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种植业质量控制规程精编版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以绿色食品原料生产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基地。
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产出的农产品符合国家相关的绿色食品标准。
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可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化肥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绿色食品标准,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避免了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还可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程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最后,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绿色食品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和投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控制规范
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为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全程监管,全面规范生产管理秩序,保障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要求,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绿色食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机构设置(一)成立以公司经理为组长,公司副经理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食品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绿色食品生产组织协调、制度制定、生产计划、基地建设、生产监督管理,保障绿色食品生产工作有序推进。
(二)设立绿色食品办公室,加强绿色食品质量监督管理。
设负责人1名,质量监管员(内检员)1名、质量检验检测员1名。
(三)生产技术科设生产基地负责人1名,技术员2名(绿色食品技术负责人1名),保管员1名。
(四)营销科设销售员3名,管理员1名,运输员1名。
二、工作职责(一)领导小组职责1、组长(公司经理)是企业法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绿色食品基地规划和建设指挥协调,负责绿色食品生产计划的审批,负责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的请示和工作衔接,负责绿色食品生产监督与绩效考核。
2、副组长负责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具体组织实施,负责绿色食品制度和生产计划的制定,负责绿色食品基地的管理工作,指导各相关部门协调开展工作,确保绿色食品基地管理和产品生产全过程相关制度的有效规范运行,负责参与绿色食品生产绩效考核与评价。
(二)生产技术科1、生产科负责拟定生产布局、生产计划、基地建设,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规范和要求,以及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2、科长主要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标准、规范和要求的监督实施。
3、基地负责人主要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标准、规范和要求的具体实施和生产管理,负责管理基地环境卫生,调查病虫害发生状况及趋势,负责拟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统一选购药物,负责跟踪病虫害防治技术及药物效果并总结。
4、技术员主要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有具体组织实施,指导生产人员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和相关制度进行科学种植、施肥、用药,负责病虫害防治作业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负责生产记录、档案整理保管。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I.项目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营养、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绿色食品逐渐被认为是安全、健康、高品质的食品。
绿色食品包括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食品以及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态食品等。
然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质量与品尝的波动、渠道管理和溯源难度等问题都是制约绿色食品发展的瓶颈。
因此,建立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实现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该项目旨在通过整合优质的绿色原材料种植、提炼、加工资源,集中规模生产,实现成本压缩、品质稳定、标准化生产的目标。
II.项目内容1.规划选址基地应建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水源丰富、空气清新、土壤肥沃的地区。
初期建设规模不少于5000亩。
2.原材料源基地应优先选择优质、绿色、有机的原材料进行种植。
例如,奶牛、鸡、鸭等的出产的有机饲料,水果种植以及蔬菜种植等。
3.基础设施建立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线,其中包括饲料、肉类、蔬菜等多个类别的生产线。
在生产线中,应考虑到安全、健康等因素。
制定相应的厂房、生产线等建筑标准,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环保、节能、安全、卫生设施应建设完善。
4.培训与推广建设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不仅仅是一次生产活动的管理,还注重的是行业的培训和推广。
应选派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培训,安排逐步推广的工作计划,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认知度。
5.营销策略在消费者群中激发绿色食品的消费趋势,推动我国绿色食品的市场化发展。
与网络电商、超市等进行合作,开设体试销售点,展示所有制生产的产品的优质、健康、绿色的特点。
III.市场前景绿色食品对于整个食品消费市场的广泛性和市场存在度的体现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食品。
以美国为例,在2008年美国全国家庭调查数据显示,在以彩色食材为主食的家庭中,其家庭的年收入达到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巩固产业基础,促进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等要求实施生产与管理,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基地管理体系,具有一定规模,并经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农业部绿办)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审核批准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所。
第三条基地建设原则上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以提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所需的优质原料为目标,以实施标准化生产为手段,结合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相对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建立“基地+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强化产销对接能力,逐步成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或养殖企业的原料供应主体。
第四条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创建、验收、续报与监管等内容。
农业部绿办和中心负责基地的审核认定、基地监管工作的督导;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地创建、验收、续报申请的受理、初审,并负责基地建设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基地建设单位负责基地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相关制度规范基地生产行为,接受省级工作机构监督管理,保证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并对基地原料产品质量及信誉负责。
