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体系以及新材料的相关问题
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3篇

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3篇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也日益壮大。
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具有工期短、质量高、环保节能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
然而,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和应用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二、存在的问题:(一)技术标准缺乏统一在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够成熟,缺乏统一的标准,给建筑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带来了困难;(二)工程质量不稳定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施工工序多,对施工工艺和工人技能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施工中质量控制难度大,实际工程质量不够稳定;(三)工程成本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制作需要用到先进的设备,需要进行精密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因此相比传统的建筑结构,其制作和施工成本较高;(四)承载力局限性大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要求材料的承载力、强度和稳定性等指标较高,因此这类建筑结构的应用场景、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五)保温、隔音等方面仍有提高空间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需要在墙体、屋面等方面进行保温、隔音处理,以保证室内的舒适度和使用效果,但目前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着提升的空间。
三、对策建议:(一)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规范行业发展;同时,鼓励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进行技术创新。
(二)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完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人员的培训体系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机制,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三)推广应用低成本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针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成本问题,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研发出低成本、高效益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拓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场景和范围针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承载力和应用范围限制,政府可以推出一系列行业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在公共建筑、集装箱住宅、灾区重建等方面大力推广应用。
探讨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探讨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水工建筑物是指用于水利工程的建筑物,包括水坝、渠道、水闸等。
其结构设计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存在着许多相关问题,包括材料选择、受力分析、防护措施等。
本文将就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材料选择在水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材料选择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水工建筑物通常需要承受水压、冲击力等外部作用,因此在材料选择上需要考虑其强度、耐久性等指标。
常见的水工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材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其符合工程的要求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二、受力分析水工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同的力的作用,包括水压力、地基荷载、风载等。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进行受力分析,以确保结构能够在各种作用下保持稳定。
受力分析主要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两种方法。
静力分析是指在静止状态下对结构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受力平衡、内力分布等;动力分析则是指在结构受到外部动力作用时的分析,主要包括振动特性、动力效应等。
通过合理的受力分析,可以为结构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三、防护措施在水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防护措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水工建筑物通常会受到水流冲击、水压力等作用,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渠道衬砌、溢流坝、导流坝等。
这些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水流冲击、提高结构的抗压性能,保证水工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环境因素水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质、水质等。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这些因素会对结构材料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地质因素包括地基情况、地震影响等,对结构的稳定性会产生影响;水质因素会直接影响结构材料的腐蚀性能。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结构的安全。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实施策略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实施策略摘要:在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不同产业之间呈现出资源互补的趋势,基于市场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引导,将新型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弥补传统建筑材料、设计技术的不足,提高施工效率与环保性能,使其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建筑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支出,实现低碳环保,提高对新技术、新材料的认知水平,促进新技术、新材料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实施对策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正式开展施工建设之前需要做好的基础工作。
在具体设计工作中,选购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将会影响建筑设计的总体效果,进而也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满足相应的标准,就要对所选择的建筑材料进行属性分析,确保所使用的施工技术和材料是能保证工程质量的。
1.建筑设计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原则1.1 遵循经济性原则建筑行业要结合兼容建设的基本要求对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性考虑。
在开展设计工作中,要充分考察新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并结合新技术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使用的新技术和新材料能能够符合经济性的要求,保障建设企业的综合效益[1]。
1.2 遵循和谐性原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建设必然会对自然环境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在与自然融合、影响的过程中,建筑工程设计要重视对周边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强化设计人员的环保观念,在设计中运用和谐性原则对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实施进行综合性分析,实现建筑工程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之间的和谐。
