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爹俺娘(照片)——著名摄影师焦波作品(震撼人心)分析
摄影作品赏析部分一 焦波摄影作品组图 《我的父亲母亲》
1983年,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家里第一次打了这 么多粮食,爹娘没白没黑地忙 活着。这是我在报纸上发表的 第一张照片,因署名后边带着 “摄影”二字,爹娘便以为我 的水平不再是“照相”,而已 成为“摄影”了!
爹娘的午睡。 按鲁中山区人民的习俗,爹娘通腿而眠, 不论住在什么地方,都保持着这一习惯
舞载寒窗
作者:黑龙江职 业艺术学院 遇波
舞者
作者:黑龙江职 业艺术学院 遇波
舞者
作者:黑龙江职 业艺术学院 遇波
二、摄影作品赏析的基本方法
•摄影作品的欣赏要素 3.参考摄影作品的命名
摄 影 作 品 的 命 名
美 在 真 善
中国摄影金像奖 第八届《大山里的微笑》
摄 影 作 品 的 命 名
娘生了爹的气,病倒了,在打吊瓶 的那几天,爹又烧水又烧饭,格外 勤快
这株泰山脚下的汉柏,已生长了两千多 年了,称为“汉柏第一”。爹爷爷的 画像爬上了泰山极顶……
一生相扶持, 还是老夫妻
平凡的人间真情!
二、摄影作品赏析的基本方法
•摄影作品的欣赏要素 2.注重技艺性
解海龙
1992年进入《中国青年报》 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特聘导师
《大眼睛》 作者:解海龙
焦波
曾任淄博日报摄影记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 现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
焦波在2018全球华人摄影盛典中获评年度摄影人物(右一为焦波)
1978年我为爹娘拍下 了第一张合影。这一 年,他们已是60多岁 的老人了
教师:杨子辉
作
品
赏
摄 影
析 部
分
目
壹
摄影作品赏析的意义和类型
录 贰 摄影作品赏析的基本方法
纪录片《俺爹俺娘》影评范文
纪录片《俺爹俺娘》影评范文-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爹娘,至高无尚的生命雕像——评纪录片《俺爹俺娘》有一种感动是发自内心,有一种感动是质朴无华,有一种感动叫亲情。
“平平凡凡的爹娘您是儿子心中至高无尚的生命雕像。
”纪录片《俺爹俺娘》让每一位观众感动落泪,焦波让每一位观众深深敬仰。
纪录片《俺爹俺娘》记录了一个鲁中山区平凡而伟大,平凡而高尚的一对老人相濡以沫、磕磕碰碰的生活点滴,以摄影师焦波为第一人称记叙讲述,以别出心裁的照片为线索,以编导精湛的创作手法、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了一个人性最美好的情感,亲情、爱情的真实故事。
无论生活如何改变,无论世界如何变迁。
依存于我们心底的那份真挚的情感一旦被触碰必将让我们心灵震颤。
亲情,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感,必将伴随我们走完人生,爱情人性最美的童话,不分国度、不分贫富。
一旦爱情升华为亲情那便是一辈子的相依相守。
纪录片《俺爹俺娘》,就是这样一部以真实故事反映真实情感,以真情流露反映人性本质。
编导以真实生活的艺术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以特殊化的艺术视角给人以内心的震颤。
纪录片的主题看似简单却极为深刻,该片取材于真真切切的生活片段,是创作者对生活选择并深入挖掘并予以重大展现。
对生活的艺术再度创作,以饱含哲理、发人深省进行铺叙讲述。
纪录片以其无比感人的主题动人,这种感人的主题离不开编导耐人寻味、值得深思的艺术手段。
纪录片以摄影师焦波手持摄像机对准家乡鲁中山区的镜头开始讲述,客观的视角将观众带入片中。
通过景别的交替使用将故事展开。
纪录片《俺爹俺娘》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编导以全景交代了故事地点,这种景别的选择足以交代了影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全景的叙事性,交代事件的场景或全貌,介绍环境并表现当时气氛,在纪录片的结尾同样以全景收尾,这种收尾呼应的连贯性改变观众的视点并适应和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要求。
