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芣苢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上册《芣苢》 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上册《芣苢》 课件(共27张PPT)
文本构建
芣苢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六个动词的变 化,表现了古代女子采芣苢 时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 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 洋溢着劳动的热情,也从侧 面烘托出了采芣苢的女子朴 素、自然之美。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结构图示
1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任务设计 1.《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案 全诗只有“采”“有”“掇”“捋”“袺”“襭”六个 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 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
1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2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 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 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答案 用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运 用拟人的修辞格,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 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芣苢》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芣苢》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章:采摘芣苢时的动作描写,数量由少到多

第三章:芣苢越采越多,人们采摘完毕,满载而归
动词分析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捋”是对手取芣苢的动作的具体 描写,“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叶,“捋”是把 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既 写出芣苢的不同长势,也描绘出人们采 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欢乐的场景。
采 有
掇 捋
袺 襭
分析结构
思考,《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全诗只有“采”“有”“掇”“捋”“ 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 字均无改变,全诗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 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 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 感。
重章叠句、循环往复手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芣苢——车前草
芣苢
解题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 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 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 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 《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 诗。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 录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 又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被汉儒 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
(七)、论据的角度: 是否典型、新颖。
劝学 1.论证特点
(一).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相结合(无)
(二).论证结构 (层层递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 (四)、语言表达(明白易懂、生动形象、排比和对偶使文 章有气势) (五)、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法。(开门见山)
主旨概括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表现了周代一群妇女一边唱着 描述自己劳动过程的歌谣,一边采摘车前草的情景,她们的 劳作虽然艰辛,但却有一种出自天性、热情开朗的欢乐,表 现了劳动人民的乐观情绪和苦乐相随的精神状态。

《芣苢》ppt课件24张

《芣苢》ppt课件24张

采采芣苡, 采之, 有之, 掇之, 捋之, 袺之, 襭之。
重章复沓
• 重章复沓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 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不断 重叠中,产生了简洁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从轻快的 节奏中,也表现出采集者劳动的欢乐。同时,六个动词的 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越来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浪动,一浪方罢,一浪又至。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加深理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复沓的形式,像《芣苢》 这篇重叠得更加明显。综观《芣苢》一诗,只有六个动词的变换, 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 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 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 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 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 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
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 题,就事唱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自然质朴,且饶有趣味。
【文本解读】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 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便起劲。可谓一路 辛劳,一路欢歌。在与自然相交响的情态中,她们情绪饱满,歌声高昂。
采采 ,薄言 。采采 ,薄言 。
学采以致采用 ,薄言
。采采
,薄言

采采 ,薄言 。采采 ,薄言 。
“劳动开创未来”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 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 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 想不会自动成真。” ——习近平
“一勤天下无难事”

《芣苢》课件(共22张PPT)

《芣苢》课件(共22张PPT)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 诗歌 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 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305篇。
2.《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以下 三类: 风 、 雅 、 颂 。
3.《诗经》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指: 赋 、 比 、 兴 。 4.主要内容: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 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 生活的一面镜子。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 比较概括,还不具体。前两句表现出 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 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捋”是对手取芣苢的动作的具体 描写,“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叶,“捋”是把 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既写 出芣苢的不同长势,也描绘出人们采摘时 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⑷掇(duō):拾取,摘取。
⑸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⑹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⑺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想象之 擘画之

1.请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描绘你心中的“采芣苢”图。 (50字左右)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
爱情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 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
劳动
读一读 填一填

