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区别演示教学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1. 引言1.1 引言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是语言学习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指代通过不同方式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
第二语言学习是指在获得了第一语言能力之后,通过系统学习获得另一种语言能力的过程,而第一语言习得则指的是婴幼儿在自然环境中通过与母语者的交流和模仿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
在人类的语言习得过程中,第一语言习得往往是在儿童早期完成的,而第二语言学习则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在学习者的年龄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较为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者通过模仿和使用语言来逐渐建立语言能力,而第二语言学习则更多地依赖于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在认知机制、社会因素和情感因素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异同。
通过对这两个过程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习得的规律和机制,为语言学习提供启示,促进语言技能的提高和发展。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特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正文2.1 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第二语言学习是指一个人在学习一种与母语不同的外语时所进行的过程。
第二语言学习与母语习得有着一些明显的特点和差异。
第二语言学习往往是在成年之后进行的。
相比之下,母语习得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
由于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和儿童有所不同,第二语言学习可能会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学习速度和效果可能会相对较慢。
第二语言学习者通常已经有了一个母语作为语言基础。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方式,例如在语音、语法等方面可能会出现干扰或偏差。
第二语言学习者往往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他们学习语言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如工作、留学等。
这种目的性的学习也会对学习方式和效果产生影响。
第二语言学习与母语习得有着明显的差异,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这些差异,并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对比分析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对比分析作者:李玲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1期摘要:在语言习得中包含着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本文所说的第一语言指的是母语或本族语,第二语言指的是学习者在获得母语后学习的另一种语言。
二者在习得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比研究,在这些差异中得到启示,提出几点更好的推进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成人第二语言习得;差异一、引言正如胡明扬先生所说,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是一个艰苦、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而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轻松愉快而又简短的过程”,而且“一个学龄前的儿童所掌握的仅仅是最简单的生活口语,语法现象和习惯用法都是比较简单的,语汇也是很贫乏的”。
(胡明扬1993)但是,每个国家的每个生理正常的儿童虽然成长环境不同、认知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却几乎都能在学龄前的四五年时间里,通过自然习得较为熟练的掌握第一语言(母语)的口语。
而智力、认知能力发展成熟,经验丰富的成年人却很难完全成功地掌握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复杂且收效甚微。
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语言学家都对这一既定的事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因此,我们从二者的差异入手来分析这种现象。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很多外国成年人都感觉学习汉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中国儿童自然习得母语却很顺利。
本文从以下几点探讨造成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一)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主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儿童是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自然习得母语,没有语法结构等语言输入对其造成束缚,语言输入量也不是很大,因此心理压力较小。
而且当儿童进行语言输出时,如果正确便会得到父母的表扬,说错也不会有过多的批评,所以儿童对于自己运用母语是否得当并不十分在意。
而第二语言习得就有所不同,通常来说我国的外语教学都是从学音标开始,接着输入大量的词汇以及语法知识,而学习者在没有完全掌握这些语言规则之后就要接受语言输出的考验,这无疑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小的负担。
一语和二语习得差异比较
第二节第一、第二语言习得在词汇掌握过程上的异同(2010-12-01 23:45:57)转载标签:分类: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教育第二节第一、第二语言习得在词汇掌握过程上的异同词汇是语言构成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不论是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都有一个掌握所学语言的词汇的过程。
词汇的掌握过程,首先是对词汇的形式及意义进行感知与理解,然后是将所学词汇正确地用之于言语表达。
词汇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句子的掌握。
关于句子的掌握我们将在下一章里讨论。
(一)第一、第二语言习得在词汇掌握过程上的共性任何语言实体都是由词构成的,词又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词的声音即它的读音。
词的意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词汇意义”包括词所表示的概念、词的感情色彩以及其它附加意义;“语法意义”包括词跟词搭配构成句子时相互之间发生意义联系时的规则总和。
习得任何一种语言,习得者要掌握它的词汇,主要包括掌握词的语音形式和它的意义(书面语言习得还要掌握词的书写形式,对汉语习得者来说,就是要学会认汉字和写汉字)。
第一语言习得(儿童习得自己的母语),是儿童在“近似于语言的声音”发展分化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地开始对词的声音和意义的掌握的。
成年人习得第二语言是在获得一定的第二语言语音知识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第二语言语音的模仿和训练,并获得发音技能之后,或在语言模仿练习的同时,开始对目的语的词汇的习得与掌握的。
脱离开词汇的掌握,习得者即使把所学语言的语音要素和发音规则了解得再清楚,发音发得再正确,仍不能算了解、掌握了某种语言。
人们习得某种语言必须掌握该语言的词汇,儿童习得母语、成年人习得第二语言概莫能外。
l.词汇的掌握需要习得者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库”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一个词库,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集体建构起来的。
词库里边的词是逐步积累起来的。
语言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着的系统,它的词汇的发展变化最为明显。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前经常使用的词语有的不再使用了,或使用频率降低了,新的词语在不断地增加,它的使用频率逐渐上升了。
