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方法作业和答案

合集下载

质性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质性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质性研究方法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质性研究中,最常用于收集资料的方法是()A 实验法B 问卷调查法C 访谈法D 观察法2、在进行访谈时,以下哪种做法是不合适的()A 保持中立的态度B 引导被访谈者回答预设的答案C 对被访谈者的回答进行追问D 认真倾听并记录3、以下哪个不是质性研究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A 内容分析法B 编码与分类C 统计分析D 主题分析4、扎根理论的核心是()A 从经验资料中归纳出理论B 先提出理论假设再验证C 基于前人的理论进行研究D 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5、进行民族志研究时,研究者需要()A 融入研究对象的文化B 保持局外人的视角C 快速完成研究D 避免与研究对象交流6、以下哪种抽样方法常用于质性研究()A 简单随机抽样B 分层抽样C 目的抽样D 系统抽样7、质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通常是()A 完全客观的观察者B 积极的参与者C 研究过程的主导者D 不影响研究的局外人8、撰写质性研究报告时,应首先强调()A 研究方法B 研究结果C 研究背景D 研究结论9、以下哪项不是质性研究的特点()A 强调对意义的理解B 注重量化数据C 研究过程具有灵活性D 关注个体的经验10、现象学研究的重点是()A 描述现象的本质B 验证假设C 统计现象的频率D 比较不同现象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质性研究的伦理原则包括()A 知情同意B 保护隐私C 避免伤害D 公平对待E 结果保密2、以下属于质性研究常用软件的有()A NVivoB SPSSC MAXQDAD ExcelE Stata3、深度访谈的技巧包括()A 创造轻松氛围B 善于倾听C 适当沉默D 及时回应E 控制时间4、质性研究中,资料的可信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A 三角验证B 成员检验C 长期参与D 详细描述E 同行评议5、叙事研究的要素包括()A 故事B 情节C 人物D 主题E 背景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主要区别。

质性研究作业指南二、三

质性研究作业指南二、三

作业指南二
选择研究的问题
1、你计划研究的现象是什么?
2、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
2.1 你的研究问题中重要概念的定义是什么?你是如何获
得这些定义的?如果这些概念还没有被定义,你将如何为它
们定义?你为什么打算这样定义?
2.2 你的研究问题的维度是什么?即,你的研究覆盖哪些方
面的问题。

通过这个研究你打算找到什么?你计划如何寻
找?可以用画图的方式将研究计划中探讨的各问题方面之
间的关系呈现出来。

3、你从事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何在?你的研究目的与研究问
题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写备忘录的目的有两个:一、将写作作为一种工具,通过写
作思考;二、写作即思考,研究和分析。

作业指南三
抽样指南
1、你打算选择什么人和(或)地点做你的研究对象?
2、你如何选择你的研究对象?你使用了什么样的抽样标准(如年龄、性别、家
庭背景等)和策略(如极端个案、滚雪球、方便抽样等)?为什么?
3、你打算如何与研究对象联络?存在什么样的困难?你打算如何应对?
4、关于研究者的身份
你为什选择了这个研究题目?
这个题目与你的个人经历和背景之间是什么关系?。

习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质的研究中的效度问题质性研究所

习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质的研究中的效度问题质性研究所

习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质的研究中的效度问题质性研究所第九章习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质的研究中的效度问题?质性研究所使用的“效度”指的是一种关系(relationship),是研究结果和研究的其他部分(包括研究者、研究的问题、目的、对象、方法和情境) 之间的一致性(consistency)。

质性研究中使用的“效度”这一概念是用来评价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表述,而不是像定量研究那样对研究方法的评估。

质性研究者认为客观的、固定不变的实体是不存在的, 研究过程是一个主客体不断互动演化的过程。

当我们说某一结果的效度比较高时, 我们不仅仅指该研究使用的方法有效, 而是指对该结果的表述再现了研究过程中所有部分、方面、层次和环节之间的平衡和一致性。

2.质的研究中的效度如何分类?1)描述型效度:描述型效度是指对外在可观察到的现象或事物进行描述的准确程度。

2)解释型效度是指研究者了解、理解和表达被研究者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的“确切”程度。

3)理论型效度是指研究所依据的理论以及从研究结果中建立起来的理论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所研究的现象。

4)推广型效度分为内部和外部推广。

内部推广是指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将此时此地收集到的信息推广到研究对象所描述的彼时彼地或一个时期。

外部推广是指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样本范围之外的同类事物。

5)评估性型效度:研究者对于研究结果所做的价值判断是确切。

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我们在设计一项研究时头脑中往往对要探索的现象有一些自己的“前设”和“倾见”。

我们通常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被研究对象,有意无意地挑选哪些可以用来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

3.提升质的研究中的效度有哪些策略?1)长期参与田野研究:获得参与者的信任;掌握某个特定的被研究的文化;检查错误信息。

2)三角检验:研究者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来源、研究方法、调查者和理论,来提供确凿的证据。

