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室随访制度.
消化内科疾病的慢病管理与随访制度
消化内科疾病的慢病管理与随访制度消化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消化系统内的各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胃炎、胃溃疡、食管炎、食管癌、肠道感染等。
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有效管理,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慢病管理与随访制度对于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患者信息登记慢病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患者的信息档案。
医院或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登记系统,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疾病史、用药情况等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将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管理奠定基础。
二、定期随访一旦患者被确诊为消化内科疾病,就应建立起定期随访的机制。
医生在随访过程中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减少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药物管理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因此药物管理是慢病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因药物不当使用而导致病情恶化。
四、生活干预除了药物治疗,生活干预也是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生可以建议患者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
五、营养指导饮食对于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应给予患者详细的饮食指导,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营养的均衡,有助于改善病情和加快康复。
六、心理支持患者在患病期间往往会感到焦虑、沮丧甚至抑郁,医生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其战胜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
总结:消化内科疾病的慢病管理与随访制度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登记、定期随访、药物管理、生活干预、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等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早期干预、定点管理、全程健康管理的目标。
希望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能够重视患者的慢病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消化内镜_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消化内镜的诊疗工作,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从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三、工作原则1. 严格遵守医疗法律法规,遵循医疗伦理道德,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
2. 严格按照内镜诊疗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诊疗安全。
3. 不断提高内镜诊疗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4. 加强内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障内镜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工作内容1. 内镜诊疗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内镜诊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内镜诊疗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3)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4)确认内镜设备和器械的正常运行,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2. 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1)医护人员应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患者取正确的体位,确保内镜的顺利进入和退出。
(3)内镜进入时,应轻柔操作,避免损伤患者口腔、咽喉等部位。
(4)内镜下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必要时进行活检或治疗。
(5)内镜诊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内镜诊疗后的处理(1)内镜诊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休息和观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不适感。
(2)对内镜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确保内镜的卫生和安全。
(3)及时记录内镜诊疗的过程和结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内镜诊疗的结果和后续的治疗方案。
五、培训与考核1. 从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经历。
2. 定期组织内镜诊疗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3. 建立内镜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考核。
六、监督与奖惩1. 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工作制度的落实。
内镜中心核心工作规章规章制度
一、内镜中心核心工作制度(二)内镜中心检查预约制度1、各种内镜检查必须由经管医生按适应证及禁忌症选择病例,填写申请单送到内镜科,由内镜科办公室护士,根据当时实际情况,预约检查治疗日期,并进行预约登记,办理交费手续。
2、办公室护士接到申请单后应详细检查填写项目,如填写不详,可退回作补充填写或重新填写,确保申请单的质量符合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
3、申请医生选择病例不当,不符合适应证或病人有禁忌症,办公室护士应讲明理由退回申请单,不予预约。
4、常规检查预约时间门诊病人一般不超过一周,住院病人不超过三天,如有特除情况应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
5、急诊或特殊病例,申请医生可直接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处理。
6、申请单预约后,未按规定日期来检查者,该申请单按作废处理,若还需检查应重新申请(无特殊原因不给予退款)。
7、门诊病人应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以便有特殊情况及时联系。
(三)内镜中心候诊室工作制度1、候诊室为各种内镜检查治疗前病员等侯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
2、候诊病员应服从医务人员的安排,按顺序就座,不得大声喧闹。
3、不得吸烟及到处走动,应爱护公共财物,有问题可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工作人员应注意文明用,语热情接待候诊病员,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检查治疗次序,原则应遵循:(1)军人老干部优先;(2)重症优先;(3)超过70岁老人优先;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安排。
4、急诊病人,可由经管医生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不需候诊,可直接进入内镜科检查治疗。
5、定期对候诊室进行卫生清洁。
候诊人员应发扬文明精神,保持室内卫生清洁,不得随地乱扔杂物,为候诊人员创造良好的候诊环境。
(四)内镜中心复苏室工作制度1、复苏室为ERCP检查治疗后复苏、无痛内镜检查治疗术后及年大体弱重症病人休息过渡场所,故应保持室内整齐清洁安静有序。
2、进入复苏室的所有人员应听从复苏室护士的安排,统一室内陈设,室内物品、床位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科主任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消化内镜的规章制度
消化内镜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消化内镜检查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消化内镜检查工作,包括内镜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安全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消化内镜检查管理制度,负责内镜检查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消化内镜检查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原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第五条内镜操作人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纪律,做到医德医风良好。
第二章内镜操作人员第六条内镜操作人员包括内镜医师、内镜护士、内镜助手等,他们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履行内镜检查工作。
