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咏怀二十八首(24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咏怀二十八首(24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知人论世
诗人为何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公元249年,司马懿 杀曹爽,专国政。死 后其子司马师、司马 昭相继专权。
文学成就
向秀
文学成就上, 向秀的《思旧赋》 为悼念好友嵇康和 吕安所作,十分感 人,但无诗流传;
刘伶
刘伶只有 一首五言诗传 世;山涛、王 戎、阮咸没有 诗歌传世。
阮籍、嵇康
七贤中真 正能代表当时 文学最高成就 的只有阮籍和 嵇康。
六朝文学
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 展成为诗坛的主流。在正始 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应推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籍有 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 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这 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 寐,独自弹琴的情境。
人教版语文Leabharlann 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总结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
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 起来弹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最后 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 三、四、五、六句借景抒情,借“明月、清 风、孤鸿、翔鸟”这些景物,来抒写内心的 孤单和优思。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主题: 这首诗写诗 人深夜弹琴和孤 独不安的忧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

巨变的 “人事”
对照
永恒的 “月下花 前年”年到来 的“东风”
应犹在的 “雕栏玉砌”
今非昔比的 “往事”
不堪回首的 “故国”
已改的 “朱颜”
这首词通篇采用一问一答、自 问自答、问起答结的构架,在这个 构架中形成了三组对照。
10.吟咏诗韵:仔细吟咏词句,找出意象,并 体会意象中包含的情感。
上片
实景:月下花前 虚写:回忆往事
“何时了 ”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时光消逝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亡国之恨 恨

虚写:雕栏玉砌
朱颜已改
下片
“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人事非
物是人非 恨
发问:愁思如水
“向东流”
愁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月下花前
实 小楼
“物是” 虚
东风
(自然永恒)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一、导入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 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洁的眼 泪。”
李煜
植物名——虞美人
【花 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虞美人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在 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 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人非”
(人生无常)

四、感 想一想,这首词中包含哪 些愁绪在里面?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讨论:有词人评论说,就是这首词 中的两个“东”字断送了李煜的性命。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
近代闻一多赞誉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分享:初读印象
涵咏诗美
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好 (高亢)
涵咏诗美
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好 (高亢) 月下诗人的遐思冥想 (平缓)
涵咏诗美
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好 (高亢) 月下诗人的遐思冥想 (平缓) 楼上思妇的悠悠愁情 (低回)
涵咏诗美
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好 (高亢) 月下诗人的遐思冥想 (平缓) 楼上思妇的悠悠愁情 (低回) 远行游子的梦回故乡 (哀怨)
最易触动思亲怀人之情。 心理描写:愿逐月华、鱼雁传书而不得,愁苦加深。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鸿雁”、“鱼龙”指:信使。
最易触动思亲怀人之情。 心理描写:愿逐月华、鱼雁传书而不得,愁苦加深。
刘过《梅稍青 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
第二层: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ຫໍສະໝຸດ 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 的梳妆台。可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不走,照在捣 衣砧上拂去了又回来。
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追 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翱翔很远但 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得很远 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
这几句如何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捣衣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杂诗十二首(其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杂诗十二首(其二)》

人生经历三个阶段: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相关背景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 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 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
问题探讨一: 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悲凄”之情,他是 否及时调整了心态,心情恢复平 静?
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
总结:
本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长夜难眠、对酒独 酌的诗人形象,抒发了作者时光流逝、壮 志难酬的苦闷和知音难觅的孤寂。
作业:
从意象、意境与情感的角度比较此诗与 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异 同?
悲凄
问题探讨二:
诗人为什么“悲凄”?诗 文又是如何表现这种 “悲凄”的?
问题探讨三:
前四句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作者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一幅无限阔大光明、 浩荡空阔的画面。
问题探讨四: 翻译“风来入房户,……不眠 知夕永。”四句。哪个字最能 表现诗人的心情?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会到季节也变了,睡 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问题探讨五:
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总括前六句描画的景象,以“悟”和 “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 下的作用。
问题探讨六: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诗人想 倾吐心中的什么?结果又怎样?
结合后文来看,应该是“岁月刀刀催人老、空有 壮志不得酬”的苦闷。没有人应和,可以理解为 没有人认同、理解诗人的苦闷,这说明现实中知 音难觅,故而只好与孤影对酌。
杂诗十二首 (其二)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 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 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 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 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 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 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 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 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 《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 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 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 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 不同的志趣。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第一单元越中览古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第一单元越中览古

