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一.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研究内容:1.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市场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战略2.国际经济关系生产的国际关系交换的国际关系3.经济关系的协调国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4.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二.世界经济运行的动力与机制(一)。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的扩展为世界经之形成与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市场经济是指经济资源基本上由市场进行配置的经济1.价格是自由的、灵活的,能作为市场供求的指示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也是世界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2.市场是开放的,生产要素、商品可自由流动而形成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实现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也是世界市场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3.决策是分散的——是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4.有完整的市场体系——是所有市场实现供求平衡,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世界经济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

科技革命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向纵深发展提供动力科技革命——生产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分工加强世界企业制度演变——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跨出国界范围——推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劳动力流动——推动世界经济形成与发展——推动贸易量、贸易结构、技术的国际传播,金融工具的创新等(三)。

国家干预以及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古典自由主义排斥政府干预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新自由主义理论再次强调市场作用的重要性,但不完全排斥政府干预政府干预的作用是强化市场的作用,避免市场失败政府溢出效应——国家间政策相互作用——共同经济制度、共同行事标准——保证世界经济顺利运行必要手段第二讲美国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模式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现状(一)经济发展战后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70年代“滞胀时期”80年代低速增长和经济调整阶段90年代的经济持续发展时期5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1946至1973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5%,60年代达4.3%持续增长达106个月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侵朝,侵越战争的刺激③廉价原燃料的充足供应④执行凯恩斯主义反危机政策,加强政府干预,减少衰退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复苏、高涨充分就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加大经济过热通胀消除消费投资减少,企业紧缩性财政政策减产裁员,失业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70年代陷入了“经济滞胀”之中,表现为:经济停滞,失业率剧增与通货膨胀并存,货币贬值①能源危机②长期执行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反危机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不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联接起来的有机整体。

2.金本位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币,并使流通中的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建立起固定兑换比例关系的货币制度,特点有:(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3)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3.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

科技革命则既包括科学革命,也含有技术革命,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

4.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比重以及这些产业间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一般由两个指标来表示,一个是价值指标,也就是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另一个就是就业指标,即某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

5.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农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工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6.产业结构软化:所谓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

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在不断转移。

7.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制度下,货币数量的增长持续地快于流通中商品价值总量的增长,因此,伴随着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或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的两大标志,一是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必须过快增长于流通中商品价值所必须的货币总量;二是整个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8.通货紧缩: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部分)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部分)

第二讲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成因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几种重要趋势(一)多极化趋势所谓多极化,简单来说,是指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多中心化。

所谓“极”,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经济中心,每一个极或者说每个经济中心,各自应拥有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同其他极或经济中心相抗衡,并对所在地区和周围相当数量的国家或甚而对世界范围的多数国家,在经济交往上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及辐射力。

(二)经济一体化(三)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就是24小时相互联系的、极度活跃的、剥夺睡觉机会的、并受电子邮件推动的世界。

—一劳克斯·施瓦布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活动全球化国际分工内容的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以现代工艺、技术为特征的国际分工;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物质生产领域的分工服务领域的分工;在高技术产业中,出现了产品的研发与产品制造的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机制的变化:市场自发机制决定的分工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协议性分工一体化区域集团各成员组织的协议性分工2.贸易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特征,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

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和催化剂。

4.投资活动全球化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投资主体多元化国际投资政策自由化5.技术全球化技术使用全球化技术合作全球化技术生产全球化6.信息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一是指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了全球信息数量的激增,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范围的拓展;二是指因信息技术的进步,任何信息都可以成为全球化信息。

7.人力资本全球化四、经济全球化的成因1、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2、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一:学习《世界经济概论》的收获和体会如今,经济全球化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慢慢地被卷入这个全球经济大循环中。

经济全球化从表面上看是经济范畴的理论问题,但实际上它还涉及了国家政治、外交关系、对外政策、海外军事、国际大事件应对、国家对国际事务参与和决策等许多关于政治方面的问题。

学习世界经济概论可以让我们很好地融入社会经济中,进而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效。

从《世界经济概论》所学到的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突飞猛进,每一个国家都很清楚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的重要影响。

特别是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若一个国家并不能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他将会被社会淘汰。

所以,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去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认真去思考。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使得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贸易区域的出现。

同时,使得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实行开放以济政策。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殊途同归、互动发展的关系。

这对于每一个贸易区的成员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一轮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也会随之而出现并且得到快速的发展。

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流通的网络、通信卫星和计算机技术等,促使通信技术以前未有的速度迅速在全球形成了市场。