第七条内镜医师应当具有相关医学专业资格,熟悉内镜检查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技术要求,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和诊疗。
第八条内镜护士应当具有执业护士资格,熟悉内镜检查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负责协助内镜医师进行检查操作。
第九条内镜助手应当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协助内镜医师和内镜护士完成检查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第十条内镜检查工作需要内镜医师、内镜护士和内镜助手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检查任务。
第三章内镜检查流程第十一条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前,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风险,并征得患者同意。
第十二条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前,应当进行术前准备,包括禁食、洗肠等操作,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患者接受内镜检查时,医务人员应当仔细检查并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患者接受到正确的检查和治疗。
第十四条内镜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遵循操作规范,确保内镜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五条内镜检查完成后,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说明检查结果,并根据需要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的康复和护理工作。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内镜检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消化内镜检查的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消化内镜室各项规章制度
消化内镜室各项规章制度
《消化内镜室各项规章制度》
一、工作纪律
1.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医院相关规定,服从医疗管理。
2. 医务人员要遵守专业操守,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障患者的安全。
3. 维护医院和科室的正常秩序,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在工作期间偷懒和聊天。
二、设备使用
1. 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内镜设备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内镜设备使用后要及时清洁和消毒,确保下一位患者的安全。
3. 内镜设备使用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上级领导报告。
三、患者安全
1. 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前,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术前交代和告知,获得患者的同意。
2. 内镜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内镜检查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结果,并提供相关建议。
四、消毒与感染控制
1. 内镜室必须严格执行消毒规程,对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进行
彻底消毒和灭菌。
2. 医务人员在进行内镜操作前后要进行手部消毒,戴好口罩和手套,有效保护患者和自己的健康。
五、医疗事故处理
1. 若发生医疗事故,医务人员要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并积极配合医院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2. 对医疗事故要做好记录和总结,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六、其他规定
1. 禁止医务人员在内镜室内吸烟、饮食和聊天。
2. 内镜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以上是消化内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确保内镜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安全。
随访制度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
随访制度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一、随访制度随访制度是指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医疗机构建立的一套完善的随访管理规范和流程。
通过随访制度的实施,可以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服务,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建议,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管理。
1. 随访对象确定随访对象可以包括出院患者、门诊患者、慢性病患者等。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治疗情况和需求等因素,确定具体的随访对象。
2. 随访频率和方式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发展,医疗机构应确定随访的频率和方式。
常见的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短信随访、上门随访等。
随访频率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3. 随访内容随访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健康状况、症状变化、用药情况、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随访内容。
4. 随访记录和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随访记录和反馈机制,及时记录随访的内容和结果,并对患者的反馈进行分析和处理。
随访记录可以作为医生判断患者健康状况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随访预约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提高随访效率和患者体验,医疗机构建立的一套科学合理的随访预约管理规范和流程。
通过随访预约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 预约方式和渠道医疗机构可以提供多种预约方式和渠道,包括电话预约、在线预约、微信预约等。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方便选择适合的预约方式和渠道。
2. 预约时间和人数限制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患者的需求,合理安排预约时间和人数限制。
预约时间可以根据医生的工作时间和患者的就诊需求进行调整,人数限制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3. 预约确认和提醒医疗机构应及时确认患者的预约信息,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患者就诊时间和注意事项。
预约确认和提醒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和错过预约的情况。
内镜随访制度
内镜随访制度关键词:内镜检查、随访、制度、医疗保健、预防、疾病管理引言内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
然而,内镜检查的效果和结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定期的随访是确保患者病情控制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镜随访制度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内镜随访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制度的原则和步骤,以及制度的效果和应用。
一、内镜随访制度的重要性内镜随访制度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方法,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跟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内镜随访制度的重要性:1. 提供持续的疾病管理:内镜随访制度可以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持续的管理和控制,避免疾病的复发和进一步的恶化。
2. 评估治疗效果:通过定期的内镜检查和随访,医生可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3. 预防疾病复发:内镜随访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复发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再次患病的可能性。
4. 提供心理支持:定期的内镜随访可以帮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遵从性和康复信心。
二、建立内镜随访制度的原则和步骤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镜随访制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1. 确定随访频率: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和治疗方案,确定合适的内镜随访频率。
一般来说,高风险患者和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更频繁的随访。
