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回顾
我们对超高层的定义进行了总结,根据CTBUH的定义,将300米以上的建筑定位为超高层建筑(Supertall),将600m以上的建筑定位超级高层建筑(M egatall)。
我们将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划分为筒体结构、束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巨型结构、连体结构和其它一些新型结构体系等。
图1 超高层结构的体系分类
我们在上一篇中着重分享了筒体(框筒、支撑筒以及斜交网格筒体)结构体系
的特点及案例,在本篇中主要着重分享关于束筒和筒中筒(框筒-核心筒、支撑筒-核心筒以及斜交网格筒-核心筒)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及案例。
2束筒结构(Bundled Tube)
束筒可以认为是由一组筒体组成的结构,这些筒体由共用的内筒壁相互连接以
形成一个多孔的多格筒体。在这个筒体中,水平剪力主要由平行于水平荷载方
向的腹板框架来承担,而倾覆力矩则主要由垂直于水平荷载方向的翼缘框架来
承担。并且,筒体的各个筒格可在不同的高度任意截断而不削弱结构的整体性。各个筒格所形成的封闭筒体在建筑体型收进后,仍具有较好的抗扭性能。
图2 由半圆筒体和矩形筒体组成的束筒结构
束筒是在框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对于框筒结构,由于剪力滞后的负面影响,
较大的平面尺寸中间位置的结构不能充分参与到结构抗侧中去,这也是限制框
筒结构适用高度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利用框筒结构来设计更高的超高层建筑,可能需要采用更小的柱距来减小剪力滞后的不利影响,例如410m高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柱距达到了惊人的1m左右,即使这么小的柱距依然呈现出明显的剪力滞后效应。
图3 世贸中心双子塔框筒的剪力滞后效应
提出筒体结构体系的Fazlur博士在指导学生的论文时发现,如果利用通长的剪力墙将框筒长边一分为三时,由于隔板剪力墙的协同作用,大尺寸筒体的剪力
滞后效应明显降低了,其抗侧刚度也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图4 束筒结构的原型
如果横隔剪力墙可以有效降低长边的剪力滞后效应,那么对于大尺寸的框筒结构,在两个方向都引入横隔剪力墙,必然可以提高大尺寸框筒的整体空间作用。但是连续的剪力墙会对建筑室内空间产生较大影响,Fazlur便利用连续的抗弯
框架代替剪力墙,这便是束筒结构的由来。引入横隔剪力墙后的剪力滞后效应
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翼缘框架处的剪力滞后效应得到了明显改善。
图5 引入横隔剪力墙后的剪力滞后效应明显改善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在束筒结构中,内外腹板相交处形成了多个角柱。在侧向
荷载作用下,由于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很大,其水平隔板作用使得束筒的内侧腹
板框架与外侧腹板框架协同变形。而内腹板的角柱是由腹板直接使其受力,在
单筒结构中,这些角柱是通过外侧翼缘框架的裙梁间接受力的,在束筒结构中,这些角柱的内力要远大于单筒结构。因此,内腹板框架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由剪
力滞后所产生的各柱受力的不均匀性。正交筒壁束筒的竖向应力更接近与均匀,其结构的性能比框架筒体更接近于真正的筒体。束筒内部的横向框架(内侧翼
缘框架)的受力则与外部的翼缘框架类似,受力也比较均匀。因此,由于内部
腹板框架的存在,束筒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大大降低,其空间作用得到进一步
发挥,抗侧效率远远高于单一的框筒结构。
图6 束筒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
与单一的框筒结构相比,由于束筒的抗侧效率更高,因此束筒可以容许较大柱
距和较小的裙梁。例如,410m的世贸双子塔采用钢结构框筒,柱距为1.02m,
而442m高的西尔斯大厦采用束筒结构,其柱距达到了4.6m,经济型及建筑效
果大大提高。
因为束筒的设计是将多个单筒布置在一起演绎而来,这就可能用简单地在任何
高度处终止一个筒体的办法来达到建筑体型的收进效果。相邻的筒体不一定需
要有相似的形状。一个由方形和三角形筒格组成的束筒,在概念上与两个方形
或两个三角形筒格相似。组成束筒结构的单筒可以是框筒,也可以是支撑筒、
斜交网格筒。如下图所示。
图7 多格筒体组成的束筒
束筒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可以由几个单筒组合成任何图形,而且可以在任何标高
处终止而对结构的整体性没有明显影响。这一特点使得有可能形成各种形状与
尺寸变化的收进。然而,其缺点是楼面被一系列内部腹板框架划分为多个筒格。
隐藏在这种模块设计概念后面的结构原理是:内部柱列与裙梁在抵抗剪力时如
同一个巨型悬臂筒体的内腹板一样受力,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剪力滞后效应。如果没有内隔板的约束作用,则框筒的大部分靠近建筑平面中部的外柱在
抵抗倾覆力矩时所起的作用很难发挥出来。这种体系可以看作是在两个方向都
有着加劲内部框架的周边筒体结构体系的一种扩展。内部隔板最大限度地减小
了筒体的剪力滞后效应,使柱的轴向应力沿翼缘框架的分布更加均匀。
2.1 案例
西尔斯大厦(Sears Tower)
结构设计:SOM
结构体系:束筒结构
西尔斯大厦(Sears Tower,现称为威利斯大厦,Willis Tower),地上108层,建筑高442.1m,用钢量仅为161kg/m2,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束筒的超高层建筑。于1970年施工,1974年竣工,建成后占据世界上最高的高层建筑的头衔长达2
0年。西尔斯大厦采用3x3的束筒结构体系,每个筒体的尺寸均为22.86x22. 86m(75英尺),筒体的柱距为4.57m(15英尺)。
图8 西尔斯大厦各区的平面
底部3x3的筒体延伸到第50层,然后左上和右下两个角部的筒体被消去。到了第66层,另外两个角部的筒体到了终点,形成一个十字形的筒体形状。到了9 0层,又有三个筒体被削去,最终顶部剩下两个筒体。
图9 西尔斯大厦筒体收分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