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科发火[2016]32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科学技术部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科发火[2016]32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科学技术部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77789e949649b6649d7472e.png)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称《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
第三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应遵循突出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依据本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称《税收征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条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第六条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组成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为:(一)确定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方向,审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二)协调、解决认定管理及相关政策落实中的重大问题;(三)裁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事项中的重大争议,监督、检查各地区认定管理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指导整改。
第七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其主要职责为:(一)提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研究提出政策完善建议;(二)指导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处理建议;(三)负责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备案管理,公布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核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四)建设并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五)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中关村科技园区

开发区超自主体制典型案例2——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体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案例。
其设计与上节所述一般开发区体制有较大的不同。
在一定意义上,中关村科技园区体制成为开发区超自主体制的一个典型特例。
一、概要中关村科技园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
园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和亦庄科技园。
海淀园位于海淀区,其中建有1.8平方公里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4平方公里的永丰中试基地;丰台园位于北京南郊的丰台区,昌平园位于北郊的昌平区,作为高科技产业基地,两园面积各占地5平方公里;亦庄科技园位于北京东南郊京津唐高速公路起点,面积7平方公里;电子城科技园位于首都东北郊酒仙桥,面积10.5平方公里。
中关村在2001年的情况包括:第一,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全年实现增加值455.7亿元,同比增长39.8%;技工贸总收入2151亿元,同比增长28.1%;上缴税费92.1亿元,同比增长49.5%;出口创汇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7.5%。
2001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60多家,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超过9000家;企业新增就业约6万人,就业总数达36万人。
第二,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项目。
中芯微系统公司研制出中国第一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用化32位CPU芯片——“方舟一1号”;中星微电子公司研制出可迅速产业化的中国首枚百万门级超大规模专用芯片“星光一号”;第三,海外学者人园创业热潮持续高涨。
园区留学人员服务体系全年接待4800多名留学生咨询,2300多人有创办企业意向,1100多个团队已着手创办企业,378家已领取了营业执照。
从园区建立留学人员服务体系到现在,海外留学生创办的企业总数已达530余家。
第四,园区硬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
全年完成道路改扩建12条,共70多公里;绿化面积新增约200万平方米,多个污水处理厂和处理设施相继开32;各产业基地在拆迁、建设方面进展迅速,按市场机制运作和使用银行贷款建设项目的资金投人总额约100亿元。
科学技术部职责

科学技术部职责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科学技术部作为中国政府的主管部门之一,负责着国家科学技术事业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管理等重要工作,是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职责概述科学技术部的主要职责包括:1. 组织起草和实施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和协调科技政策和法规,指导和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化。
2. 组织和实施科技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创新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和转化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
3.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组织和协调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提高国家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主要任务1. 制定和实施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科学技术部负责起草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指导和协调各地区和各部门的科技发展规划,促进科技创新和转化。
2. 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化。
科学技术部加强科技创新和转化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组织和实施科技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创新工程,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
3.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技术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科学技术部组织和协调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提高国家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工作重点1. 加强科技创新和转化。
科学技术部将把科技创新和转化作为重点工作,组织和实施国家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项目,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2. 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技术部将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 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锁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组成机构,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目录1机构简介2历史沿革3主要职能4下属机构5机构领导1机构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组成机构,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科技部负责提出科技发展宏观战略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2历史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主管国家科学技术工作的部门, 其前身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56年5月。
1958年11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02次会议决定撤销国家技术委员会,设立科学技术委员会。
1970年6月22日中央决定撤销该机构,1977年9月恢复科学技术委员会。
1978年改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根据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3主要职能科学技术部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组织编制全国民用科学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意见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4.01.08•【文号】国科党组发[2014]1号•【施行日期】2014.0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意见(国科党组发〔2014〕1号)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扎实做好2014年科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2014年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科技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贡献。
做好2014年科技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紧围绕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产业转型,促进科技惠民,切实增强科技有效供给能力。
加强基础前沿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统筹人才、项目与基地建设,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夯实科技发展基础。
二是紧紧围绕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创新集聚效应。
三是紧紧围绕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强化科技基础制度建设和公共服务,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构建公平高效的创新生态。
科学技术部管理方案

科学技术部管理方案背景科学技术部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制定国家科技政策、管理国家科技事务、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等工作。