1.3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建筑设计中并非要全面使用高品质的新型技术和新型材料,不可盲目追求“新”,也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针对性选择,对不同新型材料、新型技术以及建筑综合环节加以考量,兼顾建筑工程整体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2.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实施策略分析2.1 生态技术生态技术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融入环境因素,从而明确设计决策的整体方向。
古建筑维修与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古建筑维修与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古建筑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工艺和智慧。
由于古建筑历经岁月的洗礼,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老化、破损和结构性问题,因此维修和保护古建筑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何在古建筑维修中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古建筑维修的意义古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许多历史和文化的信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财富。
其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历史价值,因此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古建筑也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之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游客,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古建筑在长期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难免会出现各种老化、破损和结构性问题,比如梁柱底部腐蚀、石材开裂、木构件腐朽等,如果不及时维修和保护,将会对古建筑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造成威胁,甚至可能导致古建筑的损毁。
进行古建筑维修和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传统维修手段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古建筑维修手段主要是依靠工匠们的经验和技艺,采用传统的材料和技术进行维修和保护。
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古建筑的维修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一是由于古建筑结构和材料的特殊性,一些老式的材料和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维修的需要,导致了维修效果不佳;二是在维修过程中,对古建筑原有的风格和特色的保护不足,往往会出现改头换面的现象,影响了古建筑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三是由于传统工匠队伍的流失和素质不高,导致了维修质量难以保障,甚至对古建筑造成了二次损害等。
三、新材料新技术在古建筑维修中的应用为了解决传统维修手段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界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材料和技术,在古建筑维修和保护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和经验。
优化建筑市场经营结构,加强项目管理的提案和建议

优化建筑市场经营结构,加强项目管理的提案和建议优化建筑市场经营结构,加强项目管理的提案和建议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建筑市场经营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市场竞争不规范、项目管理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优化建筑市场经营结构,加强项目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提案和建议1. 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1)提高建筑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审查企业资质,确保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资金和人才实力。
(2)建立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对建筑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将信用等级作为招投标的重要依据。
(3)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严重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直至清出市场。
2. 规范建筑市场招投标管理(1)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制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2)建立建筑市场招投标监管平台,实现招投标过程的全程监控,确保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化。
(3)完善招投标评审制度,引入第三方评审机构,提高评审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3. 加强建筑项目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建筑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度,确保各方主体履行质量责任。
(2)加强建筑项目质量监督,加大对质量问题的查处力度,确保建筑项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推广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提高建筑项目质量。
4. 提高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水平(1)加强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2)建立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体系,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3)推广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5. 强化建筑市场风险防控(1)建立健全建筑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防范市场风险。
(2)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监管,防止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风险。
(3)完善建筑市场退出机制,确保市场风险的可控性。
优化建筑市场经营结构,加强项目管理是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引言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将对建筑结构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建筑结构发展现状1. 传统建筑结构传统建筑结构主要采用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些结构形式在建筑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周期长、耗能高、资源浪费等。
2. 钢结构钢结构具有高强度、轻质、可塑性好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且施工速度快,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防腐蚀、隔热等问题。
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通过在混凝土中引入预应力钢筋,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中,但施工难度较大,需要专业的施工技术。
4.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综合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既具有钢结构的高强度和轻质化特点,又具备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建筑结构未来发展趋势1. 高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在建筑结构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例如,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快速制造,智能化系统可以提高结构的监测和维护能力。
2. 绿色环保未来建筑结构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将更加偏向可再生材料和低碳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建筑结构的设计也将更加注重能源的利用和节约。
3. 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未来建筑结构将趋向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管理,提高建筑物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包括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和废物处理等方面。
4. 新材料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将推动建筑结构的发展。