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精选教育文档
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作为地球的居民――人类日益感到地球是联通的,面对浩瀚的宇宙,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而村子里的人们因交通的发达、通信的发达,需要互相学习。
古老的巴别塔传说,让人类所持语言不同、沟通不畅。
熠熠闪光的中国文化,吸引了各国探求的人们,汉语作为唯一的没有中断的古文明的记载体,延续五千年,外国学习者日众。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任务重了,探讨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就很有意义。
第一语言是母语,我们的母语是汉语,相关的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比如我国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学习语文,他们已有了汉语环境下六年的听、说、交际的基础。
第二语言是非母语,是在习得母语后又学习使用的其他语言,比如,我们学习英语,就是学习第二语言。
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针对母语是非汉语的外国人的教学,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均需从头培养。
所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相同之处1.1 同是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都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首先,语言是交际交流的工具,声音和意义要建立联系。
语言是音义结合体,一种语言发展到的一定时期,音义相对固定:特定的声音代表特定的意义,特定的意义能用特定的声音表达,意义和声音之间有特定的对应关系。
言语现象就是人们说话时所用的句子和词,而这些作为言语现象的句子和词都是音义结合体。
人们学习语言,无论是学习母语――第一语言,还是学习非母语的第二语言,只要是学习某种语言,那么在学习的起步阶段,都是要符合规律按顺序地学习,先是一个音一个音、一个字一个字,再是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学习这些言语现象。
无论学习什么样的言语现象:一个音、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都需要正确输出这种言语现象的声音,同时正确表达这种声音所代表的的意义。
其次,语言是交际交流的工具,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要建立联系。
特定的形式结构只能表示特定的语义结构,特定的语义结构必须用与它相对应的形式结构来表示,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是一一对应的。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周元辉摘要: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是当前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焦点问题。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对两种习得的理论研究不同、习得的年龄不同、习得的动机不同、习得的方式不同和习得的环境不同等方面;而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两种习得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以及都必须经过一定的语言习得阶段等方面。
本文探讨的两种习得之间的差异正是第二语言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的方面,因此若采取适应的措施和方法,能进一步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
同时,本文探讨的两种习得之间的相同点反映出语言习得的普遍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一语言的习得。
关键词: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不同点;相同点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人们在幼年时期对自己母语的习得,而第二语言的习得通常要晚于第一语言的习得,本文谈到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从广义上来说的,指人们对外语和第二语言的习得。
要探讨两种语言习得的性质或特点,最好的办法是将第一语言习得跟第二语言习得作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出二者的异同。
一、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点1、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不同1.1 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研究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产生于18 世纪,始于德国的哲学家DietrichTiedemann 对他的孩子婴儿时期心理和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
但由于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在此之后的半个世纪内对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发展较慢。
直到20 世纪 60 、70 年代,随着 Chomsky 的生成语法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才开始日趋系统化和科学化。
而且在近几十年内,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和研究的方法不同,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理论:a.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tic Theory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盛行于20 世纪 40 年代 50 年代,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从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看对外汉语教学word资料7页
从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看对外汉语教学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格局形成。
经济的往来,文化的沟通,使语言交流成为人们的一大迫切需求。
今天,在国人努力学习外语,希望走出去的同时,也有更多的外国人受到中国文化的吸引,殷切的希望学习汉语。
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应运而生,即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即非母语教学。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这里的第二是个虚指,有可能对于某个外国人来说汉语是第三门甚至是第四门外语。
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教学。
其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汉语;二,对外国人;三,教学。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
1 相似之处无论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它们的目的语相同,都具有一个本质属性,即汉语是其教学的主体。
其次它们的理论基础有相通之处,都以下面这四个学科的理论作为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学。
两者都将普通语言学作为其本体理论,都需要对汉语本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进行教学研究;二,心理学。
语言的习得与认知和很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注意、知觉、记忆、动机等心理因素都对语言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两种教学都将不谋而合的关注这些有关方面的研究,从而引导二者的教学与学习更加有效率更加人性化;三,教育学,二者都利用了一些教育学领域的理论指导其教学。
例如,现代教育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两者不同层次的教学都应以此思想为指导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四,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中,二者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师常利用PPT等文件展示作为板书或视频放映等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其课堂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 相异之处(1)学习的起点与过程不同。
