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庄隧道横洞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梅家庄隧道横洞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梅家庄隧道横洞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二、监控量测需求1.检测横洞的形变和变形情况,包括横洞的沉降、变形、裂缝等情况;2.监测横洞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以确保排水措施的有效性;3.监测横洞内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以确保隧道环境的安全性。
三、监控量测方案1.形变和变形监测:选取合适的监测点,在横洞内墙壁、顶部和底部安装变形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应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能够实时传输数据到监控中心。
监测点的选取应充分考虑横洞结构的特点和力学特性,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水位监测:在横洞内安装水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的变化情况。
传感器应具有防水功能,并能够抵抗潮湿环境的腐蚀。
监测数据应通过无线传输系统传输到监控中心,方便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3.温度和湿度监测:在横洞内不同位置安装温湿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
传感器应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和稳定性。
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分析与水位监测相同。
四、监控中心建设1.监控中心设置在隧道运维管理中心,负责接收、存储和分析监测数据。
监控中心应具备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大量的监测数据。
2.监控中心应设置合适的显示屏和数据报表系统,以便工作人员实时查看监测数据和生成监测报表。
五、监控量测周期和评估1.形变和变形监测周期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可设定为每月一次。
监测数据应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评估横洞的变形趋势是否正常。
2.水位监测周期应根据横洞内水位的变化情况决定,一般可设定为每日一次或每隔6小时一次。
监测数据应与排水措施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评估排水效果是否良好。
3.温度和湿度监测周期应根据环境变化情况决定,一般可设定为每隔6小时一次。
监测数据应与环境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评估横洞的环境安全性。
六、安全措施1.所有监测仪器和传感器的安装和检修工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2.安装监测仪器和传感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性;3.监测仪器和传感器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必须定期进行,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以降低监测数据的误差和不准确性。
如何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
如何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建筑工程,其施工测量与监控是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过程。
1.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测量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选择和布置等。
其次,需要确定测量控制的基准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现场进行调查和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以便合理确定测量方案。
2. 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包括纵向测量、横断面测量、隧道轴线测量和管片安装测量等。
其中,纵向测量主要是对隧道的纵向坡度、纵断面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横断面测量主要是对隧道断面的几何形状进行测量;隧道轴线测量主要是测量隧道的轴线位置和曲线半径等参数;管片安装测量主要是对管片的安装位置、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测量。
在进行测量时,可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和测量尺等,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激光测量仪器、GNSS定位系统等。
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进行施工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相应的测量结果,如隧道的几何尺寸、轴线位置等。
最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以确定施工的合格性和进展情况。
4. 施工监控的方法和技术为了保证隧道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需要进行施工监控。
施工监控主要包括沉降监测、应力监测和变形监测等。
沉降监测是通过测量隧道或周围地面的沉降量,来判断隧道开挖对地表的影响;应力监测是通过测量隧道内部的应力变化,来评估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变形监测是通过测量隧道断面的变形量,来确定隧道的形变情况。
为了实现施工监控,可以采用传统的监测方法,如人工测量和离散点监测等,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如全站仪监测、激光扫描监测和遥感监测等。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为了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必须进行准确可靠的测量工作。
