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反思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反思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对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并开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仍有片面性。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相关的信息,能够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利于纠正其认识上的片面性。
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懂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为此,本课设定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环节:活动一:中华民族大家庭与“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况—知道民族分布的特点—认识个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对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在第一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饼状图,了解“少数民族”的含义。
在第二个环节,首先,教师让学生围绕提前调查的本班或本校、本社区的少数民族情况就进行交流,并借助课前调查的资料,说说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分布的。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标画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并借助教材第55页活动园里的图文资料,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特点的理解。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进行小结:我国各民族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
在第三个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活动圆,以茶马古道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并结合自己课前查到的资料,讲讲这方面的事例。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进而懂得“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活动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了解“兴边富民”“精准扶贫”等事例—组织、策划主题班会或展览。
在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各民族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及其,知道不同民族之间在生活与交往中要相互尊重彼此的文化习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共两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从而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常识和思维能力,对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尚浅,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2.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激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运用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在分析中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教学道具。
3.安排好课堂座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各民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民族的特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这个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每个民族的特点和文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3.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难点: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个民族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用于学生互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个民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我国的多民族特色。
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民族,展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他学生观看并提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成两队,进行民族知识问答比赛,增强学生对民族知识的记忆。
5.拓展(10分钟)分析我国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努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2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而编写的。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
第一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56个民族是一家。
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
第二课时的教学将学习第二板块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开始对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但是缺乏具体深入的了解,如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就很局限。
不过,这也是正常现象,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几率较小,这就需要教师去做好相应的教育引导工作,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深厚情谊。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身边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但他们在面对民族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对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讨论,从而提高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的重要性。
难点: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教学法:通过播放案例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民族故事,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民族歌曲《中华民族一家亲》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案例分析:播放一段关于各民族之间友谊和团结的案例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中华民族一家亲》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一家亲》(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2.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其对维护民族团结的作用。
3.探讨如何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
-以实际案例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作,如西藏、新疆等自治区的建设成就,让学生理解自治制度对民族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通过历史故事、现代人物事迹等,展现各民族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西藏自治区的建设,展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民族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在本次《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民族话题的关注和热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有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民族分布特点的教学,我采用了地图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但今后我还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现状。
其次,在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实例的选取,用更具说服力的案例来说明自治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作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各民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接触到的往往是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对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的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以及在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
如:某学校各民族学生共同参加校园活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故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引导学生从尊重、理解、包容的角度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
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法律意识、公民责任、民族团结、爱国主义。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法律意识: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公民责任:学生能主动参与维护民族团结,关心国家民族问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管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过于活跃,课堂纪律较为松散。这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虽然我采用了情境模拟和互动交流等方式,但部分学生仍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
3. 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我发现过于注重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评价。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各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大家能够理解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知道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明确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维护民族团结。同时,通过学习,大家还培养了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当堂检测:
1. 根据教材内容,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例题4: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此题属于判断题,不计入总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情况,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观察力、分析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跨文化交流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习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国土面积、人口分布等。
2. 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
3. 认识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逐渐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情况和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2.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交流交往交融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思考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国家概念和地理常识,对中国多民族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可能还有一些模糊的认知,对于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也有待加强。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个主题。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了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情况和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首先,请你们回忆一下,你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吗?学生: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生2:中国有56个民族。
教师:非常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那么,你们知道各民族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吗?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让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应该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进步。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做到民族团结,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接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元文化。
2.新课导入: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案例分析:分析各民族之间的友谊,让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如何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华民族一家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来进行。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及教学反思
池南学校(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一分钟安全教育池南学校(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一分钟安全教育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反思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对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并开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仍有片面性。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相关的信息,能够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利于纠正其认识上的片面性。
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懂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为此,本课设定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环节:活动一:中华民族大家庭与“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况—知道民族分布的特点—认识个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对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在第一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饼状图,了解“少数民族”的含义。
在第二个环节,首先,教师让学生围绕提前调查的本班或本校、本社区的少数民族情况就进行交流,并借助课前调查的资料,说说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分布的。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标画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并借助教材第55页活动园里的图文资料,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特点的理解。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进行小结:我国各民族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
