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高中生物第一册(旧人教版)(原创)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高中生物第一册(旧人教版)(原创)课题: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一、【自主学习】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主要有多种,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
3.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以上的元素,例如等;:通常是指生物生活所,但是需要量却的一些元素,例如等。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1.大量元素中,是最基本的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约占细胞总量的97%。
生物体的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是由上述6种元素组成的。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却是维持正常不可缺少的。
2.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多种多样的。
3.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
例如,微量元素B能促进萌发和的伸长,当和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的顺利进行。
在缺少B时,和萎缩,发育不良。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这个事实说明。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1.在生物体内,由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构成。
由各种共同组成。
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又分化为、和等部分。
2.一般情况下,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旱生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一、水1.水是活细胞中含量的化合物。
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
2.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和两种,与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约占;自由水以的形式存在,是细胞内的,也可以直接参与,还可以运输。
总而言之,。
二、无机盐细胞内无机盐大多数以状态存在,其含量虽然很,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如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也很重要。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__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
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
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
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
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
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
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6课时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6课时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
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考点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1.体液调节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注意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选择性必修1 P57“相关信息”: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比较项目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体液运输反射弧反应速度较缓慢迅速作用范围较广泛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短暂作用对象靶细胞、靶器官效应器(2)联系①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②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枢纽,如图为其参与的部分调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途径②(填“①”“②”或“③”)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了机体的产热,使体温维持正常。
调查发现,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暖的室内“精神头”要大,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提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
(2)临床上,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等损伤引起途径③中激素E分泌不足,导致尿崩症(尿特别多等症状),则激素E是抗利尿激素,从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激素E分泌正常情况下的尿崩症的原因。
提示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的受体损伤或减少(或靶器官、靶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的损伤或减少)。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汇总6篇时间真是转眼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推敲从实际需要动身,下面是作者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篇1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
一年的辛苦耕耘,终于获得中意的回报。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获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总结以下: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核学生所学相干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控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出现出以下的特点:1、命题更重视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守考核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核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判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行素养教育,有利于高校提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养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
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浏览与运作,反应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
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近实际,试题突出运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推敲,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
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重视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门通过基础知识反应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
7、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核,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课题】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要求】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2、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3、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4、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5、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基础梳理】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
2、植物的向光性:在___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着____________方向生长的现象。
3、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能从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_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__有机物。
4、19世纪末,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实验提出:胚芽鞘的_______具有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比__________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5、1910年,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_________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_________传递给下部。
6、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
7、这些实验证明了________产生的成绩可能是一种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__的分布____________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8、1928年,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 ___________。
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9、1934年,郭葛等从玉米油、麦芽等材料中分离出这种物质,也就是_______________。
10、生长素,又名_____________,是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
进一步研究表明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了生长素(IAA)以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山东省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高考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专题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复习案【学习目标】【基础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在教材相应位置进行标注后,识记相关内容)1.归纳总结各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提醒:(1)胞吞胞吐过程需要某些蛋白质的参与,但是不需要转运蛋白的作用。
(2)胞吐不是只能运输大分子物质,也可以运输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
