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21.1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研究方法及其体系1.什么是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是一种经验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经验事实的分析来探究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2)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学理论的联系①社会学学科体系由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分支研究以及社会学研究方法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社会学研究方法与其他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的综合性具体学科,社会学研究方法就是认识和探索社会良性运行的条件和机制的重要工具与手段。

③社会良性运行理论及其概念、范式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认识社会世界的特定视角,对特定的认识任务提出研究目标与研究方向,延伸出具体的研究课题,而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则可以具体实施和完成这些课题,形成和产生有关社会世界的知识。

(3)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①社会学研究所讨论和分析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纯粹客观的自然现象。

②社会学研究方法具有经验性,它区别于思辨的研究模式。

③社会学研究方法注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个别性,从而也区别于经济学、历史学的经验研究。

2.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如图21-1所示。

图21-1社会研究方法体系(1)方法论①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原理、原则的体系,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倾向、社会学基本理论范式,以及研究的逻辑体系。

②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有着两种基本的哲学与价值倾向,即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和人文主义的方法论。

a.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现象当做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和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客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定量研究。

b.人文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现象和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界的运动是不相同的,人类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研究采用特殊的方法和视角。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3)编【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3)编【圣才出品】

郑杭⽣《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3)编【圣才出品】第⼆部分课后习题第⼀编社会运⾏概述第⼀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的?答:社会学产⽣于19世纪三、四⼗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

⼀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形成起来的。

(1)两⼤⾰命是社会学产⽣的历史时代根据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命使社会从⽣产⼒到⽣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了变化。

作为上述变化突出表现的⼯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对社会学的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并没有带来普遍的“⾃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盾等。

这些社会运⾏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2)思想材料在形成社会学过程中的重要作⽤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多德、霍布斯等⼈的影响,⽽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在中国,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为“群学”,就是受到荀⼦关于“⼈⽣不能⽆群”等思想的启⽰。

②从康德到⿊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西⽅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科学观点的影响,⼜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十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20.1复习笔记一、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最基本的含义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的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

2.社会保障的构成(1)按较为普遍的看法,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2)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障包括两个部分:①现金补偿,又称“收入保障”。

其又可分为:与工作相关联的保障制度、普遍保障制度、依据经济状况调查的保障制度;②提供服务,包括实物资助和服务,又称为“实物补助”。

(3)美国将社会保障分为五个部分。

包括:①老年、伤残、死亡;②疾病与生育;③工伤;④失业;⑤家属津贴。

3.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1)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案”,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

(2)1883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在议会提出了疾病保险法。

俾斯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度的创始人,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

(3)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颁布了以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为内容的社会保障法,标志着全球范围的社会保障活动的兴起。

这一年是现代社会保障的真正起始。

(4)1942年,英国“贝弗里奇报告”被称为是社会保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5)1979年,英国保守党上台,撒切尔政府对难以为继的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以此标志着西方社会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反思。

4.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1)就业保障制这是一种与工作相关联的保障制度。

①职工享受养老金和其他保障项目主要取决于工作的年限和交纳保险费时间的长短;②通常由国家通过立法来实行,具有强制性;③其资金来源有三部分:雇主和雇员按照雇员的工资以一定比例交纳,这是主要来源;政府也承担其中一部分资金。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一、概念题1.功能主义视角(中财2007年研)答:功能主义视角主张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对整体发挥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

社会某一部分的运转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基于功能主义的上述理论取向,在以功能主义视角的研究中,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为了实现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应该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2.社会运行机制(河北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即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3.整合(中财2011年研、河北大学2010年研)答:整合是指社会利益的协调与调整,促使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即人类社会一体化的过程。

社会运行整合机制是指影响社会整合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及其功能,以及社会整合的作用原理。

社会运行整合机制由三个部分组成:整合对象、整合中心、整合过程。

社会整合的对象很多、很复杂。

整合中心是指能对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产生吸附力量,使之凝聚为社会整体的社会事物。

整合过程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①自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下而上的整合过程;②自上而下的整合过程。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北科大2010年研)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1)传统的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的观点都有缺陷,既不能满足于承认只有个人是真实的,也不能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存在于社会之中便认定只有社会才是真实的。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①社会是社会化的个人的复合体,是社会性的人类物质,它构成了整个真实的历史;②个人之间是处在不断地互相作用过程之中的,由于个人的互相作用而联系起来的网络就是社会。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1.试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

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主要包括:(1)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2)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社会需求发生变化,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有着特定的需求,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3)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4)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缩减型,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2.试析邓拉普关于环境功能分析的模型的局限。