特写镜头是影视艺术中视觉审美的重要表现手法,在纪录片《俺爹俺娘》中,编导讲“俺娘”的小脚展现给观众,这种汇聚观众注意的注意力让观众体会到母亲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细心的观众还会发现俺娘比俺爹年长,在那个年代这种爱情是难得的,是令人倾慕的。
俺爹俺娘照片集分析欣赏
俺爹俺娘照片集分析欣赏1016120148 赵黎廷《俺爹俺娘》是一部记录片。
它的主题是向我们表达一种纯正的思想。
在看这一短短三十分钟的记录片过程中,我相信任何一个用去心欣赏它的人,都会有几次哽咽的感觉。
它真实记载了两位普通农民父母和一位儿子的点点滴滴。
通过一系列珍藏的画面或录象,来向我们展示了父爱;母爱,这些最平凡但也是最伟大的东西。
其实,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就是那些最平凡的人,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完成自己本分工作,而不会去计较功名利碌的人。
正是这些人,才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个人性觉醒的时代。
《俺爹俺娘》凭借它的真实和亲近掀开了芸芸众生的心扉。
让我们这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拼命行走追逐的人,突然间有点了想回头望一下的感觉。
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会潜藏着人类的共性的,亲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本性之一。
别管世事如何变迁,人类的本性都不会太大的变化。
一旦你用某种手段触摸到了人心深处那种最底层的东西,立刻就会产生巨大凡响。
这样一个人类思想不断发生巨大变迁的社会,我们真的很需要像《俺爹俺娘》这样的艺术片段。
焦波是个摄影师,记录片是通过他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东西组成起来的,它真实而又贴近。
它的这些图片或录象可以说都是很具代表性。
而且又非常细腻。
刚一开始就讲述了爹打工让他读书那些细节,为了他读书,自己打工过程中还受了伤,吃饭又节省。
用白馒头换别人的黑馒头。
菜是水煮的白菜根。
而爹的年龄也已经接近60岁了。
在父母结婚纪念70周年的时候,孩子们为他们庆祝,老父亲风趣的说自己的妻子“又溜溜,又勾勾”,谁能说这不是最浪漫的爱情?况且娘比爹大了2岁多,在当时那个年代是多么难以被人接受的。
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寻求与渴望的那种“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真爱?片中反复提到父亲的“文化功底”——那4年私塾。
父亲退学的不甘心,父亲对子辈的盼望,为了让焦波读书。
57岁那年自己独自一人进城打工,吃饭又节省。
用白馒头换别人的黑馒头。
《俺爹俺娘》影评
影像魅力下的挚爱真情------《俺爹俺娘》影评摘要《俺爹俺娘》作为一部社会人文类型的纪录片,真实的记录了片中俺爹俺娘最后时光的相濡以沫,表现了爹娘对儿子和儿子对爹娘之间的亲情之爱,以及爹与娘的纯朴爱情,并透过爹娘这对普通的农民夫妇展现出中国农村里普通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变迁和发展。
该片通过极具渲染魅力的声画艺术动情的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并采取细节凸显真情,故事化叙述等方式细腻的表现情感,让观众在朴实平凡的情景中感受到刻骨铭心的亲情之爱。
该片的不仅成功的呈现了父母亲情的伟大动人,更在于其对于当下社会引发的强烈人文关怀意义。
关键词:《俺爹俺娘》,亲情,人文关怀,声画艺术正文:《俺爹俺娘》是焦波用镜头记录的一部关于自己爹娘晚年最后时光的纪录片,片中还加入了大量相片和以前录像的素材,使得该片内容更为丰富,爹娘的形象也更为丰满。
对于这样一部孝亲类型的社会人文纪录片,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是极为深刻的,有一位资深的法国评委这样评价这部片子:“全人类只有亲情是相通的,《俺爹俺娘》能感动世界。
”亲情是除爱情之外,一个不可动摇且永恒的主题。
亲情不比爱情的火热激情,但是却永远温润如玉,淡淡的温暖,恒久的温情,这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不可磨灭的天性。
