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是实验报告doc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包括:电子秤、砝码、滑块、滑轨、支架、砝码等。
实验步骤:1. 安装好实验装置,确保滑块紧贴滑轨。
2. 将电子秤调零,并记录电子秤读数。
3. 将砝码挂在支架上,作为阻力。
4. 将滑块置于支架上,并调节阻力大小,使滑块做匀速运动。
5. 记录滑块的质量、阻力、速度等数据。
6. 在滑块上添加砝码,改变滑块的质量,重复实验步骤4-5。
7. 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滑块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g):| 质量(kg)| 阻力(N)| 加速度(m/s²)| 加速度与质量的比值(m/s²/kg)| 加速度与阻力的比值(m/s²/N)|| --- | --- | --- | --- | --- || 0.1 | 0.5 | 5.0 | 50.0 | 1.0 || 0.2 | 1.0 | 2.5 | 50.0 | 0.5 || 0.3 | 1.5 | 2.5 | 57.1 | 0.433 || ... | ... | ... | ... | ...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相符,说明我们的实验方法正确,实验结果可靠。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电子秤等实验器材,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讨论与建议:本次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
其次,实验数据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最后,我们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内容,如不同阻力的实验等,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DOC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3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 r和轴摩擦力力矩M 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 r-M f=Iβ。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M3A.作m–1/t2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M=K1/t2(4)式中K1=2hI/gr2为常量。
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2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
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从m–1/t2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2hI/gr2B三.实验仪器刚体转动仪,滑轮,秒表,砝码。
四.实验内容1.调节实验装置:调节转轴垂直于水平面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塔轮轴垂直,并与滑轮面共面。
选定砝码下落起点到地面的高度h,并保持不变。
2.观察刚体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次下落时间,取平均值。
砝码质量从5g开始,每次增加5g,直到35g 止。
用所测数据作图,从图中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计算转动惯量。
4.测量半径与下落时间关系测量的基本内容是:对同一质量的砝码,更换不同的塔轮半径,测量不同的下落时间。
将两个配重物选在横杆上固定位置,用固定质量砝码施力,逐次选用不同的塔轮半径,测砝码落地所用时间。
对每一塔轮半径,测三次砝码落地之间,取其平均值。
注意,在更换半径是要相应的调节滑轮高量I=1.78⨯103-kg2m⋅;由m-1/t2的关系得到转动惯量I=23kg⋅⨯-..1m8710七.实验注意事项:1.仔细调节实验装置,保持转轴铅直。
大物实验报告示波器doc

大物实验报告示波器篇一:示波器使用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了解示波器各主要组成部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配合;2.熟悉使用示波器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示波器测量波形的电压幅度和频率;【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 GOS-6021型1台2、函数信号发生器YB1602型 1台3、连接线示波器专用 2根 [实验原理] 示波器由示波管、扫描同步系统、Y轴和X轴放大系统和电源四部分组成,1、示波管如图所示,左端为一电子枪,电子枪加热后发出一束电子,电子经电场加速以高速打在右端的荧光屏上,屏上的荧光物发光形成一亮点。
亮点在偏转板电压的作用下,位置也随之改变。
在一定范围内,亮点的位移与偏转板上所加电压成正比。
示波管结构简图示波管内的偏转板 2、扫描与同步的作用如果在X轴偏转板加上波形为锯齿形的电压,在荧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条水平线,如图1图扫描的作用及其显示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而X轴偏转板不加任何电压,则电子束的亮点在纵方向随时间作正弦式振荡,在横方向不动。
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条垂直的亮线,如图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又在X轴偏转板上加锯齿形电压,则荧光屏上的亮点将同时进行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位移,其合成原理如图所示,描出了正弦图形。
