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二)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第一、二、三章经典细胞学说1所有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4细胞来源于已经存在的细胞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以肽键为主键,或有少量二硫键为副键的多肽链。
一级结构决定蛋白质的三维构象,从而影响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作用。
2在一级结构基础上,氨基酸残基之间借氢键在对应点链接,是蛋白质结构发生折曲。
分为三种类型:α螺旋,β折叠,三股螺旋。
3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行折叠。
蛋白质有的区域为α螺旋或β折叠,其他区域则随机卷曲。
参与维系三级结构的有氢键、酯键、离子键和疏水键。
4由多个亚基借助化学键的作用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
*一二三级结构都是单条多肽链空间结构的变化。
只有一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必须在三维结构水平上才表现出生物活性;由两条或多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必须构成四级结构,才具有活性。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1-10μm 较大,10-100μm细胞壁肽聚糖纤维素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有遗传物质一条没有与组蛋白结合的裸露环装DNA 若干与组蛋白结合的DNA核糖体70S(50+30) 80S(60+40)膜性细胞器间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细胞骨架无有转录与翻译均在细胞质转录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细胞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第五章、细胞膜及其表面细胞膜细胞内膜:除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外,细胞内有许多膜性细胞器(如…),称为细胞内膜,它们共同构成细胞的内膜系统生物膜:细胞内膜+细胞膜+线粒体膜单位膜:“两暗一明”的膜相结构细胞膜的作用1限定细胞范围,维持细胞形状。
2作为屏障,防止胞内物质外漏。
具有高度选择性(半透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环境。
3接受外界信息,进行信息交流,使细胞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产生应答。
4对细胞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分化癌变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5在进化上,膜的出现是细胞形成的重要阶段。
膜的分子结构模型单位膜模型:1认为所有的生物膜都具有“两暗一明”结构,其厚度大致是7.5nm。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第二篇细胞膜及其表面(第五章~第十一章)一、选择题8.完成细胞膜特定功能的主要成分是A.膜脂双层B.膜蛋白C.细胞外被D.糖脂9.不能通过简单扩散进出细胞膜的物质是A. O2B. N2C.乙醇D. Na+、K+10.O2或CO2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帮助扩散D.主动运输11.不能通过简单扩散透过膜脂双层的物质是A.CO2B.苯C.甘油D.葡萄糖12.Ca2+逆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A.简单扩散B.被动运输C.易化扩散D.主动运输13.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A.协同运输B.易化扩散C.被动运输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14.肠腔中葡萄糖浓度低时,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通道蛋白运输D.伴随运输15.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不具有的特点是A.在细胞膜的特定区域进行B.形成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C.吸入大量的细胞外液D.胞吞速率比液相胞吞快16.细胞摄入微生物或细胞碎片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A.吞噬作用B.异噬作用C.入胞作用D.吞饮作用17.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第二信使A. cAMPB. IP3C. DGD. AC18.能使细胞内cAMP升高的G蛋白是A. GiB. GsC. GpD. Gt19.能结合并活化磷脂酶C,导致PIP2分解,生成IP3和DG的G蛋白是A. G S B .G i C. G P D .G T20.动物细胞中cAMP信使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A.蛋白激酶CB.蛋白激酶AC.蛋白激酶KD. Ga2+激酶21.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胞内信使A. cAMPB. cGMPC. DGD. EGFR22.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称为A.细胞膜B.细胞表面C.细胞外被D.细胞外基质23. 微管和微丝大量存在于A.细胞核B.细胞外被C.细胞膜D.胞质溶胶30.构成膜受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C.糖类D.蛋白质31.参与构成细胞外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C.糖类D.蛋白质32.细胞膜上能与细胞外的化学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并引起胞内特定反应的结构称为A.膜受体B.通道蛋白C.载体蛋白D.膜抗原33.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属于A.膜受体B.通道蛋白C.载体蛋白D.膜抗原34.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及颗粒状物质的转运方式为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被动转运D.膜泡运输35.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都属于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被动运输D.膜泡运输36.钠钾泵所进行的物质转运属于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主动运输D.膜泡运输46.能封闭上皮细胞间隙,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保证组织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连接是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47.膜蛋白的分布是A.相对不对称B.不太对称C.完全对称D.绝对不对称48.生物膜的流动性不受哪一种因素的影响A.脂肪酸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B.