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资料6 贺季衡医案

合集下载

中医医案——冠状动脉硬化

中医医案——冠状动脉硬化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愈胸痹病案:史某,男,55岁。

初诊:1965年10月11日。

主诉及病史:病经十余载,常苦胸闷、头昏、少寐,在当地服药千余剂,疗效不著,来宁求治。

自觉胸次痞闷,有窒塞感,呼吸不畅,腹部隐痛。

大便日二三行,质软,夜寐不酣。

诊查:西医检查为冠状动脉硬化、神经衰弱。

舌苔薄,脉细滑。

辨证:浊阴上乘,清阳被蒙。

治法:通阳泄浊,行气散结。

处方:全瓜蒌15g 干薤白10g 太子参15g 桂枝3g 半夏10g 陈皮6g 广郁金10g 白蒺藜12g 潞党参15g二诊:1965年10月17日。

上药服5剂后胸膺痞闷减轻,头昏已瘥,惟夜寐欠安。

患者喜甚,要求续服原方并加重剂量。

原方去白蒺藜,加远志10g。

按语脾弱之质,大便常溏,饮食不归正化,痰湿内生,浊阴上乘,清阳被蒙,是以头昏头重。

阴踞阳位,气机痞塞,以致胸膺痞闷,1痰浊内阻,阴阳平秘失常,故夜寐不安。

痰浊阻滞,肺气失宣,故呼吸不畅。

治以通阳泄浊,辛开苦降,滑利气机。

方用瓜蒌祛痰开胸,薤白通阳散结行气,桂枝通阳化气,半夏、陈皮化痰和中,党参健脾益气,郁金行气宽胸。

气行痰化,胸阳得旷而胸痹自解。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107-108,张泽生医案。

张泽生(1895-1985),字树霖,号扫尘,江苏丹阳市人,教授、主任医师。

16岁时从孟河费伯雄高足贺季衡学医,凡6载,由于勤学深研,尽得其传。

1919年起悬壶应诊,不久即名闻城乡,成为当时丹阳名中医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应聘至江苏省中医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南京中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历任丹阳市人民代表、江苏省政协常委及全国中医学会江苏分会常务理事等职。

张泽生教授精于中医内科,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证,尤其对诊治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有独到经验。

他首先提出萎缩性胃炎以中虚气滞证居多,治疗应以温中理气为主的新论点,纠正了过去认为该病多胃阴不足的错误论点,先后发表《萎缩性胃炎的辨证论治》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著有《张泽生医案医话集》,1983年“张泽生教授胃病诊疗与教学应用软件”通过省科委鉴定,荣获省科技成果奖和全国微机应用展览会荣誉奖。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的价值中医医案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价值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医医案对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历代医案著作均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内容贯穿其中,后世医家又将理论上的新发明、诊疗技术上的新方法,新体验,方药运用上的新见解,融入医案之中。

随着医案记录及医案著作的不断涌现,中医医案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而且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

二、中医医案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体性。

每则规范完整的医案,在其分析病机、辨别证候、诊断疾病、选择处方、加减用药的过程中,均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方剂、中药等全方位知识,以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基本知识,是中医的整体观特色的最好体现。

三、中医医案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最好教材。

医案如实记录着各个学术流派独到的诊疗思想和临床技能,是流派传承人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那些濒临断代或已经失传的学术流派,后世医家仍可以依据医案类文献继续学习并发展流派精粹。

四、中医医案是中医药文化的特征体现。

名医书写医案,风格各有千秋。

行文之法有正叙、倒叙、插叙、夹叙之别;分析病机有的删繁存精,有的丝丝入扣、细致入微,有的猎险而惊人,有的则实录误案引以为戒,可谓风采各异,琳琅满目。

与西医医案著作相比,中医医案著作更能展示医家的文化底蕴,是最好看的医学文献。

总之,历代中医名家丰富的临诊经验多以医案这一重要载体来传承和发扬,后世医家也多从中汲取精华,运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

可以说,医案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医案作为中医诊疗资料的一种特殊载体,不仅是单纯医疗记录,更是医家诊病技艺、辨证思路、诊疗经验的体现。

通过对古今医案,尤其是名医医案的整理研究,继承名医技医家流派独到的学术思想,是探寻临床诊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培养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清代医案概说]时至清代,医案之作已至鼎盛。

李可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完美word版

李可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完美word版
我曾问过西医,面对垂危病人抢救无效时,何不请中医来会诊?答曰:非吾等不请也,乃尔等不敢也。何以中医不敢?原因有两个:一是回天乏术,现代中医甘当“慢郎中”,把自己锁定在治疗慢性病范围之内,面对垂危病人确实束手无策;二是怕承担责任与风险,因为西医抢救无效,则病人死就是应该的,而中医抢救若有闪失,难免会招来诸多非议与官司,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甚至丢了饭碗,因此,面对急危重症病人,中医常是避之惟恐不及。
李可老中医
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李可著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可医学传略
李可,男,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3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三、中风偏瘫(脑血栓形成)37
四、卒中前兆38
五、面瘫误治坏病39
六、顽麻怪症41
七、蛛网膜下腔出血42
急性结核性胸膜炎重症46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49
真热假寒大实有羸状52
三消重症54
虚寒型糖尿病55
糖尿病火不生土57
重症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胆囊炎58
——兼探无苔舌主病之机理58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同病异治64
十一、产后误用开破致变113
十二、痛经痼疾114
十三、急性盆腔炎寒症115
十四、乳腺囊性增生症117
十五、产后便燥肛裂出血118
十六、乳衄二则118
十七鸡爪风症121
十八、治崩漏一得122
(一)青霉素过敏后血崩122
(二)暴崩欲脱123
(三)暴崩脱症124
(四)蛮补致崩124
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128

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一则火热扰心/竹茹温胆汤曾治一老人,年六十余,患虚烦不得眠,大便坚如弹丸,数日一解,腹内一道热气自脐下冲上,随即昏乱欲绝,医两月不愈。

一医用花粉、知母、芩、连、大黄,连进二帖,几危殆。

余诊得六脉弦劲,与竹茹温胆汤按: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自午服一瓯,热气至心下而止,晡时又服一瓯,其热气至脐下而不至脐,戌初又进一盏,热气不复上升矣,随以滋阴润下药一大剂,大便遂通,安神熟睡,调理旬余而愈。

二则宛太封翁,督理抚建厘务寿人司马之尊人也。

岁同治乙丑年夏间,.患不寐错杂之症,凡数易医,病全不效,延至七月中旬,自觉丹田一道热气上冲,至两乳下及膺胸之间,汗淫淫出,良久渐息,然只背心及肩臂,脉门至鱼际心脉用内科•不寐1521而止,淫透复衣,他处及十指、掌心、并身半以下皆无汗,且温和,自鱼际至两手肩髃皆冰冷,七十天通宵无寐,形瘦神瘁,沉困已剧。

