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笔墨丹青课件岳麓版必修三8课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共36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b2e5baaf1ffc4fff47ac59.png)
总结巩固
岩画陶图
毛笔帛画
社会动荡; 士人追求
文
人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画
文人壮大 理学兴起
封建专制; 商品经济;
文人 山水 画
稚拙 简朴 神秘 浪漫
凸显个性 以形写神
创制法度
独立画种 注重意境
风格独特 不拘成法
顾恺之 《女史箴图》
吴道子
马远、夏圭 八大山人 扬州八怪
商业城市繁荣 风俗画 描绘市井风情 小说盛行百姓需要 版画、年画、剪纸画
自宋代以后: 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 发展起来。
【本课结构】
•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发展: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繁荣: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文人画)
民间风情(世俗画)
•小结: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汉长沙相第一代轪侯利巷妻之墓,是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绢类画迹。作品以
祈颂墓主人飞升为主题。这件帛画也
叫非衣,或“T”字型,自上而下分
汉
成3个部分,上段绘 “天界”,人首
代 帛 画
蛇身的女姻居中,周围有日、月、升 龙、神仙、怪兽等,充满飞动的意态
《
和雄健的活力。中部为人间,在接近
轪
“天厥”的华盖下面,一年老的妇人
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
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中国画的审美基点在于
“意味”,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
小结: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1、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 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2、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 法灵活、自由。
•民间风情——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高中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课件 (共47张PPT)
![高中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课件 (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6977ed7c1cfad6195fa798.png)
造。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 思想的绘画。
它不与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并列,是这 些画的一个交集。
笔墨丹青
第8 课
笔墨丹青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
期会产生“文人画”?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①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特征
论 原因 ①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黑暗; ②佛教、道教的盛行 ③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追求道德情操和理 想人格;
描写贵妇梳妆,宫廷女子美丽娴雅的形象 画中人物面目衣纹无纤媚象的精神气质 充分体现了顾恺之所提倡的“以形写神”的法则,
顾恺之《洛神赋(第一卷)》(局部)
洛 神 赋 图
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 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 固的爱情死得很惨。曹植一天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 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后被魏 明帝改名为《洛神赋》。 这幅图表现的主要是洛神的美貌、以及她和曹植 若即若离的关系。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 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衣带飘飘,含情脉脉。
笔墨丹青
绘画知多少?
“中国画”,又称“国画”, 历史源远流 长。 题材:人物画、山水画、 花鸟画 表现手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用色方面:水墨画、重彩画 画家阶层: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国画,了解历史……
第8 课
笔墨丹青
笔
墨
纸
砚
文房四宝
基 本 线 索
一、中 国 绘 画 艺 术 发 展 历 程 1、新石器时代 2、战国时期 3、秦汉时期 4、魏晋南北朝 5、隋唐时期 6、宋元时期 7、明清时期 阶段特征、成因、代表成就
内蒙阴山人面纹 岩画
★从下列的两幅画?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 3、秦汉时期的绘画: 绘画的发展
它不与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并列,是这 些画的一个交集。
笔墨丹青
第8 课
笔墨丹青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
期会产生“文人画”?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①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特征
论 原因 ①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黑暗; ②佛教、道教的盛行 ③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追求道德情操和理 想人格;
描写贵妇梳妆,宫廷女子美丽娴雅的形象 画中人物面目衣纹无纤媚象的精神气质 充分体现了顾恺之所提倡的“以形写神”的法则,
顾恺之《洛神赋(第一卷)》(局部)
洛 神 赋 图
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 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 固的爱情死得很惨。曹植一天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 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后被魏 明帝改名为《洛神赋》。 这幅图表现的主要是洛神的美貌、以及她和曹植 若即若离的关系。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 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衣带飘飘,含情脉脉。
笔墨丹青
绘画知多少?
