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共73页
第8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 第三,有利于群体之间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工作方面的横向联系。 • 第四,有利于群体决策、群体工作的制度化和领导作风的民主化。 • 第五,冲突还可以满足人们固有的进取或其他需求,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和革新意
8.4 群体的冲突与沟通
8.4.2 群体的沟通
1)群体沟通的含义 ➢ 管理心理学认为,沟通就是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
群体成员相互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 ➢ 事实上,在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任何联系都是通过沟通这一
基本方式进行的,没有沟通,群体本身也就不存在了。例如, 领导的指示和意图、群体工作计划的下达,群体成员之间的意 见交流、情感交流等,都是通过沟通来实现的。可见,沟通是 群体存在和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是群体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A
(2) 顾虑 倾向
B
(3) 标准化 倾向
C
(4) 服从 行为
D
8.2 群体的规范、压力和凝聚力
8.2.1 群体动力学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根据物理学中的磁场理论对群体内部的 互动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理论。该理论阐 明了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认为 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 个体行为是个体与环境(包括群体)中的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 结果。群体行为则是在群体动力影响下的个体行为的总和。
可分为实 可分为正 可分为松 可分为大
际群体和 式群体和 散群体、 型群体和
假设群体。 非正式群 联合群体 小型群体。
体。
和集体。
8.1 群体心理概述
8.1.2 群体心理与行为特征
1)群体的心理特征 ➢ 群体的心理特征是指群体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与群体活
群体心理与管理
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本章主要内容1.群体的概念与分类2.群体的结构与规模3.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群体冲突4.群体的凝聚力5.群体沟通群体是社会分工与协作的产物,是人类最普遍的社会现象。
人的大多数行为都以某种方式与群体行为相联系。
群体可以满足人们的归属需要、人际关系的需要和地位的需要,也使单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得以完成。
群体是社会的构成单位,也是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它对群体的成员、其它群体乃至整个组织都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组织中群体的研究,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节群体概述群体并不是单纯的人群集合体。
候车室的乘客、商场的顾客、影剧院的观众、节日广场上的游人等萍水相逢、偶然聚在一起的人,虽然在时间、空间甚至在目标上有某些共同点,但他们之间在心理上没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因而不能称为群体。
群体作为一个特定概念,有其独有的内容和特征。
群体不是若干个体的相加,而是使个体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力量,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一、群体的概念与分类(一)群体的概念群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共同目标的,在心理上相互影响、行为上相互作用的人群集合体。
著名心理学家霍曼斯(G.G.Homans)认为,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三个组成要素:活动、相互作用和情感。
并提出群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 群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并由群体成员通力合作来达成这个目标。
这是构成和维持群体存在的基本条件。
2. 群体一般都有自己的规范、规则和领导人,每个群体成员应该遵守这些规范和规则。
群体的规范和规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因群体成员的去留而改变。
3. 群体成员在心理上相互依存,彼此都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也能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
有心理上的联系和接触,这是群体区别于一般人群的特点之一。
4. 群体成员间在行为上互动,即彼此的所作所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们之间有信息、思想、感情的交流。
(二)群体的分类群体的种类很多,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
楼芸《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一、群体的定义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群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群体成员有一定的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群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规范二、群体的类型(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1、初级群体: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比如家庭、邻里、朋友等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群体2、次级群体:以业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如学校、企业等(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按照正式的社会规范建立起来并受正式规范制约和控制的社会群体,包括永久性正式群体和暂时性正式群体2、非正式群体:以喜爱、兴趣、需要等相似为基础形成的群体(三)内群体和外群体1、内群体:我群。
经常参与且具有情感认同和归属感的群体。
2、外群体:他群。
内群体以外的所有社会群体。
