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失啦——噗!——就像一支蜡烛!”
“我才不会消失呢!”爱丽丝愤怒地喊道, “再说啦,假如我是他梦里的一个影子,那我倒 想知道,你们是些什么?”
“一个样!”特威达说。 “一个样,一个样!”特威迪喊道。 他喊的声音那么大,爱丽丝不由自主地制止 他:“嘘!你叫得这么响,会把他吵醒的。” “嗨,你害怕吵醒他,根本是多余的担心,” 特威达说,“因为你不过是他梦里的一个影子。 你知道,你根本就不是真的。” “我是真的!”爱丽丝说着,哭了起来。 “你再哭也不能把自己变成真的,”特威迪 评论道,“没什么好哭的。” “假如我不是真的,我就不能哭……”
《爱丽丝梦游仙境》於1865年出版。故事原 形乃是1862年7月4日,作者与鲁宾逊·达克华斯 及三位女孩於泰晤士河同游。三位女孩当中,有 一位名叫爱丽丝·李德尔。途中,他们为了消磨 时间,道奇森就在船上向三位女孩讲了一个应她 们要求「越荒诞越好」的幻想冒险故事,而故事 的主角正好就是他最疼爱的三姊妹之中的二女儿 爱丽丝·李德尔。三位女孩都很喜欢这个奇妙的 故事,事後同船的友人,以及与故事主角同名的 爱丽丝·李德尔更希望道奇森能把故事写下来。 道奇森虽然当晚就把故事记录下来,但之後又拖 延超过二年,增补新情节与多首诗,才终於完成 该作品。
蒂姆.伯顿
2010 Alice in Wonderland 从原作中提炼 出来的哲学问题是经典的存在之谜:我是谁。
毛喻原先生对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的成人解读与重新释义
《爱丽丝》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与对话, 其中不乏意义深长的警醒、反省、反讽、 启示与澄明。即使从成人的角度来阅读, 也是耐人琢磨,回味无穷的。我觉得,一 部作品要能让人有兴趣读下去,就必须让 读者感觉到作品的用意与引意和他生活的 时代与环境有呼应与勾连,也就是说,要 有某种对位,要引起当下的联想。在这方 面,《爱丽丝》可以说是一种“万精油”, 是一剂“广普药”,仿佛搁在哪里都有效, 都管用。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Alice In Wonderland
汉语言学之父”之称的赵元任先 生,他对这本书极度推崇,曾给 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一部纯艺 术的妙在“不通”的“笑话书”, 是一部“哲学的和伦理学的参考 书”。
刘易斯·卡洛尔,一八三二年 一月出生于英国柴郡的一个牧 师家庭,兄妹七人,他排行老 三,有两个姐姐,四个妹妹。 也就是说,他家除了他是儿子, 其余全是女儿。一八九八年卒 于萨里。卡洛尔是个生性腼腆, 性格内向的人,但从小就喜欢 奇思异想,尤其是对动物世界, 其想象力超人。曾在牛津大学 基督堂学院任教达三十年之久, 业余爱好非常广泛,尤其喜爱 儿童肖像摄影。
这也许就是《爱丽丝》 之所以神奇美妙的关键 所在。为了使中国的成 人读者能更好地欣赏这 部佳作,我们不妨试着 对其中几个精彩的片段 来进行一番别有洞天的 解读,以期呈现《爱丽 丝》深藏不露的寓意。
书中爱丽丝碰到红棋国王时,与特威达、特 威迪兄弟的那段对话是必须提到的。
“他这会儿正在做梦,”特威达说,“你说 他梦的是什么?”
刘易斯·卡洛尔因这两部童书被人们称为现代 童话之父,因为他的两部《爱丽丝》与此前传 统童话(包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充斥着杀戮和说教的风格迥然不同,从而奠定 了怪诞、奇幻的现代童话基调。可以说是一部 具有跨时代标杆意义的里程碑式著作。就主题、 内容、语言风格、写作手法而言,它的影响是 全方位的。不仅启示了二十世纪的现代文学, 而且预告了二十世纪诸多的学术领域。
这段对话在全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后来 的章节中类似的对话还会反复出现。它成了 诠释梦和现实两者关系的一个经典。如果把 这段对话变成一种两难抉择,以一种甚至连 小孩子都能领悟的哲学方式提出来,可能很 快就会激发起人们的兴趣。这样,它立刻就 具有某种神学意味,因为它提出的问题与下 面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是上帝创造了我 们,还是我们创造了上帝及上帝的观念?”
