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然而,城市建设也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大量的建筑工程和土地利用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其次,城市交通导致了大量的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危害了空气质量和居民的健康。

再次,城市化过程中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源匮乏和水质恶化。

因此,城市建设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够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还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机遇。

三、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为了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1. 提倡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措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 发展低碳交通:推广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行,减少机动车辆使用,以减少尾气排放和空气污染。

3.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处理设施,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和污染。

4. 促进生态保护:设立生态保护区,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

5. 推动循环经济:鼓励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利用,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四、培养生态文明意识要使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取得成果,还需要培养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建设的新高度

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建设的新高度
( . 阴 市 环 境 监 测 站 , 江 苏 江 阴 2 4 0 1江 1 4 0;
2 南 京师 范大 学环境 科 学研 究所 , 江苏 南京 .

要 :随着 城 市 化进 程 的 发 展 , 之 相 伴 生 的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也 日益 严 重 , 为 制 约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的重 要 因 素 , 与 成 因而
第2 5卷 第 2期
2 0 1 年 4 月 2






Vo _ 5. . I 2 No 2
Ap , r. 2 0 1 2
POLLUTI CONTR0L ON TECHN0L0GY
生 态 文 明 : 市 生态 建 设 的新 高 度 城
俞 卫忠 陈 。 建 20 9 ) 10 6
1 城市 化与 生态 环境 问题 城 市是 人类 文 明不 断发展 的产 物 , 先 进生 产 是
出 。 , 人地 矛 盾 已经成 为可 持续 发展 所 面 临 的重
大 挑 战之一 。这也 使 得 城 市 化成 为 了关 注 和 研
究 的 热 点 。相 对 发 达 国 家 , 国 城 市 化 进 程 起 步 中 晚 , 度快 , 达 国家 上 百 年 分 阶段 出现 的生 态 环 速 发
u ba c lgc lc n tu to r n e oo ia o sr c in.
Ke y wor : r niain;e o —e io me a r b e ds u ba z t o c nvr n ntlp o l ms;ur n e oogc lc n tu to ba c l i a o sr c in;Ec l gc lCiiiain o o ia vlz t o

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城市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中心。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地荒漠化等。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推进绿色发展,建立清洁、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发展既可以提高城市的美观程度,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应考虑生态和环境因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和高质量生态环境的目标,例如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保护城市水源、减少垃圾产生等。

“绿色城市”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为居民提供创业、就业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机会,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以人为本,推进社会公正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加健康、优美的生态环境、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服务等,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引导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提高消费品质量,鼓励居民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这种消费理念可以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切实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素质,推动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自觉保护和维护,建立和谐、共生的城市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促进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及化和全面发展,推动城市社会和谐发展。

探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义

探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义

探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义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义人类文明史主要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重要时期,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生态系统稳定,直到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生产资源大量开发,大规模生产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危机越来越多,如资源供不应求,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臭氧层破坏等,人们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境遇下,开始对工业文明的长期发展进行反思。

生态文明的建设,既要在物质文明上有所拓展和提升,同时也要开发人类的精神文明。

在现代城市中,经济发展快速,其中集聚了高密度的各种生产要素,如科技信息,人才,资源等。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是一个城市进步与发展的前提,并能产生相应的经济能量和社会财富,因此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城市建设是一重要标志,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的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不仅造成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而相应的社会问题如城市贫困,交通拥堵现象也已日渐加剧,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因此需建设新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城市应运而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为解决这一系列城市化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生态平衡问题而提出的,同样也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建设成功与否与其他系统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相应的联系,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为主导,全社会系统生态文明建设随之相应发展,最终实现全社会文明建设。

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生态文明究其字面意义而言,内涵十分广泛,从不同侧重点以及不同角度而言,很多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是指人、自然、社会三者发展依据自然的客观规律相互依存并有序发展,三者在良好的相处氛围中和谐共存,持续繁荣,这便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含义。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比较分析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比较分析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比较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能够有效的实现经济社会和谐的发展,因为其代表着未来,若是可以建设新型地治理制度,就能够成为未来时代中心。