所喜胃纳尚佳,寿翁至孝性成,忧心弥切,时虞风烛,备以后事,铎数承宠召,皆以他往相左。

迫至八月初九日,始应召就诊,因询其病始末,思之已得大概,且诊得左关脉弦而劲,右关和缓,两寸和滑有神。

两尺濡弱,知肾中真阴已损,肝阳偏亢,阴阳有不和协之机,显然可征矣。

夫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阳者,水火之征兆也。

人身一小天地,天地温和,风涛自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今阴阳相逆,乃失其常,故诸病生焉。

且熟气上逆,内风时起,必挟风痰阻住阴阳升降之道路,故有一撅汗出。

若气虚汗出,其汗通身皆有,此定评也。

考先哲论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但宜辨别内因外邪而施治也。

按本症本属内因,爰议镇肝潜阳一法,宗仲景二加龙牡汤,加石斛、丹皮以进二剂,小效;次日重用生龙齿八钱,加龟板五钱,仿欲求阳和,须介属之咸,一服汗减,神静而得寐。

又次日再投一剂,寐虽不如于昨,而腹内之热气上冲大减,左乳下气动亦差除,奈封翁精明,疑药太过阴柔,不敢多服,遂停药,间或自用参、归、龟胶、枣仁、茯神、麦冬、甘草、燕窝平补养心之类,卒不能疗。

孟河医学

孟河医学

清代学者陆膺一谓:“叶天士之后,江浙间医家多以治温病名,独武进孟河名医辈出,并不专治温症。由是医界有孟河派、叶派之分。”叶天士,江苏吴县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名医,出身世医之家,幼承庭训,博览医籍,转益多师,30岁时已声名远扬。对温病的传染途径、致病部位及辨证论治方法等,均有独到见解,他以仲景之说为体、河间之论为用,系温病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平心而论,叶天士绝非“长于外感温病,拙于内伤杂症”,相反他对内伤杂症也有着相当精湛的造诣,是位杰出的临床大家。只可惜与他同时的名医表现出相当的不团结,他与薛生白之间的相互抵毁,与徐灵胎之间的轻视诟病,都有史实可证,使叶派这个优秀品牌不停地受到伤害,在叶的学生中又没有一个出类拔萃的能为叶派重振旗鼓。而就在那一时期,形势出现转折,常州已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如与徐灵胎关系相当密切的法徵麟、法公麟兄弟,著有《本经疏证》、《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的邹澍,著有《医学读书志》的曹青岩等人,以“研古籍,穷义理”在学术界已形成相当浓厚的气氛,而且与孟河早期的一批精英,如王九峰,费士源、马省三、巢沛三、丁佩堂、沙晓风等已建立学术上的沟通,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毋怪乎丁甘仁说:“吾吴医学之盛甲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
2008-12-10 2100
回复
吴越魂
寒衣染霜华
213位粉丝
5楼
一、 孟河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孟河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孟河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经济、文化的繁荣有关。孟河之名,源于唐朝常州刺史孟简拓浚河道而来。孟河在武进奔牛西北,它由浦河(旧名浦渎)一路贯穿养济河、午塘河、小横河等十余条河流而成,是南接京杭大运河北达长江的通江河道之一。唐朝元和年间由常州刺史孟简主持开通,孟河的开通使漕粮船只亦可经由此入江,分流了漕运,同时使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亦逐渐繁荣。至明清时期,常州文风兴盛,文人辈出,涌现出了有全国影响的学派团体,如著名的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在“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思想指导下,孟河镇以儒从医者甚众,或承其家学,或受于师门,且受儒学之影响,同业相互切磋,阐发古典经籍之奥义,或下承诸子百家之说逐渐形成了孟河医派。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的价值中医医案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价值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医医案对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历代医案著作均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内容贯穿其中,后世医家又将理论上的新发明、诊疗技术上的新方法,新体验,方药运用上的新见解,融入医案之中。

随着医案记录及医案著作的不断涌现,中医医案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而且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

二、中医医案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体性。

每则规范完整的医案,在其分析病机、辨别证候、诊断疾病、选择处方、加减用药的过程中,均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方剂、中药等全方位知识,以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基本知识,是中医的整体观特色的最好体现。

三、中医医案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最好教材。

医案如实记录着各个学术流派独到的诊疗思想和临床技能,是流派传承人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那些濒临断代或已经失传的学术流派,后世医家仍可以依据医案类文献继续学习并发展流派精粹。

四、中医医案是中医药文化的特征体现。

名医书写医案,风格各有千秋。

行文之法有正叙、倒叙、插叙、夹叙之别;分析病机有的删繁存精,有的丝丝入扣、细致入微,有的猎险而惊人,有的则实录误案引以为戒,可谓风采各异,琳琅满目。

与西医医案著作相比,中医医案著作更能展示医家的文化底蕴,是最好看的医学文献。

总之,历代中医名家丰富的临诊经验多以医案这一重要载体来传承和发扬,后世医家也多从中汲取精华,运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

可以说,医案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医案作为中医诊疗资料的一种特殊载体,不仅是单纯医疗记录,更是医家诊病技艺、辨证思路、诊疗经验的体现。

通过对古今医案,尤其是名医医案的整理研究,继承名医技医家流派独到的学术思想,是探寻临床诊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培养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清代医案概说]时至清代,医案之作已至鼎盛。

贺季衡先生生平简介

贺季衡先生生平简介

贺季衡先生生平简介
许济群;贺玥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5)003
【摘要】贺季衡,名钧,一字寄痕,江苏丹阳人,清末民初杰出的临床学家,孟河马派之支流--丹阳贺派的开创者.贺先生师从孟河马培之,深得其谪传.先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治学严谨,活人无数.其所传弟子达36人,有<贺季衡医案>传世.
【总页数】2页(P173-174)
【作者】许济群;贺玥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丹
阳,212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92
【相关文献】
1.孟河名医贺季衡用药特色探析 [J], 苏子镇;程杰;韩鑫冰;颜新
2.孟河名医贺季衡《指禅医案·调经门》用药规律探析 [J], 陈昱彤;喻嵘;谭艳;周聪;吴勇军;向琴
3.颜鸣皋先生生平简介 [J],
4.孟河名医贺季衡脾胃学术思想浅介 [J], 谢东宇;武建设
5.季刚先生生平及其著述 [J], 黄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孟河名医贺季衡用药特色探析