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频率)相同,这个正弦图形将稳定地停在荧光屏上。
但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稍有不同,则第二次所描出的曲线将和第一次的曲线位置稍微错开,在荧光屏上将看到不稳定的图形或不断地移动的图形,甚至很复杂的图形。
由此可见:(1)要想看到Y轴偏转板电压的图形,必须加上X轴偏转板电压把它展开,这个过程称为扫描。
如果要显示的波形不畸变,扫描必须是线性的,即必须加锯齿波。
(2)要使显示的波形稳定,Y轴偏转板电压频率与X轴偏转板电压频率的比值必须是整数,即:fy?nn=1,2,3, fx示波器中的锯齿扫描电压的频率虽然可调,但要准确的满足上式,光靠人工调节还是不够的,待测电压的频率越高,越难满足上述条件。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摆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摆实验报告.doc摘要本次实验是关于牛顿摆的实验,通过实验观测牛顿摆的运动规律,验证了牛顿摆的运动方程式T=2π√(l/g)。
实验采用了简单的装置,通过不同长度的细线和不同的质量球,对牛顿摆进行不同的实验,测出运动周期和小球运动的轨迹,最后统计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牛顿摆的运动规律。
关键词:牛顿摆、运动方程式、运动周期、轨迹AbstractKey words: Newton's pendulum, motion equation, period of motion, trajectory正文一、实验原理牛顿摆是一种较基础的物理学实验,是根据万有引力和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
牛顿摆的运动受到重力和绳的张力的作用,它的运动方程式为T=2π√(l/g),其中T为运动周期,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
在公式中,T和l是牛顿摆的固有属性,而g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
通过调整摆长,可以改变牛顿摆的运动周期。
二、实验内容1.准备工作a. 将牛顿摆的设备挂在桌子上。
b. 推敲实验记录表格中所需的数据。
c. 方便时间记录,确定一个起始时间。
2.逐步实验过程a.用实验装置将铁球挂起,使其静止不动。
b.将铁球拉离平衡位置,放手使其开始摆动。
c.从摆动开始的那刻起,准确记录时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电子器容器内的时间。
d.统计测量数据。
e.根据测量数据计算T和T的误差值。
3.更改实验材料进行实验a.将铁球更换成一个较重的橡胶球,并重复第二步的操作。
b.更换两条不同长度的细线,再次进行实验。
三、实验结果不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详见以下表格:| 实验条件 | 摆长 | 铁球质量 | 运动周期 || ----------- | -------- | --------- | ------------ || 原始实验 | 0.5m | 500g | 1.96s || 重物实验 | 0.5m | 1000g | 2.78s || 长细线实验 | 0.8m | 500g | 2.51s || 短细线实验 | 0.2m | 500g | 1.20s || 轻物长线实验| 0.8m | 250g | 1.91s || 轻物短线实验| 0.2m | 250g | 0.88s |2.误差计算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得到的误差如下:四、实验分析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条件下的牛顿摆的运动周期存在一定的差异。
(完整精品)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之光电比色计.doc

大学物理
实
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实验日期 2017 年6 月13 日 实验地点:实验楼B415室
实验名称 用光电比色计测定液体的浓度
组号 第 组
【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比色计的构造。
2.掌握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用光电比色计测量未知溶液浓度的方法。
【实验器材】
581-G 型光电比色计、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待测溶液、蒸馏水、脱脂棉、滤色片。
【实验原理】
当单色光通过厚度相同,而浓度很小的溶液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光被溶液
吸收的程度称为吸收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即:
A =εCL
式中:A 为吸收度,C 为溶液的浓度,L 为溶液的厚度,ε为消光系数。
用同种方法配制的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其浓度分别为 C 1和 C 2 , 对同类溶液ε相同,当厚度也相同时则有:
A 1=ε1CL A 2=εC 2L
式中A 1、 A 2可由光电比色计直接读出,C 1为标准溶液的已知浓度,据此可算出待测溶液C 2。
581-G 型光电比色计就是根据此原理设计而成的。
评 分
【数据记录与处理】
溶液的颜色为 滤光片的号码
次数 A 1
A 1
1 2 3 4 5
平均 =
=
=
=
= =
待测溶液浓度的平均绝对误差 5
21
25
i
i C
C =∆∆==∑
待测溶液浓度的相对误差 212
212C A A E C A A ∆∆∆==+=∆
待测溶液的浓度 222C C C =+∆=。
(完整精品)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之万用表的使用.doc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学院班级
实验日期 2017 年6 月6 日实验地点:实验楼B413室
