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合集下载

剩余价值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工资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而这个工资只能保障他们的生活所需。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获得的工资。

这种差额部分就被称为剩余价值,它是资本家从劳动者身上所获取的一种利润形式。

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支配劳动者的劳动力,使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归自己所有。

剩余价值的产生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剥削关系。

由于劳动力的价值远远低于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实现了对剩余价值的占有。

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它推动着资本的积累和扩张。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会不断追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加强对劳动力的控制。

然而,剩余价值的存在也带来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被资本家垄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一。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

产品
W 总价值
W 社会价值
W 个别价值
超额 m
一般企业
20斤
60元
3元
3元
0
棉纱 (48c,6v,6m)
个别企业 劳动生产率
40斤 棉纱
108元 (96c,6v,6m)
3元
提高一倍
2.7元
12元
(3-2.7)×40
3、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
◆超额剩余价值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 件,是个别企业获得的,它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保持和延续
维持
与其它商品价值决定的共同之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生产和再生产 劳动力 所必需 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决定
A 的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 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延续 发展
练劳 费动 用者 。的
教 育 训
活生维 资活持 料所劳 的必动 价需者 值的家 。生属
活生维 资活持 料所劳 的必动 价需者 值的本 。生人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可以自己支配劳 动力
劳动力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 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A
成 条件 为
劳动者有完全人身自由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
W 必须出卖 劳动力
在封建 社会末 期逐渐
形成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恢复、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m 生产 M 消费
分配
再次,生产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亡。
产生 发展 灭亡
m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的现象和本质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由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的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的生产上去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有矛盾的。

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来考察。

劳动价值理论,虽不是马克思提出,但前人并没有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

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有关。

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私人劳动必须要经过流通、消费过程来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产生了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的二重属性。

商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的流通、消费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在流通、消费中实现的过程。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与剩余价值)【圣才出品】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与剩余价值)【圣才出品】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1.简述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异同。

答:(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相同点它们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在流通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同样有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而在每一个流通过程中都同样有三个当事人,即买者、卖者和又买又卖者。

(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不同点①流通形式不同。

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起点和终点都采取货币的形式;而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货币只是商品交换过程的媒介。

②经济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表现为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是“为买而卖”,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这就规定了商品流通的运动是极其有限的;相反,资本流通表现为资本家拿出货币购买商品,是为了下一步卖掉商品重新收回货币,是“为卖而买”,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

③流通限度不同。

商品流通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其运动的终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进入消费,因而运动停止;而资本流通的目的就在于价值额增值,资本对这一目的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它的运动必须是连续的、周而复始的。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答:(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为G W G'——。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商品实行等价交换,交换的结果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然而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流通的结果实际发生了货币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

(2)解决资本总公式的先决条件①在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所有商品都按照价值实行等价交换,剩余价值根本无从产生。

在不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如果资本家都贱买贵卖,互相欺诈,其结果是他作为卖者在商品提价时赚的钱又会在作为买者时多支付出去。

这样互相抵消,剩余价值的普遍存在也无从说明。

即使有的资本家善于经营,只是贱买贵卖,那也只能改变商品总价值在不同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分配,丝毫不能增加整个资本家阶级所占有的货币财富。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矛盾运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序言》)
3
●社会生产关系的确切内涵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 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 言”) “政治经济学不是把财产关系的总和从 它们的法律表现上包括起来,而是从它们的 现实形态即生产关系上包括起来。” (马 克思:《 论蒲鲁东》)《论蒲鲁东》一文 是蒲鲁东去世后,马克思应《社会民主党人 报》的编辑施韦泽的请求于1865年1月24日 写的。
(2)《资本论》第2卷通过分析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 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矛盾,论证了现实性
(3)《资本论》第3卷通过分析资本积累规律和利润率下 降规律,剖析了产生根源及发展趋势
“危机永远只是现有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永远只是使已经 破坏的平衡得到瞬间恢复的暴力的爆发。”
20
六、对未来社会经济关系的科学预测
19
3、经济危机理论
(1)《资本论》第1卷通过分析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 手段,指出了潜在可能性
“商品交换过程是在两个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形态变化中完成 的:从商品转化为货币,又从货币转化为商品。” “在这里,一方面,我们看到,商品交换怎样打破了直接的产品 交换的个人的和地方限制,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物质交换。另一方面, 又有整整一系列不受当事人控制的天然的社会联系发展起来。”
1、揭示了剩余价值一般 “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 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 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 来考察剩余价值。”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金只有当它给自己的 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时候,才叫做资本。”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利润只是剩余价值 的第二级的、派生的和变形的形式,只是资产阶级 的形式,在这个形式中,剩余价值起源的痕迹消失 了。”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剩余价值一般→剩余价值特殊(利润、利息等) ↑↑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docx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docx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家是拥有资本并能不断剥削工人的使用价值的人,是不是任何有货币的人都叫资本家?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任何一个资木家在开始他的剥削活动时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用这些货币来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这叫做原始资本,资本和货币的区别是什么?1、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当货币作为一般流通手段时,货币流通公式:W-G-W (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当货币在执行资本职能时,资本流通公式:G—W—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 这两种流通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1)顺序不同。