赏析:
1、作者选取了哪两幅画面?为了渲染了什么?
画面一:__“__战__士__还__家__尽__锦__衣__”_____
战士凯旋,大家都就将越王及 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表情烘托出来。
画面二:__“__宫__女__如__花__满__春__殿__”_____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
惆怅——达观——坚忍不拔
曾照吴王宫里人。
同:
都是吊古之作,意蕴诗中, 都用了对照手法。
《越》前三句写古,末句写今 《苏》前三句写今,末句写古 异: 《越》从古宫人说到今鹧鸪 《苏》从今月说到古宫人。
两首诗的格局正好相反。
思 同: 两诗都生盛衰、荣华无常的感慨。

内 异: 《越》通过古今对照、物是人非写感慨;《苏

通过自然景物今古常新写感慨。
3、你读了此诗,能悟出怎样的道理?
• 隐含着诗人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 隐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忘却往日的屈辱和 苦难,完全陶醉在暂时胜利的喜悦之中,其结果只 能使化为乌有。
读李白《苏台览古》,比较表达技能和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表 达
菱歌唱尽不胜春。
技 能
只今惟有西江月,
性情刘禹锡
——其他诗作赏析
竹枝词(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热烈而忐忑的少女情怀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羁旅之情,思归之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

白恨

易歌
一、知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
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 guī)(今陕西渭南北)。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 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 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 反应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 《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 2.后期: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 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 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 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 理由贬为江州司马。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刺史, 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 外郎。这一时期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感 伤诗”代替了“讽喻诗”,如《 琵琶行》 。另著 有《白氏长庆集》。
一天养杨 朝生在家 选丽深有 在质闺女 君难人初 王自未长 侧弃识成 。,。,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16岁 → 寿王妃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 27岁 → 册为贵妃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杨玉环,唐代容州普宁县人。通晓音律,能歌 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 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 号太真。天宝四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 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 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 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 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渔阳鼙扇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几句描写安史之乱到来情景的句 子有何特点?
概括、简洁

《长恨歌》课件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课件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4、月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白居易与友人告别 时吟唱 醉不成欢惨将别 , 别时茫茫江浸月 借月引发思 乡之情,别离之绪。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 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下邽(今陕西渭 南)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 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 明经出身。他的青年时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 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 的作用。
双重主题说
唐玄宗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 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 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 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 、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 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 物的长恨。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 意:①作者之意;②读者之意。 • 志:作者之志,作品之志。 • 逆:①迎受、接纳;②考证、探究; ③追溯、反求。 • 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 “志”
①什么是“以意逆志”: 以 意逆 志

自己的
切身体会
估计
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估计作者 的本意。
黄埃涣散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以悲凉风景烘托人物悲思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透过美景写哀情,表现玄宗内心的痛苦。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见闻,色声互相交错,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 凄清
评价李隆基和杨玉环
李隆基:荒淫无度的昏君? 深爱玉环的痴心男?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过小孤山大孤山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过小孤山大孤山
闻诗识人
《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确实
榭,
特异之物
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 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 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 再增加些楼台亭榭,
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
辉映
匾额
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
修缮
有碑载其事。
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 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 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
另外
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3).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山) (4).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和小孤山)

课 堂 小 结
课堂小结
探析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英雄陆游直折腰。
感谢观看!
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
光亮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
问话者?
明确:这样造成一问一答的形式,自然地引出郭橐驼 的话,也就是引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3. “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明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4.这一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 事上来。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 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 他叫“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 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 来。
1.本段“传”什么?
明确: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段意)
2.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郭 (2)种树为他带来的“际 遇”---争迎取养。为什么
橐 “争迎取养”:“视驼所种 驼 树……早实以蕃”。这说明他
的种树技艺高超,不仅所种的 树不怕“移徙”,而且“他植 者莫能如也”。由此可见,驼 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 原因。
小结橐驼种树本领
A技术全面—— 两种人均能满足;
B所带际遇—— 争迎取养;
6.“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明确:“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 肤以验”“摇其本以观”——勤虑害树;“促尔耕,勖尔植, 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则幼孩,遂而鸡豚。”—— 繁政扰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7.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观点?
明确:种树人有“勤虑害树”的错误,做官者也有“烦令扰民”之过。
C技艺高超—— 不怕“移徙”; D他植者莫能如也。
这里写橐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技高”, 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从两方面--人、树(侧面、正面),侧重于侧面描写。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2013/11/6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

