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x向进给系统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MJ—50型数控车床进给传动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MJ—50型数控车床进给传动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类型:(1)A—工程设计(艺术设计);B—技术开发;C—软件工程;D—理论研究;E—调研报告
(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要求(1)、(2)均要填,如AY、BX等。
二、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中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该设计过程,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处理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意义特别重大。
本设计主要是数控车床进给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以结构设计和关键零部件设计为主线,以理论计算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为辅的综合性题目。
三、设计的思路与预期成果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MJ—50型数控车床进给传动系统设计
课题来源
教师拟订
课题类型
AX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一、调研资料的准备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在做本课题前,查阅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有:机械设计(第四版)、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手册、数控机床构造、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书等以及与设计相关的手册。
11周修改整理,准备答辩
五、完成设计(论文)所具备的条件因素
本人已修完机械设计(第四版)、机械制图、数控机床构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车床设计、数控机床位置精度分析与误差补偿技术与毕业设计指导等课程,图书馆有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网络等资源可供参考。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课题来源:(1)教师拟订;(2)学生建议;(3)企业和社会征集;(4)科研单位提供
(2)完成内容与字数都不少于规定量的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
(3)绘制图纸量不少于A1图纸3张。
四、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1周——2周收集设计资料并完成开题报告

数控改造开题报告

数控改造开题报告

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用数控技术改造最大加工直径为400毫米轻型车床的进给系统》学科部:理工学科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填表日期:2015 年12 月24 日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1]。

所谓的“工业4.0”就是指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所产生的新的工业模式。

该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产品创新速度,减少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从终极目标来看,“工业 4.0”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整体竞争力[2]。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它是我国实施成为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阶段的行动纲领[3]。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是力争通过“三步走”成为制造强国: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2045年,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提出了10大重点领域,其中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等[4]。

数控机床是机床消费的主流。

其中,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技术附加值的高档数控机床更是被列入规划提出的10大重点领域之中。

此次十年规划旨在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的数控机床及集成制造系统。

这将会不断地推动数控机床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实现产业化。

我国要迈进制造业强国的行列,则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大力促进数控机床的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机床产业大而不强,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机床数控化率低。

2007 年,我国所产经济型、中档型与高档型数控机床之比为70:29:1,日本和美国则分别为0:80:20 及0:60:40。

2020年数控机床开题报告范文

2020年数控机床开题报告范文

数控机床开题报告范文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

以下是特地收集的数控机床开题报告相关内容,以供有需要的人参考!一、课题概述、背景及意义工业发达国家的军、民机械工业,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开始大规模应用数控机床。

其本质是,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包括军、民机械工业)进行技术改造。

除在制造过程中采用数控机床、FMC、FMS外,还包括在产品开发中推行CAD、CAE、CAM、虚拟制造以及在生产管理中推行MIS(管理信息系统)、CIMS等等。

以及在其生产的产品中增加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等的含量。

由于采用信息技术对国外军、民机械工业进行深入改造(称之为信息化),最终使得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军品和民品的市场上竞争力大为增强。

而我们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比发达国家约落后20年。

如我国机床拥有量中,数控机床的比重(数控化率)到1995年只有1.9%,而日本在1994年已达20.8%,因此每年都有大量机电产品进口。

这也就从宏观上说明了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

微观上看,数控机床比传统机床有以下突出的优越性,而且这些优越性均数控系统所包含的计算机的威力。

①可以加工出传统机床加工不出来的曲线、曲面等复杂的零件。

由于计算机有高超的运算能力,可以瞬时准确地计算出每个坐标轴瞬时应该运动的运动量,因此可以复合成复杂的曲线或曲面。

②可以实现加工的自动化,而且是柔性自动化,从而效率可比传统机床提高3~7倍。

③加工零件的精度高,尺寸分散度小,使装配容易,不再需要“修配”。

④可实现多工序的集中,减少零件在机床间的频繁搬运。

⑤拥有自动报警、自动监控、自动补偿等多种自律功能,因而可实现长时间无人看管加工。

由以上五条派生的好处如: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一个人可以看管多台机床),减少了工装,缩短了新产品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可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等等。

此外,机床数控化还是推行FMC(柔性制造单元)、FMS(柔性制造系统)以及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基础。

Φ125专用仪表数控车床进给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Φ125专用仪表数控车床进给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Ф125专用仪表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设计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4、设计方案(研究/设计方法、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等):
图1 进给运动设计方案
本设计主要是针对这台仪表车床的进给运动设计,此进给运动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

对于数控车床一般采用功率步进电机驱动,一般纵向快移速度≤6m/min,横向快移速度不大于3m/min步进电机的驱动脉冲当量δ值通常为:纵向0.01mm,横向0.005mm,驱动元件采用步进电机,传动系统采用滚珠丝杆副。

(1).进给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2)、横向进给系统设计与计算
(2).进给系统的结构设计
1)、床身和导轨
2)、滚珠丝杆螺母副的设计
(3).完成说明书和图纸
5、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车床方面资料的查阅以及大学四年来对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工。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惯量识别及控制器参数校准研究的开题报告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惯量识别及控制器参数校准研究的开题报告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惯量识别及控制器参数校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数控机床作为制造业的重要设备之一,在加工效率、精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其中,进给系统是数控机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其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到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因此,进给系统的控制器参数的校准和惯量的识别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研究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惯量的识别和控制器参数的校准方法,提高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加工效率。

具体内容包括:1.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惯量识别方法的研究。

针对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惯量对控制精度影响的问题,研究惯量识别的方法,包括实验法和模型法等,选择适合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惯量识别方法,并对其进行优化。