答:(1)邓拉普关于环境功能分析的模型环境社会学家邓拉普用模型来呈现环境系统对于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功能。

指出:环境服务于人类的三种总体功能包括“供应站”、“居住地”和“废物库”。

①当环境被当成供应站使用时,它是各种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来源。

对这些资源的过度使用可以导致短缺和匮乏。

②当环境作为居住地或栖息地时,它可以提供住所、交通系统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重要东西。

对环境这一功能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过度拥挤、堵塞以及其他物种栖息地的毁坏。

③当环境被用为废物库时,它就成了堆放生活垃圾或其他垃圾、废水、工业污染以及其他副产品的地方。

当这种废物淤积超过生态系统自身的吸纳能力时,就会导致各种源于有毒废弃物的人类健康问题以及生态系统自身的扰乱。

④环境的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

环境的三种竞争性功能之间的重叠以及由此引发的功能冲突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区域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环境功能冲突已经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了诸如全球变暖之类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表示环境系统在一定条件下也对人类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有着消极的、限制性的影响。

(2)邓拉普模型的局限邓拉普的模型有助于简明地概括环境的社会功能及其随时间演进而发生的改变。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互动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互动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七章社会互动一、填空题1.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一种过程,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形式“涌现”出高级形式的层次结构,研究是社会学的主要任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社会互动形式2.戈夫曼的戏剧互动理论的实质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符号互动理论3.社会互动的情境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可分为、、三种情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答案】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关系【解析】社会互动的情境,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来分,有三种情境:①情感关系,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暖、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

②工具关系,是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交往时发生的关系。

③混合性关系,界于情感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之间,是个人与亲戚、一般朋友、邻居、同学、同事、同乡等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

它既有情感性成分,又有工具性成分。

4.社会互动的类型有、、和强制、顺从与顺应。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009年研)【答案】合作;竞争;冲突二、概念题1.社会互动(中财2011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6)社会互动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做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答:(1)社会运行的条件主要有:①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②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③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④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⑤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文化心理条件是一种精神条件;⑥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⑦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2)社会运行条件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做研究的异同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运行条件与社会要素的异同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支配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方面。

区别:第一,社会要素是从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分的角度,社会条件是从影响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因素的角度;第二,当时还没有树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②社会运行条件与功能主义角度所做的研究的异同功能主义主张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对整体发挥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功能主义在研究维持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与基本需求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与社会运行条件的主题颇为相似。

其观点有可吸收借鉴之处,但是,功能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论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它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制度的分析有明显的保守倾向,它忽视了社会中矛盾、冲突的一面。

③社会运行条件与社会条件的研究的异同相似之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核心条件,其他条件都是围绕这一条件而结合起来并发挥作用的。

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有差异,“社会生活条件”的侧重点在于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或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分,这与前面的社会要素研究有相似之处。

社会运行条件促成社会正常运转、良性运行的诸方面因素。

2.如何理解作为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转型效应和迟发展效应?答:(1)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从历史发展看,我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正式开始的。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1.社会学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答:(1)自18世纪末叶起,西方社会发生了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和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一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完成。

另一次是18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欧洲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两次大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性转型,即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新兴的工业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一方面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社会运行也暴露出许多弊病和不协调因素,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失业、犯罪等等。

(3)对于这些问题用传统的方法和在原有的科学体系内已无法做出满意的解释和回答,于是,社会学作为一门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独立的新学科便应运而生,它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以解决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寻求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规律为内容,并且将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哪些特点?答:(1)立足于实践原则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认为研究者要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创新理论,同时用源于实践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最基本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其他特点都是在这个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2)思维方式的辩证性辩证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眼光,对事物开展动态的矛盾分析,要把各种社会事实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开展具体分析,既要重视事物的实践过程,也要注意事物的空间位置。

(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批判性,是要审查现存事物存在的根据,揭示其存在的合法性或被异化、扭曲的原因,以积极的眼光否定其消极性、肯定其合理性,推进事物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此,批判不仅仅是对消极现象的否定与推翻,批判还是对积极现象的肯定与维护。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反向社会化2.集体行为3.社会学想象力4.文化丛5.解释性理解6.社区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简述默顿功能主义思想的主要贡献及其特征。

2.简述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3.以帕森斯的AGIL分析框架阐释行动系统。

4.简述城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5.哈贝马斯是怎样论述“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的?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两小题共60分)1.从社会安全阀制度谈谈你对社会控制适度的思考。

