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雨霖铃》教学反思范文

合集下载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通过描绘雨中的景色和抒发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这首诗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情感表达方式。

然而,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1.1 缺乏明确的知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们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这导致学生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2 忽视情感目标除了知识的传授,我没有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机会去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使得学生们对于诗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也相对较浅。

1.3 忽略实践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们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通过模仿写作或者朗读等方式,来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二、教学方法不合理2.1 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讨论的方式,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这使得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兴趣相对较低。

2.2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导致部分学生在诗歌理解和欣赏上遇到了困难。

2.3 缺乏互动性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设置足够的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这使得学生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教学资源不足3.1 缺乏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2 缺乏文化背景资源我没有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社会背景等,这使得学生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相对较为肤浅。

3.3 缺乏实践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提供足够的实践性资源,如写作指导、朗读示范等,这使得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评估不全面4.1 重视知识考核在教学评估中,我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实践能力的评估。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一首中国古代文人林则徐所作的词曲,通过描绘雨中的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才华。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艺术内涵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词曲。

正文内容:1. 雨霖铃的艺术特点1.1 描绘雨中景色:词曲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雨中的景色,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

1.2 表达思乡之情:词曲通过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亲人和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引发读者共鸣。

2. 雨霖铃的文化背景2.1 唐代文化:雨霖铃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2.2 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雨霖铃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典型之作,展现了他们对故乡、亲人和友情的思念之情。

3. 雨霖铃的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词曲的词句、描写手法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3.2 朗诵演绎: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绎,通过声音、语调和表情的表达,体验词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3.3 创作扩展:鼓励学生在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扩展,写一首自己的词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乡之情。

4. 雨霖铃的教学反思4.1 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词曲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4.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如阅读理解、朗诵演绎和创作扩展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4.3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和图片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通过对《雨霖铃》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词曲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厚的文化背景,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雨霖铃是一首古代诗词,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达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雨霖铃》这首诗词,旨在通过这首诗词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在《雨霖铃》教学中的反思进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引导学生理解《雨霖铃》的文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明确地指导学生理解《雨霖铃》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如其艺术特点、情感表达和时代背景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诗词的意义。

1.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除了理解《雨霖铃》的文学价值外,我还应该通过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包括教导学生如何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等,以及如何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学习《雨霖铃》,我希望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到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雨霖铃》时,我应该采用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通过音乐欣赏、影视赏析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这首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只有在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的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更好地呈现《雨霖铃》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我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通过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3 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创作。

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雨霖铃》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资源的准备3.1 选取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在教学《雨霖铃》时,我需要精选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首诗词。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曲作品,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通过对《雨霖铃》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首词曲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反思,分别是:作品背景介绍、词曲特点分析、情感表达解读、文化内涵剖析和教学方法探索。

一、作品背景介绍:
1.1 《雨霖铃》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1.2 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历史背景
1.3 作品的流传和影响
二、词曲特点分析:
2.1 词曲结构和形式特点
2.2 词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2.3 词曲的语言特点和意象塑造
三、情感表达解读:
3.1 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主题
3.2 作者通过词曲如何表达情感
3.3 读者对作品情感的共鸣和体验
四、文化内涵剖析:
4.1 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
4.2 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
4.3 作品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五、教学方法探索:
5.1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5.2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
5.3 教学效果评价和改进策略
通过对《雨霖铃》的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这首词曲作品的深厚艺术内涵和
教育意义。

它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深入领略《雨霖铃》的魅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一,它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曾经在教学中选择了《雨霖铃》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反应以及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1 学习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2 掌握《雨霖铃》的基本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1.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二、教学方法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开始之前,我通过介绍《雨霖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我还播放了一些相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曲子的美妙之处。

2.2 分析乐曲结构,讲解乐理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雨霖铃》,我对乐曲的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讲解了其中的乐理知识,如音符的音高、音符的时值等。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乐曲的演奏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3 练习演奏,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反复的乐器演奏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演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

