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后感800字
《孟子》读后感5篇
《孟子》读后感5篇孟轲的《孟子》,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认同感比较强。
篇2:《孟子》读后感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鼻祖。
78岁时,孟子决定辞了官衖,回家安享晚年,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觉得在怎么,也得绿叶归根,于是,在众人的挽留下,孟子热泪盈眶地回了家,在齐国35年。
做了几分钟后,我便开始头脑混乱了,真想把这一篇撕碎!可又转念一想,哪一个成功之人的背后不是勤奋啊?他(她)们也同样承受过,而且做得很好。
想好后我又重新从书桌上拿起笔,继续在草稿本上演算着……哈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算出来了,我高兴得双手狂舞+高声尖叫!妈妈闻讯而来,看到我的样子大吃了一惊。
所以我们还是要读经典的!篇4:《孟子》读后感王立群读《孟子》,没有介绍《孟子》的主要仁政思想,而是偏离主题,得出“强势人格”的结论,倒也出了我的意外。
也真是难为了王先生了。
不管如何,《百家讲坛》开始讲《诸子百家》,也是值得大家喝彩的事情,无论曲笔直笔,都应该喝彩。
篇5:《孟子》读后感读大学时,那位古代汉语的老教授对我们要求极为严格,那《孟子》是要求全书背诵的,也许就是因为这特别的机缘,我一直特别喜欢《孟子》。
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喜欢孟子散文中那种雄辩的气势。
孟子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机智应变的能力,不仅以“好辩”著称,而且极为善辩。
我常常慨叹,要是孟子生活在当今时代,他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律师。
读孟子的文章,我总是因此而想到艺术作品中那些大律师的“雄辩”或“诡辩”的场景,那些有经验的律师去质问对方律师的委托人时,只要求回答“yes”or“no”,从而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牵着别人的鼻子走。
孟子正是那样,让那些国君被他牵着鼻子走,从而成功地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近来再读《孟子》,再一次被孟子的雄辩风格所折服。
《孟子梁惠王上》中说梁惠王在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然后以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而“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面对这样的问题,孟子不是去直接指出梁惠王治国之中的不足,那样会让好大喜功的君王难以接受,于是他以“王好战,请以战喻”巧妙地将话题转到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来,接下来,他用“五步笑百步”的比喻让梁惠王明白并承认,自己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孟 子》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孟子〉读后感》最近读了《孟子》这本书,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
孟子这个人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思想家!他的言论和观点,即便过了这么多年,依然能给咱带来很多启发。
书里讲的那些道理,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大理论,而是贴近生活、实实在在能让咱老百姓明白的东西。
比如说“仁政”,孟子主张统治者要对百姓好,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能安居乐业。
这让我想到了咱们现在的社会,不也一直在追求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嘛。
还有那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太有魄力了!在那个年代,能把老百姓的地位看得这么重要,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见识。
这就好像告诉那些当权者,别总把自己当回事,老百姓才是根基,没了老百姓的支持,啥都玩不转。
在《孟子》里,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说是有一天,孟子去见梁惠王。
梁惠王一见面就问孟子:“老头,你大老远跑过来,能给我的国家带来啥好处不?”孟子一听,心里估计在想:“这啥问题呀,咋这么肤浅呢!”但他还是很有礼貌地回答说:“大王呀,您咋一开口就是好处呢?咱讲讲仁义不好吗?如果您一心只想着利益,那您的大臣们也会跟着追求自己的利益,老百姓也会学着去追求利益。
这样一来,国家不就乱套了嘛!相反,如果您推行仁义,大家都心怀仁义,那国家自然就会繁荣昌盛啦。
”你瞧瞧,这话说得多在理!就像咱们在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只盯着眼前的那点小利益,那朋友之间、亲人之间不就变得冷漠无情了吗?但要是大家都多讲讲情分,多为对方着想,那关系得多融洽呀。
还有啊,孟子特别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
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简直就是做人的准则!想想看,现在社会上有多少人,一有点钱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胡作非为;一遇到困难就低头认输,放弃自己的原则;一被人吓唬就吓得腿软,啥都答应。
可孟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大丈夫,就得有坚定的信念和操守,不能被外界的东西所左右。
读着《孟子》,我就一直在想,这些道理虽然是几千年前说的,但放在今天,一点儿也不过时。
《孟子》读后感800字(通用7篇)
《孟子》读后感800字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子》读后感800字(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子》读后感800字1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鼻祖。
在了解孟子以前,我都觉得孟子是同一朝代的,可是,这本书刚开始看,就打破了我原先的想法。
其实孟子是孔子去世很久;才出生的。
小时候,孟子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很崇拜孔圣人,十几岁的时候,它还去过鲁国,相知孔圣人的门第来叫自己,可是,孔子的徒弟差不多都已经去世了,于是,孟子找到了司徒牛,这时,司徒牛也已经是个驼背老人了,司徒牛原是子思老师(孔子的学生是最重视的学生,不过,一场疾病导致了他不敢见人,也能为他的背上莫名其妙的长出了一个锛俿角痫,于是他隐居与树林里,谁也没见过他,但是孟子找到了他,司徒牛听了孟子的讲述,决定收他为徒,三年后,司徒牛让孟子离开了那里,劝他去更加开阔的地方展示才华。
孟子泪令老师后,回家兴学育才,凭借着他的本领,孟子成了有名的老师。
公元前347年秋孟子带着几个门徒去了齐国。
起先,他受到齐威王的欢迎,齐威王知道他是一个人才,但孟子齐国不被重用,因为他坚持的是仁政思想,而齐威王确性霸道,他想要把整个天下柜为己有,这下,孟子又拿出了最令我佩服的锛偽琻銡玗一口才,他说话滔滔不绝,有因为他学识渊博,知道的东西很多,随后就能说出大道理来,就是利用他的口才,孟子成功说服齐威王行仁政,他给齐威王讲了很多道理,搬出了他脑海里基础的知识,要是我是齐威王,都会听得晕头转向呢!78岁时,孟子决定辞了官衖,回家安享晚年,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觉得在怎么,也得绿叶归根,于是,在众人的挽留下,孟子热泪盈眶地回了家,在齐国35年。
85岁,古稀之年,孟子带着邹国百姓的叹息声,徒弟的哭声,去世了。
出殡这天,雪更大,风更狂,连天地山川都为一颗巨星的滑落而哭泣,各地百姓都感到孟子的家乡,披麻戴孝,在风雪的呼啸下把孟子送向天堂……其实,就算是圣人,我也觉得他会有错的地方,孟子也不例外,因为,孟子总是说,孔子说的都是对的,然而,孟子的动勋远大于他犯下的错误,他谦虚,他好学,他还真有一副好口才……孟子,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孟子读后感800字
《孟子读后感》小朋友们,我最近读了孟子的书,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想法,想跟你们说一说。
孟子说的好多话,都让我觉得特别有道理。
比如说,他告诉我们要善良,要关心别人。
我就想到了有一次,我在学校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哭了起来。
我马上跑过去把他扶起来,还帮他拍拍身上的土,安慰他不要哭。
那个小朋友就笑了,还跟我说谢谢。
我当时心里可高兴啦,我想这就是孟子说的善良吧。
孟子还说,要勇敢地面对困难。
这让我想起了我学骑自行车的时候,老是摔倒,我都不想学了。
可是后来我想到孟子的话,就鼓起勇气继续学,最后我终于学会啦!还有哦,孟子说要尊敬长辈,爱护小朋友。
