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13)——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上(13)——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具有 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即 “以之为…” 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庄子〃天运〃东施效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代汉语 的词类
实词 虚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 代词、数词 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叹词
词 类 活 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 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 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 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辨别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襄公
22)(晋杜预注:已死复生,白骨更肉。)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柳宗元)
现代汉语在成语、方言、俗语中还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粉身碎骨
左右局势 汗牛充栋
铁了心
名词的活用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即“以之为……”,公式是: n+o→以o为n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糓梁〃僖八)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 必及身。(孟子〃尽心下) 睹其-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战国策•赵策)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当名词不是作句中的主语和宾语时,它的前 面和後面带上介词结构,这个名词用如动词。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氏春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㈠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古汉语语法之词类活用
动词
▪
19.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 ▪
动词
23.止增笑耳 ▪
动词
名词
20.狼不敢前 ▪
名词
动词 24.国人道之
▪
名词
动词
25.闻之于宋君 ▪
26.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
27.一屠晚归 ▪
28.夕阳西下 ▪
使动用法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状语 状语
2020
感谢收看
邱智
2020.2.19
练习(一)写出下列词语的活用,并解释
1.一狼洞其中
名词
2.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
3.饭疏食,饮水
名词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名词
动词 5.元方时年七岁 名词
状语
名词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名词
动词
动词 7.闻道龙标过五溪 名词
动词
状语 8.归雁洛阳边
使动用法
练习(二)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说它们是怎样活用的,并解释
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小结:
词类活用是我们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如果 只按照现代汉语的惯常思路,就容易成为理解文意的障碍,甚至 会导致理解错误(如:其一犬坐于前)。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这 些常见的活用(名-动,名-装,动-名,形-名,形-动,使动、意 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来理解句 中的词语,有的时候,还要借助句子成分加以判断(如:判定主 语、宾语后,确定句中的名词作谓语动词的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表示处所或方位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 居而谷汲者, 以水。 以水。
《韩非子·五蠹》
表示 处所或 方位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受上赏。 道苦之。 苦之。
《战国策·齐策》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
《吕氏春秋·疑似》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现代汉语普遍的原因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关系: 4、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 二、活用的类型
•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 1、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 : − A、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 B、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 C、普通名词的意动用法 • 2、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 − A、方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 B、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主语 把宾语看 成是名词 所表示的 人 或 事 物。
返回本章目录
友风而子雨。 风而子 孟尝君客 孟尝君客我。
《荀子·赋篇》 《 ·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其父
《 》
•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 留侯张良。 例: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史记》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 《论语·卫灵公》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战国策·齐策》
《三国志·先主传》
表示方式状 态(比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表示 方式 状态 (比 喻)
古代汉语教案 词类的活用
五、词类的活用一、什么是词类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也就是为了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功能。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一致的。
先秦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无助动词)。
在文言文中量词没有从名词中分化出来,这是先秦古汉语同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不同的地方。
词类的活用主要是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问题。
这里简单地谈一下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和事物变化的词,经常用作谓语。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三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
但是,有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又可以灵活运用。
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
这就是词类的活用。
例如:阕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左传》“隧”本来是名词,在这儿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
又如: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坚”“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作宾语。
又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本是名词,这儿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
现代汉语也有这种情况(铁了心、丰富词汇),但远不及古汉语那样普遍。
词类的活用和词的兼类现像是不同的。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而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可以兼两类或三类。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陈涉世家》——(动词)草木有生而无知.。
《荀子·王制》——知觉(名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考虑,打算(动词)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史·陈涉世家》——计谋,计策(名词)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吕氏春秋·察今》——涨,溢水(动词)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古代汉语常识——语法之一词类的活用_OK
30
所谓主观上的意义是指主语 所代表之人的主观认识,这种 认识有时与宾语的实际情况一致,有时也可以 不一致。不管是否一致,只要是主观上的认 识,就是意动用法。所谓客观意义指的是实际 已经或将要存在的客观事实,是确定无疑的。 在判断意动和使动时,必须要注意这一点。
18
判断及物动词是否用作使动, 只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判断不及物动 词是否用作使动,则看它是否带了宾语。如果 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那么一般来说这个动词 就用作使动,有时虽然没有带宾语,但从上下 文看是应该带宾语,只是宾语省略了,这也是 使动用法。
19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
32
