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4.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5.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6.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3.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4.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实为紫加红色了.5.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你对此有何评价6.答: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7.是列表比较细菌鞭毛、菌毛和性毛的异同.答: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数目为一至十条,具有运动功能;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目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比鞭毛简单,无基体等构造,直接着生于细胞膜上;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且每一个细胞仅一至少数数根.8.试以链霉菌为例,描述这类典型放线菌的菌丝、孢子和菌落的一般特征.答: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典型放线菌—链霉菌的形态构造链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与细菌相似.其菌体由分枝的菌丝组成.由于菌丝的连续生长和分枝所以形成网络状菌丝体结构.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内含许多核质体,故一般呈单细胞状态.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根”,吸收水、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气生菌丝生长致密,覆盖整个菌落表面,菌丝呈放射状.链霉菌孢子丝的形状和排列多种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丛生、轮生等.其中以螺旋状的孢子丝较为常见,而螺旋状孢子丝按其螺旋的松紧、大小、转数和旋向又分为多种.孢子丝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试列表比较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10个主要差别.答:①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由染色体、核仁、核液、双层核膜等构成;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故无真正的细胞核,仅有由核酸集中组成的拟核.②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而原核细胞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交联在一起进行.③真核细胞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④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⑤真核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有专门的DNA复制期S期;原核细胞则没有,其DNA复制常是连续进行的.⑥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原核细胞所没有的.⑦真核细胞有发达的微管系统,其鞭毛纤毛、中心粒、纺锤体等都与微管有关,原核生物则否.⑧真核细胞有由肌动、肌球蛋白等构成的微纤维系统,后者与胞质环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关;而原核生物却没有这种系统,因而也没有胞质环流和吞噬作用.⑨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80s型,原核生物的为70s型,两者在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区别.⑽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为双层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核酸合成系统与蛋白质合成系统,其内膜上有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链.⑾真核生物细胞较大,一般10~100纳米,原核生物细胞较小,大约1~10纳米.⑿真核生物一般含有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原核生物的细胞器没有膜包裹.⒀真核生物新陈代谢为需氧代谢除了amitochondriats,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多种多样.⒁真核生物细胞壁由纤维素或几丁质组成,动物没有细胞壁,原核生物真细菌中为肽聚糖.⒂真核生物动植物中为有性的减数分裂式的受精、有丝分裂,原核生物通过一分为二或出芽生殖、裂变.⒃真核生物遗传重组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组,原核生物为单向的基因传递.⒄真核生物鞭毛为卷曲式,主要由微管蛋白组成,原核生物鞭毛为旋转式,由鞭毛蛋白组成.⒅真核生物通过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原核生物通过膜进行呼吸作用.2.试以表解法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分化成哪些特化构造,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答:特化的营养菌丝:吸取养料:①假根: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的功能②吸器:专性寄生的真菌所产生.只在宿主细胞间隙间蔓延的营养菌丝上分化出来的短枝.吸取宿主细胞内的养料而不使其致死.附着:①附着胞:借附着胞牢固的粘附在宿主的表面②附着枝:休眠或休眠及延伸:①菌核:休眠菌丝组织,表面颜色黑或暗,颗粒状.贮藏养料,抵抗逆境②菌索:具有延伸和生长能力,能够吸收营养.延伸:匍匐枝:具有延伸功能,如有菌丝,就不会形成像在其它真菌中常见的那样有固定大小和形态的菌落.如:根霉捕食线虫:菌环、菌网.特化的气生菌丝:各种子实体简单:①无性:分生孢子头、孢子囊②有性:担子.复杂:①无性: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②有性子囊果: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3.4.请简要综述一下覃菌的分类的地位、已记载种数、食用和药用种类的数目、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有关研究生产概况等信息.P63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1.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2.温和噬菌体: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体上,随宿主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并不会引起其裂解的噬菌体叫温和噬菌体.3.溶源菌:一类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迅速裂解的宿主.4.病毒粒有哪些对称体制各种对称体制又有几种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答:对称体制:①螺旋对称:烟草花叶病毒②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③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体.5.试以E.coliT偶数噬菌体为例,图示并简述复合对称型病毒的典型构造,并指出其各部分的构造的特点和功能.答: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典型的蝌蚪形噬菌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为由蛋白质壳体组成的二十面体,内含DNA.尾部则由不同于头部的蛋白质组成,其外包围有可收缩的尾鞘,中间为一空髓,即尾髓.有的噬菌体的尾部还有颈环、尾丝、基板和尾刺.侵染寄主时,尾鞘收缩,头部的DNA即通过中空的尾部注入细胞内.6.什么是烈性噬菌体试述其裂解性增殖周期.答: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①吸附:噬菌体尾丝散开,固着于特异性受点上.②侵入:尾鞘收缩,尾管推出并插入到细胞壁和膜中,头部的核酸注入到宿主中,而蛋白质衣壳留在细胞壁外.③增殖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注入细胞的核酸操纵宿主细胞代谢机构,以寄主个体及细胞降解物和介质为原料,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并合成蛋白质外壳.