6.1《芣苢》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6.1《芣苢》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情感表达方面有 何艺术特征?
① 这首诗的结构比较特别,各部分重章复沓到了极致。 虽然《诗经》中的民歌多用重章复沓,但这首诗尤为 突出。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不断变化,其 余的诗句重章复沓,达到了重章复沓的极致。诗句在 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节奏, 切合采摘芣苢劳动的轻快动作节拍,表现了她们歌声 中的喜悦心情。
③ 体现了先民快乐幸福的生活感情。 采摘芣苢的人是当时生活在下层的平民。周朝实行 “井田制”,劳动人民生产所得的很大部分要上交 给贵族阶层。再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能留给 自己的粮食是有限的,人们有时会采摘野菜来补充 口粮。芣苢既是有食用价值的野草,也是能治病的 药材。因此,当人们采摘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治病的 芣苢,心情是愉悦的、欣喜的。因为人们看到了生 存下去的希望,所以当时的他们是快乐幸福的。
四言诗
“四言诗”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是 中国汉代以前通行的诗歌形式。《诗经》是这种诗体的 代表。四言诗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单纯而 有天籁的意味。 四言诗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
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1.听范读音频并纠正字音; 2.本诗描写了怎么样的劳动过程; 3.本诗的六个动词在用法上有哪些好处;
课文解读
1.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摘芣苢。前两句 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 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 “采”“有”,是对采摘的一般性描述。
③ 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只写了采摘芣苢的过程,却没有交代采摘的 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 白留给读者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于是,细 节中的蛛丝马迹就激发读者进行揣摩并加以想象, 然后创造出更具体形象的美。读罢诗歌,人们眼前 仿佛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平原旷 野上你追我赶、群歌互答,同时又不忘采摘芣苢的 欢快劳动场景。

第6课《芣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6课《芣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劳动的盛景,美好的期待
芣苢
内容之美:简与丰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有(取得、获得)是一般性描述、概括。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从掇(摘取)到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对手取芣苢的动作具体描写, 或一颗一颗摘取,或一把一把地抹,真切生动。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抛秧( )接, ( )拔秧( )插。
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起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 四个动词,准确刻画一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忙碌充实的生活。
笠是( )( )蓑是( ),雨从( )( )湿到( )
冒雨插秧,农事繁忙。 兜鍪(战士戴的头盔,秦汉以前叫胄)、甲(铠甲),都是战斗用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
芣苡即车前子,本意为“胚胎”,具有“宜子的功用”。原始女性都藉以表现“结子的 欲望”。父亲又从生物学和社会学观点指出,宗法社会“一个女人是在为种族传递并繁 衍生机的功能上而存在着的”,如果她不能生育就要被侪类贱视,被男人诅咒以致驱逐, 甚至还要遭神——祖宗的谴责。因此对已婚女性来说,采芣苡的风俗所含的意义“严重 而神圣”。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丈夫将射中的鸭雁带回家,妻子做好菜 肴,两人饮酒多欢畅。 • 有人说,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独爱《诗经》,普通的劳作,也自 有一份喜悦和欢快。 • 先民们或许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
善于做官
插秧歌 南宋 杨万里
课堂朗读与记忆训练
三、情感之美:劳动的喜悦,美好的期待
那是一个夏天,芣苡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芣苡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这边 人群中有一个新嫁的少妇,正捻那希望的玑珠出神,羞涩忽然潮上她的靥辅,一个巧 笑,急忙地把它揣在怀里了,然后她的手只是机械似的替她摘,替她往怀里装,她的 喉咙只随着大家的歌声啭着歌声——一片不知名的欣慰,没遮拦的狂欢。不过,那边 山坳里,你瞧,还有一个佝偻的背影。她许是一个中年的硗确的女性。她在寻求一粒 真实的新生的种子,一个祯祥,她在给她的命运寻求救星,因为她急于要取得母亲的 资格以稳固她的妻的地位。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共2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共23张PPT)
芣苢
教学目标
➢ 反复吟咏,感受诗歌叠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 声情之美。
➢ 涵咏咀嚼,体味诗中六个表现劳动变化的动词的含义, 想象诗歌以自然质朴的口语所表现出的富有生机活力的、 欢快的采摘劳动场景。
➢ 感受诗歌体现的劳动者的苦与乐,体会古代劳动者的劳 动热情和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劳动精神。
课堂导入
——陶渊明《荣木》 习习和风起,采采彤云浮。
——谢灵运《缓歌行》
• 采芣苢的动作过程
• 采芣苢的动作过程
动词 采 有 掇 捋 袺 襭
意义 采摘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兜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 据《本草》,芣苢有“强阴益精,令人 有子”的功能。捋其穗而得其籽,以做 此用。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在儒家诗学中,诗的功能有二,一是知识性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指向诗歌的内容;二是义理性的——兴观群怨、事父事君,指向诗歌的主 旨。
题解
··
《 •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 305篇。
➢ 诗歌的叙事艺术——章句的重复,即复沓手法。在《诗经》中经常表现为重章 叠唱。
➢ 复沓手法的艺术表达效果:
✓ 特殊的音乐效果,会产生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 ✓ 带来和谐舒缓的节奏,营造出轻松快乐的氛围;
➢ 正是这种复沓的手法让诗歌的意境变得和谐、纯美,使得诗歌构筑起一种诗 意的生命状态,具有和谐维度的审美价值。
• 上古先民们的采摘活动
➢ 采摘活动是上古先民最为重要的劳动内容之一。在男耕女织的上古农耕时 代,采摘是先民获取用来果腹的食物或者治病的药物,用来保暖的衣物, 以及用来祭祀的祭品的重要手段。