胆固醇的含量C.内质网的分布D.卵磷脂/鞘磷脂的比例49.下列哪一结构为高脂性膜A.线粒体膜B.高尔基复合体膜C.神经髓鞘D.内质网膜56.配体闸门通道开放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配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B.Ga2+增多C.膜电位改变D.膜流动性增加57.电压闸门通道开放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配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B.Ga2+增多C.膜电位改变D.膜流动性增加58.表皮生长因子(EGF)通过下述哪一个信使系统传递信息A. 环磷酸腺苷信号系统B. 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C. 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信号系统D. Ga2+与钙调蛋白59.关于细胞膜上Na+- K+离子泵,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Na+- K+泵具有ATP酶活性B. Na+- K+泵将Na+离子泵入细胞,将K+泵出细胞C. Na+- K+泵的本质是蛋白质D. Na+- K+泵通过反复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工作69.PKC在没有被激活时,游离于细胞质中,一旦被激活就成为膜结合蛋白,这种变化依赖于()A、磷脂和Ca2+B、IP3和Ca2+C、DG和Ca2+D、DG和磷脂70.下列通讯系统中,受体可进行自身磷酸化的是()A、鸟苷酸环化酶系统B、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C、腺苷酸环化酶系统D、肌醇磷脂系统二、填空题: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构成膜主体的化学成分是。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 细胞的内膜系统
Bip是ER的驻留蛋白,能和折叠不正常的肽链结合, 并予以滞留,待折叠成正确的蛋白质后才被转运。
•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催化 – Cys – SH 生成 –S-S- , 完成合成蛋白的修饰
• 内质蛋白
即葡萄糖调节蛋白94
• 钙网蛋白 有钙离子结合位点,协助蛋白质折叠和加工
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等
细胞的内膜系统(internal membrane system)
• 内膜系统:
细胞内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膜性 结构细胞器通称为内膜系统,主要包括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和核膜等 膜性结构。
• 内膜系统形成的意义:
区室化Compartmentaliztion 分隔式区域,互不干扰地执行特定的功能, 提高细胞的代谢效率
胃底腺壁细胞sER与盐酸分泌、渗透压 肝细胞与胆汁的生成
1.脂类合成的主要部位:合成磷脂与胆固醇
• 原料:来自细胞质基质 • 脂类合成酶:位于脂质双层,活性部位都
朝向细胞质基质面,新合成的磷脂也位于 此 • 磷脂转位蛋白 (转位酶) :位于ER膜的细胞 质基质面,协助磷脂分子翻转, 使脂双层的 磷脂分子达到平衡
溶酶体蛋白等 • 信号假说 1975年 Blobel & Doberstein
提出
信号假说中的几个名词概念
• 信号密码(signal codon) mRNA5 ’端编码特殊氨基酸序列的密码子
• 信号肽(signal peptide):
由信号密码翻译的一段多肽链,约由18-30个 疏水氨基酸组成,能引导“游离”的核糖体与ER 膜结合
• 译后转运(post-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多肽链翻译完成后被转运进入内质网腔
细胞膜及其表面123节答案
第五章细胞膜及其表面(第1-3节)一、填空A-五-1.细胞膜的最显著特性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A-五-2.生物膜脂在正常生理温度下以液晶态存在,随着温度的上升或下降可发生状态的改变,这种变化称相变。
A-五-3.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有膜脂、膜蛋白、膜糖。
A-五-4.动物细胞连接有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__等几类,其中通讯连接具有细胞通讯作用。
A-五-5.按照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以及膜蛋白存在的位置,可分为膜内在蛋白、膜周边蛋白、脂锚定蛋白三种。
B-五-6.在正常生理温度下,膜脂呈液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中,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小(大或小)。
B-五-7.细胞膜中所含有的主要脂类为磷脂、胆固醇、糖脂,它们都是双亲性分子。
B-五-8. 质膜中磷脂、胆固醇和糖脂等成分是具有双亲性的分子。
C-五-9.真核细胞膜中有四种主要的磷脂分子: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
C-五-10.膜脂的分子运动方式包括:旋转运动、侧向扩散运动、内、外层翻转运动和弯曲运动。
C-五-11.点状桥粒的主要结构包括:①__桥粒斑__;②____钙黏蛋白___;③__中间丝___。
D-五-12.改变溶液温度或离子强度就可以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的膜蛋白是膜周边蛋白,用去垢剂处理才能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的膜蛋白是膜内在蛋白。
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五-1.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C )。
A 蛋白质和水B 蛋白质和糖类C 蛋白质和脂类D 脂类和糖类A-五-2.膜脂中最多的是( C )。
A 脂肪B 糖脂C 磷脂D 胆固醇?A-五-3. 下列哪种结构不是单位膜( C )。
A 细胞膜B 内质网膜C 细胞外被D 线粒体外膜A-五-4.细胞膜性结构在电镜下都呈现出较为一致的三层结构,即内外两层电子致密层中夹一层疏松层,称为( C )。
A 生物膜B 质膜C 单位膜D 板块模型A-五-5.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哪项有误( D )A 镶嵌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B 含胆固醇C 含糖脂D外周蛋白在外表面A-五-6.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列规律是( A )A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中央B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内侧C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内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外侧D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中央,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A-五-7.生物膜是指( D )A 单位膜B 蛋白质和脂质二维排列构成的液晶态膜C 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D 细胞膜及内膜系统的总称A-五-8.生物膜的主要作用是( A )A 区域化B 合成蛋白质C 运输物质D 合成脂类A-五-9.细胞膜中蛋白质与脂类的结合主要通过( D )A 氢键B 离子键C 疏水键D 非共价键A-五-10.目前得到广泛接受和支持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是( C )A 单位膜模型B 片层结构模型C 流动镶嵌模型D 以上都不是A-五-11.由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 C ),能够很好地解释生物膜的分子结构,并获得1972的诺贝尔奖。