在质的研究中,最典型的是三角检验的方式-同时结合访谈与观察这两种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复习题参考答案

质的研究方法复习题参考答案

质的研究方法复习题参考答案a.研究的是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深入了解其中的细节和背景;b.研究的是具有文化特征的社会群体,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行为规范;c.研究的是敏感话题,需要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才能获取真实信息;d.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需要直接参与其中才能观察和理解。

参与性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一、当社会现象很少被人所知时,参与性观察可以让研究者进入研究现场,获取真实信息,同时减少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二、当需要了解情况的连续性、关联性以及背景脉络时;三、当事实与当事人说法存在明显差异,或者“局外人”与“局内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四、当需要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并且允许研究者进行一定时间的参与性观察;五、当对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时;六、当研究者希望发现新观点建构自己的“扎根理论”时;七、在其他研究方法之前进行一次预备性的观察可以使访谈内容更有针对性。

从自己的立足点出发,确定研究主题,考虑兴趣、经验、知识、资料可获得方面、时间和经费等因素。

田野评估包括资料现场评估、门路评估、研究者与场景的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归属类别、高难度场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点界定的归属类别、研究伦理的评估、可能的伦理挑战、风险评估和人后果的评估。

在质化研究中,效度威胁指可能导致无效结论的具体事件或过程,包括研究者“偏见”和感应性。

研究者应该尽量避免选择适合自己理论或概念的资料,而是应该选择引起注意的资料。

感应性是研究者对现场或研究中个人的影响,研究者应该理解并建设性地利用它。

质化研究设计主要包括民族志、个案研究、扎根理论和行动研究。

民族志是从参与者的观点描述一个文化或理解一个生活方式;个案研究是深入研究个体或小团体的行为、经验和观点;扎根理论是从资料中产生理论的一种研究策略;行动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的实践研究,旨在改进实践并推动社会变革。

行动研究是一个包含了“了解”和“转变”两个目的的方法。

它结合了“行动”和“研究”两个部分的特质,通过理想实践来改善实务工作,并且增加对自己、同事、工作环境与工作方法的认识。

质的研究方法复习题参考答案

质的研究方法复习题参考答案

质的研究方法复习题参考答案XXX《质的研究方法》XXX1、简述质的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

答:一、概念:“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定量研究重在运用具有普遍性的模型来解释因果规律,而质性研究重在通过具有复杂性的叙事来揭示XXX所谓“适合的”因果机制。

二、特点:1、认为现实是由个人与社会世界的互动所建构的;2、质的研究在于理解人们所建构的意义,即人们是怎么理解他们所处的世界以及他们在这个世界的体验;3、对于“经历的”、“感觉的”、“遭遇的”经验的直接关注;4、研究者本身是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工具,即资料是经过人(研究者)——而不是通过没有生命的题单、问卷或计算机等中介作用而取得;5、情境互动,即时反应,随时调整,深入综合认识6、要求研究者到田野去:为了在自然的场景中观察行为,研究者必须亲自去接近人、地点、场景或机构;7、质化研究普通采取归纳的研究策略;8、质化研究关注过程、意义和理解,其成果具有丰富的描述性,研究者更多使用图片和文字来表达研究成果。

2、研究性访谈中提问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什么?答:1、访谈前,先拟定访谈提纲;2、访谈中的提问,是艺术也是技术:a.问什么题目取决于研究者研究的焦点;b.问题的话语方式对于取得什么样的信息十分关键。

3、需要避免问的问题:a.多元问题:一个问题中包含双重问题或一口气问出系列问题。

b.导向性问题:往往暗含研究者的偏见或假设。

c.“是”“否”问题:封闭性的问题,将妨碍信息的流动。

3、何谓参与性观察?什么样的研究适宜用参与性观察方法收集资料?答:1、参与型观察是质的研究中的实地观察的一种高度的人性化的研究方法,在参与型观察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一起生活,工作在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看他人的言行。

这种观察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允许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和情境的需要,不断的调整观察的目标内容和范围。

5质的研究方法作业

5质的研究方法作业

1.何为质的研究所谓质的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用质的研究方法的知识就你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做一个简要的研究设计社会排斥理论下城市问题流浪儿童成因探究——以武汉地区为例一、导论儿童失去保护,流浪街头无论是对儿童自身,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安全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城市是流浪儿童的主要集中地,城市流浪儿童风餐露宿,无人照顾,没有稳定的收入,逐渐沦落为社会的最底层。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不法分子竟然控制一些流浪儿童,城市流浪儿童普遍处于“问题儿童”边缘化的处境,他们极易蜕变成具有反社会倾向的犯罪全体。

流浪儿童一方面自身的生存状况极其悲惨,生存环境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受城市多元文化的影响,城市问题流浪儿童已成为一个更为特殊的群体,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威胁。