2.结合迪尔凯姆的“自杀论”,谈谈你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反向社会化答: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

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

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2.集体行为答:集群行为又称为集体行动或集合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包括:①人数众多。

它是同一时间内采取相同行动的许多人共同做出的。

②无组织性。

它通常是自发的、非理性的,它变化无常,很少处于均衡状态。

③行为者相互依赖。

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3.社会学想象力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提出的。

它是一种心智品质,可以帮助人们运用所了解到的情况来发展理性,以便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的事,总结在他们之中还有什么事可能发生;它是一种视角转换即换位思考的能力,帮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从自己的视角切换到他人的视角;它还是一种发散思维能力,能帮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从现在到历史,从此物想到彼物。

4.文化丛答:文化丛由一组意义相连、功能协调并共同发挥作用的文化元素组成的更大的功能单位,它通常包含有多个文化元素。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自致角色2.理想类型3.迟发展效果4.女权运动5.参照群体6.社会唯名论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简述韦伯的“权威类型”思想。

2.简述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3.简述初级群体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试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5.简述社会分层的含义及分层标准。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两小题共60分)1.请你从社会学的角度谈谈当代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和解决策略。

2.围绕行动与结构这一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对当代社会学理论中宏大理论叙事与微观互动理论的内存关联与紧张进行探讨。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自致角色答:自致角色,又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是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活动的结果,自致角色的获得也与人们的一些主、客观条件有关。

自致角色的取得又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2.理想类型答:理想类型是指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它只是为了理解和说明世界而建构起来的一个精确而有效的概念体系,理想类型是韦伯提出来的。

理想类型使社会科学像自然科学那样建构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来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随意性。

这一概念体系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出因果解释。

其特点是:①理想类型是一个主观思维构建,它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进行经验上的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的理想提出来的;②理想类型虽是一种主观思维的构建,是社会学中理论构建的一种方法,但它的建立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违反经验的因果关系;③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解释,理想类型也许不止一个,但解释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对具体社会现象的成功理解和准确归因。

3.迟发展效果答: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反向社会化答: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

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

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2.集体行为答:集群行为又称为集体行动或集合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包括:①人数众多。

它是同一时间内采取相同行动的许多人共同做出的。

②无组织性。

它通常是自发的、非理性的,它变化无常,很少处于均衡状态。

③行为者相互依赖。

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3.社会学想象力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提出的。

它是一种心智品质,可以帮助人们运用所了解到的情况来发展理性,以便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的事,总结在他们之中还有什么事可能发生;它是一种视角转换即换位思考的能力,帮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从自己的视角切换到他人的视角;它还是一种发散思维能力,能帮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从现在到历史,从此物想到彼物。

4.文化丛答:文化丛由一组意义相连、功能协调并共同发挥作用的文化元素组成的更大的功能单位,它通常包含有多个文化元素。

有的文化丛以一个主要的文化特质为核心,其他的文化特质为辅助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5.解释性理解答:解释性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是由韦伯提出的。

解释性理解是对动机的理性理解,它把社会行动置于可理解的和更加内在的意义背景之中。

如果说直接观察理解仅仅知道社会行动“是什么”或“干什么”,那么解释性理解就是要寻求社会行动的“为什么”。

6.社区答: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2.1复习笔记一、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9世纪中叶,它的出现与剧烈的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运行状态失调有密切的关系。

1.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1)自18世纪末叶起,西方社会发生了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和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欧洲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两次大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性转型,即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新兴的工业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一方面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社会运行也暴露出许多弊病和不协调因素,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失业、犯罪等等。

(4)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以解决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寻求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规律为内容,并且将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5)由于对社会运行状态的看法存有分歧,社会学从一开始便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别:一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另一个是以孔德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

2.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始终表现为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即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多方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对象。

(2)中国学术界一般把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看做是西方社会学的创立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学的特点是:①与哲学关系密切;②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③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

(3)主要代表①孔德(“社会学之父”)a.孔德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第一,社会静力学着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孔德认为社会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行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引起社会混乱与变革。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社会角色)【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社会角色)【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社会角色6.1复习笔记一、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1.社会角色理论四个重要来源(1)芝加哥学派。

米德使用社会角色这一概念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

(2)人类学视角。

拉尔夫·林顿认为角色可以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

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

(3)“完形主义心理学”。

使用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根据完形主义创造的含义是人类社会行为之基础。

(4)社会戏剧论。

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个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