我就会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小事情,比如拿东西、捶捶背。
在学校里,我也会照顾比我小的同学。
读了孟子的书,我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
我要像孟子说的那样,做一个善良、勇敢、有礼貌的好孩子。
小朋友们,你们也要多读书,多学习,让自己变得更棒哟!《孟子读后感》小朋友们,我又来跟你们分享我读孟子的感受啦!孟子说的话,就像一盏盏小灯,照亮了我心里的路。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有个小伙伴因为没赢就生气了,还说不玩了。
我就想起孟子说的,要有耐心,不能随便发脾气。
我就去安慰那个小伙伴,跟他说没关系,下次再努力。
最后我们又开开心心地一起玩啦。
还有啊,孟子说要努力学习,不能偷懒。
我以前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想快点写完去玩,字写得不好看。
读了孟子的话,我就认真地一笔一划写,作业变得工整多了。
孟子还告诉我们,要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不能吵架。
有一次,我和好朋友因为一个玩具争了起来,谁也不让谁。
后来我想到孟子的教导,就主动把玩具让给他,我们又和好了。
小朋友们,孟子的话真的很有用,能让我们变得更好呢!《孟子读后感》小朋友们,我读孟子的书,又有新的收获啦!孟子说,要诚实,不能说谎。
我就想起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杯子,怕被妈妈批评,就说是小猫弄的。
后来我心里一直很不安,觉得自己做错了。
读了孟子的话,我就跟妈妈承认了错误,妈妈不仅没批评我,还夸我诚实呢。
孟子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孟子
的思想和言论。
读完《孟子》,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孟子》中,孟子提出了“性善”、“性恶”、“性恶性善”等观点,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受到外界环境和影响,会产
生恶的行为。
这一观点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意识
到人的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
另外,在《孟子》中,孟子还提出了“仁政”、“王道”等思想,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以及政治领袖
应该以仁义来治理国家。
这些思想让我感受到了孟子对于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重视,也让我对于仁义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孟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
文化的影响,也让我对于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觉得《孟子》是
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
的理解,也让我对于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阅
读和思考,让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能够更加明智和成熟。
孟子个人读后感800字
孟子个人读后感800字孟子个人读后感《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之一,由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孟子所著。
阅读完《孟子》后,我深受启发,对孟子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孟子的思想注重人性的善。
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具有良善的本能。
他通过“性善论”来解释人性的本质,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得恶劣。
他强调人的善良本性可以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展和提升。
这个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去对待自己和他人,就能够发挥出内在的善良和潜力。
其次,孟子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仁义道德,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他提出了“仁者爱人”、“义者行义”等重要观点,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和互相尊重。
他认为只有通过道德修养和实践,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只有通过遵循道德准则,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此外,孟子还强调了君主的责任和义务。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他提出了“王道”、“王者之道”等重要思想,主张君主应该以仁义为中心,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公正和善治为目标来治理国家。
他强调君主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君主应该为人民的福祉负责。
这个观点让我深思,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责任,如何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的来说,阅读《孟子》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孟子的思想深刻而丰富,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的思想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善良和潜力,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君主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和实践孟子的思想,我相信我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孟子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书中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和
思想。
读完《孟子》,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道德和政治都有了
新的认识。
首先,孟子强调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天生具有良善的本性,只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得邪恶。
这让我深信人的本性是
善良的,只要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能够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
和谐。
其次,孟子提出了“仁政”的理念,强调君子应该以仁爱之心
治理国家,以民为本,关心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
这让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是以人为本,关怀民众,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最后,孟子还谈到了“天命”和“王道”,强调君主应该遵循
天命,以仁义之道治理国家,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这让我明白,
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顺应天命,以仁义之道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
众的幸福。
总的来说,读完《孟子》,我对人性、道德和政治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孟子的思想启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思考,也让我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孟子的思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言行和思想。
读完《孟子》后,我深受启发。