问题流浪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有复杂的社会原因。

近年来,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对流浪儿童,特别是城市问题流浪儿童如何进行保护和救助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对城市问题流浪儿童形成原因的探究将有利于社会对问题流浪儿童的生活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也有利于政府制定恰当合理的救助或矫治政策。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一)研究背景1、现实背景据民政部门数据,目前中国约有15 万人次的流浪儿童, 再加上随父母外出打工的街童, 实际人数可能远远超过30 万(张齐安、杨海宇, 2002: 18 - 22) 。

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2004年、2005年,四川省月均救助流浪儿童数分别为449、970、1298人,广东省月均救助流浪儿童数分别为330、626、853人,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强制性的收容遣送转变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近年来在流浪儿童街头救助、教育管理、医疗救治、返家的接送及安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质性研究方法作业和答案

质性研究方法作业和答案

质性研究方法作业和答案第1讲质性研究方法:研究信念与风格体验单选题1.人类社会通常存在的控制模式当中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A.金钱操控B.权力操控C.交流操控D心灵操控2. 什么是好的质性研究者的本质【】。

A. 做人类真实世界的研究B. 以自己为研究工具去理解世界C. 成为你自己,说出你所相信的D. 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3. 马克思·韦伯所说的“价值中立”是指在研究者【】。

A. 处理研究资料时B. 面对真实世界时C. 面对自己内心时D. 以上全部4. 质性研究的抽样原则是【】。

A.全样本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最大目的抽样D.方便抽样5. 典型的质性研究资料搜集方式包括【】。

A.访谈B.观察C.焦点小组D.以上都是6. 质性资料分析可以采取的两种路径包括【】。

A.连续比较法和扎根理论法B.连续比较法和分析归纳法C.分析归纳法和扎根理论法D.扎根理论法和逐句分析法7. 质性研究方法是以什么为研究工具的研究方法【】。

A.研究者本人B.研究对象C.数据资料D.现代分析软件8. 以下哪一项不是质性研究的主要特征【】。

A.自然情境B . 多种资料搜集方式C.整体性研究D.主观性强多选题1. 在聚焦研究问题时,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

A. 我的研究问题是否“有意义”B. 我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 C. 我的研究问题是否清楚明白D. 我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处在什么阶段第2讲质性研究的基本特征单选题1.黄树民在其著作《林村的故事》中研究一个村子的村支书时,取了一个非常大的副标题:一九四九后的中国农村变革,用一个人来反映他所处的时代。

这突出了质性研究的哪个基本特点【】。

A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B自然式的情境C互动式的探究过程2.在我们做质性研究时,如果发现受访对象的上司、配偶、下属、同伴、朋友所陈述的内容与受访对象不一样,可以判断【】。

A受访者在说谎,研究没有意义B即便对方确实在说谎,那么他说谎的行为也是有意义的,可能也值得研究者去研究C通过使用三角互证的方法可以测试研究者是否在说谎D 以上都不正确3.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慈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学硕士班质性研究第一次作业

慈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学硕士班质性研究第一次作业

質性研究(一) 名詞定義方志良師●解釋名詞1.action research:什麼是行動研究?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簡單地定義,就是「想辦法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遭遇到問題的研究」。

在我們從事某項工作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遭遇到一些問題的阻擾,此時工作者必須根據科學的方法,審慎而客觀地面對這些問題,期使透過對問題的研究來發現原因,並引導、修正他們行動,而這個過程就是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於1930年代的後期在美國發源,經柯雷(Stephen M.Corey)及勒溫(Lewin)之大力提倡,作為社會科學研究策略,派柏(PEPPARS,1997)認為:「行動研究是一種工具,可以改善工作和課堂實踐,幫助老師掌握新知識和技能。

在計劃與課程有關的工作中,教師們覺得,行動研究對調查他們如何思考、設計和執行課程最有效。

」的特性:關心社會實務、參與的、參與者決定主題、旨在改善、循環歷程。

行動研究的步驟:1.界定問題2.草擬計劃3.閱覽文獻4.修正問題5.選擇研究程序6.實施方案7.解釋資料2.case study:個案研究(case study):為深入了解某一社會單位,即個人、團體、制度,或社區的背景,目前狀況以及與環境的互動關係,而採取的研究方法。

「智商中等以上重度學習障礙的兒童」、「十二至十六歲男性少年犯輔導效果研究」、「北市郊區某社區的社會經濟特徵」都是個案研究取材的好方向。

3.coding:資料的登錄(coding)方式並非所有的質性研究都沿用固定的資料登錄系統,資料的登錄方式也往往隨研究者的資料分析模式而有異。

在紮根理論中,Strauss與Corbin對資料登錄發展了一組分析程序,以助研究者形塑理論。

由於說明十分複雜細緻,故特予介紹之。

在紮根理論中登錄(coding)是指將所收集到的資料打散、加以賦予概念(conceptualized),及再以新的方式將資料重新放在一起的操作化過程,這一組幫助研究者形塑理論的分析程序是由「開放登錄」(open coding)、成軸登錄(axial coding)及「選擇登錄」(selective coding)所組成(Strauss and Cor-bin,1990)。