同时,其他的新技术了也突发猛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新经济,进一步推动了新经济的成长。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企业出现集团化发展趋势,其基本动向是组建具有多元化的产品和生产能力,以达到全球性扩张。

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过程中,不仅发展中国家需要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不得不对其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在产业调整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制造能力弱,因此这些国家先后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投资大幅度增长,从而对本国传统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

而在传统工业制造领域,其行业与企业基本上处于无力营运的状况。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一、名词解释1、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是国际分工从单纯的市场调节到有组织的协调。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定义: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2、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补充条款。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

3、世界市场体制世界市场体制是在国际经济法基础上世界各国认同的国际交易和要素跨国流动的规则体系或行为规范体系。

世界市场体制是国际经济条约和国际经济惯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经济规范演变与世界市场发展共同决定世界市场体制的变动。

4、清洁发展机制(CDM)发达国家通过资助发展中国家具有减排效果的项目,获得一定的减排指标,可算作其在议定书下减排承诺的一部分。

5、比较优势陷阱PPT C3 P7比较优势陷阱是特指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长期化(尤其是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的结果。

6、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核心的双挂钩体系。

即美元与黄金挂钩、IMF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

7、牙买加协定牙买加协定(Jamica Agreement)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史密森协定相继崩溃之后,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会议上达成的国际货币制度的新协定。

1978年4月生效。

8、莱茵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经济是政府引导型的市场经济。

强调有效的竞争秩序、有限的政府干预、经济民主与社会公平。

引导企业走向公平,注重公平9、安格鲁—撒克逊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经济是政府监管型的市场经济。

强调公平竞争、政府调控、保障制度。

实行自由的企业政策,注重效率。

10、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将原先用于描述收入不均等程度与发展阶段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应用于环境问题,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一、(1)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包括: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

(2)世界经济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3)概念区别:国别经济强调民族国家,国际经济强调国家之间的联系,世界经济强调联系之后形成的整体。

二、世界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

(一)国家三要素理论:领土、人民、合法的政治权力(政府);(二)跨国公司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三)国际组织IOs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常设性机构:世行、IMF、WTO等。

①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主要职能是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为成员国提供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

③世贸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三、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萌芽:1、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的进一步分化、2.封建社会末期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3、地理大发现(二)初步形成:1.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与对外殖民扩张、2.产业革命、3.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三)最终形成:1.第二次科技革命、2.生产关系变化(资本的集中和积聚)四、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与现状:1、世界经济持续增长;2、国际分工深刻变化;3、国际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资本流动快速发展;5、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6、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7、国际协调机制加强:WTO、GATT、IMF出现并发挥作用;8、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欧共体、APEC、北美自贸区;9、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一超多强;10、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北方)和发展中国家(南方)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笔记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笔记

笔记世界经济的含义: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全球范围的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内涵的几个相关要点1、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

2、世界经济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经济概念体系中的一种,是人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一种方式。

3、世界经济还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

科技革命的含义: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一般的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一)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一体化)(二)科学技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三)总量发展与不平衡发展并存(四)全球化与区域化、集团化并存(五)面临环境、资源和人口等全球性问题的严峻挑战。

国际分工的一般定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冲破国家界限,即出现了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间的商品交换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都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哪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米歇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称为波特钻石理论主要研究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世界市场的含义:是世界各国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领域,它由多个贸易国或地区的市场通过分工的形成而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世界市场的内容: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国际资本流通领域国际货币流通领域世界市场价格含义:世界市场价格又称国际市场价格或国际价格。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总结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 世界经济概述 金融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1〕影响: a. 畅旺国家:为残剩资金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在宏不雅观管 理的难度、税收、培养起许多竞争对手等方面不利。

b.对新兴市场济国家的影响: 把持充裕的资金阐扬后发的国际金融中心;壮大了开展中国家的力量。

不利方面:开展中国家经实力弱,易受冲击;开展中国家立法不全, 〔2〕区位优势: 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把持其优势 时,必需比利一、世界经济形成的根底: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对用本国要素投入更有利。

1、先决条件— — 国际分工:分为程度分工 垂直分工 混合分工〔3〕内部化优势: 企业使上述优势内部化必需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企业更有2、世界市场:分为国际商品市场,国际成本市场和外汇市场 经优势;发生一批新利。

二、当前世界经 三、什么是世界经济格局指在必然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 用、彼此联系的一种布局、规模和态势。