我一直都想为这个故事拍摄一部我真正喜 欢的电影版本,从现有的内容里提炼出一些值 得探讨和扩充的观点,然后再通过画面赋予它 们具体的形态,去深入了解一下原著拥有着灵 魂却从未曾触及过的那一部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在我的认知当中,这部影片里所谓的‘仙境’, 其实与任何一个虚构的童话世界没有什么实质性 的差别,这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人,另外一 种就是坏人了。而我之所以会对这个故事产生如 此巨大的兴趣,就是因为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有 着些微的不同和独特的本质,哪怕是善良的好人、 邪恶的坏人,也与我们惯常知道的不太一样。
他於1864年11月26日把手写原稿连同亲手绘画的插 图,一并送给爱丽丝·李德尔。最初,他的原稿命名为 《爱丽丝地底之旅》。后於1856年,他终於以笔名路易 斯·卡罗出版《爱丽丝梦游仙境》。
尽管一开始评论家给予的评价普遍不佳,称之为「毫 无条理、一群怪人的疯人疯语」,但《爱丽丝梦游仙境》 的故事却意外大受欢迎,其天马行空、奇想天外的剧情, 以及令人拍案的双关语、谐音语言游戏,多首恶搞当代 著名鹅妈妈童谣或诗歌的胡闹诗,让它很快便广受喜爱, 就连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年轻的奥斯卡·王尔德都是它 的狂迷,而出版社当然忙著加印。
对于无神论世界的人们,这恐怕不是一个问 题,但对于有着基督教背景的西方人来说, 这可能是会纠缠他们一生的大问题。他们总 会去想:“我们是上帝头脑中的想法吗?我 们在此地的居住是他精神生命中闪过的一个 幻觉吗?”因为他们的很多东西都有赖于对 这一问题的回答。
《爱丽丝》在更大的程度上实际上 是一本专供成年人阅读的儿童书。因为 儿童只能感知书中的奇幻、童真、韵律, 而书中宗教、哲学、伦理层面的隐喻只 有成人才能去品尝、咀嚼。可以这么说, 《爱丽丝》描述的不仅是一段奇幻之旅, 更是一段充满哲学意味的探索之途。
参考资料: 1、蒂姆伯顿电影《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2、毛喻原 “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成 人解读与重新释义 ” 3、《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本扉页 4、百度百科
THE.END.
爱丽丝说:“那可谁也猜不着。” “这还猜不着!他梦的当然是你!”特威迪 喊道,一边还得意地跺着脚。“要是他不再梦着 你,你以为你会在哪里?” “当然是在现在这个地方啦。”爱丽丝说。 “不可能!”特威迪鄙夷地反驳道,“你根 本就不可能呆在什么地方啦。这还不知道吗?你 只不过是他梦中的一个影子!” “要是国王醒了,”特威达补充说,“你就
避开十九世纪无数的模仿之作不谈,即使到了二十 世纪,我们也能在众多文学和思想大家的作品中发现 《爱丽丝》的原模与痕迹。比如在乔伊斯的《一个艺 术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中,在卡夫卡的《变形 记》和《审判》中,在艾略特的《荒原》和《燃烧的 诺顿》中,在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中,在沈从文的 《阿丽思中国游记》中……甚至在今天的电影(如《骇 客帝国》)中也能找到《爱丽丝》的影子。有人认为, 《爱丽丝》不仅预示了二十世纪的文学,而且预告了 弗洛伊德时代的来临,因为《爱丽丝》中关于地下、 洞穴、缩小、膨胀、颠倒、移情、梦幻、镜像的描述 已经深涉了精神分析的主题。
“我才不会消失呢!”爱丽丝愤怒地喊道, “再说啦,假如我是他梦里的一个影子,那我倒 想知道,你们是些什么?”