本文将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提出具体的方案。
首先,我们将介绍测量的项目和目的,然后讨论测量的方法和仪器,最后总结测量方案。
一、测量项目和目的隧道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的测量项目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偏差测量、质量测量和安全测量等。
控制测量目的在于测量隧道横断面、纵断面和轴线等位置控制点,以确定隧道的几何位置和形状。
偏差测量用于测量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偏差,如偏离设计轨道、偏离设计高程等。
质量测量主要是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要求进行检测,如地下水位测量、土层位移监测等。
安全测量用于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如监测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检测隧道内部空气质量等。
二、测量方法和仪器1.控制测量方法控制测量主要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可以使用三角测量法、正算法、反算法等方法来测量隧道的几何位置和形状。
2.偏差测量方法偏差测量主要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等仪器进行,可以使用蓝牙技术将仪器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实时反馈测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判断偏差情况。
3.质量测量方法质量测量主要使用水位计、位移传感器等仪器进行,可以设置监测站点,定期对水位、土层位移等进行测量和记录,以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和土层变化情况。
4.安全测量方法安全测量主要使用监测传感器、气体检测仪等仪器进行,可以监测隧道围岩的位移、应力等情况,同时可以对隧道内部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三、测量方案总结针对隧道工程施工的测量,我们提出以下方案: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每个测量项目的具体内容、测量时间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等。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测量计划进行测量,并及时录入和分析测量数据。
对于出现的偏差和质量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在施工结束后,对整个测量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对以后的隧道工程施工提出改进意见。
综上所述,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要求,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梅家庄隧道进口进洞施工方案
白云至龙里北铁路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3.0m。
预加固桩工艺流程框图
6、超前大管棚施工
隧道进口段为风机连接段,线间距加宽值W=0.2m,根据《贵枢隧参4211(W)-14》图中R[1]=653cm,初期支护厚度28cm,同时考虑到施工误差5cm 及Ⅴ级围岩预留变形量的三分之二10cm,则管棚起始圆弧半径R1=746cm(见下面“洞口段超前长管棚横断面布置图”)。
根据施工图要求,DI2K42+260~+295Ⅴ级围岩段采用超前长管棚和钢架配合使用。
长管棚长度35m,用每节长4~6m的热轧无缝钢管(φ108×9)以丝扣连接而成。
接头用内车丝套管采用φ114×9热轧无缝钢管加工。
同一断面内接头数量不得超过钢管总数的50%,管环向间距为中至中50cm,共用长钢管32根。
超前长管采用钢管与钢花管间隔布置,如下图中所示将奇数号者采用钢花。
隧道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系统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工具的普及,城市地下隧道的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隧道监控系统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介绍隧道监控系统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 设计方案准备首先,确定隧道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根据隧道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监控系统布局和摄像头安装方案,并确定所需的监控设备和软件。
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监控设备和材料,包括摄像头、视频录像设备、监控主机等。
确保所选设备具备高画质、夜视功能和防水等特点,以适应隧道环境的复杂性。
3. 人员培训针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包括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监控系统的操作和维护等内容。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和知识,以保证施工质量。
三、施工步骤1. 隧道布线在隧道内部进行布线工作。
根据设计方案,合理安排布线路径,并遵循相关规范和安全要求。
保证布线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避免后期布线维护带来的不便。
2. 设备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和布线情况,进行监控设备的安装。
摄像头的位置应选择在关键区域,包括隧道入口、出口、弯道和交叉口等,以最大程度地监控隧道内的情况。
3. 系统连接将各个监控设备连接至监控主机,确保信号传输畅通。
同时,进行必要的设置和调试工作,确保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四、施工质量控制1. 基本测试在施工完成后,对监控系统进行基本测试,包括图像质量、录像功能和报警系统等的测试。