儿童开始习得母语时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时期,其生理结构和心理状态尚未有固定模式。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分析
2020年26期总第518期ENGLISH ON CAMPUS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分析文/赵彦冰【摘要】第一语言指的是儿童在出生后第一个接触并习得的语言,一个人的第一语言也通常是他的母语。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可以通过自然的学习方式以令人惊讶的速度习得第一语言。
调查显示,人们习得第二语言的速度要远远慢于第一语言,并且第一语言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
事实表明,父母双方来自不同国家说不同语言的孩子,习得第二语言的速度可以和第一语言相当。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各种方法、语言环境、学习目标等展现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对这两种语言的学习有更深层的理解。
【关键词】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相同点;差异【作者简介】赵彦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共同点1.发育正常的发声器官和大脑。
不可否认,无论是哪种语言,人们都需要有正常的发声器官来进行学习。
只有拥有正常的发声器官,才能学会发音。
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是一个了解整个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显而易见,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健全的大脑来思考和储存所学的技能。
因此,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人们都需要正常的发音器官和健全的大脑来汲取并掌握这些知识。
2.语言环境。
语言是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们相互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
因此,无论人们能说多少种语言,其主要的目的都是交际,这便需要一个语言环境来为人们提供说话的机会,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必要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3.某些需要或目的。
人们学习东西是因为这些东西恰恰被他们所需要。
语言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之一,人们的一生都需要使用语言。
人们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这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动力,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学习其的根本目的和需求都是交流。
4.声音和其意义的联系。
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
意义与声音有着对应关系,且这个意义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一对应的。
无论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学习第二语言,都是逐字逐句地学习。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在习得过程、影响因素、习得策略以及习得结果等方面的异同。
第一语言习得,即母语习得,通常是在儿童早期自然发生的过程,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已经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通过对比这两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机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并为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首先回顾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包括语言习得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
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习得的共同点和差异,包括习得速度、习得顺序、习得策略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还将探讨影响两种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如环境因素、个体差异、学习动机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在不同类型的语言习得中发挥作用。
本文将对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对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建议。
通过比较两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机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语言习得的特点和规律,为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能力,为语言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第一语言习得概述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从出生开始到青春期之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掌握母语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儿童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相互交织的复杂过程,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生理方面,儿童的大脑在出生时就已经具备了学习语言的潜能。
随着儿童的成长,大脑的语言区逐渐发育成熟,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
心理方面,儿童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通过模仿、试错和实践,逐渐掌握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儿童的认知发展也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支持,他们通过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活动,理解和运用语言。
社会和文化因素在第一语言习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三大差异及教学策略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三大差异及教学策略作者:顾晓燕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11期【摘要】在语言习得中包括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习得,而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习得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三大差异和教学中的应对策略【关键词】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习得差异策略语言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观念的不断转变,使得学习第二语言变得较为普遍。
从当前来看,我国比较重视外语教学,尤其英语的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
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三大差异1.学习动机差异。
第一语言的学习动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是生存的本能,它是与人类自身最基本的需要密切相关的。