1、普通名词作状语: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表方位:向(往)+方位名词 表处所:在+处所名词 (1)卒廷见相如。《史记》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汉书》 (3)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 (4)西游于梁。《战国策·齐策四》 (5)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33
(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表工具:用+工具名词; 表依据:依据(按照)+名词(标准、法则) (1)十九人相与目笑之。(毛遂自荐)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三戒》 (3)朱亥袖四十斤铁锥,锥杀晋鄙。《史记》 (4)吾义固不杀人。《墨子》 (5)功宜为王。(陈涉世家》
也有用作使动的,但为数不多。如:
14
(1)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士将攻之。 《左传》
(2)阳货欲见孔子。《论语·阳货》 (3)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4)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战国策·齐策》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1、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
如从左右,皆肘之。
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用肘撞。
2、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3、动词的活用:(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
如: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意为使惊。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就可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中的从只能是使跟从。
4、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是活用为动词。
如:益烈山泽而焚之。
烈形容大火,这里是放大火烧。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使饱。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句中的甘美安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华美认为安逸认为快乐。
5、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腊原义为干肉,动词。
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3)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如友风而子雨意为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4)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相当普遍,本不属于活用范畴,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在此介绍。
6、名词作状语的类型:(1)表示处所。
古代汉语知识一词类活用
第一节词类的活用汉语的词类,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一些小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属于实词。
在古代汉语里,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带宾语,经常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作定语,这些情况古今是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
例如《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其中的“风”本是名词,在这句话中,它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有吹风、乘凉的意思。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刃”由名词而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并带上了宾语“相如”。
又如《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句中的“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作宾语。
这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临时改变词性和用法的现象叫做词类的活用,上古汉语中很常见,后代仿古作品中也不鲜见。
现代汉语虽也有这样的现象,如“铁了心”的“铁”,名词活用作动词,“今天你‘布袋’了吗?”中的“布袋”,但总起来说比较少。
词类活用的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
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古汉语词类活用的现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此外,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和用作状语的现象也很常见。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麼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
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為宾语怎麼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麼的意思。
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吧。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下面我先来看第一类: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1)【举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解析】这个句子中的“名”本是名词,这里由于前受不能”的修饰,后带宾语“其一处”,因此可以判断是活用为动词,是“说出”的意思。
(2)【举例】: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中“目”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做谓语。
2、名词做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情况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
现代汉语中,名词要做状语,后面必须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加上介词,构成介宾短语。
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情况较为普遍,有以下几方面的修饰、限制作用:(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修饰动词“坐” ,表示状态,意思是“像狗那样”。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依照法律"“按照法律"的意思,修饰谓语“斩”。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
如: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空”是“在空中”的意思,修饰谓语“游”(4)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面”是“当面”的意思,修饰谓语“刺”。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所的表示的动作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一般是作使 动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 区别只在意义上。 区别只在意义上。如: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 。( 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 ……武曰 武曰: 王必欲降 请毕今日之驩 武……武曰:“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 汉书·苏武传》 前!”(《汉书·苏武传》)
第三章 语法·实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各词类的语法功能相对固定。 古代汉语各词类的语法功能相对固定。但是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某些词可以按 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 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 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 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叫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本是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受助动词“ 的修饰,可知已活用为动词, 词,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可知已活用为动词, 意思是游水。 意思是游水。
3、 名词、形容词处在助动词、副词或辅助代词 、 名词、形容词处在助动词、 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 “所”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后面这类词 一般只修饰动词)。例如: )。例如 一般只修饰动词)。例如:
活用的条件
(2)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农”本是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名词,受副词“ 的修饰, 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可知已活用为 动词,意思是从事农业生产。 动词,意思是从事农业生产。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形容词“ (3)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形容词“高”出现 在代词“ 的后面,说明已经活用为动词, 在代词“所”的后面,说明已经活用为动词, 意思是“以为高” 尊崇)。 意思是“以为高”(尊崇)。 4、 名词、形容词放在代词“之”、“我”前面, 前面, 、 名词、形容词放在代词“ 一般活用为动词( 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古汉语中的代词不受 名词或形容词修饰)。例如: )。例如 名词或形容词修饰)。例如: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复杂多样,在高中文言中,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的普遍规则将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本章节主要例举了四种常见的活用类型——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以及数词的活用,力图简单明了地阐明课本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概述(一)古代汉语的词的分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二)什么是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这里充当谓语动词,意思是染绿了。