它们在买和卖的顺序上是相反的,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3)在整个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4)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合占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

在质上没有区别,但是量有区别,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究竟什么是资木?■资木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应该是:G—W—G'。

G' =G+AG,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

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

可见,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正是这种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木流通公式G-W-G z,概括了产业资木、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所以是资木的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G-W-G '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是资本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匕①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②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02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02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 在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时, 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揭示了资本、利润等范畴 的社会历史性。
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 运用,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科学方法论的创立,马 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 提出了剩余价值一般的概念。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 剩余价值一般作了更广泛的探讨。他把剩余价值 一般和剩余价值特殊的转化关系,看做是资本一 般形式到资本特殊转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和 《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
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早期阶段 二、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创新
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早期 阶段
对现实社会研究和理解的需要,是推动马克思研究 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原因。
概括起来说, 主要体现在:
第一,未来社会所有制理论。 第二,未来社会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时间的思想。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时间问题又
作了综合性的论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强调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才能对 社会生产实行“直接的自觉的控制”。 其二,提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 产基础上的“自然规律”。
在与奥格斯堡保守派报纸《总汇报》关于共产主义 的争论中,马克思深感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 对共产主义思潮的产生及其性质作出探讨。
此外,马克思思想的内在发展,要求他深入到政治 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去。
1844年8月马克思完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尝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016考研政治考点:资本主义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2016考研政治考点:资本主义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2016考研政治考点:资本主义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政治经济学中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内容涉及到一些条件和影响因素,需要考生多加留意。

在学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时,提醒各位考生注意理解这些概念本身的意义是什么,搞懂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不难理解。

下面,文都网校就给大家梳理一下有关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知识,请大家注意考研政治考点。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关于资本主义工资最容易考本质和表现。

考生往往是学得挺明白的,但是到做题就做错。

所以要理解,之后再做题巩固就好了。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再深入地讲一下。

工人的工资是在工人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支付给工人的,尤其是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更是表现为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其实,如果工人的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那么,资本家给工人的工资就应包括必要劳动时间补偿劳动力价值的部分,也应包括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显然,资本家不会把工人的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都给工人,那样资本家无所得。

所以,资本家给工人的工资仅仅是工人的部分劳动所得,不是全部。

工资仅仅是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工资本质上是工人的劳动力的价值。

二、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1.利润和利润率首先要理解利润是怎么来的。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做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因为资本家眼里,剩余价值并不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而是由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所以,在资本家眼里,剩余价值不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

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润掩盖了剥削关系: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政治经济学(资)习题集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资)习题集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资)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忙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得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

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得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得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得地位与关系、产品得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得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得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与变化得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现实意义。

⑴认识与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⑶正确认识我国得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与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与处理问题、⑸对学好其她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

商品得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得有用性、由商品得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必须对别人有用,就是社会得使用价值b必须就是劳动产品得使用价值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得使用价值,从而就是交换价值得物质承担者、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得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得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就是交换价值得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就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商品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得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就是商品c 不就是为了交换得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就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就是商品得自然属性,价值就是商品得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得社会关系b使用价值与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c两者得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得劳动得二重性。

具体劳动就是劳动得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得关系。

抽象劳动就是无差别得人类劳动,就是劳动得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得社会关系。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2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2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2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流通总公式(1)资本流通公式G(货币)——W(商品)——G (更多货币)。

这个公式表明,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将商品出卖,换回更多的货币。

(2)商品流通公式W(商品)——G(货币)——W(商品)。

这个公式表明,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取得货币,然后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3)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异同①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相同点两种流通都有卖和买两阶段,都是买和卖两阶段的统一,都有卖者、买者和既卖又买三种当事人。

②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不同点a.交换目的不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出卖自己的商品,是为了换回自己需要的另一种商品,即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在资本流通中,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货币在质上没有区别。

但是,在资本流通中最初付出的货币和经过流通收回的货币,是两个不同的量,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b.交换内容不同在商品流通中,它的内容是不同的商品即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

在资本流通中,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

c.运动的界限不同商品流通是先卖后买,资本流通是先买后卖;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d.体现的生产关系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充当商品流通媒介的一般等价物;而货币变成资本就是一般等价物充当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表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资本与剩余价值摘要:本文描述了资本的产生来源,资本的总公式,货币是如何转化为资本的,货币成为资本的前提条件,以及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以及可变资本的关系。