④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T4噬菌体包括头部、尾部,并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粒子.⑤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成熟后,脂肪酶和促进宿主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7.什么是效价,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有几种最常用的是什么方法,其优点如何8.答: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嗜菌斑形成单位数或感染中心数.测定方法:液体稀释法,玻片快速测定法,单层平板法,较常用且较精确的方法称为双层平板法.优点: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弥补培养皿底部不平的缺陷;可使所有的嗜菌斑都位于近乎同一平面,因而大小一致、边缘清晰且无重叠现象;又因上层培养基中较稀,故可形成形态较大、特征较明显以及便于观察和计数的嗜菌斑.8.何谓一步生长曲线它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答: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至细菌细胞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最短时间.又可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裂解期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平稳期指被感染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9.什么是溶源菌,它有何特点如何检验出溶源菌10.答:①一类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迅速裂解的宿主细胞.②溶源性的特点:a自发裂解③将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性菌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噬菌体的大肠杆菌相混合,然后与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一个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就一一长出菌落.由于溶源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引起自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侵染溶源菌周围的指示菌菌苔,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这种特殊溶源菌.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天然培养基:一类利用动、植物或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培养多种细胞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的麦芽汁培养基2.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细菌这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其中的为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而NaCl提供.3.组合合成培养基: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链霉菌:高氏一号培养基即淀粉硝酸盐培养基,真菌:察氏培养基即蔗糖硝酸盐培养基4.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DA:真菌马铃薯是碳源又是氮源,蔗糖纯粹是碳源,琼脂即使氮源又是固化剂,另外马铃薯还提供一些维生素及无机盐.5.试述通过基团转移运送营养物质的机制.答:定义: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会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主要用于运送各种糖类、核苷酸、丁酸、腺嘌呤等物质,特点是每输入一份子葡萄糖分子就需要消耗一个ATP 的能量.机制:在大肠杆菌中,主要靠磷酸转移酶系统PTS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移酶系统.1热稳载体蛋白HPr的激活: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基团通过酶I的作用把HPr激活;2糖经磷酸化而进入细胞内:膜外环境中的糖分子先与细胞膜外表面上的底物特异蛋白—酶IIc结合,接着糖分子被由P~HPr→酶IIa→酶IIb逐级传递来的磷酸基团激活,最后通过酶IIc再把这一磷酸糖释放到细胞质中.6.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实例并分析其中为何有选择性功能.答: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7.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以EMB为例分析其中为何有鉴别性功能.答: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EMB: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其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低酸度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因此试样中的多种肠道细菌会在EMB培养基上产生易于用肉眼识别的多种特征菌落,尤其是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搪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染上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存在于生物体内,由酶促方式形成或非酶促方式形成.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中的金属酶.能催化生物体内超氧自由基O-2发生歧化反应,是机体内O-2的天然消除剂.从而清除O-2,在生物体的自我保护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免疫系统中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3.超氧化物歧化酶学说:P1624.利用加压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易招致哪些不利影响如何防止5.答:可能使培养基内不耐热的物质受到破坏,如使糖类形成氨基糖、焦糖,还可能使磷酸盐、碳酸盐与某些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复合物而生成沉淀;生产上可以把糖类物质用连消的方法,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生成.培养基中加入螯合剂,可以减少沉淀的生成;也可以采用在较低温度115℃即0.7kg/cm2或10磅/英寸下维持35min的方法.6.试以磺胺以及其增效剂TMF为例,说明这类化学治疗剂的作用机制.答:答:磺胺会抑制2-氨-4-羟-7,8-二氢蝶啶酰焦磷酸与PABA的缩合反应.这是由于磺胺是PABA的结构类似物,可与它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使某些磺胺分子与2-氨-4-羟-7,8-二氢蝶啶酰焦磷酸缩合,形成一个2-氨-4-羟-7,8-二氢蝶酸的类似物.这样就使那些能利用二氢蝶啶和PABA合成叶酸的细菌无法合成叶酸,于是生长受到抑制.另外,TMF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无法还原成四氢叶酸.这样,TMF就增强了磺胺的抑制效果.在细菌合成四氢叶酸过程中,磺胺与TMF的双重阻断在防治有关细菌性传染病中,起一个“双重保险”的作用.7.什么是生长曲线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有何特点,遇到何种问题,如何解决答: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延滞期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②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许多可形成丝状③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④合成代谢十分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速,易产生各种诱导酶;⑤对外界不良条件NaCl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理、化因素反应敏感.缩短方法:①以稳定期的种子接种②采用较大的接种量③接种到营养丰富的天然培养基④选择损伤度小的种子.