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芣苢 教学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小结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 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 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 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 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 热情。
表现手法: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 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 击鼓》所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 情誓言表达出来。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 • 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 鸟在河中叫”起兴。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2. 这首诗歌虽然简单,但细节描写非常典型,具体体现在哪 些方面?有什么效果?试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这首诗的细节描写从动词的精彩运用中能体现出来。对采摘的过程, 分别采用了“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动词,概括地描写了整 个采摘过程,精练而不烦琐。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写作背景
周朝实行“井田制”,劳动人民生产所得的很大部分要上交给贵族 阶层。再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仅仅是最基本 的生存需要,能保证最基本的吃穿需要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是留给自己 的粮食是有限的,人们也会采摘野菜来补充。
芣苢既是有食用价值的野草,也是能治病的药材。因此,当人们看 到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治病的芣苢,心情是愉悦的、欣喜的。人们看到了 生存下去的希望,于是哼着这首歌,将草丛中的芣苢采了又采。因为这 样的劳动成果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人们唱的歌谣是让人感到快乐幸福的。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并教 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 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 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的内容,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小试牛刀:“四书五经六艺“知多少?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 、 五经 ——《 诗 经 》《 尚书 》《礼 记 》《 周 易 》 《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3、六艺——①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②六经:五经 +《乐经》
芣苢
素养目标 1.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 . 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 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深入探究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1.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 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 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 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 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 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 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课文解读
1.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 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 时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 描述。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2.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四言诗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 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东汉末年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 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
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
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 嫩小芣苢,“捋”则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 取下。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 还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3.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襭”两 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 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襟来兜。
资料链接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15《国风》,共160篇,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 共105篇,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 《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作品介绍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收集了西 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 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 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在先秦时期称《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 《诗经》,并沿用至今。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芣苢
四言诗
“四言诗”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是中国汉 代以前通行的诗歌形式。《诗经》是这种诗体的代表。四言诗 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单纯而有天籁的意味。但是, 因为节奏过于短促,缺少内部变化,也显得有些呆板,不适于 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