2.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控制器参数校准方法的研究。

针对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控制器参数的校准问题,研究校准方法,包括传统的PID方法、模糊控制方法等,选择适合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控制器参数校准方法,并对其进行优化。

3. 惯量识别和控制器参数校准方法的实验验证。

通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实验,分析并验证所提出的惯量识别和控制器参数校准方法的效果,证明研究的实用价值。

三、研究意义惯量识别和控制器参数校准是提高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控制精度和加工效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可以提高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从而提高数控机床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达成以下成果:1. 完成惯量识别和控制器参数校准的研究,提高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加工效率。

2. 提出适用于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惯量识别和控制器参数校准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实用效果。

3. 在数控机床上开展实验验证,证明所提出的惯量识别和控制器参数校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惯量识别和控制器参数校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整理,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找出研究难点和热点问题。

2. 实验法:在数控机床实验平台上搭建实验系统,进行惯量识别和控制器参数校准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的效果。

数控车床x向进给系统开题报告

数控车床x向进给系统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机械系(院)2008届题目AD35数控车床X向进给系统设计课题类型毕业设计课题来源其他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3班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填写日期:2012年4 月1日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AD-25数控车床适宜加工各种形状复杂的轴、套、盘类零件, 如车削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圆弧面、端面、切槽、倒角、车螺纹等,工艺适应性强,加工效率高,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降低对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要求。

编程容易,操作简单,可广泛适用于汽摩配件、家电、液压气动、轴承、仪器仪表、五金阀门等制造业中、小型零件的批量加工,是理想的中小型机械加工设备。

AD-25经济型数控机床X向进给系统的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X轴进给系统中Z轴进刀箱的结构设计及其他支撑结构的设计丝杠采用高性能材料制造,对支撑丝杠的箱体及支架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使丝杠在工作时处于最佳状态。

2、研X轴进给系统中电机的选择及丝杠转矩与电机的转矩的校核根据对机床的功能要求,对电机进行选择,并对丝杠进行尺寸的计算,并对其进行最大扭转转矩及刚度进行校核,以符合机床的功能要求。

(2)课题研究的目的: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机床生产率及加工成品的一致性,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降低机床对操作者熟练程度的要求。

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数控设备的生产与应用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机械与电子工业水平。

它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改变我国制造技术落后的状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AD-25数控车床X向进给系统的设计是数控车床设计进给系统的一部分,其设计的精确度,准确度直接影响着数控车床质量的好坏,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进给系统设计的稳定性更为重要。

X向进给系统的设计再AD25数控车床的设计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数控车床进给系统设计主要包括X,Z向的进给,其中X向主要用于切削,等加工工序中。

数控机床的开题报告

数控机床的开题报告

数控机床的开题报告数控机床的开题报告一、引言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它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对机床运动的精确控制,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

本文将对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二、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数控机床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数控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逐渐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

从最初的单轴控制到如今的多轴联动控制,数控机床的功能不断完善,加工范围也不断扩大。

三、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数控机床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行业。

在航空航天领域,数控机床可以精确加工各种复杂形状的零部件,保证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汽车制造领域,数控机床可以高效加工汽车发动机、车身零部件等,提高汽车的性能和质量。

在电子设备领域,数控机床可以加工微小的电子元件,满足电子产品对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四、数控机床的优势和挑战数控机床相比传统机床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数控机床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其次,数控机床具备灵活性强的特点,可以通过更换刀具和调整程序,适应不同加工要求。

然而,数控机床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控机床的价格相对较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门槛。

其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五、数控机床的未来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也将迎来更加智能化的发展。

未来的数控机床将具备更强大的自主学习和优化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自动调整参数和程序。

同时,数控机床还将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结论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装备,其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趋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高速精密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作为控制机床各个运动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床的稳定性、精度、速度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此,对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解决机床在高速、高精度加工中可能面临的控制难题。

具体目标如下:1. 研究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及其应用;2. 探索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3. 设计可靠的控制策略,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和精度;4. 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1. 进行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分析,研究伺服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等;2. 探索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传统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3. 设计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可靠控制策略,基于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等方法;4. 利用MATLAB/Simulink等工具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5.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四、研究意义通过研究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和精度,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本研究的成果对于推广智能制造、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理论分析、仿真实验等方法,结合实际工作和研究需求,不断深化和完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六、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周):文献调研,明确研究方向;2. 第二阶段(4-6周):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分析;3. 第三阶段(7-9周):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探索;4. 第四阶段(10-12周):控制策略设计及仿真实验;5. 第五阶段(13-14周):实验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

数控车床进给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数控车床进给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数控车床进给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数控车床进给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各种机械制造行业的主流技术之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数控车床作为重要的机床设备之一,其进给系统又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对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将对提高数控车床的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旨在通过建立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揭示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动态特性,为数控车床的运行管理和技术优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研究内容】1. 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建模,包括对数控车床进给系统中各关键元件的数学模型进行建立,例如前馈系统、反馈系统、伺服执行系统等部分。

2. 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动态仿真,主要是基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数控车床进给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探究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动态特性,例如稳定性、参数变化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等。

3. 系统性能优化,即通过对仿真分析结果的分析,提出优化数控车床进给系统性能的方法与措施,从而提高数控车床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仿真实验法,即基于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仿真分析结果的分析,揭示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响应规律。

在仿真分析基础之上,提出性能优化的方法与措施,并进行实验验证。

【预期结果】1. 建立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数学模型。

2. 探究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动态特性。

3. 提出优化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方法与措施。

【参考文献】1. 李密,数控系统原理与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8。

2. 刘永军,数控系统仿真与优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 刘建国,数控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科学出版社,2014。