(3)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胞吞胞吐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4)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2.转运蛋白的类型图示【提升科学思维】: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分析与判断1.小试牛刀据图分析a,b,c,d,e几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拓展应用阅读资料一,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资料一: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微绒毛,对吸收来自肠腔的营养物质有重要意义。
如图1为氨基酸从肠腔内进入组织细胞的简要过程。
人体进食后,小肠微绒毛外侧葡萄糖由于二糖的水解而局部浓度高于细胞内,这部分葡萄糖能通过GLUT2转运;大部分葡萄糖通过SGLT1转运,过程如图2所示。
请根据资料一和图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据图分析氨基酸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什么运输方式?氨基酸从小肠上皮细胞运输到组织液是什么运输方式?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②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运输到肠腔时,所需转运蛋白空间结构是否发生改变?说明你的理由。
③小肠上皮细胞通过SGLT1、GLUT2转运葡萄糖分别属于什么运输方式?说明你的理由④所有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吗?资料二:LDL (胆固醇、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有一层磷脂外被,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106,直径为22nm 的多分子复合物。
其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LDL 受体特异性结合而附着在膜上,经过如图1所示的过程进入细胞内,此过程可除去血液中过量的胆固醇,以防止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
资料三: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本质为一种球蛋白,在细胞内合成然后排出到细胞外液中发挥作用,下图2为抗体分泌过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7课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
第7课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课标要求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
2.掌握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过程。
考点一萨顿的假说1.萨顿的假说中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示(1)体细胞中成对出现: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
(2)配子中单个存在:单个基因、单条染色体。
(3)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
2.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并说明理由。
提示并非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细胞质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在原核生物中,细胞内无染色体,其内的基因位于拟核区的DNA上或者质粒DNA上;病毒中有基因,但无染色体。
1.萨顿假说在遗传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不属于提出萨顿假说依据的是()A.细胞的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均一个(条)来自父方,一个(条)来自母方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答案A2.下列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说法,正确的是()A.萨顿利用蝗虫为材料证明了上述说法B.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使其得出的结论更可信C.摩尔根利用果蝇为材料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D.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结果是不可靠的答案C解析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中的染色体提出了假说,并未证明,A错误;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发现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进而发现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结果非常可靠,D错误。
考点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1)实验过程(摩尔根先做了杂交实验一,紧接着做了回交实验二)(2)现象分析实验一中⎩⎪⎨⎪⎧ F 1全为红眼⇒红眼为显性性状F 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白眼性状都是雄性(3)提出问题:为什么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假说 假说1: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X 染色体上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 假说2: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X 染色体和Y 染色体上都有实验一图解实验二图解疑惑上述两种假说都能够解释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现象 3.演绎推理 为了验证假说,摩尔根设计了多个新的实验,其中有一组实验最为关键,即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实验的真实结果和预期完全符合,假说1得到了证实。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专题十四第1讲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生态因素学案
专题十四种群与群落2.1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2.1.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2.1.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2.1.3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2.1.4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2.1.5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2.1.6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第1讲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生态因素一、种群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
2.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同一物种的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长期地理隔离会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3.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在“①某地区所有的儿童;②某中学全体学生的总和;③某地区所有人的总和;④某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的是?[提示]是“③某地区所有人的总和”,其中不能称为种群的原因是:①②不具有种群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如出生率、年龄结构等;④某地区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不是一个种群。
二、种群特征1.种群密度2.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1)种群密度是反映种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标。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的时间、每次产仔(卵)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
(3)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5)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采用干扰和破坏害虫自然性别比例的方法来降低害虫的数量。
(6)年龄结构可用年龄金字塔来表示,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图)。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3课时生物的进化
第3课时生物的进化课标要求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2.概述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考点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主要组成(1)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2)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3.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概念①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②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的特性①普遍性: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②相对性:适应是针对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言的,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4.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进化学说①主要观点: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提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②评价: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提醒 变异在前且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在后且是定向的。
环境只起选择作用。
(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①发展原因: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②发展的结果: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归纳总结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分析(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相对于环境的承载能力,繁殖能力表现为“过度”(2)生存斗争⎩⎪⎨⎪⎧起因:过度繁殖与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斗争的方式⎩⎪⎨⎪⎧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斗争的结果:优胜劣汰(3)遗传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利变异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有利于微小有利变异的积累(4)适者生存⎩⎪⎨⎪⎧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其保留或淘汰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的选择得以保留2.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比较项目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区别进化原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变异方向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器官的使用情况决定变异的方向变异是生物本来就有的,是不定向的适应性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有些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有些变异不适应环境,不适者被淘汰进化方向由生物自身决定由自然选择决定联系都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1.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吗?提示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十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课时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第2课时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课标要求 1.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是发酵工程的基础。