细胞生物学课件:第五章 细胞的内膜系统2
液泡系统: 内质网腔
与两层核膜之间的 腔是连通的,因而 将内质网、核膜和 高尔基复合体统称 为液泡系统。
内质网的形态差异
• 单位结构存在情况 某些细胞,小管、小囊、扁平囊都存在; 而某些只存在其中一种或两种。
• 不同发育阶段 分化低则内质网小、不发达; 分化高则内质网数量增多、结构复杂。
第五章 细胞的内膜系统
endomenbrane system
内膜系统:
endomenbrane system
在真核细胞的膜相结构 中,除了细胞膜和线粒体外, 那些在发生、形态、结构和功 能上相互联系的膜相细胞器称 为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的功能
1、提供足够面积的膜,使细胞 完成各种重要的生命活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细胞膜 ★保存内质网的基本特征
三、内质网的功能
(一)粗面内质网的功能 1、蛋白质的合成
1972年,stein等发现在骨 髓瘤细胞 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 N端要比分泌到细胞外的免疫球蛋白分 子的N端的氨基酸多出一截。
1975年,G.Blobel和 D.Sabatini等进一步实验依据,提出 了信号假说,即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 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 膜上合成,在蛋白质被合成结束之前 信号肽被切除。
(2)脂类分子合成后的转运
向内侧面 转运
• 脂类向其他 细胞器转运
(二)滑面内质网的功能
• 脂类的合成 • 糖原代谢 • 解毒作用 • 参与横纹肌收缩
2、糖原代谢
合成代谢
证明有关: 动物绝食,SER变化
证明无关: SER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糖 原转移酶
糖原代谢
分解代谢 SER上有葡萄糖-6-磷酸酶
(二)滑面内质网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
细胞生物学重点1.真核细胞的细胞核(E)A. 是细胞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B. 是最大的细胞器C. 是转录的场所D. 是DNA复制的场所E. 以上都是哺乳类动物中没有细胞核的细胞是(红细胞)、成熟的植物筛管无细胞核细胞核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核膜 (核孔、核纤层)、染色质、核仁、核基质 2.核定位信号(B) C. Exportin A. 可引导蛋白质出核 D. NESB. 对其连接的蛋白质无特殊要求 E. NLSC. 完成转运后被切除 4.关于蛋白质入核运输机制错误的是(B)D. 与线粒体基因有关 A. 需要ATP供能的主动运输过程E. 与染色体的组装有关 B. 与膜性细胞器之间的运输相同 3.以下哪些组件与蛋白入核有关(ABE) C. 由核膜孔道控制A. Ran-GTP D. 运输过程不切除核定位信号B. Importin E. 运输时保持完全折叠的天然构象 5.简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6.蛋白质入核运输的机制与膜性细胞器之间的运输有何不同,7.举例说明转录因子核输入的调控。
8.异染色质是(AB) B. 核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RNA和少量A. 转录不活跃的染色质 DNAB. 螺旋化程度高C. 核仁的形成与核仁组织区有关 C. 均匀分布在核内D. 核仁只存在于细胞核内 D. 有核纤层蛋白支持E. 在有丝分裂间期,核仁消失 E. 以袢环形式伸入核仁内 15.核仁(ABCD)9在分子组成上,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区别是A. 见于间期的细胞核内 (E) B. 增殖较快的细胞有较大和数目较多的核A. 有无组蛋白仁B. 非组蛋白的种类不一样C. 功能是组装核糖体C. 是否含有稀有碱基D. rRNA的合成位于纤维中心和致密中心D. 碱基数量不同的交界处E. 没有区别 E. 在染色体的组装中其主要作用 10.端粒是(ABCD) 简述核仁的功能A. 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16.细胞核是下列哪种生理活动的主要场所B. 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串联而成 (C)C. 具有细胞“分裂计数器”的作用 A.蛋白质合成 B.有氧呼吸D. 复制需要反转录酶(端粒酶) C.DNA的储存和复制 D. DNA的复制E. 与细胞的衰老无关 17.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通道是11.简述核小体的结构特点 ( C )12.简述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A.胞间连丝 B.外连丝 C.核孔 D.核13.关于核仁的描述,错误的是(E) 膜A. 一个细胞有1个或多个核仁 18.下列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 B )A(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也消失了。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及其表面
2.脂质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s): 通过磷脂或脂肪酸锚定,共价结合。 分为两类:
1).糖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蛋白: 用磷脂酶C(能识别含肌醇的磷脂)处理细胞,能释 放出结合的蛋白。许多细胞表面的受体、酶、细 胞粘附分子和引起羊瘙痒病的PrPC都是这类蛋白。 2).另一类脂锚定蛋白与插入质膜内小叶的长碳 氢链结合。
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 残基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 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2+、Mg2+等 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某些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 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脂肪酸分子,插入脂双 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 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第二节 膜的分子结构
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E.Gorter和F.Grendel(1925): “蛋白质-脂 类-蛋白质”三夹板质膜结构模型; J.D.Robertson(1959):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S.J.Singer和G.Nicolson(1972): 生物膜的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K.Simons et al(1997):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Functional rafts in Cell membranes. Nature 387:569-572