数控车床的开题报告

数控车床的开题报告

数控车床的开题报告数控车床的开题报告一、引言数控车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工作台和刀具进行自动加工的机床。

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稳定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领域。

本文将对数控车床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二、数控车床的原理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工作台和刀具进行精确的定位和运动控制。

计算机通过预先编写好的程序,控制伺服电机实现工作台和刀具的运动。

数控车床可以实现多种复杂形状的加工,如圆柱、锥面、球面等。

三、数控车床的应用1. 零部件加工数控车床广泛应用于零部件加工领域。

它可以高效地加工各种精密零部件,如轴承座、齿轮等。

数控车床的高精度和稳定性使得加工的零部件质量得到保证。

2. 模具制造数控车床在模具制造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模具制造需要高精度和复杂的形状,数控车床可以通过编写复杂的加工程序来实现模具的加工。

这大大提高了模具制造的效率和精度。

3. 航空航天领域数控车床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航空航天零部件通常需要高精度和高强度,数控车床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同时,数控车床还可以加工复杂的曲面零部件,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形状的要求。

四、数控车床的发展趋势1. 自动化程度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控车床的自动化程度将会不断提高。

未来的数控车床将更加智能化,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优化加工过程。

2. 精度和效率提升数控车床的精度和效率将会不断提升。

新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控车床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和控制刀具的运动,提高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3. 多功能化未来的数控车床将会具备更多的功能。

例如,可以实现多轴联动加工、激光加工等。

这将大大扩展数控车床的应用范围,使其能够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

五、结论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机床,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领域。

它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工作台和刀具进行精确的定位和运动控制。

数控车床在零部件加工、模具制造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车床进给系统开题报告

车床进给系统开题报告

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用微机数控技术改造最大加工直径为320mm轻型车床进给系统学科部:理工部专业:机制班级:机制082学号:7011208073姓名:李群杰指导教师:罗良玲填表日期:2021 年 2 月21 日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机床的数控改造,主若是对原有机床的结构进行制造性的设计,最终使机床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数控车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其机械结构同一般的机床有诸多相似的地方。

但是,现代的数控机床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机床配备上数控系统即可,也不是在传统机床的基础上,仅对局部加以改良而成(那些受资金等条件限制,而将传统机床改装成建议数控机床的另当别论)。

传统机床存在着一些弱点,如刚性不足、抗振性差、热变形大、滑动面的摩擦阻力大及传动元件之间存在间隙等,难以胜任数控机床对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生产率和利用寿命等要求。

1.1数控改造的必要性:微观看改造的必要性微观上看,数控机床比传统机床有以下突出的优越性,而且这些优越性均来自数控系统所包括的运算机的威力。

能够加工出传统机床加工不出来的曲线、曲面等复杂的零件。

由于运算机有精湛的运算能力,能够瞬时准确地计算出每一个坐标轴瞬时应该运动的运动量,因此能够复合成复杂的曲线或曲面。

能够实现加工的自动化,而且是柔性自动化,从而效率可比传统机床提高3~7倍。

由于运算机有经历和存储能力,能够将输入的程序记住和存储下来,然后按程序规定的顺序自动去执行,从而实现自动化。

数控机床只要改换一个程序,就可实现另一工件加工的自动化,从而使单件和小批生产得以自动化,故被称为实现了“柔性自动化”。

加工零件的精度高,尺寸分散度小,使装配容易,再也不需要“修配”。

可实现多工序的集中,减少零件在机床间的频繁搬运。

拥有自动报警、自动监控、自动补偿等多种自律功能,因此可实现长时刻无人看管加工。

由以上五条派生的益处。

如: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一个人能够看管多台机床),减少了工装,缩短了新产品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可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映等等。

数控系统开题报告

数控系统开题报告

篇一:数控机床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1.1 课题研究内容数控机床设计主要内容:其一是运动功能设计,包括确定数控车床所学运动的个数、形式(直线运动、回转运动)、功能(主运动、进给运动、其他运动)及排雷顺序,最后画出数控车床的运动功能图。

其二是基本参数设计,包括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设计。

其三是传动系统设计,包括传动方式、传动原理图及传动系统图的设计。

其四是总体结构布局的设计,包括运动功能分配、总体布局结构形式及总体结构方案图设计。

其五是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控制方式及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图设计。

1.2 课题意义1.2.1 理论意义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是机械制造业的一次技术革命,使机械制造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由于数控机床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伺服驱动、精密检测与新型机械结构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具有高柔性、高精度与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因此它提高了机械制造的制造水平,解决了接卸制造中的常规加工技术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发杂型面零件加工,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多品种及高可靠的机械产品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数控技术已逐步晋级,数控机床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机械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2.2 现实意义随着可续技术和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机械产品日趋复杂。

对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航空航天、微电子、信息技术、汽车、造船、建筑、军工和计算机技术等行业中,零件形状复杂、结构改型频繁、批量小、零件精度高加工困难、生产效率低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现实问题,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适应上述发展特点的最重要手段。

2国内国外数控技术发展趋势2.1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 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自动数控车床说明书和开题报告