孟河名医贺季衡用药特色探析

孟河名医贺季衡用药特色探析苏子镇;程杰;韩鑫冰;颜新【摘要】贺季衡先生是孟河名医马培之的得意门生,开创了丹阳贺派一脉,是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通过对《贺季衡医案》的研读,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用药特色进行分析,发现贺季衡先生用药轻灵醇正、重视药物炮制引经、使用剂型多样、善以食物入药,诸多经验值得借鉴,以期能指导当今临床。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6(048)007【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贺季衡;孟河医家;临床用药【作者】苏子镇;程杰;韩鑫冰;颜新【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上海200092;上海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上海200092;上海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上海200092;上海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贺季衡(1866—1933),单名钧,一字寄痕,晚年以“指禅室”名其斋,故又号“指禅老人”,江苏丹阳县人。

14岁投帖拜于孟河名医马培之门下,受业6年,深得其传。

他熟读医家名著,勇于实践探索,行医五十余年,活人无数,以治脾胃及疑难杂症著称,常以“学无止境,医学精微深奥,非浅者所易窥”、“医术微奥,系人生死,不可不慎”等来勉励学生,培养出许多卓有成就的中医人才,所传弟子达36人,著名门生有颜亦鲁、张泽生等。

他言:“我无他长,惟症值危疑,必辨明负责,天幸果十起八九,世有知我者,庶于医案中得之。

”[1]著有《贺季衡医案》传世。

笔者通过对《贺季衡医案》[2]的研读,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用药特色如下:1.1 药量轻巧孟河医派用药特色之一是轻可去实,用药轻巧灵活,却屡起沉疴。

贺季衡先生作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其处方中处处体现着这一特色。

用药多在一钱五分至五钱之间。

仅用数分之药在方中亦是屡见不鲜。

通过观察,贺季衡先生用量极小的药主要有以下几类:1.1.1 苦寒类如黄连、胡黄连、犀角、羚羊角、马勃之类,孟河医家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而苦寒药物常能伤胃,因此对于苦寒药常是小量应用,如上川连六分、马勃八分、羚羊片二分等。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清代儒医朱象淮与徒弟叶炳喜人文历史考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清代儒医朱象淮与徒弟叶炳喜人文历史考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清代儒医朱象淮与徒弟叶炳喜人文历史考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清代儒医朱象淮与徒弟叶炳喜人文历史考叶青青北宋名臣范仲淹,从小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范仲淹有云:“能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莫过于做宰相;倘若做不了宰相,能以自己的所学惠及百姓的,莫过于做医生。

倘能做个好医生,上可以疗治君王和父母的疾病,下可以救治天下苍生,中可以教人保健养生,益寿延年。

身处底层而能救人利物、为老百姓解除疾苦的,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这就是“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译文: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

人体禀承着五行之常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

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其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深奥的道理呢!这是切合儒家“以济世利天下”的人生最高理想的。

中国的知识阶层,总是期望能辅佐明君以治天下,利泽万民,在这个憧憬中,“相”是最高等级,是知识阶层的顶层梦想。

但是这样一条道路,仕途之人,并非人人可及,在没有大兴科举制的时代(张仲景是汉代人,主要还是察举制),普通官员远远没有这份幸运的。

医学则不同。

它作为一种除疾患、利世人的手段,不仅无需伯乐“察举”,亦无需“科举”以验明身份,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医学与儒家的“仁义观”是完全一致的。

这一点,从古时将医术称为“仁术”就可见一斑。

知识阶层若求“相”不得,那么如何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呢?大概莫过于从医了。

如果真能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疗君亲之疾(御医),下可以救贫贱之厄,此外还能保身长全。

如此看来,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

所以“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是出自于那些才华出众、胸怀大志、家财丰厚的“儒”者。

吴佩衡医案

吴佩衡医案

目录吴氏用附子量之大,令人翘舌,而疗效之神奇,亦是叶派传人所未梦见,殆学术常因地区而异,此正符于辩证之治。

湖南与四川,山水相近,辩证亦颇有相符处,故录入以供众学友深参。

但学术之偏,亦不可不知,正如吴氏所言,阴虚火旺之人,误食附子入口即亡,可不慎哉!太阳伤寒表实证 (1)小儿急惊风(一)...........................一 (2)小儿急惊风(二) (风寒误治救逆) (3)小儿慢惊风 (4)太阳少阴两感于寒证(重感冒) (5)瘟疫病燥热内结证 (6)瘟疫病阳明燥实证 (7)瘟疫病阳明急下证 (9)瘟疫病热盛逼阴证 (10)瘟疫病热深厥深阳极似阴证 (11)瘟疫病误治变证转阳极似阴证 (13)瘟疫病小儿热极抽风证 (14)瘟疫病狂汗 (15)瘟疫病战汗 (16)春温病表寒里热证 (18)春温病阳明经热证 (18)春温病少阴热化证 (19)春温病冷水治愈案 (20)暑证(一) (21)暑证(二) (22)赤痢 (24)小儿时疫痢(小儿志贺氏杆菌性痢疾) (26)小儿湿热痢(三阳合病下痢) (28)秋燥 (29)燥咳 (29)寒疟 (30)阴证误下救逆案 (31)伤寒病少阴寒化证 (31)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一) (36)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二) (38)防寒病少阴阴盛格阳证 (41)小儿伤寒病并肠出血危证 (45)少阴头痛 (47)少阴咽痛 (47)厥阴证(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急性严重型肺脓疡) (48)胁痛(肝炎肝脏肿大疼痛) (51)阴瘴证(慢性胆汁性肝硬化) (52)肝水肿(肝硬化腹水) (54)胸痹心痛 (56)寒湿胃痛 (56)皖腹痛 (57)虛寒胃痛 (58)呃逆 (60)气虚便秘 (61)蛔厥腹痛(胆道蛔虫证) (63)痰饮咳嗽 (64)痰喘咳嗽兼气虚便秘 (65)哮喘 (66)虚劳咳嗽 (68)童子痨 (70)肾水肿(慢性肾炎并腹水) (71)石淋(肾结石虚寒证型) (73)厥阴病缩睾证 (74)寒闭(误服蚕砂酒引发危证) (75)经闭 (76)经行血崩.........................................................(7,8) 经行血崩及口鼻出血不止 (79)妊娠胎漏(先兆流产) (81)半产血崩(流产失血) (82)产后失血 (83)乳痈(一) (乳腺炎) (84)乳痈(二) (乳腺炎) (86)虚火牙痛 (87)牙龈出血 (88)衄血(一) (89)衄血(二) (89)目赤肿痛 (91)小儿目赤肿痛 (91)阴疽核肿 (92)丹痧证并多发性旅疽 (93)痄腮(急性腮腺炎) (95)风湿关节痹痛 (95)下肢瘀血阻滞疼痛(慢性血栓性静脉炎) (96)湿疹 (97)脱发 (98)服使君子仁呃逆治验 (99)麻疹过表变证补救 (99)麻疹治验二则 (100)病后体弱出麻疹变证严重 (102)麻疹误服表凉药转阴证 (103)麻疹危证扶阳救逆二倒顺证一例 (104)麻疹后转“肺炎”虚寒重证三例 (106)麻疹后邪热灼肺 (109)麻疹后湿热下痢 (110)麻疹后阴虚阳燥 (111)太阳伤寒表实证王××,男,四十二岁,某厂干部。