例如,纳米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和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性问题分析与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性问题分析与对策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美观性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常常会遇到各种技术性问题。
本文将针对其中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水平。
1. 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地基承载力不足是建筑结构设计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一旦发现这个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否则建筑可能会发生倾斜、塌陷等严重后果。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这个问题:(1) 加大地基面积:在地基面积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地基面积来提高承载能力,同时也需要增加深度,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2) 采用加固方法:钢筋混凝土喷射、橡胶挤压和钢板加固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3) 降低建筑重量: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建筑物的重量,以减轻地基的承载负荷。
2. 结构强度不足问题设计未能满足结构强度的要求,是建筑结构设计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发生可以由于设计时的计算错误、材料及施工质量问题等各种原因。
以下是可用的解决方案:(1) 接受强度较差的材料:在有限的预算条件下,可以采用强度较差的材料,如空心砖、风化岩石等。
(2) 加粗结构梁柱:对于较为单薄的构件,可以增加混凝土梁和柱的截面尺寸以增强结构强度。
(3) 修改结构方法:通过结构的设计和改进结构的节点形式,可以有效修改结构成员的构造方式,提高其强度。
3. 自然灾害影响问题根据建筑的性质和地理气候条件,自然灾害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建筑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自然灾害的因素,如地震、风暴、水灾等。
以下措施可以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1) 按照相关标准设计:结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建立,以确保结构具备足够的抗震、抗风能力。
(2) 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如超高层建筑应用高强度水泥和高附加值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搭接节点采用热轧钢带套筒等现代结构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及措施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及措施分析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建筑工程的发展规模也不多扩大。
建设工程项目逐年增加。
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离不开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
良好的建筑材料管理质量有助于保障企业施工质量、降低企业施工成本、提升利润率,提升企业品牌效应。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措施引言当前,在我国建设项目实施中,存在很多施工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很多施工安全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从而忽视施工质量管理。
因此,施工单位要对建设项目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认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1.1施工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材料管理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多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较为重视,但多停留在纸面上,流于形式而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总结为缺乏健全的施工材料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施工材料管理体系。
而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缺失易在采购、检验、仓储、施工、回收过程中出现问题。
例如,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检验部分,导致现场检验工作出现制度性不足;质量监管不到位,实际施工中所采用的材料与工程设计不一致;缺乏定人定岗制度,建筑材料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不对等,责权不明等。
这类施工材料管理问题的出现,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展、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甚至危及建筑工程质量。
1.2施工材料管理方式落后、施工材料管理工具缺失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也迅速壮大。
企业壮大的同时,却忽略是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管理工具和管理方式的替代升级。
直至今日,仍有相当部分企业的施工材料管理依据传统的人工清点和人工记录为主,忽视了自动化施工材料工具的应用。
其次,传统的施工材料管理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不仅无法满足现代化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的需求,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具体体现为:①人工清点和人工记录方式的易出错、难以复盘、难追查,且随着施工材料数量、种类的增加,传统管理模型的效率大大降低;②传统的施工材料管理中管理流程易出现问题,管理流程看似简单清楚,但存在天然的弊端可以躲避监管,从而出现各类材料问题;③现在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项目项矩阵,存在诸多的内容需要信息沟通和对齐,如施工方案的改变可能引发施工材料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动可能引发部分施工材料无法及时到货、仓储场所的不足可能要求施工材料多批次进场等,这对施工材料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
笔者在多年工作经验,重点就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体结构设计问题、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就此提出了自己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结构高层砌体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结构设计也随之发展和不断进步。
但是,其最原始最基本的原理却一直保持着不变性,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结构设计最根本的理论依据,虽然它们并不一定直接地体现在工程师的图纸上,但是这些基本原理却始终指导和贯穿着结构设计全过程。
1 多层砌体结构1.1 设计问题(1)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局部尺寸未满足抗震要求,该部位未设构造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1.6条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时,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lm。
这些局部部位是结构破坏较为敏感的地方,当这些部位不能满足要求时,结构应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如采用加强的构造柱或增加横向配筋措施等。
(2)房屋四角与其余部位构造柱采用一样的配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3.2条第一条款规定,房屋四角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而部分人员设计不分部位采用相同设置的行为,将致使各种柱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还会造成浪费。
例如房屋外墙四角是容易损坏的部位,其构造柱的设计一般应加强,若其余部位的构造按照外墙四角的要求进行设置,将造成极大的浪费。
(3)构造柱截面设计时未考虑相连的小墙垛。
虽然小墙垛通过拉接筋与构造柱相连接,但实际上这部分小墙体很难发挥有效作用,并且施工也不方便.所以设计时应该把两者合二为一。
新型建筑材料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新型建筑材料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建筑工程事业作为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其在新型材料研究开发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新型建筑材料是新一代建筑材料, 是以传统的建筑材料为基础产生的, 其优良特性体现在质轻、节能、强度高、保温以及装饰性等。
本文就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进行浅析的介绍, 并指出了新型材料发展现状, 希望可供相关材料人员参考。
标签: 建筑工程;新型材料;节能一、新型材料特点介绍(1)现代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居住及社会生产功能, 同时还要求现代建筑要具有防水、防火、防腐蚀、高强度、抗震、质以及具备一定的装饰功效。