在第三个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活动圆,以茶马古道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并结合自己课前查到的资料,讲讲这方面的事例。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进而懂得“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活动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了解“兴边富民”“精准扶贫”等事例—组织、策划主题班会或展览。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教学课件
三、共同奠定祖国疆域 让学生从不同的时期分析感悟到祖国这片热土有多个民族共同建设,各 族人民团结对外,共同保卫祖国的疆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1、 少数民族对汉族影响不小,汉族也同样影响着少数民族。那汉族通 过什么来影响少数民族呢?大量的迁移流徙使汉族分布更为广泛,影响 着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共建着家园。 阅读资料,说说从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开始对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但是缺乏具体深入 的了解,如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 化等方面的了解就很局限。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查阅资料与探 究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各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了解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1)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为张氏父子统治,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吸收了 大批汉族世家及人民,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使河西文化成 为发展当时汉族先进文化的重要据点。 2)东汉末年,汉族不断向东北迁徙,对辽东的开发和农业技术的传播作 出了贡献。 3)“是时四方贤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 仅孙权与曹操相争于濡源 时,一次即有十余万户渡江而南。西晋永嘉以后,黄河流域汉族更是大 规模迁至江南,经南北朝,仅有汉族不断南迁。大量的劳动力和较为先 进的生产技术,与少数民族一起加速了江南的发展。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的第二 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第二课时(板块)内容:“各 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 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 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鲜活的事例、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种民族的同学,对各民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民族团结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关爱各民族同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使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关爱各民族同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一家亲》。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时主要是民族团结为教育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要维护民族团结。
同时理解我们新型的民族关系。
学会与少数民族的人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中华民族的人团结如一家。
本课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民主,和谐的观点。
二、说学情由于青少年的自我认识水平和控制能力不高,有时候对一件事情的认识可能会出现偏差,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并且能够学习到新型的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的人和睦相处,从而从我做起,为维护民族团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3、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说教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中华民族大家庭】1、民族知识知多少: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我国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民族呢?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什么民族?为什么把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呢?2、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91.5%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一家亲》。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时主要是民族团结为教育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要维护民族团结。
同时理解我们新型的民族关系。
学会与少数民族的人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中华民族的人团结如一家。
本课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民主,和谐的观点。
二、说学情由于青少年的自我认识水平和控制能力不高,有时候对一件事情的认识可能会出现偏差,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并且能够学习到新型的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的人和睦相处,从而从我做起,为维护民族团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3、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说教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中华民族大家庭】1、民族知识知多少: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我国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民族呢?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什么民族?为什么把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呢?2、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91.5%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3、知识拓展: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和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4、发现与分享:(1)你的班级、社区或者你认识的人当中,有少数民族的吗?(2)你知不知道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哪些地区呢?5、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请认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说说我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6、提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7、提问:在这样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情况之下,各民族之间会出现怎样的一种情况呢?8、数据分析(课本第55页活动园):阅读资料,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9、小发现:随着我过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0、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
11、小小分享会:你还知道哪些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措施?【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1、阅读与理解:阅读课本第56页《茶马古道》,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中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2)尝试说一则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2、说一说:各民族不仅是在生活上交往交流交融,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
你知道哪些相关的事例呢?3、故事屋:“彝海结盟”4、小提示:正是由于有各民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团结互助,才有今天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中国。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我过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5、相关链接:课本第58页。
6、小提示: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7、活动园:下面是一一些同学查找到的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事例吗?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过程当中,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努力建立和建设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共同床在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我们各民族是一个共同体,谁也离不开谁。
七、说板书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一家亲》板书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较为理想的课应是在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形成的。
本课的教学中,我还不是很能放开,学生的自主探究有待加强,如何把课堂的生成资源更好的转化为教育资源,这是今后教学须改进的。
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终培养的是学生的生活智慧。
在每一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智慧的培养.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一、说教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本课对应的课程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团结关乎着祖国的发展和统一,而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们的视野与经验仅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何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各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携手各民族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正确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2.知道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分析等方式,初步感受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3.多角度地分析民族交往事例,明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美好情感。
2.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归纳提升的能力。
四、说学情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知道我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对于各民族有个自己的民族节日、特色活动、民族风情有初步了解,而对于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了解不多。
根据平时观察,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查阅资料与探究的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再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国家政策法规,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割的血肉之情,明白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本课教学,我着重抓住教材中的范例和空白,先引导学生“入伙”教材,同时在课堂上拓展的事例,如:接地气的家乡高邮菱塘的回族人,也“入伙”学生,在充分“接童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经验。
在儿童当下的课堂生活中,过去的经验被唤醒,被梳理,被反思,伴随着儿童丰富情感体验的发生。
儿童的社会情感得以培养,实践智慧得以提高,引领未来生活的课程价值得以实现。
本课中的法治教育,我力求让学生自己读中说,读中悟,帮助学生从法律法规的习得状态从对老师权威的依从变成对法律法规意义本身的认同,从刚性的外在约束转化为柔性的内在自觉。
六、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经验回望1.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祖国70岁的生日,在那天大街小巷都会响起了一首经典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2.播放《爱我中华》。
3.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爱我中华》),听了这首歌,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一家亲”,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板书:中华民族一家亲)【设计意图:课伊始,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烘托氛围,回望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我国是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共同建设国家,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了解特点,政策优待1.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五十六朵花装点着这个大花园,这56朵民族花,你能叫出多少名字来?2.和老师一样属于汉族的学生起立。
你们看,班级大多数学生站起来了,汉族学生真不少呀,究竟有多少人呢?看看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
出示饼形图,你想说什么?3.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少,所以我们统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
也就是说,少数民族有多少个族种?4.这些民族花分布在大花园的什么地方呢?出示民族分布图。
看到这个分布图,你想说什么呢?随着学生的交流,引导板书(大散居小聚居)5.正因为少数民族人口少,有着大散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国家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
1)出示小知识:国家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区,这些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除了自治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
2)目前,你们知道全国已经建立了多少个自治区,你能从地图中找出来吗?引导学生认读这五个自治区。
3)除了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出示第四条内容。
学生认读,说说看了这两个资料,你想说什么?6.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了少数民族,保障了的权利和利益,除了这些,国家在教育、经济上也对少数民族有了些政策照顾,有谁知道有哪些政策照顾?(随着学生的交流,着重讲讲精准扶贫、兴边富民行动等方面的政策)7.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更加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出示人口调查图,从这个图中你看出来什么?(板书:交错杂居)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保障,各民族之间流动更加频繁,看,我们同学中也有少数民族的学生。
少数民族的学生请起立。
你们能说说生活在这里有什么感受吗?【设计意图:通过对图形、法律法规等小常识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站一站、数一数等方式充分调查学生的经验,感受民族构成的特点】(三)、互帮互助,和谐相处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扬州就有个自治乡,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2.扬州高邮菱塘,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请看视频《爱驻菱塘》。
从这个片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我们将进行知识问答。
1)江苏省有几个少数民族自治乡?2)菱塘在我们扬州的什么地方?3)在菱塘,主要生活着哪族的人?4)在菱塘,回族人和几族同胞共同生活着?5)在菱塘,回族人生活得如何?6)回族人和其他民族相处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7)回族人的服饰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8)回族有个代表性的建筑是什么?9)回乡民族体育项目邀请赛中有哪些你最感兴趣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