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人才资源分析报告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致力于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重庆市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设立了多个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吸引了大量科技人才聚集于此。
重庆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企业,推动了重庆的科技产业发展。
重庆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重庆的科技创新实力逐渐增强,为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
重庆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不够紧密、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重庆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2 问题存在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重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科技创新方面的问题。
重庆在基础科研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科技人才储备不足,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重庆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研经费分配不均衡,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协同合作等问题。
重庆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还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难度大,科技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技与产业融合不深入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虽然重庆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中西部交汇点城市,科技创新一直是其发展的核心。
目前,重庆建设科技创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研机构建设:重庆各级科研机构不断壮大,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善的科研体系。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人才引进:重庆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团队,推动科技创新。
重庆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重庆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从直辖至今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在国家大力提倡产业升级的时候,重庆提出要成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最好的承接平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强大的增长引擎和发动机。
同时,我们也看到,人类已经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把知识资本快速转化为货币资本的经济。
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资本,谁能更快地将其转化为货币资本,谁就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重庆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从宏观分析来看,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重庆市人口3200万,其中外出打工农民工近1000万。
他们绝大部分是没有知识和技术的体力劳动者,属于劳动力价格低廉。
一方面,他们促进了重庆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比如餐饮业、低端服务业等。
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生意兴隆的火锅店与叫卖的小商贩。
这类低端服务的人口众多,曾经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就是一个真实写照。
从无论是繁华的闹市还是居民休闲广场,皆是人头攒动,蔚为壮观,若是遇上过节,则一定是摩肩擦踵,人山人海,各大道路水泄不通。
现在不提“棒棒军”,换作“农民工”了,但所指对象没有什么区别。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重庆市人力资源的优势。
人口众多则人力资源丰富,转化为高素质人力资本的潜力就越大。
这些打工者如果能够成为重庆产提升升级和转型的合格工人,哪怕只有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成为产业工人,重庆的人力资本将会变得很雄厚。
其次,重庆市的高等院校共有55所,高校生数量62万人。
这个数量是巨大的人力资源。
然而,目前国内教育包括重庆的高等教育的差距在于这些受教育者的知识和专业技术转化为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效益与资本之间的差距。
我认为,在2008年以前,重庆市在人口结构方面的政策是向有需求的外省市输送低端服务的劳动人口,同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来重庆就业。
但是,在全球后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需要重庆保持一定基础的低端劳动力人口,与此同时,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时候,政府有必要抓住机遇,采取积极地政策,引进并储备大量的知识型高素质的知识工人和知识资本家,使人力资源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科技企业缺少人才调研报告
科技企业缺少人才调研报告1. 引言科技行业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企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才缺乏。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科技企业缺少人才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2. 调研方法和样本本调研报告使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
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调研样本包括科技企业的高管和员工,涵盖了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科技企业。
3. 缺少人才的原因3.1 教育不足科技领域的发展非常快速,但教育系统的发展和科技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教育系统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科技企业不断增长和创新的需求。
3.2 薪酬不具竞争力相比其他行业,科技企业的薪酬普遍较为低廉。
由于薪酬待遇不具竞争力,科技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
3.3 工作环境和文化问题科技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对许多人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
冷僻的技术工作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加班和高度的工作压力。
而且科技企业也缺乏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工作环境,这可能使许多潜在的人才望而却步。
3.4 人才流失问题科技企业在培养和招聘人才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然而,由于激烈的竞争和各种原因,许多人才在培养和招聘之后很快就选择了离开,这导致了科技企业人才的流失问题。
4. 解决方案4.1 提高教育质量为了满足科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系统应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对科技领域的培养。
学校和企业也应该加强合作,开展实践和培训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实际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4.2 提高薪酬待遇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科技企业应该提高薪酬待遇,使之具有竞争力。
这将激励人才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人才流失问题。
4.3 改善工作环境和文化科技企业应该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文化,提供灵活的工作制度,鼓励员工创新和自我提升。
同时,科技企业也应该注重多样性和包容性,为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重庆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重庆人才市场调研报告重庆市人才市场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市在人才需求和供给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为了全面了解和研究重庆市人才市场的情况,本次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重庆市人才市场的调研,分析市场供需状况,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在人才市场上提供参考依据,促进重庆市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重庆市人才市场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借助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分析和统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手段,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市场的供需状况和人才流动情况。