第二章创建第五条创建基地是经农业部绿办和中心批准,进入创建期至验收合格阶段的基地。
创建基地不具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资格,其原料产品不得作为绿色食品原料对外供应。
第六条申请创建基地基本条件:(一)申请创建基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对县域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有规划、措施和经费保障。
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控制规范
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为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全程监管,全面规范生产管理秩序,保障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要求,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绿色食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机构设置(一)成立以公司经理为组长,公司副经理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食品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绿色食品生产组织协调、制度制定、生产计划、基地建设、生产监督管理,保障绿色食品生产工作有序推进。
(二)设立绿色食品办公室,加强绿色食品质量监督管理。
设负责人1名,质量监管员(内检员)1名、质量检验检测员1名。
(三)生产技术科设生产基地负责人1名,技术员2名(绿色食品技术负责人1名),保管员1名。
(四)营销科设销售员3名,管理员1名,运输员1名。
二、工作职责(一)领导小组职责1、组长(公司经理)是企业法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绿色食品基地规划和建设指挥协调,负责绿色食品生产计划的审批,负责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的请示和工作衔接,负责绿色食品生产监督与绩效考核。
2、副组长负责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具体组织实施,负责绿色食品制度和生产计划的制定,负责绿色食品基地的管理工作,指导各相关部门协调开展工作,确保绿色食品基地管理和产品生产全过程相关制度的有效规范运行,负责参与绿色食品生产绩效考核与评价。
(二)生产技术科1、生产科负责拟定生产布局、生产计划、基地建设,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规范和要求,以及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2、科长主要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标准、规范和要求的监督实施。
3、基地负责人主要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标准、规范和要求的具体实施和生产管理,负责管理基地环境卫生,调查病虫害发生状况及趋势,负责拟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统一选购药物,负责跟踪病虫害防治技术及药物效果并总结。
4、技术员主要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有具体组织实施,指导生产人员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和相关制度进行科学种植、施肥、用药,负责病虫害防治作业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负责生产记录、档案整理保管。
某某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某某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某某县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竹笋生长。
近年来,我县竹笋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生产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提高竹笋产业的整体水平,我们决定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
二、目标定位1.提升竹笋品质,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的竹笋品牌。
2.建立完善的竹笋生产技术体系,提高农民生产技能。
3.建立健全竹笋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
4.提高竹笋产业的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三、实施方案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竹笋,提高竹笋产业的地位。
同时,对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资金扶持,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1)加强竹笋种植技术研究,推广绿色、有机、无公害种植技术。
(2)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
(3)建立健全竹笋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3.优化产业链(1)加强竹笋产业的上游环节,如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等。
(2)培育竹笋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3)发展竹笋销售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4.提升品牌形象(1)加强竹笋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
(2)开展竹笋文化推广活动,提升竹笋文化内涵。
(3)打造竹笋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四、项目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2023-2024年):开展政策制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2.第二阶段(2025-2026年):优化产业链,提升品牌形象。
3.第三阶段(2027-2028年):巩固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预期成果1.竹笋品质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
2.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助力乡村振兴。
3.竹笋产业链得到优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竹笋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我县的一张名片。
在这个方案中,我倾注了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希望它能为我县竹笋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一、背景解析伴随着国内城镇化率增加,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逐渐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绿色食品也日益健康成为趋势与风口。
同时,随着国内绿色食品标准化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我国传统劳动力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导致的人工成本上涨,使得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也在逐渐上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行标准化生产是近年来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实施方案1.建立生产基地在国内优势区域优先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实现绿色食品原材料的规模生产与标准化成果的生产,不断提升原料的品质和档次,推进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生产,通过“地域优势、科技优势、资金优势、资源优势”等多重优势,加快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发展。