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

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

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1.导入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解题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通假字“序”同“叙”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古今异义大块文章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3.罚依金谷酒数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三.品读:理解本散文的内容,感受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1.结构这篇小序只一百二十多字,却全面记叙了游赏的缘由、游赏过程、自然的景物、同游人的情况的思想情绪。

高二语文 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高二语文 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第一单元一、白居易《长恨歌》1.《长恨歌》中“,。

,。

”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

”两句诗。

3.“,。

”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

”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

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

”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四、杜甫《蜀相》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课件
“改” 地位(一国之君→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忍辱蒙羞)
月下花前 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 宇宙永恒不变 对照 物是人非之痛
往事
故国
朱颜
人生短暂无常
合作探究 ——“愁”的原因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精读 艺术特色 —— 怎样展现“愁”
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月下花前
往事
小楼
实 东风
物是
故国
人非
(自然永恒) 景
虚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朱颜情一江春水
回顾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
拓展延伸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3.本句哪个字最好?结合全诗分析。
合作探究 ——“愁”的原因
1.“月下花前”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们“何时了”? 月下花前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以乐景写哀情
李煜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囚徒。在对生命 已经绝望之时,“月下花前”是对他的一种讽 刺,让他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合作探究 ——“愁”的原因
词的知识
1. 什么是词 2. 情势特点 3. 按字数分类
词牌由来
虞美人 •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 • 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
“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 壶冰”、“巫山十二峰”等。 • 双调,56字,上下片各4句, 均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知人论世
薄命君王 绝代词人 “千古词帝”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号“愁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课件

小结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 优美音乐的? ⑴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 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⑵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 法。
⑶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 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 的世界。
1、对《李凭箜篌引》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
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
“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 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 ----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 -----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 -----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 -----乐声的欢快愉悦。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 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 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 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这首诗描摹音乐,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 手法?试分析。
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 乐上的异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衬托音乐本身,赞美了李凭的高深技艺。 B.诗歌意象驳杂,诗人又通过“啼”“愁”
“碎”“泣”“冷”“破”“湿”“寒”等 表示消 极情感的语汇来渲染悲伤清冷的气氛。 C.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色彩瑰丽,艺术感 染力很强,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 诗歌主要是采用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箜篌的 声音,突出了音乐强烈的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松柏长青,象征着诸亮的忠君爱国的精神长存。

松柏长青,没有荒芜,暗示出蜀人对丞相的敬爱。

3、尾联“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能否换成“常”?“英雄”
指什么人?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明确:“长”,长久。

“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兼指包括杜甫及诸亮在的千古仁人志士。

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如: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四百年后,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

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和影响。


4、品味颔联语言,鉴赏“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
诗眼“自”、“空”的妙处?
明确两句的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又应该为谁而鸣呢?
①、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②、自:自说自话,自言自语,无人理会。

空:白白的,徒然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归纳总结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 将进酒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 将进酒 课件(共24张PPT)

16

诗人在本诗中道尽了什么样的愁?
一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二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三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17
寻找本文主旨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探 索 讨 论
•这是作者怀才不遇心中郁闷 借酒浇愁的愤激之词。表达了 他对权贵的鄙视。
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
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6


正 音
qiāng zūn pēng cén zhuàn
将 樽 烹 岑馔
qiú gū
裘沽


x谑uè
7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将进酒
朗 读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起兴——以天上来不再复回的黄河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

来感慨人生之短暂。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为人生短促而悲
11
面对人生短促的悲叹,作者想到的是什么?请用原 诗句作答。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
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
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
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
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25页PPT资料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25页PPT资料
散文之部
-1-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2-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课 序
题目
作 者 学习目标
①把握形象的特点,探究作者塑造形象的方法
1
过小孤山 大孤山
陆游
和意图。 ②了解诗歌与散文在创造形象上的区别,学习
目标一概括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作为一篇游记,本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 提示:(1)记过烽火矶所见,突出山之“怪奇”。(2)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 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3)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 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4)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 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读音 suì lǎo chán lù
加点字
营葺. 栖鹘. 葭.苇 赪.
读音 qì hú jiā chēnɡ
-8-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杰然特.起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游记写景的方法。
2
庖丁解牛
《庄 子》
①理解文章阐释的道理,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 特点。
3 项羽之死 司马迁 ②鉴赏文章形象生动说理的艺术技巧和多角
度、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4 阿房宫赋 杜牧 ③比较三篇文章形象的不同特点,分析文章形
象塑造的不同意图。
西门豹治 邺
褚少孙
①理清课文顺序,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越中览古》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越中览古》课件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
思 想 内
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 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 和特殊的生活体验,借古 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
寄托。