科技部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但是随着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科技部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如何推进科技创新、如何提升科研质量、如何管理科技人才等问题。
为此,科学技术部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案,以应对这些挑战。
目标科学技术部管理方案的目标如下:1.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提升科研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3.管理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4.配套政策,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5.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管理方案为实现上述目标,科学技术部需要采取以下管理方案:1. 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技术部应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科学技术部应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实现科学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商业化。
科学技术部应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吸引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和资源,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
2. 提升科研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技术部应加强质量管理,建立科研项目验收机制,严格按照科研规范开展科研工作。
科学技术部应鼓励创新思维,加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科学技术部应建立科技评价体系,以推动科技成果的评价和应用。
3. 管理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科学技术部应制定人才引进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
科学技术部应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激励,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科技工作的综合素质。
科学技术部应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同时加强人才保障和安全保障。
4. 配套政策,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科学技术部应制定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加强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法规类别】特区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5号【发布部门】北京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0.12.08【实施日期】2001.01.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失效依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5号 2000年12月8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和保障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关村科技园区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以及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划定的其他区域。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组织和个人。
中关村科技园区外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从事与条例相关的活动,也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市场经济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国家科技创新示范、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
第五条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以海淀园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将中关村地区密集的智力资源转化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通过孵化创业和规模化生产经营,向全市和全国辐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六条中关村科技园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
第七条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
组织和个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投资的资产、收益等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占有或者实施其他侵害行为。
组织和个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可以从事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文禁止的活动,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除外。
第八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为组织和个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服务,建设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第二章市场主体和竞争秩序第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法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投资、兴办企业或者设立机构。
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9.06.05•【文号】•【施行日期】1999.06.0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文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北京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你们《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京政文〔1999〕35号,以下简称《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请示》中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意见。
二、北京市中关村地区是全国科技人员和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具有人才、科技和知识优势,高科技产业也有一定的基础。
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通过科技成果和创新知识的产业化,把丰富的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对北京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大措施。
要注意借鉴国外建设科学城的有益经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三、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要认真总结过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国国情和中关村地区的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精心建设。
要充分发挥中关村地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整体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
要大胆改革,敢于创新,营造吸引、凝聚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良好环境,建立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迅速有效转化科技成果的充满活力的机制,促进科技、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更大发展。
要坚持对国际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开放,通过竞争,促进自己的发展。
要紧紧跟踪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和生物、医药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并带动教育、文化、体育、商业以及物业等产业的发展。
要大力整治环境,把中关村地区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社会秩序良好的现代化科技园区。
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9.03.13•【文号】•【施行日期】2009.03.1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你们《关于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若干政策建议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加快改革与发展,努力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高中关村科技园区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科技发展和创新,在本世纪前20年再上一个新台阶,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二、同意采取以下政策措施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一)开展股权激励试点。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权激励的试点。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内的院所转制企业以及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中进行股权和分红权激励改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由财政部、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二)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内非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公司待办股份转让系统的相关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层次市场间的转板制度,建立具有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内注册登记的产业投资基金或股权投资基金,适用国家关于股权投资基金先行先试政策。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专家参与的风险评估、授信尽职和奖惩制度,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7.30•【文号】厅字〔2018〕56号•【施行日期】2018.07.30•【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编制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厅字〔2018〕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各大单位,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已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7月30日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