“中国画”,又称“国画”, 历史源远流 长。 题材:人物画、山水画、 花鸟画 表现手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用色方面:水墨画、重彩画 画家阶层: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国画,了解历史……
第8 课
笔墨丹青
笔
墨
纸
砚
文房四宝
基 本 线 索
一、中 国 绘 画 艺 术 发 展 历 程 1、新石器时代 2、战国时期 3、秦汉时期 4、魏晋南北朝 5、隋唐时期 6、宋元时期 7、明清时期 阶段特征、成因、代表成就
内蒙阴山人面纹 岩画
★从下列的两幅画?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 3、秦汉时期的绘画: 绘画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质课件(38张)(共38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质课件(38张)(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443a470b4c2e3f572763c9.png)
课标解读
1、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作 品特点与时代的关系 2、区分文人画和风俗画的特点和形成的 时代背景 3、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征
自主学习
第8课 笔墨丹青
精读课本,梳理中国绘画的发展概况
朝代 画种
战国 魏晋 唐代 宋代 明清
绘画风格
代表人物及 其特点
第8课 笔墨丹青
练习巩固 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B.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 代绘画的开创之作 C.宋代绘画只有山水画较为著名 D.明清时期,既有正统画风,也有奇特不拘一 格的绘画风格
不再梅2是、,单宋冲纯代寒的重斗文自雪,然文,景人玉物阶骨而层冰是壮肌大君,子孤的高化自身赏。; 兰3、,理清学雅的幽兴香起 ,使芳文人草更自注怜重,内洁心身的自修养好; 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 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 山水、渔隐则不问世事,淡漠名利。”
北宋的阳刚豪迈——国家统一第8课 笔墨丹青
转折:宋
第8课 笔墨丹青
风俗画
风俗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以 社会生活习俗为题材的人物画 。始 于汉代,兴于宋代,明清时期得到 进一步的发展。
风俗画兴起的背景
第8课 笔墨丹青
探究 欣赏《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并结合课本所 学知识,思考风俗画兴起的背景?
商业繁荣 城市发展
风俗画兴起的背景
第8课 笔墨丹青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展示祖国锦绣山河的神奇美丽。全图 长12米,画面视野开阔,境界幽深,色调爽秀明快, 展卷观赏,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 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第8课 笔墨丹青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154c57bdd3383c4ba4cd20e.png)
明清 动荡
商品经济发展
(北宋)构图气势宏
文人 伟,画风阳刚豪放 山水 (南宋)构图不求 画 对称,墨色恬淡;
残山剩水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马远《山径春行图》 夏圭《山水十二景》
风俗画 风情画
描绘市井生活
文人画
民间 绘画
不拘成法 充满生活气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八大山人(朱耷)《松鹰图》 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 剪纸画
吴道子(吴带当风)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唐·阎立本思考唐代绘画艺术繁 荣的原因。
①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文化的发展。 ②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③民族融合为绘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绘画的完善(宋代—明清)
时代
宋代
时代背景
重文轻武,文人阶 层不断扩大,理学 兴起;文人山水画 从注重写实变为更 加注重意境;南宋 偏安一隅。
四、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及影响
四、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及影响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
①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集诗书画印于一体。 ②讲求神似,追求意境和气韵,表达画家本人的主观情趣。 ③独特的艺术美、哲学美、意境美、和谐美。
中国文人画的影响: 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鲶鱼图》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 明朝皇族后裔,明朝 灭亡后装聋作哑、削 发为僧,潜居山野以 保存自己。
三、绘画的完善(宋代—明清)
时代 时代背景 画种
绘画风格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重文轻武,文人
阶层不断扩大,
理学兴起;文人
山水画从注重写
宋代
实变为更加注重 意境;南宋偏安
一隅。
商品经济发展
(北宋)构图气势宏
文人 伟,画风阳刚豪放 山水 (南宋)构图不求 画 对称,墨色恬淡;
残山剩水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马远《山径春行图》 夏圭《山水十二景》
风俗画 风情画
描绘市井生活
文人画
民间 绘画
不拘成法 充满生活气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八大山人(朱耷)《松鹰图》 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 剪纸画
吴道子(吴带当风)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唐·阎立本思考唐代绘画艺术繁 荣的原因。
①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文化的发展。 ②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③民族融合为绘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绘画的完善(宋代—明清)
时代
宋代
时代背景
重文轻武,文人阶 层不断扩大,理学 兴起;文人山水画 从注重写实变为更 加注重意境;南宋 偏安一隅。
四、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及影响
四、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及影响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
①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集诗书画印于一体。 ②讲求神似,追求意境和气韵,表达画家本人的主观情趣。 ③独特的艺术美、哲学美、意境美、和谐美。
中国文人画的影响: 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鲶鱼图》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 明朝皇族后裔,明朝 灭亡后装聋作哑、削 发为僧,潜居山野以 保存自己。
三、绘画的完善(宋代—明清)
时代 时代背景 画种
绘画风格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重文轻武,文人
阶层不断扩大,
理学兴起;文人
山水画从注重写
宋代
实变为更加注重 意境;南宋偏安
一隅。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件(28张)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件(28张)](https://img.taocdn.com/s3/m/5f639de6a8956bec0875e33a.png)
9
• [思维启迪]以夏圭《山水十二景》为代表, 南宋绘画的对象多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讲 究对称,墨色恬淡,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 一侧,被称为“残山剩水”。南宋绘画之 所以出现该风格的原因是什么?