若是其可以集中力量形成针对环境、资源节约地实力,将形成辐射区域、全球、全国的环境与资源节约的产品,在生产文明即将带来的时候,就位生态文明中心作出了准备。

下面就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进行对比,以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环境和资源节约1生态城市的涵义在众多的定义之中,黄肇义和杨东援的定义是相对清晰明确的:“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就是说,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它包括高质量的环保系统、高效能的运转系统、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

2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概念随着世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环境、资源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促使人类开始对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念。

很多国家也积极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如美国的克里夫兰、德国的埃尔兰根、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城市,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而我国有些城市保持着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夏季气候凉爽、纬度合适、海拔适中、灾害罕见,比较适宜人居。

这些城市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维系着一种自有的人文生态系统。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以生态文明来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城市,应该是有远见的城市,因为它代表着未来,如果能够建设起新型的治理制度,它可能就会成为未来时代的中心;如果它能够集中力量形成针对着环境和资源节约的研发实力,形成辐射区域以及全国、全球的环境与资源节约的产品、服务和技术能力,在生态文明即将到来之际,为未来成为生态文明中心做出准备。

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赵高峰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20年第11期摘 ; ;要: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打造生态文明城市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全面综合进步。

本文围绕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分析;对策1 ;前言对于任何一个想要获得长远稳定发展的城市来说,其建设水平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水平上,更体现在生态文明的建设程度上。

生态城市建设水平体现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最高水准,因此,当前我国许多的城市纷纷开始着力于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城市。

也只有通过提升城市的生态建设水平,才能够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促进其稳定和谐发展。

当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来应对与完善。

2 ;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城市居民意识有待加强虽然当前我国的各大城市非常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完善与解决。

[1]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城市居民对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识不足。

例如人为损坏绿化的情况十分严重,城市打造绿色园林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是有一些居民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任意的践踏绿地,攀折树枝等等,这些不良行为给城市绿色园林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除此以外,有一些城市居民素质不高,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乱扔乱放垃圾、随地吐痰、讲脏话等十分不利于城市文明建设的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势必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而城市居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2 ;重开发、轻保护,城乡建设不协调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开发,经济开发和城市建设发展是分不开的,但同时应该注意到,城市开发和环境保护同样是分不开的。

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

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

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构建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导向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的现实挑战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的集中体现,对资源的需求和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首先,生态文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推行生态文明理念,可以引导城市规划与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发展也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场所和条件。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激发人们对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行动。

二、生态文明导向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生态文明导向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要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保留和恢复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廊道和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其次,要推行低碳产业发展。

城市应引导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营造宜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的现实挑战在实践中,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资源和环境压力。

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集中使得土地、水资源等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城市发展带来了隐患。

其次,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滞后和缺失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规划中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矛盾较大。

最后,公众参与意识仍有待提高。

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公众广泛参与,但目前大多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够强烈,参与度较低。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的五个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的五个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关系。

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需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但过度的经济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要加强环境监管,实施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问题之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推动绿色建设,加强城市规划,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同时要注重乡村振兴,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

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生态产品和服务提供需求。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同时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四、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传承是传承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体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通过传承优秀的生态文化传统,培育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我国与世界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性的课题,需要处理好我国与世界的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结回顾: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府与市场、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传承、我国与世界的关系等五个关系。

浅谈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生态问题和能源问题尤为突出,城市是资源消耗的主体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者”。

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要以“绿色”为出发点,利用系统的方法,统筹经济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低碳、生态”为目标,多种策略协同为手段,全面加强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1、前言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遵循绿色环保生态理念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在城市发展的同时,降低对能源物质的消耗。

加上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生态能源遭到严重破坏,这对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在一定角度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时,采取适当原则能够实现城市建设力度提升的目的,确保城市向着经济、环保方向转变。

2、统筹兼顾、协调发展2.1绿色基础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多项干扰因素,对城市发展速度和城市生态状况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在实施城市绿色基础建设时,应对城市城镇开发项目、人文景观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综合分析,并按照分析结果制定城市绿色基础建设措施,有效缓解城市生态保护压力。