三、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一)从众行为与偏常行为1、从众行为: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使自己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2、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其他成员利益的主动行为,应该及时预防、纠偏(二)社会助长、干扰与惰化行为1、社会助长: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也叫做共同行为者效应2、社会干扰: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使个人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3、社会惰化: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使个人活动积极性下降的现象,比如“三个和尚没水喝”(三)群体思维和群体极化1、群体思维:注重保持群体的内聚力更甚于务实地思考事实的思维方式2、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以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四)模仿、暗示与社会感染1、模仿: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人受他人影响而效仿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行为2、暗示: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的行为3、社会感染: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四、群体绩效与管理在管理实践中,一些群体比另一些群体更有效、更和谐,工作成绩更突出。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03 性格特征
体现了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稳定特 征,如诚实、勇敢、自律等。
2024/1/28
9
行为动机与激励
2024/1/28
需要理论
阐述了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是满足自身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社交需要等。
动机理论
解释了人们为何会采取某种行动的原因,涉及内在动机和外在动 机的探讨。
激励理论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结构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假设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组织文化由物质层 、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构成。
组织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组织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等功能;对于提高组织绩效、塑造组织形象和增强 组织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组织文化的建设与传承
组织文化建设包括诊断评估、规划设计、实施推广和评估反馈四个步骤;传承组织文化需 要注重言传身教、制度保障和持续创新等方面。
职业成长。
绩效管理
通过心理分析,了解 员工工作动机和需求 ,制定激励措施,提
高员工绩效。
员工关系管理
运用心理学原理,处 理员工间的冲突和矛 盾,构建和谐的工作
氛围。
2024/1/28
24
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分析
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 为特点,了解消费者 需求和购买决策过程 ,为产品设计和营销 策略提供依据。
组织的类型
根据组织的目标、结构和运行方式,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 正式组织;根据组织的规模和复杂性,可分为简单组织、 复杂组织和巨型组织等。
组织的功能
组织具有协调、整合、创新和适应等功能,能够有效地实 现个人无法单独完成的目标。
16
组织变革与发展
2024/1/28
组织变革的动因与阻力
管理心理学(第2版) 第5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1、产生冲突的根源
(1)人的“个性” (2)有限资源的争夺 (3)价值观和利益冲突 (4)角色冲突 (5)追逐权利 (6)职责规定不清楚 (7)组织的变动 (8)组织风气不佳
2、冲突的类型
按照粗略的划分,冲突有人际间的冲突和群 体间的冲突。 前者指的是个人与个人间的冲突,比如上下 级个人之间的冲突,同级个人之间的冲突。 后者指的是一群人与一群人的冲突,比如这 个班组与那个班组的冲突,上级部门与下级 部门的冲突。
2、特征
(1) 群体的团结,来自群体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由于外部的 压力; (2)群体内部的成员没有分裂为相互敌对的小群体的倾向; (3) 群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并有处理内部冲突的 能力; (4) 每个成员与成员之间有强烈的认同感,成员对群体有强烈 的归属感; (5)每一成员都明确地掌握目标; (6)成员对群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7) 成员承认群体的存在价值,并有维护此群体继续存在的意 向。
一、群体的信息沟通 1、概念 信息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观 念或交换情报信息的过程。 信息沟通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激励、 情绪表达和信息。
2、沟通的过程
3、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网络
正式的沟通网络一般是垂直的,它遵循 权力系统,并只进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 沟通; 非正式沟通网络可以自由地向任何方向 运动,并跳过权力等级。
二、群体形成原因
1、安全需要 2、地位和自尊需要 3、权力需要 4、情感需要 5、实现目标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多数人同时属于多个群 体。所以,对个人而言,不同群体为其成员提 供不同的利益,满足个人不同的需要。
群体心理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教学课件
务、达到群体目标进行工作。群体的真正 工作是在执行阶段完成的。新组建的群体 应尽早进人这一阶段,而不应拖延太长的 时间。但实际上,有些群体需要很长时间 才达到执行阶段。例如,有些自我管理团 队就需很长时间才进人执行阶段。
• 这种群体的成员也有一定的相互关系结构 和规范,不过并未明文规定。
(四)参照群体
• 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也可叫做标准群体或 榜样群体,指这种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会成 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成为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准。 个人会把自己的行为与这种群体的标准进行对照, 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就改正自己的行为。
塔克曼(Bruce Tuckman) 模型
5.终止阶段(adjourning stage)。 • 这是任务已经完成,目标已经达到,群