全自动数控车床说明书和开题报告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绪论 (3)1.1选题背景和意义 (3)1.2全自动车床的发展情况 (3)1.2.1全自动车床分类 (3)1.2.2国外数控车床现状 (4)1.2.3我国数控车床现状 (4)1.3上料装置 (5)1.3.1油浴器上料 (5)1.3.2机械手上料 (6)1.4设计的基本内容 (6)1.5本章小结 (6)第二章 CZK040全自动车床总体方案设计 (8)2.1功能分析 (8)2.2 CZK040全自动车床传动方案设计 (8)2.3 CZK040全自动车床动力分析 (9)2.3.1主轴最高转速m ax n 、最低转速min n (9)2.3.2最大主切削功率、最大主切削力、最大切削速度 (10)2.3.3主轴电机选择 (10)2.3.4最大进给功率、进给力 (11)2.3其他参数 (11)2.4本章小结 (11)第三章 主轴箱设计 (13)3.1主轴箱功能分析 (13)3.2传动方案设计 (13)3.2.1主轴参数 (13)3.2.2电机参数 (13)3.2.3传动比计算 (13)3.3传动轴轴径估算 (16)3.4齿轮设计 (18)3.4.1齿轮模数的估算 (18)3.4.2齿轮宽度确定 (19)3.4.3中心距的确定 (20)3.5主轴主要参数的计算及校核 (20)3.5.1主轴前端轴颈直径D1 (20)3.5.2 主轴轴头 (21)3.5.3主轴前端悬伸量a 确定 (21)3.5.4主轴支承跨距 (22)3.6同步带轮设计 (24)3.6.1已知条件 (24)3.6.2带轮设计计算 (24)3.7本章小结 (24)第四章主轴箱零件的校核 (25)4.1 齿轮模数的验算 (25)4.1.2 验算72/56齿轮传动组,验算Z=56齿轮: (26)4.1.3验算96/32齿轮传动组,验算Z=32齿轮: (26)4.2 传动轴的验算 (27)4.2.1轴的强度验算 (27)4.2.2轴的刚度验算 (27)4.3本章小结 (28)第五章进给机构设计 (28)5.1进给机构的传动方案 (29)5.1.1典型进给驱动机构的形式 (29)5.1.2进给驱动机构的形式的选择 (32)5.2径向进给机构的计算 (32)5.2.1滚珠丝杠及电机选型计算 (32)5.2.2丝杠刚度验算 (35)5.3轴向向进给机构的计算 (35)5.3.1滚珠丝杠及电机选型计算 (36)第六章上料机构设计计算 (38)6.1功能分析 (39)6.2方案设计 (39)6.3自制上料液压缸 (39)6.3.1 缸尺寸确定 (39)6.3.2 缸壁厚的确定 (39)6.4本章小结 (40)第七章电气系统 (40)7.1电气系统组成 (41)7.2车床运动分析 (41)7.3主回路设计 (41)第八章总结 (41)参考文献 (42)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进给装置设计开题报告

进给装置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填表)
院系:国际教育学院2012年03月12日
课题名称
立式加工中心X、Y向进给装置及底座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课题类型
指导教师
职称
教授
课题来源
科研
1.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加工中心(英文缩写为CNC 全称为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工件在加工中心上经一次装夹后,数字控制系统能控制机床按不同工序,自动选择和更换刀具,自动改变机床主轴转速、进给量和刀具相对工件的运动轨迹及其他辅助机能,依次完成工件几个面上多工序的加工。并且有多种换刀或选刀功能,从而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研究主要成果
9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机床厂家先后开发出一批高速加工中心,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主轴最高转速:一般为12000~15000r/min,有的高达40000~60000r/min。坐标轴的加工进给最高速度:30~60m/min,快速移动速度高达70~80m/min。换刀时间(刀-刀)普遍在1.5~3.5s,有的快到0.8~0.9s;托板交换时间普遍在6~8s。
加工中心是适应省力、省时和节能的时代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自动换刀数控机床,它是综合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拖动技术、现代控制理论、测量及传感技术以及通信诊断、刀具和编程技术的高科技产品。由于加工中心能集中完成多种工序,因而可减少工件装夹、测量和调整时间,减少工件周转、搬运存放时间,使机床的切削利用率高于通用机床3倍~4倍,所以说,加工中心不仅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而且是数控机床中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机床。
数控机床与人工操作的普通机床相比,它具有适应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者劳动强度低、易于组成自动生产系统等优点。数控机床也就是一种装了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在机床行业,由于采用了数控技术,许多过去在普通机床上无法完成的工艺内容得以完成,大量普通机床为数控机床所代替,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机床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对于整个制造业,由于大量使用数控机床,使得产品质盘大幅度提高,新产品开发周期明显缩短,满足了广大消费者求新和追求个性化的要求,从而形成了制造业与市场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此外,数控机床的发展,还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其性能、精度和效率日趋提高,更新换代频繁,生产类型由大批大量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化。网此,对机械产品的加工相应地提出了高精度、高柔性与高度自动化的要求。在机床行业,由于采用了数控技术,许多过去在普通机床上无法完成的工艺内容得以完成,大量普通机床为数控机床所代替,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机床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目前数控机床己经遍布军工、航空航天、汽车、造船、机车车辆、机床、建筑、通用机械、纺织、轻工、电子等几乎所有制造行业。

数控机床的开题报告

数控机床的开题报告

数控机床的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不了解的同学也可以从这些方面下手。

论文题目:垂向数控滑台设计: Droop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slippery系部: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XX姓名:鄢长雨XX学号: 2指导老师:范超毅XX2021年 4月 3 日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XX1.1选题的背景XX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部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机械加工装备直接制约了机械零件的。

加工精度,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一系列的因素都和机械加工装备有着直接联系。

而机械加工机床的不断也依赖于进给系统的不断,其中机械系统的稳定性,传动精度是机械零件制造的精度基础机床进给系统的多轴联动技术是机械零件多样性,复杂性的基础.传动系统的速度与切削加工时的稳定性更是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机床技术的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制造业技术的进步,机械零件精度的不断提高。