黄希庭《心理学研究方法》课后习题(质的研究设计)【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研究方法》课后习题(质的研究设计)【圣才出品】

第9章质的研究设计
1.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在自然情境中寻求意义和理解。

质的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人们的经验、行为和关于他们世界的意义。

(2)研究者是主要的工具。

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既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主要工具。

研究者是质的研究搜集和解释数据的最理想工具,因为只有人才能适应处于时刻变动中的研究关系,才能胜任复杂的、性质各异的资料分析。

(3)归纳的研究策略。

质的研究以归纳的方式搜集和分析资料,从中建立概念、假设和理论。

(4)描述性的结果。

质的研究的结果是从研究现场关系的描述中自然得出,以过程性描述展示研究者所理解的行为意义,以及依据描述得到结论或提出理论。

2.选择下列“研究题目”中的一个,讨论使用质的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自己的研究设计。

中国人自尊结构的探索公务员培训的需求研究
一个成功者的心路历程农村高中决策研究
外出民工打工动机的动向研究私立预备学校中教师互动模式研究
大学生未来时间定向探索自由职业者工作特点研究
溪口中学推进人格养成教育的研究对热衷于探险行为的人的研究
企业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探索对×××志愿者的研究。

国开作业护理科研方法-第四章 质性研究 自测题12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护理科研方法-第四章 质性研究  自测题12参考(含答案)

题目:现象学研究法的主要目的是()
选项A:评价某种干预措施的效果
选项B: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选项C:描述人们的亲身的经历,捕捉真实体验选项D:发现对某个现象的理论解释
选项E:描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答案:描述人们的亲身的经历,捕捉真实体验
题目:现象学研究法常用的抽样方法是()
选项A:随机抽样
选项B:方便抽样
选项C:目的抽样
选项D:理论抽样
选项E:配额抽样
答案:目的抽样
题目:现象学研究法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选项A:访谈法
选项B:量表
选项C:结构式观察法
选项D:生物医学测量法
选项E:问卷调查法
答案:访谈法
题目:在质性研究中,样本量的确定取决于()
选项A: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选项B:变量的多少
选项C:信息饱和
选项D:容许误差的大小
选项E:公式计算
答案:信息饱和
题目:扎根理论研究法的主要目的是()
选项A:发现对某个现象的理论解释
选项B:描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选项C:描述人们的亲身的经历,捕捉真实体验
选项D:评价某种干预措施的效果
选项E: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答案:发现对某个现象的理论解释
题目:现象学研究法的资料分析途径是()
选项A:编码→分类→解释现象的实质和意义→提炼类别和主题来完成选项B:编码→提炼类别和主题来完成→解释现象的实质和意义→分类。

社会工作质性研究方法考核试卷

社会工作质性研究方法考核试卷
A.数据转录
B.编码
C.数据饱和
D.数据量化
17.在质性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探索研究主题?()
A.焦点小组
B.内容分析
C.问卷调查
D.逻辑回归
18.以下哪个不是质性研究中访谈技巧的要点?()
A.尊重访谈对象的意见和感受
B.遵循访谈提纲进行提问
C.避免引导性问题
D.访谈过程中始终保持沉默
A.理论抽样
B.概率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分层抽样
12.以下哪个不是质性研究中研究伦理的考虑要点?()
A.保护访谈对象的隐私
B.获取书面知情同意
C.数据共享
D.数据的量化处理
13.在质性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A.数据饱和
B.编码本的一致性
C.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
D.数据的匿名处理
1.质性研究在设计研究问题时,以下哪些问题需要考虑?()
A.研究问题的广度
B.研究问题的深度
C.研究问题的数量
D.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关系
2.以下哪些方法属于质性研究的数据收集手段?()
A.访谈
B.观察法
C.问卷调查
D.焦点小组
3.在质性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访谈的效果?()
A.访谈者的提问技巧
8. ABC
9. ABCD
10. AC
11. ABC
12. AB
13. ABC
14. ABC
15. ABC
16. ABC
17. ABC
18. ABC
19. ABC
20. ABCD
三、填空题
1.当地
2.主观性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第十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质性研究中,自然情境、研究资料、研究者之间的关系是A.自然情境是研究资料的直接来源,研究者是获得研究资料的工具B.自然情境是研究资料的直接来源,研究资料是研究者的工具C.自然情境是研究资料的间接来源,研究者是获得研究资料的工具D.自然情境是研究资料的间接来源,研究资料是研究者的工具【解析】:A 在质性研究中,自然情境是研究资料的直接来源,研究者是获得研究资料的工具。