三、人才供给情况分析1. 教育资源重庆市是一个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拥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都会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人才。
而且,重庆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升,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人才流出情况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发展,一部分高素质人才会选择流出重庆市,去向一线城市或者海外发展。
这对于重庆市的人才供给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3. 人才培训重庆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人才培训的投入,通过各种培训机构、培训项目,提高了社会上的人才技能水平,为市场的人才供给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4. 人才队伍结构重庆市的人才队伍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和调整,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互联网行业,大量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涌入,为重庆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四、人才需求情况分析1. 重庆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特别是在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2. 在政府政策扶持下,重庆市对于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例如在工业制造、金融、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等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3.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追求,重庆市对于文化艺术、旅游服务、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XX区科技人才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科技人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XX区科技人才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科技人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科技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当前,全区上下正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书记参加__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如何回应“创新四问”,在新一轮“创新驱动”中体现__作为,让创新成为__发展的城市禀赋,是摆在我区面前的重要课题。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对开拓新技术、新领域、新产业,越来越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只有不断集聚领军型人才,才能构筑自主创新的高地。
__区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才科技开发体系,先后在__领军、省双创等人才计划上实现了零突破。
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快科技领军人才集聚,通过科技领军人才集聚引领高端产业集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对于我区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区科技人才工作的现状分析^p与__其他地区相比,我区科技人才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还比较薄弱,但是,经过五年的努力,无论是政策体系、创新创业环境,还是引才平台载体、存量人才家底,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与优化。
1.人才工作氛围日渐浓厚。
一是人才扶持政策提档升级。
我区科技人才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渐变过程。
目前,针对科技人才,我区重点扶持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先后制定(修订)了《关于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试行)》,定期发布《__区紧缺人才目录》。
__年_月,我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新政提出实施科技领军人才“集聚工程”,明确对区级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_万元的安家补贴,最高_万元的科研经费,提供不少于_平米的工作场所,补贴三年租金。
同时为科技领军人才提供相关配套服务,最大限度地做好配偶随迁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卫生保健等服务工作。
在财力有限情况下,如此大幅度提高扶持力度,可见区委区政府对科技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全区上下已经形成重视科技人才工作的共识。
二是创新创业环境逐渐改善。
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人力资源
川渝地区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及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一、重庆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以“十五”电子信息产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基础,今年开局以来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一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1-5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70.23亿元,同比增长38.2%。
全行业各领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软件及信息服务、信息家电、新型元器件和汽车电子、数字化仪器设备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继续呈上升态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全行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1.产业规模继续扩大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在全国所占比重至今还没突破1%,但近几年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0.23%上升到2005年的0.55%。
“十五”期间,本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为66%,比同期全国年均增速34%高出一倍左右。
2005年,西部的电子信息产业强省四川省和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分别为435亿元和355亿元,位居西部第一和第二,规模是重庆的2倍和1.7倍。
今年1-5月两省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48亿元和55亿元,四川省的规模仍然为重庆市的2倍左右,但陕西省的规模已比我市同期70.23亿元小,目前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处于西部第二。
表 1:电子信息产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比较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均增速全国11876 14000 18800 26550 38411 34% 重庆27.73 39.2 71.91 139 210.33 66% 重庆占全国的比重(%)0.23 0.28 0.38 0.52 0.552.六大重点发展领域呈现分化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重庆市信息产业确定重点发展的六大领域,今年1-5月的发展情况良好。
在重点发展领域中,信息家电完成销售收入20.17亿元,同比增长28.33%,占比28.7%;新型元器件和汽车电子完成销售收入15.99亿元,同比增长63.66%,占比22.8%;软件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2.53亿元,同比增长34.78%,占比17.8%;数字化仪器设备和数字医疗完成销售收入12.33亿元,同比增长21.96%,占比17.6%;通信设备完成销售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70.27%,占比8.2%,其它类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3.45亿元,占比4.9%。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发展迅速。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重庆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重庆的科技创新发展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2. 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
重庆需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3. 科技人才不足
重庆的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重庆需要吸引更多的高级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人才创新和创业。
4. 资金支持不足