然而传统的建筑材料基于自身的物力特性和化学特性, 难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各种需求。
所以新型建筑材料具有现代性, 即新型建筑材料要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功能性需求。
(2)先进性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但是我国在建筑材料总体科技水平和产品档次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档次不高。
目前, 随着国家对建设节能型社会经济思想的不断重视, 降低建筑工程建设中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量, 积极研发新型建筑材料, 减少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如水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 化学污染等。
所以发展新型建筑材料, 必须要从提高建筑材料科技水平及产品质量入手, 使新型建筑材料具有先进性, 满足现代建筑的需求。
(3)绿色、环保目前,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 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并将节能减排这一战略思想放在国家长远利益的发展战略高度。
坚定地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任务。
所谓的节约型经济社会指的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对社会能源的浪费, 尽可能地使用绿色环保能源。
建筑工程在社会各项经济活动能源消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如何发展节能、绿色、环保建筑工程事业, 我们必须要从建筑材料入手, 积极发展新型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加大新型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使用量, 促使现代建筑工程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是当今建筑领域必须要重视研究的现实课题。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建造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引言建造结构是建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承载着建造物的分量和力学作用,保证了建造物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探讨建造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建造结构的发展现状1. 传统建造结构传统建造结构采用砖、石、木等材料,以梁、柱、墙等构件形成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但施工周期长、材料消耗大、难以实现灵便的空间布局等问题逐渐凸显。
2. 钢结构钢结构以钢材为主要材料,具有分量轻、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钢结构广泛应用于高层建造、桥梁、体育场馆等工程中。
然而,钢结构的成本较高,易受腐蚀影响,需要进行防腐处理。
3.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具有成本低、耐久性好等优点。
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造等领域。
然而,混凝土结构存在自重大、施工周期长等问题,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4. 新型建造结构为了解决传统建造结构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浮现了一些新型建造结构。
例如,空心钢管结构利用空心钢管作为主要构件,具有分量轻、抗震性能好等特点。
预制装配式建造结构采用工厂预制和现场组装的方式,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建造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1. 绿色环保未来建造结构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例如,利用可再生材料、回收利用材料等,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建造结构还将与节能技术相结合,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 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建造结构将越来越智能化。
例如,利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建造结构的智能监测和管理,提高建造物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智能建造结构还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能源的智能调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高效施工未来建造结构的施工将更加高效。
例如,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建造构件的快速创造,减少施工周期。
预制装配式建造结构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工厂化生产和现场组装的一体化。
4. 新材料应用未来建造结构将采用更多的新材料。
例如,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可以应用于建造结构中。
建筑材料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新材料推广

建筑材料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新材料推广一、建筑材料行业存在的问题建筑材料作为支撑建筑业发展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建筑材料行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给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1.1 资源浪费传统建筑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而这些能源和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又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例如,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一吨水泥就需要消耗大约1.7吨的原材料和燃料,而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颗粒物排放。
1.2 建筑材料品质参差不齐当前,建筑材料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其性能和质量无法保证。
这些低质建材不仅会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会对室内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风险,危害居民的健康。
此外,建筑材料行业还存在一些生产工艺不规范、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1.3 非可持续发展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能源和原材料,缺乏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与此同时,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废弃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大量砂石的开采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对土地利用造成了损害。
二、新材料推广的重要性为了解决建筑材料行业存在的问题,推广和应用新材料是一个重要的解决路径。
2.1 资源节约与环保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建筑材料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例如,利用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废旧材料等进行再生建材的研发和推广,不仅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原材料开采量,还可以降低建筑材料的环境影响。
2.2 品质可靠与安全新材料的推广应注重品质和性能标准的管理,确保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具备高强度、耐久性和安全性等优势,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质量。
同时,加强对建筑材料生产过程的监管,减少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2.3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新材料的推广应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进行研发和生产。
高层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与优化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与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的选择与优化研究成为了更加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层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与优化的相关问题。
一、挑选适用材料的重要性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如材料的强度、刚度、耐久性、节能性、易加工性等。