2.下列不属于情境分析的具体手段的是A.轮廓勾勒B.片段呈现C.回忆D.故事【解析】:C 情境分析的具体手段包括轮廓勾勒、片段呈现、个案、访谈片段、观察事件、故事等。

二、多项选择题3.质性研究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有A.审查补充B.分类归纳C.摘要D.编整加注E.建构理论【解析】:ABCD4.下列属于质性研究报告的写作原则的是A.深描B.分析归纳C.注意作者自己的态度和语言D.“自下而上”建构理论E.充分尊重读者【解析】:ACE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性研究报告的写作原则。

质性研究报告的写作原则包括(1)深描。

质性研究报告强调对研究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情境化的、动态的深描。

(2)注意作者自己的态度和语言。

假如一定要对某些现实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研究者通常采用比较弱化的方式。

(3)充分尊重读者。

研究者应该考虑所面临的不同读者群体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尽可能运用其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交流。

5.常见的对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归类的方式有A.因果分析B.情境分析C.系统分析D.类属分析E.计算机分析【解析】:B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性研究资料的分类方式。

对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后,研究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与深入分析,找到资料内容中的主线并建立起必要的关系,以得出初步的结论。

常见的对资料进行归类的方式有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两种。

将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很好地将研究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

6.下列属于质性研究资料归类分析操作技巧的是A.手工操作B.计算机分析C.画图表D.写内容摘要E.交流【解析】:A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性研究资料归类分析操作技巧的种类。

质性研究作业

质性研究作业

xxxxxxxxxx xxx 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一班1.如果是一本书,请按照《影响力》一书的方法,写出读书技巧。

读书技巧(总结):1.通常,一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作者的思想,而思想的火花总是最少的。

为了阐述思想,需要用多达80%的文字和笔墨加以叙述。

(思想是属于理性范畴,因此需采用实例帮助理解,于平淡中见真理)2.根据自己的时间、阅读能力并结合图书的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善于抓住理性和感性部分。

3.集中精力技巧(1)在一段时间内,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主题上。

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内,集中在一本书上的几个章节不能动摇。

这样能够让你理清:①概念线索;②脉络线索;③结构线索;④附录线索;⑤作者线索。

如读到第二章,不能读到一半就停止。

(2)集中优势精力并具体表现,即行动方便,学会做摘录、笔记、心得。

4.递进技巧一本书有三个阅读顺序线索:兴趣线索、难易线索、实用线索。

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首先根据情节的递进而递进,而在难理解处放慢速度读,反复读,对于对自己使用的地方,则进行笔记记录,写好读书笔记。

5.仔细查看一下目录页,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这样可以避免枯燥。

6.了解身边朋友阅读书籍情况,从而有目的的,有选择性的寻找书刊阅读,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质量。

7.了解作者,包括他的身平事迹,性格,风格,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做这些此书的目的,思想,挖掘出精髓1.如果是阅读一篇论文《从收入差距看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如下:(1)本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发表在什么地方?答:作者是韩劲,发表在《中国软科学》期刊杂志上。

(2)文章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其论据有哪些?答:主要的论点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在于政府,并提出应注重政府主体的执行、政策资金的使用,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其论据是城乡收入差距是由于“放活”农民制度创新不够,政府轻农和政府政策不够连续。

(3)文章是以什么方式切入主题的?其演绎或归纳过程是什么?答: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来切入的;其归纳过程是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找到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以及缩小差距的关键所在,进而提出建议。

观察记录.质性研究作业

观察记录.质性研究作业

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班级:11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学号:2011118108姓名:xxx1.写一篇观察记录,要求:(1)题目:《对大学生对自身专业认识的观察》。

(2)拟定一个观察提纲。

答:首先,确定对象为大理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各一位,通过观察他们在谈论自己专业的言辞、表情、情感语气等行为来研究不同年级随着阅历增加对自身专业的理解和看法,并为以后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些参考和意见。

其次,确定观察的地点是学校百花园的草坪中。

之所以选择此处的原因是,百花园中的草坪上进行交谈,更易使他们放轻松,闯开心怀进行描述自己的观点,以更好的达到观察的目的。

最后,本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

为使观察更加仔细,不漏掉些重要信息,我打算采用现场录像的设施,以便更好地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看出来。

比如说他们在谈论自身的看法时,往往会带着某种感情进去,通过采用现场录像的方式,可以很直观的在录完后在播放的过程中发现。

同时,在录像的时候,也会针对他们的回答和讨论适时地抛出些问题,引导他们往自己预想的方向进行回答。

(3)详细描述你所观察到的事物(件),按时间顺序记录观察笔记(包括实地笔记、个人笔记、方法笔记)答:实地笔记:我进行观察的时间是4月25日的星期六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当时吃完早餐后,我带着他们,那好必备的工具来到学校的百花园中的草坪上开始进行观察。