一般来说,城市在实施绿色基础建设时,可以将绿色基础建设与城市发展需求进行有效结合,并按照市民日常生活要求进行室外景观设计,将城市绿色基础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出来。

2.2依靠生态保护基础开发生态绿地大多数城市绿化能够在侧面反映出城市现代特色,这表示在进行城市绿色基础建设时,应重点考虑城市现代化发展趋势。

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建设主要表现形式,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景观布置要求,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

当然,在开展生态绿地建设时,还应结合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将城市历史文化充分表达出来,这样不仅仅能够降低城市绿化建设成本,还能够提升城市整体美观性。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摘要: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态观念的不断发展,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思想支撑。

建设生态城市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它们互为补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关键词: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导言: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体现。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要解决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创造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现代生态城市。

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宜居城市的内涵所谓宜居城市,顾名思义,是指适宜居民居住的城市,是综合评价一座城市适宜人民居住的一个代名词。

有国外学者认为宜居城市应以人为本,应是能让人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的适宜性比较高的城市。

1.1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繁荣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的命脉。

只有在高度密集的经济因素的城市,经济发展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创造更深的发展潜力。

城市经济将更加繁荣,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加。

从而为城市物质建设提供保障,形成良性循环。

1.2 城市治安持续稳定安全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只有安全的城市治安环境,才能令居民安居乐业,更加享受生活,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充满信心和自豪感。

1.3 城市生活配套应完整便捷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温饱水平早已停止,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例如,居民居住区内的医疗和教育配套设施是否完备;公共交通的无障碍程度;商业购物场所是否方便多样等等。

1.4 城市应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当城市居民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追求高品质的精神内涵。

这就要求城市本身要有自己的文化基础和文化遗产,要有完整的文化场所和设施,营造强烈的城市文化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镇居民的综合素质。

《生态文明(生态哲学)》

《生态文明(生态哲学)》

《生态文明(生态哲学)》第一篇:生态文明(生态哲学)生态文明何以可能——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摘要】现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紧迫而必须的任务,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政府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科学发展观,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生态文明城市是必须全民参与才能达成的目标。

【关键字】生态文明紧迫而必须重要意义观念措施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些年来我国在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在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资源、能源的高消耗,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制约着发展的可持续性。

不少地方党政领导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奉行“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思路,动摇了人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信心。

生态环境被破坏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却是gdp无法弥补的,例如:北京有70%-80%的癌症和环境污染有关。

肺癌成了头号杀手。

经济发展的代价就是高额的医疗费用和日益憔悴的身体。

因此建设具有生态文明的城市紧迫而必须。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群众是最大受益者【2】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人类社会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最终使人类自身得到进步和完善。

人民和谐幸福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是一个多方面的指标,是由经济、文化、生态等因素决定的。

首先,经济发展是实现人民和谐幸福的物质基础。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在稳步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实现经济建设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将人民群众的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结合,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结合,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相统一。

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究

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究

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究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

城市的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也影响到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如何平衡城市化建设与环境保护,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人类共同探究的主题。

环境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学科,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中,环境工程作为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关系探究引言城市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城市在改建及扩张过程中的各种脏、乱、差现象,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各项扶持性政策来优化城市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绿化也在逐步完善,同时加强城市污水与垃圾处理,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即便如此,城市环境工程建筑依然没有完全达到人们的要求,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与漏洞尚未解决。

1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这给水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水资源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环境的改变也将污染水资源。

此外,水体生态环境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依据,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好坏,充分体现了现代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还关系到是否可以进行可持续建设。

与此同时,人类生活资源能否可持续发展和建筑环境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

建筑垃圾无法按要求的标准进行合理的处置,这样就给现代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所以,建筑环境工程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废弃物给人类生活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稳定和谐。

在此背景下,建筑环境工程还应和现代生态结构建设相平衡,保障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现代环境建设的共存共荣,把人的物质需要和生态环境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保护好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建设的目的。