不同的材料拥有不同的特性,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会有优势和劣势。
二、钢材的优势与应用钢材是目前高层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
它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还可以重复使用。
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钢材结构更加轻盈,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自重,提高抗震性能。
此外,钢材便于加工和施工,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加快建筑进度。
然而,钢材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其导热性较高,使得建筑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另外,钢材易腐蚀,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增加了维护成本。
因此,在选择钢材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势和劣势,以及特定项目的需求。
三、混凝土的应用与改进混凝土是另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还能提供较好的隔声和隔热效果。
由于混凝土在采购和施工中相对便宜,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
然而,传统的混凝土结构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其自重较大,会增加建筑物的荷载。
其次,混凝土易开裂,对结构的稳定性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人们开始致力于改进混凝土材料,以提高其性能。
如添加纤维增强材料、减少水灰比等手段,可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弯曲性能。
四、新材料的探索与应用除了传统的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型的结构材料。
例如,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在高层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等特点,受到了许多工程师的关注。
然而,新材料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其成本相对较高,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细致考虑。
土木工程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

土木工程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土木工程,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词,其实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你每天走的街道、坐的桥梁,甚至那栋高耸入云的大楼,都是土木工程师们挥洒智慧的结晶。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领域也迎来了不少新玩意儿,简直让人眼前一亮。
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各种新鲜事儿层出不穷,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先说说新材料,真的是有点像魔法。
我们常常觉得混凝土是土木工程的“老大”,可如今,轻质高强的碳纤维、透明混凝土、甚至是自修复混凝土都已经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别看这些材料名字听起来复杂,其实它们的性能可真是让人惊讶。
碳纤维,轻巧又结实,简直就是建筑界的“超人”。
用这种材料建造的结构,既减轻了重量,又大大提升了承载能力,想想看,走在这样的桥上,心里总是踏实多了。
透明混凝土呢,虽然看上去像是科幻电影里的道具,但它却能让光线透过,真的是为城市的建筑增添了不少美感。
走在街上,路灯透过墙面洒下柔和的光,感觉像是生活在梦里。
再说说新结构,想象一下,像搭积木一样的建筑,感觉是不是特别酷?现在很多工程师开始用模块化建筑的理念,简单来说,就是把建筑拆分成一个个可移动的模块。
这就意味着建房子再也不是那么麻烦,施工现场的混乱场面也少了很多。
想象一下,像拼乐高一样,把这些模块一个个拼上去,快得让人惊讶。
这种方式还很环保,因为它减少了建筑垃圾,真是一举多得。
然后还有新技术,听起来有点神秘,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就像是建筑界的“智能助手”。
通过这个技术,工程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建筑进行全面的规划与管理,能提前发现问题。
就像在游戏里升级打怪,一步步解决各种挑战。
要是早些年有这样的技术,估计那些繁琐的施工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再比如,无人机的应用,俯瞰整个工地,哪怕是高空中的小细节,也能一览无余。
以前需要人爬上去,今天轻松就能通过无人机完成,真是“飞天”技术的体现啊。
说到这些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技术,其实它们的背后都是一群热爱挑战的工程师。
建筑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发展综述

建筑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发展综述
建筑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们的发展历程也是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在古代,建筑结构材料主要是石材、木材和土坯等,结构体系也比较简单,多采用悬挑结构和拱形结构。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钢铁材料的应用逐渐普及,建筑结构体系也开始出现了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些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应用,使得建筑的高度和跨度得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结构逐渐成为主流,它的优点是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
在20世纪5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开始应用,它的优点是更加耐久、更加安全、更加节能。
同时,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也不断涌现,如空间网格结构、双曲面结构、薄壳结构等,这些结构体系的应用,使得建筑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建筑的美学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近年来,随着环保和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新型的建筑隔热材料、太阳能材料、生态材料等,这些材料的应用,使得建筑更加环保、更加节能。
同时,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也在不断涌现,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
木组合结构等,这些结构体系的应用,使得建筑更加安全、更加耐久。
建筑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的发展历程是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动了建筑的发展和进步。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建筑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新材料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

新材料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包括建筑结构设计。
新材料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建筑的外观和功能,更对建筑结构设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材料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并从可持续性、安全性和美学角度进行讨论。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新材料的应用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传统的建筑材料往往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如木材需要砍伐大量树木,砖块制造过程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
而新材料,如可回收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等,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特点,它们能够减少资源消耗、降低能源消耗,并更好地回收再利用。
同时,新材料还具有更高的抗风、抗震和抗腐蚀性能,使得建筑更加耐久,并减少了维护和修复的成本。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新材料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不可忽视。
第二部分:安全性的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结构设计对于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新材料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
例如,新一代高强度钢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的使用,大大增强了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此外,一些新材料拥有更好的耐火和防火性能,这在防止火灾蔓延和提高人员疏散的安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建筑更加安全可靠。