第六章 细胞表面及其特化
cell surface and specificity
第一节 细胞外被与胞质溶胶
细胞表面: 细胞膜 + 细胞外被 + 细胞外基质; 细胞表面的功能: 保护细胞,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 环境; 参与信号的识别和信息的传递; 参与细胞运动; 维护细胞的各种形态; 与免疫、癌变等有十分密切关系;
细胞膜及其表面
➢ 磷脂的主要特征: • 极性头(亲水)、非极性尾 (脂肪酸链,疏水);
• 脂肪酸链碳为偶数,碳原子数 =12-24,以16与18居多;
• 常含一条不饱和脂肪酸(含双 键),另一条则饱和。
2. 胆固醇(cholesterol)
• 动物细胞膜中含量较高。
三、膜的理化特性
(一)膜的不对称性(asymmetry) • 膜内外两层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
1.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各种膜蛋白在膜中有特定排 布方向,其不对称性是绝对的。
2.膜脂的不对称性:同一种脂分子在脂双层中呈不均匀 分布。胆固醇和磷脂等的不对称性分布是相对的,糖脂 (及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其不对称行分 布是绝对的。
– 跨膜蛋白 (transmembrane protein) – 膜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
1. 跨膜蛋白
• 又称膜内在蛋白质(integral protein),通过蛋白 质上的疏水区域结合膜脂疏水区,穿过膜1次或多 次。
配体 结合
胞内 配体
配体 结合
压力 牵拉力
开
电位门通道
配体门通道
机械门通道
三类离子通道的模式图解
3、易化扩散 • 一些非脂溶性物质如糖、氨基酸、核苷酸等,不
(二)小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运输方式
穿膜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简单扩散 协助扩散
通道扩散 (通道蛋白)
易化扩散 (载体蛋白)
离子泵
Na+-K+泵 Ca2+泵
H+泵
伴随运输
细胞膜的结构
糖-共价键-蛋白
细胞外被(糖萼):在大多数真核细胞的表面, 富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
作用:保护、润滑细胞;细胞识别和黏附
第二节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一、 片层结构模型(lamella structure model)
二、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静电
所有生物膜共有
分子 团
脂质 体
4、 膜脂的特点
①膜脂是两亲性分子。 在水溶液中能自动形成双层.
4、 膜脂的特点
②在常温下呈液晶态, 具有流动性.
二、膜蛋白:
细胞中大约有20~25%左右的蛋白质分 子是与膜结构结合的:不同细胞膜蛋白含量 差别大,25%-75%。
㈠膜蛋白的存在方式 内在蛋白(整合蛋白) 外在蛋白(周边蛋白)
磷 脂 酰 乙 醇 胺
甘油磷脂
极性
非极性
头
尾
2、胆固醇:羟基与脂肪酸链由固醇环连接。
3、糖脂
占脂类的5%, 细菌、植物细胞糖脂:由甘油酯类衍生来。 动物细胞糖脂:几乎由鞘氨醇衍生来-鞘糖脂
半乳糖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
糖基---头、两条烃链---尾
4、 膜脂的特点
①膜脂是两亲性分子。 在水溶液中能自动形成双层.
第五章 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 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第五章 细胞膜的结构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 ):细胞 膜与细胞内膜相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单位膜 (unit membrane):
生物膜在透射电镜下呈“两暗夹一明” 三层结构,即内外两电子致密高的“暗”层 ,中间夹着电子密度低的“亮”层,其总厚 度约7nm ,这三层结构称为 单位膜。
医学细胞学第五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概念:
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界膜,又称质 膜(plasma membrane)
功能:
生物膜 biological mem于这些膜与质膜在化学组成、 分子结构和功能运作上具有 很多共性,把质膜和细胞内 各种膜相结构的膜统称为生 物膜。
非胞质面 脂 双 分 子 层 胞质面
1 单次穿膜:
单条a-螺旋贯穿脂质双层 2 多次穿膜:
数条a-螺旋折返穿越脂质双层
内在膜蛋白具有双亲性,其亲水区域暴露在膜的内外表面与水相吸, 它们的疏水区域嵌入膜内,与脂类分子疏水尾部通过疏水键结合, 不易分离提纯。
一、膜的化学组成
(二) 膜蛋白
2、膜周边蛋白
2、胆固醇
极 性 头 部
固 醇 环 结 构
非 极 性 尾 部
一、膜的化学组成
(一) 膜脂
3、糖脂
糖脂与鞘磷脂相似,只是头部不同。 常见糖脂:脑苷脂;神经节苷脂
鞘 胺 醇
半乳糖苷脂
糖脂分子
一、膜的化学组成
(一) 膜脂
膜脂分子的共同特点:
都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端,称兼性分子或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
(1) (2 ) (3)
(4)
(5)
三、膜的理化特性
(二)膜的流动性
2、膜蛋白的运动性 运动方式:侧向扩散、旋转扩散
细胞融合实验 + “成帽反应”
3、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链长,流动性小;链短,流动性大
1)脂肪酸链的长度及不饱和程度 2)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
饱和程度高,流动性小;反之,流动性大
调节膜质流动性,与温度有关
二、膜的分子结构
医学细胞生物学
C. 80S,50S,30S
D. 70S,40S,30S
E. 80S,60S,30S
二、多选题
1.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
A.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B. 动物细胞无液泡
C. 动物细胞无叶绿体
D. 动物细胞有中心粒
E. 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大
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有真正的细胞核
B. 有多条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的染色体
C. 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
D. 细胞体积较大
E. 膜性细胞器发达
3.原核细胞的特点是( )
A. 没有核膜
B. 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
( )4. 支原体细胞是最简单的真核细胞。
四、填空题
1.支原体内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 。
2. 真核细胞出现的关键是 的形成。
3.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但其组成和大小不同,原核细胞的核糖体大小为 ,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为 。
三、是非题
1. 细胞最早于1665年由Robert Hooke发现。 ( T )