“一个样!”特威达说。 “一个样,一个样!”特威迪喊道。 他喊的声音那么大,爱丽丝不由自主地制止 他:“嘘!你叫得这么响,会把他吵醒的。” “嗨,你害怕吵醒他,根本是多余的担心,” 特威达说,“因为你不过是他梦里的一个影子。 你知道,你根本就不是真的。” “我是真的!”爱丽丝说着,哭了起来。 “你再哭也不能把自己变成真的,”特威迪 评论道,“没什么好哭的。” “假如我不是真的,我就不能哭……”
《爱丽丝梦游仙境》於1865年出版。故事原 形乃是1862年7月4日,作者与鲁宾逊·达克华斯 及三位女孩於泰晤士河同游。三位女孩当中,有 一位名叫爱丽丝·李德尔。途中,他们为了消磨 时间,道奇森就在船上向三位女孩讲了一个应她 们要求「越荒诞越好」的幻想冒险故事,而故事 的主角正好就是他最疼爱的三姊妹之中的二女儿 爱丽丝·李德尔。三位女孩都很喜欢这个奇妙的 故事,事後同船的友人,以及与故事主角同名的 爱丽丝·李德尔更希望道奇森能把故事写下来。 道奇森虽然当晚就把故事记录下来,但之後又拖 延超过二年,增补新情节与多首诗,才终於完成 该作品。
蒂姆.伯顿
2010 Alice in Wonderland 从原作中提炼 出来的哲学问题是经典的存在之谜:我是谁。
毛喻原先生对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的成人解读与重新释义
《爱丽丝》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与对话, 其中不乏意义深长的警醒、反省、反讽、 启示与澄明。即使从成人的角度来阅读, 也是耐人琢磨,回味无穷的。我觉得,一 部作品要能让人有兴趣读下去,就必须让 读者感觉到作品的用意与引意和他生活的 时代与环境有呼应与勾连,也就是说,要 有某种对位,要引起当下的联想。在这方 面,《爱丽丝》可以说是一种“万精油”, 是一剂“广普药”,仿佛搁在哪里都有效, 都管用。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Alice In Wonderland
汉语言学之父”之称的赵元任先 生,他对这本书极度推崇,曾给 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一部纯艺 术的妙在“不通”的“笑话书”, 是一部“哲学的和伦理学的参考 书”。
刘易斯·卡洛尔,一八三二年 一月出生于英国柴郡的一个牧 师家庭,兄妹七人,他排行老 三,有两个姐姐,四个妹妹。 也就是说,他家除了他是儿子, 其余全是女儿。一八九八年卒 于萨里。卡洛尔是个生性腼腆, 性格内向的人,但从小就喜欢 奇思异想,尤其是对动物世界, 其想象力超人。曾在牛津大学 基督堂学院任教达三十年之久, 业余爱好非常广泛,尤其喜爱 儿童肖像摄影。
这也许就是《爱丽丝》 之所以神奇美妙的关键 所在。为了使中国的成 人读者能更好地欣赏这 部佳作,我们不妨试着 对其中几个精彩的片段 来进行一番别有洞天的 解读,以期呈现《爱丽 丝》深藏不露的寓意。
书中爱丽丝碰到红棋国王时,与特威达、特 威迪兄弟的那段对话是必须提到的。
“他这会儿正在做梦,”特威达说,“你说 他梦的是什么?”
刘易斯·卡洛尔因这两部童书被人们称为现代 童话之父,因为他的两部《爱丽丝》与此前传 统童话(包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充斥着杀戮和说教的风格迥然不同,从而奠定 了怪诞、奇幻的现代童话基调。可以说是一部 具有跨时代标杆意义的里程碑式著作。就主题、 内容、语言风格、写作手法而言,它的影响是 全方位的。不仅启示了二十世纪的现代文学, 而且预告了二十世纪诸多的学术领域。
这段对话在全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后来 的章节中类似的对话还会反复出现。它成了 诠释梦和现实两者关系的一个经典。如果把 这段对话变成一种两难抉择,以一种甚至连 小孩子都能领悟的哲学方式提出来,可能很 快就会激发起人们的兴趣。这样,它立刻就 具有某种神学意味,因为它提出的问题与下 面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是上帝创造了我 们,还是我们创造了上帝及上帝的观念?”
