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上海2016年中考卷及答案
上海2016年中考卷及答案一、语文部分(共100分)I. 基础知识(30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1)yī zhāng liè kè ()(2)qiú shì jiǎo jiāo ()(3)bīng jīng shuò liú ()(4)mó guàn lǜ shuā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 班配B. 闲暇C. 沉缅D. 振聋发聩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这部电影感人至深,观众无不为之动容,甚至有人泪如泉涌。
B. 老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同学们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
C. 他这个人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流,因此在工作中常常独断专行。
D. 这位歌手的演唱风格独特,赢得了无数粉丝的青睐,可谓别具一格。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C.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他每天晚上都坚持复习。
D. 老师耐心地讲解了这道题目,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这道题目怎么做?”小明问。
B. “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玩吧!”小红高兴地说。
C. “妈妈,我饿了。
”孩子说。
D. “这本书是谁的?”老师问。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B.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作者是吴承恩。
C.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D. 《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者是罗贯中。
II. 阅读理解(40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甲】《论语》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乙】《庄子》一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 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 ,若出其里。
(《观沧海》)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分)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8. 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
9.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4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上海市2016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
(《雨晴》)2.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5.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和_________。
(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 .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精品】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1.默写(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ƒ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太医以王命聚之。
(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0份)(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5、,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分)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特别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境况的怜悯。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跑焉。
○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1段讲解并描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2段讲解并描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凄惨遭受。
D.第○3段讲解并描述作者因哀痛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②.然有声。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1.默写(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ƒ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太医以王命聚之。
(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中考语文试题上海卷2016(答案)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却疑春色在邻家2.星汉灿烂3.必先苦其心志4.留取丹心照汗青5.芳草鲜美6、身上衣口中食7、C(2分) A(1分)8、柳宗元9、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10、D11、(1)能承受(能承担)(2)取名(命名)12、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13、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14、伸展(舒展)15、C16、(1)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2)行走时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3)行走可以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4)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17、B18、答案示例1:同意,这几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影响世界的著名哲学家,同事列举来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感,显得累赘,所以可以删去。
答案示例2:不同意,因为这几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可以多角度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感,所以不能删去。
19、B20、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21、(评分:时间、行为、结果)(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22、(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2)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23、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24.对幸福(和美、美好)生活25.A26.(1)地理位置(2)名人掌故(名人故事)27.略。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1.默写(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ƒ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太医以王命聚之。
(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0份)(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分)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错误!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错误!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错误!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错误!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错误!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3段讲述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D.第○(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②.然有声。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上海市2016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文言文1.【答案】却疑春色在邻家【解析】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答案】星汉灿烂【解析】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3.【答案】必先苦其心志【解析】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4.【答案】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5.【答案】芳草鲜美【解析】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6.【答案】身上衣口中食【解析】由“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得知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考点】对文中句子的理解。
7.【答案】C【解析】A.错误;“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
B.错误;“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
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C.正确;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D.错误;“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
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
【考点】对文中句子意思的理解。
8.【答案】柳宗元【解析】关键在于平时对相关文学常识的积累、记忆。
上海初中中考语文试卷习题包括答案.docx
2016 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 40 分)(一)默写( 15 分)1.蜂蝶去,。
(《雨晴》)2.,若出其里。
(《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筋骨⋯⋯(《生于患,死于安》)4.人生自古无死,。
(《零丁洋》)5.,落英⋯⋯(《桃花源》)(二)下面的,完成第6-7 ( 4 分)炭翁()白居易炭翁,伐薪炭南山中。
面灰烟火色,两十指黑。
炭得何所?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心炭愿天寒。
[ 来源 :Z 。
xx 。
]6.炭翁“ 炭”是了得和。
( 2 分)7.下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是()( 2分)A .“伐薪炭” 了炭翁生活十分辛。
B.“何所”交代了炭翁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了作者炭翁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炭翁不怕天寒地的精神。
[ 来源 :学 * 科 * 网 Z*X*X*K](三)下文,完成第8-10 ( 9 分)捕蛇者()永州之野异蛇,黑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可以已大、踠、瘘,去死肌,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其利三世矣。
之,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如何?”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3 分)太医以王命聚之。
9.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 分)A .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 .第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 .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 有声。
余问故,阍③ 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1.默写(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落英缤纷。
(《桃花记》)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捕蛇者说(节选)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太医以王命聚之。
(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2016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默写(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
(《雨晴》)(2)______,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
(《过零丁洋》)(5)______,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
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
②行走时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
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
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货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
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是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吕布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
忘记自己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
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者的
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②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
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
语文试卷第3页(共16页)
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
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
-------------用前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上海市2016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捕蛇者说(节选)
在
--------------------
语文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
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
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嗟!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中考命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情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情况、教材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地求同避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平稳过渡,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下面店铺带来一份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1.默写(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 ,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 ,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太医以王命聚之。
(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②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
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
语文试卷第3页(共16页)
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
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
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
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
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
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嗟!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
耳者不少矣。
[注]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
忘记自己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
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叙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
毕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无
--------------------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效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
语文试卷第1页(共16页)
寝,忽碗碟砉②然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
-------------用前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上海市2016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捕蛇者说(节选)
在
--------------------
语文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
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
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上
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__
__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姓
_--------------------卖炭翁(节选)
__白居易
_
__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
12.“余惊错欲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此
--------------------
__
_
__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雨晴》)
__卷
2.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观沧海》)
准_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
_
校
学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和_________。(2分)
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
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