二战后,许多重要社会学家,如帕森斯、莫顿、达伦多夫、戈夫曼等均对角色理论做出了贡献。

2.社会角色概念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具体说来,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社会地位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地位要通过角色来表现,角色是地位的外在的、动态的表现形式,而地位则是角色的内在依据。

(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任何一种社会角色总是与一系列的行为模式相联系的。

首先是一系列的权利,即这种角色有权要求别人进行某种活动,其次是一系列的义务,即别人有权要求这种角色进行某些活动、表现出某种行为。

长期的社会生活使各种角色形成了一整套各具特色的行为模式,这要求承担特定角色的人学会特定的待人处世的方法。

(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社会角色总是与一定的行为模式相联系,当人们知道某人处在某种地位上时,便预先就期望他具备一套与此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角色。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互动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互动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七章社会互动1.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答: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其原因主要在于:个体的社会化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才能发展出个性与自我。

正如库利所说:“人性是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共同参与,他不能获得人性,而人性会在独处中衰退。

”米德认为,是互动产生了自我,自我必须在社会过程中、在互动中才能得到解释。

互动还是社会形成的条件。

正是在互动的基础上,人类才一层层地加筑起整个社会。

因此,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齐美尔也认为社会是通过人们的互动而产生的,各种人际互动形式是构成宏观社会结构的基本材料,是社会学研究的独特主题。

2.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

答: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6)社会互动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3.请说明意义与互动的关系。

答: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动。

符号,是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意义与互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1)只有互动双方都能确定和理解各自的处境,能够进行符号沟通时,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互动。

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

如果在大街上与熟人相遇,他对我们点头微笑就不是表示赞同,而是友好的问候。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人口老龄化2.中层理论3.社会化4.性别角色5.城市化6.虚拟社区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简述亚文化的含义和主要类型。

2.简述什么是群体规范。

3.简述合理的社会流动对于社会的协调作用。

4.简述角色冲突及其主要类型。

5.迪尔凯姆认为机械团结社会与有机团结社会各有哪些特征?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两小题共60分)1.试用社会学理论分析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

2.试述社会学考察社会的主要维度。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人口老龄化答: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的过程。

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的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龄化过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

老年人口的增多,同时也是其他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下降的过程。

2.中层理论答:中层理论又称为中观理论。

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对中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认为中层理论既不是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宏观巨型理论,而是针对某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

比如,教育与社会结构再生产理论、市场分配与再分配权力的理论等,就是中观理论。

3.社会化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五种类型:①初始社会化;②预期社会化;③发展社会化;④逆向社会化;⑤再社会化。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个案研究与问卷调查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个案研究与问卷调查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十二章个案研究与问卷调查1.怎样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资料的处理方法有哪些?答:(1)个案研究的含义及其实施程序个案研究是一种典型的定性研究,它是指对研究对象总体中的某个单一元素所进行的调查。

个案研究的实施一般可以划分为:确定研究主题;选择个案研究对象;初步接触研究对象;与研究对象建立友善关系;观察或访谈;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个案研究资料的处理方法个案研究资料是一种定性资料,它是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个案研究资料可以是实地观察研究中获得的文字性资料记载,还可以是研究对象的各种随笔、日记、感想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个案研究资料整理可以分为整理笔记、编码、提炼概念和撰写分析型备忘录几种形式。

2.个案研究资料有哪些特征?如何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分析?答:(1)个案研究资料的特征个案研究资料是一种定性资料,它是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个案研究资料可以是实地观察研究中获得的文字性资料记载,还可以是研究对象的各种随笔、日记、感想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2)个案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①笔记整理笔记整理通常是对现场笔记进行分类、建档和编码。

笔记整理方式是将笔记材料分门别类地记录,并标以不同的代码,然后进行归档。

归档就是建立资料档案。

资料档案一般包括背景档案、传记档案、参考书目档案以及分析档案。

②编码编码是从原始资料中组织出概念类别和研究主题类别,然后用这些概念和主题来分析资料。

就编码的形式而言,可分为: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

③提炼概念提炼概念是指研究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来形成新的概念的过程。

形成和提炼概念,从而建立定性资料分析的研究框架,是将概念组织或连接起来,纳入研究者的理论陈述之中的基础。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简答题1.社会学的特征是什么?答:社会学的特征主要包括:(1)综合性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综合性特征表现在:①社会学不是仅仅研究某一类社会现象,而是以研究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社会现象为己任,并且在研究这些社会现象时不是从某一社会关系中去研究现象或事物的某一种属性,而是要联系多种关系、多种因素对某种社会现象作综合分析。