三、学生反应3.1 学生对乐曲的兴趣提高通过教学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对《雨霖铃》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他们对乐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3.2 学生乐器演奏技巧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乐器演奏技巧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准确地演奏出乐曲中的各个音符,并能够较好地掌握乐曲的节奏和表情。

3.3 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增强通过演奏《雨霖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增强。

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乐曲更加生动和感人。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更加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够明确。

下次教学时,我将更加具体地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诗词雨霖铃教学反思

诗词雨霖铃教学反思

诗词雨霖铃教学反思诗词雨霖铃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词作的内容把握和情感体验为重点,以诵读、品味为手段,力图通过意境的创设以和师生共同感悟达到预设情感体验目标,同时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主要设计了“重朗读,抓意象,品语言,析手法,明感情”这五个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四、手法环节:这个环节的实现,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结合语言的讲解。

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动作神态细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设问,“年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虚写等,这个环节的教学应该说是顺畅的。

五、明情环节:很多学生都知道是“伤离别”,但是往往忽略了“自古”二字。

因此,我问学生“自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这2个字,引导他们思考诗作的情感范畴。

六、修正作业:上课之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上了课,尚有3分钟,我要求学生自己修改预习的作业,看看那些地方是做错的,要修改;哪些地方是写的不够的,要补充。

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尚有一些我还没有兼顾到的问题,比如:1、诗词的教学,向来要求以读带悟,要求教师一定不能只做客观的引领者,而需要投入真情,把真实的情感注入进课堂中,真正地和文本和课堂融为一体,以自己的范读来感染学生,但是由于教师本身的朗读素质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朗读不够充分,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这一点,作为我的弊病,以后一定要加以改善。

2、在课堂上,尽管有学生的活动,但是大多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不够充分,今后应给予更充分的时间,给予恰如其分的提示,使他们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3、课堂上学生的鉴赏表达较少,因此我设计了修正作业的环节来补充。

雨霖铃教学反思(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我把课堂主要分成两大块:首先是知人论世,主要是背景、作者介绍;其次,是作品的品读和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和对作者抒情方式的分析,尤其注重意境创设和语言的体悟。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它以其深情的词句和优美的音韵而闻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研读《雨霖铃》,并深感其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雨霖铃》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背景介绍
1.1 《雨霖铃》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1.2 《雨霖铃》的词牌和音韵特点
1.3 《雨霖铃》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词句解析
2.1 《雨霖铃》中的意象和比喻手法
2.2 《雨霖铃》的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3 《雨霖铃》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三、鉴赏与欣赏
3.1 《雨霖铃》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3.2 《雨霖铃》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3.3 《雨霖铃》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4.1 《雨霖铃》的诵读和朗诵训练
4.2 《雨霖铃》的词句分析和注释解读
4.3 《雨霖铃》的创作模仿和写作指导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5.1 《雨霖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5.2 《雨霖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5.3 《雨霖铃》教学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雨霖铃》的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这首词作品对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对《雨霖铃》的理解和欣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会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相信通过对《雨霖铃》的深入研究和教学实践,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雨霖铃》教学反思五篇

《雨霖铃》教学反思五篇

《雨霖铃》教学反思五篇《雨霖铃》教学反思五篇篇一:《雨霖铃》教学反思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

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词作的内容把握和情感体验为重点,以诵读、品味为手段,力图通过意境的创设以和师生共同感悟达到预设情感体验目标,同时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主要设计了“重朗读,抓意象,品语言,析手法,明感情”这五个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一、激趣环节:在课堂一开始我就以“黯然神伤者,唯离别也。

”入题,要求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一些关于离别的诗歌,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等等。

这些诗句都是以前学过的,重新朗读,既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又为本课的创设作铺垫。

结果有的学生说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有的学生说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二、朗读环节: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的品味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因此,我就以学生集体朗读、个人朗读、教师带读的方式来进行。