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

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

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我国环境保护的传统由来已久,“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的发展要和自然的发展相协调,这种永续发展的意识已经延续了千年。

新时代以来,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建设好、维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既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也关系到了国家和民族长远持续发展。

标签: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速度加快,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以往过于注重发展的速度,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这些出现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困扰。

为了适应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探索绿色、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成为了现阶段发展的基本方向。

因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能够化解发展中的矛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伟大成就的取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的基本物质追求得到了满足,开始对精神文明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来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现阶段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要深刻把握矛盾变化这一客观实际,既要注重发展的速度也要注重发展的质量。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发挥出引导作用,社会要营造出环境保护的的氛围,个人也要从点滴生活做起去自觉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其重要作用不应该被忽视。

国家要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要坚决取缔那些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的企业、对于那些能够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一定的表彰;社會作为日常生活的场所,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增强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可以在社区张贴宣传环境保护的标语和事迹,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能够在无形中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上来。

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

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

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日益凸显。

城市化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然而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就需要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

一、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紧密关系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关联的。

城市化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内涌现了大量高科技创意产业,在此过程中,环境污染也会随之而来,噪音、交通拥堵、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并通过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发展和生态环保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城市化带来的生态危机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会带来大量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催生了大量人口的不断涌入,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建筑和交通设施等带来的能源和物质消耗日益增加,难以避免的生态危机逐渐浮现出来。

非法砍伐、恶性开采等环境破坏行为屡屡发生,高压线和公路穿越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区,导致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面临濒危或灭绝。

健康和生态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雾霾、水污染和噪音等细微的危险正在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城市生活也愈发困扰。

三、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道路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道路有很多,其中,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绿色技术和环保意识提升等是关键要素。

3.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对控制环境破坏和保护生态系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造绿地、保护水源地、合理的路网规划等都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可以令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加紧密和智能化,同时也可以关注城市市民的需求,因此城市规划必须要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推进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3.2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的生态建设是保护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生态建设需要注重放掉发展势头,采取长远发展的方式视而不见,按照“从肌理中找原貌”的原则,进行城市建设规划,盘活城市文化的元素,营造城市绿化带和休闲观光区,可以促进城市环境更为优美,同时也彰显城市生态发展的优良品质。

生态文明视野中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生态文明视野中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探讨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摘要: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离不开生态城市的主旋律,那么如何进行现代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实施呢。

本文首先通过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必要性以及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原则两个方面简单对生态规划建设进行了概述,继而通过对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现状和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两个方面对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城市规划体系;生态经济发展;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战略目标是十七大提出的,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各城市都在努力发展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下的生态城市如何实施规划建设也成了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概述生态城市的构建最重要的是对生态城市所实施的规划建设,要阐述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首先要谈到生态文明这个大的背景,这个大背景下的规划建设工作才是有意义的。

生态文明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它主要指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以及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必要性笔者对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必要性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一方面是因为构建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现代城市向生态化演进和发展最后形成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化的实质是协调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达到生态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种有序和稳定状态的演进过程来实现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构建不仅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建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必经之路。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环境,城市在扩大规模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带来一系列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最终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社会的环境。

《2024年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范文

《2024年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范文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量和规模日益扩大。

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尤其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为我国各城市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贵阳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旨在以贵阳市为例,探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二、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与意义贵阳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环境优美,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贵阳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科学发展观在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应用1.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改善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民生需求。

通过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加强水体治理等措施,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推进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贵阳市积极推进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生态农业等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3. 加强生态保护,构建和谐生态圈贵阳市注重生态保护,构建和谐生态圈。

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

四、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1. 实施“三线一单”管理制度贵阳市实施“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制度,明确城市发展的生态边界和环境要求。

这一制度的实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和约束机制。

2. 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注重创新建设模式。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等措施,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

共享美好家园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生态文明

共享美好家园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生态文明

共享美好家园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生态文明
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理念,其核心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共享发展”。

将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就是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城市建设为载体,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

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呼吸更清新的城市空气。

城市建设要注重环保,减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

因此,要加强城市绿化,增加绿色植被覆盖率,降低城市温度,净化城市空气,让人们能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