在《俺爹俺娘》这部纪录片里,用真实的镜头,客观的记录,展现了生活在中国普通农村里的普通农民夫妇与儿子之间的爱,用一种平凡的姿态呈现出世间最真挚最动人的情感,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现了亲情的伟大与刻骨铭心。
一、世间真情动人,父母之爱刻骨铭心《俺爹俺娘》的主题是亲情,这里的亲情包含了父母对儿子的爱,也包含了儿子对父母的爱,而在亲情这一大主题下又融合了父亲与母亲之间相濡以沫几十年的爱情,在这样一条情感丰富的线索链上展开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在鲁中山区,与沂蒙山毗邻,住着我年迈的爹娘……”,简单的旁白拉开了爹娘的故事。
爹娘是生活在偏远农村的普通农民,生活艰苦,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希望家里能出一个文化人,当儿子考上大学后,拿出了三百块钱给儿子置办了一套行头。
俺爹俺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一代
生日
游子
娘 爹
大路
擦鱼
娘
照片
思念家乡 爹娘
锅
爹娘
儿子
湾
献给天下所有的父母,献给天下所有的游子,献给中国的乡村和过去的珍贵岁月,献给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俺爹俺娘》是著名摄影家焦波,从给爹娘拍摄的近万余张照片中精选出的作品集,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两个 世纪老人30年间的生活片断,张张深情、段段精彩。这100多幅作品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编织 出一个个游子想念爹娘、思念家乡的图片散文故事,让人们完全陷入了一种感动的浓情之中。
3
爹论家国大事 精言妙语
4
较真
5
打官司
娘的小脚
送行
哪个女人不死三五 个孩子
01
灶王
02
擦鱼锅
03
大包子
04
娘的“冰箱”
06
抱窝
05
绞脸与剪发
大院子与大箢子
娘和爹,爹和娘
上泰山
01
寿坟寿衣打 狗棍
02
爹娘剪彩
03
娘不走,还 要我给她照 相呢
04
过年
05
白金婚
06
大生日
爹娘打我 爹娘的傻瓜儿子
读书笔记
朴实无华,感情真挚,作者用12000张照片和一段段真情流露的文字生动诠释了,尽孝需趁早,此刻正当时 的道理。
感动,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感伤的,害怕失去,,但生命的长河生生不息,,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珍惜时间, 把对父母亲的感恩表达出来。
永恒的爱--“俺爹俺娘”系列镜像编后感
永恒的爱--“俺爹俺娘”系列镜像编后感
崔中波
【期刊名称】《采写编》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燕赵都市报《周末》"镜像"版近期推出了以"俺爹俺娘"为主题的系列镜像,历时一个多月,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
从头至尾,既是一次吸纳情感的过程,又是一次释放情感的过程。
"俺爹俺娘"系列镜像共做了4期,每一期各有侧重。
第一期,推出的是摄影家焦波的经典组照——《俺爹俺娘》,以此为开篇,引导读者踊跃投稿;第二期,是张家口一读者提供的组照,侧重于讲述父母之间的患难与共;
【总页数】1页(P47-47)
【作者】崔中波
【作者单位】燕赵都市报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商洛花鼓戏《疯娘》——铸就永恒的母爱 [J], 张平;
2.情爱本质的不同时代镜像——对电影《爱情的牙齿》中的情感解读 [J], 滕斌
3.爱如茉莉芬芳永恒鑫六福珠宝《茉莉钻》系列开启新一代婚爱钻饰先潮 [J],
4.娘怨扣人心弦母爱感天恸地——评现代淮剧《娘怨》所传递的艺术力量 [J], 唐鸣
5.疯娘痴爹的爱情传奇 [J], 佚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焦波作品分析
焦波作品分析前言焦波,用他的照相机,做了一件让每个为人子女者震撼的事情——他永远留住了自己的父母。
当他把自己父母一生的音容相貌展现在中国美术馆,媒体评论:“感动京城,轰动全国”“是近年来惟一让人落泪的影展”,几十万观众哭了。