• 提示:之所以出现这种风格,主要是南宋 偏安江南的时代原因国。家统画一家通过这种形式, 表现对统治者偏安江南的强烈不满和郁闷 心境,体现了对__________的强烈期盼。
代的地画、岩画、陶画等;战国秦汉时期 帛画丰富多彩;魏晋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 画出现;隋唐时期绘画艺术发展,唐代画 家创制法度,表现出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宋代以后,表现民 间风情的绘画作品日益增多;明清时期出 现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26
• 2.从课文的介绍中,你能否概括出中国古 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4
2.发展
魏 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_顾__恺__之__提出 晋 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唐 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 代 的盛唐气象,_吴__道__子__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5
文人阶层扩大和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
宋 代
养,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伴 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 日益繁荣,出现了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张择端
《_______清__明_上__河》图最为著名
在时代变化、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风格
明 清
奇特的画家,其艺术风貌不拘成法;______木__刻作版为画小 说的插图,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百姓喜闻乐见 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
活气息
6
• 二、绘画艺术的特点及影响 • 1.特点:宫廷画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
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
• [思维启迪]以夏圭《山水十二景》为代表, 南宋绘画的对象多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讲 究对称,墨色恬淡,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 一侧,被称为“残山剩水”。南宋绘画之 所以出现该风格的原因是什么?
• 提示:之所以出现这种风格,主要是南宋 偏安江南的时代原因国。家统画一家通过这种形式, 表现对统治者偏安江南的强烈不满和郁闷 心境,体现了对__________的强烈期盼。
代的地画、岩画、陶画等;战国秦汉时期 帛画丰富多彩;魏晋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 画出现;隋唐时期绘画艺术发展,唐代画 家创制法度,表现出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宋代以后,表现民 间风情的绘画作品日益增多;明清时期出 现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26
• 2.从课文的介绍中,你能否概括出中国古 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4
2.发展
魏 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_顾__恺__之__提出 晋 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唐 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 代 的盛唐气象,_吴__道__子__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5
文人阶层扩大和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
宋 代
养,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伴 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 日益繁荣,出现了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张择端
《_______清__明_上__河》图最为著名
在时代变化、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风格
明 清
奇特的画家,其艺术风貌不拘成法;______木__刻作版为画小 说的插图,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百姓喜闻乐见 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
活气息
6
• 二、绘画艺术的特点及影响 • 1.特点:宫廷画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
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课件(27张)(共27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课件(27张)(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85306c960590c69fc3767f.png)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4、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 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
民间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
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恭贺新禧
春风水暖
民间风情:剪纸
这是中国按欧洲定单制作的剪纸工艺品
民间风情:布贴画
西施浣纱
貂蝉拜月
昭君出塞
贵妃醉酒
绘画: 新石器时代源头
战国绢帛
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古拙
魏晋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顾恺之以形写神)