2. 在十八世纪Hooke和Flemming提出了细胞学说。 ( F )
3. 细胞生物学就是细胞学。( F )
4. 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T )
3. 那两位科学家最早提出了细胞学说( A )
A. Shleiden 、Schwann B.Brown 、 Porkinjie C.Virchow 、Flemming
D. Hertwig、 Hooke E.Wanson 、Click
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笔记
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笔记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笔记 1细胞膜和细胞壁1.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1)主要成分: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胆固醇和糖类。
(2)细胞膜的支(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3)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的是膜蛋白。
(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5)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割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细胞外被(糖萼或糖蛋白)起识别作用3、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有纤维素和果胶,可用纤维素酶处理温和去掉细胞壁,而不破坏其他结构。
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笔记 2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
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
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3、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4、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5、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
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
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
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
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6、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7、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
)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8、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细胞膜及其表面
纤毛和鞭毛
纤 毛 ( cilia ) 和 鞭 毛 (flagella)是细胞表面伸出 的条状运动装置。二者在发生
和结构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纤毛和鞭毛都来源于中心粒。
三、细胞的连接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是多细胞生物各 种组织的相邻细胞,通过细胞膜局部的特化 区域形成的细胞装配结构。
Tight Junction in Epithelia of Rabbit
Tight Junctions
Seal off body cavities Restrict diffusion of membrane components
Tight Junction
(二) 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外周蛋白的不对称分布 内在蛋白的不对称分布 糖蛋白
EF
PF
小鼠肝细胞膜冰冻蚀刻
2.脂质双层的不对称性
糖脂全部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单层 组成膜两个单层的膜脂种类不同
膜脂、膜蛋白以及膜表面的糖脂和糖蛋白在 细胞膜上的不对称分布,导致膜功能的不对 称以及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的方向性,从而 保证了细胞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膜脂分子的排列特性
脂 质 体
(二)膜蛋白
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细胞膜 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膜蛋白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有:运输蛋白、 酶蛋白、信号转导、免疫反应、受体、连接 蛋白参与细胞的运动 冰冻裂解法证明许多细胞膜中均存在蛋白颗 粒。
1.内在蛋白
又称镶嵌蛋白(mosaic protien)或整合蛋白 (integral protien) 是兼性分子,亲水区域暴露于膜两侧的水溶液中, 疏水区则位于脂质双层内部,并与脂质分子的疏 水尾相互作用 不易分离,只有用去垢剂溶解和纯化才能得到 生物学功能极为复杂,与细胞的支持、物质运输、 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神经传导以及免疫反应等 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细胞膜(共162张PPT)
细胞膜(cell memberane):是包围在细胞外周的 一层薄膜,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 细胞膜是原始的非细胞生物演化为细胞生物的
一个转折点
单位膜(unit membrane): “二暗一明”的膜 式结构叫三层夹板式结构。
生物膜
细胞膜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内膜(internal membrane):除了细胞膜以外 的细胞内所有膜性结构。
1
2
3
胞质面 5
1.单 次 穿 膜: 单条a-螺旋贯穿脂质双层。
2.多 次 穿 膜: 数条a-螺旋几次折返穿越脂质双层。
跨膜 蛋白
3.非穿越性共价结合:不穿越脂质双层的全部,而与胞质侧单层 脂质的烃链结合。
4.与磷脂酰肌醇结合: 镶嵌蛋白通过自己的一个寡糖链与磷脂酰肌 醇(在非胞质面的单层)共价结合。
上提出了修正模型,认为 膜上还具有贯穿脂双层的 蛋白质通道,供亲水物质 通过。
Unit membrane modle
4. 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
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
明-暗三层结构,它由厚约
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
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 成。单位膜模型的不足 之处在于把膜的动态结 构描写成静止的不变的。
而推测细胞膜由双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特点:
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
脂分子组成。 2.