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我是用了录像。

程序是他们三个不同年级的不同专业的同学先各自谈谈自己在之前没接触过本专业时对自己专业的一些想法,然后谈谈接触了以后的一段时间对自身专业认识的逐渐变化。

并对今后自己对本专业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努力而思考。

谈论结束后,我发现他们大多对自身专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满,有认为自身专业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技能的,有认为学习本专业对以后就没有太大帮助的,也有认为本专业不符合自身兴趣的;但他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逐渐改变了之前对自身专业的偏见和缺乏。

质的研究方法复习题答案

质的研究方法复习题答案

质的研究方法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质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被称为()。

A. 主客关系B. 参与者观察者关系C. 互动关系D.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答案:C2. 质的研究方法中,数据收集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A. 访谈B. 观察C. 问卷D. 文档分析答案:C3. 在质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的角色是()。

A. 完全客观的观察者B. 主动的参与者C. 被动的记录者D. 以上都不是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质的研究方法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

A. 深度访谈B. 焦点小组讨论C. 案例研究D. 问卷调查E. 参与观察答案:A B C E2. 质的研究方法中,数据分析的过程可能包括()。

A. 开放编码B. 主轴编码C. 选择性编码D. 量化分析E. 理论抽样答案:A B C E三、判断题1. 质的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的主观性,因此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效度无法保证。

()答案:错误2. 质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多次访谈和观察来增加研究的信度。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质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如何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答案:在质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通过多种方式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首先,通过长时间的田野工作和多次访谈,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从而提高研究的信度。

其次,通过三角验证,即通过不同来源的数据相互印证,可以增强研究的效度。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详细的研究记录和反思,确保研究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进一步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2. 描述质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如何处理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答案:在质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需要严格遵守伦理规范,以确保研究对象的权益不受侵犯。

首先,研究者应在研究开始前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确保他们了解自己参与研究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其次,研究者应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避免在研究报告中透露可能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

此外,研究者还应尊重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避免文化偏见和歧视。

质性研究方法试卷

质性研究方法试卷

2011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
注意行为规范
遵守考场纪律
考试科目:质性研究方法
学生所在院(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学生所在学科:社会学
一、从下列问题中选取3道加以论述:
1. 经验论和唯理论分别是什么?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中各自有何体现?帕森斯建构其理论的方法主要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的?为什么?
2. 自然界的事物和人类社会的现象有什么根本的差异,质性研究方法的主张中哪些跟这种差异有关?试给出其中的逻辑联系。

3. 做质性研究要遵守哪些道德规范?在什么情境下这会使研究者陷入道德困境?设想两个具体的道德困境,并分析可采取什么样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其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在困境已经出现时可用什么处理办法来减少其负面后果。

4. 何为“扎根理论”?用扎根理论法进行研究时一般需要收集什么样的资料?对资料用什么方法进行处理,大致有哪些步骤?
二、从下列问题中选取2道进行回答:
1. 试就“中国蒙古族生活中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互动”这一课题设计一个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案。

2. 今有两个研究课题:(1)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生活意义的构建之关系: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2)确定2010年中国新闻媒体关注的10个社会热点问题。

就每个课题从本课程介绍过的质性研究方法中选取最适合的一种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解释为什么这种方法最适合该课题,并设计一个研究该课题的方案。

3. 针对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某市教育局要求该市各中学减少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但很多老师担心作业量少了会影响学生的升学率并进而影响学校的声誉,仍然不改大量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做法。

试设计一个行动研究的方案来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性研究方法作业和答案第1讲质性研究方法:研究信念与风格体验单选题1.人类社会通常存在的控制模式当中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A.金钱操控B.权力操控C.交流操控D心灵操控2. 什么是好的质性研究者的本质【】。

A. 做人类真实世界的研究B. 以自己为研究工具去理解世界C. 成为你自己,说出你所相信的D. 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3. 马克思·韦伯所说的“价值中立”是指在研究者【】。

A. 处理研究资料时B. 面对真实世界时C. 面对自己内心时D. 以上全部4. 质性研究的抽样原则是【】。

A.全样本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最大目的抽样D.方便抽样5. 典型的质性研究资料搜集方式包括【】。

A.访谈B.观察C.焦点小组D.以上都是6. 质性资料分析可以采取的两种路径包括【】。

A.连续比较法和扎根理论法B.连续比较法和分析归纳法C.分析归纳法和扎根理论法D.扎根理论法和逐句分析法7. 质性研究方法是以什么为研究工具的研究方法【】。

A.研究者本人B.研究对象C.数据资料D.现代分析软件8. 以下哪一项不是质性研究的主要特征【】。

A.自然情境B . 多种资料搜集方式C.整体性研究D.主观性强多选题1. 在聚焦研究问题时,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