四、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1、战后初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称霸世界经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标的目的转 济 开展的特征:市场 经 济,成本经,常识经 济,综合经 济二、关贸 1、关贸 协定的底子原那么(1). 无歧视原那么— — 最重要原那么(2). (3). 透明度原那么(4). 公平贸易原那么(5). 消除或禁止数量限制原那么 总协定的底子原那么、世贸组织的底子原那么,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济总济领域彼此作有利投机;开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有很多漏洞。

(2) 金融国际化的应对方法 关税庇护和关税减让原那么a. 从国家层面上看,新兴市场的当局应谨慎对待成本开放,加速国内银行业 的鼎新,促进国内金融体系均衡开展。

(6). 磋商调整原那么(7).优惠开展中国家原那么(8). 2、世贸 织的底子原那么 〔1〕互惠原那么〔对等原那么〕 例外原那么 济领域组变 b. 从区域层面上看, 各国应该加强区域货币合作。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总结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总结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1、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冲破国家界限,即出现了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2、世界市场: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第二章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

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1经济全球化的成因?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生产资料全球化和生产过程的全球化)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第三章4、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战后科技革命既是以往科技革命的延续,又有突破性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新的特点:①这次科技革命具有全面性,影响到生产力的各个方面;②这次科技革命具有综合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第五章5、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论述)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其自由程度与保护程度有所不同。

①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②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总结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总结

世界经济概论当代世界经济的新特点1.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并存2.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3.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4.国际协调机制加强5.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6.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7.世界经济领域竞争趋于激化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组合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图景。

多极化趋势所谓多极化是指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多中心化。

所谓“极”,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经济中心,每一个极或者说每个经济中心,各自应拥有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同其他极或经济中心相抗衡,并对所在地区和周围相当数量的国家或甚而对世界范围的多数国家,在经济交往上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及辐射力。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国际分工内容的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以现代工艺、技术为特征的国际分工;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物质生产领域的分工∅服务领域的分工;在高技术产业中,出现了产品的研发与产品制造的国际分工。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面影响1、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2、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竞争,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4、经济全球化为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5、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际协调。

负面影响1、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贫富悬殊。

2、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全球经济风险。

3、经济全球化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过剩。

4、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国家经济主权。

5、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归纳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归纳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归纳第一章重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内涵、成因和表现,因为战后世界经济新发展的最为突出的表现或者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一)、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刻的概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在经济全球化的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地位、决策权、后果二、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约翰·邓宁(John H.dunning)所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

”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三、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一)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1.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2.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二)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1.金融市场的全球化2. 货币流通的全球化3.投资活动的全球化(三)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1.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使世界经济出现了整体发展趋势。

2.在国际直接投资和信息、知识产业化的带动下,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四)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区域性协调组织-和-全球性协调组织渠道、形式和手段:国际贸易协调、国际金融协调、区域经济协调、发达国家经济协调、发展中国家经济协调。

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一.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研究内容:1.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市场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战略2.国际经济关系生产的国际关系交换的国际关系3.经济关系的协调国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4.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二.世界经济运行的动力与机制(一)。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的扩展为世界经之形成与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市场经济是指经济资源基本上由市场进行配置的经济1.价格是自由的、灵活的,能作为市场供求的指示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也是世界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2.市场是开放的,生产要素、商品可自由流动而形成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实现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也是世界市场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3.决策是分散的——是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4.有完整的市场体系——是所有市场实现供求平衡,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世界经济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

科技革命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向纵深发展提供动力科技革命——生产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分工加强世界企业制度演变——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跨出国界范围——推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劳动力流动——推动世界经济形成与发展——推动贸易量、贸易结构、技术的国际传播,金融工具的创新等(三)。

国家干预以及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古典自由主义排斥政府干预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新自由主义理论再次强调市场作用的重要性,但不完全排斥政府干预政府干预的作用是强化市场的作用,避免市场失败政府溢出效应——国家间政策相互作用——共同经济制度、共同行事标准——保证世界经济顺利运行必要手段第二讲美国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模式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现状(一)经济发展战后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70年代“滞胀时期”80年代低速增长和经济调整阶段90年代的经济持续发展时期5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1946至1973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5%,60年代达4.3%持续增长达106个月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侵朝,侵越战争的刺激③廉价原燃料的充足供应④执行凯恩斯主义反危机政策,加强政府干预,减少衰退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复苏、高涨充分就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加大经济过热通胀消除消费投资减少,企业紧缩性财政政策减产裁员,失业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70年代陷入了“经济滞胀”之中,表现为:经济停滞,失业率剧增与通货膨胀并存,货币贬值①能源危机②长期执行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反危机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整理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作为经济范畴,它是生产、贸易、投资、市场等一系列经济变量加速运动、各经济体紧密融合的实体;作为历史范畴,它是世界经济由初级向高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从现在的认识来看,世界经济作为一个各国和各地区经济联系不断扩大和融合不断加深的过程,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各种利益主体,包括公司、国家、区域板块的经济交往和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时空压缩的世界经济中交叉渗透,短兵相接。