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2. 数据备份和存储建立合适的数据备份和存储措施,保证监控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定期进行数据检查和维护,预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3. 交付验收隧道监控系统完成施工后,进行交付验收。
与相关部门共同组织验收活动,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五、施工安全措施1. 安全防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协调配合与其他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协调和配合,共同推进隧道监控系统的施工。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方案针对某隧道工程项目制定,该隧道全长XX米,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特编制此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二、监控量测内容1.拱顶沉降量测:在隧道开挖后,定期监测拱顶的垂直位移变化,以评估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
2.周边收敛量测:对隧道开挖面周边的围岩变形进行连续监测,防止因收敛过大导致的安全风险。
3.地表沉降观测:通过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实时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情况。
4.锚杆(索)应力监测:监测锚杆(索)受力状况,确保其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5.洞内环境监测:包括通风、排水、瓦斯、地下水位等参数的监测,保障施工环境安全。
三、监控量测方法与设备选择根据上述监测内容,采用全站仪、收敛计、多点位移计、应力传感器等专业设备进行量测。
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
四、监控量测实施步骤1.量测点布置:根据隧道断面结构、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量测点,并做好标识。
2.初始值测定:在施工前先测定各量测点的初始值,作为后续对比分析的基础。
3.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按照预定频率进行持续监测,及时记录并分析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数据处理与预警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当达到预警条件时,启动应急预案。
五、安全保障与质量控制所有监控量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与施工进度紧密配合,将监控量测结果作为调整施工方法、优化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1.1 施工技术方案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爆破震动、瓦斯检测等监控项目同时进行。
1.2 技术参数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见表1.2-1。
瓦斯监控严格按照表1.2-2执行。
表1.2-1 净空位移、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表1.2-1 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制值及超限处理措施1.3 施工工艺流程图1.3-1 监控量测施工工艺1.4 施工方法隧道监控量测是现代化隧道喷锚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奥法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
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以信息化施工手段指导施工。
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监控量测。
现场监控量测不仅监测各施工阶段围岩和支护动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是调整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做时间的依据。
监控量测项目必测项目见表1.4-1。
表1.4-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必测项目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选测项目一般有:钢架内力及外力、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地表设点)、围岩和初期支护间接触压力、两层支护间压力、锚杆轴力、支护和衬砌内应力、围岩弹性波速、渗水压力和水流量、爆破振动、地表等。
可根据隧道围岩条件、断面大小、埋深、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实际情况综合选择,适当增减。
锚杆抗拔力试验属于质量检测内容,未将其列入监控量测内。
1.4.1 洞外洞口及浅埋段地表沉降观测监控(1)布置在覆盖层厚度小于40m的洞口及洞身浅埋段。
地表量测测点横向沿隧道轴线左、右16m范围内按每4m布设一个测点,左、右大于16m范围的按每8m布设一个测点,一般各设3个点。
纵向布置按以下按以下要求布设:①埋深h大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B时(h>2B),断面间距为20~50m,取30m;②埋深h大于1倍而小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B时(2B>h>B),断面间距为10~20m,取15m;③埋深h小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B时(h<B),断面间距为5~10m,取6m。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1监测目的 (2)2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2)2.1监测控制标准 (3)2.2监测频率 (7)3监测方法 (7)3.1地表沉降 (7)3.2地面建筑沉降与倾斜 (8)3.3桩(坡)顶水平位移 (9)3.4桩体变形 (10)3.5土体侧向位移 (10)3.6钻孔桩内力 (11)3.7土压力 (11)3.8孔隙水压力 (12)3.9锚索(土钉)内力 (12)3.10地下水位 (13)3.11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 (14)3.12拱顶下沉 (14)3.13隧道周边位移 (15)3.14围岩压力 (16)3.15钢支撑内力 (17)4监测反馈程序 (17)4.1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反馈 (17)4.2监测管理体系 (18)4.3提交的监测成果 (19)1 监测目的为确保XX隧道施工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