2. 制定随访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程,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内镜检查的时间和方式,随访内容和评估指标等。
3. 监测病情和治疗效果:通过内镜检查和相关的临床评估工具,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4. 提供教育和指导:随访过程中,医生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管理知识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和治疗进程,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5. 保护隐私和信息安全:在制定内镜随访制度时,要确保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内镜随访制度的效果和应用内镜随访制度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随访制度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
随访制度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一、随访制度随访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跟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提供持续关心和服务的一种管理制度。
随访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机构的关注和匡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随访对象随访对象包括出院患者、门诊患者、慢性病患者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确定随访的频率和方式。
2. 随访内容随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问询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等情况。
(2)指导患者进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剂量调整,提醒患者按时服药。
(3)赋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匡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4)提供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匡助患者改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3. 随访方式随访方式可以采取面对面随访、电话随访、短信随访等形式。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疗机构的资源情况,选择适合的随访方式。
4. 随访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随访记录系统,记录患者的随访情况和问题反馈。
随访记录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时间、随访方式、随访内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等信息。
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随访预约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安排随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规范随访预约流程和管理方式的一种制度。
1. 随访预约流程(1)患者预约:患者通过医疗机构的预约平台、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方式提出随访预约请求。
(2)预约审核: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患者的预约请求进行审核,核实患者的身份和预约信息。
(3)预约确认: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与患者确认预约时间和方式,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4)预约提醒:医疗机构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前提醒患者随访的时间和地点。
2. 随访预约管理(1)预约资源管理:医疗机构应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确保有足够的人力资源进行随访工作。
(2)预约优先级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医疗机构可以设定不同的预约优先级,优先安排重症患者和急需随访的患者。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之蔡仲巾千创作(2013年版)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 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 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 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法子》, 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份核准挂号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 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2.消化内镜诊疗室.(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四)有独自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 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年夜, 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 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 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 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很多于10年, 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 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很多于5000例, 其中, 累计完成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很多于500例或累计完成依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很多于1000例, 技术水平在本地域处于领先位置.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3.具备满足实施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 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份核准挂号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医师.1.开展消化内镜手术的医师, 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执业范围为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专业.(2)有5年以上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经验, 目前从事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 累计介入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很多于200例.(3)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2.拟自力开展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 还应满足以下条件:(1)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很多于8年, 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累计自力完成消化内镜诊疗把持很多于500例;其中完成依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很多于300例.(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3.本规范实施前, 符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份确定的相关条件和标准的医师, 可以不经过培训, 但须经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依照三级及以下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工作.4.本规范实施前, 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 可以不经过培训, 但须经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工作.(1)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 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 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书面推荐, 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2)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从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很多于8年, 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3)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把持很多于2000例, 其中每年自力完成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把持很多于50例.