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学案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 《归园田居》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 《归园田居》学案

第三单元7.2 归园田居(其一)学案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一、预习新课1、了解陶渊明的相关经历和他的代表作品。

2、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创作背景。

3、自读原文,学习基础知识。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

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这一年他41岁。

从此,直到他63岁时去世,再也没有出仕。

我们不难发现,是出仕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次反复,而从彭泽县令任上的“逃离”,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

他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有时衣食都不能周全,二是因为他小时候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然而他的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

他一介文士,投身其中,并不能发挥一点儿有益的作用。

因此,在奔波劳累的仕途生活中,他时时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后悔的念头甚至也冒了出来。

而一旦暂时脱离了官场,回到家里,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让他感到无限喜悦。

不过,陶渊明真正解决了思想上的矛盾,确立自己要走的生活道路,是在辞去彭泽县令以后。

如果说,此前他的诗文是动的,那么,此后则是宁静的。

辞赋《归去来兮辞》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期,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过程。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早死,少年时代生活贫困。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7篇)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7篇)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园田居》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是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是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非常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够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4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4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

2. 理解诗歌《归园田居》的意境和主题。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课本《文言文阅读与写作》的归园田居课文。

3. 相关的诗歌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和主题。

2. 导入新课,说出本节课学习的诗歌的题目《归园田居》,引发学生的兴趣。

导读:1. 展示一些关于陶渊明的图片和资料,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标题,预测诗歌内容。

阅读理解:1.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解释诗歌的标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课本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诗歌分析:1.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行数、诗句和句式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等。

3.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境界。

拓展延伸:1. 分析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谈论现代社会与田园生活的差异与联系。

2. 欣赏其他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作业布置:1. 配置相关的作业,如默写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读后感等。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陶渊明的诗歌作品,扩展诗歌欣赏的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有了一定了解,理解和欣赏了诗歌《归园田居》的意境和主题,分析了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诗歌分析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精选4篇(二)教案主题:《故都的秋》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和理解《故都的秋》的内容;2. 能够分析并解读作品中的意象和意义;3. 能够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和技巧阅读和感受文学作品。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04《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生平、本文写作背景和田园诗的相关文学常识。

(2)识记诗中字音、字义等基础知识。

运用课下注释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赏析诗中所表现的田园风光和乡居生活,鉴赏其中的写景手法。

【学习重难点】(1)鉴赏其中的写景手法。

(2)运用课下注释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第一课时【预学案】一、知识链接1. 了解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

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他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

青少年时,有“大济苍生”的抱负,曾做过几年小官。

中年时,出任彭泽县令,据说到任第81天碰到郡督邮来检查公务,县吏说:“应束带见之。

”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说完就挂冠而去,与官场决裂,直到贫病交迫去世。

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

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主要作品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另外还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写作背景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3.常识积累田园诗派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

归园田居教案8篇

归园田居教案8篇

归园田居教案8篇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赏诗歌结构美、画面美。

3、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教学辅助:多媒体、诵读录音、背景音乐。

教学设想:学习《归园田居(其一)》,思考到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才半个学期,刚刚学完的必修一仅涉及一单元的现代新诗,结合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故确立学习本文目标定位——继续激发兴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潜力。

拟打算透过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到达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理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

)初中时咱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这天,咱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诗《归园田居(其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简介作者、背景:师:咱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那个同学主动来回答?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

归园田居教案8篇

归园田居教案8篇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赏诗歌结构美、画面美。

3、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诵读录音、背景音乐。

教学设想:学习《归园田居(其一)》,思考到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才半个学期,刚刚学完的必修一仅涉及一单元的现代新诗,结合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故确立学习本文目标定位——继续激发兴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潜力。

拟打算透过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到达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理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

)初中时咱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这天,咱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诗《归园田居(其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简介作者、背景:师:咱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那个同学主动来回答?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

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最新9篇】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最新9篇】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最新9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介绍新知1.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的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是陶渊明。

2.《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描写了田园生活。

3.陶渊明的诗歌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

他的诗歌语言像雨后麦苗一般清新。

风格像田野间的春风一样真实、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学们能说一说陶诗的影响吗?4.明确: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朱自清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分析诗歌,明确主旨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模仿诵读,熟悉作《牛牛范文·》品,了解诗歌内容。