盛唐画家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 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被誉为“吴带 当风”。
风格形成原因:唐 流代 空政前治兴统盛一;;文经化济全繁面荣辉;煌中、外 博经 大济 精深文。化交
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
文人意趣——绘画艺术从注重写实转向注重意境 1、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注重意境的山水画在宋朝兴起,主要源于宋 朝廷重文轻武的国策,使文人阶层不断发展壮大; 加之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 人山水画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1)北宋的山水画 ---- 气势宏伟、阳刚豪放、心态开阔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一北 之宋 后文 的人 开山 阔水 心画 态, 。体Leabharlann 唐创制法度 (吴道子雍容华贵)
宋代文人山水画 (追求意境)
明清风格奇特的画家
民间风情: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4、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 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
民间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
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恭贺新禧
春风水暖
民间风情:剪纸
这是中国按欧洲定单制作的剪纸工艺品
民间风情:布贴画
西施浣纱
貂蝉拜月
昭君出塞
贵妃醉酒
绘画: 新石器时代源头
战国绢帛
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古拙
魏晋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顾恺之以形写神)
盛唐画家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 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被誉为“吴带 当风”。
风格形成原因:唐 流代 空政前治兴统盛一;;文经化济全繁面荣辉;煌中、外 博经 大济 精深文。化交
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
文人意趣——绘画艺术从注重写实转向注重意境 1、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注重意境的山水画在宋朝兴起,主要源于宋 朝廷重文轻武的国策,使文人阶层不断发展壮大; 加之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 人山水画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1)北宋的山水画 ---- 气势宏伟、阳刚豪放、心态开阔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一北 之宋 后文 的人 开山 阔水 心画 态, 。体Leabharlann 唐创制法度 (吴道子雍容华贵)
宋代文人山水画 (追求意境)
明清风格奇特的画家
民间风情: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质课件(38张)(共38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质课件(38张)(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c17f66767f5acfa0c7cd05.png)
法 开 展 各 项 工作,至 目前我 村共排 查出各 类矛盾 58起,已 解决58起 。 二 、 多 措 并 举发展 农村经 济
1、 在 计 划 生 育工作 方面,我 们利 用农闲 时间和 日常掌 握的情 况,进行 了全面 清理,努 力 做 到 了 外 出打工 及育龄 妇女建 档率达 100%,政 策符 合率近 80%。 在3月、 5月、 7
受。
通俗化
材料三 布贴画在传统民间剪纸、 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 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
第8课各笔抒墨己丹见青
说一说:
你能说一说身边常见的绘画中哪些是民间风情画吗?
做一做
第8课 笔墨丹青
宋代张择端之所以能画出 《清明上河图》,最主要是 由于( ) A.当时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的需求
第8课 笔墨丹青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 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 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 “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 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 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 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 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 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 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 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月 、 11月 的 单 月康 检中,我 村总的 效果不 够好,主 要在于 组织力 度不够 。 2、 在 社 会 治 安综合 治理方 面,我 们利用 广播、 宣传标 语等进 行了该 宣传
1、 在 计 划 生 育工作 方面,我 们利 用农闲 时间和 日常掌 握的情 况,进行 了全面 清理,努 力 做 到 了 外 出打工 及育龄 妇女建 档率达 100%,政 策符 合率近 80%。 在3月、 5月、 7
受。
通俗化
材料三 布贴画在传统民间剪纸、 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 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
第8课各笔抒墨己丹见青
说一说:
你能说一说身边常见的绘画中哪些是民间风情画吗?