2.稳定绿色食品原料供应构建起绿色食品原料供应链条,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支持、技术培训等配套手段,加速绿色食品原料供应链条的形成,将农业生产主体与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大型食品制造企业、世界著名大学、全球食品科技研究机构等紧密联合起来,共同推进并确保绿色食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提高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3.推动标准化生产在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及标准化、环保等方面的改进措施,也是推动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手段。
建议在推进标准化生产方面,多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绿色食品原材料质量追溯系统,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原材料加强管理和追踪,防止带来质量风险。
(2)优化生产环境,保障生产场所及周围环境卫生、无公害等标准要求;加强污水处理工艺,确保排放达到排放标准,构建健康环保的生产机制。
(3)持续开展新技术引进和升级,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绿色食品原材料的品质、产量等相关指标。
(4)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确保原材料的品质、安全等相关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完善品质保证体系。
(5)加强品牌建设及市场宣传,从品牌营销、广告宣传、宣传推广等多角度宣传推广绿色食品原材料,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管理制度(四篇)
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管理制度为保证基地所产产品能达到优质、安全和无污染的要求,为社会各界提供充足的绿色营养食品,特制定本制度。
一、坚决按照“政府推进、规模发展、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绿色枸杞生产基地建设。
二、公司基地建立健全严格的生产管理体系,每个基地有专门的基地负责人、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并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
三、绿色食品产地必须树立标识牌,划分隔离带,并标明范围以及种植品种和技术负责人。
四、基地所需的生产资料必须在农业投入品专供点采购,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五、基地所有的管理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枸杞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使用手册进行,并在基地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的指导监控下实施。
六、基地农户要认真填写“田间管理记录”。
技术人员要认真做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
七、严格遵守农药和肥料使用准则,保持基地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卫生清洁,保证不受污染。
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管理制度(二)培训制度1、建立培训基地。
在区、指挥部、种植户中建立三级培训基地,分别培训基地责任人、技术人员和基地农户。
2、定期培训。
充分利用冬闲季节,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集中培训。
其次在枸杞的不同生产阶段、生长环节和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举行培训班____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
冬季培训时间为当年的____月和上年的____月份,夏季培训时间为每年5-____月份。
3、培训对象。
聘请甘肃农业大学及省内枸杞技术教授、宁夏枸杞专家培训基地责任人、技术人员。
再由基地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种植户。
计划每年培训基地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技术人员____人(次),培训农户____人(次)。
4、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绿色食品枸杞标准技术规程、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包装技术、贮藏技术及田间生产管理记录、收获记录、仓储记录、交售记录等内容。
5、培训要求。
培训期间基地责任人、具体工作人员和基地农户必须准时参加,做好记录、认真听讲、掌握内容。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X X芦柑、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优质高产芦柑、茶叶种植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行“产加销”联动增值,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农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消费安全、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实施目标通过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绿色食品事业全面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生产过程的控制1、建立基地生产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二是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
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三是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四是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统一农户生产档案,统一田间管理记录。
2、建立基地生产投入品(生产资料)管理制度。
一是在“五统一”的基础上,各单元基地、农户填写好绿色食品(XX芦柑、茶叶)生产资料卡,建立绿色食品(XX芦柑、茶叶)基地生产农事操作和生产资料档案。
二是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三是建立基地生产投入品公告制度。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技术规程是指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绿色食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要求,确保原料的质量安全和环境友好。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包括生产设备的选择、设计和维护,生产场所的卫生和消毒等要求,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 原料采购和贮存:确定原料的采购渠道和供应商评估标准,建立原料贮存管理制度,确保原料的来源和贮存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规定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包括原料的加工、存储、运输等环节,以确保过程中不会出现污染和交叉污染。
4. 检测和质量控制:建立检测和质量控制体系,确定检测项目和方法,制定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生产的原料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5.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废水、废气、废物的处理和利用,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措施等,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
6. 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生产过程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包括生产记录、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记录等,以便追溯和监督。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提高绿色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同时,也对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规范管理,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2任务2 创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2.完善申报方案。 3.用自编试题考核。
任务作业
1.简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申请程序。 2.绿色食品原材料生产基地必须同时符合哪些条件?