.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我不是硬性的示范,而是用提问启发的方式来进行。

我问学生“对长亭晚”,该如何划分节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念”字是什么意思?这时该怎么读才识合适的?“今宵酒醒何处?”既然是个问句,要不要停顿。

学生很快的豁然开朗。

三、意象与语言环节:我先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诗中所用的意象,然后要求学生调动所学来分析意象,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现得非常积极。

如解读“寒蝉”,能够把寒蝉的两层内涵(一是透露季节是秋天,而是渲染凄清冷落的离别氛围)分析得很到位。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霖铃》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以描写雨霖铃的声音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雨霖铃》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从文本解读、语言表达、意境描写、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反思。

一、文本解读:1.1 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动机:通过深入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文学创作背景,能更好地理解《雨霖铃》的写作动机,从而更好地传达给学生。

1.2 解读文本结构:《雨霖铃》的结构特点是由“雨”、“霖”、“铃”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需要引导学生逐一解读,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1.3 分析篇章结构:对于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语言表达:2.1 词语理解:在教学中要注重解读词语的意义,特别是一些生僻或古文中常用的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

2.2 句子理解: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

2.3 修辞手法分析:柳宗元在《雨霖铃》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力。

三、意境描写:3.1 描写雨的意境:柳宗元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雨的多样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到雨的美和力量。

3.2 描写霖的意境:霖是雨的延续,是雨的细腻和柔情,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霖与雨的区别,并体会到霖所带来的情感和意境。

3.3 描写铃的意境:铃声是整篇文章的主线,通过对铃声的描写,柳宗元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铃声的象征意义,并感受到铃声所传递的情感。

四、修辞手法:4.1 比喻的运用:柳宗元在《雨霖铃》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通过将雨、霖、铃与人生进行比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

《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

《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雨霖铃》教学反思1教学是门失败的艺术,而我在这种艺术当中不停地摸爬滚打,积累失败的教训。

先谈谈我这次的授课吧。

柳永的《雨霖铃》,一首送别诗,词意本身不难理解,重点是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表达出来。

所以我安排的重点是学生活动和发言。

英才一班是一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的班级,平时学生上课状态好,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所以我自认为让学生分析品味后发言交流是符合学情的。

但是,不测是学生看到教室后面坐着20位老师和领导,出现了紧张和压抑情绪。

不论我怎么引导孩子们就是不敢发言。

课后我问了不少学生原因,他们给我的答案很一致,那就是怕回答错了给我丢人……。

我感动与学生的懂事,但是也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学生这么害怕答错?从上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就告诉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无所谓对错,只要是敢说,并且言之成理都是值得肯定的。

表面上看这种话,似乎是在鼓励学生发言,但是另一种心理暗示可能就是他们必须言之成理,还有就是我始终把他们当做学生,当做孩子,他们可能会说错,没有把他们真正当做课堂的主人。

所以,问题在我。

其次,评课老师提出我放手的问题太宽泛:1. 几分钟相互讨论,然后提出问题,不论是字面,还是理解上的疑惑,举手发言,共同讨论。

2. 选出你感觉最精彩的句子,并一起讨论这句话为什么给人这种感觉。

我的设想是在学生提问和分享的过程中,把学生望情感方面引导,提到意象,引出意象反映出的情感,分析句子(重点是:执手相看泪眼,就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就适时进行补充,这样情感理解,名句欣赏,情境关系,虚实关系就会在相互探讨中逐渐明朗。

但是,学生却始终都不敢张口说话。

或许我的问题太大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但是这两个问题确实是我常规课堂上最常见的问题,通常的课文我都会提问这两个问题,要说理解应该不是难度。