孟子强调了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这四种心是仁、义、礼、智的萌芽,只要人们能够保持和发展这些萌芽,就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这让我明白了,道德是每个人内心固有的,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和发扬自己的善良本性。
孟子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君主应该以民为本,关心人民的疾苦。
这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繁荣稳定取决于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孟子提倡“舍生取义”的精神。
他认为,在面临道德和利益的冲突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道德,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使我深刻理解到,在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守正义和道德的勇气。
《孟子》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人性、道德和政治的思考。
它让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有道德、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人。
同时,书中所蕴含的智慧也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
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实用[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1暑假期间,我读了《孟子》一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古人对生活的理解。
《孟子》告诉我们的都是做人的道理。
其中有一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说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我对它的理解是:人生中,敢于选择,才有机会。
在选择机会的那一瞬间,不同的决断,就会有天壤之别的结果。
就拿自然界的植物来说。
新疆的白杨,果断的选择了荒土,保卫家园,它失去了婆娑的姿态,却换来了笔直的干。
它成了人类的保卫者,正直,质朴的象征。
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
沙漠里生长的仙人球,它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可它能够茁壮成长,点缀荒凉的沙漠,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不仅是植物,动物也是如此。
鸟儿关在笼子里,盘子里装满了新鲜的鸟食,而鸟儿却放弃了这一切,站中笼口,张开了有点笨拙的翅膀,坚定的选择了蓝天与自由。
连那些动、植物都能做到的事,难道人类做不到吗?做得到,因为世间万物给予我们是同等的机会,在机会面前,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那选择瞬间,会成为生命的起点,成功的关键。
鸟儿因选择蓝天而自由,白杨因选择荒土而得到称赞,仙人球因选择沙漠而辉煌。
在生活中,种种机会等待我们去选择,我们要敢于选择机会,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
让生命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才能够完善自己。
选择困厄的环境,善于去点缀,终究是快乐的。
我愿成为仙人球、白杨,更愿做那只展翅翱翔蓝天的勇敢的鸟儿。
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2人非圣贤,都会犯错。
此时,自我反省便是最好的补救措施。
只有深刻反省,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也只有深刻反省,才会让自己铭记在心,下不为例。
精选国学经典孟子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孟子读后感800字(一)在读《孟子》之前,只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母子很会教育孩子,对孟子却知道的甚少。
后来通过诵读《孟子》,才发现孟子的高明之处和他不平凡的人生。
孟子主张“仁政”,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在“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的战乱时代,孟子重视普通百姓的生存权利,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取于民有制”等一系列主张。
他认为先使人民有产业,然后再以“礼仪”来教导人民。
要实现仁政,重要的是统治者能够以仁治国。
以仁爱之心施政,才是仁政,这样才能使民众归附,也就拥有了天下。
才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理想社会。
孟子认为“性本善”,孟子主张人对自身良知的发掘,肯定人性之善。
他在《告子上》中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至大至刚”“塞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内心充实,道德完满的精神状态。
也只有不断地完善,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们常用孟子的这段话来激励自己:“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每一次读这铿锵有力的警句都让我头脑清醒,使我浑身充满力量。
感谢古圣先贤的智慧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总之,通过诵读《孟子》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但我深深的知道经典不厌不回读,每读一遍就会增加一分对《孟子》的理解。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常读《孟子》,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学习。
孟子读后感800字(二)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孟子》读后感(通用15篇)
《孟子》读后感(通用15篇)《孟子》读后感1对于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这两个问题,古今学者、文豪、哲学家皆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孟子与他的思想便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闪亮的金星。
短文一开头,简短明亮,直接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可以证明人和是国家安邦,民族和谐,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这反映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无民,何以有君?这种思想在《赵威后问齐使》中也有所体现。
其实,第一章真正是在借助战争来认证仁政的重要性。
第二章开篇运用六个排比,通过举出古代贤人志士的事实,体现出他们虽然出身平凡卑贱,但经过异于常人的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责任,通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正以其所不能。
人恒能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与色,发于声而后喻。
这上文的基础上,智者用通过正反两面进一步论证出遭受磨难的好处,最终得到本文的论点。
我认为,上帝公平的,人也是个有其智。
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国家民众的关系便是国家生存需要各种民众维持,而富强则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孟子》读后感2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书《孟子》这本书讲了孟子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
我喜欢读这本书。
孟子的学习历程是这样的:孟子3岁丧父,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膀上。
孟母很重视儿子的学习,一心想把孟子培养成有学问的人。
孟子很贪玩,孟家旁边有一块墓地孟子和伙伴们经常模仿出殡。
孟子的父亲也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但英年早逝,孟母想让儿子像他父亲一样有出息。