(3)交流电压挡磁电式表头内永久磁体的磁场方向恒定,当通过交流电时,作用在可动部件上的力矩方向将随电流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表头可动部分惯性较大,它在某一方向力矩作用下,还来不及转动,力矩的方向又发生了变化,这样,表头的指针实际上不可能转动。
所以,必须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才能测量。
图3是多量程交流电压表原理图,图中D1、D2为整流元件。
(4)电阻挡图4是欧姆表的原理图,它由表头、电池、电阻R i和调零电阻R0组成。
在a、b两端即红、黑两表棒之间可接入待测电阻R x。
测量前,先把两表棒短路即R x=0。
调节调零电阻R0使表头指针指到刻度线右端的满刻度,即欧姆表的零点。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式1式中R z=R g+R0+R i+r称为欧姆表的综合电阻。
这一步骤称为欧姆表的调零。
测量未知电阻R x时,将它接入两表棒之间,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时,
之间变化时,指针将在刻度线右端到左端位置间变化,。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系列之衍射光栅.doc

一、经营收入估算
根据行业及公司历史数据对目标公司未来五年经营收入进行合理预测。
二、经营总成本估算
合理估算目标公司未来五年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和税金支出等。
三、经营利润与财务评价
合理估算目标公司未来五年的盈利水平,并估算项目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财务指标。
第五节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实验名称】衍射光栅
【实验目的】
1.观察光栅的衍射光谱,理解光栅衍射基本规律。
2.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3.学会测定光栅的光栅常数、角色散率和汞原子光谱部分特征波长。
【实验仪器】
JJY1′型分光计、光栅、低压汞灯电源、平面镜等
【实验原理】
1.衍射光栅、光栅常数
图40-1中a为光栅刻痕(不透明)宽度,b为透明狭缝宽度。d=a+b为相邻两狭缝上相应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光栅常数。它是光栅基本参数之一。
4.光栅常数与汞灯特征谱线波长的测量
根据方程(40-1)式可知,若已知入射光在某一级某一条光谱线的波长值,并测出该谱线的衍射角,就可以求出所用光栅的光栅常数d。反之,若已知所用光栅的光栅常数,则可由(40-1)式测出光源发射的各特征谱线的波长。角的测量可由分光计进行。
【实验内容】
光栅常数与光波波长的测量
当衍射角满足光栅方程:
(k=0,±1,±2…)(40-1)
时,光会加强。式中为单色光波长,k是明条纹级数。
如果光源中包含几种不同波长的复色光,除零级以外,同一级谱线将有不同的衍射角。因此,在透镜焦平面上将出现按波长次序排列的谱线,称为光栅光谱。相同k值谱线组成的光谱为同一级光谱,于是就有一级光谱、二级光谱……之分。图40-3为低压汞灯的衍射光谱示意图,它每一级光谱中有4条特征谱线:紫色1= 435.8nm,绿色2=546.1nm,黄色两条3= 577.0nm和4=579.1nm。
大学物理室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摆周期测量实验目的:1. 了解单摆的基本原理和周期公式;2. 通过实验验证单摆周期公式;3. 掌握单摆周期测量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单摆是一种理想的摆动系统,其周期公式为:T=2π√(L/g),其中T为周期,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
实验仪器:1. 单摆装置;2. 刻度尺;3. 秒表;4. 重力加速度计。
实验步骤:1. 将单摆装置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摆长,使其长度为L;2. 用秒表测量单摆摆动的周期T;3. 用刻度尺测量摆长L;4. 用重力加速度计测量重力加速度g;5. 计算理论周期T0,并与实验周期T进行比较。
实验数据:摆长L:1.00m;实验周期T:1.20s;重力加速度g:9.80m/s²;理论周期T0:2π√(1.00/9.80)≈2.02s。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实验误差:E=(T0-T)/T0×100%;2.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摆动过程中空气阻力、摆线长度测量误差、计时误差等;3. 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差异。
实验误差计算:E=(2.02-1.20)/2.02×100%≈40.6%。
误差分析:1. 空气阻力:摆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单摆的周期有影响,导致实验周期略大于理论周期;2. 摆线长度测量误差:摆线长度测量时,由于刻度尺的精度限制,导致摆长L的测量值略小于实际值,从而使得实验周期略大于理论周期;3. 计时误差:秒表计时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反应时间,导致计时误差,使得实验周期略大于理论周期。
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单摆周期公式T=2π√(L/g)的正确性;2. 实验过程中,空气阻力、摆线长度测量误差、计时误差等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 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减小这些误差,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摆长对单摆周期的影响;2. 研究不同摆角对单摆周期的影响;3. 利用单摆周期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g。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1001姓名:王杰学号:201048770114人造火焰一、实验原理仪器下部是由半透明的材料制成的炭火造型,由于不同厚度的炭火造型各位置透光不同,在其下部的灯光照明下,较薄的地方显得火红,较厚的地方显得暗淡。