好不容易点一个学生回答,又总是不在状态,引导很久也说不出什么,在这个环节纠结太久,导致我我后面的环节没有展开,即1.为这首词加个词题2.提取这首词的.意象,改为诗歌或者散文这是展示学生能力的环节,也是亮点所在,通过这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汲取知识之后活学活用的能力。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引言:《雨霖铃》是一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爱情故事,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雨霖铃》这篇文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的美,还帮助他们理解了其中的情感与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分享一些我认为成功的教学方法。

一、文学背景介绍1.1 介绍《雨霖铃》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1.2 分析《雨霖铃》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1.3 解读《雨霖铃》中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二、教学目标设定2.1 设定学生对《雨霖铃》的基本理解目标2.2 设定学生对《雨霖铃》中情感表达的理解目标2.3 设定学生对《雨霖铃》中人生哲理的理解目标三、教学方法与实施3.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3.1.1 利用音乐、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营造出雨夜的氛围3.1.2 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3.1.3 利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3.2 分析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情感表达3.2.1 分段解读,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情节3.2.2 分析词语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3.2.3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转折,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冲突3.3 探讨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思考3.3.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人生哲理3.3.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3.3.3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四、教学效果评价4.1 学生对《雨霖铃》的基本理解是否达到预期目标4.2 学生对《雨霖铃》中情感表达的理解是否深入4.3 学生对《雨霖铃》中人生哲理的理解是否有所拓展结语:通过对《雨霖铃》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一些成功方法,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等。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评价方式。

我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雨霖铃》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设定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学习《雨霖铃》这篇文章时应该达到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

1.2 强调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1.3 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学习《雨霖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2.1 文本解读:对《雨霖铃》的文本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词和意图,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2 背景介绍:介绍《雨霖铃》的作者柳永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3 文学分析:通过分析《雨霖铃》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内涵。

三、教学方法选择3.1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雨霖铃》的相关资料和解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雨霖铃》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3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作、朗读等形式表达对《雨霖铃》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4.1 学习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展示活动,展示他们对《雨霖铃》的理解和表达,评选出优秀作品。

4.2 学习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3 学习评估: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总结经验: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5.2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改进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3 持续改进: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2023年《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

2023年《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

2023年《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雨霖铃》教学反思1准备了很长时间的一节课,终于结束了。

虽然课后与学生交流,他们也觉得课堂效果还不错,但我个人觉得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简单列举如下:1.角色转换不成功,高三综合症严重。

一年没教高一了,突然间抛开专题的讲解,而去引领学生分析诗词,忽然间不知从何下手了。

不管是中间的引导,还是课堂语言的组织,总也脱不开高三的影子。

这是本次上课最大的感受,也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

正是由于角色的转换不成功,使得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点拨不够到位,给学生留下的思考交流的时间比较紧促,而所有这一切又致使学生的课堂生成不够精彩。

2.文本接触不深入,诗歌韵味不够浓。

对于诗词的讲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接触文本。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既要训练诵读,又要训练鉴赏表达,感觉时间很紧张,不够舒展自如。

在课堂上,教师又不能只做客观的`引领者,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所讲授的文本之中,因为只有和文本产生了情感共鸣,才能把真实的情感注入课堂中,真正地和文本和课堂融为一体,才能引领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在课堂上,情感的投入还不够,特别是朗读上不够到位。

这一点,在以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加以改善。

鉴于以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引导学生,给予他们恰如其分的提示,以及更充分的讨论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雨霖铃》教学反思2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重新强调回归体验、回归心灵。

每一篇__,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词汇,注重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获得心灵共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这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共鸣,古典诗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古典诗词由优美文字构成,饱含优美的意象组合,意境幽深,汇聚了很多语文要素。

不讳言的说,诗词鉴赏课是一种让人陶醉的演绎。

诗词赏析是学生,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学习的难点。

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雨霖铃》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才子与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雨霖铃》的深入分析和讨论,学生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诗词,还能够了解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雨霖铃》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文学背景的介绍1.1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们能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古人对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思量。