摄影作品《俺爹俺娘》获国际民俗摄影大赛“人类贡献奖大奖”,一位资深的法国评委这样描述这部作品:“全人类只有亲情是相通的,《俺爹俺娘》能感动世界!”每个人,透过照片,都能看到自己父母颤微的身影,看到一种无言的震撼。
在这个纷杂重利的社会里,能让如此众多的人集体潸然泪下,是多么地让人慨叹。
许多人留言:什么时候能把这些照片结集,出一本书,让我们抚摸我们的心灵,回望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种温暖和力量……一、焦波的生平简介(一)焦波的成长经历焦波1956年1月生于山东淄博市南山区一个叫天津湾的小村里,家中有八个兄弟姐妹,后来死了四个,只剩下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家里比较困难,五十几岁的老父亲仍然外出打工挣钱供他读书。
当过木匠、中学教师、校长。
大学专科学历,研究员高级职称。
他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
1989年作品曾入选参加四川美术学院师生赴日展。
现成都中国西部.北村当代艺术原创基地职业画家。
2005年作品多次入选省市美展,中国《版画》画册,人民画报社《中国画家》大型画册,《巴蜀名家》大型画册(四川省政府,成都各画院联编)。
1985年至1993年任《淄博日报》摄影部主任。
1994年至2000年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
现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南开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作品画册《俺爹俺娘》(中)英、德、法、韩文版)图文典藏版《俺爹俺娘》,在国内为同类(摄影)图书发行量之首,在海外反响巨大。
中国散文集《咱爹咱娘》,画册《昨日一瞬》、《两万五千里大抒情》、《中国百姓故事》、《外国人在中国》、《汶川孤儿》等专著。
(二)焦波的专业成长经历1974年起开始用照相机为爹娘拍照片。
《“飞入寻常百姓家”》——浅析纪录片《俺爹俺娘》主题意蕴
影视大观《“飞入寻常百姓家”》——浅析纪录片《俺爹俺娘》主题意蕴池和琳(贵州民族大学,江苏,南京210036)摘 要:《俺爹俺娘》是知名摄影师焦波为已故父母用旧照片做成的一部生活性纪录片。
片中大多采用黑白照片,日常生活摄影记录与旁白,独白相结合的方式,回忆了父亲母亲白驹过隙般的人生表达了对先考先妣的哀悼和思念之情。
纪录片从父母相处的日常到与后辈的传承等一系列小切面选择性切入,情感的流露自然而然。
朴实无华的台词陈述方式和采访式的解读做到直击心灵深处,真情实感的深切袒露更是达到了“满座皆掩泣”的效果,给人极大震撼和反省。
同样是强调真实和客观,片中主题意蕴的表达是浅显易懂的但又能带给人们沉重的思考与深刻的影响,是这部纪录片匠心独运的地方所在。
关键词:《俺爹俺娘》;纪录片;主题意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有一种爱情叫父母爱情。
在20世纪物质条件并不充裕和富足的年代,人们的思想也略带顽固,但不加浮华修饰的爱情却是质朴而又坚不可摧。
85岁的老母亲在特写镜头下艰难迈着步子陪伴83岁的父亲下地干活,缠过足的小脚还原了岁月留下的残酷痕迹,但这阻挡不了互相扶持长相厮守下的爱情。
片中最让人潸然泪下的片段莫过于父亲和母亲永久的离别。
当母亲病愈出院时恰好镜头转接,她就蹒跚着路过了父亲因为突发脑溢血而紧急抢救的抢救室。
年迈的老人也许心里还在惦记着落单的老伴儿,但就在那一刹间,阴阳两隔。
包容万象的全景镜头客观真实记录了两位相濡以沫的老夫妇就此一别。
白色占据了镜头中的大半画幅,凝聚震撼又带来十足压抑。
它宣告父母就此的别过,是生命就此擦肩而过的遗憾,也是子女对老母亲善意谎言下对悲痛的掩埋。
不需要多么凄凉的渲染,静穆的画面足以给人带来扑面而来的窒息感。
六七十年代的爱情打个比方就好做璞玉,粗糙鄙陋的外表下隐藏着晶莹剔透的内里。
这是给当代浮躁的,一味追求物质欲望的年轻人最好的示范,也同样表达纵使纷繁,初心如一的品质呼吁。
父母之恩,火不能逆,水不能灭。
平静地讲述 用心地倾听——纪录片《俺爹俺娘》的口述特色
5 ・ 9
维普资讯
住着我年迈 的爹娘 ” , )就确定 了叙 述者 的身份不是 纪 录片的创 作 者 、 访 人 员 , 采 而是 作 为 “ 儿子 ” 我 ” 的“ 。