(二)降血脂药物:当小孩的LDL-C超过160mg/dl(正常<110 mg/dl)须要小心评估,防止心血管疾病危险性。 多附在膜的内表面,非共价地结合在镶嵌蛋白上。 NO对血管的效应可以很好地解释硝化甘油的作用,早在100年前就使用硝化甘油处理心绞痛的病人(这种绞痛是由血液不适当地流向心肌 引起的)。 斑上有中间纤维相连,中间纤维的性质因细胞类型而异,桥粒中间为钙粘素(desmoglein及desmocollin)。
细胞膜及其表面4567节答案
A-五-1、正常情况下,乙醇、甘油等物质都是以(A )方式进出细胞的。
A 简单扩散B 易化扩散C 通道蛋白D 胞吞作用A-五-2、以下物质分子中不能以简单扩散方式透过细胞膜的是( D )。
A H2OB O2C 尿素D 葡萄糖A-五-3、下列关于小分子穿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 一般来说,相对分子量越小,穿膜的速率越快B 一般来说,水溶性越强,穿膜越容易C 带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难以穿膜D 非极性的小分子往往很容易穿膜A-五-4、既能介导主动运输,又能介导被动运输的膜蛋白为( B )。
A 通道蛋白B 载体蛋白C 钠钾泵D 质子泵A-五-5、下列膜泡运输中能够形成由网格蛋白所构成的特殊膜囊泡——有被小泡的是( C )。
A 胞饮作用B 胞吞作用C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D 胞吐作用A-五-6、下列关于钠钾泵的生理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 )。
A 维持细胞外低钠高钾的浓度梯度B 维持膜电位C 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D 为细胞主动运输葡萄糖、氨基酸提供驱动力A-五-7、下列载体蛋白中,介导被动运输的是(B )。
A 葡萄糖载体蛋白B Na+驱动的葡萄糖泵C 钠泵D H+泵A-五-8、海带细胞从比自己浓度低40倍的海水中吸取碘,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 B )。
A 简单扩散B 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胞吞作用A-五-9、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D )。
A 简单扩散B 易化扩散C 易化扩散D 胞吞作用A-五-10、K+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膜到浓度高的一侧,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 )。
A 载体蛋白主动运输B 形成亲水通道主动运输C 形成载体蛋白被动运输D 形成亲水通道被动运输A-五-11、小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以及各种氨基酸时,通过(A )达到逆浓度梯度运输。
A 与钠离子相伴运输B 与钾离子相伴运输C 与钙离子相伴运输D 单运输A-五-12、在下列细胞物质运输方式中,不需要能量的是(A )。
A 胞吞作用B Na+驱动的葡萄糖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钠钾泵A-五-13、下列膜泡运输方式中,对运输的物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的是( C )。
膜受体与细胞识别
11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一些生长 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活化受体本身的酪氨 酸蛋白激酶,激酶再磷酸化靶蛋白的酪氨酸残 基,再通过一系列磷酸化的级联反应,影响基 因的表达。
不需要通过G蛋白,由受体本身的酪氨酸蛋 白激酶的激活来完成信号跨膜的传导。 一次跨膜蛋白,胞外区与配体结合,胞内区 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催化部位。
8
Mediated by the Ion-Linked Receptors which convert chemical signals into electrical ones
9
G蛋白偶联受体
是膜受体中最大的家族,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几 乎遍布所有的细胞。
10
具备酶活性的受体
◆受体蛋白既是受体又是酶,一旦与配体结合即 激活受体胞内段的酶活性 ,又称催化受体 (catalytic receptor)。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细胞通过其表 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 相互作用,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 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2
(一) 膜受体的结构和类型
1、膜受体的的分子结构
膜受体的化学成分多为糖蛋白,也有糖脂和糖 脂蛋白(为糖脂和糖蛋白的复合物)。
三个结构域:
细胞外域
(识别部)
一个或多个跨膜域 (转换部)
细胞内域
(效应部)
3
2、膜受体的类型
从受体所相关配体的类型来分:可分为 神经递质受体、激素受体、药物受体、细胞 黏附受体、细菌毒素受体、病毒受体、疟原 虫受体等;
按受体本身的化学或功能特性来分,可 分为:G蛋白偶联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 配体闸门通道、细胞因子受体,TGFβ受体 等。
临床医学细胞生物重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细胞生物学与医学名解:细胞学说:①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④细胞来源于已经存在的细胞。
第二章细胞的起源与进化问答: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特征填空:1.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中干重物质99%以上由C、H、O、N、S、P 6种元素构成,还有少量K、Ca、Mg及微量元素。
2.分子组成包括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其中小分子物质又分为无机小分子(包括水、无机盐)和有机小分子(包括单糖、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这两类。
大分子物质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多糖。
