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合集下载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1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1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滴晨露, 在星星升起的地方, 沾湿我广袤的地狱。
我愿意是笼中鸟, 关在狭小的天地里, 为了冲出铁做的窗, 流尽了自己的鲜血……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夜莺, 在黎明的号角中唤醒, 扬起她甜美的歌喉。
我愿意是小岛, 座落在大海的中央, 面对着风浪和寂寞, 还有可怕的死亡……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座花园, 在太阳吻红的繁华的大地上, 弥漫着幸福的和平。
第三节:废墟 (静默中毁灭荒凉———— 不怕爱情遭受毁灭、遗弃 )
第四节:草屋 (饱受风雨打击————— 不怕处境孤单、风吹雨打 )
第五节:云朵、破旗 (漂泊苍凉孤独—————不怕浪迹天涯、东游西荡 )
爱恋忠贞——意象叠加——循环复沓
博喻——反复——对比
4
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和《致橡树》有什么不同?(从 国度、时代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考虑) ②它们矛盾吗,为什么?
《我愿意是激流》爱情观——对爱情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印、同甘共 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
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时代更替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 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 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半 年内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 《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 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 《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 结婚不到三年,其间给她写了 120多首健康、感人的爱情诗。 这首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 娅的一首情诗,不久后尤丽娅 便嫁给了他。
①只要一组意象就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为什么诗人还要选择这么
2 多意象? ②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①这首诗多次运用了什么写法?怎么运用的?②请具体说说每段内容所 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③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和《致橡树》比较)

《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比较赏析

《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比较赏析

《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比较赏析《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比较赏析《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于1847年给他心爱的女友森德·尤丽亚写的一首情诗。

这首诗充分、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1979年发表的成名作,此诗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独到理解。

本文拟就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进行比较。

一、思想内容不同《我愿意是激流》中诗人选择了五组富于深意又互相对立的意象来表现主题,诠释自己和所爱的人之间那种依靠与被依靠、抚慰与被抚慰的如胶似漆的关系。

诗人以“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等意象自况,勾勒出一个坚韧、豪迈而充满苍凉感的“我”的形象;又以“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为喻,展现了女性娇媚温馨的气质。

这些意象两两对应,生动贴切地构成了共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为了真爱敢于承受孤独、敢于与任何敌人抗争的意志,同时也倾诉了对爱人无私的抚慰和支持的渴望,歌颂了生死相依的忠贞爱情。

《致橡树》中诗人把自己的抒情主体化作一株木棉的形象,爱的另一方是橡树的形象。

诗人以“致橡树”作为诗的题目,表明诗的中心是爱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

这种倾诉,不仅坦白了对爱的诚挚、坚贞和炽热追求,更主要在于表现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诗人在这首诗里,摒弃了陈腐的传统观念,否定了那种依附性的爱情观:如凌霄花之于高枝,痴情鸟之于绿荫;也否定了那种奉献性的爱情:如泉源送出慰藉,险峰衬托威仪。

这两种爱情观都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

她所追求的爱,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存、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情观。

二、艺术技巧的不同《我愿意是激流》运用了多个意象,两两对比,反复吟咏,强化诗歌的主题。

“我”为了爱人的幸福,愿意做急湍的流水,冲击崎岖的山路;愿意是废墟,无声地在静默中毁灭;愿意是破旗,孤寂地独举……与“我”的痛苦、孤寂、艰难、艰辛相对的是“我”的爱人,她幸福,像欢快的小鱼;美丽,像青春的常春藤;明亮,像珊瑚似的太阳。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课件