火苗的形成:为了使火苗从炭火堆中窜出,在炭火模型的后面放置一面反射镜,上面刻有火苗状的透光镜,炭火模型与其镜中的像形成对称结构,中间形成一条透光缝,在缝的下部形成一根横轴,轴的四周镶满不同反射方向的小反光片,光源的光照射到反光片上,光源的光照到反光片上,随着轴的转动,光被随机的反射出来,让我们看到了火苗的存在。
二、演示方法1、接通电源,观察视窗内似有熊熊烈火燃烧。
2、打开加热开关,还会有热风吹出,就像一座逼真的火炉。
电磁炮一、电磁炮的结构原理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代替火药爆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它主要有电源、高速开关、加速装置和炮弹组成。
根据通电线圈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加速线圈固定在炮管中,当它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就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电流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弹丸加速运动并发射出去。
二、使用方法将炮弹放入炮管中距尾部25cm左右,摁下启动按钮即可发射炮弹。
三、注意事项1、不要长时间频繁通电,防止线圈发热过度,影响使用寿命。
不用时请将总电源插头拔掉,切断电源。
2、由于三相交流电有相序之分,若所接相序与本仪器所要求相序不同,则炮弹会弹出相反的方向。
所以,发射时请勿站在炮筒尾部,此时将相序调换即可。
一、避雷针工作原理带电导体的外表面是等势面,曲率半径小的地方电荷密度大。
由于导体尖端的曲率半径极小,因而电荷密度极大,而导体表面外侧邻域内的电场与导体的电荷密度成正比,所以尖端邻域内有极强的电场,当电场强到使空气击穿时,就产生了尖端放电,导体上的电荷就不会再更多的积累,而是导体上的电荷会不断的流失,若在建筑物上安装这种尖端装置,则在雷雨季节就不会在建筑物上积累过多的电荷而遭雷击,装在建筑物顶上防止雷击的导体就是避雷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 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 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 0.5 天平感量: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h) mm2、计算钢丝直径t以25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M1tM2 M3=0.9584kgm3三、结论1、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即上面给出的数据。
2、分析讨论心得体会:1、天平的正确使用:测量前应先将天平调水平,再调平衡,放取被称量物和加减砝码时○一定要先将天平降下后再操作,天平的游码作最小刻度的12估读。
2、螺旋测微器正确使用:记下初始读数,旋动时只旋棘轮旋柄,当听到两声咯咯响○时便停止旋动,千分尺作最小刻度的110估读。
思考:1、试述螺旋测微器的零点修正值如何确定?测定值如何表示? ○答:把螺旋测微器调到0点位置,读出此时的数值,测定值是读数+零点修正值2、游标卡尺读数需要估读吗? ○答:不需要。
3、实验中所用的水是事先放置在容器里,还是从水龙头里当时放出来的好,为什么? ○答:事先放在容器里面的,这样温度比较接近设定温度。
建议学校的仪器存放时间过长,精确度方面有损,建议购买一些新的。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批阅日期: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二:一、实验目的。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及答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U实验方法原理根据欧姆定律,R =,如测得U 和I 则可计算出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I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1 只,0-5V 电压表1 只,0~50mA 电流表1 只,0~10V 电压表一只,滑线变阻器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1 台。
实验步骤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
必要时,可提示学生参照第2 章中的第2.4 一节的有关内容。
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U 值和I 值。
对每一个电阻测量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
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1) 由∆U =U max ×1.5% ,得到∆U 1 = 0.15V,∆U2 = 0.075V ;(2) 由∆I = I max ×1.5% ,得到∆I 1 = 0.075mA,∆I 2 = 0.75mA;(3) 再由u= R ( ∆U)2 + (∆I) 2 ,求得u= 9 ×101Ω, u= 1Ω;R 3V 3I R1 R2(4) 结果表示R1 = (2.92 ± 0.09) ×10光栅衍射实验目的(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Ω, R2= (44 ±1)Ω(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实验方法原理若以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面上,按照光栅衍射理论,衍射光谱中明条纹的位置由下式决定: (a + b) sin ψk =dsin ψk =±k λ 如果人射光不是单色,则由上式可以看出,光的波长不同,其衍射角也各不相同,于是复色光将被分解,而在中央 k =0、 ψ =0 处,各色光仍重叠在一起,形成中央明条纹。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材料-单摆测重力加速度.doc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材料-单摆测重力加速度.doc