任务考核
1.填空题:
(1)根据产品类别不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分为以下三类:( )生产基地; ( )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
能力目标
1. 每组查阅一份有关创建全 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 基地的学习资料。 2.每组做一份有关创建全国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 地的工作实施方案。 3.每组将负责的学习内容编 制成5道测试题。
布置任务
任务导入
某某有限公司的绿豆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后,为减少成本,扩大生产规模, 想将自己原有的种植基地申请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如何申请? 请你继续帮助指导 他们申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一)总则 2.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职责划分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基地的审核认定,基地监管工作的督导。 省级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地创建,验收,续报申请的受理,初审, 并负责基地建设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基地建设单位:负责基地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绿色食 品基地建设相关制度规范基地生产行为,接受省级工作机构监督管理,保证基地产 品质量安全,并对基地原材料产品质量及信誉负责。
(3)省级工作机构将申请材料,环境质量检测报告,现场检查报告,现场检 查照片和《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级工作机构初审报告》一并报 中心。
知识点学习
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三)创建基地申请程序
(1)由县级人民政府向省级工作机构提出创建基地申请,提交第七条要求的全 部材料(按所列顺序编织成册)。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方案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该工作方案旨在推动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蔬菜产品。
二、工作内容与措施1. 制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策略和标准: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策略和标准,包括选址要求、土壤改良、种植技术、农药使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
2. 寻找合适的基地:根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策略和标准,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寻找适合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合适土地,确保土地质量和环境适宜种植绿色食品原料。
3. 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向蔬菜农户传授种植、管理等相关技术知识,提高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种植技术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 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蔬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测体系,对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消费者购买到的是安全、健康的产品。
5. 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根据市场需求,鼓励和支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扩大,以提高生产效益和产能,满足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需求。
6. 宣传推广:通过广告、宣传片等渠道,向消费者宣传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好处,增强公众意识和对绿色食品的认知,推动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
三、组织架构与责任分工1. 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策略和标准,并加大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2. 地方政府负责找寻合适的基地,并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土地资源和金融支持。
3. 农业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并建立蔬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测体系。
4. 相关部门负责协调整合资源,推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发展。
五、预期效果与评估指标1. 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2. 增加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数量和规模,推动蔬菜产业的发展。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基地是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所。
一、基本条件1、基地所在县级政府有专门机构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和绿色食品工作,对标准化生产有规划、措施和经费保证。
2、基地环境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基地内无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源。
3、有绿色食品工作基础,已有绿色食品产品和龙头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4、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
二、建立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体系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多的系统工程。
县级政府应成立由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基地工作。
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并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基地办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承担基地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
基地各有关乡(镇)、村应明确基地建设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
三、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基地统一负责基地生产管理。
基地应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基地办应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要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