工程材料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科学的不断。

水平控制滑台是数控机床的水平方向的进给传动系统连接滑台做走向进给运动的装置。

主要由传动装置(伺服电动机,齿轮、带或直连等方式连接丝杆),滚珠丝杠螺母副,导轨与滑台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机床在工作时,滑台运动控制x方向或者y方向的进给运动,使工件在所要求的方向进行切削加工。

因此,滑台部分是数控机床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在加工装备中也是最基础的部分.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水平控制滑台的研究与设计。

XX1.2选题的意义XX水平控制滑台设计是全面地综合的运用有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和知识进行机械传动系统设计的一次重要,通过该毕业设计,综合所学专业知识,熟练的利用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数控技术有机床结构的有关知识,正确的解决了伺服电动机的同步带传动,滑台与导轨的定位与装配,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装配与承载等问题。

培养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了解了机床的基本结构,强化了对CAD等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的运用技能,并对设计实习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数控车床开题报告

数控车床开题报告

数控车床开题报告数控车床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控车床作为数控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本文将探讨数控车床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前景。

二、数控车床的原理数控车床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预先编写好的程序来控制车床进行加工操作的一种机床。

它与传统的手动车床相比,具有精度高、生产效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数控车床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控车床的核心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它可以通过预先编写好的程序控制车床进行各种操作。

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实现复杂形状的加工。

2. 伺服系统:伺服系统是数控车床中的关键部件,用于控制主轴和刀具的移动。

通过伺服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的加工操作,提高加工质量。

3. 编程软件:数控车床的编程软件是编写数控程序的工具。

通过编程软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产品的要求编写出相应的加工程序,实现自动化加工。

三、数控车床的发展历程数控车床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数控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用于军事领域的制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车床逐渐应用于民用领域,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控车床经历了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数控车床只能实现简单的直线加工,而现在的数控车床已经可以实现复杂的曲线加工、螺纹加工等。

同时,数控车床的精度和重复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四、数控车床的应用前景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数控车床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数控车床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

它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精度,还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控车床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联网,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生产。

例如,通过与机器人的联动,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数控开题报告范文

数控开题报告范文

数控开题报告范文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

那么数控的开题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数控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数控开题报告范文1: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鸡肉和蛋的需求不断增加,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禽病的防治。

而鸡赖利绦虫病的防治在禽病防治中不可小视。

鸡赖利绦虫属于戴文科(Davaineidae)、赖利属(Raillietina),寄生于鸡、火鸡、鸽、孔雀和野生雉鸡类的小肠中。

呈全球性分布,对养鸡业危害较大,在流行区域内,放养的雏鸡可能大群感染而引起死亡。

赖利绦虫种类较多,在我国各地最常见的鸡赖利绦虫有三种:四角赖利绦虫(Raillietina tetragona)、棘沟赖利绦虫(Raillietina echinobothrida)和有轮赖利绦虫(Raillietina cesticillus)。

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孕卵节片和卵袋随鸡的粪便排出体外,被蚂蚁食入后,约经两周发育,六钩蚴发育为似囊尾蚴,鸡啄食含似囊尾蚴的蚂蚁后,似囊尾蚴用吸盘和小钩吸附于小肠壁上,经2~3周发育为成虫。

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多种鞘翅目昆虫,如步行虫科、金龟子科和伪步行虫科的甲虫,已发现的有10个科100种以上的甲虫为其天然的和人工感染的中间宿主,虫卵被中间宿主食入后,经14~16d发育为似囊尾蚴,鸡啄食含有似囊尾蚴的甲虫后,经11~20d发育为成虫并开始排出孕节。

上述三种赖利绦虫均为全球性分布,凡养鸡的地方几乎都有这三种绦虫的存在,这可能与中间宿主蚂蚁和鞘翅目昆虫的广泛存在有关。

我国各省均有发生,各种年龄的鸡均能感染,但以雏鸡最易感染。

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关,若饲养条件不好且不能及时驱杀中间宿主,则感染和发病较严重,经济损失也较重。