②它在研究某一领域的社会现象时,不可避免地要借用这个领域专门学科的观点和概念,使其与社会学的观点联系起来,对现象作综合考察。

(2)经验性社会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这是因为社会学的经验性特征比较突出。

经验性特征表现在:①社会学知识体系中的经验研究是这个学科的基础,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理论和方法,没有经验研究就不会有社会学。

②它最初是在实证主义原则的指导下把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变成一门科学。

(3)应用性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应用性是指它的知识可以直接普遍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生活的组织领导者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般行动者,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社会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2.社会学的知识结构是什么?答:社会学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1)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包括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和中层理论(或称中间理论)三个层次理论。

(2)社会学方法和技术归纳起来,社会学的方法论有三大种类: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②实证主义的方法论;③主观主义的方法论。

(3)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是指对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变迁的调查研究,包括客观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估预测等调查报告。

3.社会学的基本视角有哪些?答:社会学的基本视角主要有:(1)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变化看作是受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支配的。

(2)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当代的结构功能分析理论的代表是帕森斯和默顿。

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协调的、各部分之间互相整合的行动体系。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人的社会化)【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人的社会化)【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五章人的社会化5.1复习笔记一、社会化概述1.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2.社会化的类型社会学一共区分了五种类型的社会化:(1)初始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的社会化。

它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预期社会化。

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3)发展社会化。

又称继续社会化,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它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的。

(4)逆向社会化。

即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过程。

(5)再社会化。

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和行为规范。

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表现为:①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②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

3.社会化与社会运行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①从个人而言,人类个体在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后,需要通过系统的社会化过程接受一定的社会知识和规范,才能在社会中立足,社会也才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②从社会而言,任何社会必须通过社会化手段培养具有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社会成员,否则,社会就不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一、概念题1.总和生育率[人大2010年研]答:总和生育率(TFR),又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一般指15~49岁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之和。

总和生育率是度量妇女生育率的指标之一,是在度量分年龄组生育率基础上计算的妇女总体生育水平。

它是衡量人口生育水平的标准化指标。

2.人口老龄化[中财2011年研]答: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的过程。

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的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龄化过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

老年人口的增多,同时也是其他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下降的过程。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问题成立的前提。

[河北大学2010年研]答:环境问题成立的前提有:(1)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2)技术的有限性这里既指技术种类的有限性,又指技术功能的有限性,更指技术开发的有限性。

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人类难以迅速通过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存空间(比如说再找到一个地球),或取得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替代资源。

因此,现有环境遭到破坏就成了一个“问题”。

(3)尊重人类的价值,特别是生命的价值如果从极端的意义上考虑,环境问题也就不存在,至少不是那么引人注目。

这种极端的考虑就是:地球自身是有生命年限的,甚至太阳也如此,它们最终与人一样,都将面临生命终结的命运。

这种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从这种极端的角度出发,谈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显得有些苍白。

然而,与命运抗争,让生命增辉,正是人类伟大精神之所在。

在这种抗争中,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人类的尊严。

尊重人类及其后代的生命价值,是关注环境问题的出发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反向社会化
2.集体行为
3.社会学想象力
4.文化丛
5.解释性理解
6.社区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
1.简述默顿功能主义思想的主要贡献及其特征。

2.简述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3.以帕森斯的AGIL分析框架阐释行动系统。

4.简述城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5.哈贝马斯是怎样论述“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的?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两小题共60分)
1.从社会安全阀制度谈谈你对社会控制适度的思考。

2.结合迪尔凯姆的“自杀论”,谈谈你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反向社会化
答: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

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

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2.集体行为
答:集群行为又称为集体行动或集合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包括:①人数众多。

它是同一时间内采取相同行动的许多人共同做出的。

②无组织性。

它通常是自发的、非理性的,它变化无常,很少处于均衡状态。

③行为者相互依赖。

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3.社会学想象力
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提出的。

它是一种心智品质,可以帮助人们运用所了解到的情况来发展理性,以便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的事,总结在他们之中还有什么事可能发生;它是一种视角转换即换位思考的能力,帮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从自己的视角切换到他人的视角;它还是一种发散思维能力,能帮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从现在到历史,从此物想到彼物。

4.文化丛
答:文化丛由一组意义相连、功能协调并共同发挥作用的文化元素组成的更大的功能单位,它通常包含有多个文化元素。

有的文化丛以一个主要的文化特质为核心,其他的文化特质为辅助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5.解释性理解
答:解释性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是由韦伯提出的。