(4)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证选择符合要求.近3年内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的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一)严格遵守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行业标准、规范、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行业标准、把持规范和诊疗指南, 严格掌握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二)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开展由具有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 实施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由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 术者由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师担负.术前应当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办法, 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三)实施消化内镜诊疗把持前, 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办署理人告知诊疗目的、诊疗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办法等,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四)加强消化内镜诊疗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消化内镜诊疗术后随访制度, 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五)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份应当将准予开展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四、培训拟从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其中从事依照三、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分别接受很多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一)培训基地.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份指定本辖区三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并组织开展相应培训工作.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三级甲等医院.2.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很多于10年, 具备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 合计开放床位很多于100张.3.近5年内累计收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很多于10000例, 每年完成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把持很多于700例.4.有很多于4名具备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 其中至少2名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6.近3年举办过全国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学术会议或承当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二)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医师培训要求.1.在指导医师指导下, 介入完成依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把持很多于50例, 并经考核合格.2.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 接受培训的医师应介入对患者全过程的管理, 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消化内镜诊疗把持、把持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置、重症监护治疗和术后随访等.在境外接受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6个月以上, 有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 并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培训基地考核合格后, 可以认定为到达规定的培训要求.附件:1. 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2. 三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附件1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一、胃镜诊疗技术(一)胃镜下食管粘膜剥离术(二)胃镜下胃粘膜剥离术二、结肠镜诊疗技术结肠镜下结肠粘膜剥离术三、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三)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四)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五)内镜下壶腹气囊成型术(六)内镜下胆管结石取石术(七)内镜下胰管结石取石术(八)内镜下胆管结石机械碎石术(九)内镜下胆管结石激光碎石术(十)内镜下胆管结石液电碎石术(十一)内镜下胆管扩张术(十二)内镜下胰管扩张术(十三)内镜下胆管支架植入术(十四)内镜下胰管支架植入术(十五)内镜下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十六)内镜下副乳头支架植入术(十七)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十八)内镜下胆管内超声检查术(十九)内镜下胰管内超声检查术(二十)内镜下胆管射频消融术(二十一)内镜下胰管射频消融术(二十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切除术(二十三)内镜下鼻胰管引流术(二十四)胆管镜下光动力或氩气治疗术(二十五)胆管镜下电切治疗术四、超声内镜诊疗技术(一)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二)超声内镜下放射粒子植入术(三)超声内镜下肿瘤标识表记标帜术(四)超声内镜下放射免疫治疗术(五)超声内镜下肿瘤注射治疗术(六)超声内镜下射频消融术(七)超声内镜下血管栓塞术(八)超声内镜下假性囊肿引流术(九)超声内镜下胆管穿刺引流术(十)超声内镜下胰管穿刺引流术(十一)超声内镜下脓肿穿刺引流术(十二)超声内镜下光动力治疗术(十三)超声内镜辅助胰胆管造影术五、经口经隧道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一)经口经隧道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断术(二)经口经隧道内镜下间质瘤摘除术六、胆道镜诊疗技术(一)经皮胆道镜参照四级普通外科内镜手术目录(二)经口胆道镜下胆管结石激光碎石术(三)经口胆道镜下胆管结石液电碎石术(四)经口胆道镜下胆管活检术七、胰管镜诊疗技术(一)经口胰管镜检查和治疗术(二)经口胰管镜下活检术八、经自然腔道内镜诊疗技术(一)经胃腹腔探查术(二)经胃腹膜活检术(三)经胃腹腔淋凑趣活检术(四)经胃肝囊肿开窗术(五)经阴道胆囊切除术九、腹腔镜诊疗技术参照四级普通外科内镜手术目录十、小肠镜诊疗技术小肠镜下治疗术附件2三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一、胃镜诊疗技术(一)胃镜下食管粘膜切除术(二)胃镜下胃粘膜切除术(三)胃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四)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五)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套扎治疗术(六)胃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术(七)胃镜下食管射频消融术(八)胃镜下光动力治疗术(九)胃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十)胃镜下异物取出术(十一)胃镜下止血治疗术二、结肠镜诊疗技术(一)结肠镜下结肠粘膜切除术(二)结肠镜下结肠支架治疗术(三)结肠镜下异物取出术(四)结肠镜下止血治疗术三、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一)内镜下十二指肠息肉切除术(二)内镜下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三)十二指肠镜下止血治疗术四、超声内镜诊疗技术环扫及扇扫超声内镜检查术五、小肠镜诊疗技术小肠镜检查术。