1.2 《雨霖铃》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在介绍古代文学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雨霖铃》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雨霖铃》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文学才华在古代文学史上占领重要地位。

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雨霖铃》的创作意图和价值。

1.3 《雨霖铃》的主题和结构: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雨霖铃》的主题和结构。

《雨霖铃》以爱情为主题,通过描绘才子与佳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量和感慨。

同时,作品结构严谨,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使整篇诗词更加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二、诗词的解读2.1 诗词的意境描绘: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子细品味《雨霖铃》中的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描绘。

通过对雨霖铃声的描绘,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悲哀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雨中的孤傲和思念之情。

2.2 诗词的修辞手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雨霖铃》中的修辞手法。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情感。

2.3 诗词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探讨《雨霖铃》中的文化内涵。

《雨霖铃》中融入了儒家思想和佛教哲理,通过对爱情、人生等主题的思量,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引言概述:
《雨霖铃》是一首古代诗词作品,通过描绘雨声与铃声的交替,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雨霖铃》这首诗词,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雨霖铃》教学反思。

正文内容:
1.1 诗词背景介绍
1.2 诗词结构分析
1.3 诗词意境描绘
2.1 学生欣赏古代文学的重要性
2.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4.1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
4.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3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5.1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5.2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5.3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总结:
通过《雨霖铃》的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背景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通过欣赏和创作诗词,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因此,通过《雨霖铃》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古代文学的世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雨霖铃》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内容设计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雨霖铃》的主题和意义。

1.2 设计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和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

二、教学方法选择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增强学生对《雨霖铃》的感知和理解。

2.2 互动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2.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写作、朗诵等,巩固和拓展对《雨霖铃》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评估方式3.1 学习评价: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口头表达等,全面评估学生对《雨霖铃》的掌握程度。

3.2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3.3 自我评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帮助他们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提高。

四、教学资源整合4.1 教材选择: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料,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2 外部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外部资源,拓展学生对《雨霖铃》的了解和研究。

4.3 资源共享:教师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和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发展。

五、教学效果评估5.1 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考试成绩、学习表现等方面,评估学生对《雨霖铃》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5.2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

5.3 教学反思: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心得体会-雨霖铃教学反思 精品

心得体会-雨霖铃教学反思 精品

雨霖铃教学反思雨霖铃教学反思一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

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词作的内容把握和情感体验为重点,以诵读、品味为手段,力图通过意境的创设以和师生共同感悟达到预设情感体验目标,同时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主要设计了重朗读,抓意象,品语言,析手法,明感情这五个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一、激趣环节在课堂一开始我就以黯然神伤者,唯离别也。

入题,要求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一些关于离别的诗歌,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等等。

这些诗句都是以前学过的,重新朗读,既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又为本课的创设作铺垫。

结果有的学生说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有的学生说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二、朗读环节着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的品味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因此,我就以学生集体朗读、个人朗读、教师带读的方式来进行……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我不是硬性的示范,而是用提问启发的方式来进行。

我问学生对长亭晚,该如何划分节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念字是什么意思?这时该怎么读才识合适的?今宵酒醒何处?既然是个问句,要不要停顿。

学生很快的豁然开朗。

三、意象与语言环节我先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诗中所用的意象,然后要求学生调动所学来分析意象,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现得非常积极。

如解读寒蝉,能够把寒蝉的两层内涵一是透露季节是秋天,而是渲染凄清冷落的离别氛围分析得很到位。

有的意象,学生能找出来,但是分析不好,这时我能用浅显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解读,如骤雨,我问学生下骤雨前,天气怎样,人的感觉如何,诗人写骤雨是为了什么。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

”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就成为高中生必修的内容。

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古典诗歌教学要紧扣“怎样读,怎样表达”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而“怎样读”是首要完成的任务。