第三条科学技术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主要职责是:(一)拟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以及科技发展、引进国外智力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优化科研体系建设,指导科研机构改革发展,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承担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相关工作,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
(三)牵头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和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监管机制。
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政策措施建议,推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协调管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并监督实施。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公布日期】2021.10.19•【字号】中示区组发〔2021〕1号•【施行日期】2021.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示范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2021年10月19日“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二〇二一年十月序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制定和实施“十四五”时期发展建设规划,对中关村示范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有力支撑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更好发挥对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28号)《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市“十四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等制定,是指导中关村示范区未来发展建设的行动纲领。
目录一、中关村示范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一)发展基础(二)发展形势(三)发展思路与目标二、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加强重点技术领域布局(二)大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三)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三、深化先行先试改革,营造世界一流创新创业生态(一)深化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改革(二)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三)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四)探索新经济制度创新(五)完善创新生态治理机制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全球创新创业高地(一)加强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二)打造专业化孵化服务体系(三)支持高水平硬科技创业五、强化数字经济引领,建设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一)着力发展数字经济(二)构建“241”高精尖产业体系(三)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六、推动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提升园区引领带动作用(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二)加强高精尖产业空间载体建设(三)提升园区专业服务能力和绿色智慧发展水平(四)完善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机制(五)加强京津冀及全国示范引领七、全球视野招才引智,集聚世界一流人才(一)构建高能级人才队伍(二)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三)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八、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高水平开放的中关村(一)打造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支点(二)充分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三)提升创新国际化影响力九、加强规划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强化协调推动(三)强化规划实施一、中关村示范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一)发展基础中关村示范区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和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园区。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2018年1月)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1年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实施。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指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有关部门、地方批准建设的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园区建设与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驱—1—动发展的高地。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包括园区申报、审核、建设、管理、验收、监测、评价和评估等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科技部联合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成立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科技部为组长单位,农业部为副组长单位,其他部门为成员单位。
园区协调指导小组负责对园区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组织制定并发布园区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第五条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管理办公室(简称园区管理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负责园区统筹协调和日常管理。
园区管理办公室委托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第六条园区管理办公室聘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园区专家工作组(专家工作组工作规则另行制定),负责园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并参与相关论证、评审、过程监管、验收、评估等工作。
第七条园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成立园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制定地方配套政策。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关于启动2009年度“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布部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日期】2009.04.23【实施日期】2009.04.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关于启动2009年度“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大对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帮扶企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经研究决定启动2009年度“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下简称“创新资金”)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海淀园管委会)是创新资金的项目组织单位。
其中,海淀园管委会负责海淀科技园内创新资金项目的组织工作,中关村管委会负责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内创新资金项目的组织工作,市科委负责全市创新资金项目的组织工作。
企业可按属地选择其中一家组织单位申报。
二、专项资金作为科技部创新基金的地方支持资金的方式组织实施。
立项项目中符合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条件的项目将择优向科技部进行推荐。
三、同一家企业仅能申报一个项目,严禁多头、重复申报,一经发现将取消其申报资格。
四、2009年度创新资金对企业及项目的申报条件、支持方式、支持额度、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要求依据附件中《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申请须知》执行。
五、已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或北京市创新资金支持的企业,必须在已立项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申请新项目;验收基本合格的项目,承担企业当年不得申请新项目;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承担企业原则上三年内不得申请新项目。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更名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更名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18•【字号】京政办发[2009]29号•【施行日期】2009.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更名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的通知(京政办发〔2009〕2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28号)精神,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经市政府同意,将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更名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为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