指数期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因而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代时G或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故菌体内各种成分最为均匀;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应用:是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也是发酵工业中用作种子的最佳材料,革兰氏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稳定期的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0,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或正生长与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②开始合成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③细胞开始贮存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贮藏物;④多数芽孢杆菌在稳定期开始形成芽孢.稳定期到来的原因:①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②营养物的比例失调,例如C/N比值不合适;③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如酸、醇、毒素、H2O2等代谢产物都对自身生长有抑制作用;④pH、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衰亡期特点:①R为负值,群体呈现负生长状态;②细胞形态发生多形化,一些微生物有自溶现象;③有的微生物进一步合成或释放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④芽孢杆菌释放芽孢8.灭菌和消毒的区别.答:①两者要求达到的处理水平不同.消毒只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不再能引起人发病.灭菌不仅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还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和清除掉,包括非致病微生物.总之,消毒只要求场所与物品达到无害化水平,而灭菌则要求达到没有一个活菌存在.②两者选用的处理方法不同.灭菌与消毒相比,要求更高,处理更难.灭菌必须选用能杀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细菌芽孢的物理方法或化学灭菌剂,而消毒只需选用具有一定杀菌效力的物理方法、化学消毒剂或生物消毒剂.将灭菌的处理方法用于消毒不仅是杀鸡用牛刀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产生本来可以不发生的副作用;而如果将消毒的处理方法用于灭菌,将会导致灭菌失败.③应用的场所与处理的物品也不同.灭菌主要用于处理医院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诊疗用品和需要灭菌的工业产品,消毒用于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的物品,也用于医院中一般场所与物品的处理.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基因突变: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类,泛指细胞内或病毒体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2.营养缺陷型:野生型的菌株经过诱变剂处理以后,由于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这类突变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3.回复突变:突变体mutant经过第二次突变又完全地或部分地恢复为原来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完全恢复是由于突变的碱基顺序经第二次突变后又变为原来的碱基顺序,故亦称真正的回复突变.部分恢复是由于第二次突变发生在另一部位上,其结果是部分恢复原来的表现型.亦称为第二位点突变secondsitemutation或基因内校正intragenicsuppression.4.点突变:点突变,也称作单碱基替换singlebasesubstitution,指由单个碱基改变发生的突变.5.诱变剂:凡是能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或根本的改变,使其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达到自然水平以上的物质,统称为诱变剂.6.ATCC: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CCM: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8.质粒有何特点主要的质粒可分几类各有哪些理论或实际意义可用表格比较答:质粒是细菌体内的环状DNA分子;大致可以分为5类:接合性质粒、抗药性质粒、产细菌素和抗生素质粒、具生理功能的质粒、产毒质粒;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被用作基因的载体或标记基因,抗各种抗生素,抗金属等离子等,故凡有抗菌素抗性的细菌,其质粒才可能用作运载体.而在基因工程中关键是出发菌株的选择和诱变方法的选择.因为这些都能决定诱变的效果和方向.9.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中的“宠儿”10.答:基因工程是依据分子生物学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觉、可操纵的和高效的定向分子育种手段.其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宽广.微生物因其具有小体积大面积的优越体质,加上抑郁培养和代谢类型多样性等一系列优良特性,使其在基因工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大作用,它不仅可以用作多外源基因的优良供体、载体和受体而且还为基因工程操作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酶类.11.“ATCC”是一个什么组织目前它用于菌种保藏的方法有哪几种为什么答:ATCC是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的简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资源中心,由美国14家生化、医学类行业协会组成的理事会负责管理,是一家全球性、非盈利生物标准品资源中心.ATCC向全球发布其获取、鉴定、保存及开发的生物标准品,推动科学研究的验证、应用及进步....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1.黄曲霉毒素:也称作黄曲霉素,是一种有强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常由黄曲霉及另外几种霉菌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如大米、豆类、花生等,是目前为止最强的致癌物质.加热至280℃以上才开始分解,所以一般的加热不易破坏其结构.黄曲毒素主要有B1、B2、G1与G2等4种,又以B1的毒性最强.食米储存不当,极容易发霉变黄,产生黄曲毒素.2.根际微生物:又称根圈微生物.生活在根系领近土壤,依赖根系的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一般对植物发挥有益作用的菌株,称为根际微生物.3.瘤胃微生物:生活于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帮助反刍动物将植物中的纤维素和果胶消化为利于瘤胃吸收的营养物质;同时反刍动物为其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养料,水分,合适的温度和PH,以及良好的搅拌和无机环境;与反刍动物保持共生关系的一类微生物.4.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异养微生物进行氨化作用产生的氨,被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再氧化成硝酸的过程.P2595.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指硝酸盐转化为气态氮化物N2和N2O的作用.硝酸还原作用.土壤中存在许多化能异养型反硝化细菌,在通气不良,缺少氧气的条件下,可利用硝酸中的氧,使葡萄糖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6.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素的能力.7.为什么说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如何从中筛选出所需要的菌种8.答: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①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碳源、氮源和能源;②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含量浓度也很适合微生物的发育1.10-2.5g/L;③土壤中的水分虽然变化较大,但基本上可以满足微生物的需要;④土壤的酸碱度在pH5.5-8.5之间,适。