单摆是在物理上常见的一个实验室现象,在物理实验中,它可以用来研究动能与惯性的转换,以及作用力的作用。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
在实验中,将被试悬吊在一根绳子上,它会随着时间发生频谱上的摆动,其频率为:$$ f = \frac{g}{2 \pi l} $$其中 g 是重力加速度,l 是绳子的长度。
根据这一定律,可以测得重力加速度 g。
实验装置:
实验的关键装置有绳子、悬挂架和被试者。
将绳子固定在悬挂架上,绳子的fixed端作为摆锤的支点,绳子的活动端由被试者拉动并悬挂在悬持架上。
由于被试者的重量,悬挂架及其附件会摆动,从而形成单摆运动。
实验流程:
(1)安装实验装置:将绳子安装到悬持架上,然后将被试者悬吊在悬持架上。
(2)测量频率:将时间计量器安装在悬持架上,将时间计量器的时间与摆动的周期测得并修正。
(3)测量长度:测量出绳子的长度。
(4)计算重力加速度:根据实验原理,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
实验结果:
实验中测量的绳子的长度为1.2m,测量的单摆运动周期为5s,根据上文提供的计算公式可得重力加速度g=9.83m/s²。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测量值为9.83m/s²,与标准值9.8m/s²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实验结论证明,以单摆为例,可以研究惯性与动能之间的转换,以及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弹性碰撞.doc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弹性碰撞.doc 实验名称:弹性碰撞实验目的: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弹性碰撞的实验方法,了解弹性碰撞中的物理变化。
实验仪器:弹射器、弹珠、计时器实验原理:弹性碰撞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两种。
在完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碰撞前具有相同的速度,碰撞后物体互相反弹并保持相同的速度。
在非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后物体会一起移动并损失一定能量。
实验步骤:1.设置弹射器,固定弹珠在弹射器上,并将弹射器拉回到适当程度。
2.测量弹珠的质量,并精确记录。
3.将另一个弹珠置于地面或板子上,并将其质量测量并记录。
4.将弹射器对准地面或板子的弹珠位置,松开弹射器使得弹珠弹起并射向地面或板子。
5.在弹珠碰撞后立即启动计时器,记录弹珠碰撞后弹射器的反弹时间。
7.重复以上步骤,将另一个弹珠放置于弹射器上。
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的受力大小和方向相等且相反,碰撞时两个物体对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两个物体碰撞前和碰撞后的总动量相等。
3.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完全弹性碰撞时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而非完全弹性碰撞时部分能量被损失。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2.在非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后物体的速度会发生改变,且部分能量被损失。
3.弹性碰撞遵循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4.实验数据处理需要精度高,数据准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深刻理解到牛顿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对弹性碰撞的影响。
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误差,计算结果才能准确。
实验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操作弹射器和计时器。
这次实验是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它不仅提高了我的探究精神,还培养了我的创造力。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物理现象,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在物理学中,许多现象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揭示和验证。
本实验将通过以下原理进行实验:1、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2、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 = V/R。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量变化率与线圈匝数的乘积,即E = n(dΦ)/(dt)。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小钩码、轨道、光电门、电磁铁、电源、电阻箱、线圈等。
2、进行实验操作:将小车放在轨道上,安装光电门以测量小车的速度,连接电源和电磁铁,调整电阻箱和线圈的阻值。
3、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改变小车的质量、电磁铁的电流、电阻箱的阻值等,记录小车的速度、加速度、电流、电压等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各个变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欧姆定律。