2.阐明在发酵工程中灭菌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基础。
3.阐明无菌技术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不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4.举例说明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可有目的的培养某种微生物。
5.概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
6.概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考点一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1.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的概念、用途和类型①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②用途: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
③种类:按物理性质分⎩⎪⎨⎪⎧液体培养基↓(加入凝固剂,如琼脂)固体培养基(2)培养基的配方①主要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②其他条件: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
如下表:微生物 乳酸杆菌 霉菌 细菌 厌氧微生物 特殊需求添加维生素pH 调至酸性pH 调至中性或弱碱性无氧2.无菌技术(1)目的: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
(2)关键:防止杂菌污染。
(3)消毒与灭菌的比较 项目 消毒灭菌 作用强度 较为温和的理化因素 强烈的理化因素 作用程度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杀死物体内外的所有微生物芽孢和孢子一般不能杀灭能杀灭适用对象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衣着和双手微生物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等(4)注意事项①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②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超净工作台上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3.微生物的纯培养(1)概念辨析(2)酵母菌纯培养的操作步骤(3)平板划线法操作步骤下图是平板划线操作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平板划线操作的正确步骤:d→b→f→a→e→c→h→g。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细胞呼吸
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8讲细胞呼吸考点一: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1.实验原理(1)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菌,其代谢类型型,可用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①CO2的检测②酒精的检测:在酸性条件下,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色。
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
(2)设计对比实验①图甲中空气先通过NaOH溶液的目的是②图乙中B瓶先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的目的是。
3.产物检测与实验现象条件澄清的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时间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甲组(有氧) 变混浊/快无变化乙组(无氧) /4.实验结论思考①为什么通入甲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②乙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的目的是?③本实验是否属于对比实验?什么叫对比实验?[例]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RQ=释放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的不同。
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
关闭活塞,在25 ℃下经20 min 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
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 mm和y mm。
x 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装置1的小瓶中NaOH溶液用于吸收呼吸产生的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测得x=180 mm,y=50 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是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假设发芽种子仅进行有氧呼吸,根据呼吸熵数值可以推测有氧呼吸分解的有机物中除________以外还有其他有机物。
(2)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分别放入等量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设置对照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发芽种子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在25 ℃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x=300 mm,y=-100 mm(装置2着色液向右移动了100 mm),则可推断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例是________。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生物的进化
第22讲生物的进化考点一生物有共同组祖先的证据思考: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主要由哪两大学说组成?内容分别是?1.化石证据(1)什么是化石?(2)为什么说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3)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化石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4)大量的化石证据证实了什么?思考①如图所示资料支持达尔文共同由来学说吗? 简述理由②2009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建昌县发现了完整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其身体骨架与恐龙非常接近,但其骨架周围有清晰的羽毛印痕,显示其后肢和尾部都有飞羽;后肢发达,显示其善跑不善飞。
科学家认为这一化石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为什么?③在东非大裂谷地带,科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其中有318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其上肢骨的结构与黑猩猩的相似,适于攀缘,下肢骨与现代人类接近,适于直立行走。
这一证据支持人猿共祖说吗?④以上①②③说明什么?2.其他方面的证据()(1)比较解剖学证据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的祖先寻找证据。
思考:如图表示三种脊椎动物的前肢和人的上肢骨骼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①这四种生物的上肢骨骼种类有一致性吗?②从上到下看这几种骨的排列顺序有一致性吗?③这四种前(上)肢内部结构模式非常一致,但功能迥异,外形差别也很大,其内部结构模式为什么如此一致?④四种生物的骨骼结构还有哪些共同点?这是否支持现有的脊椎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2)胚胎学证据①什么是胚胎学②胚胎学哪些证据支持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①当今生物的细胞在结构上与古细菌有哪些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②举例说出当今生物的细胞在代谢上的共同点③人和类人猿在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方面高度接近说明了什么?④从细胞色素c的相关资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⑤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能为进化提供哪些证据?⑥共同由来学说有哪些方面的证据?考点二、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树叶,这有什么适应性意义?(2)从进化的角度,怎样解释枯叶蝶的适应的形成?(3)色彩艳丽的蝴蝶具有适应性吗?所有生物都有适应环境的特征吗?(4)适应的含义是?(5)适应是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举例说明(6)适应具有相对性的原因是?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观点:和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生物来源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7课时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
第7课时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细胞(1)种类(2)抗原呈递细胞①抗原: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②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3.免疫活性物质(1)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三种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免疫细胞的组成如下,据图思考讨论相关问题:(1)呈递抗原的免疫细胞有哪些?提示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2)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非免疫细胞产生。
(3)各种免疫细胞来源相同,但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不同,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分析,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从细胞水平分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从分子水平分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为什么溶菌酶能消灭细菌而不能消灭真菌?提示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溶菌酶可以水解肽聚糖等成分,从而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消灭细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溶菌酶无法破坏。
1.树突状细胞因其表面具有树枝状突起而得名,广泛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能够吞噬、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胞属于淋巴细胞B.树突状细胞来源于神经干细胞C.树突状细胞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树突状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答案D解析树突状细胞属于吞噬细胞,A错误;树突状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错误;树突状细胞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黏膜构成的,C错误。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第四单元第4课时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