我们将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开展监测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监控量测的目的主要有: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3、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
4、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2 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为全面掌握暗挖隧道和明挖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围护及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况,并结合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征选择监测项目,具体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原则及要求、仪器设备、监测频率见表1。
明挖段测点布置见图1、图2、图3、图4,暗挖段测点布置见图5。
2.1 监测控制标准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隧道测量施工方案
隧道测量施工方案一、前期工作1.测量任务分析在进行隧道测量之前,需要对测量任务进行详细的分析。
包括隧道的长度、高度、宽度以及各个断面的尺寸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测量的目的,以及测量结果的精度要求。
2.测量仪器准备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在隧道测量中,通常会使用全站仪、水准仪、测量车等仪器。
需要对这些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3.人员培训和分工对参与测量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测量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同时,根据测量任务的不同,确定测量人员的分工,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测量方法和程序1.基准点的确定在进行隧道测量之前,需要确定测量的基准点。
通常会选择一处地面上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点,然后通过水准测量,将基准点的高程传递到隧道内部。
2.隧道断面的测量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对于隧道断面的测量,可以采用全站仪测量或者测量车测量。
全站仪测量是指在隧道内部设置一系列的测量点,然后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获取隧道断面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测量车测量是指在隧道内部使用测量车进行测量,通过测量车上的测量设备,获取隧道断面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3.隧道纵断面的测量隧道纵断面的测量通常采用水准测量和全站仪测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隧道两端的地面上设置水准测量点,然后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获取隧道纵断面的高程信息。
然后在隧道内部设置一系列的测量点,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获取隧道纵断面的坐标信息。
4.其他测量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其他类型的测量,如隧道内部的地质构造测量、隧道民用设施的测量等。
三、测量结果处理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将测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隧道断面的坐标和高程信息、隧道纵断面的高程信息等。
同时,还需要记录测量的时间和天气等信息。
2.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进行统计和比较。
根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拟合曲线、计算地质构造参数等。
隧道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测量专项施工方案1. 引言隧道测量是在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用于测量和监控隧道的形变、位移、沉降等变形情况,以保证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介绍隧道测量的目的、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项。
2. 目的隧道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地质环境和结构变形数据,用于评估隧道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和监控,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3. 测量方法隧道测量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3.1. 运动观测法运动观测法是通过在地表设置一定数量的测点,并测量地表的位移和形变情况,来推测隧道内部的变形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对隧道外观测,可以监测隧道的沉降、水平位移等情况。