做一做
第8课 笔墨丹青
宋代张择端之所以能画出 《清明上河图》,最主要是 由于( ) A.当时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的需求
第8课 笔墨丹青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 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 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 “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 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 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 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 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 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 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 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月 、 11月 的 单 月康 检中,我 村总的 效果不 够好,主 要在于 组织力 度不够 。 2、 在 社 会 治 安综合 治理方 面,我 们利用 广播、 宣传标 语等进 行了该 宣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质课件(33张)(共33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质课件(33张)(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50ff0f700abb68a882fb43.png)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两汉时期的绘画
浪漫、神秘、古拙 色彩鲜艳、气势宏大
马王堆汉墓帛画《升天图》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环节二:角色扮演——体会中国画
1、准备环节:(小组活动、时间5分钟)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92021/8/292021/8/292021/8/298/2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2021/8/292021/8/292021/8/2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92021/8/292021/8/298/2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92021/8/29August 2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92021/8/292021/8/292021/8/29
有专家考证,韩滉的《五牛图》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 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以任重、勤劳、温顺的牛的品 性,表达爱同忠君的真情实感。韩滉任宰相期间,注重 农业的发展,也很可能是含有鼓励农耕之意。
宋朝时期的绘画:民间风情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明清的怪僻清新
清初八大山人朱耷 《安晚册》之四。
明清的怪僻清新
【优秀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8课笔墨丹青课件(17张)
![【优秀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8课笔墨丹青课件(17张)](https://img.taocdn.com/s3/m/0fb0d6e5bb4cf7ec4afed0a0.png)
元明清
王冕《墨梅图》八大山人 《孤禽图》 《鸟》 徐渭《牡丹蕉石图》 郑板桥《墨兰图》
讲究借物抒情, 讲求神韵意趣
“依仁游艺”
材料:“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 问, 第三才情,第四绘画。具此四者,乃为 完善。”——陈师曾
材料:“有一流之人品方有一流之画品。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郑所南《兰草图》
充满魅力的书画艺术
时代
先秦
古代绘画的演变 代表及代表作
特点
《鹳鱼石斧图》《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从萌芽到成熟 提出“以形写神” 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的绘画理论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 吸收印度、波斯 隋唐 子 《送子天王图》 敦煌壁画 等外来美术风格 宫廷画苑活跃,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两宋 风俗画成为亮点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马远《踏歌行》
朱
耷
画只能以水墨的浅淡与深浓,构图的仰俯与远近来传神、 体道,表现时代艺术精神。这便是体现在水墨山水画中的空、 淡、远的禅宗意蕴。——林岚 禅宗对中国文人画之影响
元 王 冕 《 墨 梅 图 》
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明 祝枝山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是结合了儒家的“温 良恭俭让”、道家的“柔弱胜于刚强”、佛家的“顿 悟”,三家的赋予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绘画最高境 界。————王蓉蓉 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天人合一即‘小我’与 ‘大自然’混然一体”。 ——钱穆
“夫画道之中 ,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 —— 唐代王维 《踏歌图》,南宋,马远,绢本设色,纵 192.5cm,横 111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立象以尽意”
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别号 八大山人。 真名朱统筌,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 子朱权的九世孙子。 8岁吟诗,11岁可画青绿山水,16岁 偷偷参加科举便中秀才。 19岁,国破家亡,22岁削发和尚,后 一度疯癫,靠作画维持生计。
王冕《墨梅图》八大山人 《孤禽图》 《鸟》 徐渭《牡丹蕉石图》 郑板桥《墨兰图》
讲究借物抒情, 讲求神韵意趣
“依仁游艺”
材料:“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 问, 第三才情,第四绘画。具此四者,乃为 完善。”——陈师曾
材料:“有一流之人品方有一流之画品。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郑所南《兰草图》
充满魅力的书画艺术
时代
先秦
古代绘画的演变 代表及代表作
特点
《鹳鱼石斧图》《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从萌芽到成熟 提出“以形写神” 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的绘画理论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 吸收印度、波斯 隋唐 子 《送子天王图》 敦煌壁画 等外来美术风格 宫廷画苑活跃,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两宋 风俗画成为亮点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马远《踏歌行》
朱
耷
画只能以水墨的浅淡与深浓,构图的仰俯与远近来传神、 体道,表现时代艺术精神。这便是体现在水墨山水画中的空、 淡、远的禅宗意蕴。——林岚 禅宗对中国文人画之影响