(完整版)微生物学题(周德庆版本带答案)

(完整版)微生物学题(周德庆版本带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绘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他的最大贡献不在商界,而是利用自制的 ____显微镜 ___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2.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定者是法国的巴斯德,他对微生物学的成立和发展作出优秀的贡献,主要集中表现 __完全否认了“自生说”学说 ___、__免疫学——预防接种 __和 __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惹起的 ___;而被称为细菌学奠定者是 _德 __国的 _____柯赫 ____,他也对微生物学成立和发展作出优秀贡献,主要集中表现____成立了细菌纯培育技术 ___和__提出了柯赫法例 ____。

3.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 5 期,其分别为史先期、始创期、___奠按期 ____、______发展期和成熟期;我国人民在史先期期曾有过重要贡献,其为制曲酿酒技术。

4.微生物学与 ___数___、___理____、___化___、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进一步交错、浸透和交融,到现在已分化出一系列基础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如化学微生物学、剖析微生物学、生物生物工程学、微生物化学分类学和微生物信息学等。

5.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体积小,面积大、汲取多,转变快、生长旺,生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散布广、种类多。

二、问答题:1.“微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你怎么重申都可是分。

”试用详细案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深故意义。

(从四个方面详细的案例来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1)物质和能量循环 (2)人体生理屏障(3)供给必需物质(4)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

2.简述科赫原则。

(如何判断某种微生物是病原菌?)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此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何?4.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答案重点: 1)微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资料;2)利用酵母菌细胞制剂进行酒精发酵研究,不只说了然生物体内糖的复杂转变过程,且为近代生物化学领域的酶学确立了基础;3)比德尔(Beadle)用脉胞菌进行突变试验,说了然基因和酶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创始了生化遗传学新学科;4)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用微生人证明的;5)遗传密码的被揭穿、中心法例确实定、基因对酶的调理控制在分子生物学的基根源理都与微生物学有亲密关系;6)遗传工程的主角:①作为遗传工程中表达DNA所携带的遗传性状的载体,今日依旧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为主,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几乎都是微生物;②在基因工程的操作顶用于切割DNA获得所需基因的“手术刀”的限制性内切酶都来自微生物;③基因的载体是病毒、噬菌体、质粒;④动植物细胞培育和发酵技术;7)微生物技术向微生物科学的整个领域扩散。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周德庆).doc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周德庆).doc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周德庆)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复习思考题1.试设计一张表格,比较一下6个大类原核生物的主要特性。

2.典型细菌的大小和重量是多少?试设想几种形象化的比喻并加以说明。

3.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4.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菌肽聚糖结构的差别。

5.什么是缺壁细菌?试列表比较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际应用。

6.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7.何谓“拴菌试验”?它何以能证明鞭毛的运气机制?8.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9.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10.名词解释:磷壁酸,LPS,假肽聚糖,PHB,伴胞晶体,基内菌丝,孢囊链霉菌,横割分裂,异形胞,原体与始体,类支原体,羧酶体,孢囊,磁小体。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复习思考题1.试解释菌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2.试图示并说明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和生理功能。

