮气与蒸汽吞吐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优化了注入工艺和参数,取得了较好的矿场试验效果。

2 注氮气与蒸气驱动机理及物理模型实验研究2.1 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原理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主要有四个方面。

超稠油氮气_溶剂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

超稠油氮气_溶剂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3)0320073203超稠油氮气、溶剂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高永荣,刘尚奇,沈德煌,李小玲(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对辽河油田杜32块超稠油油藏进行提高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综合研究,从机理、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等方面研究氮气、溶剂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技术。

筛选出高效溶剂,测试驱油效率,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注1Π3溶剂段塞加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开采可以使采收率增加4.0%,增油成本为436元Πt,为超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3表3参23关键词:超稠油;蒸汽吞吐;溶剂段塞;氮气中图分类号:TE345;TE357.4 文献标识码:A 蒸汽吞吐是增加稠油产量的经济有效方法[1210]。

然而对于黏度高达10×104~20×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由于蒸汽与超稠油之间的密度差很大,油藏条件影响很大[11214],常规蒸汽吞吐效果较差。

目前已经发展了一些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15222]。

1油藏地质概况及注溶剂、氮气的作用曙光油田超稠油油藏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主要油层为古近系兴隆台油层[23]。

曙一区杜32断块兴隆台油层探明含油面积4.6km2,地质储量3200×104t,油藏埋深810~1060m,油层厚24.5~85.6 m,孔隙度25%~30%,渗透率1~2μm2,原始地层压力9.5MPa,原始油层温度45℃,原始含油饱和度65%,原油(50℃脱气油)黏度96000mPa・s,原油密度1.005 gΠcm3(20℃)。

杜32断块1997年试开发,由于原油黏度高,蒸汽吞吐开采的周期产量、周期生产时间、周期油汽比等远远低于辽河油区其它普通稠油油藏,预计多周期吞吐采收率也较低。

溶剂对于稠油(尤其超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溶解能力较强,而且又有较强的挥发性。

如果在注入蒸汽的同时注入溶剂,溶剂会与蒸汽一起移动并挥发,起抑制黏性指进的作用;加入溶剂还可以开辟更长的蒸汽渗流通道,提高蒸汽的注入能力。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及矿场应用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及矿场应用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及矿场应用作者:李崇敬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07期蒸汽吞吐是是稠油开采的重要方式,但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效果会逐渐变差,采用氮气辅助技术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该文对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机理进行了阐述。

应用该技术,在小洼油田实施了11口井,增产效果明显。

小洼油田;开发效果;氮气辅助;蒸汽吞吐1.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机理蒸汽吞吐机理。

蒸汽吞吐开采的机理主要是利用注入蒸汽的热能来降低原油粘度、解除近井地带污染、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原油流动性、流体及岩石受热膨胀等作用来增加原油产量。

氮气辅助机理。

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先注氮气再跟进蒸汽补充了地层能量,可改善蒸汽吸汽剖面,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氮气推动蒸汽的运移,增加蒸汽的携热能力,提高蒸汽吞吐的热效率;氮气的压缩膨胀作用分散、改变了原油的流动形态,增加了原油的的流动性,降低了残余油饱合度。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是对蒸汽吞吐的改进和提高,热氮混注后改善了蒸汽吞吐效果,为挖掘层内剩余油提供了新方法。

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主要有四个方面。

氮气的封堵作用。

向多孔介质中注入氮气,氮气在多孔介质中发泡,堵塞大孔道,调整产液剖面。

氮气的非混相驱替作用。

注入氮气能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界面张力。

氮气的重力分异驱替作用。

在向油层注入氮气后,由于重力分异,注入的氮气就会进入微构造高部位形成次生小气顶,驱替顶部原油向下移动。

氮气不溶于水,较少溶于油,且具有良好的膨胀性,驱油时弹性能量大,可节省注气量。

由于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受气源控制、无毒无害,又是热的不良导体,能辅助蒸汽提高稠油油藏的开采效果,同时施工工艺简单,易于作业,因而在蒸汽吞吐采油中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4.结论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增油机理虽然复杂,但施工工艺简单。

实施氮气辅助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可有效地提高产油量,降低含水率,缩短油井的回排水期限。

注氮气后,提高了注入蒸汽压力,可以有效地补充了地层能量。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增油效果研究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增油效果研究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增油效果研究【摘要】以稠油油藏储层研究为基础,开展了油层有效厚度、垂向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的比值、原油黏度、剩余饱和度等参数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增油效果影响研究。

研究表明当油层有效厚度大于15m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氮气的增油效果,选择实施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油井油层有效厚度应大于15m。

当渗透率比值为1时,注氮气增油量最大。

在有隔夹层存在时,垂向渗透率对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开采效果影响不严重。

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对50℃原油黏度小于5000mpa.s的稠油油藏有较好的作用。

适宜注氮气的剩余油区间为剩余油饱和度在0.55-0.625,对应的周期数为3到7周期。

晟佳的注氮气的剩余油区间为0.625-0.6时,对应的周期数为第3或第4周期。

【关键词】稠油油藏注氮气蒸汽吞吐影响因素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新疆、河南、辽河等稠油油田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成功。

对于注入氮气比例、注入氮气方式及时机优化等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也比较成熟,但对油层有效厚度、垂向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的比值、原油黏度、剩余饱和度等参数,对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增油效果影响的研究却相对不足。

针对超稠油油藏的储层特征,开展油层有效厚度、垂向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的比值、原油黏度、剩余饱和度等参数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增油效果影响研究,对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技术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1 油层有效厚度的影响油藏有效厚度对吞吐开发效果影响很大,在油藏有效厚度不同,其它油藏地质祭件相近的情况下,油藏有效厚度大,蒸汽吞吐产量高,周期长,油气比高,开发效果好,油藏有效厚度小,井筒及顶底盖层热损失大,蒸汽吞吐产量低,周期短,油气比低,开发效果差。

蒸汽吞吐时加入氮气,可减少井筒及上下盖层的热损失,但对于油藏有效厚度小于10m的油层,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均表明开发效果仍然较差。

为了研究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开发中油层有效厚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以地质概念模型为依据,模拟油层有效厚度分别为5m、10m、15m、20m和30m时的开发效果。

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

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

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一、介绍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稠油开采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1.2 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原理及优势1.3 研究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目的和意义二、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1 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工作原理2.2 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与传统蒸汽吞吐技术的差异2.3 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特点及优势三、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3.1 国内外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进展3.2 现有技术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3.3 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四、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实践4.1 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国内外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情况4.2 某油田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应用实践4.3 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五、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5.1 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5.2 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的发展趋势5.3 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前景展望注:可参考格式要求进行更改。

第一章节:介绍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稠油开采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稠油是指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的石油,因其含油量高和可获得资源量大,已成为世界各国石油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稠油资源的开采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稠油在地下的压力低、黏度大,因此采集成本较高;其次,传统的采油方式需要消耗大量水和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最后,高粘度会导致采油管路积存,对油田的运营和维护带来困难。

1.2 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原理及优势为了克服稠油开采中的各种困难,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技术,其中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是传统蒸汽吞吐技术的一种升级版本,它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空气注入的环节,通过空气的加入来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并降低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