三种绦虫常发生混合感染。

虫体固着处由于小钩和吸盘的机械刺激引起肠炎和出血。

数控铣床进给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计划书

数控铣床进给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计划书

开题报告1、数控铣床简介1.1 数控铣床地构成数控铣床一般由数控系统(CNC>、伺服驱动系统、机械零件等几大多半构成. <1)数控系统数控系统是机床运动控制地中心 , 往常数控铣床都配有高性能、高精度、集成软件地微机数控系统 , 拥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刀具赔偿、系统故障自诊疗等功能 , 能达成绝大多半地基本铣削以及镗削、钻削、攻螺纹等循环加工.<2)伺服驱动系统伺服驱动系统由伺服驱动电路和伺服驱动装置构成 ,并与机床地履行零件和机械传动零件构成数控机床地进给系统 .伺服系统有开环、闭环和半闭环之分 . 在[1]半闭环和闭环伺服系统中还需地点检测装置.<3)机械零件机械零件包含:主运动零件 ,进给运动零件如工作台、拖板、床身等支撑零件 , 别的 , 还应当有冷却、润滑、排屑、转位和夹紧等协助装置 .1.2 数控铣床地构造数控铣床地构造如图 1.1,数控铣床进给传动装置由 X 、Y 、 Z 轴构成 ,本课题只设计 Z 轴进给传动装置 .图 1.1 立式数控铣床地构造1.3 数控铣床地用途和工艺特色铣床是用铣刀进行切削加地机床 ,在铣床上 ,用不一样铣刀能够对平面、斜面、沟槽、台阶、 T 形槽、燕尾槽等表面进行加工 , 此外配上分度头或展转台还能够加工齿轮、螺旋面、花键轴、凸轮等各样成型表面 . 故铣床地全能性强 , 应用范围很广 . 铣床地工艺特色以下:( 1>铣床地主轴带动铣刀作旋转主运动;( 2>铣刀是多齿、多刃连续进行切削;( 3>多半铣床由工作台带动工件作直线进给运动;( 4>铣刀在切削时 , 每个刀齿地切削过程是断续地 , 同时参加切削地齿数是变化地 , 每个刀齿地切削厚度也是变化地 , 所以简单惹起机床振动;( 5>铣削时 , 铣刀同时参加切削地齿数许多 , 便于采纳较大地铣削速度和进给给量 , 因此生产效率高 .2、数控铣床进给传动装置设计要求数控铣床伺服进给系统是由伺服驱动电路、伺服驱动装置、机械传动机构及履行零件构成 .2.1 伺服系统机械传动构造设计特色为确立伺服系统地定位精度和工作稳固性, 在机构传动构造设计上都要求无空隙、低摩擦、高刚度、高谐振以及适合地阻尼比.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 机械传动构造地设计中应尽量采纳低摩擦传动副如转动导轨、静压导轨、贴塑导轨、滚珠丝杠等 , 以减小摩擦力;经过选区用最正确降速比来降低惯量;采纳预紧地方法提升传动刚度;用消隙地方法减小反向死区偏差等 , 此中最重要地是提升传动刚度和降低惯量 .2.2 伺服系统对伺服电机地要求<1)从最低速到最高速电机都能安稳运行,转矩颠簸要小 ,特别在低速如 0.1r /min 或更低速时 ,仍有安稳地速度而无爬行现象;<2)电机应拥有大地较长时间地过载能力,以知足低速大转矩地要求;<3)为了知足迅速响应地要求,电机应有较小地转动惯量和大地堵转转矩,并拥有尽可能小地时间常数和启动电压;<4)电机应能随屡次启动、制动和反转.沟通伺服已占有了机床进给伺服地主导地位,并跟着新技术地发展而不停完善 ,详细表此刻三个方面 .一是系统功率驱动装置中地电力电子器件不停向高频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功率模块获得普及与应用;二是鉴于微办理器嵌入式平台技术地成熟 ,将促使先进控制算法地应用;三是网络化制造模式地推行及现场总线技术地成熟 ,将使鉴于网络地伺服控制成为可能 .[2]3、整体设计方案论证3.1 数控机床 Z 轴传动装置构造 <如图 3.1)图 3.1 数控机床 Z 轴传动装置构造3.2 数控系统地选择交/直流伺服电动机拖动 ,编码器反应地半闭环数控系统:半闭环系统检测元件安装在中间传动件上 ,间接丈量履行零件地地点 ,只好赔偿系统环路内部部分元件地偏差 ,所以 ,它地精度比闭环系统地精度低 ,可是它构造与调试都较闭环系统简单 .在将角位移检测元件与速度检测元件和乘机服电动机做成一个整体时则无需考虑地点检测装置地安装问题 .3.3 传动机构择选本课题采纳地是滚珠丝杠螺母副 . 由于滚珠丝杠螺母副是一种低摩擦、高精度、高效率地机构 , 在数控机床上获得宽泛应用 . 当丝杠和螺母相对运动时 , 滚珠沿丝杠螺旋槽滚道转动 , 所以丝杠和螺母之间基本上为转动摩擦 . 而且滚珠丝杠螺母副地动<静)摩擦系数相差极小 , 配以转动导轨 , 起动力矩很小 , 运动敏捷 , 低速时不会出现爬行 . 滚珠丝杠螺母机构是展转运动与直线运动互相转动地传动装. [3]它拥有以下长处 :<1)摩擦损失小、传动效率高传动效率可达 92%--96%,是一般丝杠传动地3~4 倍, 而驱动转矩仅为滑动丝杠螺母机构地 25%;<2)运动安稳 , 摩擦力小、敏捷度高、低速时无爬行;<3)轴向刚度高、反向定位精度高由于能够完整除去丝杠与螺母之间地空隙并可实现滚珠地预紧 , 因此轴向刚度高 , 反向时无空行程 , 定位精度高;<4)滚珠丝杠螺母副主要零件均经过热办理 , 其滚道表面地硬度值可达 60—62HRC, 因此耐磨性好 , 寿命长 , 精度稳固性好;<5)由于摩擦因数小、不可以自锁 , 因此该机构地传动拥有可逆性 , 在作垂直运动时应加装防备逆转地装置 , 防备工作台因自重而降落 .由于滚珠丝杠螺母副与一般丝杠螺母副对比有这么多地长处,所以,此题目采纳滚珠丝杠螺母副 .3.4 导轨副选择当前在数控机床上主要使用以下两种种类导轨:<1)贴塑导轨:是以聚四氟乙烯为基体, 加入青铜粉、二硫化钼和石墨等填充剂混淆烧结而成 . 它拥有摩擦特征好、耐磨性好、减振性好等特色, 这类导轨[4]已经在中、小型数控机床上宽泛应用.由于其工艺较简单, 对原有滑动导轨不需作大地变动 , 故在一般机床数控机床改装上应用宽泛.<2)涂塑导轨:它是以环氧树脂为基体 , 加入二硫化钼和胶体石墨以及铁粉等混淆而成 , 再配以固化剂调匀涂刮或注入导轨面 . 这类涂塑导轨拥有优秀地摩擦特征和耐磨性 , 可使用在大型、重型数控机床上.经过剖析与比较联合实质产品所需求地加工精度 , 此题改造地数控铣床地导轨副采纳贴塑导轨以知足设计任务书地要求 .4、参数选择依据设计要求并参照实质状况, 初步选定机床主要参数以下:表 4-1 机床主要参数工作台宽度×长度400×1200mm工作台最大纵向行程300mm工作台最大横向行程500mm主轴箱最大垂直行程400mm主轴调速无级调速主轴功率 5.5KW电机额定转速1500 r/min5、进度安排表 5-1 进度安排次序阶段安排计划达成内容备注1 1-4 周外文翻译、开题报告、文件综述2 4-7 周结束机械设计部分并达成大多半零件图3 8-12 周电气设计并结束机械设计部分4 13-14 周检查、改正设计与计算5 15-16 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及准备辩论参照文件[1] 廖成效主编.数控技术.武汉:湖北科学技术第一版社.2000.5[2] 王贵明.数控适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第一版社,2000 .7[3]天津市机械项目学会.机床电气设施及维修.1984. 3[4]范超毅等编.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第一版社.2007.5。