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一、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病人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等;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二、内镜室建筑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功能相匹配,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不同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清洁消毒应当分槽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三、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附件数量及清洗消毒设备,保证所用器械与使用前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四、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清洗消毒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五、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隙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胸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和进入皮损皮肤、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阴道镜等应当达到高水平消毒,弯盘一人一用消毒;2、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进行每一项操作时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3、采用化学消毒剂经浸泡灭菌的环境,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照无菌储存,储镜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4、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清洗;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的规定;5、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化学消毒剂侵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6、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每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消毒,刷净,干燥备用;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工作台面、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并进行空气消毒;7、操作和清洗内窥镜时应穿防渗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有条件应配备防护镜和面罩,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8、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诊断、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六、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应每日定时消毒监测,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保证消毒效果并有记录;七、从事内镜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内镜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并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和有关规章制度;八、医疗废物处置,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二、胃镜室的消毒隔离制度1、分室明确,布局人物流向要合理;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3、活检钳要一人一用灭菌;4、一次性活检钳严禁重复使用;5、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6、内窥镜可选用2%戊二醛侵泡消毒或灭菌,并每日监测其浓度;7、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灭菌高校、中校等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其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配置时的有效浓度等;8、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侵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三、消化内镜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一、标准:1、诊疗操作按照相关消化内镜及时操作规范和流程执行;2、检查室必须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3、消毒灭菌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执行;4、检查报告及时、描述准确、结论科学,有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者以病理报告为准;5、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二、措施:1、操作医师必须了解相关病史,把握检查的适应症、相对禁忌症,检查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心理、胃肠道等等;2、每天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铣槽、冲洗槽、台面及地面进行清洗消毒;接污袋、口垫等用具应为一次性,一人一用;每天监测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记录;3、对发现异常组织必须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4、对个别高危病员必须进行此检查,应在临床科室做好充分的现场抢救准备,征得病员及家属同意并报相关部门和领导后进行;5、检查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和相关医疗文书;6、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四、消化内镜室安全管理制度一、内镜室是高风险科室之一,人人要高度重视,加强责任心;二、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流程制度及洗消制度;三、严格掌握各类内镜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四、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做好术中、术后处理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医护人员必须护送病房交至接诊医生后方可离开;五、认真执行内镜检查及无痛内镜八防制度;六、内镜下治疗及微创手术住院的患者,一定要执行查房制度及随访制度;七、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定期检测,专人专管;八、科室实行定期考核,奖罚分明;九、严谨行业法规和劳动纪律,禁止在患者面前乱议论;。
随访制度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
随访制度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随访是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和跟踪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随访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和生活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则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安排随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随访制度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随访制度1.1 确定随访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确定需要进行随访的对象,包括手术后患者、慢性病患者、高危人群等。
1.2 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确定随访的频率,一般可以是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1.3 随访内容:随访内容应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用药情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
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2.1 预约方式: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在线平台等方式进行随访预约,提高预约的便利性和效率。
2.2 预约时间: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安排和患者的时间情况,合理安排随访预约时间,避免出现错时等问题。
2.3 预约提醒:在预约成功后,可以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患者随访时间,减少患者忘记或误过随访的情况。
三、随访记录管理3.1 随访记录表:建立完善的随访记录表格,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时间、内容、结果等信息,方便随访工作的跟踪和评估。
3.2 随访记录归档:将随访记录按照时间和患者分类进行归档管理,便于查阅和分析历史随访情况。
3.3 随访记录保密:随访记录涉及患者的隐私信息,需要严格保密,避免泄露患者隐私。
四、随访效果评估4.1 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随访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
4.2 随访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评估随访工作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随访方案。
4.3 随访质量考核:建立随访质量考核制度,对医护人员的随访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激励医护人员提高随访质量。
五、随访制度的优化5.1 定期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随访工作培训,提高其随访技能和服务意识,保证随访质量。
随访制度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