我一直都想为这个故事拍摄一部我真正喜 欢的电影版本,从现有的内容里提炼出一些值 得探讨和扩充的观点,然后再通过画面赋予它 们具体的形态,去深入了解一下原著拥有着灵 魂却从未曾触及过的那一部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在我的认知当中,这部影片里所谓的‘仙境’, 其实与任何一个虚构的童话世界没有什么实质性 的差别,这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人,另外一 种就是坏人了。而我之所以会对这个故事产生如 此巨大的兴趣,就是因为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有 着些微的不同和独特的本质,哪怕是善良的好人、 邪恶的坏人,也与我们惯常知道的不太一样。
他於1864年11月26日把手写原稿连同亲手绘画的插 图,一并送给爱丽丝·李德尔。最初,他的原稿命名为 《爱丽丝地底之旅》。后於1856年,他终於以笔名路易 斯·卡罗出版《爱丽丝梦游仙境》。
尽管一开始评论家给予的评价普遍不佳,称之为「毫 无条理、一群怪人的疯人疯语」,但《爱丽丝梦游仙境》 的故事却意外大受欢迎,其天马行空、奇想天外的剧情, 以及令人拍案的双关语、谐音语言游戏,多首恶搞当代 著名鹅妈妈童谣或诗歌的胡闹诗,让它很快便广受喜爱, 就连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年轻的奥斯卡·王尔德都是它 的狂迷,而出版社当然忙著加印。
对于无神论世界的人们,这恐怕不是一个问 题,但对于有着基督教背景的西方人来说, 这可能是会纠缠他们一生的大问题。他们总 会去想:“我们是上帝头脑中的想法吗?我 们在此地的居住是他精神生命中闪过的一个 幻觉吗?”因为他们的很多东西都有赖于对 这一问题的回答。
《爱丽丝》在更大的程度上实际上 是一本专供成年人阅读的儿童书。因为 儿童只能感知书中的奇幻、童真、韵律, 而书中宗教、哲学、伦理层面的隐喻只 有成人才能去品尝、咀嚼。可以这么说, 《爱丽丝》描述的不仅是一段奇幻之旅, 更是一段充满哲学意味的探索之途。
参考资料: 1、蒂姆伯顿电影《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2、毛喻原 “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成 人解读与重新释义 ” 3、《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本扉页 4、百度百科
THE.END.
爱丽丝说:“那可谁也猜不着。” “这还猜不着!他梦的当然是你!”特威迪 喊道,一边还得意地跺着脚。“要是他不再梦着 你,你以为你会在哪里?” “当然是在现在这个地方啦。”爱丽丝说。 “不可能!”特威迪鄙夷地反驳道,“你根 本就不可能呆在什么地方啦。这还不知道吗?你 只不过是他梦中的一个影子!” “要是国王醒了,”特威达补充说,“你就
避开十九世纪无数的模仿之作不谈,即使到了二十 世纪,我们也能在众多文学和思想大家的作品中发现 《爱丽丝》的原模与痕迹。比如在乔伊斯的《一个艺 术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中,在卡夫卡的《变形 记》和《审判》中,在艾略特的《荒原》和《燃烧的 诺顿》中,在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中,在沈从文的 《阿丽思中国游记》中……甚至在今天的电影(如《骇 客帝国》)中也能找到《爱丽丝》的影子。有人认为, 《爱丽丝》不仅预示了二十世纪的文学,而且预告了 弗洛伊德时代的来临,因为《爱丽丝》中关于地下、 洞穴、缩小、膨胀、颠倒、移情、梦幻、镜像的描述 已经深涉了精神分析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