重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还有限,需要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重庆需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如增加科研实验室和创新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加强技术支持平台等建设。
3.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重庆要加强人才吸引和培养,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大人才引进政策的力度,建立人才资助机制,增加人才学习、交流和研究的机会等,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4.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总之,重庆需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解决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实力,推动重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重庆人才发展现状
重庆人才发展现状
重庆市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
在重庆人才发展方面,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
首先,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针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平台等方式,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同时,重庆市还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了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重庆市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基地等方式,为人才提供了更好的研发环境和支持条件。
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此外,重庆市还加强了人才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
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引进了一批国际化人才和先进技术。
同时,重庆市也鼓励本地人才到国外学习交流,提高其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然而,重庆市人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人才流失问题突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流失。
由于重庆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力相对较低,一些高层次人才选择了去其他一线城市或者海外发展。
其次,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方面。
最后,重庆市的人才市场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综上所述,重庆市在人才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政策支持和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吸引力和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重庆人才调研报告
重庆人才调研报告重庆人才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重庆作为中国内陆城市之一,近年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重庆市面临着人才引进、培养和留住的重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重庆市人才状况,本次调研旨在分析重庆人才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问卷调查样本涵盖了不同行业和不同层次的人才,个别访谈则针对重要的人才管理机构和企业进行。
三、调研结果1. 人才流失问题:在调研中发现,重庆市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素质的人才离开重庆,选择去发达的沿海城市或国外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人才在重庆工作一段时间后离开,导致人才流动性较高。
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等方面。
2. 人才培养问题:重庆市的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但与发达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和机构对重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表示了一定的担忧。
此外,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匮乏也影响了人才的培养。
3. 人才引进问题:重庆市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吸引了一些优秀的人才回到本地工作。
然而,与发达城市相比,重庆市在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方面,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吸引人才的瓶颈;另一方面,缺乏创新和创业平台也影响了人才的引进。
四、解决对策1. 提高薪酬待遇:通过提高薪酬水平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重庆。
2.改善工作环境:优化企业管理体制,改善工作环境和员工福利,提高人才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稳定性。
3.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高校和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人才。
4.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基地,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资源支持。
五、结论通过对重庆市人才的调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重庆市在人才引进、培养和留住方面都面临一定的挑战。
重庆人力资源规划报告
重庆人力资源规划报告一、引言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对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进行科学预测、合理配置和持续优化的管理活动。
本报告旨在分析重庆市的人力资源状况,并提出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建议,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人口与劳动力概况2.1 人口概况根据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重庆市总人口为38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比达到79.5%,农村人口占比为20.5%。
2.2 劳动力概况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市劳动力参与率为77.4%,劳动力人口总数约为2898万人。
其中,男性劳动力人口为1550万人,女性劳动力人口为1348万人。
三、重庆市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分析3.1 人力资源需求分析重庆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各行业迎来了快速扩张的机遇。
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需求预测,主要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制造业:随着重庆市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高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包括金融、旅游、教育等领域对人才需求旺盛;•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行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对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网络工程师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增长。
3.2 人力资源供给分析重庆市的高等教育机构众多,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为人力资源供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重庆市每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约为35万人,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人数约为5万人,博士研究生毕业生人数约为2万人。
此外,重庆市还拥有一批高质量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为市场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重庆市人力资源规划建议4.1 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重庆市应加大对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投入力度,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4.2 优化人才流动机制重庆市应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吸引优秀的人才从其他地区前来工作和创业。
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
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一、引言科技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在科技领域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发展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科技人力资源状况分析1.人才储备不足当前,我国科技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高级科技人才的缺口较大。