为了让孟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把家迁到城里,但孟子和伙伴也经常模仿卖货的、打铁的、杀猪的。
于是孟母有把家迁到学宫附近。
学宫是读书胜地,许多人在那里学习。
孟子初送到学宫,还很用功,不久,孟子又开始玩耍。
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课,他突然想起村东湖中的天鹅,想射一只来玩玩,于是再也坐不下了。
孟子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
古代和现代的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了《孟子》之后,我
深受启发,对孟子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孟子》中,孟子提出了“性善”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
善良的,而不是邪恶的。
他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这种思想对
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
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以及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此外,孟子还提出了“性恶”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也有邪恶
的一面。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道德的规范,才能使人的邪恶得
到克制,从而实现自我完善与社会和谐。
这一观点也提醒我们,教
育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有责任感
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阅读《孟子》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孟子
的思想深刻而丰富,对于我们理解人性、道德、教育等方面都有着
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孟子的思想,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读后感800字参考(精选5篇)
孟子读后感800字参考(精选5篇)孟子读后感800字参考篇1除了像“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外,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
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
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
礼,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
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
信,就是诚实,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
他的这些思想和观点在由他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言论汇编《孟子》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那些被誉为孟子经典名言的语录中更是得到了充分展示。
《孟子·公孙丑》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否则,即是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正义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和支持。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
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境界。
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
孟子的读后感悟启发(7篇)
孟子的读后感悟启发(7篇)孟子的读后感悟启发(篇1)读过孟子的《当今之世弃我其谁》后我被其中的名句所吸引,字里行间中又透露了孟子复杂的思想感情。
有些像告老还乡歌,又有些像解甲归田赋。
孟子的学生是很优秀的,在这时深知老师的心情,于是引用了平时孔子所说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来加以劝慰。
孟子也很不错,坦率的承认“彼一时,此一时也”。
人非圣贤,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情绪呢?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事事处处都不怨天尤人该多好呀!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努力,离成功更进一步。
如果大家都不在抱怨,我们的社会能不和谐么?反过来想一想,怨天尤人其实也无济于事,抱怨过后还得自己努力弥补,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遇事经常抱怨,会让人意志消弭,于事无补。
“当今之世,弃我其谁也?”仔细想想,其中蕴含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爷爷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努力学习!孟子的读后感悟启发(篇2)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
这本书主要写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孟子个人读后感800字6篇
孟子个人读后感800字6篇孟子读后感800字1往事跨越千年,永恒的,是智慧;不变的,是思想.作为一代亚圣——孟子,这位儒家宗师,一生推崇其人生主张,游说各国,后来隐退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这包含了永不褪色的儒家文化的《孟子》.程颐曾说过:〝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寥寥数语,却将《孟子》精要概述无疑.可见,孟子的思想之于孔子,既是继承,更是升华.孟子也强调仁义,仁是人心的本质,义是人所必由的大道,倡导〝性善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仁政学说和修养学说.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谓之本心,且与仁义礼智分别相对应.孟子对梁惠王说〝仁者无敌〞以强调〝仁〞的作用;对齐宣王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来推广仁爱之心;孟子还说〝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可见〝仁义〞在孟子学说中的重要地位.而〝性善论〞则是说人性本善,通过自觉努力,完善道德,人人都能成为圣人.《孟子》中也出现了大篇幅的君主与孟子的对话.孟子作为世人的表彰,梁惠王.梁襄王.滕文公.齐宣王均问事于他.而孟子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除推行〝仁政〞之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更是推翻了君王一贯高高在上的思想,讲究〝民为邦本〞,这种民权驾于君权之上的说法比法国卢梭的民权论早了一千多年.正可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认识到了人民才是政权的根基.其次,孟子认为君为人父母,不仅要有贤德.重义轻利,更重要的是与民同乐,所以喜爱音乐的齐宣王才能明了〝与少乐乐,不若与众〞的道理.又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学习方法上,孟子也有诸多主张.他认为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即〝君子深,造之以道〞,也包含了我们今天科学学习的眼光;他也注重〝自得〞,即自觉学习:〝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所以要自觉地有所得,才能彻底领悟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所有.另外,还要广泛地学习,达到融会贯通.而在教学方法上,孟子与孔子一样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善于使用问答,从不代替学生作结论,而是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潜能,使其开动脑筋.孟子还提倡〝专心有恒〞〝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其中很多部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启发作用.