这是诗人为了修辞表达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临时性的手法。
从古代汉语的角度来说,形容词“绿”在此活用为动词。
二、动词的词类活用动词的活用只有一种,就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前后的“来”都是谓语动词,而这个动作并不是主语(“有国有家者”)所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远人”)施行“来”的行为。
即“使……来”的意思。
这就是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这句承接上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还是使动用法,只是省略了宾语而已。
(一)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经常可以活用作使动。
由于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而使动用法一般都应该有宾语(除非省略)。
因此,可以根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这个现象判断其活用。
“止子路宿。
”——“止”是留止的意思,本是不及物动词。
在这句里带上了宾语“子路”,意思是使子路留止。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
活用的类型:名词的活用名作状、名作动、名词使动、名词意动动词的活用动作名、动词使动、动词为动形容词的活用形作名、形作动、形容词使动、形容词意动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
1、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
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石钟山记》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木兰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2、表动作方向、处所。
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向)……”。
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3、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
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促织》4、表对人的态度。
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5、表比喻。
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当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了。
名词用作动词后,原有的名词义并没有消失。
只是增加了和上下文相适应的动词的意义而已。
1 驴不胜怒,蹄之2 一狼洞<其中>3 非能水也左右欲刃相如4 二月草已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 范增数目项王6 置人所罾鱼腹中7 天雨墙坏三、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一、使动用法1、动词(使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1)不及物动词例:既来之,则安之。
(2)及物动词例: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ps:动词的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2、形容词(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ps: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3、名词(使宾语成为或者拥有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齐威王欲将孙膑。
二、意动用法1、形容词(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名词(把宾语看成、当作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指出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外的其他用法,用作动词以后可以带宾语,不需作特殊理解。
例:范增数目项王,举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左右欲刃相如。
四、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范雎至秦,秦王庭迎。
2、表工具或依据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表对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表比喻例: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5、.表示动作进行时的方式五、名词、形容词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非并列结构,又非偏正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1)形成动宾结构,前一名词活用。
例:遂王天下。
(2)形成主谓结构,后一名词活用。
例:大楚兴,陈胜王。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为活用。
例:且请母子俱迁江南,无无为秦所鱼肉。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
例:寡人欲相甘茂,可乎?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
例:江水又东,径巫峡。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
例:驴不胜怒,蹄之。
6、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活用。
例:晋师军于庐柳。
7、名词用“而”连接。
例: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8、形容词和名词连接,并不修饰名词,则该形容词多活用。
例: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而老秦师。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ppt1 通用
❖ 句中“积”“卫”“出”“入”都是动词, 在句子中都充当宾语,其前面有结构助词“ 之”,用以表示修饰关系,这些动词都临时 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在翻译中, 要将动词译为一个与这个动作有关的名词或 者名词性的短语。以上四个词语分别译为“ 粮食”“保卫工作”“出产的东西”“收入 的东西”。
❖ 从上例可以看出,动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充当 主语时,我们除了关注它的位置关系与语法作用外, 通常情况下,它的前面会有一个修饰语“其”;如 果动词活用为名词不达意,在句子中充当宾语,有 的时候会用表示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 “之”。例如:
①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 之卫。《左传·崤之战》
❖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两 个特点:一是在句子中处于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上 ;一是具有名词的属性,充当名词的语法功能。例 如:
古代汉语语法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 一、古代汉语词的分类 ❖ 二、词类活用 ❖ 1、动词的词类活用 ❖ 2、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 3、名词的词类活用 ❖ 4、词类活用的条件
一、古代汉语词的分类
❖ 古代汉语的词类可分为 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 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 形容词、代词、数词
❖ 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 连词、语气词。
二 、 词类活用
1、词类活用的定义: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 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 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即由甲类词临时活 用为乙类詞,叫实詞活用(詞类活用)。
2、注意区别词类活用与兼类: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 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 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 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以上例句都是带宾语的,好判断。比较难于判断的是省略了宾语 的形容词使动用法。这种情况,在翻译中还要把宾语补出来。如:
彊本而节用,而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 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
现代汉语:繁荣经济,健全制度,巩固攻权,端正态度,
丰衣足食。 使动用法痕迹:肥田草,肥儿粉,干杯!足光粉(足光鞋油, 为足下增光)
——以上表示比喻。
南下 北上 东进 西行
——以上表方向。
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如名词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晁错〃论贵粟疏)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
输)不可谓知类——这不可以叫做推理。
这种现象还进一步影响到现代汉语的构词: 先生(之人) 后生 中坚 黔首 尚书(尚,执掌) 司 令 将军(率领大军的人)
形容词的活用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用如使动是主语使宾语具备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诸侯恐惧,会盟而弱秦。(贾谊《过秦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 上,破军次之。(孙子〃谋攻)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泊船瓜州) 君子正其衣冠。 (论语)