现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通知如下:组长:郭金龙市长副组长:赵凤桐市委常委、市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副市长成员:张志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工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刘利民市教委主任闫傲霜市科委主任朱炎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杨晓超市财政局局长张欣庆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魏成林市国土局局长黄艳市规划委主任隋振江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主任刘小明市交通委主任卢彦市商务委主任王东市国资委主任王晓明市地税局局长张志宽市工商局局长赵长山市质监局局长冯俊科市版权局局长苏辉市统计局局长霍学文市金融局副局长刘振刚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周继东市政府法制办主任戴卫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张伯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艺文东城区区长张建东西城区区长牛青山崇文区区长王刚宣武区区长程连元朝阳区区长林抚生海淀区区长游广斌丰台区代区长周茂非石景山区区长刘云广门头沟区区长祁红房山区区长邓乃平通州区区长刘剑顺义区代区长李长友大兴区区长金树东昌平区区长邱水平平谷区区长池维生怀柔区区长刘福志密云县县长孙文锴延庆县县长孔繁琪市国税局副局长杨国中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楼文龙北京银监局局长刘春旭北京证监局局长丁小燕北京保监局局长周其凤北京大学校长顾秉林清华大学校长何岩中科院北京分院党组书记干勇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屠海令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柳传志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邓中翰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小兰中关村协会联席会主席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关村管委会,具体承担日常工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11.06•【字号】京政发[2005]22号•【施行日期】2005.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京政发[2005]2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国家创新体系和首都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和知识经济示范基地,是科技辐射扩散、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及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大决策,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科教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和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为首都建设创新型城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做出新贡献,现就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提出以下意见: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举全市之力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现首都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
各有关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大决策,紧紧抓住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大好机遇,齐心协力,通力配合,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要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政府构建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努力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全国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代码

3.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代码按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编码原则统一编制。4、5两位数字表示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主管部门的代码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机构的主管部门是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01-49代码;机构的主管部门是地区(市),采用51-59代码。
539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540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542
中国包装总公司
544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546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545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
547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548
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
549
中国第—汽车集团公司
550
东风汽车公司
551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552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34-环保局89-其它
| 90-地区(市)财贸委及其它
39-其它91-商业局
40-财贸委及其它92-卫生局
41-商业局93-气象局
42-卫生局94-公安局
43-气象局|
44-公安厅99-其它
|
49-其它
由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业务局的设置不同,因此上述局代码仅为推荐码,其它业务局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
00-49表示该机构的主管部门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业务厅局。
50-99表示该机构的主管部门是地区(市)科委和业务局。
00-科委50-地区(市)科委
10-农委60-地区(市)农委
11-农业局61-农业局
12-农机局62-农机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5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58号](https://img.taocdn.com/s3/m/7dce1bb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9.png)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科学技术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二○○八年七月十日科学技术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设立科学技术部,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国务院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课题承担单位由审批确定改为专家评审确定,相关工作交给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组织。
将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交给社会中介组织。
(三)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的实施管理职责、科技成果推广的具体管理职责、技术市场的具体管理职责划给相关部门或交给地方政府。
(四)加强科技进步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职责,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五)加强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综合平衡的牵头职责,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主要职责(一)牵头拟订科技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组织制订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负责统筹协调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重大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及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牵头组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三)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和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对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重大调整提出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9.11•【文号】国发〔2016〕52号•【施行日期】2016.09.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9月11日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坚持和强化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以构建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为强大支撑,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着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结合,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撑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形成全球开放创新核心区;着力深化改革,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持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二、发展目标按照“三步走”方针,不断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