第三部分:美学的创新新材料的出现为建筑结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美学可能。
传统的建筑材料往往有着固定的形态和颜色,在建筑外观上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而新材料的引入,如透明玻璃、玻璃钢等,改变了传统材料的局限性,使得建筑外观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
此外,新材料的特殊性能,如光波透过效应、发光等功能,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新材料的应用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设计可能,也为建筑带来了更好的观感和艺术性。
结论:新材料的应用对建筑结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材料的出现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且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及措施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及措施分析摘要:我国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提出较高的要求,不断推广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此外在不同施工施工环节也不断更新涉及到的技术和材料。
施工人员在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认知,高效结合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及时掌握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有效降低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有效保护周围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把控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
本文论述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提出针对性的应用措施,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环保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措施1.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1.1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墙体保温技术指的是在墙壁外侧放置墙壁隔热层,结合新材料和新技术,可以降低建筑外墙的能耗。
利用外墙保温技术,可以优化室内保温效果,同时可以发挥隔音作用。
因为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到外墙施工质量,因此需要利用好的技术才可以发挥出好的材料的作用。
当前在外墙保温节能施工中主要是利用保温隔热材料,主要包括聚苯板和胶粒聚苯颗粒浆料以及水泥基保温砂浆等材料。
1.2深基坑支护技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不断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当前建筑行业的主体是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提高基底质量。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施工单位需要利用深基坑支护技术,全面提升地下结构施工的安全,在基坑侧壁和周边环境施工阶段利用支挡和加固等措施。
建筑工程不断发展,也开始扩展深基坑施工深度和广度,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利用深基坑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施工要求,保障技术应用效果。
在利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体系,充分全面的利用这项技术。
此外在利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技术规范,建立科学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方案,因此保障技术应用效果。
混凝土结构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混凝土结构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也在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从材料本身的特性到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再到日常维护和环境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选择和性能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一些常规的混凝土配方存在着强度和耐久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高强度和特殊环境条件下更加明显。
再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新材料的使用也给混凝土结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平衡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可施工性等各项性能,是当前混凝土结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和混凝土的龄期收缩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材料的选择和混凝土设计中充分考虑其多年使用中的性能变化,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也面临新的挑战。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变形等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使用功能,更可能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产生潜在的威胁。
在施工技术方面,如何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拌合过程、浇筑过程以及后续的养护工作,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还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三、环境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环境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在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海水侵蚀,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下降。
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新型的混凝土材料,提高混凝土的抗蚀性能和耐久性,以实现混凝土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与回顾】混凝土结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以及环境因素与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材料研发、施工技术创新、以及绿色环保等方面寻求解决之道,以推动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进步。
试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及措施 李军

试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及措施李军摘要: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当中是最为基础的一个阶段,所以,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方面对整个工程的建设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与此同时,因为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人们实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为了有效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也慢慢的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当今阶段的建筑结构设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现今阶段,对整个建筑行业而言,如果要想更快、更稳定的发展,尽早的解决上述的解决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措施1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必须遵循其基本原则:安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美观原则以及便于施工原则等。
如在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力学原理、符合结构概念设计;应根据建筑物所处的位置不同和使用性质的不同,进行相应的专项设计,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应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合理降低造价,即注重综合效益,注重整体建筑物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个效益之间的关系;应将建筑美学融入到结构设计中,以便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物,以提高建筑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应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及可靠的实践来提高施工便利性等。