这种做法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看性 , 降低 了画面的表现力 。但 采用 当事人 的 口述 有它 的优势 。 比如当事人的描述不仅可以较真实的反映当时的情 况, 而且还可以 自由的反映当时人 的体验 、 感受。讲 述人会 自 然地侧重生活中的一些有意思、 有意义、 印 象深刻的事 , 并会将表述的方式按照他本人认为适当 的方式讲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一个“ 讲故事” 的过
收 稿 日期 :0 50 —2 2 0 -91
一
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比如在《 俺爹俺娘》 片头第 中, 句话 (在 鲁 中山区 , 蒙山毗邻 , “ 与沂 有一个 小山村 ,
作者简介 : 崔丽(9 8 ) 女 , 1 7 ~ , 山东泰安人, 中国传媒 大学 20 级博 士研究生 , 03 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语体学研究 。
视 角。在讲述人和观众之 间, 建立 了一种侧重 于有 声语 言的对话 关 系。片 中焦波对 感人 生活细 节的讲述 , 突显 了
本 片的故 事化倾 向。在对 素材 的处理上 ,俺爹俺娘> 《 = 中的很 多表 现手 法呈现 出个性化 、 学化 的特 点。 1述 纪录 文 3 '
片从讲述人 的眼 中看世界 , 体现 的是一种局 限视 角下的真 实。
个人视角 。 在 口述纪录 片中 , 件 当事人面对 镜头 以第 一人 事
品,俺爹俺娘》 《 体现 了这一类 型纪 录片 的在叙述角
度、 素材组织、 表现方式等方面的诸多特点。
一
、
特定 的题材决定特殊叙述角度
俺爹俺娘(照片)——著名摄影师焦波作品(震撼人心)分析
著名摄影师焦波作品(震撼人心)俺爹俺娘(照片)——这是一本沉重的书,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俺爹俺娘》是著名摄影家焦波,从给爹娘拍摄的近万余张照片中精选出的作品集,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鲁中山区两个世纪老人几十年间的生活片断,张张深情、段段精彩。
这100多幅作品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编织出一个个游子想念爹娘、思念家乡的图片散文故事,让人们完全陷入了一种感动的浓情之中。
可以说,《俺爹俺娘》这部摄影集,是每一个游子都应该带在身边的“情”书。
作者焦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南开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执委,博学会士。
近百次获得国际、国家级、省级摄影比赛奖、新闻奖娘,一个身高1.41米,体重71斤的弱小女人……她属牛。
爹,长着一双倔犟眼睛的健壮男人……他属兔。
这是我给爹娘拍的第一张合影,那时的爹娘一脸严肃总不让娘送,娘也答应不送,但往往到了村头,猛一回头,娘就跟在身后每次我离家时,……爷爷一辈子没上过泰山,爹抱着爷爷的画像爬上泰山极顶。
爹说:“往上点儿,再往上点儿,你听见了吗?”在家乡这条小路上,爹娘共同走了七十多年。
爹娘出生在同一个村,一个村东,一个村西,结婚前谁也不认识谁。
家住在村围子的南门外。
村围子是清同治6年修的,如今已成断墙残壁。
近几年,围子边的人家都到村外向阳坡上盖起了新房,爹娘却舍不得老屋。
70年的小院。
娘说,她过门时,院子是“扛着扁担都转不过腚来这是爹娘共同生活了近”的小夹道,几经扩展才成为现在这样子,原先可没这么大。
爹娘结婚那年,爹为娘做了一架纺车,娘摇着它纺了一辈子线。
爹说,娘纺的线比买的还结实。
“越老越小孩”,看,爹娘笑得多可爱。
真是按照鲁中山区农民的习俗,爹娘一辈子通腿而眠。
每天窗户一亮,爹娘便起床干活,忙忙活活就是一天。
在田里剜谷苗的老娘,像立在天地之间的一尊雕像。
爹特意挑了两个几斤重的大地瓜,站在玉米架下,让我给他留个影。
焦波俺爹俺娘摄影作品
娘生爹的氣,病倒了,在打吊瓶的那 幾日,爹又燒水,又做飯,格外勤快。
要過春節了,娘的肺氣腫病突然發了,住進醫院進行 搶救,爹一個人在家孤孤單單,整天打不起精神來。
娘生病了,爹也成了半個赤腳醫生。
娘病重了。家裏人籌畫用舊婚俗的過門儀式來為娘沖病消災。爹身纏花床 單,拉著紅綢布,在嬸子們的簇擁下一步跨過了放在門檻上的馬鞍。他喜滋 滋地對娘說:“門檻我邁過去了,馬鞍我跨過去了,你的病很快就會好了。
娘说:“小 心点,你小 心点嘛。” 一生扶持, 還是老夫老 妻。
一起生活了幾十年,隔著廊柱歇息,動作、神情都快一致了!