第6课《芣苢》课件

第6课《芣苢》课件
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
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自学指导与检测三 品句子 悟手法
●《芣苢》一诗在艺术形式上有什 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
艺术形式
(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看似单调,有它特殊的效果。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 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 程。
(2)运用赋的手法,铺陈造势,动词 (“采”“有”“掇”“捋”“袺”“襭”)细腻且具体地描写了 劳动的过程,自然顺畅,富于变化,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 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 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 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 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 的热情。
《诗经·芣苢》
导入新课
齐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它们共同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⑶晨星理荒识 二 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
表达效果 三 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当堂练习(3分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 曲。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颗一颗地拾取到一把一把地捋, 可谓一路辛劳,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 沉重的压迫说法不恰当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 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 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芣苢》课件(91张PPT)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芣苢》课件(91张PPT)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 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 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 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 生活的一面镜子。
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 曹、豳十五国风, 160篇。 • 雅是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 105篇。 •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分周颂、鲁颂、商 颂, 40篇。
6.1 芣 苢
• 《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 之情。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诗 经》中的经典篇章。“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 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 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 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 “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导 入
• 劳动是最美的,辛勤的劳动会结出累累的硕果。今 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亲历古人劳动的情景。
文学常识
• 1.《诗经》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 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 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 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说法。 • 《诗经》这部书,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

第6课《芣苢》课件精品PPT29张

第6课《芣苢》课件精品PPT29张

读,与诗人相通
《芣苢》诵读感知
朗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 把握好节奏;注意轻重音,助词适 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读出劳动的欢 欣,内心的热情。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Hale Waihona Puke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品味动词,还原场面:
劳动阶段
开始 过程 收获
品读探究活动二
《芣苢》在写法方面有哪些特色? (1)赋的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本诗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采采芣苢,薄 言采之”这个句式贯穿始终,反复铺陈,把采芣 苢的热闹欢乐场面充分展现出来。
(2)重章叠唱的手法。 全诗一共三章,每一章的句式相同,只有六
⑵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 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 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 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 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 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 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 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 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 ,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翻译诗歌。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请用一句话概括《芣苢》的主要内容。 答案:这首诗写妇女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歌世界里,去看一下古人的 劳作场景。

6.1《芣苢》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6.1《芣苢》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密稠稠。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
答案:重章叠句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
分 , 有 十 五 国 风 。 比 较 常 见 的 篇 目 有 《 周 南 ·关 雎 》 《 秦
风·蒹葭》《卫风·氓》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为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诗
一般看作“正声雅乐”。常见的篇目有《小雅·采薇》 经
《小雅·鹿鸣》等。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都是通篇用比,把奴隶主剥削阶级比喻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

兴,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用 义
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
之内容作铺垫。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 起兴。
四言诗:
●四言诗: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 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 体,节奏为每句二拍。
芣 苢(fú yǐ)
芣苢,植物名称,即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 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 效果。 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6.1《芣苢》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6.1《芣苢》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旨情感
这是一曲颂扬集体劳作的赞歌,描 绘了大众携手采摘芣苢的情景,映射 出劳动者内心的愉悦。起初,诗中概 述了采摘的过程,结尾则呈现出满载 而返的喜悦,欢乐情绪随之显露。诗 作不断重现劳动的场景,生动展现了 劳动成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 2. 描写形象传神 3. 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
复沓,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 数的词语,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 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
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 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 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
作业: 模仿诗经的重
章叠句和赋的手法, 写一篇场面描写的小 诗。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包括现在说的比喻与象征。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借助其他事物 作为诗歌的开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包括情节叙述、场面描 写、心理对话描写等。
本首《芣苢》主要用的是“赋、比、兴”的那种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这篇诗歌用回环往复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采摘芣苢的劳动场面。
梳理文本
掇(duō): 拾取,摘取。 捋(Luō):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袺(Jié ): 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 ):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 叙述出来。
eg:描绘了一群人在采芣苢的过程,从一开始的“采之” 可以看出是劳动的刚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采越多, 越采越快,变成大把大把的“捋之”,到后来要用衣服 “掇之”“撷之”,可见这次采集收获颇丰。整首诗传达 出一种热闹愉快的氛围,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 爱和乐观的态度。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 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 上分为风、雅、颂,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芣苢》课件精品17张