3.列结构图摒弃世俗喜爱自然村居生活田园美景本性复苏心旷神怡4.归纳主旨学生归纳:赞美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回归后的舒畅喜悦,透露出其对官场污浊生活的憎恶、摒弃。

归园田居学案、教案

归园田居学案、教案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知识。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强化理解,并能准确默写全诗。

3、理解、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梳理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情感。

2、通过分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味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并展示歌词)一座青山,一条河流,一缕炊烟,一抹斜阳,一捧黄菊……简单的几个意象瞬间就可以将古今对接,一股清新的田园之风会迎面扑来。

在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为什么陶渊明先生的快乐会让现代都市人产生共鸣?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归园田居》(其一)。

二、读文:1、听范读:纠正读音,标清句数。

2、齐声读:初步理解内容,标出表达方式。

3、自由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三、探究文本:(检测学案第五题)1、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本诗围绕“归”又写了哪些内容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四、吟咏品味——反复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从何而归?(樊笼、尘网——比喻官场)2、为何而归?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本性)B、守拙归园田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为了保持高洁的节操。

3、归向何处?①有人认为本诗题目和第一部分已经告知我们要回归“田园”,所以8—16句的内容显得重复多余,应删去,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②赏景悟情。

景物特点:幽静、恬美、祥和、清新、富有生机与情趣作者情感:轻松愉快、怡然自得、闲适宁静4、归去如何?结合本诗及以往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对于他的归隐你有何看法?5、小结(1)、反复吟咏,体悟情感。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7篇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7篇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7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朗读(做到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会理解(会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梳理字词意思以及全诗的内容。

)3、会欣赏(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会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完成背诵)5、会默写(能在背诵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默写)教学重点:会朗读会理解教学的难点:会欣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假如你们认为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目标的话,就跟老师自信满满地跟着老师的板书把学习目标读一遍。

(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二、了解诗人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

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

他是谁?——陶渊明。

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

(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三、运用目标探究法学习新知识1、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完成会朗读的学习目标)(1)提出听读要求:①听清老师朗读诗时,有哪些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多音字:兴、荷、长等)。

②听清老师朗读诗时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倾听老师范读全诗。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复习学案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复习学案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复习学案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复习学案【教材依据】《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内容,这个单元学习内容为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设计思路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通过激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通过体味语感、分析意境、感悟情感来让学生理解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感知诗歌的价值美。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理解作者感情的读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感受诗人向往自由的心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的高尚志趣,体味诗人不慕权贵、追求自由的人生境界,学习树立自己的人生信念。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教学准备本节课分为两个环节,即学生带任务预习环节和课堂合作探究环节。

教学资源从教材本身着手,通过联系单元教学内容,将诗作学习任务与诗歌教学目标相结合,设计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流程。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环节一:预习课(早读)了解作者及本诗创作背景。

(教学补白:创作背景。

晋义熙二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不愿违背气节,弃官归隐。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做过江州祭酒、投入桓玄门下做过属吏)、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2.熟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气)。

疏通文意,同桌之间互相纠错指正。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文白对译建构鉴赏诗歌的语言基础2.在翻译的基础上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二、重点、难点1.重点:文白对译活动2.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三、情境导入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

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

今天,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细心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学习作品的表达技巧。

四、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qiān hé)思远翥(zhù)”(《杂诗·其五》)的大志。

28岁时,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因出身庶族(寒门)而受人轻视,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辞官回家不久,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六七年。

35岁时,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第二年冬天,因母丧辞官回家。

39岁时,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但是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便又一次辞官隐居。

40岁时到江州刺史刘敬宣门下任建威参军。

同年,刘敬宣辞官,他也随之去职。

当年八月,在叔父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81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又正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41岁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归田。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五、任务活动一文白对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六、任务活动二 立足基础,明确思路1.鉴赏诗歌,从思考“写了什么”开始。

——意象、意境与形象思考: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本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鉴赏诗歌,从思考“怎么写”深入。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的诗句;(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并领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培养对自然生活的向往;(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实、简单的生活;(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所表现的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3)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2)如何理解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分享学习心得;4.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田园之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PPT;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作者生平,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字词、翻译,分析诗歌主题和意象;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深入解读诗歌;5. 课堂展示:各组代表发言,展示本组讨论成果;6.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发言质量,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来检测学生对《归园田居》这首诗的全面理解,包括诗句记忆、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4)一、学习目标《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学习这首诗,我们设定以下目标:首先,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内涵,体会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其次,欣赏诗歌中优美的语言与生动的描绘,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最后,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反思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学习《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不仅是一次对古典文学的欣赏之旅,更是一次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场景?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句诗最能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D.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的是什么?A. 丰收的愿望B. 归隐田园的愿望C. 生活的安逸D. 官职的升迁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