数控车床X轴进给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数控车床X轴进给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课题来源 D.自拟课题课题性 A.工程设计课题名称数控车床X轴进给系统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采用文献分析法、类比法等方法进行数控车床X轴进给系统的设计,使X 轴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准确的X轴进给系统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部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和切削生产率,是决定机床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

毕业设计的具体内容:1、调研并熟悉课题及有关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2、设计要求:机械制图、设计计算3、技术经济分析:各零件成本分析、课题成本计算4、翻译有关外文资料5、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对数控车床X轴进给系统进行了设计,其意义如下:1.随着数控车床的高速发展,以高速、高精、高可靠性、环保等方面为基础,制造出更好的数控车床,一台好的数控机床需要一个好的X轴进给系统,确保稳定的横向进给。

2.X轴进给系统是数控装置和机床机械传动部件间的联系环节,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行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数控车床横向进给机构的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

该部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和切削生产率,是决定机床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

3.一开始对于这个课题是陌生的,通过找资料、咨询老师、询问同学等方法,归纳关于数控车床X轴进给的资料,提高了自己的查找能力,阅读能力。

4.四年来,我学习了很多专业课,对于其中的专业知识有些是掌握的不牢靠,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丰富了自己,提高了自己。

本次毕业设计的宗旨也是让我自己觉察到自己的不足,遇到问题自己要分析问题,咨询老师。

本次设计也综合考查了我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献综述一、引言从20世纪中叶数控技术出现以来,数控机床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设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装备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大量需求,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并不断发展以更适应生产加工的需要。

“十二五”是国产数控机床发展的一个新机遇期,全球已经走出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最困难时期,国内需求拉动的效果非常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机械系(院)2008届题目AD35数控车床X向进给系统设计课题类型毕业设计课题来源其他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3班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填写日期:2012年4 月1日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AD-25数控车床适宜加工各种形状复杂的轴、套、盘类零件, 如车削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圆弧面、端面、切槽、倒角、车螺纹等,工艺适应性强,加工效率高,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降低对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要求。

编程容易,操作简单,可广泛适用于汽摩配件、家电、液压气动、轴承、仪器仪表、五金阀门等制造业中、小型零件的批量加工,是理想的中小型机械加工设备。

AD-25经济型数控机床X向进给系统的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X轴进给系统中Z轴进刀箱的结构设计及其他支撑结构的设计丝杠采用高性能材料制造,对支撑丝杠的箱体及支架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使丝杠在工作时处于最佳状态。

2、研X轴进给系统中电机的选择及丝杠转矩与电机的转矩的校核根据对机床的功能要求,对电机进行选择,并对丝杠进行尺寸的计算,并对其进行最大扭转转矩及刚度进行校核,以符合机床的功能要求。

(2)课题研究的目的: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机床生产率及加工成品的一致性,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降低机床对操作者熟练程度的要求。

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数控设备的生产与应用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机械与电子工业水平。

它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改变我国制造技术落后的状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AD-25数控车床X向进给系统的设计是数控车床设计进给系统的一部分,其设计的精确度,准确度直接影响着数控车床质量的好坏,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进给系统设计的稳定性更为重要。

X向进给系统的设计再AD25数控车床的设计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数控车床进给系统设计主要包括X,Z向的进给,其中X向主要用于切削,等加工工序中。

数控技术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控装备则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数控技术是制造自动化的关键基础,是现代制造装备的灵魂核心,是国家工业和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其水平的高低和数控装备的拥有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数控机床业。

一个国家数控机床业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该国制造业水平、工业现代化程度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及战略地位。

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为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数控技术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关键,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

数控系统作为数控技术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改进及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机械加工设备以“质”的变化。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

数控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技术构成和现代控制工程的基本技术要素,其应用几乎遍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数控技术应用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正确合理地提高设计与使用数控技术,对于提高机床装备的工作品质和技术经济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能让我们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使我们的设计更具实用性。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和发展趋向)数控技术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它将微型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和机械的几何运动结合与一体。

微型计算机通过数字量去控制机械运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多品种、中小批量机械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通用、灵活、高效的自动化机床。

并且它与普通车床相比有的许多优点:1.自动化程度与生产效率高。

2.具有较大的柔性。

当加工对象改变时,只需重新编制程序就能非常迅速地从一种零件加工过渡到另一种零件的加工,特别使用于目前品种多、批量小、变化的生产特征。

3.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

数控加工的尺寸精度一般在0.005~~0.01之间,不受零件结构复杂程度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的影响。

从而废品率大大下降。

4.易于建立计算机通信网络。

数控机床是使用数字信息作为控制信息,易于与CAD或AM系统连接形成CAD/CAM一体系统,它是柔性制造技术(FMS)、计算机集成系统(CIMS)等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