另外,孟子对为人师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也讽刺了那些〝以其昏昏〞却妄想〝使人昭昭〞的人.即教师首先要自己明白,才能使学生明白,在提升学习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接下来谈谈个人修养问题.我们都熟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孟子提出〝自暴者,不可与有信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社会环境固然重要,然而个人意愿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类似于周敦颐笔下的莲〝出淤泥而不染〞,可见人的思想道德并不总是以外界环境为转移的.孟子提出的〝取伤廉〞〝与伤惠〞〝死伤勇〞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取伤廉:取了有损于廉洁之称,大家都能够理解.而〝与伤惠〞是指给了有损于惠爱的称号,是叫人们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不滥施恩惠.至于〝死伤勇〞,是指死了有损于勇敢的称号,有时活下来比死去更需要一种勇气,这也教导人们要珍爱生命,永远不要轻生.现代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会遇到许多难以决断的时候,《孟子》一书给了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人们处在社会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抵抗的诱惑,孟子告诉我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诱惑时时存在,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抉择,孟子又告诉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必要的时候要〝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人生在世,总有失意的时候,这个时候,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并不能解决问题.孟子告诉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还注重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养气〞要在平日里合乎道义,不可拔苗助长;他也教会我们知足常乐,〝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他更是道出了坚持到底的难能可贵之处,〝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在离成功一步之遥的地方放弃,以往的一切努力也在此时化为乌有;他还提出了个人对自身的要求,对国家.对社稷的贡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长于论辩,他能掌握对方的心,读者的心,使之在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就走进了他用语言布下的圈套,这就是孟子语言吸引人的地方.而且作为面对君主的说客,孟子这么做也体现了他的智慧,比起直言不讳的谏臣,孟子的话更易被君主们接受.正是由于孟子的雄辩才能,才出现了〝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局面.他善打比喻,几句话便能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他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指出梁惠王仁政不足,更可贵的是他向梁惠王提出的建议中还包含了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污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些都在保持自然的一个平衡状态,孟子思想之先进可见一斑.他以〝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告诉齐宣王,有些事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个人不愿去做,而大王不行王道也是因为不肯做而得不到民心的.再有,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以此类比人心,就更需细细衡量.孟子思想中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及其语言中放射出的艺术魅力是无法让人忽略的,在历史积淀下一直熠熠生辉,愈发珍贵.尽管当时孟子无法将他的理想实现——改变诸侯割据局面,一统中国,养名教民,可后人能从《孟子》中汲取更多精华,在儒家文化中感悟大道,努力提升自我道德,将孟子学说沿用到当今社会建设及立身处世之道中.孟子读后感800字2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孟子读后感800字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鼻祖.在了解孟子以前,我都觉得孟子跟孔子是同一朝代的,可是,这本书刚开始看,就打破了我原先的想法.其实孟子是在孔子去世后很久,才出生的.小时候,孟子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很崇拜孔圣人,十几岁的时候,他还去到鲁国,想找孔圣人的门第来教自己,可是,孔子的徒弟差不多都已经逝世了,于是,孟子找到了司徒牛,这时,司徒牛也已经是个驼背老人了.司徒牛原是子思老师(孔子的学生)最重视的学生,不过,一场疾病导致了他不敢见人,因为他的背上莫名其妙地长出了一个小山丘 ,于是他隐居与树林里,谁也没见过他,但是孟子找到了他,司徒牛听了孟子的讲述,决定收他为徒,三年后,司徒牛让孟子离开了那里,劝他去更加开阔的地方展示才华.孟子泪别老师后,回家兴学育才,凭借着他的本领,孟子成了有名的老师.公元前347年秋,孟子带着几个门徒去了齐国.起先,他受到了齐威王的欢迎,齐威王知道他是一个人才,但孟子齐国不被重用,因为他坚持的是仁政思想,而齐威王却行霸道,他想要把整个天下拒为己有,这下,孟子又拿出了最令我佩服的武器——口才,他说话滔滔不绝,又因为他学士渊博,知道的东西很多,随口就能说出大道理来,就是利用他的口才,孟子成功说服齐威王行仁政,他给齐威王讲了很多道理,搬出了他脑海里积蓄的知识,要是我是齐威王,都会听得晕头转向呢!78岁时,孟子决定辞了官衔,回家安享晚年,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他觉得再怎么,也得绿叶归根,于是,在众人的挽留下,孟子热泪盈眶地回了家,在齐国,他整整呆了35年.85岁,古稀之年,孟子带着邹国百姓的叹息声,徒弟的哭声,去世了.出殡这天,雪更大,风更狂,连天地山川都为一颗巨星的滑落而哭泣,各地百姓都赶到孟子的家乡,披麻戴孝,在风雪的呼啸下把孟子送向天堂.其实,就算是圣人,我也觉得他会有错的地方,孟子也不例外,因为,孟子总是说,孔子说的都是对的,然而,孟子的功勋远大与他犯下的错误,他谦虚,他好学,他还有一副好口才.看了我这篇读后感,你应该对孟子不只是孟母三迁的印象了吧!孟子读后感800字4最近,笔者通读了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孟子》一书,颇有些感想.《孟子》一书的内容,总起来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仁政〞.大多数的篇章就是讲什么是〝仁政〞,如何才能实现〝仁政〞.当然,还有关于修身.学问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暂不讨论.什么是〝仁政〞?孟子在书中并未加以解释.但从《孟子?梁惠王章句》等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关于仁政的某些观点.你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食,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亡.〞.〝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愿出于其路矣.跟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民为贵,社稷次这二,君为轻.〞.〝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说到底,仁政也是两个字:〝保民〞.作者并椐此得出结论:仁者无敌.应该说,孟子的〝仁政〞观点,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历代统治者奉为经典,并被当作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长期处于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但是,为什么〝仁政〞说并未能让历代统治者真正去实现〝仁政〞,更多的时候,老百姓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关键是〝仁政〞说只是提出了或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但未从制度层面解决封建社会存在的弊端.