关键词:资本,剩余价值,可变资本,不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正文: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货币只有在作为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时才可以成为资本,故而资本是流通中增值了的部分即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流通就是首先从货币开始,人们用货币换取商品,进而直接出售或进一步加工再出售换取货币,若用G表示货币,W表示商品,G'表示比G更多的货币则可得公式G-W-G'。

在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资本的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卖而买,从而获得更多的货币,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实质是两极同质异量,可以进一步地体现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剥削关系和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要求之间的矛盾。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两个流通公式。

第一,剩余价值的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货币投入流通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剩余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流通过程;第二,流通过程不产生剩余价值,在这其中等价交换与不等价交换两个相反的过程均存在。

既然资本流通中是从货币开始的,货币也可以成为资本,与货币有关,那么货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转换为资本,及货币转换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因为只有劳动力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家只有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才能占有剩余价值,货币才能带来剩余价值;而货币只有带来了剩余价值才能成为资本,因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另外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货币在作为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才可以成为资本。

对于剩余价值,它的生产过程可以包括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大二毛概各章知识点

大二毛概各章知识点

大二毛概各章知识点第一章: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2. 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的定义与目的-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3. 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对经济学的指导作用第二章: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1. 价值与价值规律- 价值的决定因素- 价值规律的表现方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2.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 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来源3. 利润和剩余价值率- 利润的概念与性质-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法- 利润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第三章:货币与货币资本理论1. 货币与货币形态- 货币的定义与特征- 货币的职能及其演变过程- 货币形态的基本类型2. 货币资本的形成与流通- 货币资本的产生条件- 货币资本的流通方式- 货币资本流通的作用及其局限性3. 利息与货币资本的增殖- 利息的本质与规律- 货币资本增殖的途径与原因- 利息与剩余价值的关系第四章:资本与资本家阶级理论1. 资本家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资本家阶级的定义与特征- 资本家阶级的形成条件- 资本家阶级的发展阶段2. 资本与剥削- 资本的本质与属性- 资本与剥削的关系- 资本的扩张与积累3. 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危机-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转型与变革第五章:无产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1. 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无产阶级的定义与特征- 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2. 阶级斗争的本质与形式- 阶级斗争的历史起源- 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3.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 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与途径 -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特征 - 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与限制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大二毛概各章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并非详细的论述和解释。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第五讲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第五讲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第五讲资本和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第五讲:资本和剩余价值一、简介本教案将深入探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

通过深入了解资本的运行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作规律和问题。

二、资本的定义与特征1. 资本的定义:资本是一定数量的货币或者商品,通过投资和再生产过程,以实现增值为目的的生产资料。

2. 资本的特征:a. 价值增殖:资本通过再生产过程,实现增值,即剩余价值的产生。

b. 动态属性:资本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通过各种投资运作以获取最大利润。

c. 无产阶级占有:资本不是普通人或劳动者所占有,而是被资本家所占有和掌控。

三、剩余价值的产生1. 剩余价值的定义: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减去工资的差额,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利润来源。

2.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a.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使用。

b. 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其中一部分价值用于弥补劳动者自身的生活需要,称为必要劳动。

c. 剩余的价值部分被资本家占有,即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并继续用于资本的再生产和扩大。

四、剩余价值的分配1. 剥削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部分,用于再度投资扩大资本规模,并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2. 工资: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用于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

3. 国家税收:政府通过对剩余价值进行征税,用于公共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的提供。

4. 资本家个人所得:资本家作为资本的所有者,可享受剩余价值的部分作为个人所得。

五、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剧烈变动和矛盾1. 增长驱动力:剩余价值的追逐使得资本家不断投资扩大资本规模,推动经济增长。

2. 产业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由于剩余价值利润率的变动导致生产和投资的波动。

3. 剥削矛盾:资本家为获取更多剩余价值,常常削减工人的工资,导致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与剩余价值)【圣才出品】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与剩余价值)【圣才出品】

第2章资本与剩余价值一、概念题1.剩余价值答: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因为只有在流通中才能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好前提条件。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时间总是要超过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只要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之上,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就会超过劳动力价值,资本家就能够从雇佣工人身上榨取到剩余价值。

2.资本答:资本是靠剥削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在物质内容上和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和生产资料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时,它们才成为资本。

从资本的价值运动形式看,资本具有的一般共同属性有以下几点:①垫支性。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有一定量的资本。

资本积累到一定规模才能用于生产投资,在运动中要保持原有价值并如数流回企业。

②运动性。

资本是一种运动着的价值,在运动中保存自己并增殖。

③增殖性。

增殖是资本的基本职能,私有资本要增殖,公有资本也要增殖。

只有资本增殖,才能增加社会财富,积累资本,从而实现扩大再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

在一般共同属性之外,资本又具有特殊性。

资本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属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体现了剥削关系;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资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按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其周转方式,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独立职能,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按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按其社会构成,可分为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