2008第十一讲孟河医案

2008第十一讲孟河医案

案例5
郁怒伤肝,肝胆之火内炽,痰湿中阻,胃失和降, 懊憹少寐,胸痹不舒。拟温胆汤加减。 法半夏二钱 朱茯苓三钱 珍珠母三钱 黑山栀钱半 北秫米三钱包 远志肉一钱 青龙齿三钱 川贝母二钱 炒枣仁三钱 生白芍二钱 鲜竹茹钱半 枳实一钱同捣 广郁金钱半 合欢花钱半 夜交藤三钱
案例6
高年气阴两亏,肝阳挟痰浊上蒙清空,健忘少寐, 神疲肢倦,脉象虚弦而滑,苔薄腻。虚中挟实,最 难着手,姑拟益气阴以柔肝木,化痰浊而通神明。 太子参一钱 仙半夏而钱 白归身而钱 橹豆衣三钱 抱茯苓三钱 薄橘红八分 生白芍二钱 炒杭菊钱半 炒竹茹钱半 远志肉一钱 天竺4黄钱半 石菖蒲八分 淡竹油一两 生姜汁两滴,同冲服
当代名医医案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集”(1-5集)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中医
王士雄
黄竹斋 承澹盦 潘澄濂 裘沛然 黄星垣 史兆岐
张锡纯
蒲辅周 岳美中 关幼波 邓铁涛 方药中
丁甘仁
陈邦贤 秦伯未 邱茂良 刘渡舟 吴贻谷
恽铁樵
叶橘泉 程门雪 任应秋 尚天裕 吴咸中
杜自明
季德胜 李聪甫 罗元恺 董建华 唐由之
解 析--识证关键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心荣与肾水交亏,神机不灵,作强无权,不能动作, 不能思想。 心悸跳跃,右耳响鸣,两目羞明,腰痛痠胀,健忘胆 怯。舌质光,苔尖白,中后黄腻。脉象弦小而滑 痰热乘势内生,弦乃肝旺,小属肾虚,滑则有痰之明证 经云: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病则一身皆病矣 脉症参合,或则成损,或则为癫 欲求速愈,静养调摄,当居其半,草木扶助尚在其次 姑宜复方图治,养心阴,益肾水,柔肝木,化痰热, 参以调和脾胃之品,水足则木得涵养,脾健则痰热自 化。

河南百岁名老中医医案

河南百岁名老中医医案

河南百岁名⽼中医医案笔者按:我喜欢原始记录。

从⼤量的原始记录中寻找到这名⽼中医的⽤药规律及学术特点。

有⼋⼗多年临床经验的百岁中医说:乌梅酸以敛肝,左脉⼤可⽤乌梅。

脉沉滞指下滞~似乎不清,模糊之状,与指下清晰相对。

两⼿脉均等不⽤前胡可⽤薄荷。

肺主宣散,应该右⼿脉⼤,若肺不宣,左⼿就⼤于右,肺就不适,应⽤前胡,前胡配柴胡宣胸膈之⽓,能解肺⽓。

感冒,右脉浮缓⽆⼒,左⼤于右。

胃脘痛:脉为沉弦脉,⼀般为左⼿⼤于右⼿。

右⼿脉⼤于左⼿,⽤薄荷。

脉沉弦主湿热,指脾胃湿热。

治病必明经络,如果治病不明经络,犹如⾏路不知东西南北。

⼋纲:阴阳表⾥虚实寒热,⼋纲⾥有太过不及。

脉滞不通宜通。

脾为⼟主湿,健脾不能过燥,润脾不能过湿。

治病当适可⽽⽌。

治病不求根,如拔树不拔根。

半⾝不遂治法:“舒筋去痰涎,开窍利关节,补涩若太早,预后不太好”。

案:腹胀满难忍,咳嗽,处⽅:苏梗柴胡前胡桔梗各⼗克炒栀⼦黄芩陈⽪⽵茹枳壳各⼗五克益元散焦三仙厚朴各⼗克。

⽣姜葱⽩⼀根三解汤为引。

⼆诊,头晕⽿鸣,依据上⽅加菊花⾸乌⽯决明百部。

论述三解汤(绿⾖绿茶冰糖):⽣绿⾖具有清肺热解毒作⽤。

绿茶提神助消化冰糖调和脾胃,可协同绿⾖清热之功,故此⽅对于患感冒初期,咽喉疼痛或者由于内热出现咽喉⼲痛轻咳等均有良效,可以作为保健长期饮⽤。

1.眩晕,肝胃不和,胸闷⽓短烧⼼,善太息,⾆质淡红,苔薄腻,脉弦稍滞,处⽅:炒当归⼗五克黄精⼗五克⽩芍⼗五克泽兰⼗五克陈⽪⼗五克⽵茹⼗五克元胡⼗五克益元散⼗五克焦三仙各⼗五克郁⾦⼗五克萝⼘种三⼗克。

2.眩晕,瞋胀,处⽅:制⾸乌地⾻⽪厚朴⽯决明当归菊花陈⽪⽵茹泽兰郁⾦郁⾦焦三仙枳壳。

3.⾼⾎压,眩晕,胃脘痛,处⽅:藿⾹⼗克柴胡⼗克前胡⼗克桔梗⼗克陈⽪⼗五克⽵茹⼗五克郁⾦⼗五克寒⽔⽯⼗五克川芎⼗克红花⼗克桃仁⼗克元胡⼗五克⽣龙⾻三⼗克牡蛎三⼗克鸡内⾦⼗五克川⽜膝⼗五克。

4.头晕,多梦,⼼悸,⽓短,⾆质淡苔薄⽩,脉弦。

处⽅:当归⾸乌⽩芍⽯决明陈⽪⽵茹元胡益元散焦三仙⾹附厚朴朱茯神萝⼘种丝⽠络⽣龙⾻牡蛎。

禁宫内外,名医的智慧在闪光——读《纪恩录》有感兼评马培之医案(上)