基地应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四、建立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1、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
2、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
基地办应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农户。
绿色食品种植质量控制和种植规范及生产记录
绿色(食品)种植质量控制和种植规范及生产记录质量控制规范基地人员管理制度基地组织人员架构1、基地组织人员要严肃纪律和端正员工基本行为规范,维护和保障基地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环境。
2、基地人员实行绩效考评管理。
3、基地生产人员严格按照技术生产规程进行生产。
4、实行请假、销假制度,请假前要协调补岗。
5、严肃纪律和端正员工基本行为规范,维护和保障基地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环境。
6、基地办公区实行轮流值日制度。
基地生产资料管理制度1、坚持先入库,后发料的管理原则,入库时必须把入库单填写清楚,手续完备,检查数量和质量,如有差错和质量问题,要判断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向供方经手人退货或补办手续。
2、领料人必须依据蔬菜种植指导书操作规范在领料单上填写所领物资的品种和数量,领用人签字、后基地经理或技术主管主管签字后方可发料。
3、仓管员正确填写出入库单据,每日根据进出库单登记材料明细账、每月做好各类物资库存盘点表。
4、仓库员对库存材料要分门别类摆放,进行定位编号,堆放整齐,保证物资领取、存放方便;及时清理不合格或过期产品;多次使用的低值耗品或包装材料(如周转筐和再利用资材)建立台账,提高再利用率;注意仓库卫生、防潮防鼠防盗、防资材变质;注意安全,防止发生火灾等。
5、仓管员兼管本基地生活、劳保等用品(如棉被、被套、枕头、床、炊事用具、水鞋、雨衣、自行车等)和其它固定资产都要入账,并做好领用登记,当员工调离时需及时办理物品移交手续。
6、仓管员离职或调动,对所管仓库物资必须列出清单,办理严格移交手续,经领导确认工作交接完毕后方可离任。
基地种植管理制度(一)基地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制度1、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
公司技术部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2、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公司技术部对基地所需的各种物资的招标、选购,尤其是肥料和农药,选购时必须审查肥料、农药是否符合绿色食品使用的肥料、农药准则,肥料、农药经销企业经营手续是否齐全,所销售的肥料、农药是否三证(生产可证、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号)齐全,经审查合格后,将所选择的肥料、农药销售企业上报公司技术部批准、备案,方可进货使用。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发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单的通知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发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布日期】2014.02•【文号】•【施行日期】2014.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发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单的通知(2014年2月)各地绿办(中心),各建设单位:根据《关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农绿[2005]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农绿科[2012]3号)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办法》(农绿科[2012]14号),我办和中心组织力量,对创建一年期满且符合条件的基地进行了实地验收,共有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等53个单位创建的62个基地符合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及有关要求。
现决定,批准上述基地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名称、基地规模、基地范围和产业化经营单位以附件核定的内容为准。
证书另行颁发。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请各基地建设单位按照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加大基地投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基地生产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基地监督管理,积极培育市场流通体系,确保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要加强基地标准化、产业化与品牌化相结合的工作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提升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我们将组织力量,依照《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每年对基地的生产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浅谈如何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Talking about How to Establish National Green Food Raw Material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Base
ZHUANG Yu
(Kuqa Agricultural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Kuqa 842000, China)
(4)拟开展试验示范工作等情况。依托县域农技 服务部门开展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和绿色防控技术等 大田试验、示范及数据收集整理,有拟设试验田位 置图、管理人员名单、职责分工及运行管理及成果 推广制度。 2.2 基地创建期工作重点 2.2.1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实践工作是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关键性 保障手段,因此作为县域政府管理负责人员要清晰 认识自身在基地创建中的岗位职责权限,严格落实 创建标准化基地实践工作中的组织管理以及保障机 制。农业、环保、水利、市场监督管理及各生产基 地单元具体负责人员要展开全面的互动协作,在建 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组织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拟定宏观 性的基地建设总体实施规划 [5],并通过一定的奖惩机 制将基地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 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2.2.2 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
指导农户分类分时采收、储存,对容易出现混淆的 严把基地环境保护关。建立基地保护区、狠抓农田
运输、交售等环节,对接企业与基地创建单元应安 水利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
排专门人员进行监督指导。④要指导农户如实填写 量,保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质量和水平。
田间生产记录,同时指定专人负责相关档案资料的 2.2.7 产业化经营
各地通过创建标准化的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对