3.试简介真菌所特有的几种细胞器――膜边体、几丁质酶体和氢化酶体。

4.什么是单细胞蛋白(SCP)?为什么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5.试图示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的生活史,并说明其各阶段的特点。

6.试简介菌丝、菌丝体、菌丝球、真酵母、假酵母、芽痕、蒂痕、真菌丝、假菌丝等名词。

7.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结构8.试以 Neurospora crassa 为例,说明菌丝尖端细胞的分化过程及其成分变化。

9.试列表比较各种真菌孢子的特点。

10.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11.为什么说蕈菌也是真核微生物?12.什么叫锁状联合?其生理意义如何?试图示其过程。

13.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真病毒?什么是亚病毒?2.病毒的一般大小如何?试图示病毒的典型构造。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一放线菌一蓝细菌'支原体一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一原生动物一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 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年前一1676 ),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 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派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 - 1861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 - 1897年),巴斯德,① 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 — 1953年),e . btlchner ,① 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 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 —至今)j . WatSOn和f , crick ,① 广泛运用分了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 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 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 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经过科学的归纳和理性的思考,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
鉴定的任务与分类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亦即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
个未知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知类、辨名的目的。
命名的任务是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亦即当你详细观察和描述某一具体菌种后,经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名词解释: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生活史,霉菌,无性孢子,有性孢子,子实体。 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有完整细胞核、结构精巧的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 酵母菌:非分类名词,一群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微生物,属真菌类。 生活史 :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后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就称为该生物的生活史或生
菌落透明度
透明或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不结合
不结合
牢固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颜色
多样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
十分多样
十分多样
矿烛色,少数红色或黑色
菌落正反面颜色的差别 相同
相同
一般不同
一般不同
菌落边缘
一般看不到细胞
可见球状, 有时可见细丝状细胞 可见粗丝状细胞
卵圆状或假丝状细胞
气味
一般有臭味
18S rRNA 的寡聚核苷酸测序,并比较其同源性水平后,提出了一个与以往各种界级分类不同的新系统,
称为三域学说。三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7、何谓(G+C)mol% 值?它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有何应用?
表示 DNA 分子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
应用: ①判别种与种之间亲缘关系相近程度;②是建立新分类单元时的重要指标。

微生物学题周德庆版本带答案

微生物学题周德庆版本带答案

微⽣物学题周德庆版本带答案第⼀章绪论⼀、填空题1.世界上第⼀个看见并描述微⽣物的⼈是荷兰商⼈安东?列⽂虎克,他的最⼤贡献不在商界,⽽是利⽤⾃制的____显微镜___发现了微⽣物世界。

2.微⽣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法国的巴斯德,他对微⽣物学的建⽴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彻底否定了“⾃⽣说”学说___、__免疫学——预防接种__和__证实发酵是由微⽣物引起的___;⽽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_德__国的_____柯赫____,他也对微⽣物学建⽴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建⽴了细菌纯培养技术___和__提出了柯赫法则____。

3.微⽣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史前期、初创期、___奠基期____、______发展期和成熟期;我国⼈民在史前期期曾有过重⼤贡献,其为制曲酿酒技术。

4.微⽣物学与___数___、___理____、___化___、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进⼀步交叉、渗透和融合,⾄今已分化出⼀系列基础性学科和应⽤性学科,如化学微⽣物学、分析微⽣物学、⽣物⽣物⼯程学、微⽣物化学分类学和微⽣物信息学等。

5.微⽣物的五⼤共性是指体积⼩,⾯积⼤、吸收多,转化快、⽣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种类多。

⼆、问答题:1.“微⽣物对⼈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试⽤具体事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从四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类与微⽣物的关系。