5.便于现代化产管理。

这些特点使数控机床在50年代问世后,应用范围从小批量生产发展到大批量生产领域。

在未来的制造领域随着技术的不短完善,数控机床价格的下降以及操作维修技术的提高,数控机床将迅速普及。

1.我国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我国从1958年由北京机床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单位首先研制数控机床,并试制成功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从1965年开始研制晶体管数控系统,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研制的数控劈锥铣床、非圆插齿机等获得成功。

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北京研究所又开发出BSO3经济型数控技术和BSO4全功能数控系统,航空航天部706所研制出MNC864数控系统等,进而推动了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使我国数控机床在品种、性能上以及水平上均有了新的飞跃。

我国数控机床已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数控机床产量虽然持续高速增长,而进口量仍很旺盛,我国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进高效、精密为核心的数控机床“um”级工程,加强发展高性能、高可靠性数控功能部件,积极开展复合加工机床,超精密数控机床和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工程化研究等相关的关键技术。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与国际全面接轨,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机床制造业既面临着机械制造业需求水平提升而引发的制造装备发展的良机,也遭遇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加速推进数控机床的发展是解决机床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随着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大量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设计技术的飞速进步,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发展以更适应生产加工的需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数控机床高速化、高精度化、复合化、智能化、开放化、网络化、多轴化、绿色化等发展趋势。

2.当前世界数控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国际机床市场的消费主流是数控机床。

1998年世界机床进口额中大部分是数控机床,美国进口机床的数控化率达70,我国为60%。

目前世界数控机床消费趋势已从初期以数控电加工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主转向以加工中心、专用数控机床、成套设备为主。

国外数控机床的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日益普遍运用,数控机床走向网络化、集成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和方向,互联网进入制造工厂的车间只是时间的问题。

从另一角度来看,目前流行的ERP即工厂信息化对于制造业来说,仅仅局限于通常的管理部门(人、财、物、产、供、销)或设计、开发等等上层部分的信息化是远远不够的,工厂、车间的最底层加工设备——数控机床不能够连成网络或信息化就必然成为制造业工厂信息化的制约瓶颈,所谓的ERP就比较“虚”没有能够真正地解决制造工厂的最关键的问题。

所以,对于面临日益全球化竞争的现代制造工厂来说,第一是要大大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即数控机床必须达到起码的数量或比例;第二就是所拥有的数控机床必须具有双向、高速的联网通讯功能,以保证信息流在工厂、车间之间流通。

以FANVC和西门子为代表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商已在几年前推出了具有网络功能的数控系统。

在这些系统中,除了传统的RS232接口外,还备有以太网接口,为数控机床联网提供了基本条件。

由于国外企业的发展水平,数控机床的网络接口功能被定义为用于远程监控、远程诊断。

数探机床是支撑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是发达国家竞相培育的宠儿。

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动向可归纳为下述几点:工序复合化工序复合化是指在一台数控机床上经一次装夹完成多个工序和多表面的加工,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减少形位误差和加工时间。

最先出现的加工中心即是典型的工序复合化机床,它能在一次装夹中完成镗、铣、钻、铰和攻丝等多个工序。

其后,车削中心,钻削中心,磨削中心和电加工中心等相继问世。

加工中心可通过各类立卧转换的主轴对工件实现除底面以外的五面加工;机床推向市场,使用户得以比原价格低30%-40%的价格买到所需的机床。

由车削中心能完成回转零件的全部加工。

发展较慢的磨床也出现了磨削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内外圆、沟槽、端面、非圆表面的全部磨削工序。

精密化的高速化精密化是数控机床发展中始终追求的目标。

高速是实现高效加工的重要途径。

近十年来,数控机床的高速化成效显著,如加工中心的主轴转速、工作台移动速度和换刀时间分别从80年代中的3000-40000r/min,10m /min和五至十秒,提高到90年代中的15000-50000r/min,80-120r/min 和一至三秒。

不少加工中心的主轴转速甚至达到10000r/min。

机床制造厂通过对新型主轴和运动部件的研制,振动和热变形的消减乃至开发如虚拟六轴加工中心和直线电机这类有创新意义的机床或部件,来提高数控机床的精度和速度。

低价格化只有在适用前提下追求高精尖才是有生命力的;低价格应是产品开发的重要一环。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国率先而日本紧跟着将低价而实用的数控机床推向市场,使用户得以比原价格低30%-40%的价格买到所需的机床。

由于采用了诸如零部件通用化,选用价廉物美的配套件,剔除多余功能及采用新技术等措施,机床虽然降价但性能并不降低,有的甚至超过原有的功能。

结构和部件的创新为求得数控机床的更大的发展,欧美和日本等国均极为重视机床结构和部件的创新。

美国吉丁·路易斯公司于1994年首先推出的虚拟六轴无导轨加工中心即是一例。

机床以三角形的构架取代了传统的床身和立柱,用可伸缩六条“腿”来支撑并移动主轴对固定的工件加工。

比之传统的加工中心,其刚度高五倍,轮廓加工速度高三倍以上,而空间精度要比坐标测量机高五倍以上。

直线电机是创新的又一实例。

它具有高速和定位准确的优点,因此在美国和日本开始实际应用。

柔性化和系统化自80年代起,以数控机床为主体和各类柔性生产系统应运而生。

按其规格、自动化程度和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柔性流水线,独立制造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智能制造系统等。

总而言之,目前,数控机床的发展日新月异,高速化、高精度化、复合化、智能化、开放化、并联驱动化、网络化、极端化、绿色化已成为数控机床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