第4课时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课标要求 1.通过细胞分裂图像辨析染色体、核DNA数量变化,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能力。
2.运用模型、装片或视频观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考点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特点比较分裂方式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不同点分裂的细胞原始生殖细胞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细胞分裂次数两次一次同源染色体的行为(1)联会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2)同源染色体分离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不分离,无互换现象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出现自由组合______自由组合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子细胞的名称和数目4个精子或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2个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子细胞间的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相同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______数目的恒定使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的稳定性2.结合图像分析细胞分裂的方式及特点(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是否出现四分体⎩⎨⎧ 是→________前期否→细胞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 有→_______前期无→_________前期结论:A 为有丝分裂前期,B 为减数分裂Ⅰ前期,C 为减数分裂Ⅱ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着丝粒是否排列在赤道板上⎩⎨⎧ 否→_________中期是→细胞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 有→__________中期无→__________中期结论:A 为有丝分裂中期,B 为减数分裂Ⅱ中期,C 为减数分裂Ⅰ中期。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染色体是否含有染色单体⎩⎨⎧ 有→ 后期无→染色体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 有→ 后期无→ 后期结论:A 为有丝分裂后期,B 为减数分裂Ⅱ后期,C 为减数分裂Ⅰ后期。
3.结合染色体的奇、偶数识别细胞分裂的方式4.结合染色体的行为与形态判断细胞分裂的方式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目变化曲线的比较(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项目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注:图中减Ⅰ代表减数分裂Ⅰ,减Ⅱ代表减数分裂Ⅱ。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课时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
第4课时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课标要求 1.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考点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①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又叫第一运动区。
②第一运动区与躯体运动的关系a.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代表区。
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
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2)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示意图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
(2)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①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②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③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3)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4)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3.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1)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是说能够感受到尿意并且控制排尿活动,请描述产生尿意的过程?提示当膀胱内储存尿量达到一定程度,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低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
(2)婴儿与腰椎受伤的病人都可能出现小便失禁的情况,二者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提示不同。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专题学案(人教版)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应用微专题一实验技能专题
微专题一实验技能专题一、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1)选材科学性: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不能以西瓜汁为实验材料,因为西瓜汁的红色会干扰颜色反应。
(2)实验方法科学性:如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应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2.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二者是完全统一的,只不过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的是自变量的单一性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变量,而后者强调的是除了自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在适宜且等量条件下,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平行重复原则为减小实验误差应进行多次实验,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中,每次计数都要重复至少3次。
4.对照原则(为使实验结果更有可信度,需设置对照组)(1)空白对照:即对照组不做任何变量处理。
如探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中,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后,注射胰岛素的为实验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
(2)自身对照: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不再设置新的对照组,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形成对照。
(3)条件对照:即给对照组施加变量处理,但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定的。
如探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中,实验组为饲喂甲状腺激素,空白对照为饲喂等量生理盐水,可以再增加一组对照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即条件对照,这样可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
(4)相互对照:即不单独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之间相互进行对照。
如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各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其他组的对照组。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程序: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目的(1)验证性实验:寻找题干信息,一般写有“验证……”即为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2)探究性实验:首先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此类实验的实验目的一般书写为“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探究自变量的作用”等等。
2023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调查类实验学案
实验三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二.实验原理:①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②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发病情况三.方法步骤: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
其程序是: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四、注意事项: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34、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根据调查结果画出遗传图谱。
调查遗传患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
四、相关知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人类常见遗传病有哪些?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实验四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必修三P75)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二.实验原理: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三.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1)准备2)取样:取样可以在野外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采集小动物: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3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3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标要求 1.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
2.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考点一减数分裂及其相关概念1.减数分裂概念剖析2.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1)同源染色体:大小和形状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
(2)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时期)。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4)互换①时期: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时期)。
②范围: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
③图示④交换对象:等位基因(B-b)交换。