禁宫内外,名医的智慧在闪光——读《纪恩录》有感兼评马培之医案(上)
李 卓轩 私下 谓马 培之 :太 后 云尔脉 理 精细 。” “ 至此 ,
故《 纪恩录》 中还 间有马 氏诊治京 中王公大臣及 其
亲友的医案约 3 0例。这些零星医案 。文字虽极简 略, 然透过这些简洁 的文字 。却可窥见马氏医理之 精熟 ,决诊之 明确 ,方 药之 中节 ,疗效之 显著 , 与主线慈禧医案交相辉 映 ,在禁 宫 内外 ,闪烁 其
马 氏已凭其医术取得了慈禧的信任 。以后 , 日入 每 诊 。 由马培之主稿 , 日以此方为主 , 均 逐 随症略作加 减而 已。当治疗进入第二阶段 , 慈禧心脾两虚 已见 减轻 , 但肺 胃虚热 日渐显著 , 胃失 固, 脾 已露端倪 。 此时若仍用甘温 , 则反助肺 胃之热 ; 若培补下元 , 则 不唯肺 胃虚热难清 . 而且温 固脾 胃之 目的也难 以达 到 。在此关键 时刻 , 马培之审时度势 , 力排众议 , 不 失时机地对治法作了调整 。其决策是在与同徵诸医 共 同参议协商的基础上作 出的 , 其过程又显示 出马 氏的智慧与组织决策的能力。八月十 四日, 宫请 入 脉 。公议主方 。 饭毕 , 氏“ 马 约诸君 明晚( 中秋夜) 过 寓小酌 。 以参议用何古方为主” 藉 。中秋夜“ 酉时, 薛 抚屏、 汪子常 、 赵德舆 、 薛莘农 、 仲昴亭俱到。酒半以 后, 余询 诸君 云 : 日索诸皇太后脉象 , 是细缓 , 累 仍
立方 , 颇得太后赞赏, 匾额 、 回归故里。自此, 赐 帑金
马培之 医名震于四海, 大江南北几至妇孺 皆知 。晚 年 寓居 无锡 、 州, 苏 其在 苏州设诊之 所 , 至今 仍称
“ 医科巷”。马培之是清代 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 马
之一 , 张外科 当明脉理 , 为外科 实难 于内科 , 主 认 除

镇江医药大师与孟河医派的崛起

镇江医药大师与孟河医派的崛起

镇江医药大师与孟河医派的崛起文/图范然陈黎今镇江市区东南,常州市西北,有一条南连江南运河,北通长江的河流——孟河。

其名因唐元和八年(813)常州刺史孟简因故道“治导”成河而称。

孟河之滨,即连接镇江、常州两地公路的中点处的集镇,镇因河名,这便是晚清以来,享有盛名的孟河镇。

这个原来仅有二百户人家的小渔村,在百余年间成就了一大医派,先后走出六位御医和众多名医大家;江河岸边,江船如织,求医者络绎不绝。

孟河医派是近代中医药名家的摇篮,曾哺育出许多全国知名的中医药学大家。

这是孟河医派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孟河与镇江地缘相接,医脉相通,孟河医派的崛起曾得力于镇江的大医名家,而孟河名医迁徙或返归镇江,又开创了镇江新的医派。

孟河派医学缘起葛洪医药余绪孟河医派的形成背景,现在能查寻到的最早的源头,可追溯至东汉。

庐江左慈传授《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于丹阳郡句容县葛玄。

葛玄将炼丹术传于弟子郑隐,郑隐再传于葛玄从孙葛洪。

葛洪尽得祖上衣钵,是中国医药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闻交趾出丹,求为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东北)令,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而终。

葛洪所著《抱朴子》,其内篇中“金丹”、“仙药”、“黄白”诸篇,多述炼丹术。

他精医学,博览经方,尝见戴霸、华佗所集《金匮绿囊》、崔中书《黄素方》及阮河南等百家杂方近千卷,忧其混杂繁重,有求难得,故收拾奇异,捃拾群遗,用毕生精力撰《玉函方》一百卷,分别病名,使种类殊分,以类相续,不致杂错。

后又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肘后备急方》三卷,众急之病,无不毕备,治疗率多易得之药。

此书首次描述恙虫病、天花病,记载有竹片夹裹治疗骨折、食道异物取出,并提出以狂犬脑髓外敷狂犬咬伤伤口以防治狂犬病发作等,均为我国古代医学重要成就。

后经陶弘景补阙,名《补阙肘后百一方》,又经金杨用道附广,称《附广肘后方》,今本即杨氏附广本。

此书虽屡经增易,然而大旨精切,故陶弘景称其“播于海内,因而济者,其效实多。

医古文名校精品——医案六则

医古文名校精品——医案六则
袵—衽
本案有何启示?
第四则 选自赵献可 《医贯·痢疾论》
本案作者:徐阳泰
豐:肥胖 [辨] 豐:托盘。 丰:草木茂盛。
豆是一种盛食器
丰满 丰盛 丰收 为(之)言:对(我)说
丰姿 丰采 丰神
下以大黄——清泻热邪 参、术zhú、姜、桂
温中健脾补气通阳
向:如果当初 表假设时常与否定词连用
[辨]
咸知向方
向非先生
譁—哗
下:名→动,泻下
浃:1、通 / 透 “汗流浃背” 2、周匝(一循环)
亘:横贯贯通始终 流:向下、向坏处发展 去其旧而新是图:去旧而图新 一旦:即时。
《战国策·燕策一》: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霍然:雨中群鸟飞声迅速消散貌 ——喻病愈之速
敛衽:下跪前的整衣动作,为男子之礼。 元以后才专指妇女之礼。表敬之词
迟:本指迟脉,脉跳一息不足四至。 与上文“浮数”有无矛盾?
——此指尺脉因应指不明显,有时摸不到, 故感觉似乎不足四至。
迟弱:迟而无力,表明营血不足,虽有表证, 禁用汗法。
《伤寒论》第50条 :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 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 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建中汤:即小建中汤(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 糖),有建中补脾,调和气血之功。
有旦夕矣:指事情即将发生 ——赏赐大典
政:通“正” 温粉:炒温之米粉。扑在皮肤上,用以止汗。
见《伤寒论》38条 。 取:治理→治疗
《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河上公注:“取,治也。”
先期:过早
促 尚促寿限。(缩短) 昼夜促汗。(催促)
表里:此为偏义,“里” 指表虽感寒邪,但荣血不足。

发现中医|龚骁:病无常法 方无常方

发现中医|龚骁:病无常法 方无常方

发现中医|龚骁:病无常法方无常方采访嘉宾▲龚骁龚骁,孟河学派传人,受业于颜氏内科。

临证极其强调舌诊、脉诊。

传承孟河学派用药轻灵及颜氏内科重血气、重运脾的特点,强调对气机升降出入的拨动、突出运化脾胃对整体的推动作用。

主张“十三科一理贯之”,中医临证不应限于某一专科,擅长成人及小儿热病、顽固咳喘、心悸胸痹、胃肠杂病、汗证、失眠、鼻咽炎、反复口疮,女科调经、产后调养,及湿疹痤疮瘾疹,尤擅多脏器病变及代谢疾病的治疗。