元 王 冕 《 墨 梅 图 》
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明 祝枝山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是结合了儒家的“温 良恭俭让”、道家的“柔弱胜于刚强”、佛家的“顿 悟”,三家的赋予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绘画最高境 界。————王蓉蓉 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天人合一即‘小我’与 ‘大自然’混然一体”。 ——钱穆
“夫画道之中 ,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 —— 唐代王维 《踏歌图》,南宋,马远,绢本设色,纵 192.5cm,横 111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立象以尽意”
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别号 八大山人。 真名朱统筌,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 子朱权的九世孙子。 8岁吟诗,11岁可画青绿山水,16岁 偷偷参加科举便中秀才。 19岁,国破家亡,22岁削发和尚,后 一度疯癫,靠作画维持生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魏晋南北朝到唐代 发展: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 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 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 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 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绘画艺术综合了前代的风格,为唐 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绘画艺术综合了前代的风格, 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展子虔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的最终形成, 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展子虔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的最终形成, 其影响深远。 其影响深远。 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 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的。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再加上唐 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 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绘画上以脱离了人物画的山水画取 代了释道画成为绘画主要题材。绘画重情趣求意境, 代了释道画成为绘画主要题材。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 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 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 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 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此 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 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标要求:概述绘 课标要求: 画起源、 画起源、演变的过 程,了解中国画基 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957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应邀访问巴黎。 年 国画大师张大千应邀访问巴黎。 在此期间他邂逅了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 在此期间他邂逅了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 在毕加索的画室里, 在毕加索的画室里,200多幅仿齐白石的绘 多幅仿齐白石的绘 画作品让张大千惊讶不已。 画作品让张大千惊讶不已。但毕加索不会使用 中国毛笔,墨色浓淡难分。张大千亲自示范, 中国毛笔,墨色浓淡难分。张大千亲自示范, 毕加索赞叹不已,感慨道: 我真不明白, 毕加索赞叹不已,感慨道:“我真不明白,你 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艺术。”“如果 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艺术。”“如果 把东西方绘画比作一块精致的面包, 把东西方绘画比作一块精致的面包,那西方的 不过是面包的碎屑罢了” 不过是面包的碎屑罢了”。 诚然毕加索过于谦虚了, 诚然毕加索过于谦虚了,但大师的评价足 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独具风采 的中国书法绘画,更是古代中国艺术的大宗, 的中国书法绘画,更是古代中国艺术的大宗, 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 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
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
人面鱼纹盆:盆内壁用黑彩 彩陶舞蹈纹盆:这是一个轰 人面鱼纹盆: 彩陶舞蹈纹盆:这是一个轰
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 动一时的彩陶盆。盆内壁各组 动一时的彩陶盆。 面概括成圆形, 面概括成圆形,嘴旁分置两个 小人牵手共舞,服饰划一,动 小人牵手共舞,服饰划一, 变形鱼纹, 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 作相同,头饰或为发辫摆向一 作相同, 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 致,尾饰也均朝向一个方向, 尾饰也均朝向一个方向, 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形象, 说明舞者的动作、节奏、 鱼,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形象, 说明舞者的动作、节奏、韵律 表现出古人丰富想像力。 表现出古人丰富想像力。 都是很统一的,活泼、有趣。 都是很统一的,活泼、有趣。
【本课结构】 本课结构】
•起源: 起源: 起源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质朴与浪漫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发展: 发展: 发展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繁荣: 繁荣: 繁荣 宋代到明清 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文人画) 文人意趣( 文人意趣 文人画)
民间风情(世俗画) 民间风情(世俗画)