3.水,以游离水、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是细胞内生化反应场所。
4.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和pH值,还可以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合蛋白质(如血红蛋白)或类脂(如磷脂)。
5.细胞的大分子物质多糖、蛋白质、核酸分别是由单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质聚合而成。
6.蛋白质分子是由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依次缩合而形成的多肽链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具有一定数目和顺序的氨基酸残基之间以肽键为主键或二硫键为副键连接起来的线性多肽链。
二级结构:就是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借氢键在氨基酸残基之间连接,使多肽链折曲的结构。
分a-螺旋、ß-折叠片层、三股螺旋三种类型。
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氢键、酯键、离子键、疏水键再行折叠。
而四级结构是2条以上呈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借氢键相互形成更复杂的空间结构。
8.蛋白质的一二三级结构都是单条多肽链的变化,说明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它的功能特性,即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构象才能具有生物活性。
9.蛋白质的主要功能:1.蛋白质是细胞和组织的主要结构成分;2.作为载体,运输物质,传递化学信号;3.参与收缩运动;4.调节免疫防御作用;5.作为酶催化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
10.核酸是一种遗传物质,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脂类、蛋白质、糖类 ——主要成分
膜脂 膜蛋白 膜糖
水、无机盐、金属离子 ——少量成分 蛋白质/脂类 : 在不同种类生物膜中有所不同。
不同细胞的质膜及细胞中不同膜相结构 三种膜成分的比例差异很大
(一) 膜脂 menmbrane lipid
生物膜上的脂类统称膜脂。
★(二)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
锚定连接包括两大类蛋白质:
细胞内附着蛋白:一端将特定的细胞骨架成分与连接复合体相连接,另一
端与穿膜黏着蛋白连接。
跨膜连接糖蛋白:胞内区与细胞内锚定蛋白连接,胞 外区域相邻特异的穿
膜黏连蛋白或与细胞外基质蛋白结合。
锚定连接的两类蛋白示意图
★ (二)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
(一) 膜脂 menmbrane lipid
膜脂分子的共同特点: 都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端,称兼性分子或双亲媒性分子 (amphipathic molecule)
双亲性分子在水溶液中排列方式:
脂分子团
脂双分子层
脂质体
(二) 膜蛋白 menmbrane protein 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根据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以及在膜中的位置的不同,分为:
1 单次穿膜: 单条a-螺旋贯穿脂质双 层 多次穿膜: 数条a-螺旋折返穿越脂质 双层
非胞质面 脂 双 分 2 子 层 胞质面
3. 多亚基穿膜
内在膜蛋白具有双亲性,其亲水区域暴露在膜的内外表 面与水相吸,它们的疏水区域嵌入膜内,与脂类分子疏 水尾部通过疏水键结合,与膜结合紧密,不易分离提纯。
2、膜周边蛋白 附在膜的内外表面,非共价地结合在膜脂或跨膜蛋白上。
二、膜的分子结构
(一)片层结构模型(lamella structure model)
1935年 Danielli 和 Davson 提出 蛋 “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夹板结构 白 质
脂 双 分 子 层
(二)单位膜模型 (unit membrane model)
1959年 Robertson 提出 评价:提出膜形态共性,解释了某些属性 不足之处: 无法解释膜的动态结构变化, 显示不出各种膜之间的结构功能差异
隔状连接
桥粒连接
只存在于无脊椎动物
桥粒
半桥粒
★(一)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
存在部位: 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腺上皮、各种管腔被覆上皮的顶端侧面, 又称紧密连接或封闭小带。
结构特点: 相邻细胞膜间断融合,膜内蛋白颗粒形成封闭链结构,封 闭链交织成网状,将相邻细胞紧密连接在一起,呈带状环 绕细胞。紧密连接中的三种主要蛋白:封闭蛋白 (occludin)、封闭连接蛋白(claudin) 和连接黏附分子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s,JAMs)
细胞融合实验 “成帽反应” 荧光漂白恢复法 可用于测算扩散速率
细胞融合实验
“成帽反应”
荧光漂白恢复法
三、膜的生物学特性
(二)膜的流动性
3、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链长,流动性小;链短,流动性大
1)脂肪酸链的长度及不饱和程度
饱和程度高,流动性小;反之,流动性大
2)胆固醇的双重调节作用
3)卵磷脂/鞘磷脂的比例 此比例小,流动性小;反之,流动性大 4)膜蛋白的影响 5)其他影响因素
非胞质面 脂 双 分 子 层 胞质面
膜周边蛋白都是水溶性蛋白质,多分布在膜的内表面,靠离
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的极性头 部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 膜上分离下来。
3、脂锚定蛋白
位于膜两侧,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分离需用去垢剂 或有机溶剂。
功能: 1.保持细胞形状,维 系组织整体性 2. 传递细胞收缩力 3.动物胚胎发育形态 建成 4. 信号转导 小肠上皮细胞之间黏着带结构模式图
★ (二)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
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部,是分散而独立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黏着斑
的连接结构。