3.2. 埋深测量法埋深测量法是通过在隧道内外设置一定数量的测点,并测量测点的相对位置和形变情况,来推测隧道内部的空间变形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对隧道内部的观测,可以监测隧道的位移、收敛等情况。
3.3. 结构测量法结构测量法是通过在隧道内部设置一定数量的测点,并测量测点的位移和形变情况,来评估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方法适用于对隧道内部结构的观测,可以监测隧道的挠度、裂缝等情况。
4. 测量流程下面介绍隧道测量的一般流程:4.1. 测量准备在进行隧道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测点布设方案、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制定测量计划和安全措施等。
4.2. 测量操作根据测量计划和安全措施,进行测点的布设和仪器的校准。
然后进行测量操作,包括测点的定位、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等。
4.3. 数据处理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导入、去噪、滤波、配准等。
然后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以便于判断隧道的变形情况和趋势。
4.4. 结果评估结合测量数据和实际情况,对隧道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以保证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5. 注意事项在进行隧道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5.1. 安全措施在进行测量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措施,确保测量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组织设计1、隧道监控量测方法根据瓦斯隧道的工程特点,隧道设置专业地质预报组,以地质素描法、TSP地震波法、地质雷达、地质水平钻探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对前方围岩情况的探测,对掌子面前方的隧道围岩进行长期、中期及短期预报。
通过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达到相互验证,准确预报,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本隧道的地质预测预报系统,提高预报的准确度,对异常地质情况认真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制定施工方案及处理预案,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手段,避免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确保施工安全。
⑴地质素描开挖后通过对围岩类别、岩性的判断,围岩风化程度、节理裂隙、产状,地下水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后,绘制剖面、平面地质素描图,并结合位移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资料来判断前方地质情况,据以指导施工。
⑵TSP地震波法TSP(Tunnel Seimic Prediction)超前预报技术节省时间,对施工干扰少,每次爆破记录时间仅需45min,整个量测循环(包括仪器清理)共需2h。
采用TSP 对隧道前方的地质特性进行预测预报,每次预测距离为100m,根据预测的结果分析围岩的地质情况,对TSP探测断层、裂隙发育的地段可采用超前钻孔进行重点探测。
同时每个开挖循环根据地质素描对前方围岩进行判断。
⑶地质雷达为提高地质预报的准确型,除采用常规地质法和陆地声纳以进行地质预报外,同时利用SIR-10B型地质雷达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其探测范围40m内,是一种非破坏型的探测技术,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可现场直接提供实时剖面记录图,图象清晰直观。
⑷超前地质水平钻孔隧道正洞在开挖前采用加深炮眼探测是否有瓦斯、天然气等气体,每个断面加深炮眼的个数不小于5个,均匀分布于掌子面,炮眼深度不小于5m。
当加深炮眼探测到有瓦斯、天然气等有害气体后,应采用3台ф100HQF110全风动水平钻钻孔进行超前地质探测进行验证,孔长度为20m,搭接长度不小于5m,超前地质钻孔每15m一循环。
隧道监控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施工方案隧道监控施工方案隧道监控工程是传统隧道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隧道安全运行的核心设施之一。
为了确保隧道监控工程质量,建设者需要制定符合工程特点的施工方案。
一、施工前准备1.人员组织。
确定监控走廊的人员组成,包括监控工程师、施工队长、监控设备维护人员等。
2.材料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提前备齐所需的监控设备、电缆、线管等材料。
3.工具设备准备。
根据不同工序的要求,备足相应的工具设备,如铲车、吊车、电焊机等。
二、施工过程1.布线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在隧道内铺设电缆和线管,保证监控设备的供电和通信。
2.设备安装。
按照设计要求,安装监控摄像机、监控控制箱等设备,并进行调试和联网。
3.监控中心建设。
建设监控中心,购置监控主机和显示设备,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
4.系统联调。
对隧道内的监控设备进行联调,确保各个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相互协调。
三、施工要求1.安全防护。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严禁随意攀爬或进入高风险区域。
2.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监控设备的安装质量。
3.进度控制。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工程任务。
四、施工安全1.熟悉隧道结构。
施工人员需了解隧道的结构特点和施工要求,避免对隧道结构造成损害。
2.安全技术措施。
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设置防火墙、防雷装置等,提高隧道的安全性能。