爱情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 尽其心的情感。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 诺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 爱情是人性的组成部分,狭义上指情侣之间的爱,广义上还包括朋友之间 的爱情和亲人之间的爱情。在爱的情感基础上,爱情在不同的文化也发展 出不同的特征。
正确的爱情观 心心相印 平等独立 祸福与共 互勉共进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课 件
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 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
木棉: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活 泼, 真挚温柔,坚韧独立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课 件
我愿意是急流 作者:裴多菲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1)极 力 攀 附 (2)单 方 痴 恋 (3)一 味 奉 献
因为爱是双方的...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课 件
分担 : 寒潮、 风雷、霹雳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课 件
共享 : 雾霭、流 岚、虹霓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课 件
用不同国家的文字写出爱情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课 件
中文:爱情
英文:love
德语:die Liebe 法语:amour
西班牙语:amor 葡萄牙语:amor
意大利语:amore 俄语:любовь
日语:爱(あい) 韩语:사랑하다
肯尼亚语:nakupenda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课 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3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3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7
【法】安德烈•莫洛亚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法】莫里哀
自由朗读
意象
• 凌霄花 • 鸟儿 • 泉源 • 险峰 • 日光 • 春雨
世俗的爱情观
• 一方攀附的爱情
• 单方痴恋的爱情 • 一味奉献的爱情
木棉
——象征女性阴柔之美 平等、独立
阳刚之气的橡树 阴柔之美的木棉
特殊关系
(1)“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 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心 心相印,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阳刚之气的橡树 阴柔之美的木棉
特殊关系
(3)你有你的铜枝铁叶,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爱情中的女性保持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彼此 独立,互相欣赏,互相尊重。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 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 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 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第一篇: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17.爱情诗两首致橡树舒婷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情感目标◇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

◇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

◇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

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

那么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走进《致橡树》。

二、作者、作品介绍(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1969年从厦门第一中学初中毕业到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

1972年返回厦门,先后当过泥水工、炉前工。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1980年调至福建省文联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

诗集有《双桅船》(获第一届全国新诗优秀奖)、《会唱歌的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共15张PPT)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共15张PPT)

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3 ①这首诗多次运用了什么写法?怎么运用的?②请具体说
说每段内容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③这首诗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和《致橡树》比较)
2
0

2 3
《我愿意是急流》
处 可


辑 修


我 愿 意 是
急流、小河(崎岖经过——痛苦) (快乐——悠闲)小鱼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2 ①只要一组意象就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为什么
诗人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②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 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2
0

2 3
要点:①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
处 可 编
年 版
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
第一节:急流、小河
(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不怕爱情有重重艰险、坎坷)
第二节:荒林
(同狂风勇敢作战————不怕爱情遭受磨难、打击 )
2 0
第三节:废墟

2 3
(静默中毁灭荒凉———— 不怕爱情遭受毁灭、遗弃
)处 可 编
年 版
第四节:草屋
辑 修 改
(饱受风雨打击————— 不怕处境孤单、风吹雨打 )
第五节:云朵、破旗
《致橡树》比较)③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和《致橡树》 比较)④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2 0 2 3 年 版


意 是


急流、小河 荒林 废墟 草屋 云朵、破旗
《我愿意是急流》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练习题(含答案)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练习题(含答案)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练习题(含答案)------------------------------------------作者xxxx------------------------------------------日期xxxx十七爱情诗二首复习指导:1.《致橡树》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__,当代_____诗派代表。

诗人借助______和______两个主要意象,否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错误爱情观,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爱情。

2.《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_______(国别)的________,他是该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被誉为“一朵带刺的玫瑰”。

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凌霄.()绿荫.()慰藉.()刀戟.()红硕.()霹雳..()雾霭.()流岚.()虹霓.()崎岖..()..()不落窠臼二、阅读理解。

(一)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本诗的作者是当代女诗人_______ ,属于_________诗派。

2.诗歌主要采用_______手法,展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追求,表达了诗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愿意是急流》《致橡树》比较赏析

《我愿意是急流》《致橡树》比较赏析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当我老了 眼眉低垂 灯火昏黄不定 风吹过来 你的消息 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在我的稠密的 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的缓缓闪现
我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 这静默的毁灭
愿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
意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的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的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赏析经典 光亮人生
我愿意 是急流
致 橡