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控制规范标准
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规为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全程监管,全面规生产管理秩序,保障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要求,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绿色食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机构设置(一)成立以公司经理为组长,公司副经理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食品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绿色食品生产组织协调、制度制定、生产计划、基地建设、生产监督管理,保障绿色食品生产工作有序推进。
(二)设立绿色食品办公室,加强绿色食品质量监督管理。
设负责人1名,质量监管员(检员)1名、质量检验检测员1名。
(三)生产技术科设生产基地负责人1名,技术员2名(绿色食品技术负责人1名),保管员1名。
(四)营销科设销售员3名,管理员1名,运输员1名。
二、工作职责(一)领导小组职责1、组长(公司经理)是企业法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绿色食品基地规划和建设指挥协调,负责绿色食品生产计划的审批,负责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的请示和工作衔接,负责绿色食品生产监督与绩效考核。
2、副组长负责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具体组织实施,负责绿色食品制度和生产计划的制定,负责绿色食品基地的管理工作,指导各相关部门协调开展工作,确保绿色食品基地管理和产品生产全过程相关制度的有效规运行,负责参与绿色食品生产绩效考核与评价。
(二)生产技术科1、生产科负责拟定生产布局、生产计划、基地建设,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规和要求,以及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2、科长主要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标准、规和要求的监督实施。
3、基地负责人主要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标准、规和要求的具体实施和生产管理,负责管理基地环境卫生,调查病虫害发生状况及趋势,负责拟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统一选购药物,负责跟踪病虫害防治技术及药物效果并总结。
4、技术员主要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有具体组织实施,指导生产人员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和相关制度进行科学种植、施肥、用药,负责病虫害防治作业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负责生产记录、档案整理保管。
绿色食品种植质量控制和种植规范及生产记录
绿色食品种植质量控制和种植规范及生产记录绿色食品种植质量控制与种植规范及生产记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要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和信誉,必须实施严格的种植质量控制、种植规范和生产记录。
一、绿色食品种植质量控制1、土壤质量:绿色食品种植要求土壤质量良好,无污染,有机质含量高,具备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2、种子选择: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种子,确保种子的遗传品质优良。
3、农药使用:绿色食品种植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
4、病虫害防治: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5、施肥管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状况,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
6、产地环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远离污染源,保持产地环境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二、绿色食品种植规范1、种植制度:采用轮作、间作等合理的种植制度,避免连作障碍和土壤疲劳。
2、种植密度:根据作物特性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保证作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3、灌溉水质:确保灌溉水源清洁,无污染,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
4、农事操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事操作规程,包括中耕、除草、浇水、施肥等环节,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5、收获与储运: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进行收获、晾晒、包装和储运,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绿色食品生产记录1、生产记录:详细记录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农事操作、施肥、浇水等关键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2、病虫害防治记录: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3、销售记录:记录产品的销售去向和数量,以便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和管理。
4、质量检测记录:定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记录在案,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5、环境监测记录:对产地环境进行定期监测,记录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柘城县创建全国绿色小麦、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经验与做法
Z h i f u j i n g y a n柘城县地处河南省东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绿色标准化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紧抓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重大机遇,采取强化领导、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强化投入、健全基础设施和环保体系,强化管理、健全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强化监督、健全农业投入品管理体系,强化培训、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监管、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对接、健全产业化经营体系等措施和做法,成功创建了柘城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了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柘城县地处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辖22个乡镇(街道)501个行政村(社区),耕地面积7.13万hm2,总人口110万人。