总之,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将这五个方面结合起来,以保证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2.1设计人员资质低电脑的不断普及,很多设计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常常将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交给资质不高的设计人员,有的甚至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感觉只要有电脑的辅助,所有困难都能解决。
这种错误的观念常常会酿成大错。
企业管理人员要清楚,即使电脑功能再丰富,也需要人来操作,如果设计人员的经验不足、资质很低,甚至基础知识都不够牢固,很容易出现漏洞。
加之,电脑软件市场参差不齐,如果设计人员没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是很难准确的使用软件的。
再优质的设计软件,其得出的结果与实际也是有一定差距的,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尽可能减少差距,否则,只是徒劳无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体系以及新材料的相关问题- 结构理论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事业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出现了多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快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结构体系以膜结构建筑、特种玻璃建筑结构为主。
新型建筑结构的广泛运用,代表着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了一个飞跃,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建筑工程领域内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快速更新。
本文就主要对当前典型的建筑结构体系以及新材料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膜结构建筑结构体系
自上世纪50年代,薄膜结构就已经出现,而在我国的应用却稍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更新,薄膜结构的设计计算以及新型膜材料的应用方面都已经逐渐成熟。
通常薄膜结构建可以分为张拉薄膜结构、充气式薄膜结构、骨架支撑膜结构及复合膜结构(或称索穹顶)等几种类型,其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是拉张薄膜结构。
在膜结构建筑体系中,薄膜既是一种建筑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建筑材料,这种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的薄膜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承受来自其本身的自重以及建筑结构产生的应力。
同时,薄膜具有较强的防水、隔热等性能,才能将其运用到建筑结构中。
在现代的膜建筑结构体系中,PVC薄膜是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薄膜材料,其施工成本较低,而且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通常在5-10年左右。
膜结构建筑体系能够实现较大的跨度结构,因此其适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结构,而且膜结构通常都具
有较强的透光性,在节能降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另外,膜结构的施工方法较为简便,材质较轻,也可以根据建筑设计师的创意和想法做出想要的艺术造型,使膜结构建筑体系更具艺术性。
在我国,膜建筑结构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却已经受到了诸多的关注,因此其在我国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玻璃建筑结构体系
近些年来,玻璃、金属等材料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建筑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如玻璃幕墙,在国外已经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以建筑点式玻璃技术为依托,利用金属连接和紧固件将玻璃与建筑支撑结构进行有效的连接而组成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
玻璃建筑结构体系在我国的运用时间较短,在施工技术方面也逐渐成熟,如北京植物园大型展览温室建筑,便是典型的玻璃建筑结构体系。
玻璃建筑结构体系具有很强的通透性,而且具有艺术感,可以按照设计时的思想形成多种不同的造型,增加建筑结构的美感。
同时玻璃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较为灵活,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自由转动,能够减少施工误差的产生。
随着点式玻璃技术的不断发展,玻璃建筑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也将日渐广泛,这在促进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纤维增强塑料(FRP)的应用
纤维增强塑料(FRP)是现代建筑结构体系中一种新型的施工材
料,其可以在建筑工程应力结构中,作为非金属预应力筋进行应用。
一般FRP包括三个品种:一是由碳素纤维和环氧树脂组成的碳素纤维增强塑料(CFRP),二是由聚酯纤维和环氧树脂组成的聚酰胺纤维增强塑料(SFRP),三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其主要是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组成。
FRP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在现代建筑结构体系中的应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FRP所具有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FRP自重较轻,而且具有较大的强度,其中的CFRP在破断强度方面已经能够与最高级别的PC钢材相当,因此其可以作为预应力筋被运用到钢结构施工中。
同时FRP的自重很轻,施工过程也较为方便,而且能够有效的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②FRP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尤其是与PC钢材相比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因此能够在海水或者是其他恶劣的环境中应用,这样便能够减少对建筑结构体系的维修工作量,无论是在工作强度还是在施工成本控制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优势。
③FRP的线性膨胀系数不高,不会由于受到温度或者是其他外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变化。
④FRP是无磁性材料,因此其可以在无磁性的环境下进行应用,这也是其他建筑材料不具有的功能。
⑤FRP使用寿命较长,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按照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不同的力学性能要求、不同的耐热性等要求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FRP材料,因为其使用化学合成方法生产,所以品种和规格较多,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要求,而且耗能较低。
FRP在具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①FRP的弹性模量不高,虽然多年我们一直在针对弹性模量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但是要使FRP的弹性模量达到PC钢材的水平,仍然是具有较大的难度;②FRP的抗剪性不强,因为其在运用的过程中,脆性较大、没有屈服阶段,所以在延性和抗剪度方面都极大的低于PC钢材;③FRP的生产锚具较为复杂,而且价格较高,所以在大量推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困难。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新型建筑结构和新材料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建筑物本身功能的更新与发展,同时对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也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说,不断更新的现代建筑结构和新的建筑材料为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对国外相关的成功经验进行科学的借鉴,并且不断促进我国建筑结构体系的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
参考文献:
[1]贾红昌,王敏.我国小高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2(04)
[2]张黎明.新型保温节能建筑结构体系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3]陈玮琦,姜良芹.某双体多功能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与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7)
[4]张立军.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J].科技与生活,2011(14)
[5]刘开敏.钢混凝土复合板式建筑结构体系的板缝防水理论与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