随访制度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一、随访制度随访制度是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回访和跟踪,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效果以及心理和生活状态的一种管理措施。
通过随访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随访对象随访对象包括已出院的患者、门诊患者、慢性病患者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制定不同的随访计划和频率。
2. 随访内容随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包括症状的变化、体征的改善、药物的使用情况等。
(2)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包括对疾病的接受程度、生活质量的改善、心理压力的变化等。
(3)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包括疾病管理、药物使用、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解答患者的疑问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匡助。
3. 随访方式随访方式可以采用电话随访、短信随访、面对面随访等多种形式,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 随访记录和统计分析对每一次随访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内容和结果等。
同时,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随访效果和改进随访工作。
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随访预约管理制度是指对随访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和调度,确保随访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完成的一种管理制度。
1. 随访预约的目的随访预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随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安排。
2. 随访预约的流程(1)患者预约:患者在预约系统中选择随访时间和方式,并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
(2)预约审核:预约系统自动进行预约审核,检查患者的预约信息是否完整和准确。
(3)医务人员安排:根据患者的预约情况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系统自动进行医务人员的安排和调度。
(4)预约确认:系统自动发送预约确认短信或者邮件给患者,告知随访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5)随访执行:医务人员按照预约安排,进行随访工作。
(6)随访记录:医务人员在系统中记录随访的详细信息,包括随访内容、结果和建议等。
内镜中心术后随访沟通制度(标准版)
内镜中心术后随访沟通制度
目的:通过查阅病历直接观察病人并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恢复情况进行手术后病情恢复指导,通过了解病人术中体会检查自己的工作,评价工作效果,总结经验,促进医疗工作改进,通过加强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中工作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提高手术质量,做到医、患双方满意。
访视对象:所有手术后住院病人及主管医生。
访视时间:手术后2~3天
访视人:手术医师或内镜中心医师。
访视内容:
续服务保障,促进患者康复。
1、向患者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告诉病人术中配合良好,以稳定患者情绪,乐观向上,加速康复。
2、了解术后异常情况,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变化,并报告其主管医生。
3、就现有不适,给予问候和疏导。
4、对手术历时长,特殊体位或身体虚弱者,重点观察身体恢复情况,有无术后身体不适和其他情况。
5、病人提出的问题,重点是术后身体变化情况,留置管道对局部的刺激,植入支架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卧床的具体要求等,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6、征求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如手术间温度是否
感觉舒适,接待是否热情,有助于评估术中医疗、护理效果。
请病人在访视表上打勾,针对问题与不足,制定措施,确保手术安全,促进病人尽早康复。
7、征求主管医生对手术的满意度。
请医生在沟通表上打勾。
8、每月收集术后随访沟通表进行分析总结、评价,提高工作质量。
消化科工作制度
消化科工作制度一、工作目标消化科工作制度旨在规范科室内各项工作流程,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消化科的高效运作。
二、岗位职责1. 医生职责- 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消化科工作流程进行诊治工作;- 负责给予患者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根据病情,定期进行患者随访,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配合其他科室开展合作,进行病历交流和会诊;- 参与科研、教学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保障患者隐私,严守医德和职业道德。
2. 护士职责- 根据医生的指示,协助进行消化科检查和诊疗;- 负责消化内镜检查仪器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确保消化科病房内环境整洁,消毒工作到位,保障患者的安全;-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准备和器械清点,维护手术室的卫生和安全;- 做好病情的记录和信息整理工作;- 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3. 辅助人员职责- 负责消化科药物和耗材的管理和采购;- 维护消化科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协助医生进行检查、治疗和手术操作。
三、工作流程1. 患者接待与登记- 由护士进行患者登记,核实患者个人信息,开具就诊卡;- 根据患者需要的检查和治疗项目,安排预约时间;- 向患者介绍消化科的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2. 诊断和治疗-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向患者解释疾病状况和治疗方法,取得患者同意后进行治疗;- 建立患者病历档案,记录病情、诊断和治疗过程。
3. 随访和疗效评估- 定期进行患者随访,了解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开展复查和复诊工作,对患者进行评估。
4. 病例交流和会诊- 消化科医生参加科室例会,做好病例交流工作;- 配合其他科室进行病例会诊,获取专业建议和意见;- 充分利用现代医疗技术,进行影像资料和病理报告的学习和交流。
四、团队合作消化科工作注重团队合作,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节选)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一、人员配置1, 医师(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 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 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 应在工作, 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 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 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 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
在有条件的地区, 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 护士(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 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
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
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 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 时间不短于2个月。
在有条件的地区, 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 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 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 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 ,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 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
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 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1.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 每例内镜检查后, 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
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 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 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
消化内镜室随访制度.