这主要表现为科技领域中高层次人才的流失和匮乏现象。
2.人才流动性差科技人才的流动性差,使得人才的优化配置受到限制。
导致的结果就是人才资源的浪费和科技发展速度的放缓。
3.人才培养不足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问题,包括高等教育过于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行业对实际技术需求不匹配等。
三、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策略1.加大人才储备力度政府应重视科技人才的储备工作,提高对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的评价和支持力度。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和储备平台。
2.改善人才流动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技人才流动,例如提供更好的待遇、给予更多的发展机会等。
同时,建立科技人才流动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流动支持。
3.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高等教育,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全员科技创新教育。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确保培养出更加适应实际技术需求的科技人才。
四、结论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存在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流动性差、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人才储备力度,改善人才流动性,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科技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分析报告
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科技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本报告对科技人才的数量、结构、素质和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 科技人才数量科技人才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数量逐年增加,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持续增长。
截至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的总数已经超过500万人。
其中,研究生占比最高,约占总数的40%;本科生占比约为30%;高级职称人才占比约为20%。
这一结构表明,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基础较为宽厚,但高级人才的比例还有待提高。
2. 科技人才结构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反映了不同层次和领域之间的人才分布情况。
目前,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相对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不同地区之间的科技人才结构差异较大。
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科技人才相对集中,而中西部地区的科技人才相对较少。
这种区域性差异对于科技创新和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科技人才的学科结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理工科人才数量偏多,而社科、哲学、文学等人才相对稀缺。
这种不均衡的学科结构可能会影响到科技研究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3. 科技人才素质科技人才的素质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呈现出较高水平。
首先,科技人才的学历结构日趋优化。
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不断提高。
这些高学历人才在科研活动中具有更好的创新能力。
其次,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许多科技人才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创新能力,他们能够在科研项目中发挥核心作用。
同时,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具备了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 科技人才流动情况科技人才的流动对于科技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的流动情况较为活跃。
首先,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的“外流”有所减少。
重庆科技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中图分类号 : 7 . F2 6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32 2 1 )2—0 1 0 17 7 1 ( 00 0 2 2— 4
On t e Pr b e s o he De e o m e ft e h o l m f t v l p nto h
p o e te st t n. r v h i i ua o
Ke r s e h oo y tln s n o a in c p b l y h o ftln s y wo d :tc n lg ae t ;in v t a a i t ;t e f w o e t o i l a
近年来 重庆科 技 人 才 队伍 不 断壮 大 , 技 人才 科
员 和服 务人员 )R D人员 质有所提高 , 在经济和社 会发 展 中发 挥 的重要 作用 日益 明显 。随着人 才发展
专项规 划 的继续推 进 , 庆市 要 不 断提 高 科 技竞 争 重 力 , 现科技 的可持 续发展 , 实 必须 重视科 技人才 的发 展 。本 文拟通 过重庆 市现实 科技人 才 和潜 在科 技人 才 发展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进 行初 步 探 析 , 以期 为相 关 部 门决策 提供现 实依据 。
l 科 技 人 才发 展 现 状
在我国, 通常所说 的科技人才主要包括专业技 术人 员 ( 具有 中专 以上 学 历或 初 级 以上 技术 职称 的
n c lp o r s n h n o a in a i t ,t e d f cie c mb n t n o n ep ie ,u ie st s a d rs a c n t ue ,t e i a r g e sa d t e in v t b l y h ee t o i ai f tr r s nv ri e n e e r h i si ts h o i v o e s i t u e e l it b t n o e t ln sa d S n n ve ft e e p o lms h u h rp t f r a d a n mb ro y o i n v n y d s i u i f h ae t n O o .I iw o s r b e ,te a to u s o w r u e f r o t h wa s t m・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与发达地区相比,重庆的科技创新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重庆的科技创新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重庆的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是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
重庆的科技创新机构相对分散,各个机构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导致科技创新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重庆的科技创新环境不够有利于创新。
创新的氛围不浓厚,创新政策、创新资金等支持措施不够完善,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重庆的科技创新问题之一是研发投入不足。
重庆的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与发达地区相比明显存在差距。
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高,投入意愿不够强烈,导致科技创新的推进缓慢。
重庆的科技创新人才储备不足,缺乏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也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在解决重庆科技创新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科技创新机构协作联盟,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共享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科技创新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创新意识和动力。
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加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要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
加强与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和保护意识。
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高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重庆的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在于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研发投入不足以及科技创新人才储备不足。
为了推动重庆的科技创新发展,应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
只有这样,重庆的科技创新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了推动国家和企业进步的关键力量。