這株漢柏相傳是漢武帝元封元年(西元前110年)封泰山時栽植的, 已生長了兩千多年了,稱為“漢柏第一”。爹娘圍著樹看了又看。
手挽著手,爹娘來到天安門。
爹娘爬上了泰山極頂,碰上了一對青春戀人……
這是我給爹娘拍的第一張合影,那時的爹娘一臉嚴肅。
在家鄉這條小路上,爹娘共同走了七十多年。爹娘出生在 同一個村,一個村東,一個村西,結婚前誰也不認識誰。
“往上點,再往上點兒,你聽見了嗎?”
真是“越老越小孩”,看,爹娘笑得多可愛。
每到過年,娘總是坐在家門口的石頭上,盼望兒回家。
每次我離家時,總不讓娘送,娘也答應不送,但 往往到了村頭,猛一回頭,娘就跟在身後……
燈能吹滅,今天咋就吹不滅這幾根蠟燭呢?老了,沒牙了,嘴漏風!”
我兒子考上了北大研究生。臨走時,娘拉著孫子的手,囑咐了一遍又一遍。
這是全家第一張合影。爹娘生了8個兒女,死了4個,剩下我 和傻子大哥,還有兩個姐姐。大哥始終是爹娘最牽掛的。
村裏和娘一般大的老太太都是小腳。比她們年輕十幾歲的都放過腳, 成為不大不小的“解放腳”,當地也叫“扁地瓜腳”。 娘說:“俺 6 歲就纏腳,想放也放不開了。”
《俺爹俺娘》评析
12月31号模拟考试上午9点至11点半请在卷面注明自己的名字。
1、看纪录片《俺爹俺娘》,分析他的叙事特点(至少从7个方面)。
字数在1000左右2、用三个关键词编讲故事。
字数在1000字左右“唐诗世界末日太空人”。
再次提醒:编讲故事慎用真实的名人名字看一些关于纪录片电影发展等论文,大体了解纪录片整体,不要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背诵记忆是必须的,但必须是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不然,会套错。
贴近泥土的故事,质朴感人的情感——纪录片《俺爹俺娘》评析真正的纪录片就是要植根于生活,记录生活,展示时代变化,表现人间情感。
这是中国的泥土,这是中国的爹娘,这是中国人曾经经历也正在经历的生活。
这是一部贴近地面、贴近泥土、风格质朴的纪录片。
一部片子的风格是为主题服务的。
这是中国纪录片百花园中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兼得的优秀纪录片,它在故事、人物、纪实、结构、情感、声音和画面的处理等方面,都有着自然、厚重、真挚的表达。
以下7个方面是我对本片叙事特点的具体分析。
第一,这部纪录片以照片和电视镜头两种影像的方式记录了爹娘后半生30年的生活。
从1973年第一张照片开始,到电视摄制组拍摄2002年爹去世,跨度整整30年。
本片的影像风格质朴、真挚,无论照片,还是从2001年开始纪实拍摄的电视图像,都将镜头对准了俺爹俺娘,对准了他们生活的鲁中山村,真实呈现了俺爹俺娘这一代人的艰难和坚强。
俺爹俺娘,体现了纪录片中的人物要有典型性,引起共鸣。
片中的黑白照片,没有高深玄奥的构图、用光;黑白照片体现了很好的纪实性拍摄。
片中的图像,没有过多的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百分之九十都是固定镜头,纯朴的就像爹娘,就像鲁中山村。
这样的影像风格直接来源于生活,没有雕饰,平静中饱含深情的质朴呈现,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
这部纪录片可以和油画家罗中立的名作《父亲》相媲美。
(中景居多。
中景是观众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看到的景别。
这体现了视角的纪实感、纪录感。
《秋菊打官司》大多用的就是中景,形成张艺谋电影中为数不多的纪实风格的电影。
《焦波的俺爹俺娘》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题。
角度和视角的变化
03
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如低角度、高角度、斜角等,以及从不
同视角呈现主题,以获得独特的视觉效果。
用光心得
自然光的利用