于是,在《雨霖铃》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人手,揣摩诗的思想情感,运用联想手段来分析诗歌,体会婉约词缠绵悱恻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比如,解读“寒蝉”,学生能够把寒蝉的两层内涵(一是透露季节是秋天,二是渲染凄清冷落的离别氛围)分析得很到位。

在讲到“杨柳岸晓风残月”时,自然引导学生找出“杨柳”“晓风”“残月”几个意象,体会渲染出的那种凄清、伤感的艺术氛围,最终感受作者那浓浓的别离之情。

只要抓住关键的意象词,通过联想,举一反三,易于阅读理解。

1、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诗词的教学,向来要求以读带析、以读促悟,要求教师一定不能只做客观的引领者,而需要投入真情,把真实的情感注入进课堂中,真正地和文本和课堂融为一体,以自己的范读来感染学生,但是由于教师本身的朗读素质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朗读不够充分,缺少了让学生反复朗读、品读诗词的过程,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这一点,作为我的弊病,以后一定要加以改善。

正如组长姚老师所说:“语文课堂上没有朗朗的读书声,终究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2、在课堂上,尽管有学生的活动,但是由于我的安排设计上出现问题,使得学生活动时间过长,教师没有给予恰如其分的提示和评价,使他们缺少更大的施展空间。

3、课堂上学生的鉴赏表达较少,因此我设计了修正作业的环节来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雨霖铃》教学反思范文
七年级语文《雨霖铃》教学反思范文
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

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词作的内容把握和情感体验为重点,以诵读、品味为手段,以学生选曲吟唱为能力提升的切入口,力图通过意境的创设以和师生共同感悟达到预设情感体验目标,同时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主要设计了“重朗读,抓意象,品语言,析手法,明感情”这五个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
在课堂一开始我就以“黯然神伤者,唯离别也。

”入题,要求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一些关于离别的诗歌,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等等。

这些诗句都是以前学过的,重新朗读,既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又为本课的创设作铺垫。

结果有的学生说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有的学生说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的品味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因此,我就以学生集体朗读、个人朗读、教师带读的方式来进行。

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我不是硬性的示范,而是用提问启发的方式来进行。

我问学生“对长亭晚”,该如何划分节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念”字是什么意思?这时该怎么读才识合适的?“今宵酒醒何处?”既然是个问句,要不要停顿。

学生很快的豁然开朗。

我先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诗中所用的意象,然后要求学生调动所学来分析意象,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现得非常积极。

如谢予舜同学解读“寒蝉”,能够把寒蝉的两层内涵(一是透露季节是秋天,而是渲染凄清冷落的.离别氛围)分析得很到位。

有的意象,学生能找出来,但是分析不好,这时我能用浅显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解读,如“骤雨”,我问学生下骤雨前,天气怎样,人的感觉如何,诗人写骤雨是为了什么。

有的意象是学生根本不会,如“千里烟波”,这时也是以老师引导为主。

这个环节的实现,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结合语言的讲解。

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动作神态细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设问,“年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虚写等,这个环节的教学应该说是顺畅的。

很多学生都知道是“伤离别”,但是往往忽略了“自古”二字。

因此,我问学生“自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这2个字,引导他们思考诗作的情感范畴。

上课之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上了课,尚有3分钟,我要求学生自己修改预习的作业,看看那些地方是做错的,要修改;哪些地方是写的不够的,要补充。

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

1、诗词的教学,向来要求以读带悟,要求教师一定不能只做客观的引领者,而需要投入真情,把真实的情感注入进课堂中,真正地和文本和课堂融为一体,以自己的范读来感染学生,但是由于教师本身的朗读素质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朗读不够充分,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这一点,作为我的弊病,以后一定要加以改善。

2、在课堂上,尽管有学生的活动,但是大多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不够充分,今后应给予更充分的时间,给予恰如其分的提示,使他们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3、课堂上学生的鉴赏表达较少,因此我设计了修正作业的环节来补充。

【七年级语文《雨霖铃》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