)(1) 物质和能量循环(2)⼈体⽣理屏障(3)提供必需物质(4)现代⽣物技术等⽅⾯。

2.简述科赫原则。

(如何判定某种微⽣物是病原菌?)3.微⽣物有哪五⼤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个?为什么?4.什么是微⽣物,微⽣物学?学习微⽣物学的任务是什么?5.简述微⽣物对⽣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何重⼤贡献?答案要点:1)微⽣物是⽣命科学研究的理想材料;2)利⽤酵母菌细胞制剂进⾏酒精发酵研究,不但阐明了⽣物体内糖的复杂转化过程,且为近代⽣物化学领域的酶学奠定了基础;3)⽐德尔(Beadle)⽤脉胞菌进⾏突变试验,阐明了基因和酶的关系,提出了“⼀个基因⼀个酶”的假说,开创了⽣化遗传学新学科;4)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微⽣物证实的;5)遗传密码的被揭露、中⼼法则的确定、基因对酶的调节控制在分⼦⽣物学的基本原理都与微⽣物学有密切关系;6)遗传⼯程的主⾓:①作为遗传⼯程中表达DNA所携带的遗传性状的载体,今天依然以⼤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微⽣物为主,基因⼯程药物的⽣产⼏乎都是微⽣物;②在基因⼯程的操作中⽤于切割DNA取得所需基因的“⼿术⼑”的限制性内切酶都来⾃微⽣物;③基因的载体是病毒、噬菌体、质粒;④动植物细胞培养和发酵技术;7)微⽣物技术向微⽣物科学的整个领域扩散。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课后习题详解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课后习题详解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哪几大类群?答:(1)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微生物包括的类群①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④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例外,尽管可用厘米表示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一般称为大型真菌。

而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等则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1)个体微小。

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

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

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

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3.为什么说“因果难联”的解决是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取得重大创新的不竭动力?试举一列加以说明。

答:(1)“因果难联”的解决是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取得创新的不竭动力原因如下:微生物学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从诸多表面现象中判断其原始动因是否由微生物所引起的研究,这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正因为“因果难联”的存在,令无数学者煞费苦心。

(完整版)微生物学题(周德庆版本带答案)

(完整版)微生物学题(周德庆版本带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他的最大贡献不在商界,而是利用自制的____显微镜___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2.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法国的巴斯德,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___、__免疫学——预防接种__和__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___;而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_德__国的_____柯赫____,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建立了细菌纯培养技术___和__提出了柯赫法则____。

3.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史前期、初创期、___奠基期____、______发展期和成熟期;我国人民在史前期期曾有过重大贡献,其为制曲酿酒技术。

4.微生物学与___数___、___理____、___化___、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进一步交叉、渗透和融合,至今已分化出一系列基础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如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生物生物工程学、微生物化学分类学和微生物信息学等。

5.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二、问答题:1.“微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试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从四个方面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1) 物质和能量循环(2)人体生理屏障(3)提供必需物质(4)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

2.简述科赫原则。

(如何判定某种微生物是病原菌?)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4.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5.简述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何重大贡献?答案要点:1)微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材料;2)利用酵母菌细胞制剂进行酒精发酵研究,不但阐明了生物体内糖的复杂转化过程,且为近代生物化学领域的酶学奠定了基础;3)比德尔(Beadle)用脉胞菌进行突变试验,阐明了基因和酶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开创了生化遗传学新学科;4)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用微生物证实的;5)遗传密码的被揭露、中心法则的确定、基因对酶的调节控制在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都与微生物学有密切关系;6)遗传工程的主角:①作为遗传工程中表达DNA所携带的遗传性状的载体,今天依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为主,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几乎都是微生物;②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用于切割DNA取得所需基因的“手术刀”的限制性内切酶都来自微生物;③基因的载体是病毒、噬菌体、质粒;④动植物细胞培养和发酵技术;7)微生物技术向微生物科学的整个领域扩散。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微生物的生态课后答案与解析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微生物的生态课后答案与解析

4.用微生物监测环境污染(1)用肠道菌群的数屋作为水体质量的指标。

(2)用“艾姆氏试验法”(Ames test)检测水体的污染状况和食品、饮料、药物屮是否含有“三致”毒物。

(3)利用生物发光监测环境污染。

发光细菌是一类G、长有极生鞭毛的杆菌或弧菌,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能发出波长为475〜5O5nm的荧光。

①在发光细菌中,单个或较稀的细胞群不发荧光,只有当细胞达到一定浓度尤其是形成菌落或菌苔时才会发光。

②细菌发光的强度受环境中氧浓度、毒物种类及苴含慣等的影响,只要用灵敏的光电测定仪器就可方便地检测试样的污染程度或毒物的毒性强弱。

8.2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十•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如何从屮筛选所需要的菌种?答:(1)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的原因:①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C源、N源、能源;②为微生物提供了有机物、无机盐、微童元素;③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④土壤pH值范围5.5〜8.5之间;⑤温度;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⑥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⑦适宜的渗透压。

(2)从土壤中筛选所需菌种的一般步骤:采集菌样T富集培养―纯种分离T性能测定。

①采集菌样: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

②富集培养: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中的数呈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

③纯种分离:接种前婆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在整个微牛物的分离和培养中,-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纯化微生物培养的接种方法包括稀释涂布平板法、划线平板法等。