3.防灾应急措施。
制定隧道灾害应急预案,培训施工人员的灾害应对能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隧道监控施工方案需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确保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安全性、质量性和进度性等因素。
同时,施工方案还需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隧道的安全运行。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1.1.监测方案9.1.1 监测目的为了确保施工期间周围环境隧道结构的施工安全,由专职人员组成监控量测组,在项目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测点的设置、日常量测工作和数据的处理信息反馈工作,进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监测主要目的如下:(1)、掌握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动态,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整体的稳定性;(2)、通过量测取得第一手资料(量测数据),根据各量测数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确定后续工序的安排;(3)、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其结果反馈到隧道支护设计中;(4)、积累施工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9.1.2 监测项目的选择为全面收集掌握区间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的变形和受力状况,以及洞内钻爆开挖震动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结合本区间隧道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选择确定下列监控量测项目:(1)、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与描述★(2)、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监测★(3)、拱顶下沉监测★(4)、周边净空收敛位移监测★(5)、岩体爆破地面质点振动速度和噪声监测★(6)、围岩内部位移监测(7)、围岩压力及支护间应力监测(8)、钢筋格栅拱架内力及外力监测(9)、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内应力及表面应力监测(10)、锚杆内力、抗拔力及表面应力监测注:★为重点监测项目1.2.监测方法(1)、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与描述隧道开挖后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观察描述,确定围岩类别,对初期支护状态进行观察。
根据开挖后围岩的结构、构造的产状、隧道内渗水情况进行描述记录,并按《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中的打分法判定工作面的稳定状况。
整理出地质素描图,每次开挖爆破后即进行此项工作。
(2)、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监测根据所埋设的测点和量测频率要求,对每个测点进行量测并逐点作好记录,对量测数据描绘散点图,并进行回归分析。
梅家庄隧道进口进洞施工方案
梅家庄隧道进口进洞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一)施工方法选择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采用盾构法进行进口洞的进洞施工。
盾构法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对地面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二)进洞施工步骤1.前期准备工作(1)进行现场勘测和测量,确定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2)组织开展项目安全评估,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3)制定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工期、资源需求等事项。
2.施工洞口准备(1)清理施工现场,将洞口周围的建筑物、设施等进行拆除或移除,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2)安装临时围护结构,包括土工布、支撑框架等,用于保护洞口附近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
3.盾构机进洞(1)启动盾构机,并进行预处理工作,包括挖掘机械结构、轨道布置等;(2)盾构机开始进洞施工,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推进速度和姿态,并根据隧道设计要求进行盾构机的姿态调节。
4.隧道支护(1)在盾构机推进之后,实施隧道的支护工作。
我们将采用钢筋混凝土喷射法进行支护,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2)根据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固定间距进行喷射,同时进行后续的支护工作,包括钢筋布置、混凝土浇筑等。
5.施工监控与质量控制(1)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定期的监控和质量检验,包括地质变化、隧道内部环境、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等;(2)及时修补和调整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控制。
6.进洞施工质量验收(1)进洞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包括隧道结构的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合格性等;(2)根据验收结果进行相应的修补和整改,确保隧道的安全使用。