从这个方面说,孟子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从中国历史上看,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君王有几个?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就连汉武帝我看都还算不上是好皇帝,虽然有人把他吹上天去.唐朝也就高祖.太宗时期尚可称得上是仁政,则天和玄宗时虽然出现了盛世,但那是因为祖宗给他们打下基础,他们在不少方面都还算不上仁政,就连个人生活作风都还存在很多问题,就别说任用奸佞和酷吏了.宋朝基本上就没有能称得上施行仁政的皇帝,连太祖和神宗都说着吧,他们的积分也还不够.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对其他民族是严防死守,倍加歧视.也许只有世祖还有点仁政的意思,还算干了点人事.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一个劲的加强封建统治,杀人如麻,哪里还有仁政的意思.特别是这老东西当他读到《孟子》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时候,认为这哪里是臣子说的话?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并说〝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并下令将孟子从文妙殿里逐出!此后的建文帝懦弱,成祖暴戾(这老兄除了叫人修了《永乐大典》外,他搞的瓜蔓抄.诛十族.厂卫特务机构等基本上空前绝后了.)其后的皇帝们昏庸的昏庸,荒淫的荒淫,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那么,清朝呢?清朝出了康乾盛世,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就这两朝来看也算不是实行了仁政.鞑子皇帝是异族入主,对汉人是很不信任的.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制造了一个的文-字-狱就是明证.当然这两个老头在位时多少干了些人事.可以说,〝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历代统治者的心中就根本没树立起来,这与每个皇帝的素质和封建制度密切相关.而老百姓的日子正象元人的杂曲里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孟子读后感800字5往事跨越千年,永恒的,是智慧;不变的,是思想.作为一代亚圣——孟子,这位儒家宗师,一生推崇其人生主张,游说各国,后来隐退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这包含了永不褪色的儒家文化的《孟子》.程颐曾说过:〝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寥寥数语,却将《孟子》精要概述无疑.可见,孟子的思想之于孔子,既是继承,更是升华.孟子也强调仁义,仁是人心的本质,义是人所必由的大道,倡导〝性善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仁政学说和修养学说.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谓之本心,且与仁义礼智分别相对应.孟子对梁惠王说〝仁者无敌〞以强调〝仁〞的作用;对齐宣王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来推广仁爱之心;孟子还说〝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可见〝仁义〞在孟子学说中的重要地位.而〝性善论〞则是说人性本善,通过自觉努力,完善道德,人人都能成为圣人.《孟子》中也出现了大篇幅的君主与孟子的对话.孟子作为世人的表彰,梁惠王.梁襄王.滕文公.齐宣王均问事于他.而孟子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除推行〝仁政〞之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更是推翻了君王一贯高高在上的思想,讲究〝民为邦本〞,这种民权驾于君权之上的说法比法国卢梭的民权论早了一千多年.正可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认识到了人民才是政权的根基.其次,孟子认为君为人父母,不仅要有贤德.重义轻利,更重要的是与民同乐,所以喜爱音乐的齐宣王才能明了〝与少乐乐,不若与众〞的道理.又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学习方法上,孟子也有诸多主张.他认为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即〝君子深,造之以道〞,也包含了我们今天科学学习的眼光;他也注重〝自得〞,即自觉学习:〝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所以要自觉地有所得,才能彻底领悟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所有.另外,还要广泛地学习,达到融会贯通.而在教学方法上,孟子与孔子一样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善于使用问答,从不代替学生作结论,而是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潜能,使其开动脑筋.孟子还提倡〝专心有恒〞〝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其中很多部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启发作用.另外,孟子对为人师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也讽刺了那些〝以其昏昏〞却妄想〝使人昭昭〞的人.即教师首先要自己明白,才能使学生明白,在提升学习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接下来谈谈个人修养问题.我们都熟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孟子提出〝自暴者,不可与有信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社会环境固然重要,然而个人意愿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类似于周敦颐笔下的莲〝出淤泥而不染〞,可见人的思想道德并不总是以外界环境为转移的.孟子提出的〝取伤廉〞〝与伤惠〞〝死伤勇〞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取伤廉:取了有损于廉洁之称,大家都能够理解.而〝与伤惠〞是指给了有损于惠爱的称号,是叫人们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不滥施恩惠.至于〝死伤勇〞,是指死了有损于勇敢的称号,有时活下来比死去更需要一种勇气,这也教导人们要珍爱生命,永远不要轻生.现代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会遇到许多难以决断的时候,《孟子》一书给了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人们处在社会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抵抗的诱惑,孟子告诉我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诱惑时时存在,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抉择,孟子又告诉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必要的时候要〝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人生在世,总有失意的时候,这个时候,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并不能解决问题.孟子告诉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还注重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养气〞要在平日里合乎道义,不可拔苗助长;他也教会我们知足常乐,〝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他更是道出了坚持到底的难能可贵之处,〝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在离成功一步之遥的地方放弃,以往的一切努力也在此时化为乌有;他还提出了个人对自身的要求,对国家.对社稷的贡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长于论辩,他能掌握对方的心,读者的心,使之在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就走进了他用语言布下的圈套,这就是孟子语言吸引人的地方.而且作为面对君主的说客,孟子这么做也体现了他的智慧,比起直言不讳的谏臣,孟子的话更易被君主们接受.正是由于孟子的雄辩才能,才出现了〝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局面.