两首诗分别表现了 诗人 怎样的爱情观?
诗人是怎样表现他 (她)的爱情观的?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的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勇敢的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甚至春雨。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诗人为什么会有不 同的爱情观?
你赞同谁的的爱情观? 你有自己的爱情观吗?
小结
相同题材的诗歌 同样借助独特的意象和鲜明生动的比喻 各具匠心的意象选取和组合 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个性者或激情热
烈,或冷静理性,吟唱出的不同爱情宣言, 带给我们同样美好的审美体验和感悟,指引 我们成就更好的自己,追寻最美的爱情!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
增加你的高度,

17 爱情诗两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17 爱情诗两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2.教师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中学生不乏早恋现象,但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
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我愿意是急流
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
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A.放小鸟画。
B.这是一只可爱的灵巧的小鸟,但是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
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的阴影中麻木丧志,在男性的恩宠下迷失自我的女性,这是单方地痴恋。)
一味奉献:
A.放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画。
师:
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男生齐读:
“你有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
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练习题(含答案)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练习题(含答案)

十七爱情诗二首复习指导:1. 《致橡树》作者是_____ ,原名_____ ,当代 ___ 诗派代表。

诗人借助_____ 和____ 两个主要意象,否定了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种错误爱情观,表达了_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____ 的理想爱情。

2. 《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______ (国别)的 ______ ,他是该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被誉为“一朵带刺的玫瑰” 。

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凌霄.()绿荫.()慰藉.()刀戟.()红硕.()霹.雳.()雾霭.()流岚.()虹霓.()崎.岖.()不落窠.臼.()二、阅读理解。

(一)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的作者是当代女诗人,属于诗派。

2. 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主要采用手法,展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追求,表达了诗人主旨的句子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否定的三种庸俗的爱情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4. 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1)橡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无怨无悔、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
印、同甘共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
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
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
时代更替
精选2021版课件
43
谢谢观看!
精选2021版课件
44
精选2021版课件
5
精选2021版课件
6
精选2021版课件
7
精选2021版课件
8
精选2021版课件
9
精选2021版课件
10
精选2021版课件
11
精选2021版课件
12
精选2021版课件
13
精选2021版课件
14
精选2021版课件
15
精选2021版课件
16
精选2021版课件
17
以舒婷舒婷顾城顾城北岛北岛江河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精选2021版课件
2
用不同国家的文字写出爱情
中文:爱情
英文:love
德语:die Liebe 法语:amour
西班牙语:amor 葡萄牙语:amor
意大利语:amore 俄语:любовь
日语:爱(あい) 韩语:사랑하다
肯尼亚语:nakupenda
精选2021版课件
3

裴多菲经典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原文·赏析

裴多菲经典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原文·赏析

裴多菲经典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原文·赏析展开全文《我愿意是急流》作者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的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的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 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的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的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懒懒的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陽, 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1847年6月作品赏析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曾经说过“诗品出于人品”。

古今中外,真正当得起“大诗人”这一称号的,概莫能外。

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就是其中较为卓越的一位。

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盛赞裴多菲是“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他还说:“我向来是很爱裴多菲·山陀尔的人和诗的。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年)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屠户之家。

他曾在诗中自述道:“父亲要我继承父业,我却做了诗人。

结果呢?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其实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

”可见,裴多菲是早就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他钟爱的诗歌事业,献给整个匈牙利民族的解放事业了。

1849年,当奥地利与沙俄联军入侵匈牙利,企图颠覆尚在襁褓中的匈牙利共和国的时候,裴多菲毅然策马驱驰,征战疆场,以26岁的青春热血为其壮美人生画上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休止符。

“用笔杀敌”也成为他歌唱的一生、革命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我愿意是急流》一诗,诗人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生动的比喻,围绕同一主题,表达诗人纯洁而坚贞、博大而无私的爱。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 1980首年开致始橡,诗树坛出我现愿了一意个是新的急诗流派,》被称
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 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 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 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 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最初,他 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 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 ,自成一个王国。
致橡树朗读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 木棉不愿做: 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攀援、炫耀; 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 增加、衬托
因为:附庸、没有独立和尊严。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1)极 力 攀 附 (2)单 方 痴 恋 (3)一 味 奉 献
因为爱是双方的...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 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 时牺牲,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 和1岁半的幼子。
我愿意是急流
①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②可以概括为几组、几类? ③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④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 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我 急流、小河 愿 荒林 意 废墟 是 草屋 ┇ 云朵、破旗 ┇
《我愿意是激流》爱情观——对爱情的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 印、同甘共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 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 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 时代更替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 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泰戈尔曾写过一首诗,《最遥远的距 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 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 爱你……”这是这首诗的第一小节,同学 们,大概已经听出来了,这首诗的内容是 关于什么的?