•小结: 小结: 小结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质朴与浪漫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风格和 传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沿传相续形成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 传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沿传相续形成的。 楚国的两幅帛画,就以其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 楚国的两幅帛画,就以其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 达出完美的意境,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 达出完美的意境,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 这种传统风格和民族的审美需求, 这种传统风格和民族的审美需求,又在时代 的前进中不断地得到充实、突破和创新, 的前进中不断地得到充实、突破和创新,并 又孕育和造就着新的风格的出现,成为华夏 又孕育和造就着新的风格的出现, 艺苑中的瑰宝, 艺苑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花园中一朵光 彩夺目的奇葩。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 彩夺目的奇葩。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见 于史料上记载的以伏羲氏画八卦、 于史料上记载的以伏羲氏画八卦、黄帝画制 舜妹螺氏绘影像为最早。 服、舜妹螺氏绘影像为最早。早期的绘画经 匠人的再造,刻在料上、青铜器上及绘在陶 匠人的再造,刻在料上、 器上。直至汉代四大发明纸张的出现, 器上。直至汉代四大发明纸张的出现,画家 用毛笔在纸上绘画, 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中 国画。 国画。
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 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
2、战国的毛笔帛画
龙凤人物图》 《龙凤人物图》帛画 姊妹篇, 的姊妹篇,但《人物御龙 图》在绘画技巧上比前者 更趋成熟。 更趋成熟。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视“ 为神物。 化中视“龙”为神物。是 通天地之灵物, 通天地之灵物,它可以载 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 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 这虽是一种虚幻, 这虽是一种虚幻,但都反 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征 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 浪漫主义气质。 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 这幅帛画反映出先民们对 人死后灵魂不灭 灵魂不灭, 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天 游或乘龙升天的愿望。 游或乘龙升天的愿望。 乘龙升天的愿望
1、魏晋的凸显个性
魏晋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 摹本,局部) 魏晋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画祖顾恺之
东晋顾恺之传世名画。 25厘米, 349厘米。 东晋顾恺之传世名画。纵25厘米,横349厘米。主旨宣扬 厘米 厘米 封建社会妇女的道德和节操,以为后人教诫。人物用游丝描, 封建社会妇女的道德和节操,以为后人教诫。人物用游丝描, 沉着有力,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山石、树木勾勒无皴, 沉着有力,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山石、树木勾勒无皴,与人 物的比例则大小不称。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物的比例则大小不称。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汉 代 帛 画 《轪 侯 妻 墓 帛 画 》
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质朴与浪漫
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 1)材料:地面、岩壁、陶器 )材料:地面、岩壁、 2)特点: )特点: 自然、生动、质朴、粗犷、 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浪漫 2、战国到汉代 、 1)材料:绢帛(毛笔)、石壁 )材料:绢帛(毛笔)、石壁 )、 2)题材:珍禽异兽、 神仙魔怪 )题材:珍禽异兽、 3)特点:浪漫、神秘、不失古拙 )特点:浪漫、神秘、
“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成为中国古代开创之作 以形写神”
1、魏晋的凸显个性
魏晋画祖顾恺之《洛神赋图》 摹本,局部) 魏晋画祖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局部) 画祖顾恺之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 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 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 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 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 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 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 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 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 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 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
2、唐朝的雍容华贵
唐代的人物画, 唐代的人物画,在 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地位。其中有两个以擅 长画贵族妇女而著称的 人物画家——张萱和周 人物画家 张萱和周 昉。 该画面描绘仕女们 的闲适生活。 的闲适生活。她们华丽 奢艳在庭院中游玩, 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 作悠闲、拈花、拍蝶、 作悠闲、拈花、拍蝶、 戏犬、赏鹤、徐行、 戏犬、赏鹤、徐行、懒 无所事事。 坐、无所事事。
2、战国的毛笔帛画
我国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 我国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 最早的 在妇人之上绘的龙凤, 画。在妇人之上绘的龙凤,寓 示着死者随龙凤所引升天 死者随龙凤所引升天时情 示着死者随龙凤所引升天时情 腾空而起的龙、 形。腾空而起的龙、凤均有一 种向上的动势, 种向上的动势,而下方的侧立 人物则反映出一种跟随的特征。 人物则反映出一种跟随的特征。 可以肯定这是一幅为死者祈天 求佑的具有丰富含义的绘画作 品。这幅帛画从用笔用线的描 述、人物特征的描绘到图的构 成无不反映出我国古代绘画对 独特的气质和 形、神独特的气质和丰富内涵 的表现。 的表现。
盛唐画家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 盛唐画家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 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 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 被誉为“吴带当风” 他的出现, 感,被誉为“吴带当风”。他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 光辉的一页。杜甫、苏东坡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 光辉的一页。杜甫、苏东坡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