存在部位: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部
跨膜蛋白(膜内在蛋白,镶嵌蛋白) 膜周边蛋白(膜外在蛋白,外周蛋白)
脂锚定蛋白(脂连接蛋白)
功能:运输、酶、连接、受体
①,② integral protein ③,④ lipid-anchored protein ⑤,⑥ peripheral protein
1、跨膜蛋白
贯穿脂双层,两端(或一端)露出膜内外——跨膜蛋白
★黏着带 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下方。在细胞周围呈连续的腰
带状,间隙约15~20nm,又称中间连接。
形态特征: 连续带状环绕上皮细胞
电镜下黏着带结构
★ (二)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 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下方。在细胞周围呈连续
★黏着带
的腰带状,间隙约15~20nm,又称中间连接。
一、细胞外被和胞质溶胶
(一)细胞外被(糖萼)(glycocalyx)
概念:细胞外表的糖链与该细胞分泌出来的糖蛋 白等粘附在一起,形成一层外被,称细胞
外被或糖萼。
作用:保护,细胞物质运输、识别、分化,并与 细胞表面的抗原性有关。
(二)胞质溶胶
概念: 位于质膜下的一层厚约0.1-0.2µ m的黏滞无结构的液体物质, 主要含有蛋白质、微丝和微管。 作用: 抗力,维持细胞形态,调节膜蛋白分布与运动。
二、膜的分子结构
(三)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1972年,Singer 和 Nicolson 总结提出,主要论点: 1. 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连续主体。 2.球形的膜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附着在膜表面。 3.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评价: 液态镶嵌模型可以解释
紧密连接限制膜脂和膜蛋白的侧向扩散
★(二)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 是由细胞骨架参与,存在于细胞间或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的细胞连接。分布广泛,尤其在上皮,心肌和子宫颈等 需承受机械力的组织中含量丰富。 构成蛋白: ①细胞内附着蛋白 ②跨膜连接蛋白
类型
与肌动蛋白相连的: 黏合带(adhesion belt) 黏合斑(adhesion plaque) 与中间纤维相连的: 桥粒(desmosome) 半桥粒(hemidesmosome)
脂筏结构示意图 1988年Simons提出脂筏的概念,是对流动镶嵌模型的补充和完善。
二、膜的分子结构
目前对膜的分子结构较为一致的看法:
三、膜的生物学特性
——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一)膜的不对称性-决定膜功能的方向性
1、膜脂的不对称性
膜脂在脂双层内、外两单层中分布不同;在不同 膜性细胞器中脂类成分组成和分布不同。
位置:形成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结构。
膜 脂
磷脂(phospholipid)
胆固醇 (cholesterol)
糖脂 (glycolipid)(一) Βιβλιοθήκη 脂 menmbrane lipid
1、磷脂
膜脂是生物膜主要结构组织者!
磷脂酸(最简单)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含量最多)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1)磷脂: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多分布在膜外层 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丝氨酸多分布在膜内层 2) 胆固醇:主要分布在膜外层。 3) 糖脂 :全部分布在膜外层。
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1) 膜蛋白在脂双分子层中、膜内外的位置分布是不对称的 2) 膜蛋白在膜内的排布方向是不对称的
※膜脂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决定了膜内外表面功能的不对称性。
膜中发生的很多现象,为人们普 遍接受。
极性头部
脂双分子层
不足之处:忽视了膜各部分流动
性的不均匀性,忽视了蛋白质分 子对脂分子流动性的控制作用。
疏水尾部 内在膜蛋白 外在膜蛋白
晶格镶嵌模型
板块镶嵌模型
补充完善液态镶嵌模型
脂筏(lipid raft)
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大小为70nm左右,是一种动态结 构,位于脂双层的外层,结构致密,是蛋白质的停泊平台。
二、细胞表面的特殊结构
定义: 是为适应某种环境而形成的特殊表面结构, 如:微绒毛、褶皱、圆泡、细胞内褶、鞭毛
和纤毛等,分别与细胞的吸收、吞饮、物质
运输、运动等功能有关。
第三节 细胞连接
定义: 是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其作 用在于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对于维持组织结构
的完整性,协调细胞功能有重要意义。
锚定连接 细胞骨架成 分为中间纤 维 通讯连接 间隙连接 化学突触 胞丝连接 黏着斑
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 接
细胞-细胞连接 细胞-细胞外基质连接 中间纤维参与的锚定连接 细胞-细胞连接 细胞-细胞外基质连接 由连接子介导细胞通讯连 接 神经细胞突触通讯连接 心肌细胞、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基底面 大多数动物细胞 神经元和神经-肌细 胞间 仅见植物细胞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基底面
2
1
非胞质面 脂 双 分 子 层 胞质面
1
位于胞质一侧, 常见于一些信号 蛋白。 位于胞外一侧, 糖基磷脂酰肌醇 锚定蛋白(GPI锚定蛋白)
2
(三) 膜糖
保护细胞,细胞间识别、黏着!
共价键
低聚糖(1个)+ 膜脂(亲水端) 低聚糖(1个或多个)+ 膜蛋白(氨基端) 多糖(1个或多个)+ 膜蛋白
糖
脂
共价键
甘油磷脂 类 型 鞘磷脂
1、磷脂
磷脂酰胆碱分子结构
甘油
鞘氨醇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胆碱
鞘磷脂
膜中含量最多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在膜上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