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在开始时与兴趣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渴望获得认同和赞扬。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授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应注意强化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另一方面,教师应深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积极情绪,进而使学生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能够保持学习兴趣,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
2.刺激量差异。
所谓刺激量是指刺激强度与所持续时间的乘积。
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做过关于记忆的实验,此次实验主要是探讨学习次数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著名的记忆曲线,称之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从艾宾浩斯的理论成果中可得到: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若将学习次数作为“刺激”,那“刺激”的频率可作为语言习得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样来看,在学习第一语言时,刺激量较大且密。
这主要是因为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会不停的反复的和孩子说话,这时孩子主要以听和看为主,当这些刺激不断刺激儿童的听觉,并且不断反复,就这样当他的生理发育到可以牙牙学语时,孩子就自然而然的习得了第一语言。
而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教师给予的刺激量和反复的次数显然是难以与学习第一语言时的刺激量相比较的。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4.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解释
• 对学习者偏误的解释需要对偏误的来源进 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建立与第二语言习得 相关的过程。
• 因而,对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来源的分析, 是基于偏误产生的过程的分析。
• 通过过程的分析对作为产出结果的偏误进 行解释。基于过程的偏误分析和解释才有 意义。
5.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评价
• 对比分析的两种版本:
• 强势版本:用对照分析方式来预测困难等 级的方法。
• 弱势版本:使用对照分析法来解释可以观 察的到困难。Oller和Ziahosseiny提出细微 差异(subtle differences)版的对照分析假说 理论:“不管在单一或多种语言系统间, 即使他们的差异极为渺小,终究还是会产 生困惑。”
• 事实上,在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许多困难以及 学习者所犯的许多错误都与汉语和母语之间文化 方面的差异有关。
从“偏误分析”到“中介语” 到“学习 者语言
•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 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学习者的水平、母语背景、习得的环境 • (3)语料收集的方式: • 自然表达、面谈、诱导、实验;横向与纵向;
2.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鉴别
• 问题之一: “偏误”和“失误”的鉴别问 题
• 鉴别困难的原因: • 把学习者“语言能力”看做是“单质”
(homogeneous)的,因而无法解释学习 者语言偏误中出现的“变异” 现象; • 问题之二:如何区分学习者的“显性偏误” 和“隐性偏误” 。
• 选择。由于不可能对有关的两种语言所有的方面 都进行比较,因此,必须对要比较的某些语言形 式做些选择。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培训资料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相同点:(1)从教的方面来看(2)从学的方面来看不同点:(1)教学起点不同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
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
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
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
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
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
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
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
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
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
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一.相同点:1.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一种语言2.都是建立概念、形成思想和思维能力的过程3.都是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4.都要经过理解、模仿、巩固、记忆、应用等认知过程5.都会使用类推、回避等策略二.不同点1.教学起点不同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是零起点的教学。
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区别,也使得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
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
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
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正迁移,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
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
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
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
他们自然地形成了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
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
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这就会形成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乃至引起文化冲突。
浅谈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
浅谈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作者:荣珊珊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4期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学习母语和外语的过程中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所区别,本文通过自身的语言学习和教授过程总结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从而为语言学习者们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语言习得;异同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进入到一个语言的环境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一个人只要其拥有正常的发音器官和健全的大脑,都会随着认识地不断发展而掌握一种语言。
这种语言就是他所处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也就是他的母语。
每个人都至少掌握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母语或第一语言,而获得母语的过程,即第一语言习得。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地区间的交往逐渐增多,仅仅会一种语言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许多人开始了其他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因此,我们把对非母语语言的学习和获得的过程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在这里我将结合自身学习汉语和英语的经历,简单谈一谈对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异同的认识。