5、撰写实验报告: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根据实验数据,当小车的质量增加时,其加速度减小;当施加的力增加时,加速度也增加。
这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2、欧姆定律验证: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发现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符合欧姆定律的预测,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验证:当磁通量变化时,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实验数据也显示,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和线圈匝数成正比,符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预测。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方法也为我们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光学常数和吸收系数,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和吸收规律,探索不同材料对光的响应特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共5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教师签名: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数据处理七、实验结论与分析及思考题解答1、对实验进行总结,写出结论:2、思考题解答:篇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日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①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②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③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贮气瓶,温度计,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
数字电压表1-进气活塞;2-放气活塞;3-ad590; 4-气体压力传感器;5-704胶粘剂图4-4-1 实验装置简图三、实验原理:气体由于受热过程不同,有不同的比热容。
对应于气体受热的等容及等压过程,气体的比热容有定容比热容c和定压比热容c。
定vp容比热容是将1kg气体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而定压比热容则是将1kg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cv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
显然,后者由于要对外作功而大于前者,即c定容比热容c之比vp。
气体的比热容比?定义为定压比热容c和p??ccpv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2四、实验步骤:5(1)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p0 设为(1.0248?10pa);(2)开启电源,将电子仪器部分预热10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3)关闭放气活塞2,打开进气活塞1,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使瓶内压强升高(即数字电压表显示值升高120~140mv左右,关闭进气活塞1。
待瓶中气压强稳定时,瓶内气体状态为ⅰ。
记下p1; (4) 迅速打开放气活塞2,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由于瓶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瓶内部分气体将突然喷出,发出“嗤”的声音。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含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含答案)
实验目的
探究{实验内容}对{实验目标}的影响。
实验器材
- {器材1}
- {器材2}
- {器材3}
实验步骤
1. 设置实验装置,确保器材摆放正确。
2. 测量并记录初始值。
3. 对实验进行{操作1},并记录相应数据。
4. 对实验进行{操作2},并记录相应数据。
5. 对实验进行{操作3},并记录相应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以下是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和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结论}。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结论1}
- {结论2}
- {结论3}
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实验内容}对{实验目标}的影响。
实验结果验证了相关理论,并且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和改进的可能性。
附录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额外信息和实验数据的详细记录:
实验过程记录
- 步骤1:...
- 步骤2:...
- 步骤3:...
实验数据详细记录
- 数据记录1:...
- 数据记录2:...