《芣苢》课件精品17张

谢谢大家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三、品读感悟
思考:诗中“采、有、掇、袺、襭”这六个 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说说你的看法?
四、主旨概括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 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诗歌反复地描 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 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唤醒劳动意识 传承劳动精神
·
《 诗 经
周 南芣 》苢
车前草,初夏开 花,结出的子, 就叫车前子,晒 干后可以入药, 有清热解毒的功 效,所以古人就 要去采摘部诗歌总集 ,其所收录的诗歌创作 于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
2.目前通行的《诗经》共收诗 305 首,先秦时称《诗》《诗 三百》, 西汉 被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欣喜之情。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4.《芣苢》中,《芣苢》一诗中,




”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5.《芣苢》一诗中,




”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6.《芣苢》中,写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的两句是


”。
参考答案: 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2.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3.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4.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5.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6.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3.《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
三类。
风、雅、颂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6课 芣苢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6课 芣苢 教学课件
40篇
第十五页,共十七页。
赋比兴
■ 《诗经》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 ■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排比(物、事)。 ■ “比”:“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比喻。 ■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
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赋比兴
■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第四页,共十七页。
《《芣芣苢苢》》呈呈现现怎怎 样样的的语语言言特特征征??
第五页,共十七页。
鉴赏诗歌单纯从语言角度有哪些切口?
■ 1.词语(词性):形容词、名词、动词、叠词、拟声词 ■ 2.句式:长短、整散 ■ 3.修辞(表现手法) ■ 4.语体风格:口语、书面语;幽默、机智 、庄重、俏皮、严肃、沉
第三页,共十七页。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 “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 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具见《通志序》)赋指平铺直叙,比 即比喻, 兴指先言他物,再借助联想引出作者要写的事物。
周南·芣苢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第九页,共十七页。
“采、有、掇、捋、袺、襭”有顺序吗?
■ 采采:茂盛的样子。 ■ 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 有:藏。 ■ 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 捋(luō):用手握物而脱取。 ■ 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 襭(xié):兜入衣襟扎并将衣襟系在腰间带子上。
■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6.1 芣苢(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共28张PPT)

6.1 芣苢(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共28张PPT)
把衣襟掖在腰 带上兜东西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劳动过程) (劳动欢乐)
深入探究
3.前人读《芣苢》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 象。”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象?请描述 画面,再现劳动场景。
① 采摘前的喜悦图,一想到如此茂盛的芣苢,即将“采而有之”,不由得心情欢悦, 动作轻快,情绪高昂。
②采摘时的竞技图,慢慢摘取的动作就变成了飞快的拾取,紧接着由手指的动作变成 了手指与手掌的协作,从“拾”变成了大把大把的“捋”。
③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飞快地采摘,让她们不得不一手拉起衣襟,一手把捋下的车 前子放进去。但这样仍然不够,最后,她们还要把已经沉甸甸像个大包袱似的衣襟塞 进腰带里。 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繁复,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
妇女采集车前 子 即“ 芣 苢 ”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源于繁衍种族的观 念,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
《毛诗序》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此当 芣 苢 粲粲结子 之时,妇女们结伴而出,竞相采撷,其情绪是相当兴奋,场面是尤其热 烈的。周南地方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
写作背景
《诗经名物图解插图》 芣苢和卷耳
《芣苢》之作,兴采之也,如后 人之采菱则为采菱之诗,采藕则为采 藕之诗,以述一时所采之兴尔,何它 义哉!
——宋 郑樵《诗辨妄 》

整体感知
跟着范读朗诵诗词,标注读音、划分节奏。勾画 重点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整体感知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领会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提高 鉴赏诗歌的能力。