《我愿意是急流》原文及赏析

《我愿意是急流》原文及赏析

《我愿意是急流》原文及赏析《我愿意是急流》原文及赏析《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杰出诗人裴多菲的作品。

今天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我愿意是急流》原文及赏析,希望你喜欢。

原文: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的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的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的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的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的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陽,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1847年6月必读理由:匈牙利杰出诗人裴多菲的爱情名诗之一,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更为深刻的爱情主题,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

推荐阅读:《自一由与爱情》、《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祖国之歌》。

背景链接:尤丽娅是一位匈牙利伯爵的女儿,貌美端庄,裴多菲在一次乡村舞会上与其相识,狂一热地追求她,但遭到尤利娅父亲的极力反对。

尤丽娅钦佩裴多菲的诗才与革命意志,冲破家庭攀篱,与裴多菲结为伴侣。

裴多菲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爱情诗,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尤丽娅的。

名作赏析:这是一首情诗,写于1847年诗人和乡村少女森德莱.尤丽娅恋爱的时期。

诗歌以流畅的言辞和激昂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

裴多菲的诗如同裴多菲的生命、爱情胸怀,一样的豪情壮志,一样的激昂慷慨。

诗人愿意是急流,顺着山中窄一窄的水道,穿越崎岖的小路,流过峥嵘的岩石。

诗人这样愿意,条件是他的爱人是一条小鱼。

诗人愿为她掀起朵朵小小的浪花,让爱人在其间嬉戏游玩。

然而急流仍不足以表明诗人爱的`专一,诗人愿意把爱人设想为更多的形象--小鸟、常春藤、炉子、珊瑚般的夕陽,它们在诗伯怀抱或者胸膛里自一由生长,任意徜徉。

高中语文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课件(2)

高中语文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课件(2)

诗歌第二章、第三章又各写了什么?
第二章写静女赠我彤管,我喜欢彤管。
第三章写静女赠我荑,我认为荑美,实 际是认为静女美。
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 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
赠送了彤管与荑草。 表面上是赞美彤管与荑草,实际是赞 美赠送礼物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些礼 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 赠,所以爱屋及乌,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 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
比喻爱人的意象:
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 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 第一节:急流、小河
• (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不怕爱情有重重艰难、坎坷)
• 第二节:荒林
• (同狂风勇敢作战-不怕爱情遭受磨难、打击)
• 第三节:废墟
• (静默中毁灭荒受风雨打击-不怕处境孤单、风吹雨打)
•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觉 《致》女性 视觉
•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 《致》时代 更替
诗 经 两 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 总集。
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 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 或 《 诗三百》。
内容:风 雅 颂 手法:赋 比 兴
诗经六义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唱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chǔ
jiù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huā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róng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kuí
féi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yù fēi