由于各国经济关联度的提高和互动性的加强,世界经济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立体性、整体性和全球性。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a、地位不对称。

主导产业都来自发达国家b、决策权不对称。

发达国家是全球规则的制定者,发展中国家是被动接受者c、后果不对称。

经济全球化的果实多为发达国家所拥有,而消极影响则由发展中国家来承受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从一国的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

3、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概念。

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的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坚定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

它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产物。

4、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精选3篇)篇一: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掌握:世界经济的内涵、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假设。

尤其是对于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特点重点掌握。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

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对象、方法等1.世界经济的内涵: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

它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2.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假设: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世界经济发展现状:1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2 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3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5 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6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7 国际协调机制加强假设:1 经济人假设2 稀缺性假定3 国际无政府状态4 不确定性3. 1 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焦点2 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形成和扩大3 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4 生产与投资全球化5 金融全球化6 科技全球化7 劳动力流动全球化8 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9 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10 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4.从中国近20多年的发展实践看,改革和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车轮。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国和世界经济接轨、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加入wto三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翻了一番,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人民生活巨大的改善。

事实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世界经济加快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市场逐步开放、积极参与世界贸易,为各国带来无限商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 世界经济是以各国国民经济为主体,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以及国际劳务合作等各种纽带相联结,在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和。

2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国际经济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国际间的经济活动,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经济是研究世界经济的特殊矛盾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思想。

通过研究国际生产关系,揭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及规律。

国际经济是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支学科,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指导思想。

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问题,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政策服务。

3 国际分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国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4 世界市场(狭)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

(广)泛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5 世界经济形成过程○萌芽期(15C末期至18C中后期)世界经济建立在暴力和掠夺基础上,只是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和市场经济建立创造了条件。

○初步形成期(18C60年代至19C70年代)国际分工体系建立,世界市场形成,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的锐利武器。

○最终形成期(19C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6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国内)“圈地运动”实现对农民的剥削,大力发展工场手工业,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外)取得海上霸权和世界贸易中心地位,大力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英国产业革命推动了美国技术革命发展;一战获得了千载难逢的进行经济扩张的机遇;二战使得经济进一步获得发展。

世界经济学概论复习总结

世界经济学概论复习总结

世界经济学概论复习总结第一篇:世界经济学概论复习总结名词解释生产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过程日益突破国界,不断向国际范围延生并结合为一个有整体的过程。

它是社会生产化即分工合作超出国界而在国际间的扩展。

国际直接投资: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边际产业:是指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而对投资东道国来说,可能正是其具有或即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国际战略联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根据对世界市场的考察和公司自身的占率目标,通过协议进行联盟与合作的经营方式。

按战略联盟协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资源补缺型、市场营销型和联合研究开发型三种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传统上,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被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货币联盟:一般是指成员国共同拥有同一种法定货币,并接受一种共同的货币政策。

美元化:美国以外的国家间美元作为部分或全部法定货币的进程。

这一进程课分为非官方美元化和官方美元化。

前者是指本国居民非正式地使用美元,尽管这种使用没有得到本国政府的承认;后者是指本国货币当局明确宣布用美元取代本币,美元或最为制度被确定下来。

广义而言是指一国当局放弃本国货币和金融主权,采用另一国货币作为本国法定货币,其实质是一种不可撤销的严格固定汇率制。

广义而言是指一国当局放弃本国货币和金融主权,采用另一国货币(可以是美元,也可以是其它货币)作为本国法定货币,其实质是一种不可撤销的严格固定汇率制欧洲美元:离开美国本土在欧洲地区流通的美元,它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美元,与美国国内流通的美元是同质的,具有相同的流动性和购买力,所不同的是,欧洲美元不由美国境内金融机构监管,不受美联储相关银行法规、利率结构的约束。

铸币税:原指铸币成本与其流通中的币值之差,现在通常指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而得到的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国际分工的含义:Φ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Φ国际分工是不同国家因生产不同产品而在国际上形成的一种劳动交换关系。

Φ国际分工是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即工业社会阶段的产物。

国际分工的性质:Φ国际分工作为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总是同各国的经济制度和国际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Φ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现存的国际分工主要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国际分工的作用(两重性):Φ使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日益国际化,打破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专业化;Φ带有强制性和掠夺性。