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中热情、 喜悦的劳动气息和劳动之美。

第6课《芣苢》课件

第6课《芣苢》课件

手如柔荑(tí),肤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
如凝脂。
白润;
领如蝤蛴(qíuqí),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
齿如瓠犀(hù xī)。齐整;
螓(qín)首蛾眉,巧 额头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
笑倩兮,美目盼兮。 人心,水灵的眼珠一转摄人魂。
《诗经·卫风·硕人》
兴,也叫起兴: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先写其他事物,然后引出诗人真正所要吟咏的内容。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B.“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比喻修辞,其含意是:因久候恋人 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 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C.全诗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 D.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如在眼 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 指“你”。衿,即襟,衣领。 ②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④挑(ti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第6课《芣苢》课件精品PPT15张

第6课《芣苢》课件精品PPT15张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掇:一颗一颗或一片一片摘取
捋:顺着枝条一把一把将车前子抹下。
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三、思考探究,品味情境
三、思考探究,品味情境
思考问题2:这首诗歌写了几个画面?
①采摘前的 喜悦图
②采摘时的 竞技图
一想到如此茂盛的芣苢,即将“采而有之”,不由得心情欢悦,动 作轻快,情绪高昂;
慢慢摘取的动作就变成了飞快的拾取,紧接着由手指的动作变成了 手指与手掌的协作,从“掇”变成了大把大把的“捋”。
③采摘结束时 的丰收图
飞快地采摘,让她们不得不一手拉起衣襟,一手把捋下的车前子放 进去。但这样仍然不够,最后,她们还要把已经沉甸甸像个大包袱 似的衣襟塞进腰带里。
四、体会情感,吟唱诗韵
思考问题3:《芣苢》展现出他们劳动时情景。如果要给诗歌加个诗
三、思考探究,品味情境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思考问题1: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其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 析原因。
有:采取,指已采起来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解题
芣苢 :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说即车前 子,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并且其穗 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 信仰有关。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二、比较译文,分享交流 综合比较下面两种译文,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
四、体会情感,吟唱诗韵
①采摘前的
吟唱
喜悦图
②采摘时的 竞技图
走进《诗经》

《芣苢》教学课件33张2022-2023学年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芣苢》教学课件33张2022-2023学年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本研读
4、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 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①赋的手法。 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 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 题,就事唱事。
文本研读
4、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 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②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 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 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 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 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 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句意分析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 采起来。
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 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 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
句意分析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文本研读
2.《芣苢》一诗句式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 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 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 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 美感。
朗读感悟
芣苢 《诗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言诗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 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东汉末年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 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
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
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并教 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 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 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的内容,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小试牛刀:“四书五经六艺“知多少?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 、 五经 ——《 诗 经 》《 尚书 》《礼 记 》《 周 易 》 《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3、六艺——①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②六经:五经 +《乐经》
芣苢
素养目标 1.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 . 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 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写作背景
周朝实行“井田制”,劳动人民生产所得的很大部分要上交给贵族 阶层。再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仅仅是最基本 的生存需要,能保证最基本的吃穿需要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是留给自己 的粮食是有限的,人们也会采摘野菜来补充。
芣苢既是有食用价值的野草,也是能治病的药材。因此,当人们看 到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治病的芣苢,心情是愉悦的、欣喜的。人们看到了 生存下去的希望,于是哼着这首歌,将草丛中的芣苢采了又采。因为这 样的劳动成果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人们唱的歌谣是让人感到快乐幸福的。
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 嫩小芣苢,“捋”则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 取下。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 还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3.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襭”两 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 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襟来兜。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2. 这首诗歌虽然简单,但细节描写非常典型,具体体现在哪 些方面?有什么效果?试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这首诗的细节描写从动词的精彩运用中能体现出来。对采摘的过程, 分别采用了“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动词,概括地描写了整 个采摘过程,精练而不烦琐。
表现手法: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 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 击鼓》所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 情誓言表达出来。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 • 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 鸟在河中叫”起兴。
作品介绍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收集了西 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 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 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在先秦时期称《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 《诗经》,并沿用至今。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
课文解读
1.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 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 时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 描述。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2.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四言诗
“四言诗”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是中国汉 代以前通行的诗歌形式。《诗经》是这种诗体的代表。四言诗 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单纯而有天籁的意味。但是, 因为节奏过于短促,缺少内部变化,也显得有些呆板,不适于 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
资料链接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15《国风》,共160篇,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 共105篇,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 《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内容小结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 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 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 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 成果的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1.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 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 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 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 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 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 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