古代汉语
上节内容回顾
• 膑生阿、鄄之间 • 则以(根据)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 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 辈 • 批亢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 半矣 •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 (照)之
古代汉语 的词类
实词 虚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 代词、数词 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叹词
词 类 活 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 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 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 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辨别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
(论语〃公冶长)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史记〃甘茂列传)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6.连词“而”前後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 活用为动词。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
策〃齐策)
书〃更法)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代不同法而霸。(商君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论〃相刺)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7.特指代词“者”前,“所”後的名词用如动 词。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襄公31年) 赵王之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即“以之为……”,公式是: n+o→以o为n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糓梁〃僖八)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 必及身。(孟子〃尽心下) 睹其-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战国策•赵策)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一)形容词活用如名词
这类语言情况,另有三说: (1)修辞上的代称,以事物的特征代称该事物,同一 个事物有不同的特征,可以有不同的代称。如同是“马”, 就可以有多种代称: 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乘坚策肥。(汉书•食货志)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经注•巫峡) (2)以偏代正(以偏概全,以偏代偏正结构)
1. 表示方位,处所,时间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山海经〃夸父逐日)
以亭长身份为阳城县送被罚做劳役的罪人去俪山,这些 罪犯多在半路逃跑了。) (汉书〃高帝纪)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 (刘邦
名词作状语
1. 表示方位,处所,时间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山海经〃夸父逐日)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 (刘 邦以亭长身份为阳城县送被罚做劳役的罪人去俪山, 这些罪犯多在半路逃跑了。) (汉书〃高帝纪)
现代汉语: 重男轻女 幸灾乐祸 贵耳贱目 不耻下问 “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
பைடு நூலகம் 动词的活用
(一)一般动词用如名词
一般动词用作名词,这种情况中,大多数可看 作兼类词。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前人之述备矣。 于是余有叹焉。
成语:追亡逐北, 招降纳叛。 也可以看成是以偏概全。
动词的活用
这些功能的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 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
“甘其食,美其服。”——“食”为名词,食物。 “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名词,食物。后 “食”动词,吃。意思是,吃东西时把肉放在一边(不吃)。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词 的使动用法,给……吃。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属于词兼类。
3.当名词不是作句中的主语和宾语时,它的前 面和後面带上介词结构,这个名词用如动词。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氏春
秋〃上农)
魏地方不至千里……南与楚境,西与韩境。
(战国策〃魏策)
请句践女女于王。(国语〃越语)
名词如果充当了句中的主语或动词的宾语,尽 管它带上了介词结构,也不用如动词。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 遂置姜氏於城颍。(左传〃隐公元年)
成语中遗留的: 草菅人命 党豺为虐(以豺为党而共同作恶) 鱼肉百姓
名词的活用
(四)名词的为动用法
名词的为动用法,实际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之扩 展,这个动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罢了。 父曰:“履我!”良为之取履,因长跪履之。
(史记〃留侯世家)
名词的活用
(五)名词作状语
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修饰动词。在现代汉语中,比 较少见,在古代汉语中,则是一种常见现象(郭本认 为非活用P278)。古代汉语除专有名词外一般名词都 可以作状语。主要有四种情况:
2.代词“之、我”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从左右,皆肘之。(左〃成二) 公子怒,欲鞭之。(左〃僖23) 父曰:“履我!”(史记〃留侯世家) 翻译时一般可将活用为动词的名词译为一个状 中结构, “肘之” ——用胳膊肘撞击他。 “鞭之” ——用鞭子抽打他。 “履我” ——替我穿上鞋子。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襄公
22)(晋杜预注:已死复生,白骨更肉。)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柳宗元)
现代汉语在成语、方言、俗语中还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粉身碎骨
左右局势 汗牛充栋
铁了心
名词的活用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二)动词作状语
动词修饰动词,相当于副词的作用,作状语。 寻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
动词的活用
策〃赵策)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活用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 如“端正党风”,“纯洁组织”、“丰富生活” 等。古代汉语的使动更为普遍。动词、形容词、 名词都可用如使动。
名词活用作为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 事物。应理解为“使之成为…… ” 公式是:n(v) +o →使o成为n(v)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4.连用的两个名词,其中一个有可能用 如动词。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礼
记〃大学)
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汉书〃贾谊传) 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5.能愿动词後的名词用如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辨别
活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
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从左右,皆肘之。”——这句的“肘”本是名 词,而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活用作动词,表示 “用手肘撞”的意思。但是这只是一种临时性 的情况。动词的用法并没有成为“肘”的经常 性的功能。所以这只是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 劝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 渤海之尾。 失期,法皆斩。表依据。 《史记〃陈涉世家》
名词作状语
3. 表示对人的态度。“像对待……一样”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 (汉书•鲍宣传)
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民。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名词作状语
4. 表示比喻“像……一样”
学 )
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用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 名词用作意动 名词的为动用法
名词的活用
表示方位,处所,时间 表示工具或依据、方式 名词作状语 表示对人的态度 表示比喻“像…一样”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在以下七种语言环境中用如动词
1 . 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左〃宣二年) 距关毋內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项羽本纪)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1. 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2. 齐使以为奇 3. 遂以为师
本节授课内容
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用(使动、意动、为动) 名词作状语 形容词活用如名词 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意动) 一般动词用如名词 动词作状语,修饰动词 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