三、安全保障措施1.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2.严格遵守盾构施工的操作规程,确保盾构机在施工中的稳定和安全;3.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业;4.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如照明设备、紧急救援设备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目的 (4)三、监控量测计划与内容 (5)四、监测方法及测点埋设 (7)1、地质及支护状况观察描述 (7)2、净空收敛 (7)3、拱顶下沉 (8)4、地表下沉 (8)5、锚杆拉拔力 (9)6、围岩内部位移(洞内埋设) (10)7、围岩内部位移(地表埋设) (12)8、接触压力 (12)9、钢拱架应力 (12)10、衬砌内力 (13)11、锚杆轴力 (13)12、中墙内力 (13)13、拱与中墙的相对变位 (14)14、中墙和衬砌裂缝 (14)15、边坡稳定监测 (15)五、监控量测作业 (16)六、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及位移管理等级 (19)七、资料的整理与反馈 (21)八、工程安全性评价及应对措施 (22)九、监控量测记录表格 (26)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简介1、工程概况梅家庄隧道横洞横洞(DI2K42+300,L=250米)位于贵阳环城快铁东北环段(白云至龙里北联络线)的小碧线路所—龙里北站区间,隧道地处多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植被一般,相对高差较大。
线路设计为人字坡,其中进口端为5‰上坡;出口端为18.5‰下坡。
进、出口均位于直线上。
全隧最大埋深220m,横洞施工270m,明洞20m,, III级围岩共165m,IV级围岩共45m,V级围岩共40m。
2水文气象条件该隧道靠近播水河的主要支流三道河。
水网密集,水资源较丰富,水位基本稳定,无明显冲刷现象。
沿线地下水位埋藏较浅,主要由大气降水及河流补给,地下水属潜水型,水位随季节性的变化而变化。
地下水有第四系孔隙潜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最大涌水量3.7×104m3/d。
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
本隧道属龙里县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由于冬季受北部寒潮影响较弱,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具有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
东南季风每年有规律的进退造成干湿季节比较分明。
由于境内地势较高,空气比较稀薄。
雨季一般开始于4 月中下旬,结束于10 月中下旬。
降水主要集中于每年夏季5~8 月,以大雨、暴雨为主要降水形式。
境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雪稍多,潮湿阴冷。
年平均气温14.8~16.1℃;极端最高气温34.4~39.5℃;极端最低气温-9.5~-6.9℃,多年平均降雨量1094.2~1478.8mm;年平均风速 1.5~2.62m/s,最大风速13.0~23.0 m/s;年蒸发量776.0~1329.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9~82%;年雾日数15~37.9 日;最大积雪深10~22c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069.1~1412.6 时。
3、隧道工程地质情况该隧道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上,属高原溶盆区,溶蚀峰丛与溶丘洼地区相间地貌为主,海拔高程在1000~1400m 间,一般相对高差100~220m。
隧道下伏基岩灰岩、燧石灰岩、灰岩夹白云岩、灰岩、白云岩、灰岩、石英砂岩夹页岩、炭质页岩及煤线。
段内伤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黏土。
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茅口组石碳系中统黄龙群,石碳系下统摆佐组、石炭系下统大塘阶、各层岩土特征如下:(1)黏土:黄褐~灰黄色,硬塑状,含约少量灰岩角砾普遍分布于丘坡面,厚0~2m,属II级普通土。
(2)灰岩、燧石灰岩:灰色、深灰色,厚层夹中厚层状,灰岩及燧石灰岩岩质坚硬;该层局部夹深灰色页岩。
地表溶蚀作用强烈,溶沟、溶槽、落水洞多见。
地表出露均为弱风化带,属V级次坚石。
、(3)灰岩夹白云岩:深灰色、浅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质坚硬、性脆。
夹灰白色白云岩,地表岩溶中等发育,地表出露多为弱风化带,属V级次坚石,B组填料。
(4)灰岩、白云岩:深灰色、灰白色、浅灰色,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岩质坚硬、性脆。
地表岩溶中等发育,地表出露多为弱风化带,属V级次坚石,B组填料。
(5)灰岩、石英砂岩夹页岩、炭质页岩及煤线:该层颜色杂,岩性也杂,灰岩为灰色,石英砂岩为灰黄色,细粒结构,硅质胶结,中厚层状,岩质坚硬;页岩为灰黄色、浅黄色,炭质页岩及煤线为灰黑色,质软。
全风化带呈角砾土状,厚0~3m,属III级硬土,D组或C组填料;强化风带呈碎石状结构,厚0~10m,属V级次坚石,D组或C组填料;弱风化带属VI级坚石,B组填料。
二、编制目的依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和《铁路隧道监控测量技术规程》TB1021-2007规定,为保证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结构安全,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在隧道修建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控量测,以实现信息化施工。
监控量测工作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眼睛,不但可以为隧道的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确保施工的安全,还可为隧道设计理论的发展积累经验,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施工现场监测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通过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和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三、监控量测计划与内容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等制定。
监控量测作业应根据监控测量流程图所示的监控量测流程进行。