附:
内镜室随访登记表
随访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电话
内镜诊断
随访日期
随访内容
随访方式
随访者
二、凡在内镜室进行的内镜下治疗的,应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治疗效果,总结经验。
三、凡需多次行内镜检查治疗者,如萎缩性胃炎、食管静脉曲张、吻合口狭窄扩张治疗后等,应定期随访,告知患者复查期限,做好预约工作。
四、凡内镜下影像,提示患者需复查者,如病理与内镜影像不符、病理提示上皮内瘤变等,应进行登记随访。
五、内镜下确诊消化道肿瘤,应对其后续治疗进行随访,了解其手术、放疗、化疗及未治疗等不同治疗的效果、生存质量、生存期,并了解术后病理与内镜病理的符合率。
六、凡在内镜诊断过程中发现特殊或有科研价值的病例,应进行登记,做好随访工作。
七、凡内镜诊断需行内镜下治疗者,应进行随访,了解其治疗情况。
八、随访方法以电话随访为主,也可进行上门随访及信件随访。
九、随访结果应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姓名、年龄、住址、电话、内镜诊断、随访时间、随访内容、随访医师等内容。
消化内镜室随访制度
为了积极推行院前、院中、院后Fra bibliotek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也为进行科学研究、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内镜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特制订内镜室随访制度。
一、凡在内镜室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现疑难病例,需进一步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治者,如需行超声内镜、行ESD等,应进行登记随访。
内镜室随访工作制度
内镜室随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内镜诊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加强内镜诊疗后的随访工作,及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预防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随访对象1. 所有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2. 内镜诊疗中发现异常情况的患者;3. 内镜诊疗后需要特殊关注的患者,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4. 内镜诊疗后出现并发症或意外事件的患者。
三、随访内容1. 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2. 内镜诊疗部位的恢复情况:有无疼痛、出血、感染等;3. 内镜诊疗后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事件:有无腹痛、发热、出血等;4. 患者的生活质量:如饮食、睡眠、活动等;5. 患者的满意度:对内镜诊疗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
四、随访时间1. 内镜诊疗后24小时内;2. 内镜诊疗后3-7天内;3. 内镜诊疗后1个月;4. 内镜诊疗后3个月;5. 内镜诊疗后6个月。
五、随访方式1. 电话随访:适用于远道患者或不便来院患者;2. 门诊随访:适用于来院复查或就诊的患者;3. 家庭随访:适用于特殊情况的患者,如卧床不起、病情严重等;4. 网络随访:适用于熟练使用网络的患者。
六、随访人员1. 内镜室医护人员:负责患者诊疗后的首次随访;2. 专科医生:负责患者内镜诊疗后专业问题的解答和指导;3. 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的提供;4. 客服人员:负责患者满意度调查和问题的收集。
七、随访工作流程1. 内镜诊疗结束后,内镜室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首次随访,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和内镜诊疗部位的恢复情况,解答患者疑问,提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2. 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内镜诊疗后的恢复情况,确定后续随访时间和内容,如需要特殊关注的患者,应在短期内进行再次随访;3. 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如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4. 客服人员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收集患者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内镜诊疗质量。
八、随访工作考核1. 随访覆盖率:要求所有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随访;2. 随访及时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随访工作;3. 随访质量:要求随访内容详尽、准确,对患者问题解答满意;4. 患者满意度:要求患者对随访工作满意度达到一定比例。
医院消化内镜室制度大全
医院消化内镜室制度大全医院名称:___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消化内镜室制度大全制定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XXX医院消化内镜室制度大全一、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内镜是一种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并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
具体要求严格、检查细致、细节到位、清洁卫生、冲洗彻底、储存规范。
1、严格管理制度。
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
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术前检查。
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集资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现象。