A. 我的研究问题是否“有意义”B. 我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 C. 我的研究问题是否清楚明白D. 我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处在什么阶段第2讲质性研究的基本特征单选题1.黄树民在其著作《林村的故事》中研究一个村子的村支书时,取了一个非常大的副标题:一九四九后的中国农村变革,用一个人来反映他所处的时代。

这突出了质性研究的哪个基本特点【】。

A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B自然式的情境C互动式的探究过程2.在我们做质性研究时,如果发现受访对象的上司、配偶、下属、同伴、朋友所陈述的内容与受访对象不一样,可以判断【】。

A受访者在说谎,研究没有意义B即便对方确实在说谎,那么他说谎的行为也是有意义的,可能也值得研究者去研究C通过使用三角互证的方法可以测试研究者是否在说谎D 以上都不正确3.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性的问题,远远比直接追问为什么的问题要有效得多B在脉络情境中进行阐释,在让研究变得生动具体的同时也会让研究变得冗杂C进入到研究现场时,需要考虑情境当中最基本的文化差异、民族或种族差异、身份或等级所决定的那些差异4.如果研究报告中出现资料与理论、描述与分析两张皮的情况时,可能的原因是【】。

A研究者每完成一个研究的环节,没有及时对这个环节的研究过程进行回溯描述和反思B研究者没有关注研究对象与研究者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价值导向等C反思性的研究日志中没有对相关理论进行说明5.好的研究者就是成为你自己,并且说出你所相信的。

这要求研究者应该,【】,了解自己的习惯,价值倾向和前设,明确自己的推理依据和过程A反思自己的方法与视B反思研究对象的陈述内容与视角C反思研究问题的可行性与价值6.好的质性研究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其中包括【】。

A搜集资料的合适程度B研究者解释的充分性C研究者态度是否真诚D上述三项7.对质性研究的一个经典质疑“质性研究还是新闻采访”反映出好的质性研究需要避免走入一种怎样的误区【】。

A研究者没有将研究结果反馈给研究对象进行判断,没有发现有价值的内容B研究者最终没有完成理论建构的使命C研究者只满足于搜集资料,缺少对资料充分的分析多选题1. 在做质性研究时,将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意味着我们需要【】。

A关注研究者的思维定势B考虑自己的价值倾向、观察习惯和个人知识的积累C明确自己的推理依据和过程2.如果我们将文革时期,一张全家人手握小红本的照片呈现给不同人看,中国人大多不用讨论便都知道他们手中拿的是什么;而如果将其呈现给一个外国人看,却不见得知道。

这说明【】。

A我们面对世界的时候,一定是基于我们自己所感同身受、所认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情境。

B我们在做研究时,即便关注和了解自己的价值倾向和观察习惯也无助于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C保存在我们记忆中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知识,以及久而久之积淀在我们身体和心灵中的常识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3.对狱中人的研究案例告诉我们,在进行访谈时,研究者需要注意【】。

A将被访谈者作为客体,按照研究设计开展访谈B与研究对象进行双主体式互动C亲自深入研究社区,与被研究群体近距离接触一段时间。

这种尝试和谨慎非常必要D即便研究者尽量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也要明白这种做法的效果依旧有限第3讲确定研究主题与研究目的单选题1.培养真正的学术好奇心,意味着研究者更需要【】。

A时时关注当下流行的研究问题B专注于自己所在的学术领域、理论领域和专业领域的阅读,进行深入而持久的阅读C每天都走出去和别人打交道,结识新朋友2.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会将一个课题“点化”成自己感兴趣的样子,转变成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说明【】。

A研究者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立场B研究者有自己稳定的学术传统,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兴趣,就能够将课题点化为自己的兴趣和所秉承的传统C如果研究者的研究计划对其个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就无需进行研究3.相对于定量研究,质性研究被认为是一种“过程理论”,这说明【】。

A质性研究不关注研究结果B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对因果关系探讨的侧重点不一样C定量研究能够更好地解释因果关系4.社会学家孙立平提出的“过程—事件”方法,具体是说【】。

A运用符号互动理论的研究策略进行研究B事件要在动态的过程当中呈现出来,而不是静态的等待研究者去发现C复杂事件之间都存在一种完全对应的严格的因果关系5.质性研究的个人目的是指【】。

A研究者通过研究在情绪上和精神上自给自足B研究者通过研究获得相关领域学者的认可C研究者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获得更优于定量研究的结果6.下列哪项不是帮助我们达到“和实践者或参与者一起进行合作研究或行动研究”的目的的方式【】。

A 理解,洞悉世情及其发生的原因B 理解事件、情境、经历及行动对研究参与者的意义C 理解,发现我为什么会按照这个路径来思考问题多选题1.为达到质性研究的实践目的,研究者的需要注意【】。