科技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能够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在各个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科技人才的创新成果能够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他们能够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解决现实中的难题,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科技人才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拥有一支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开拓新的市场。
然而,当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科技人才的供需失衡。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培养的速度和数量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导致了一些关键领域的科技人才短缺,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科技人才的结构不合理。
在一些领域,高层次、创新型的科技人才相对匮乏,而一般性的技术人才相对较多。
此外,地区之间的科技人才分布不均衡,一些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
在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体系与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
学校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这使得一些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和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同时,培养方式较为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长。
科技人才的引进也面临一些困难。
一些地区和企业在吸引科技人才方面缺乏吸引力,包括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方面的不足。
此外,人才引进的政策和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难以有效地吸引到所需的人才。
为了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在教育方面,要加强教育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科技人才不仅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据统计,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数量逐年递增,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各个领域。
同时,科技人才的学历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才比例逐渐增加。
在学科分布上,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技人才较为集中。
这些领域与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紧密相关,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投身其中。
此外,科技人才的国际化程度也有所提升。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1、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政策,如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供人才补贴和奖励、优化科研环境等。
这些政策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各地纷纷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研创新基地和孵化器等创新平台,为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资源支持。
3、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同时,企业也积极开展内部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员工的科技素养和专业技能。
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1、人才结构不合理虽然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但在结构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高端领军人才相对匮乏,中青年骨干人才的成长速度有待提高,不同学科和领域之间的人才分布不均衡。
2、人才流失问题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流向了国外,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和前沿学科。
这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流失,也对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各类人才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各类人才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人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支撑。
不同类型的人才能够在不同领域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本报告将对各类人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人才发展提供参考。
一、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人才争夺愈加激烈。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科技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进修以保持竞争力。
为了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科学研究和创新项目,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装备设施。
此外,创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和政策,鼓励科学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教育人才教育人才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群体,在教育体制改革和质量提升中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目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人才流失、高压工作和薪酬不公等问题。
教育人才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需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建立健全的职业发展机制和评价体系。
同时,要改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分配,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创业人才创业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创新的源泉。
当前,各国都高度重视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然而,在创业人才培养和创业环境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激发创业人才的潜力和热情,需要提供更多的创业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了解创业过程和创业技巧。
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简化创业流程和手续,降低创业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举措。
四、文化人才文化人才是传承和创造社会文化的重要力量。
当前,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文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然而,文化人才的职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如薪酬待遇不高、就业不稳定等。
为了激励和吸引更多的文化人才,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重庆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及重庆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重庆的科技创新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科技创新现状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更加加强了重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在科技创新方面,重庆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
重庆紧紧围绕国家“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的转化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重庆市在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支持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基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重庆的科研机构也纷纷获得了国家级科技项目的支持,不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重庆市政府还加大了对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虽然重庆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重庆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整体还比较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重庆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足,科技人才的流失严重,创新环境亟待优化。