引子龚骁老师说,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和功用是拨乱反正,在先后天没有严重损伤的情况下,人体本身有自愈和维持稳定的能力,我们的用药无非就是拨动气机,帮身体一把,不要让它偏离自愈的方向。

在药味轻、药量小的情况下,要达到药效灵验的结果,最重要的还是要辨证准确,否则这种轻就是花架子。

所谓“病无常法,方无常方”,理论掌握透了、分析能力提高了,你应对错综复杂的临床实际时才能得心应手。

这种思维方式和能力才是中医真正的秘方。

--对话--■ 中医家VS龚老师扎实功底遇良师中医家记者:您年纪尚轻便是孟河医派的传人,非常令人羡慕,可以给我们讲讲您的求学之路吗?龚医生:我学中医可以说是误打误撞而来,因为家里父母辈都是中小学文科教员,我从小看的中国古代文史类的初级读物也比较多,因此对中医天然不排斥。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就想当医生,感觉当医生呢,中医要比西医自由多了,可以脱离医院束缚,年轻人都有点天真的想法。

因此我就误打误撞进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报考的是七年制专业。

当时上中医七年制专业的前两年要在交大读,中医的专业课程只有一门中医基础理论,跟其他的公共基础课完全是不同风格,但我觉得阴阳、五行学说非常有意思,可以说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回到上中医本部后的课程就跟一般的中医学院教学也没多大区别,一直到五年级上《中医各家学说》之前,除了应付考试,我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泡图书馆上了,粗阅了馆藏大量的中医书籍。

如果那时候上中医图书馆有借书量统计和出入阅览室统计的话,大概我在当时是名列前茅的(笑)。

医案六则

医案六则

麻黄证:即麻黄汤 证,伤寒表实证。
煎迫:逼迫。
昔有鄉人丘生者病傷寒,予爲 診視。發熱頭疼煩渴,脈雖浮數而 無力,尺以下遲而弱。予曰:雖屬 麻黃證,而尺遲弱。仲景云:尺中 遲者,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未可 發汗。予於建中湯加當歸、黃芪令 飲。翌日脈尚爾,其家煎迫,日夜
返回主页
是:确实。
促:缩短。
旦夕:短时间内。
負清暑良劑。孟秋痢大作,初三晝 夜下百許次,紅白相雜,絕無渣滓, 腹脹悶,絞痛不可言。或謂宜下以 大黃,先生弗顧也,竟用參、术、 薑、桂漸愈。猶白積不止,服感應 丸而痊。後少嘗蟹螯,復瀉下委頓, 仍服八味湯及補劑中重加薑、桂而 愈。夫一身歷一歲間耳,黃連苦茗, 曩不輟口,而今病以純熱瘥。向非 先生,或投大黃涼藥下之,不知竟 作何狀。又病室孕時,喘逆不眠, 用逍遙散立安,又患便
料合大造丸數味與之。復四五日後, 偶值一知醫者談及,乃駭曰:‚諸 見血爲熱,惡可用參、耆、河車溫 補耶?血雖止,不日當復來矣。‛ 延診,因亟令停服,進以花粉、知 母之屬。五六劑後,血忽大來,勢 甚危篤。此友遂斂手不治,以爲熱 毒已深,噬臍無及。子南晨詣,慍 形於色,咎以輕用河車,而盛稱此 友先識,初不言曾服涼藥,且欲責 效於師,必愈乃已。沈自訟曰: ‚既係熱症,何前之溫補如鼓
预:参预。
督發汗藥,言幾不遜矣。予忍之, 但只用建中調榮而已。至五日尺部 方應。遂投麻黃湯,啜第二服,發 狂,須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 信知此事是難是難。仲景雖云不避 晨夜,即宜便治,醫者亦須顧其表 裏虛實,待其時日。若不循次第, 暫時得安,虧損五臟,以促壽限, 何足貴也!《南史》記范雲初爲梁 武帝屬官。武帝將有九錫之命,有 旦夕矣。雲忽感傷寒之疾,恐不得 預慶事,召徐文伯診視,以實懇之
返回主页

[精编]资料6贺季衡医案

[精编]资料6贺季衡医案

1958年资料6 贺季衡医案.txt如果中了一千万,我就去买30套房子租给别人,每天都去收一次房租。

哇咔咔~~充实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带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有时候是鸟人。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贺季衡医案毛自维整理江苏丹阳县已故名医贺季衡先生,学识渊博、经验丰富。

行医四十余年,遗留医案甚多,未曾整理,兹选录数则如后。

偏中风张一新男57岁常熟人1930年5月18日偏中已久,右手足木肿不能自用、舌强言蹇,舌根左右高突,无故自笑,两太阳穴筋胀作痛,须际蠕痒搔之起,痰质粘厚不易咯出,切脉结细而滑,两尺濡软小数,舌苔腐白。

心肾久亏、风阳扰动痰濁所致。

辛温固非所宜,苦塞亦非其时,仿古人轻可去实用意。

冬桑叶一钱半橘皮络八分川贝母二钱刺蒺藜四钱明天麻一钱炒姜蚕二钱生石决明一两杭菊炭二钱竹沥半夏二钱远志肉一钱半炒竹茹一钱半灯芯十茎硃染(按)前方服两剂复诊,头昏两太阳穴胀痛较减,大便三日未通,略参增液意通府,未服大便自行。

三诊五月二十一日大便自通,两太阳穴胀痛见退,言语较清晰。

据此见端,风阳就潜,心脾顽痰渐化之象。

生石决明二两明天麻一钱竹沥半夏二钱橘络一钱白蒺藜四钱大麦冬二钱炒姜蚕一钱半获苓神二钱远志肉二钱杭菊炭三钱九节菖蒲一钱炒竹茹一钱半四诊五月二十四日胃纳颇佳,舌苔已化,舌根左右高突就平,脉絃细及濡滑如故,尚有无故自笑。