李 白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 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 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科什湖南面的楚 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 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 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
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 想史实时触景生情, 感 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 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 古之幽情。尤其是做为 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 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 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 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 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 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越王勾践破吴归,
(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 归。(带着胜利的喜悦)

盛 战士还家尽锦衣。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骄傲)
(承)
对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

(荣华)
今 只今惟有鹧鸪飞。 (转)第四句写眼前凄凉景象。

(凄凉)
越中览古
李白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惟有鹧鸪飞
出了凯旋之后越国从士兵
中的“尽”和 “满”两字。
到君王之间的奢侈享乐生
活。
答案示例
1、对照手法。 古越的热闹、 繁华与现在 的荒凉、衰 败形成鲜明 的对照,抒 发了一种世 事变化无常 的感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0
将(qiāng)进酒,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径须沽( gū )取对君酌(zhuó)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 ,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11
诵读探究,齐读诗歌上部分,思考: 1、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 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 李白怎样的感叹?用一个字概括开头的情感基调。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易逝,将白发比作雪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微小脆弱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
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
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
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园为 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 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 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听录音,理解诗意,
体会情感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将 进李

酒( 唐 )
1
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好像结上了 不解之缘。他们或解酒助兴,灵感纷来;或借酒消 愁,排解抑郁之感;无数名篇佳句,都与滟滟美酒 相互辉映。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菩萨蛮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菩萨蛮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以韦庄的《菩萨蛮》作为 一个媒介,去品读江南的美好,去探究文人对于江南 的美丽那么青睐的原因,从而理解文人对于江南的那 种割舍不断的情结,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这堂课 的基础上,用你们的慧眼和心灵去发现江南的好,江 南的美,相信最终你们会和他们产生共鸣。
最后用八个字来结束我们这堂课: 千古文人,江南一梦。
朗读本词
《菩萨蛮 》 (其二)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 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赏析本词
01 本词写了什么?请从一二句中找答案。 江南好
02 好在哪里?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03 皓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只写她? 酒家女,酒家女操作用手,所以特写其 “皓腕”。洁白的手腕如霜雪凝成,其 美貌自不难想见。
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
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
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花间词派
写作背景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 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 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 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 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一 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赏析诗歌
为何“游人只合江南老”?
江南好,还乡须断肠
作者对江南的感情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迷恋 和赞美之情
思考探索
寄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 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为什么?
1、背景材料一:课文注释①
语气轻松诙谐,“未老莫还 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 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