监控量测流程图监控量测计划的内容包括: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作业人员的组织等。
施工中,当地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及时修改量测计划。
1、监控量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进行日常施工管理;(2)了解支护构件的作用及效果;(3)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4)将监控量测结果反馈设计及施工中;(5)了解隧道施工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6)积累资料,作为以后设计,施工参考。
2、监控量测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必须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确定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1)必测项目应包括下表所列项目:(2)选测项目应包括下表所列项目:(3)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进行物理力学实验,(4)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测和记录。
(5)为围岩为土砂质时可对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初期支护内力、锚杆拉拔试验等进行量测。
(8)对一般硬岩质、软岩认为可以优化设计,减少支护结构数量时,可对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等进行量测。
3、当浅埋隧道上方有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而且需要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应进行爆破振动监测。
四、监测方法及测点埋设1、地质及支护状况观察描述观察并描述隧道围岩地质、地下水情况,衬砌支护情况。
使用仪器、材料、工具:地质罗盘、地质锤、钢卷尺、放大镜、秒表、手电、照相机或摄像机。
2、净空收敛1)、测点布设: 收敛量测是最基本的主要量测项目之一。
与拱顶下沉点布置在同一断面。
埋设测点时,先在测点处用人工挖孔或凿岩机开挖孔径为40~80mm,深为25mm的孔。
在孔中填满水泥砂浆后插入收敛预埋件,尽量使两预埋件轴线在基线方向上,并使预埋件销孔轴线处于铅垂位置,上好保护帽,待砂浆凝固后即可量测。
2)、量测。
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或BJSD-2型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进行自动数据采集。
3、拱顶下沉1)、测点布设: 拱顶下沉主要用于确认围岩的稳定性。
在每个量测断面的拱顶中心埋设一自制的钢筋预埋件。
埋设前,先用小型钻机在待测部位成孔,然后将预埋件放入,并用混凝土填塞,待混凝土凝固后即可量测。
2)、量测。
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或BJSD-2型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进行自动数据采集。
4、地表下沉1)基点布设:埋设在隧道开挖纵横向各(3~5)倍洞径外的区域,埋设5个基点,以便互相校核,参照标准水准点埋设,所有基点应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原始高程。
2)测点布设:在测点位置挖长、宽、深均为200mm的坑,然后放入地表测点预埋件(自制),测点一般采用φ20~30mm、@200~300mm的平圆头钢筋制成。
测点四周用砼填实,待砼固结后即可量测。
3)量测: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观测。
要求a)观测应在仪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且避免在测站和标尺有振动时进行;b)尽量选择在每一天同一时间内进行观测;观测坚持四固定原则,即:施测人员固定,测站位置固定,测量延续时间固定,施测顺序固定,且应每隔30天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基点与水准点的联测,其误差不得超过±0.5 mm(n为测站数)。
4)数据简要分析:可绘制时间-位移与距离-位移图,曲线正常则说明位移随施工的进行渐趋稳定。
如果出现反常,出现反弯点,说明地表下沉出现点骤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状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5、锚杆拉拔力1)使用前,在具有一定资质的实验室对仪器进行标定;2)测试前,现场加工一块铁(或钢)垫板,中间孔径不小于锚杆直径,一侧带有凹槽,凹槽长、宽及厚度稍大于锚杆垫板的相应尺寸;3)测试时,将预先加工的垫板放在锚杆垫板上,其带有凹槽的一面朝向岩石墙面;4)将锚杆拉拔计的接口与待测锚杆的外露端连接紧固;5)拉拔计百分表归零,然后人工摇动油泵手柄,使油泵压力逐渐升高;6)油泵压力达到15吨,可停止继续加压,记录锚杆位置及油泵压力值,油泵卸压,如果油泵压力未达到15吨,锚杆破坏,则该锚杆可认为安装质量不合格;7)量测结束,填写锚杆拉拔测试报表,检查核实后,上报主管部门。
8)根据锚杆拉拔试验的油泵压力与试验标定数据或曲线即可换算出锚杆拉拔力。
6、围岩内部位移(洞内埋设)用于监测隧道围岩的径向位移分布和松弛区域范围,获得决定锚杆长度的判断资料、隧道每一量测断面布设5组测点。
1)仪器设备多点位移使用4点钻孔伸长计进行量测。
它由四个钻孔锚头、四根量测钢丝、一个测筒、四个电感式传感器和它的量测仪器—数字位移计组成。
2)测点安装a在预定量测部位,用特制直径140mm钻头,钻一深40cm的钻孔,然后再在此钻孔内钻一同心的直径为48mm的小孔,孔深由试验要求确定,钻孔要求平直,并用水冲洗干净。
b矫直钢丝,并截成预定长度,将钢丝连接在钻孔锚头上。
c把锚头末端插入安装杆,然后将锚头推进到预定深度,在操作时要注意定向,避免安装杆旋转,千万不能将安装杆后退,以免安装杆和锚头脱落。
d紧固锚头,若用楔形弹簧式锚头,则用30~50公斤力拉钢丝,如果锚头不滑动,即可认为锚头已经锁紧;若用压缩木锚头,则等待压缩木吸水膨胀后,亦用30~50公斤力拉钢丝,若拉不动,则可认为锚头已经紧固。
e重复以上2、3、4操作步骤,安装剩余锚头,每根钢丝必须穿过楔形弹簧式锚头上的环或压缩木锚头中间的铁管,要注意避免钢丝互相缠绕。
f把与各锚头连接的钢丝分别穿过测筒上的各个导杆,并把测筒的上筒用固定螺丝、木楔及水泥砂浆固定在孔内,然后拉紧钢丝,并用螺母夹紧在各个导杆上,这时要注意调整导杆距离,使之有15mm 的伸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