世界市场的含义世界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社会分工发展为国际分工的产物,是商品交换关系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而扩展到整个世界的结果。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统一性:Φ各国经济循环和周期的同步性;Φ商品和资本的自由转移;Φ“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经常存在。

竞争性Φ主要表现为商品国际交换中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扩展性Φ表现为商品数量、种类、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贸易手段的完善、交易手段的多样和市场功能的增大。

世界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国际价格机制Φ国别价格同一为国际价格;等价交换、供求关系关税率机制Φ税收;保护本国产业等;资本收益率机制Φ资本跨国流动、非贸易部门向贸易部分流动汇率机制Φ国际收支、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资源配置机制Φ国内资源的配置;国家间资源的配置、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资源进行生产并出口,然后进口对象国家丰裕的资源生产的产品传导机制Φ景气、衰退、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渠道传递;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国内经济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就越大。

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萌芽期、初步形成期和最终形成期。

萌芽期: 15世纪末16世纪初—18世纪中后期由西欧封建社会的危机以及以地中海为中心的东西方贸易的恶化引发的“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好了地理上的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相继被发现,引起了西欧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促进了以分工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西欧殖民者运用暴力或超经济强制等手段在亚、非、拉美地区推行殖民主义政策,形成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为本国和国外市场生产的近代奴隶制度,建立起以国际分工为特征的早期资本主义专业化生产。

初步形成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完成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使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最终形成期: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中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强大动力。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科技革命的大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大发展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一、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1.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2.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二、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1.金融市场的全球化2. 货币流通的全球化3.投资活动的全球化三、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1.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2.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3.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四、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1.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2.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五、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第三节经济全球化的意义一、济全球化为后进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机遇可以比较便捷、比较充分地获得外来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的支持 可以更好更快地开发和利用国内资源可以更快地发展本国的产业和提升产业结构,从而可以加快经济增长,缩短追赶先进国家的时间。

二、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开辟了和平共处的新时代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主权互让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三、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和反全球化运动对整个世界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中,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转移和移动,全球性公害问题日益突出。

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带来诸多国际政治经济摩擦。

这种摩擦有的表现为各国政府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有的表现为各国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有的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全球化进程的抵制,并演化为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反全球化运动。

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及促使各国生产力结构发生的变化一生产力结构发生的变化1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2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2)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3)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第五章国际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1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3)本国的经济状况(如经济萧条、逆差、国际收支赤字等);(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2 GATT的宗旨是:各缔约国本着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来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彼此减让关税,取消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实现贸易自由化。

3关贸总协定的积极作用(1)作为国际贸易的“谈判场”,启动和推进了各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缓和和解决了各缔约方在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摩擦。

(3)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

(4)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对于发展中国家贸易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6)向各缔约方提供经济贸易信息。

(7)从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4关贸总协定的局限性(1)从机构性质来看,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协定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2)从管辖范围来看,关贸总协定的管辖范围过于狭窄。

5WTO的宗旨(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6WTO的运行机制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加入和退出机制决策机制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第六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一战后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国际资本流动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成熟而从流通领域逐步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的。

从宏观层面来看,还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集中趋势的加强与国际竞争的激化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巨大推动力量;3.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4.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跨国公司的基本要素第一,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建有经营实体,不管它们采取何种法律形式和在哪个领域从事经营;第二,这种企业在一个中央决策体系下进行经营决策,并制定有共同的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反映出跨国企业的共同战略目标;第三,这种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并同其他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同时承担责任。

第七章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国经济因战争而一片荒芜之际,远离战争的美国却“风景这边独好”到战争结束之时,美国已经拥有全球黄金储备的60%,美国的商品充斥于世界各地,经济的优势成为美国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而战争造成各国物资短缺,资金缺乏,美国无论从资金还是从物质来说都十分充足,这样造成了美元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出现了美元荒。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美元与黄金挂钩(即美元与黄金保持固定比价,各国政府可随时用美元按固定比价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比价)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即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为平价上下各1%,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只有当一国发生“根本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才允许升值或贬值;当平价变动超过10%时,须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的国际货币制度。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国际清偿能力和国际支付手段的不足,从而消除了影响国际间商品流通的障碍,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以一个比较稳定的汇率确保了全球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安全与稳定;它消除了战前各个货币集团之间的相互对立,避免了各国之间相互进行外汇倾销,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动荡不安的局面。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第八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因1.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2.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原因3.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动因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关系的表现和产物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