17 爱情诗两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17 爱情诗两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xx、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相关知识:
所谓“意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包括景象、事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3)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
明确:
一方攀附:
A.先显示“xx”图,问:
“我向来是很爱裴多菲•山陀尔的人和诗的。”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年)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屠户之家。他曾在诗中自述道:
“父亲要我继承父业,我却做了诗人。结果呢?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其实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可见,裴多菲是早就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他钟爱的诗歌事业,献给整个匈牙利民族的解放事业了。1849年,当奥地利与沙俄联军入侵匈牙利,企图颠覆尚在襁褓中的匈牙利共和国的时候,裴多菲毅然策马驱驰,征战疆场,以26岁的青春热血为其壮美人生画上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休止符。“用笔杀敌”也成为他歌唱的一生、革命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D.险峰甘愿作他人的陪衬,也是爱的给予者、奉献者形象。
E.对于日光、春雨作者是否否定?——从字面看似乎没有否定,其实是有否定的(从“不,这些都还不够”看出),把它补充一下: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四季射来炽热的光焰),甚至(也不止像)春雨(遍洒你的枝叶,浇灌你的心田)。
3.教师小结:
以上三种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
我愿意是急流
作者:裴多菲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
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出生
于贫困的屠户家庭。15岁开始
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
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
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和《致橡树》 有什么不同?(从国度、时代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考虑) ②它们矛盾吗,为什么?
《我愿意是激流》爱情观——对爱情的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 印、同甘共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 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 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 时代更替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 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 时牺牲,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 和1岁半的幼子。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
我愿意是急流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
①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②可以概括为几组、几类? ③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④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 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十七、《爱情诗二首》教案《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教学课时:4课时五、授课方式:诵读法、讲授法、鉴赏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1、什么是爱情?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

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

卓文君,是汉代临邛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

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

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

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

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

后来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

《我愿意是激流》与《致橡树》

《我愿意是激流》与《致橡树》

《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激流》对比赏析——反传统背后的传统阴影写于前我们完全可以获知,即使是在人类文明最黑暗最蒙昧的时期,狩猎归来的男人或许也会偶尔捎上一两片白垩纪的贝壳或者寒武纪的兽骨去增彩为他持家育子的女人,抑或用自己捕获的猎豹亲手为她制作一件丝毫不逊于范思哲普拉达时装的豹纹小背心。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爱情的表达与文明程度无关。

于是当我们源自于人类本能的斑斓的情感诉求在上世纪60-70年代渐渐地被样板戏、蓝布衣裤、口号标语漂成死白,对于生活在此间的每一个敏感的个体来说,1977年3月舒婷《致橡树》的出现则无异于一道强烈的光亮,无谓普世的照耀,更是着色于我们日益苍白干瘪的爱情。

当我仔细品读这两首诗,蓦然产生了一种时空错位的幻觉。

仿佛假设置二者于人类整体的诗歌流变体系中,如果没有舒氏《致橡树》于前的布道,就决然不会有裴氏《我愿意是急流》于后近二百年的流香。

而现实恰恰是《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6年,而《致橡树》却写于1978年,其间整整相差了132年。

这近1.5个世纪的时间差倒不能解读为此间彼处的差距鸿沟,只能说我们在这132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若干个关于阵痛成长鼎盛分蘖衰亡的循环后又蹒跚地回到了起点。

而当我们今天在同一个时空中品味这两首源于同一文明母体的诗歌时,才发现,我们原来曾经是世界的弃儿。

下文为自己读诗时一点粗浅的感悟。

学生固知立论之不易,前贤之难追,但为尊重自己内心最本初的想法,所以才无奈棋行险招剑走偏锋。

如果能知晓分数无虞,那所谓“形为心役,随心所欲”的幸运与幸福,大概也如我此时的感受吧。

卑之无甚高论,或牵强或做作,还望老师不吝指正。

正文舒婷写于1977年3月的《致橡树》作为文革之后的第一首爱情诗,也作为遭受了历史苦难的这一代年轻诗人的第一次爱情发声,不仅仅是一首爱情宣言,同时更多的是对女性自我独立人格的确认。