重庆的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还有待加强。
重庆的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不够,科技创新的效益不够明显。
为了解决重庆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
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进和培养更多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力量。
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和管理,打破部门间的壁垒,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和整合。
科技 人才 调研报告
科技人才调研报告科技人才调研报告一、引言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科技人才则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竞争力。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分析科技人才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科技人才的现状1. 人才需求量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科技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各行各业纷纷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力度。
2. 教育水平提高:近年来,国内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高,科技人才的教育水平也有所提高。
高等院校的科技专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且整体质量也有所提高。
三、科技人才面临的问题1. 人才流失情况严重: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选择出国,导致人才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
这对国内科技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2. 人才结构性不匹配:科技人才结构中存在一些问题,即高层次、创新型的科技人才相对不足,而中低层次的科技人才过多。
这种不匹配的现象影响了科技创新的能力。
3. 教育与科研结合不紧密:科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育与科研之间的结合度不高。
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科技人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 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科技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们的发明和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 对社会转型的引领作用:科技人才在社会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他们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3. 对国家安全和竞争力的保障作用:科技人才是国家安全和竞争力的保障。
具备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确保国家长期繁荣。
五、解决科技人才问题的对策1. 强化创新导向:加大投入,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型的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2.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建立更加开放和便利的国际交流机制,吸引海外优秀科技人才回国工作。
3. 改革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与科研的紧密结合,鼓励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技人才建设情况汇报
科技人才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已成为各国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科技人才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我国高校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大学作为科技人才的摇篮,不仅在基础学科的培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还加强了科研团队的建设,提高了科研水平。
许多高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才。
其次,我国政府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通过实施各种政策和计划,我国成功引进了一批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为科技人才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条件和平台。
这些举措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我国的科技企业也积极参与科技人才的建设。
许多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加入。
同时,企业还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了科技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促进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转化。
然而,科技人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科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还不够高。
尽管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
其次,科技人才的流动性较大,人才流失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因为待遇、环境等原因选择出国或转行,这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科技人才的结构还不够合理,一些领域的人才供需失衡。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分类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综上所述,科技人才建设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高校的培养、政府的引进和企业的参与,我国的科技人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重庆市科技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报告(2011年8月22日)科技人才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
根据《重庆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我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端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引进,力争使科技人才数量达到“千千万万”规模。
本报告就2010年科技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数据对重庆市R&D人才规模、结构、素质、分布、流动等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研究,找出目前我市在科技人才发展及管理中的问题和差距,就如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出建议措施。
一、科技人才基本特点研究和开发活动(R&D)人员是科技人才资源的核心部分,其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R&D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R&D人员全时当量是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和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
2010年我市R&D人才资源呈现以下特点:1.全市R&D人力资源总量增长较快。
近年来,我市科技人力资源尤其是R&D人力资源得到长足发展,对全市科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010年,全市拥有R&D人员58886人,比2009年增长10.4%;R&D人员全时当量达37078人年,比2009年增长5.9%,比2000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速度为8.8%。
2.人才结构趋于优化,人才素质显著提高。
人才结构是科技人才总量、质量、结构三大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2010年,拥有R&D人员58886人,全时人员34586人,比上年增长10%;博士毕业生3973人,比上年增长33%;硕士毕业生9793人,比上年增加1209人;R&D人员全时当量达37078人年,其中研究人员达31664人年,比上年增长58%,R&D人员中研究人员的比重由57%提高到85%。
3.企业R&D人力资源占据主体地位。
从R&D的执行部门看,企业R&D人力资源占主导地位,尤以工业企业为甚。
2010年,企业R&D人员达到了36586人,占全市R&D人员的62.1%,依然处于绝对多数,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比2009年下降了3.7个百分点;科研机构R&D人员为3633人,所占比例为6.2%,比2009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高等院校R&D人员为15904人,所占比例为27.0%。
4.R&D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从行业看,R&D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全市R&D人员全时当量农、林、牧、渔业占0.1%、采矿业占2.0%、制造业占64.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0.5%、建筑业占0.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0.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1.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10.2%、教育业占17.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占4.3%。