他善打比喻,几句话便能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他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指出梁惠王仁政不足,更可贵的是他向梁惠王提出的建议中还包含了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污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些都在保持自然的一个平衡状态,孟子思想之先进可见一斑.他以〝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告诉齐宣王,有些事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个人不愿去做,而大王不行王道也是因为不肯做而得不到民心的.再有,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以此类比人心,就更需细细衡量.孟子思想中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及其语言中放射出的艺术魅力是无法让人忽略的,在历史积淀下一直熠熠生辉,愈发珍贵.尽管当时孟子无法将他的理想实现——改变诸侯割据局面,一统中国,养名教民,可后人能从《孟子》中汲取更多精华,在儒家文化中感悟大道,努力提升自我道德,将孟子学说沿用到当今社会建设及立身处世之道中.孟子读后感800字6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给后世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千古美谈,成为母教之典范.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礼,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信,就是诚实,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孟子是一个慨然以天下自任,富有使命感的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处身于战国乱世,他希望用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辅佐诸侯统一天下.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一个分崩离析,中央集权沦丧的时代,武力才是解决争端,争取利益的最有效途径,孟子倡导的仁政必然难以被统治者所接受.虽然不能在政治上有一番。
孟子读后感(6篇)
孟子读后感(6篇)孟子读后感(6篇)孟子读后感1关于霸道,关于齐桓晋文,孟子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不说,他要给齐宣王讲王道。
对齐桓公,对管仲,孔子的评价是很高的,他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披头散发,衣襟向左了。
披发左衽,是夷人的习俗,汉人是束发右衽的。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维护中原秩序,保卫中华文明,如果没有他们富国强兵,北方的夷人可能已经把我们征服了。
但是,孔子也说过:“管仲之器小也哉!”管仲的器局啊,还是太小!他只知道搞经济,给国库捞钱,富国强兵,称霸天下,还会打贸易战,但是他的霸业一世而息,没有建立制度文明,不能“为万世开太平”!孟子要谈的,不是一生一世的霸道,是为万世开太平的王道。
孟子读后感2一翻开《孟子》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因为在看书时,历史知识就像永不干枯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入我的大脑。
看着看着,我好像进入了古老的春秋时代,仿佛看见孟子儿时逃学孟母脸上生气的表情;又犹如听见两军交战时人喊马嘶的声音,看见一个个青年将领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甚至为不能帮上忙而感到遗憾。
那个时代的诸侯国的.成败兴衰仍然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现,令我感叹不已。
我还对春秋时代的礼仪制度加深了一层了解,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孟子的为人。
《孔子》和《孙子》我也看过,但对我来说,却没有《孟子》给我的震撼力那么大。
我要好好保存这本书,并把孟子列入我最敬佩的人当中去,予以纪念。
孟子读后感3前几天,我们学完了《孟子》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打仗时,好天气不如地形,好地形不如人民团结。
所以攻心为上,招揽民心。
孟子是儒家学派大师,名轲,字子舆,人称“亚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张施仁政,讲王道。
三国时期的刘备就做到了这一点,打仗时,所到之处毫发无伤,民心所向,最后也是入主西川称帝,就连临死时还念念不忘“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说明刘备是个仁政的好主公。
孟子的读后感800字
孟子的读后感800字孟子的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
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
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
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孟子的读后感800字(精选篇2)生命是坎坷的,除非有了勇气;勇气是莽撞的,除非有了理性;理性是暂时的,除非有了信念;信念是可变的,除非有了信仰。
我们努力于物质遗存的碎片中,寻找和发现人类精神和智慧的交集。
信仰使我们能在变化多端的时代,以淡然自若的潇洒决胜于千里之外;以游刃有余的技能突出于茫茫人海;以泰然自若的倜傥抒写生命的美好;在时代的竞争中,成为坦然面对的真正英雄。
《孟子》读后感800字
孟子读后感《孟子》是儒家的一部经典巨著,系统的为我们阐述了治国之道和孟子思想。
与孔子相比,《孟子》对中华儒家思想也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它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完善,是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
每次读《孟子》,都会有洗涤心灵的感觉。
与孔子时代的儒家思想相比,孟子不仅仅是传承,而且还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完善和解释。
“仁”本来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没有理论基础来解释,孟子修缮了理论基础,弥补了不足。
对于“仁”的理论基础,孟子认为这一切都来源于人的本能。
他认为这是人与身俱来的人性,这是与禽兽最大的区别。
善一直存在于人的心中,只不过有些人是为了一己私欲而做的坏事,这是私欲对于善念善念的控制。
孟子对于“人本善”的提出无疑是对“仁爱”的最好解释,这也是对后人道德修养方面最大的启发。
道德修养的提高也是《孟子》中很重要的内容,孟子认为个人的反思和思考相对于教育来说,更显得重要。
教育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个人对于自己德行的思考才是升华。
一个人要有好的修养,首先要接受教育,要刻苦学习,反复思考和反思,这样才会有进步。
对于反思,也就是孔子《论语》所说的“一日三省吾身”。
孟子的这些思想对于宋明理学家们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这是孟子在政治主张上一个缩影。
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君王个人德行的重要性,这是才是仁政的基础。
君王对待子民就应该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子女对于父母也要顺从。
当然,在那个时代,这些先进的理念有着历史的局限性,孟子没有考虑到封建阶级制度的根深蒂固,这些都是不能实现的”空谈”。
但是这些政治主张的提出也从侧面体现了孟子对于民间疾苦的同情。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梦珂死,圣人之学不传。
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
”读《孟子》,就是学做人、为政。
这是两千年多来《孟子》一直深受我们喜爱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读后感800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孟子》这本书,你会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接下来小编给你整理了《孟子》读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孟子》读后感800字篇一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
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