赏析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高二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4、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教学流程:一、导入语:一段春江一处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感知如果你的微笑里有春江月夜的光华有悠悠的白云有游子思妇的幽怨缠绵......那么面对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会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从容懂得感激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二、目标展示:播放课件1、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4、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3、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进一步提高审美和鉴赏水平三、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学生眼中的作者: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张若虚?生: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一生补充:曾任兖州兵曹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师: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成就千古美名他是成功的也是幸运的!好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幸运诗人的成功之作被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称为"孤篇压倒全唐"的唐代绝响《春江花月夜》四、整体感知:播放配乐配画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师:大家初读这首诗就意境和情感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学生各抒己见)生:春江月夜澄澈空明情感低沉哀伤、惆怅无奈生:感觉意境幽美而邈远情思清苦而不沾泪师结:概括准确文辞精美五、分节朗读并赏析现在我们分节朗读体会本诗融景理情于一体优美深邃、浑然天成的意境美1、齐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师导:我们知道意象是融合了人类情感的物象而这首诗又是怎样整合这些意象来展现怎样的诗的优美意境的呢?生:在诗人的眼里初月是明媚的高月是皎洁的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构成一副美妙的花月图师:准确!生:诗人以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为意象构成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彩图:江面广阔无垠春潮涨起似与大海连在一起夜幕慢慢地把整个大地笼罩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在月光的映照下江面上腾起的水气似雾似烟如蝉翼轻纱久聚不散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将春江景物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色江流弯弯曲曲绕过开满花草的春之原野月色洒泻在花树上就像撒上了一层洁白晶莹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将流霜不见飞动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成白茫茫的一片使人无从分辨此时此刻月如花芬芳四溢;月如醇令人陶醉师:鉴赏诗歌不能简单的翻译诗句而是通过诗句的理解加之想象和联想再现诗的意境或复原画面或再现场景再用优美的文字表述出来同学们的理解非常透彻文辞描述也很优美!生:我想说第一句中的'连'字不仅仅写出了江水和海水是水平地连接在一起的更写出了它们是在同一起点上就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一样当哨声一响"海潮"和"江月"就同时起跑既第二句中的"共生"这个字为静态向动态的过渡埋下了伏笔第二句诗中的"共"字写出海潮与江月的出现与苏轼笔下的"水落石出"截然不同他们不是附属关系海潮遮不住江月的光芒江月也挡不住海潮的雄伟师:好!理解非常到位而且表述生动、形象(掌声鼓励)师结: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我们能否用两个短语简单概述这幅画面?生讨论作答短语选择概括意境:(真是)空明澄澈美妙绝伦2、师读生思考: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人不仅是感情动物还有思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此时此景必然引发诗人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师:人不仅是感情动物复杂就复杂在还有思想此时此景必然引发诗人思考谁来分析这诗节的意境?生:诗人眺望空中孤月思想飞跃飞跃出前人思想的束缚去感悟人生探索人生与宇宙的奥秘道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人生哲理和咏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人生观而我就全诗理解诗人并不像古人那样对人生短暂感到感伤、绝望而是追求和热爱师导:是啊在这壮丽幽美的花月夜里已自有其迷人的情韵诗人却不知享受且去陶醉偏又驰骋了他的思想去惹事生非探寻那永无答案的宇宙、人生就此谁还有高见?或就后一句谁有什么感悟?来个胸臆自抒个性解读生答:虽人生代代无穷但就一个"何人"而言却又是短暂的应该珍惜!师:对!所有的这一切都孕育了一个自然之理江天一色皎皎孤月怎能不引起诗人的"人""月"思考呢?也就自然会有"人生无尽江月永恒"之慨叹!面对相似的江月虽有代代人生然相对于整个广袤、永恒的宇宙小小的"个体人生"却又是那么的渺小、短暂无奈的情怀啊!其中蕴涵了多么高深的宇宙意识和人生哲理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调应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生讨论以短语概括本诗节意境短语选择概括:清明洁净奥妙无穷学生推荐一生读: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师:我就知道中国古代诗人的多愁善感那种超人的"忧患意识"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自寻烦恼再无端生出一些卿卿我我的情来折磨我们谁来解读一番? "生:此时此刻洁白的月光洒满江面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而在楼台上孤独的思妇望着这月光思念着远方的游子游子比作月光天上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思妇的妆镜台照在思妇的妆镜台上精确体现出了游子虽然身在异乡但心却不由自主的定格在家乡之情"去悠悠""扁舟子""月徘徊""卷不去""拂还来"体现出了对在外游子的相思之情生:我想谈谈我对'徘徊'的理解诗句中的'月徘徊'实际指思妇'心的徘徊'此时的思妇因为思念相隔千山万水的夫君而心中充满愁怨因而在她看来悬空高挂的孤月也像她一样在徘徊在待人生:对于"月在徘徊"的理解我觉得不仅仅表示在作者的心在徘徊情在徘徊同时也有是因为云在动这是有关于物理上的参照物问题师明确:解读的好啊!"