④性能测定。

2.试讨论空气、灰尘、微生物和微生物学间的相互关系。

答:空气、灰尘、微生物和微生物学间的相互关系如下:(1)空々中并不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充足的水分和其他条件,且口光中还有有害的紫外线的照射,因此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场所。

然而,空气中还是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这是由于土壤、人和动植物体等物体上不断以微粒、尘埃等形式飘逸到空气中而造成的。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思考题参考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原核生物:就是广义的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0附的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2.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费氏刺尾鱼菌:是在红海和澳大利亚海域生活的刺尾鱼肠道中发现的巨型的共生细菌, 细胞长度达到了 200-500〃m。

4.纳米比亚嗜硫珠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细菌,球状细胞,直径为0.32-1mm,用肉眼就可以看清楚,是在非洲西部大陆架的土壤中发现的,以海底散发的硫化氢为生。

5.革兰氏染色法:各种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被染成紫色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另一类是被染成红色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丹麦医生C.Cram发明,故名。

6.(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肽聚糖是其主要成分,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是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的;阻拦大分子的有害物质进入细胞;赋予细菌以特定的抗原性和对特定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7.肽聚糖:又称黏肽,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每一个肽聚糖单体都有三部分组成:双塘单位由一个N-乙酰葡糖胺通过6-1,4-糖苷键与另外一个N-乙酰胞壁酸相连;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照L型和D型交替的方式连接而成;肽桥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起桥梁作用。

8.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由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构成。

与肽聚糖分子共价结合的,成为壁磷壁酸;跨越肽聚糖层与细胞膜的脂质层共价结合的,称为膜磷壁酸。

9.外膜:又称外壁,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由脂多糖、磷脂和若干种外膜蛋白构成。

有控制细胞透性、提高Mg2+浓度、决定细胞抗原多样性的作用。

10.脂多糖: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组成,是位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其中的类脂A是革兰氏阳性病原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周德庆版)

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周德庆版)

第一章习题答案一. 名词解释1.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2.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3.静息孢子:是一种长期长在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壁厚、色深的休眠细胞,富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等不良环境。

4.菌落:将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5.基内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6.孢囊:指固氮菌尤其是棕色固氮菌等少数细菌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营养细胞的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一个营养细胞仅形成一个孢囊。

7.质粒:指细菌细胞质内存在于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构成。

8.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大类群。

9.鞭毛:是从细菌质膜和细胞壁伸出细胞外面的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使细胞具有运动性。

10.菌落:将单个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称菌落。

1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2鞭毛Flagella13 Actinomyces 放线菌14荚膜:有些细菌在生命过程中在其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的粘液物质,这些粘液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壁外面,称为荚膜。

二. 填空1 芽孢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四部分.2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裂殖,少数种类进行芽殖。

3 放线菌产生的孢子有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种。

4 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70s.5 细菌的鞭毛有三个基本部分,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6 微生物修复受损DNA的作用有__光复活作用__和__切除修复__.7 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 __3__条。

周德庆版《微生物学》第二版 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德庆版《微生物学》第二版 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生物秀论坛整理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_______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周德庆版)

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周德庆版)

第一章习题答案一. 名词解释1.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2.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3.静息孢子:是一种长期长在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壁厚、色深的休眠细胞,富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等不良环境。

4.菌落:将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5.基内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6.孢囊:指固氮菌尤其是棕色固氮菌等少数细菌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营养细胞的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一个营养细胞仅形成一个孢囊。

7.质粒:指细菌细胞质内存在于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构成。

8.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大类群。

9.鞭毛:是从细菌质膜和细胞壁伸出细胞外面的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使细胞具有运动性。

10.菌落:将单个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称菌落。

11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12鞭毛 Flagella13 Actinomyces 放线菌14荚膜:有些细菌在生命过程中在其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的粘液物质,这些粘液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壁外面,称为荚膜。

二. 填空1 芽孢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四部分.2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裂殖,少数种类进行芽殖。

3 放线菌产生的孢子有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种。

4 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70s.5 细菌的鞭毛有三个基本部分,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6 微生物修复受损DNA的作用有__光复活作用__和__切除修复__.7 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__3__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绪论1。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

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

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

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历史上自然发生说的否定,糖酵解机制的认识,基因与酶关系的发现,突变本质的阐明,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实,操纵子学说的提出,遗传密码的揭示,基因工程的开创,pcr技术的建立,真核细胞内共生学说的提出,以及近年来生物三域理论的创建等,都是因选用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而结出的硕果。