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也是中国钻石之都、中国辣椒之都、中国长寿之乡。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是炎帝朱襄氏故里,因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而得名“柘县”,至隋朝更名为柘城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建制县之一,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县治历史。
这里资源丰富,产业发达,曾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尤其是柘城辣椒更是闻名全国,享誉海外,年辣椒加工能力3亿kg、交易量7亿kg、交易额100亿元,建有全国最大的辣椒大市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15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重要的辣椒交易集散枢纽和价格形成中心。
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柘城辣椒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气候生态优品认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荣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绿色标准化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紧抓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重大机遇,聚焦建设目标,聚力高位推动,紧盯“七大体系”,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6666.7hm2,涉及马集乡、牛城乡、慈圣镇3个基地单元,覆盖51个行政村、18652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种植业质量控制规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种植基地质量控制规范
为保证基地所产产品能达到优质、安全和无污染的要求,为社会各界提供充足的绿色营养食品,特制定种植基地的质量控制规范。
一、总则
本规范适用于基地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合作社委派人员、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季节性零工。
1、坚决按照“政府推进、规模发展、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绿色胡萝卜生产基地建设。
2、合作社生产基地建立健全严格的生产管理体系,每个基地有专门的基地负责人、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并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
3、绿色食品产地必须树立标识牌,划分隔离带,并标明范围以及种植品种和技术负责人。
4、基地所需的生产资料必须在农业投入品专供点采购,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5、基地所有的管理措施,必须严格按照胡萝卜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使用手册进行,并在基地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的指导监控下实施。
6、基地农户要认真填写“田间管理记录”。
技术人员要认真做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
7、严格遵守农药和肥料使用准则,保持基地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卫生清洁,保证不受污染。
8、凡不按技术规程要求操作或私自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的农户公司一律拒收其产品。
二、基地管理制度
1、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用药、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收购”
2、利用清洁无污染的灌溉水源。
3、设有固定的防盗设施,并有专人管理的农用物资存放场所,有季节性设立组织人员巡逻。
4、设立植保员并有植保员专用工作室。
5、配有专用的农药喷洒工具及其它农用器具。
6、封闭式、制式化管理,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基地。
7、对基地周边环境经常进行观察记载,防止污染源的产生,一旦发现即时报告处置。
三、基地生产制度
为保证基地所产产品能达到优质、安全和无污染的要求,为社会各界提供充足的绿色营养,特制定本制度。
1、坚决按照“政府推进、规模发展、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2、合作社基地建立健全严格的生产管理体系,每个基地有专门的基地负责人、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并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
3、绿色食品产地必须树立标识牌,划分隔离带,并标明范围以及种植品种和技术负责人。
4、基地所需的生产资料必须在农业投入品专供点采购,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5、基地所有的蔬菜田间管理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使用手册进行,并在基地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的指导监控下实施生产管理。
6、基地农户要认真填写“田间管理记录”。
技术人员要认真做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
7、严格遵守农药和肥料使用准则,保持基地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卫生清洁,保证不受污染。
8、凡不按技术规程要求操作或私自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的。
合作社一律拒收其种植产品。
四、投入品供应及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绿色食品NY/T393—2000农药使用准则和
NY/T394—2000肥料使用准则,基地办公室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目录,以及使用数量。
2、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在基地至少建立一个投入品专供点,为种植户提供质量符合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要求的胡萝卜优良品种,并提供化肥、农药配送服务。
3、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病虫草害的统防统治,农技站在胡萝卜生长期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基地农产品市场准入监督检查小组对基地生产中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农资市场)每年必须进行至少5次监督检查和抽查,保证基地使用符合国标及地方标准的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5、基地办公室、基地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经常检查农户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杜绝使用各种禁用农药和肥料。
6、使用后的肥料和农药包装袋、瓶、箱应集中回收,统一处理,防止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五、溯源制度
1、对各基地的不同品种进行编号,基地根据各个品种的批次进行编号,使用统一内容格式的标识。
2、基地对生产的品种、数量、时间、批次等进行详细记录,在包装物上系挂统一的标识。
3、收购产品时详细记录基地交售的产品标识内容。
4、在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质量记录时,要体现产品标识相关内容。
5、产品出售时要记录该批产品的原料来自哪个基地的哪个批次,以便进行质量溯源。
和硕县苏哈特乡永芳蔬菜
种植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