夫中风善笑者属心风、非仅痰热之为患。

姑以原方参入此旨立法。

生石决明二两大白芍二钱大麦冬二钱防风八分法半夏二钱杭菊炭二钱双钩钩三钱获苓神三钱九节菖蒲一钱灵磁石六钱另丸方,润阴生津,以化痰热。

西洋参二钱炒姜蚕二钱川贝母二钱九节菖蒲一钱海蛤粉三钱大麦冬四钱炙乌梅一钱半煅月石一钱半远志肉一钱半猴枣二分右味研极细末,用鸡子清调糊为丸,若不成丸,略增炼蜜,丸如桂元核大,卧时噙化一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诊 五月二十六日
昨晚便解燥结,其色焦黄,肾燥肠结可知。舌根尚强木,发言咬字未全清了,无故善笑,吃吃不止,甚则头部 筋硬,痰出仍厚粘如饴,四肢清冷。此乃内风初平,痰热未尽,脾阳不外达,肾阴亏于下也。姑易地黄饮子出入。
人参鬚一钱半 甘杞子二钱 云苓四钱 大麦冬二钱 大生地蛤粉炒松五钱 川石斛四钱 淡苁蓉三钱 杭菊炭三钱 当归三钱 大白芍桂枝炒二钱 九菖蒲五分 薄荷叶五分 后入
南沙参三钱 大麦冬二钱 川贝母一钱半 净橘络一钱半 获苓神三钱 瓜蒌子三钱 远志肉二钱 益元散包四钱 焦谷芽四钱 炒竹茹一钱半 冬瓜子三钱 荷叶露代水
三诊 四诊均略
五诊 七月十五日
经治来,诸恙逐次见退,便通脘畅,夜寐亦安,风疹磊磊日清,右手足渐能运动,小溲短赤就清,惟指节尚浮肿,脉左右俱细滑小数,左尺似较短,舌心黄苔已化,据此见症,湿热日清,痰濁日化,胃气初和,络气未调之象。拟滋养通络。
西洋参二钱 丝瓜络一钱半 大麦冬二钱 西秦艽二钱 茯苓神三钱 川石斛四钱 南沙参二钱 陈橘络一钱半 益元散包四钱 生熟谷芽四钱 桑枝尖五寸荷叶露代水
风疹洗方
风疹将清,右足渐能举步,右手尚木肿,似仿古人玉屏风煎汤薰洗。
生黄芪六钱 防风三钱 当归五钱 宣木瓜六钱 荷叶筋二钱 桑枝一尺 陈酒半斤
另豆豉三钱食盐少许葱一握杵为饼贴关元。
六诊 (四月二十五日)诸悉均退,肛脱未收,宿疝反形缩小,脉沉滑弦细,舌略起苔,腑阳初化,濁阴下趋,俱属佳兆也。
潞党参三钱 当归三钱 泽泻三钱 准牛夕三钱 淡苁蓉三钱 台乌药二钱 云苓四钱 川栋子三钱 大白芍二钱 小茴香炒广皮一钱 半通关丸五钱
南沙参二钱 破故纸二钱 淮牛夕三钱 五味子六分橘红一钱半 黑苏子二钱 煅牡蛎四钱 法半夏二钱 淡干姜八分 炙桑皮三钱 连皮苓四钱 白石英四钱 胡桃肉二钱
三诊 前方去桑皮,加小茴香一钱五分。
四诊 十月二十五日
经治以来,肢面肿未减,脐下痞硬横梗有形,小溲短少,是肾阳不足,脾家积湿将化为水,防堤不固有泛滥之患,今转以温理分化法。
(本文发表在1958年6期第407页上)
毛自维整理
江苏丹阳县已故名医贺季衡先生,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行医四十余年,遗留医案甚多,未曾整理,兹选录数则如后。
偏中风
张一新 男 57岁 常熟人 1930年5月18日
偏中已久,右手足木肿不能自用、舌强言蹇,舌根左右高突,无故自笑,两太阳穴筋胀作痛,须际蠕痒搔之起,痰质粘厚不易咯出,切脉结细而滑,两尺濡软小数,舌苔腐白。心肾久亏、风阳扰动痰濁所致。辛温固非所宜,苦塞亦非其时,仿古人轻可去实用意。
潞党参三钱 姜汁炒法半夏二钱 大白芍二钱 白夕利四钱 贡沉香五分 炒于术二钱 陈橘皮一钱半 大砂仁八分 当归三钱 栢子仁三钱 云苓四钱 白蜜五钱
五诊 (四月二十三日)大便通行雨次,而小溲点滴不利,肢冷气怯,脉沉细、气化不及州都,姑为通阳以利水道。
潞党参三钱 姜汁炒台乌药三钱 益智仁三钱 桂枝尖一钱 新会皮一钱半 炒于术二钱 淮牛夕三钱 云苓四钱 泽泻三钱 补中益气丸八钱(包)
南沙参三钱 全福花包二钱 茯神三钱 益元散包四钱 丝瓜络二钱 大麦多三钱 川贝母一钱 半净橘络一钱 半远志肉二钱 刺蒺藜四钱 炒竹茹一钱 半荷叶筋六分
二诊 七月七日
神志转清,胸宇痹仄略畅,右肢亦较活动,大便数日不通、胃纳呆滞、舌心略起新苔,可见络内痰濁渐化,暑湿尚留结阳明,清者不升,濁者不降,守昨意更增调中润下。
生石决明二两 明天麻一钱 竹沥半夏二钱 橘络一钱 白蒺藜四钱 大麦冬二钱 炒姜蚕一钱半 获苓神二钱 远志肉二钱 杭菊炭三钱 九节菖蒲一钱 炒竹茹一钱半
四诊 五月二十四日
胃纳颇佳,舌苔已化,舌根左右高突就平,脉絃细及濡滑如故,尚有无故自笑。夫中风善笑者属心风、非仅痰热之为患。姑以原方参入此旨立法。
(按)服前方后,发音咬字较清,四肢清冷亦较和,舌上布出薄白新苔,胃气似有来复之机,脉仍濡细而滑,进温动阳,可见气阴并亏。接予前法去石斛,加远志、五味子,逐渐调理。
中风挟暑湿
刘叔裴 男 68岁 常州人 1931年7月6日
跌仆后右畔头痛起见,渐致胸宇痹仄,食少神疲,风疹浓发,日来又增右手足不能自用,舌强言蹇,右脉絃细而滑,左手关尺两部模糊不清,舌红无苔,心肾阴气已衰,暑湿乘虚内入,胃气失和之象。症情夹杂,立法殊难,姑为畅中舒气,通络化濁。
六诊 七月十七日
午后大便义复见行,且不燥结,小便渐利,右手指节肿势亦减,两脉渐平匀,惟舌心薄黄苔未脱化,右肢尚痿软乏力,不能自用。可见暑湿渐清,阴气已衰,络脉乏调也。当养阴益气,化痰和络。