第一步,到2017年,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质量实现新跨越,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引领全国,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关于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示区组发〔2016〕2号),进一步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在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多园创新驱动和协同发展,依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15〕8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支持资金(以下简称一区多园支持资金)从中关村示范区专项资金中列支,并按照年度预算进行安排。
第三条一区多园支持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循公开公正、聚焦重点、择优支持、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支持对象为在中关村示范区及京津冀范围内重点合作和辐射区内开展绿色生态园区、特色园区、创新社区、军民融合园建设和存量空间资源盘活改造的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单位;服务示范区企业的人才住房保障项目的投资、建设或管理单位;向园区辐射转移和落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精尖”
- 1 -
产业项目、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主体;开展智慧中关村示范试点的项目单位。
第二章支持内容
第五条推进绿色生态园区建设。
支持分园、特色园区和创新社区开展整体绿色生态建设,鼓励园区申报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或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探索生态建设机制创新,促进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对规划范围不少于40亩或建筑规模不少于3万平方米、已编制生态规划或实施方案、集成生态智慧或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服务不少于5个领域且已完成项目不少于3项的,按照已完成项目生态建设投资的40%给予资金支持,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第六条推进存量空间资源盘活改造。
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盘活存量土地或空间资源,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对盘活土地面积在10亩(含)以上,且规划获得相关部门审批并已开工建设的项目,给予项目盘活改造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单位一次性300万元资金支持。
(二)对园区存量楼宇、厂房等空间资源进行内部整理改造,且改造完成后用于创业孵化或者入驻高新技术企业使用面积不少于60%的项目,盘活改造面积在8000平方米(含)以上,给予项目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单位一次性200万元的支持资金;盘活改造面积在5000平方米(含)至8000平方米,给予项目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单位一次性100万元支持资金。
- 2 -
第七条推进特色园区和创新社区建设。
支持分园结合功能定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和聚集高端产业集群,建设功能混合、产城融合的特色园区、创新社区。
对符合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果明显的特色园区、创新社区的开发建设或运营管理机构按下列标准给予支持。
(一)对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授牌、批复的园区,给予一次性100万元资金支持。
(二)支持园区搭建专业化的技术研发和中试、检验测试、产业服务、国际合作等公共服务平台,对已投入运营并实际服务企业超过30家的平台,按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三)支持园区围绕特色产业搭建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对每年实际服务企业超过50家且服务园区外企业占服务企业总数超过30%,且组织面向全市、京津冀的产业对接活动5次以上或组织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大赛、论坛、展示等活动的,按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连续支持不超过2年。
(四)对园区企业入驻率超过80%且产业集聚度高的园区,给予一次性100万元资金支持。
(五)支持中关村军民融合特色园与军方、军工单位开展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展示对接、项目和产业情况统计分析、需求信息和资源共享等工作,根据工作质量和效果等情况,给予园区开发建设或运营管理机构每年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支持。
- 3 -
第八条支持引进和落地一批“高精尖”项目。
支持分园围绕中关村“十三五”产业发展六大重点领域和产业定位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精尖”产业项目在分园落地。
对在分园新落地注册、取得土地或租赁厂房楼宇、开展实际生产经营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高精尖”产业项目,对所在区经济发展贡献获得分园认可的,对项目企业的研发、产业化和平台建设投入给予支持。
其中,项目已投入资本超过2000万元的,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已投入资本超过1亿元的,给予200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
第九条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促进中关村示范区信息互联互通和创新资源共享。
对已制订详细规划和建设方案,符合智慧中关村顶层设计中确定的建设目标及相关标准规范,且系统建成后资源可与智慧中关村融合数据中心、企业融合服务平台等实现共享、交换和整合的项目,根据服务平台与智慧中关村系统对接紧密度、平台活跃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等情况,按照不超过项目自身建设费用20%的比例,给予项目承担单位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第十条推进人才住房保障。
支持通过建设、收购、租赁、改建等方式筹集人才住房,用于保障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住房需求。
(一)对纳入市公租房体系并用于人才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项目贷款,给予贴息资金支持。
原则上年度贴息支持比例不超过项目年度贷款利息的2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一个建设项- 4 -
目的贴息支持连续不超过3年。
(二)对纳入人才公共租赁住房体系的项目管理单位或产权单位,给予房租资金支持。
租金水平由住房保障部门确定,年度支持资金原则上不高于实际租金的4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三)对市公租房体系以外、已用于示范区人才住房保障的项目,经所在区政府或园区管理机构确认后,参照本条第二款给予房租资金支持。
第十一条促进分园服务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支持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与“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及其重点辐射功能区建设,对重点区域和专项规划研究与编制、重点科技创新与产业建设、重要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按照不超过非财政投入和政府采购部分已投资金额的30%给予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二)促进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和辐射带动郊区分园创新发展,支持中心城区与郊区分园、园区之间开展合作并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对中心城区到郊区分园转移落地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创新创业平台、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等项目,经合作双方区政府认可的,按照不超过落地项目主体研发、产业化和平台建设投入的50%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三)支持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在京津冀“4+N”等重点合作区域开展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构建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链,对实施转化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引进转移或培育新
- 5 -
兴产业和完善产业链、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生态系统、实施重大示范应用、共建特色园区和创新社区等项目且取得显著成效的,对园区开发建设单位、企业、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给予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第十二条同一项目同一建设内容只能适用一条本办法所列方式给予支持,已获得中关村示范区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再适用本办法重复支持。
第三章申请审核与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中关村管委会主管处室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申报单位申请一区多园支持资金,以在中关村示范区网站()上发布的具体项目申报指南和通知为准。
第十五条申报单位申请一区多园支持资金,应按照相关实施细则、申报指南和通知要求,填写相关表格,提供相应申报材料和证明文件。
第十六条各分园管理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申报资金支持的项目进行初审和现场调查,并以书面形式向中关村管委会报送推荐意见。
第十七条中关村管委会委托专业机构对申报项目相关材料进行复审并形成支持方案,由主任专题会审议。
经审议通过的支持名单在中关村示范区网站公示,公示期不- 6 -
少于7个工作日。
公示期结束后按无异议公示结果予以支持。
第十八条获得一区多园支持资金的申报单位须按国家相关会计制度、财政资金管理要求进行账务处理;应接受中关村管委会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按照项目计划和建设进度使用支持资金,并需配合开展宣传和调研、定期报送项目进展情况和单位发展信息,提交工作总结、资金使用效益分析报告和有关建设成果等工作。
第十九条对一区多园支持资金使用中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进行处理处分。
对于弄虚作假骗取一区多园支持资金的申报单位,除按以上规定处罚外,中关村管委会将在中关村示范区网站予以通报,责令其退回已拨付资金,今后不再受理其相关公共政策支持资金的申请。
违反法律规定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中关村管委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支持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15〕27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分析工作支持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中科园发〔2014〕55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智慧中关村示范试点支持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中科园发〔2014〕61号)同时废止。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