- 数据记录3:...。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金属导热系数的测量.doc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金属导热系数的测量.doc 实验目的:测量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并对比分析各材料之间的差异。
实验原理:热传导指的是热量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其速度与介质的导热系数有关。
金属导热系数较高,是热传导的良好介质。
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λ = Q/(A * ΔT/t)其中,λ为导热系数;Q为传热量;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度差;t为传热时间。
实验器材:导热实验装置、热传导棒、温度计、计时器、金属样本(铜、铁、铝、钢)。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器材准备整齐,待其达到稳定状态。
按照实验所需温度,将金属样本均匀地放置在导热实验装置的导热棒上。
2. 通过温度计记录下初始温度,并开启计时器。
在保持恒温状态下,测量金属样本的时间变化,并记录每一次测量的温度。
3. 在一定时间内,测量金属样本的温度变化并记录每隔一定时间的温度。
4. 根据实验公式,计算出各种金属的导热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不同金属的导热系数如下表所示:| 金属材料 | 导热系数(W/mK) || -------- | ---------------- || 铜 | 385 || 铁 | 80 || 铝 | 205 || 钢 | 50 |通过我们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各种金属的导热系数相差较大。
其中,铜的导热系数最高,而钢的导热系数最低。
这与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有关,如原子间距离、原子内电子结构等,不同的材料对热传导的效应差别十分明显。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得到的结果是,当介质材料导热系数越高时,它对热传导的效应就越好,与之硬度和密度等基本物理特性也有关。
这意味着,在特定的工程应用场景中,我们可以根据金属导热系数和其他物理特性,选择适合的金属材料来进行设计。
实验结论: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测量了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
结果表明,各种材料导热系数的差异明显,这是因为各种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不同所导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是实验报告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表(共4篇)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教师签名: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数据处理七、实验结论与分析及思考题解答1、对实验进行总结,写出结论:2、思考题解答:篇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格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院专业学号姓名同组实验者XX 年月日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五、附件:原始数据****说明:第五部分请另起一页,将实验时的原始记录装订上,原始记录上须有教师的签名。
篇三: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辉光盘【实验目的】: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
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
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实验目的】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
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
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
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时,也会影响电场的分布。
【相关介绍】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
它的外观为直径约15cm 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
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放电现象,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低压气体放电管中,在两极间加上足够高的电压时,或在其周围加上高频电场,就使管内的稀薄气体呈现出辉光放电现象,其特征是需要高电压而电流密度较小。
辉光的部位和管内所充气体的压强有关,辉光的颜色随气体的种类而异。
荧光灯、霓虹灯的发光都属于这种辉光放电。
在各种各样的辉光中,最神奇的还要算人体辉光了。
1911年伦敦有一位叫华尔德?基尔纳的医生运用双花青染料刷过的玻璃屏透视人体,发现在人体表面有一个厚达15毫米的彩色光层。
医学家们对此研究表明,人体在疾病发生前,体表的辉光会发生变化,出现一种干扰的“日冕”现象;癌症患者体内会产生一种云状辉光;当人喝酒时辉光开始有清晰、发亮的光斑,酒醉后便转为苍白色,最后光圈内收。
吸烟的人其辉光则有不谐和的现象。
实验心得12月的一次周末,我们利用这短短的2个小时去西区参观的物理实验室,并观看了物理演示实验。
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学不到的东西。
在实验课上,老师让我们自己学习实验原理,自己动手学习操作,然后给同学们演示并讲解。
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
我们怀着好奇心仔细的观看了每个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认真讲解,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都能用科学的自然知识来解释了!我觉得我们做的虽然是演示实验,但也很有收获,这是我们对课上所学知识的一个更直观的了解,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对光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学现象及原理的认识,为今后光学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此次演示实验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质,这给我们每天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一点趣味。
特别是辉光球和辉光盘,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这是我第一次看。
一丝一丝的五光十色的光线通过辉光球迸射出来如同礼花绽放般浪漫,让我想起了除夕夜的美妙绝伦的烟火。
虽然说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
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演示实验不仅开动了我们思考的马达,也让我们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
因此我想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课。
此外,我觉得我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镜所欺骗,要认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仅在物理,生活中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纲上要安排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所在。
我很庆幸能和老师一起参与本次试验,老师的细致指导是我能够顺利完成、理解本次试验的前提。
感谢老师的指导!篇四: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样本实验名称:二组分金属相图(注意::兰字部分即为预习报告,不用另外抄写一份!)班级:102班姓名:王亮学号:XX×××××实验组号:XX年3月14日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三、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四、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时间τ/min 温度 t/oc开始测量0 380第一转折点第二平台点结束测量六、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七、思考题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完)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2.实验题目: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
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6.实验内容;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
10.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线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篇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本篇三: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07-2【实验题目】如何测量普朗克常数班级姓名学号教师姓名上课日期 XX年 (原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大学物理是实验报告)月日教室房间座位号(以上信息请根据网络选课页面填写完整。
)任课教师签字: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