台参鬚三钱 西秦艽二钱 净橘络一钱 半丝瓜络一钱 大麦冬二钱 西洋参二钱 云苓神三钱 焦谷芽四钱 川石斛四钱 淮牛夕三钱 桑枝尖四寸 荷叶露代水
黑苏子二钱 生诃子肉一钱半 橘红一钱半 淡干姜八分 款冬花三钱 法半夏二钱 破故纸二钱 连皮苓三钱五 味子五分 桑白皮三钱 南沙参二钱 白石英四钱 胡桃肉二钱难出,间或挟血,胸肩紧掣,少腹气坠,脐下痞硬,久卧则散,右畔肢体觉重,此痰湿初化,肺气渐降,肾气尚乏摄纳之权所致。
南沙参三钱 黑苏子二钱 制半夏二钱 桑白皮三钱 桂枝木八分 炒苡仁四钱 淮牛夕三钱 连皮苓三钱 巴戟天三钱 曰术二钱 泽泻三钱 橘皮二钱 椒目一钱
反胃
汤文尉 男 42岁 镇江人 1936年4月15日
反胃已久,气从上逆,脐下气突如瘕、或隐或现,便结溲少,口渴舌红,脉细滑左弦,胃阴已伤,肝气横梗也。仿古人大半夏汤立法。
冬桑叶一钱半 橘皮络八分 川贝母二钱 刺蒺藜四钱 明天麻一钱 炒姜蚕二钱 生石决明一两 杭菊炭二钱 竹沥半夏二钱 远志肉一钱半 炒竹茹一钱半 灯芯十茎硃染
(按)前方服两剂复诊,头昏两太阳穴胀痛较减,大便三日未通,略参增液意通府,未服大便自行。
三诊 五月二十一日
大便自通,两太阳穴胀痛见退,言语较清晰。据此见端,风阳就潜,心脾顽痰渐化之象。
南沙参三钱 桑白皮三钱 橘红一钱 泽泻三钱 连皮苓四钱 牛夕三钱 巴戟肉三钱 桂枝木八分 姜半夏二钱 黑苏子二钱 炒苡仁四钱 白石英四钱
另天真丹一两,每服五十丸,淡盐汤下,如无此丹,即改黑锡丹五钱,每服三十粒。
五诊略
六诊 十月三十日
两腿肿势较软,抚之渐热,脉沉细缓滑,舌质淡白,可见非温不化,不宜见血投凉,仍守原意出入。
生石决明二两 大白芍二钱 大麦冬二钱 防风八分 法半夏二钱 杭菊炭二钱 双钩钩三钱 获苓神三钱 九节菖蒲一钱 灵磁石六钱
另丸方,润阴生津,以化痰热。
西洋参二钱 炒姜蚕二钱 川贝母二钱 九节菖蒲一钱 海蛤粉三钱 大麦冬四钱 炙乌梅一钱 半煅月石一钱 半远志肉一钱 半猴枣二分
右味研极细末,用鸡子清调糊为丸,若不成丸,略增炼蜜,丸如桂元核大,卧时噙化一丸。
北沙参三钱 大杏仁三钱 泽泻三钱 淮牛夕三钱淡苁蓉四钱 郁李仁三钱 橘皮一钱半 法半夏二钱 桂枝木八分 猪获苓三钱 瓜蒌子四钱 荠菜花三钱
十一诊 (十一月八日)二便已见通调,夜寐已安,痰中血跡亦清,少腹水根亦渐化,惟两足尚木肿,按之少知,舌苔略起,脉仍缓滑,沉分小数。此仍肺部痰濁未清,脾肾真阳不能下达之故。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贺季衡医案
东洋参二钱 陈橘皮一钱半 白夕利四钱 大白芍二钱 法半夏二钱 贡沉香四分 全福花包三钱 郁李仁四钱 云苓四钱 炒竹茹一钱半 白蜜一两 甘澜水煎
(按)二诊呕吐减,大便未通,原方加苏子二钱,三诊大便仍结,加当归、淡苁蓉各三钱。
四诊 (四月二十一日)大便已通,燥矢长而细,胃阴已伤,肠管收小可知。日来呕吐虽止,而食少神疲,脉细舌淡而光,虚象显然,亟为辅中益气。
南沙参三钱 巴戟肉三钱 杜苏子二钱 姜半夏二钱连皮苓三钱 炒白术二钱 当归三钱 小茴香四分 炒上肉桂八 分淮牛夕三钱 白石英四钱 橘皮二钱 泽泻三钱 白石英四钱 姜二片
七诊 十一月二日
选进温理,大便溏薄不爽,而小便反少,少腹鞕满或 漉漉有声,两腿仍木肿,抚之不热,项右筋脉跳跃,咳逆气粗,切脉缓滑,右寸关重取似有数意,舌光无苔,脾肾真阳不能下达,肺气又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湿于是泛滥也。仍守原意更增五苓法,冀先通利水道。
南沙参二钱 淮牛夕三钱 炒白术三钱 桂枝木八分 猪苓三钱 贡沉香五分 新会皮一钱半 黑苏子二钱 川萆薢三钱 泽泻三钱 白石英四钱
八诊 (十一月五日)水道已通,少腹鞕痞及两腿木肿亦较软,腿面转温,阳气似有下达之机。而咳又反甚,脉反缓滑,脾肾真阳为水湿所困,肺之治节无权,非风水犯肺者可比,拟济生肾气汤加减主之。
大熟地三钱 沉香五分 炒净车前三钱 橘皮二钱 淮山药二钱 熟附片一钱 半净萸肉一钱半 上肉桂八分 淮牛夕三钱 云苓四钱 泽泻三钱
九诊 (十一月六日)小便色赤又复点滴不爽,侧卧则右少腹水声漉漉,而足跗木硬,痰中尚有血跡,切脉缓滑,重取稍有数意,口干舌白,脾肾真阳虽为水湿所困,而肺部尚有积热,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姑以润肃其上,温通其下,合而图之。
(按)服药后,语言笑貌渐渐恢复原状,右足渐能举步,惟右手尚木肿,自觉痿软少力,率旧章调养而安。
哮喘
田秀俊 男 48岁 丹徒人 1935年10月19日
咳喘数年,痰多气逆,不能平卧,去冬又增肢面肿,项右筋脉跳跃,少腹气坠,右半身觉重,饮食递减,切脉沉滑,两关来缓去疾,舌苔浮白,肺实于上,肾亏于下,痰湿又阻于中。先当肃肺降气,以化痰濁,再议培补下元。
北沙参三钱 淮牛夕三钱 连心麦冬三钱 橘皮一钱半 桂枝木八分 猪赤苓三钱 酒炒防己二钱 泽泻三钱 净车前一钱半 小茴香八分 制半夏二钱 上琥珀五分 另葱一握连鬚白去尾荠菜花五钱 皂角三钱 后三味煎汁置净桶内坐上薰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