首先是两者相同的地方,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论是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都需要具备一个基本的前提,即这个人拥有正常的发音器官。
发音器官各部分协同动作从而产生声音。
与此同时,还需要拥有健全的大脑,因为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实现的生理基础就是拥有健全的大脑。
二是无论是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都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环境。
学习者要处于一定的语言社会环境中。
具体来说,由于语言是社会存在的重要必备要素之一,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一个人无论是只会母语还是掌握了第二语言,其最终的目的都是用来交流。
因此他一定处在一个语言圈子中,这个圈子里的人用某种语言来交流,从而使整个社会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三是无论是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它们都是在一定的动力驱使下进行的。
因为只有有了某种需要,才会进行某种活动,语言的学习也不例外。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课件8精选全文
(2)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open the door”是一个很 简单的表达方式,在教学初期就可以教给学 生。相当于这个意思的表达方式,汉语中有 “开门,开开门,开一下门,把门开开”等, 其中除了“开门”跟英语的表达方式基本相 同以外,其它几种表达方式跟英语差别很大, 有的带补语,有的用“把”字句,“把”字 句中又有补语。对多数学生来说,汉语的补 语很难,“把”字句更难,所以这些表达方 式都不能在开始的时候教给学生。
2、以交际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原则 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对外汉
语教学的起点、过程、和归宿。
3、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 教学设计原则。 这三方面概括了教学的主要内容 又体现了教学的思路。即:结构是基 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为语言教 学服务贯穿教学始终。
(三)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意识 (怎么教? )
发展,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法原则,成为引导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重要原则。
例如: “结构-意义-交际功能” 的教学原则; “功能-结构” 的教学原则; “功能-语法-句型” 的教学原则; “结构-功能” 的教学原则; “结构为主-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师生关系的重心取向------
(3)处理听说和读写的关系的原则和 方法不完全相同
这主要是因为多数人觉得汉字难认、 难写、难记,汉字又涉及阅读。有些 语言的教学都采用“听说领先”的方 法,就是先学说话,到一定的阶段再 学习读写。
汉字对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的 影响还表现在课型设计和课型顺序的 安排上。怎样兼顾汉字的特点设计课 型和安排课型顺序。
(二) 认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 悟得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所应具 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素质)
教学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第一节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一)第一语言1.第一语言和母语(1)第一语言(first 1anguage)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比如一个儿童出生之后首先接触井获得了英语,英语就成为他的第一语言。
一个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他的母语。
(2)什么是母语呢?对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①母语是指“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
这个意思通常被译作“mother language”。
②母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
这个意思通常被译成“native language”。
③母语还可以解释为“一个语系中作为其他语言共同起源语的语言”,如拉丁语被认为是法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所有罗曼语的母语。
这个意思则通常被译成“parent language”。
④我们认为,母语就是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
母语具有继承性,它体现了人们世代的语言关系。
一个人出生之后通常是使用并继承了母语,母语通常也就成为他的第一语言。
比如一个汉族儿童自幼所习得的语言就是他祖祖辈辈沿用下来的汉语,汉语就是他的母语,当然也是他的第一语言。
(3)第一语言和母语的关系①一个人从小接触并获得的第一语言一般都是从父母一辈习得的,他继承了前辈的语言“母语”,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因此,人们通常把第一语言和母语等同起来。
②其实尽管第一语言与母语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二者也有所区别。
第一语言和母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一语言可能是母语,也可能不是母语。
就多数人而言,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
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习得的第一语言并非母语,如中国少数民族的小孩在汉族地区长大,首先习得了汉语,汉语是他的第一语言,却不是他的母语。
对于那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可能也不是母语,如移居美国的华侨,其子女可能从小就不学说母语,而是先学说英语,他们的第一语言是英语,而不是母语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区别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共同点、差异点
一般而言,一种语言通过一系列规则才能学得到。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之间存在共同点和差异点。
共同点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都学一个语言结构。
通过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过程循环。
如,模仿、理解、记忆、应用、体会。
第二语言学习时再体现出第一语言习得的时候发挥的语言习得能力。
差异点
1.主体
第一语习得主体一般是幼儿。
而第二语言学的主体主要是成年人。
学习年纪不同、接受能力也相差很大。
2.起点
儿童出生时“白纸”状态中无条件地吸收,从白纸状态开始习得。
而成人已有第一语言的基础。
容易受第一语言的影响、干扰。
学习第二语言时常常跟第一语言做对比。
3.语言学习的必要性和动机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没有特别的动机。
为了生存、交际,他成长过程中自然地习得。
成人动机强,有目的性。
他意识到第二语言学习的必要性才学习。
其目的和动机也各不相同。
4.环境
儿童以自己为中心,对语言不分散集中力。
成人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过度意识社会的价值、态度、反应。
5.方式
儿童无条件地模仿。
没有特别的训练自然地潜移默化。
成人不是机械性反复。
通过理解、接受、一定的训练才能体会
6.过程
儿童反射反应能力更强。
成人分析、辨别能力高,可以弃去后接受。
此外,第二语言学习时其他相异的特点如下几点;
第二语言
●如果忽视第二语言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容易忘记
●学习压力比较大
●对外部的反应更敏感,因而产生一些恐惧感
●发音器官已经形成不容易改
●思考范围有限、创意性下降,思路不那么独特、新鲜
●通过一些意识地背语法、词汇的活动才能掌握
●反复练习中自然成习惯
●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受文化的因素
●语法的解释、演绎思考更有助于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