解释性理解是对动机的理性理解,它把社会行动置于可理解的和更加内在的意义背景之中。

如果说直接观察理解仅仅知道社会行动“是什么”或“干什么”,那么解释性理解就是要寻求社会行动的“为什么”。

6.社区
答: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

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

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

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
1.简述默顿功能主义思想的主要贡献及其特征。

答:(1)默顿对功能分析的突出贡献主要有三点:
①强调区分负功能和正功能的存在。

默顿认为,在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和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个系统而言就不一定具有同样的功能。

凡是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社会调整与社会适应起促进和帮助作用的是正功能,而导致社会结构及其关系破裂的则是负功能。

②区别了显功能和潜功能。

默顿认为,在进行功能分析时,应注意分析社会文化事项对个人、社会群体所造成的客观后果。

那些有意造成并可以认识到后果的是显功能,而非有意造成的和不被认识到后果的是潜功能。

默顿指出,社会学者的特殊贡献不但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有意安排的预期后果(显功能),而且主要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未预期的或不为一般人所觉察的后果(潜功能)。

③提出了一整套功能分析的范式。

默顿认为,要改变当时的社会学状况,就必须确立起一整套社会学定性分析的范式。

默顿以功能主义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他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其中包括11个方面的问题:功能归属问题;主观意向问题;客观后果问题;功能指向问题;功能需求问题;功能实现机制问题;功能选择问题;结构约束问题;动态与变迁问题;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问题。

默顿在提出自己一整套功能分析范式之前,指出了以往的功能分析存在着三个致命的弱点:功能同一性观点、功能普遍性观点、功能不可替代性观点。

a.社会的“功能一体性”假定。

即认为社会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每一事项或部分都承担特定的功能。

但默顿指出:“文化事项是否都一致地对作为一个系统的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履行功能应是一个经验问题,而不是一个公设。


b.“普遍功能主义”假定。

即认为所有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事项都履行积极的社会功能。

但默顿指出,实际上对不同的系统,社会或文化事项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果。

它们既可能有正功能,也可能有负功能,或者是无功能的。

即强调做净功能分析。

c.“不可或缺性”假定。

即认为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或履行功能的这些社会或文化事项是不可或缺的。

但默顿指出,功能需要是经验性和多样性的,实际上存在着“功能选择”或“功能对等”或“功能替代”的情况。

(2)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①把结果层次的功能分析转变为方法层次的功能分析。

也即在默顿看来,功能分析并不同于因果分析,它是具有过程性和方法论的特征的,功能分析本身就是一种分析的视角或方法。

②把功能分析中的理性主义的、抽象的方法转变为更具有经验性指导的方法。

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一种分析视角,功能分析不应该是理性主义主导的,以抽象形态而著称,而应该是一种经验的研究方法,是对经验研究具有微观指导意义的分析方法。

③把社会的静止图景转变为动态图景,并突破了传统功能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三个错误假定。

社会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因此各部分功能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功能分析不能静止地认为某部分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而应该注重变化中的功能分析。

2.简述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答:按照社会角色追求目标的不同,社会角色可分为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1)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的含义
①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这角色行为的价值就在于实际利益的获得。

如商人、企业家、经理等各种从事生产性、经营性活动,以赢利
为目标的社会角色,就属于这一类。

②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如各级党政干部、法官、警察、学者、教授、艺术家等。

(2)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的作用
①功利性角色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效率目标。

任何一个社会要发展,就得追求经济的增长,就得追求实际物质利益,要实现收入大于支出,即追求效率。

这样一种目标的追求虽然有可能在社会道德、社会公平等原则上引起一些麻烦,但却是必要的。

②表现性角色在一个社会中所起的主要是表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角色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道德底线,实现着社会的稳定。

表现性角色的承担者往往对自己的事业抱有理想,怀有浓厚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

他们之所以履行角色的要求,主要是出于一种责任感、义务感,而主要不是着眼于报酬。

3.以帕森斯的AGIL分析框架阐释行动系统。

答:(1)帕森斯把行动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行为有机体系统。

这些子系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子子系统。

例如,他把社会子系统分为经济、政治、社会化和社区等四个子子系统。

这些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们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以共同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行。

(2)四类系统对应着四种功能:行为有机体系统具有适应(Adaptation)功能、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获取(Goal Attainment)功能、社会系统具有整合(Integration)功能、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Latency)功能,简称AGIL。

这就是系统的功能问题,称做四个功能分析范式,即系统是分层次的,因而功能也是分层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