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
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孟子》读后感800字篇二
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给后世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千古美谈,成为母
教之典范。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
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
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
礼,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
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
信,就是诚实,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
孟子是一个慨然以天下自任,富有使命感的大丈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处身于战国乱世,他希望用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辅佐诸侯统一天下。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一个分崩离析,中央集权沦丧的时代,武力才是解决争端,争取利益的最有效途径,孟子倡导的仁政必然难以被统治者所接受。
虽然不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
他仍以天下为己任,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即他仍要把他的思想学说宣布于天下,以此来影响
并匡正世风世俗。
除了像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外《孟子公孙丑》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否则,即是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正义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和支持。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
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境界。
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
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而错失了机遇。
因此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观到事业的大海,摒弃井底之蛙的心态,做一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高
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
所以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纵观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也就是他们懂得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如果没有目标,或者做多了无用的事情,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
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到头来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终无所成。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舍弃一些事不做,去做该做的事,具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宁静胸怀。
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在这个社会里,有些人做着自己做不了或不喜欢的事而一事无成,有些人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而痛苦不堪。
下一页还有更多优秀精彩的《孟子》读后感800字
《孟子》读后感800字篇三
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
而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可见孟子思想对我们地影响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谓深厚。
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演变到今天一般都说成是拔苗助长,但说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孟子认为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然就会像宋人那样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把自己累得不行不说,还枯死了禾苗,得不偿失。
要想幼苗茁壮成长,只有勤于耕耘。
不愿耕耘,拔苗助长,必然失败。
就像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样,同样要遵循规律,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根基一点点变得牢固,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成长得更好,由一颗幼小的树苗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孟子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守规律的同时还提醒人们凡是应顺其自然,适应事物本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即是继承了孔子欲速则不达的思想。
当我们太想办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而显得过于浮躁,沉不住气,冒冒失失的前进就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把握不住事物前进和发展的速度,方而更容易迷失方向。
孟子的观点就好像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道理一样,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越大,那它产生的反作用也就越大。
同样,如果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那我们必然抱有更多的希望和企盼,而一旦事物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和想象,那我们将比用平常心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更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
所以凡是我们不必看
得太重,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当事情成功时,我们才不致于过于高兴,被成功的喜悦麻痹了清醒的头脑;在事情失败时,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致于过于失望和难过而丧失了前进的勇气。
孟子还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时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孟子选择舍生取义,虽然平凡如我们的芸芸众生不用面对生命与道义这么高尚严肃的话题,但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难免还是会面临两难的选择,那我们又应该怎样抉择呢?比如说工作和休息的冲突,个人利益和大家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何去何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
但我觉得能够把工作和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人是最高明的,首先热爱生活,也喜欢工作,把生活当作工作的一部分,把工作看成生活的有机体,每一天,既是在生活,也是在工作,工作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这样,即是是工作占用了休息的时间,也不会产生工作占用了休息时间的想法,也就不会觉得在八小时之外的工作是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