2. 诗人在《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理想?三、全诗译文《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译文如下: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那儿的野草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清晨我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小路弯弯曲曲,草木丛生,夜幕降临时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被露水打湿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就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劳作生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自然朴实的情致。

四、中心思想《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同时也透露出其对官场、世俗的厌倦和反感。

《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6篇)

《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6篇)

《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6篇〕《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6篇〕《归园田居》教案篇1【教学目的】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进展素描。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敏、自由。

在记诵的根底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2023年湖北高考总分值作文片断〕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

〔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老师点评。

老师示范: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明。

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贫寒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归园田居》教案很好4篇

《归园田居》教案很好4篇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4篇《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4篇《《归园田居》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每次备课,我都要查阅大量资料,一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二来通过细读文本来激发思维,设计教学。

正因为此,我的公开课一般会显得旁征博引,有一定深度。

不足之处:1、课前准备不到位。

虽然和音乐等资料是打包放到优盘里的,但是10班电脑有毒,导致ppt里的音乐不能如约播放(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所以两次播放音乐,都需要在屏幕上切换ppt和音乐,有碍观瞻。

课前音乐调试没做好,音量过大,导致后面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时候,学生的声音听不清。

不知道是不是模板原因,到了新的电脑上,模板自带的文本框显示出来了,很难看。

2、教学设计各环节之间衔接有阻塞感。

这节课教学设计有复习导入——意读——研读——美读。

研读部分是课堂主体,由从何归、为何归、归向哪组成,这三部分之间我都是用学生的阅读困惑引入,但是这几部分之间是否可以衔接得更婉转?特别是对“虚室”的解读。

在“羁鸟”“池鱼”之后,怎么突然转到“虚室”呢?3、过于关注教学语言,导致课堂发挥很受影响。

很早就注意到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上次去九中听《项脊轩志》,特别钦佩宋玉荣老师的教学语言,干净凝练,有启发性。

于是课前写好了背景相关,总结部分的内容,可是不管脱稿还是不脱稿,事先写好的东西必然不能完全适应课堂,那么或读或背出来,必然达不到与学生相融合的效果。

顾此失彼,过犹不及了。

太关注自己的教学环节展示了,而忽视了学生。

其实,平日的课堂我应该是比较善于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结合实际生活传递给学生的。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归园田居 学案

归园田居 学案

课题:归园田居导学案班级:姓名:时间:一、【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学习重点】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三、【知识链接】1、背景介绍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2、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

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

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

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

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

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归园田居(其一)》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为官的经历和思想变化过程,深入理解他的隐逸情怀。

2.学习诗歌的炼字、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以及陶渊明的创作风格。

3.结合现实讨论陶渊明思想的时代价值,正确看待“归隐”现象,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难点:重点: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难点: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读准字音羁鸟恋旧林羁()守拙归园田拙()榆柳荫后檐荫()暧暧远人村暧()久在樊笼里樊()答案:jī zhuō yìn ài fán2.解释词义少无适俗韵适俗:守拙归园田守拙:羁鸟恋旧林羁鸟:户庭无尘杂户庭:暧暧远人村暧暧:依依墟里烟墟里:答案:适俗:适应世俗;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户庭:门户庭院;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墟里:指村落。

二、资料链接1.识作者陶渊明(352或365~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

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加之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度不满,毅然辞官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开创了田园诗,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探背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才不过八十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陶渊明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3.知常识田园诗派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学案
学习目的:1、抓住意象,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一、作家和背景
A自然情况: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

一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B生平经历: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

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C主要作品: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田园诗、咏怀诗。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二、在文中划出你需要掌握的字词。

三、思考下面的问题:
1、哪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弃?试分析。

2、哪一句直接表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试分析。

3、在文中找出描写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句子,填好下面的表格。

4、历史上与陶渊明有着相似遭遇的人还有谁?从陶渊明的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