而其中对情爱关系中个性与自我的维护,并不仅仅是女性独立的檄文,实际上更是对共性和群体的排斥与恐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师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中学生不乏早恋现象,但同学 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那么,我们不 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
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 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 的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 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 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我愿意是急 流
明确:
xx、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相关知识:
所谓 “意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 ”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 象(包括景象、事象), “意”是指诗人的感知。 “意”是“象”的触发, “象”是“意 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3)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
明确:
四、精读第二层,了解诗人追求的爱情观
师:
那么,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 真实表白吧。
1.学生集体朗读第二层。
2.理解意象 “木棉 ”。
师:
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 “木棉 ”这一形象。象征女性阴柔之美的物象很多, 如柳丝、蒲苇、水,比方有一首歌里这样唱道: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从传统意象来看,好像水 更能表现出女人的阴柔之美,作者为什么单单用木棉来象征女性?学生讨论后 归纳明确:
A.放小鸟画。
B.这是一只可爱的灵巧的小鸟,但是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
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的阴影中麻木丧志,在男性的恩宠下迷失自我的女性,这是单方地 痴恋。)
一味奉献:
A.放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画。
男女生分读: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xx、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xx(女)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 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
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
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 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
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
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D.险峰甘愿作他人的陪衬,也是爱的给予者、奉献者形象。
E.对于日光、春雨作者是否否定?——从字面看似乎没有否定,其实是有 否定的(从 “不,这些都还不够 ”看出),把它补充一下: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四季射来炽热的光焰),甚至(也不止像)春雨 (遍洒你的枝叶,浇灌你的心田)。
3.教师小结:
以上三种传统的 “世俗的爱情 ”,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 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 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 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 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我向来是很爱裴多菲?山陀尔的人和诗的。 ”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年)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屠户之家。他曾在诗中 自述道:
“父亲要我继承父业,我却做了诗人。结果呢?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 敌,其实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 ”可见,裴多菲是早就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 他钟爱的诗歌事业,献给整个匈牙利民族的解放事业了。1849年,当奥地利与 沙俄联军入侵匈牙利,企图颠覆尚在襁褓中的匈牙利共和国的时候,裴多菲毅 然策马驱驰,征战疆场,以26岁的青春热血为其壮美人生画上了一个可歌可泣 的休止符。 “用笔杀敌 ”也成为他歌唱的一生、革命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讨论:
情为何物
师:
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感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那么,到 底情为何物呢?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
“爱情是什么? ”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出示前人爱情语录:
xx·xx可夫斯基:
爱情 ——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苏联·尤·留里科夫:
B.这是一泓清泉,它给人们送来清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样一泓清泉,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为什么作者连这样的清泉也否定了?(因为它 所采取的态度是 “长年送来 ”)
C.提示:
我想给大家念几句歌词,选自艾敬的《外婆这样的女人》:
“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谁而活着;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他 和他的孩子们。情窦初开时为爱牵引,瓜熟蒂落时为爱受困,人到中年时残花 败叶,人老珠黄时为着儿孙,,”外婆这一生过得怎样?(把一生给了他和孩子 们,为了别人而活,没有一刻是为了自己活的,这就无所谓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看,这种一味的奉献不 足取。虽然从道德情感方面说是高尚美好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来看 是不明智的,而且从爱情关系的维系发展方面看也未必是明智的,如《牵手》 中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所透露的:
师:
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 男生齐读:
“你有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
师点拨:
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 辞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 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② 师问:
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17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 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 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 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 爱情观。
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 人们感到压抑;
xx·xx: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法·安德烈?莫 洛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xx·留里科夫:
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 神,使人长生不老。
女生齐读: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
师点拨:
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 美。即:
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难以理解,联系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 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 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 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 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 “英勇的火炬 ”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 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 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 美的女性形象。 ③ 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教学目标
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对 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揣摩诗的意象,体会诗的章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点拨
◆自读程序
一、导课
诗品出于人品 ”。我想,古今中外,真正当得起 “大诗人 ”这一称号的,概莫 能外吧。而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就是其中较为卓越的一位。 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盛赞裴多菲是 “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 者”,他还说: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 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 下了几多千古绝唱: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暮”。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板 书课题、作者)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 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
——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中的 “寒 潮、风雨、霹雳 ”和“雾蔼、流岚、虹霓 ”各比喻什么?
——“寒潮、风雨、霹雳 ”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雾蔼、流岚、虹霓 ”则 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他人,两人互通心意, 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 的女性独立。
方开始阐述的?明确:
不,这些都还不够。
师:
“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
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 的爱情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