徘徊"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还有那思妇卷不去、拂还来的痴情和缠绵这悠悠的"愁"毕竟是月下清愁绝不是那生死别绪没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样的浓烈可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惆怅和迷惘倒是一样的难受"一种相思两地闲愁""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是啊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这人生图象引出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女生齐读: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师:人间挚情都愿相见相闻不怕的是不见不闻最挠心的是相望不相闻那种相见的愿望抑或欲望自然难抑诗人再搞点手段出来偏偏让以传音信为能事的鱼雁无能为力让你更难奈一个"愿"字岂能了得哪位同学根据意象简析一下诗中思妇的心境?生: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苦)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看江中鱼儿在水里跃动跃也无用只能激起阵阵波纹思妇多么希望它们能够传达难耐的私情呵!却做不到只好愿随月光照在相思人的身旁师评:是啊难耐的心难耐的情啊!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心上人吗?共望明月却无法相知只好寄情月华"流照君"了"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己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唉该死的诗人!)男生齐读: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师:谁来解读一番?生:春江花月夜如此良宵如此佳辰人生能有几度逢而诗人独自异乡形影相吊在此情境诗人的思乡情愁油然而生萦绕心头以致在梦中寻觅故乡花落闲潭的痕迹当诗人醒后望那江水、斜月愁情更是加速的滋长她多么渴望明月能够传情生:把游子阵阵的无奈渲染得淋漓尽致或许他们相逢的时候只有一方闲潭一片落花但对"同心而离居"的人而言他们裸露在冰冷月光中的梦却在这里找到了归宿"可怜"一词点出了他们的无奈诗歌最后两句把所有的情感凝聚在了一句发自内心的扣问之上"到底有多少人能乘月而归呀?"答案是那么令人无奈他想让月光感动让他乘月而归但他却破碎成一片一片的碎片溶入深深的江底只留下阵阵涟漪久久荡漾在江面之上这里把这种无奈定格在"春""江""花""月""夜"之中摇落于"满江树"生:我认为"沉沉"二字着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师结:分析的都非常精彩!落花流春江月西沉却路途遥遥天隔一方相会无期即使落月也会摇情本来就已难耐的思情怎经得起诗人这一"摇"啊情满江树的万般无奈也就不会觉得奇了!师评: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动神迷小结: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月是其吟咏的母题在诗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的空灵静寂"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幻神奇;感受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感受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惆怅从月生到月落融合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间的情月在张若虚笔下变得如此妖娆多情奥妙无穷!六、拓展:中国古代诗歌不解的意象情结结语:自古以来春、江、花、月、夜就与诗歌结下了解不开的意象情愿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文心雕龙·物色》有言:"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般而言人们的心理与自然的物色是同步同态的对于"美好"的"春天"人们并非只有"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之类的肤浅之感对于情深感锐的文人美好的春天更容易触动他们心中那根高张在似倾危柱上的哀切急弦!此正如苏轼《水龙吟》所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早在《诗经·七月》之中便有"春日迟迟......女心伤悲"的佳句"伤春"、"悲秋"可说是中国古典艺术中一个亘古的主题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所说:"送春而血泪满腮悲秋而红颜惨目""伤春"、"叹花"之诗咏业已形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文脉"杜甫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欧阳修《蝶恋花》有"泪眼问花花不语"晏殊《浣溪纱》呢?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而那无尽的江水又是中国文人伤春叹花的绝好伴侣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古代乐府诗《前溪曲》"花落随流去何见著流还"春如流水逝而远去"春江"之川流更使人嗟叹不已李煜《虞美人》则是绝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正是以其超越古今的口吻滔滔无尽的气象震憾着无数骚人墨客的心灵成为失魂落魄之人的哀叹!满目春江是离人泣血之汇成的无尽哀愁;遍地落红在诗人眼中是雨横风狂之夜摧杀的狼籍尸骸李后主《相见欢》写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思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在中国文人看来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它的每一过程每一遭遇都极易唤起人类共鸣的感应"《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之黛玉《葬花辞》"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就是极真的佐证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惆怅"不仅因"花开花落"而陡起尤其因"月圆月缺"而倍增自古以来"叹月伤情"之诗咏也已是一条连绵不断的"文脉""月夜"是美好的然而正因"月夜"的"美好"反而使得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咏月叹夜、触景伤情在"忧患意识"极其深重的中国古典诗人那多愁善感的眼中"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之二)的"月色"、"夜景" 却充满了忧怨凄凉的意味在春江之畔花红时节月圆之夜多少人"有明月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又有多少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中国古代诗人寄予春江花月夜的爱恨情仇也正是在此"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之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中渐渐从"忧患意识"中超脱出来开始自觉人类的情感"局限"并升华到"达观洒脱"的崇高境界张若虚之"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闻一多)的《春江花月夜》便是如此正如闻一多先生评云:诗中"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人如上帝一样他怀抱一切洞见一切理解一切同情一切;但没有怨恨、没有尖酸、没有诅咒在神奇的永恒前面诗人似乎没有憧憬没有悲伤只有错愕与无奈!七、作业:背诵全诗以优美的文字再现诗前十句的画意诗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