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尘罩。
3、细致操作。
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保持清洁。
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照2004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彻底冲洗。
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务必彻底进行冲洗。
6、规范储存。
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
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内镜柜(悬挂、稳妥),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二、内镜室工作制度1、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
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2、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协调与配合。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维护等);接诊病人时,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难病要会诊讨论。
内镜中心重点病例随访及反馈制度(标准版)
重点病例随访及反馈制度
1.检查医师在对病人进行检查时,如发现个人无法明确诊断的重症及疑难病症时,应邀请上级医师进行会诊并向科内质控小组、质控员进行上报。
2.科内质控小组、质控员汇总当月科室各医师上报的重症及疑难病症,并对有明确诊断及手术病理的结果进行跟踪随访登记。
3.对疑难病症诊断有误的检查结果,质控员需告知检查医师,如有必要,在原检查医师在场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重新检查。
4.每月科室科内质控小组、质控员组织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对科内登记的疑难病例对全科进行讲解,对仍未明确诊断的病例进行全科室讨论并记录。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第一篇: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护士工作制度1.听从消化内镜中心的安排,认真学习和遵守中心的规章制度,不得迟到早退,若遇特殊情况须请假。
2.精心爱护仪器设备,杜绝人为的仪器损坏(如不慎将消化内镜镜头、镜身掉地上损坏,未加防水盖放入水中损坏仪器等)。
3.由护士长负责检查每日情况,内容包括工作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责任心、工作主动性、教学能力、协同合作和人际关系、服务态度、资源运用等。
4.按照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每周不少于一次)、专题讲座,提高理论水平。
5.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遇到技术难度大的治疗,共同讨论、共同学习,不断提高操作能力。
6.7.8.9.择优选送人员外出参加各类学习班及学术活动,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每年进行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各一次。
在工作时间,不允许接听手机,不在患者面前大声议论病情。
对患者态度和蔼,不生硬、粗暴。
消毒隔离制度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3.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因条件限制确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且其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6.内镜与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7.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8.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9.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凡内镜诊断需行内镜下治疗者,应进行随访,了解其治疗情况。
八、随访方法以电话随访为主,也可进行上门随访及信件随访。
九、随访结果应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姓名、年龄、住址、电话、内镜诊断、随访时间、随访内容、随访医师等内容。
消化内镜室随访制度
为了积极推行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也为进行科学研究、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内镜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特制订内镜室随访制度。
一、凡在内镜室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现疑难病例,需进一步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治者,如需行超声内镜、行ESD等,应进行登记随访。
十、随访医师一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电话
内镜诊断
随访日期
随访内容
随访方式
随访者
二、凡在内镜室进行的内镜下治疗的,应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治疗效果,总结经验。
三、凡需多次行内镜检查治疗者,如萎缩性胃炎、食管静脉曲张、吻合口狭窄扩张治疗后等,应定期随访,告知患者复查期限,做好预约工作。
四、凡内镜下影像,提示患者需复查者,如病理与内镜影像不符、病理提示上皮内瘤变等,应进行登记随访。
五、内镜下确诊消化道肿瘤,应对其后续治疗进行随访,了解其手术、放疗、化疗及未治疗等不同治疗的效果、生存质量、生存期,并了解术后病理与内镜病理的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