5.全市R&D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一小时经济圈”。
从地域上看,R&D人员全时当量主要分布在主城区。
居第一的是沙坪坝区,为4373人年,占全市的12.5%;第二的是北碚区3757人年,占全市的10.7%;其余,依次是渝北区3554人年、江北区3280人年、南岸区2981人年、巴南区2285人年、渝中区2279人年、九龙坡区1961人年、江津区1373人年、大渡口区1361人年、永川区1115人年。
二、科技人才发展水平评价由于其他省市2010年R&D数据尚未公布,本部分通过对全国和部分省市2009年R&D资源清查数据的比较分析,提出我市R&D人才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R&D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1.全市R&D人才资源总量仍偏低。
我市科技人才队伍具有一定规模, 而且人才质量在不断提高,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但和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和西部的四川、陕西两省比较,我市科技人才资源还存在很大差距。
2009年,全市拥有R&D人员53359人,占全国R&D人员的1.7%,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20位,处于全国中偏下水平;从直辖市看,北京252676人,上海170512人,天津72599人,分别排在全国第3、第6和第16位,重庆R&D人员最少,排在直辖市中最后一位;从西部地区看,四川为125089人,陕西93576人,分别排在西部12省市的第1、第2位,重庆排西部第3位。
2.R&D人员投入强度偏低,增速趋缓。
全市R&D人员全时当量达35005人年,其中研究人员为20067人年,分别占全国的1.5%和1.7 %,均居第20位,处于全国中偏下水平,和东部其他省市相比,差距较大。
R&D人员全时当量较上年增长0.2%,低于全国增速16.4个百分点。
从直辖市看,北京为191779人年,排位第1,占全国比重8.4%;上海132859人年,排位第2,占比5.8%;天津52039人年,排位第3,占比2.3%;重庆排第4,占全国比重的1.5%。
从西部看,四川、陕西分别达到了85921 人年、68040人年,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7%和2.1%,分别位居西部第1、第2位,重庆排西部第3位。
3.R&D人力资源行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看,重庆市人才资源的区域、产业等分布情况还不够合理。
从区域分布看,“一圈”较“两翼”人才密度大,高层次人才集中,部分领域的人才在“一圈”富余和在“两翼”紧缺的现象并存。
在国民经济14个行业大类中,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没有R&D人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仅占1.2%,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个行业大类仅占1.0%。
从地区分布看,R&D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一小时经济圈,沙坪坝区等11区县占比达80.9%,其余29个区县只占19.1%。
4.整体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市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规模、层次和结构仍不适应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尤其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军帅才,真正做出原始性创新成果的科学家较少,能够跻身世界科学前沿参和国际竞争的尖子人才更少,同时高层次人才老化,本土培养的后备力量不足。
2010年我市仅有两院院士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0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者63人,远少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其他直辖市,和西部的四川、陕西两省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5.人才流动不畅和人才流失并存。
科技人才的流动是实现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途径, 而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又是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但是重庆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缺少沟通和协调,不能形成统一的人才保护政策。
人才流动还存在着很多体制和制度上的制约。
同时,许多参加过重要科研项目研究的优秀科技人才,高校优秀毕业生流失到其他省市甚至国外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争夺中重庆仍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科技创新人才分布和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又和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发展阶段有关,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除了和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外,还和国家的战略资源总体布局有关。
重庆地处西部地区,和北京、上海、广东等较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综合环境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环境等方面处于全国中等偏下的水平。
因此,目前重庆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1.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
这里的经济基础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经济条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经济总量及人均收入水平。
经济发展状况是反映人才环境的最基本因素,也是影响人才流动和集聚、决定人才吸引力的最根本的因素。
2010年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我市GDP总量大袋7894亿元,排全国第23位,人均GDP为27271元/人,低于全国29774元/人的平均水平,排在全国第14位,整体经济实力处在全国中等水平,和其他直辖市和东部发达省市相比,对人才的吸引和集聚能力较低,在西部也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特别是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市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型,距离创新驱动型还有较远的距离。
2.社会发展水平还未进入全国前列。
除经济环境之外,社会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的人才引进。
人才安居才能乐业,生活便利、舒适的生活是人们的普遍心理,社会环境好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其中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城市建设水平、教育、和医疗水平等,比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人数、医疗机构床位数等。
近几年,随着我市建设“五个重庆”的实施和推进,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社会发展水平报告显示,重庆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在西部已处于领先水平,但在全国仍未进入前10位。
3.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总量偏低,投入强度不高。
科技创新经费投入多少和科技创新人员的规模有直接的关系。
2009年全市R&D经费总额仅占全国R&D总经费的1.4%,排在全国第20位、西部第3位;R&D经费和GDP之比低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排在全国第14位、西部第3位,和其他直辖市和陕西、四川相比差距较大(详情见表1)。
表1 2009年部分省市R&D经费及其和GDP之比R&D经费R&D经费投入和GDP之比地区经费(亿元)排名占比(%)排名江苏701.95 1 2.04 5北京668.64 2 5.5 1上海423.38 5 2.81 2四川214.46 8 1.52 11湖北213.45 9 1.65 8陕西189.51 10 2.32 4天津178.47 11 2.37 3重庆79.46 20 1.22 144.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不足,中央在渝高校和大院大所较少。
目前,我市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高等院校和国家级大型科研院所数量不多(详情见表2),直接牵头参和国家层面的研发项目的竞争力不强,除了对人才的吸引集聚力不强外,也不利于年轻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端的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
表2 2009年“211”工程高校及国家级研发平台分布省市211工程高校(所)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个)中央科研院所(个)重庆 2 9 4 15四川 5 11 11 31陕西7 14 11 38三、发展科技人才的对策建议基于上述分析,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要在实施西部开发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长江上游的创新中心和成果产业化基地”,实现“十二五”规划人才目标,就要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端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壮大科技人才总量,全面提升科技人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