感受更优美的城市景观。

城市建设要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同时注重建筑风格的创新,打造与城市文化相适应的特色建筑、公共设施、公园广场等,使城市成为一个宜居、宜游、宜学、宜商的城市。

尝到更健康的城市口味。

城市建设要注重食品安全,加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广健康饮食,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

享受更舒适的城市交通。

城市建设要注重交通绿色化,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使用,增加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打造人车分流的城市交通系统,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便利、更舒适的城市出行。

共享美好家园,是一个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过程。

只有通过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

浅析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把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生态城市的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态城市建设是我们实现经济与资源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要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途径,为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指出了发展方向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对策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4-0028-0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

城市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更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容忽视的危害。

2010年到2020年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环境问题是否得当处理,直接关系到全球环境问题是否得到改善。

因此,如何实现我国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城市、政府摆脱两难的窘境,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特点生态城市建设通过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高效组织形式。

生态城市概念中的“城市”,不单指城市化地区,还包括城市所有的乡村,既包括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包括市域内农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应强调城市与其周围地域之间动态的统一性,生态城市的系统性观念决定了建设应该全面协调发展[1]。

生态城市的构建是人类最合理地利用资源与环境,寻求人与自然良性循环发展的新的突破,追求人与自然、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共生,乃至高效有序发展。

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与生态文明关系的探析

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与生态文明关系的探析

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与生态文明关系的探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面积正不断扩大,对生态文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不够,人民群众也对生态文明没有明确的保护意识,从而导致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异常艰巨。

基于此,从风景园林建设角度探究生态文明保护,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以风景园林建设为基础,以保护生态文明为目的发展规划,为中国的生态文明提供新的保护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风景园林;保护目前,中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不断吞噬农田,占据了大量的山林,绿地不断被蚕食,一幢一幢高楼拔地而起,自然资源损坏严重,大量的河道、河流被填埋,地下水位下降,水量不协调,洪水灾害频繁[1]。

城市中人工化的绿地虽然屡见不鲜,但都被道路割裂,零零散散,对于环境的净化作用不大,而仅仅存留的公园绿地也往往被围合成为工商单位的附属绿地或者住宅区的私家绿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对于城市来说,生态文明建设尤为困难,城市中最大的公共资源无疑是公园,但公园不具备生态环境能够带来的全部功能,只对局部有效,对于保证物种迁徙、水系交换是没有意义的,已经成为人工化的孤岛,绿地分布也因为道路切割变得零零散散,弱化了绿地本该有的廊道功能[2]。

住宅区中绿地也成了为了满足人们虚荣心的保证,开发商也借此大发横财。

人工化的“生态文明”表面下潜藏的是严重的生态危机:为满足当代人的追求,乡间的大树被砍伐,不顾环境的要求,将部分的豪树、珍品树移植到市政大楼前、私人住宅中,打着“生态”的幌子,让这些名树成为城市“生态化”的牺牲品。

为了追求道路美观,用大量外来品种植物来实现,大幅度替代乡土植物,草坪、道路呈现单一化,不符合生态行为,城市中这种现象大量涌现,而且生态广场、生态社区、生态公园等表面生态建设数量逐渐增加,拦河筑坝搞生态漂流等恶行愈演愈烈,对于公众心中的生态文明形象产生了严重误导[3]。

自然生态作为一项公共财产公共资源,没有明确的使用主体,这种情况下公众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普遍不高甚至生态保护会被忽略,从而自然成为了城市建设牺牲品。

浅谈生态文明理念在城镇建设中的应用

浅谈生态文明理念在城镇建设中的应用

浅谈生态文明理念在城镇建设中的应用作者:姚永建林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摘要】:过去工业文明支配下的城镇化之路,曾经波澜壮阔,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其问题逐渐累积并暴露出来。