A避免用“应该”或“能够”来进行表达B描述清楚自己到底是如何对问题进行改进的这一过程C一般要从“是什么”和“如何发生”的这两种问题问起2.质性研究方法适合达到的实践目的包括【】。

A产生并提出可以理解并且在经验上可信的结果和理论B可以实施形成性评价C和实践者或参与者一起进行合作研究或行动研究3.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便是个人经历。

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去寻找自己所认为有价值的、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研究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

A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遭遇及遇到的新鲜感客体化B在研究中生活,在生活中研究C以正确、严肃的态度看待个人情感,谨慎处理研究与个人情感的关系第4讲质性研究设计单选题1.在质性研究设计中,为了体现研究的真诚度,研究目的中谨慎提及【】。

A.研究的个人目的,即研究对研究者自己有什么样的作用B.研究能够为改进中国的某些问题而做贡献C.研究对相关理论的贡献2.为了能够清楚地进行操作性定义,这就要求研究者【】。

A.在选题的时候应对研究问题所在的理论领域要有基本的了解B.在选择研究问题时需要从个人的立足点出发C.抓住研究问题当中的关键词,从头到尾审视的研究计划3.设计研究框架,有的时候是把研究者的研究问题当中涉及的关键词欠到框架当中去,让读者能看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说【】。

A.研究者把从研究问题当中提取的概念平铺在一张纸上,把研究问题抛开,重新搭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B.研究者把研究的主问题和子问题当中的概念进行直观化、立体化C.上述两项4.下列关于各研究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是对应的,但两种方法对世界的简化方式是一样的B.个案研究法往往适用于质性研究,而不适用与定量研究C.质性方法是把世界转化为一个一个的故事,定量方法是把世界转码或转译为一个一个的数字型数据5.在撰写研究计划时,为了清楚向读者解释自己如何获得研究结果,研究者需要做到【】。

A.尽量多地运用并向读者说明研究者掌握的每一种研究方法B.即便只用一种研究方法,只要详细交代如何使用这一方法即可C.避免只用一种方法,否则研究将显得单薄6.下列关于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使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对研究者、研究和方法这三者匹配的过程进行详细交代一下B.需要证明自己在方法方面是一个全面的研究者C.尽可能用大量篇幅介绍自己通过不同的方法搜集来的不同格式的资料7.如果选用的研究方法存在不足,则需要研究者在研究局限部分说明【】。

A.探讨方法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B.研究者在运用它的过程当中是不是足够严谨,足够慎重C.否定方法本身,而非检讨自己方法选用的恰当性多选题1.在设计研究问题是,需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框架,对研究问题进行分解。

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

A.总问题与子问题、问题之间的逻辑顺序B.每个问题之间的相关性C.思考和判断后续的核心概念的定义是否合适2.核心概念或主要概念的定义需要像温水煮青蛙。

这揭示的一个重要的检测标准是【】。

A.核心概念一定要在正式下定义之前就已经出现B.在研究问题的提出部分,或者在背景描述的部分出现核心概念C.在概念介绍部分首次提出核心概念3.多数质性研究者在进行资料分析时,往往通过截图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这是因为【】。

A.有助于研究者进行逻辑推演与分析B.如此撰写资料分析的过程,内容就比较丰富,也比较让人信服C.给读者呈现研究者每一读下来都标记、提炼、筛选和提取的资料与概念,有助于向读者解释自己的发现第5讲如何做访谈单选题单选题1.做访谈时,访谈者能够与受访者内心的关照达到怎样的状态?【】。

A.难以接近对方想法B.接近对方内心关照C.与对方完全一致2.根据访谈过程当中所允许的弹性和变异程度,将访谈分为三种类型,包括非正式的对话访谈,一般性访谈导引法和【】。

A.结构式访谈B.非标准化访谈C.标准化开放式访谈3.要成为好的访谈者,在选择访谈条件时一般要做到【】。

A.有一个非常安静的现场B.严格地要求受访者按照访谈人得访谈提纲来进行问答C.训练自己在各种不同的人际交往模式下都能够开展你的资料搜集工作4.预研究能够在我们提出研究设计前【】。

A.为我们提供更多信息,帮助我们构思整个研究B.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C.与受访谈者建立良好关系5.访谈只是提纲而不是问题,【】可以很细,而【】的就是把一些关键词与关键问题列出来,适当对受访者进行补充解释。

A.提纲;问题B.问题;提纲C.提纲;提纲6.在设计访谈提纲时,必须要考虑到在有限的时间范围之内【】A.尽可能多地提问B.列出最想问的三到五个问题C.只列出一个关键问题7.访谈问题包括以下几种?【】A.经验行为类的问题、意见或价值的问题、感受问题B.知识的问题、感观的问题、人口统计学信息问题C.上述两项8.我们能够通过【】来证明自己的访谈问题是研究问题的有效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