为此,大量研究者还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微生物还是代表当代生物学最高峰的分子生物学三大来源之一.在经典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先驱者们意识到微生物具有繁殖周期短、培养条件简单、表型性状丰富和多数是单倍体等种种特别适合作遗传学研究对象的优点,纷纷选用粗糙脉孢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t 系噬菌体作研究对象,很快揭示了许多遗传变异的规律,并使经典遗传学迅速发展成为分子遗传学。

从1970 年代起,由于微生物既可以作为外源基因供体和基因载体,并可作为基因受体菌等的优点,加上又是基因工程操作中的各种“工具酶”的提供者,故迅速成为基因工程中的主角。

由于小体积大面积系统的微生物在体制和培养等方面的优越性,还促进了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这种“微生物化”的高等动、植物单细胞或细胞集团,也获得了原来仅属于微生物所有的优越体制,从而可以十分方便地在试管和培养皿中进行研究,并能在发酵罐或其他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和产生有益代谢产物。

此外,这一趋势还是原来局限于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一整套独特的研究方法、技术,急剧向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各领域发生横向扩散,从而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方法学上的贡献.6。

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答:①。

体积小,面积大;②。

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

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 个共性。

7.讨论五大共性对人类的利弊。

答:①.“吸收多,转化快”为高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能在自然界和人类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超小型“活的化工厂"的作用。

②。

“生长旺盛,繁殖快"在发酵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且若是一些危害人、畜和农作物的病原微生物或会使物品霉腐变质的有害微生物,它们的这一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损失或祸害.③“适应强,易变异”,有益的变异可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害的变异使原本已得到控制的相应传染病变得无药可治,进而各种优良菌种产生性状的退化则会使生产无法正常维持。

④“分布广,种类多”,可以到处传播以至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只要条件合适,它们就可“随遇而安”,为人类在新世纪中进一步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8。

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答:①。

物种的多样性,②。

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9.什么是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答: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2.典型细菌的大小和重量是多少?试设想几种形象化的比喻加以说明。

答:一个典型的细菌可用E。

coli作代表,它的细胞平均长度约为2um,宽度约0。

5um,形象地说,若把1500个细菌的长径相连,仅等于一颗芝麻的长度,如果把120 个细胞横向紧挨在一起,其总宽度才抵得上一根人发的粗细。

它的重量更是微乎其微,若以每个细胞湿重约10—2g 计,则大约109 个E.coli细胞才达1mg重。

3.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G+细菌与G—细菌的细胞壁都含肽聚糖和磷壁酸;不同的是含量的区别:如下表4.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菌肽聚糖结构的差别。

答:图示略G—细菌与G+细菌的肽聚糖的差别仅在于:1)四肽尾的底3 个氨基酸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才有的内消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2)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 个氨基酸——D—Ala 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 个氨基酸——m-DAP 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5.什么是缺壁细菌?试列表比较4 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际应用.答: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和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都会产生少数缺细胞壁的种类,或是用人为的方法通过6.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此法证明了G+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7.何为“拴菌试验"?它何以能说明鞭毛的运动机制?答:“拴菌"试验(tethered-cellexperiment)是1974年,美国学者西佛曼(M.Silverman)和西蒙(M.Simon)曾设计的一个实验,做法是: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牢“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行为。

因实验结果发现,该菌是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非伸缩挥动),故肯定了“旋转论"是正确的。

8.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答: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认为: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从而使皮层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

而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

关键是芽孢有生命的部位即核心部位的含水量很稀少,为10%~25%,因而特别有利于抗热.9.什么上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答:菌落即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因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故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现象,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尤其是球菌通常都形成较小、较厚、边缘圆整的半球状菌落;长有鞭毛、运动能力强的细菌一般形成而平坦、边缘多缺刻、不规则的菌落;有糖被的细菌,会长出大型、透明、蛋清状的菌落;有芽孢的细菌往往长出外观粗糙、“干燥"、不透明且表面多褶的菌落等等。

10.名词解释:磷壁酸、LPS、假肽聚糖、PHB、伴孢晶体、基内菌丝、孢囊链霉菌、横割分裂、异形胞、原体与始体、类支原体、羧酶体、孢囊、磁小体。

磷壁酸是G+细菌细胞壁结合在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LPS(脂多糖)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 部分组成。

假肽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以β—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的,连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L-Glu、L-Ala和L、Lys3个L 型氨基酸组成,肽桥则由L-Glu1 个氨基酸组成.PHB(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基内菌丝是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壮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菌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