鉴于工业化对于城镇化规模的要求,许多城镇往往是以“摊大饼”的方式迅速扩张,“城镇病”逐渐凸显。

一些城镇已然超载,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成为问题。

这样的城镇建设与人性化的理想相去甚远。

因此,今天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想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社会格局,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就必须及时吸取中外城镇化进程中的种种教训,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城镇化建设【关键词】:生态环境;城镇建设;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会议公报中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并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积极稳妥”四个字,反映了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基本态势。

今天的城镇化,是沿袭过往的工业文明模式,还是抓紧转向,顺应全球追求低碳、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的时代潮流,走出一条绿色城镇化之路,答案其实已不言自明,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亟须转向,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城镇化转向为生活更美好的城镇化、对自然干扰最小的城镇化,在思维模式上,要把工业文明的思维模式转变成生态文明的思维模式。

一、目前城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1、城镇化发展理念落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地方把城镇化等同于城镇建设,大搞形象工程建设。

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大面积乱批乱占土地,建各种各样的产业园、软件园、科技城等,不顾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大兴土木;把城镇化错误地理解为土地非农化,挤占大片农田。

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增量土地的发展,忽视存量土地的挖潜,任意扩大用地规模。

2、城镇发展模式粗放,资源压力剧增伴随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对我国资源、能源等物质要素构成巨大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要机遇。

从国际上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转型。

从国内来看,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生态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实施新的十年西部大开发,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城市。

1、 生态文明首先,生态它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存在着有规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且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在较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

所以我们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

其次,生态文明包括一系列为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和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与人们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的规约下所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

所以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因此,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角度,遵循自然界动植物的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也就是说,人类必须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生态学的方法去解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

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伸。

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要走“绿色化”、无害化道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二,城市建设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效益观、消费观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

生态城市建设是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

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只有做好生态文明,才能使得整个城市系统得以稳定点的运转和发展。

其次,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

它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

所以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必然成为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

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全面的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以人为本制定战略性的、能指导和控制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与计划。

它必须具备科学性、综合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

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把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平衡作为强制性内容。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一旦批准,必须具有法律的权威性,任何改变都必须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

现在可持续发展到处都在讲。

但是,如果没有能够指导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经济理论和具体的评价指标,又如何知道决策和实践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呢?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政策都是重资源开发,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线兼顾市民的基本生活要求。

因此,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建立一套适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指标体系。

城市个性集中体现于城市建筑,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和谐统一,是一个城市个性最直观的表达,是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时代风格、崇尚理念在建筑上留下的烙印。

不同城市的建筑体现着不同城市的文化韵味,并在城市的演进中日益积淀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其中城市文明多品位。

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向上的科学人文精神,永远是城市的灵魂。

城市的包容性决定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多元性。

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养,在追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协调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风采。

城市文化的核心在于广大市民的人文素养。

应从塑造城市精神的全局着眼,从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的细节入手,从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整体抓起,用文化环境感染人,用文化行为带动人,以此提升城市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为基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城市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三,生态文明是构建城市建设的基础与根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固然是每坐城市运行与发展的理想方向, 但自然的和谐并不是绝对的和谐,而是有“冲突”的和谐,即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既包含合作,也包含斗争,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即人与自然系统各要素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不过这些或对立或互补或一致的“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形成的合力能保持在可承受的生态稳定阈值或生态稳定空间内波动,即每一个系统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从局部、短期看是动荡的、不平衡的,但从整体、长期看,是一种“发展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保持系统整体持续稳定,达到整体协同进化、发展。

文化建设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力量。

但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一些城市在现代化的名义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市形象变得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质量。

要正确引导城市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形成和强化自己城市的特色。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已不再单纯看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城市环境和文化品位,以此来判断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否可持续发展。

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化的结果,它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进化”的定义,这一“进化”的概念,反映了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理想的终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目标”,或者说是一个协调、和谐的进化过程。

这种“进化”式发展过程不是强调发展的数量和速度,而是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及要素间的协调、平衡,以不断提高其整体质量水平,或者说发展的目标是整体功能的完善。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

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人类福利、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缓解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弥补自然资源的结构性缺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引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

如今,不少城市都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算作生态文明型城市呢? “生态文明型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的目的就是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各系统的协调性和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型城市应满足以下一些标准: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