⑤结果及意义:导致基因重组,产生多种配子,若不交换只产生AB、ab两种配子,若交换则可产生AB、ab(染色单体未交换)和Ab、aB(染色单体交换的结果)四种配子,产生可遗传变异。
1.有同源染色体是否就能形成四分体?提示并非所有的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是减数分裂Ⅰ特有的现象,有丝分裂过程中虽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进行联会,故不存在四分体。
2.同源染色体大小一定相同吗?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吗?举例说明。
提示同源染色体也有大小不同的,如人类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1.(2023·江苏涟水县高三期中)下图是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其中1~8表示基因。
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与2是等位基因B.1与5是非等位基因C.4与7可以一起进入配子D.5与6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1与2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为相同的基因,A错误;1与5位于同一条染色单体的不同位置,为非等位基因,B正确;当着丝粒分裂时,4与7各自随所在的染色体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错误;5与6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5与6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中分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20 育种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知识网络【概念梳理】根据下图,请分别写出6种育种方法的名称,并在右下方空白处描述A-M步骤的技术手段。
实例一:已知小麦(一年生)的高杆(A)对矮杆(a)是显性,抗锈病(B)对易感锈病(b)是显性,请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设计培育矮杆抗锈病(aaBB)的新品种的实验流程。
(注:亲本选择的原则是①具有相对性状,②纯合,③优缺点互补)实例二:已知某动物有黑色短毛(BBDD)和白色长毛(bbdd)两个纯合品种,欲培育黑色长毛(BBdd)新品种,请设计实验流程。
小结:比较动植物在杂交育种上的不同点是什么?该方法有何优缺点(填写在下页表格)?实例三:杂交育种时间太长,请设计一种能够缩短育种年限的新的育种方法得到实例一的新品种。
小结:单倍体育种必须具备三个环节是什么?有何优缺点?(填写在下页表格)实例四:利用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的高产菌株,请分析该育种方法利用的原理是什么?常见的处理方法是什么,有何优缺点(填写在下页表格)?实例五:已知黑麦为二倍体,小麦为六倍体,说明科学家利用它们获得八倍体小黑麦的方法?小结:多倍体育种必须具备的两个环节是什么?有何优缺点?(填写在下页表格)实例六:分布说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方法。
实例七:分布说明白菜-甘蓝的培育方法(或图示)。
请填写下面的表格,比较各种不同的育种方式。
【习题精选】1.(2012·北京朝阳区统考)下列育种方式中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A.太空椒和抗虫棉 B.“番茄—马铃薯”和无子西瓜C.矮秆抗病杂交水稻和无子番茄 D.青霉素高产菌株和八倍体小黑麦2.(2012·海口)要把两个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应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D.基因工程育种3.(2012·济南)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
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不可以选用的育种方法有(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4.(2012·烟台调研)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纯种的矮秆(d)易染锈病(t)――→1F1――→2雄配子――→3幼苗――→4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下列有关该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3为单倍体育种 B.过程4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C.过程3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D.过程2为减数分裂5.(广东生物)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6.(2012·北京东城区)将某种二倍体植物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B.由⑤×⑥过程形成的⑧植株属于新物种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⑦到⑨的过程会发生突变和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7.(2010·全国Ⅱ,5)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8.(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生产上通常采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无子番茄C.诱变育种可以快速获得具有新基因的纯合子D.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9.(2012·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B.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快速、定向等优点C.单倍体育种通常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多倍体植物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细胞大,有机物的含量高名称原理基因及基因型变化优点缺点杂交育种使分散在____物种不同品种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____个体上①育种时间一般比较______;②局限于__________的个体;③需及时发现优良品种基因型为双杂合年年制种诱变育种提高________频率,____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盲目性,有利变异,工作量,需要大量的筛选材料单倍体育种明显________育种年限,子代均为______,加速育种进程技术复杂多倍体育种操作简单,能较快获得所需品种所获品种发育____,结实率____,一般只适用于植物基因工程育种①目的性____,育种周期____;②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起生态危机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的障碍技术要求高10.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常染色体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相同B.猫叫综合征属于人体染色体数目变异引发的遗传病C.血友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11.(高考改编题)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⑤先天性的疾病未必是遗传病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2.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下列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
A.孕妇孕期接受过放射照射 B.家族中有直系旁系亲属生过先天畸形的待婚青年C.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D.孕妇婚前得过甲型肝炎病14.人类的染色体组和人类的基因组的研究对象各包括哪些染色体( )。
①46条染色体②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③22条常染色体+X、Y 染色体④44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5.(2008·广东生物,7)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
①适龄生育②基因诊断③染色体分析④B超检查A.①③ B.①② C.③④D.②③16.(08汕头二模)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生育健康的孩子。
下列与优生无关的措施是()A.适龄结婚,适龄生育 B.遵守婚姻法,不近亲结婚C.进行遗传咨询,做好婚前检查 D.进行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判断胎儿性别17.(2010·安徽卷)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
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Ⅰ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
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性状,低酚是________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
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I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
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
18.(2010·四川卷)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某T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
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中,种皮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某些T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①将T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_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_类型。
②让图C所示类型的T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19.(山东理综)继哺乳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发成功后,膀胱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最近,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体细胞,常用方法是________法。
(2)进行基因转移时,通常要将外源基因转入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采用________技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插入了小鼠的基因组。
(4)在研制膀胱生物反应器时,应使外源基因在小鼠的________细胞中特异表达。
(5)为使外源基因在后代长期保持,可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的________转入________细胞中构成重组细胞,使其发育成与供体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
该技术称为________。
20.(16分)(2010·广州六中调研)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其中果皮深绿(G)对浅绿(g)为显性,大子(B)对小子(b)为显性,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三对基因位于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列几种育种方法的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注甲为深绿皮黄瓤小子,乙为浅绿皮红瓤大子,且甲、乙都能稳定遗传。
(1)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时用到的试剂1是________。
(2)②过程常用的试剂2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③过程得到无子西瓜B与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从产生变异的来源来看,其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甲、乙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F1,F1相互受粉得到F2,该过程的育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