体即将解散的阶段。长期工作的群体无需 这一阶段,因为它们还要继续工作,依然 处于执行阶段。而临时组建的委员会、临 时的任务组可能在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后 终止工作。
塔克曼(Bruce Tuckman) 模型
塔克曼(Bruce Tuckman) 模型
• 捷西克所研究的群体,几乎拖延阶段都在 时限的前半段。例如,规定6个月完成目标 的拖延时间为3个月,规定完成目标为3个 月的拖延时间为一个半月。
第二节 工作群体特征与对群体成员 行为的控制
一Hale Waihona Puke 工作群体特征• 群体的规模 和群体结构是工作群体的基本 特征。
成员都在试探,相互接触、相互认识和相 互熟悉,在解释群体目标和确定群体内部 适当行为方面取得共识。一旦个体真正感 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形成阶段就已结 束。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 群体与管理》
领导法
✓ 让每个人成为批判性评估者 ✓ 无偏见,不要说出偏好 ✓ 至少指定一名群体成员担任魔鬼辩护人 ✓ 聘请外部专家对群体进行批评 ✓ 容忍不同意见
组织法
✓ 组建相互独立的群体研究同样的问题
✓ 指导管理者和群体领导者预防群体思维
个人法
✓ 批判性思维
✓ 可信的外部人士讨论群体方案并向群体报告
但是第五工区新任主任孙天明却不这么看大勇。他经过几个 月的侧面了解,发现这个小伙子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大勇对老奶 奶十分孝敬,在邻居中有口皆碑;工作不怕吃苦,牛劲一上来能 把大家的干劲都带起来;他还乐意帮助别人,工友中谁有困难他 总是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
孙主任觉得,要搞好三组的工作,先得从刘大勇这里下手, 刘大勇绝不是朽木一块,关键是当领导的如何帮助他进步。从此, 孙主任经常在工余时间找他谈话聊天,同他交朋友。渐渐地,刘 大勇觉得孙主任平易近人,不像别的领导老看自己不顺眼,自己 应该以心换心,干出个样子来,不辜负主任的信任。
价值观
兴趣爱好 性格气质 工作生活方式
利害关系
三、群体的功能
1 正式群体的功能 完成组织任务 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求 协调人群关系 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2 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1)对组织发展的主要功能 促进作用 阻碍作用
(2)对其成员的主要功能 ➢ 满足其成员心理和感情上的需求 ➢ 对其成员起着控制作用 ➢ 对其成员起改造作用 ➢ 对其成员的激励作用
3 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
• 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 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 • 做好转化工作,限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
四、群体的心理效应
1 社会助长
指个体活动效率因群体中其他成 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
群体心理与管理幻灯片PPT
❖ 二、群体的功能 ❖ 群体一经形成,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自身
社会助长作用,而且也可能起到社会致弱作用,即 群体的氛围也有可能妨碍成员能力的发挥,降低活 动效率。一般说来,当成员面临的压力太大,竞争 气氛过于浓厚,工作难度超出了个体所能够应付的 程度,或对某种工作不够熟练时,都可能发生社会 致弱作用。另外,特定的群体氛围对成员而言,是 助长还是致弱,还取决于成员的个性和成就动机的 强弱。那些内向、拘谨、羞怯者面对压力情景往往 降低工作效率,而外向、自信、开朗者则容易提高 活动效率。而成就动机过强,“想赢怕输”的心理 占了上风,也容易发生致弱效应。
少孤立无援时的不安全感,在群体中会感到 更强大、更自信,多一份抵御外来压力或威 胁的抵抗力。事实上,人们大都是通过与别 人交往获得安全感。因此,管理者营造一种 安全的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 2、群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人们的 归属需要 ❖ 群体能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人 们之间的感情交流,融洽彼此的关系。群体 内部一旦出现某种隔阂和矛盾,群体的力量 容易起到协调、促进转化的作用。群体成员 的交往与沟通,不仅使成员间扩大了解,增 进认识、沟通感情、达成共识,还使得成员 对群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 (三)集群行为的机制 ❖ 1、情绪感染 ❖ 情绪感染是一群情绪激动的人的举动,吸引
了原来无动于衷的旁观者,使他们的情绪也 激动起来,关注所发生的事情,并加入到激 动的人群中去,从而把整个一群人的情绪统 一起来。情绪感染还会使人感情冲动,丧失 理智,削弱个人的责任感和社会控制能力, 破坏现有的社会规范,表现出一些过火的行 为来。
管理心理学第十章群体心理与管理
(三)社会交换理论 三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 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 社会交换理论是 世纪 年代兴起于美国 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 论。由于它对人类行为中的心理因素的强调 也被称为一种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理论。 ,也被称为一种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
纽科姆于1959年对他早年的命题加上 年对他早年的命题加上 纽科姆于 了一些限定条件。 了一些限定条件。他提出传播只有在 某些条件下才可能活跃: 某些条件下才可能活跃: a、人之间要存在强烈的吸引力; 存在强烈的吸引力; 、人之间要存在强烈的吸引力 b、物体至少要对参与者中的一方 、物体至少要对参与者中的一方 具有重要性; 具有重要性; c、物体 对传播双方来说都是恰当 对传播双方来说都是 、物体X对传播双方来说都是恰当 的。
管理心理学
第十章
第十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管理心理学所研究的群体, 管理心理学所研究的群体,是在组织环境 中活动的人群结合体。 中活动的人群结合体。 一、群体的含义 (一)群体 群体作为管理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 群体作为管理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 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赖、彼此间存在互 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赖、 成员间相互依赖 动的集合体。 动的集合体。
比如:坐在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们; 比如:坐在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们;股 票市场上的散户; 票市场上的散户;比如坐在校车上的 老师等。 老师等。
(二)群体形成的 平衡理论 一种关于认知过程 人际互动与认知 中人际互动与认知 系统的变化及态度 变化之间的相互关 系的假说。 系的假说。由美国 社会心理学家T.M. 社会心理学家 纽科姆于 纽科姆于1953年提 年提 出。
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 因此, 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