在户外拍摄时,充分利用自然光,如早晨和傍晚的低角度光线, 以及阴天的柔和光线。
人工光源的运用
在室内或夜间拍摄时,合理运用人工光源,如闪光灯、持续光源 等,以获得所需的照明效果。
态和命运。
他的作品引发了社会对弱势群体 的关注,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焦波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发起 成立了“焦波公益影像基金”,
支持纪录片创作和人才培养。
02
《俺爹俺娘》的创作背景
家庭环境的影响
焦波的父母
焦波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勤劳、朴实、善良的品质对焦波的成长和 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焦波从小就跟随父母在田间劳作,深刻体验到了农民 的艰辛与不易。
观众反馈
感人至深
许多观众表示,该片深深触动了 他们的内心,让他们重新审视家
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反思社会现象
观众认为该片成功地反映了当前 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农村留 守老人的生活困境和家庭亲情的
疏离。
传播正能量
观众认为该片传递了关爱老人、 珍视亲情的正能量,对于改善社
会风气具有积极意义。
05
焦波的摄影理念与实践
深入访谈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拍摄对象,焦波与被拍摄者进 行了深入的访谈,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
后期制作
在后期制作阶段,焦波对照片进行精心的筛选、 编辑和排版,力求完美呈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对后世的启示
坚持真实记录
焦波的摄影理念启示后人要坚持真实记录,不被商业利益或个人 审美所左右。
[实用参考]俺爹俺娘照片—震撼人心
俺爹俺娘(照片)——著名摄影师焦波作品(震撼人心)这是一本沉重的书,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俺爹俺娘》是著名摄影家焦波,从给爹娘拍摄的近万余张照片中精选出的作品集,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鲁中山区两个世纪老人几十年间的生活片断,张张深情、段段精彩。
这100多幅作品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编织出一个个游子想念爹娘、思念家乡的图片散文故事,让人们完全陷入了一种感动的浓情之中。
可以说,《俺爹俺娘》这部摄影集,是每一个游子都应该带在身边的“情”书。
作者焦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南开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执委,博学会士。
近百次获得国际、国家级、省级摄影比赛奖、新闻奖娘,一个身高1.41米,体重71斤的弱小女人……她属牛。
爹,长着一双倔犟眼睛的健壮男人……他属兔。
这是我给爹娘拍的第一张合影,那时的爹娘一脸严肃每次我离家时,总不让娘送,娘也答应不送,但往往到了村头,猛一回头,娘就跟在身后……爷爷一辈子没上过泰山,爹抱着爷爷的画像爬上泰山极顶。
爹说:“往上点儿,再往上点儿,你听见了吗?”在家乡这条小路上,爹娘共同走了七十多年。
爹娘出生在同一个村,一个村东,一个村西,结婚前谁也不认识谁。
家住在村围子的南门外。
村围子是清同治6年修的,如今已成断墙残壁。
近几年,围子边的人家都到村外向阳坡上盖起了新房,爹娘却舍不得老屋。
这是爹娘共同生活了近70年的小院。
娘说,她过门时,院子是“扛着扁担都转不过腚来”的小夹道,几经扩展才成为现在这样子,原先可没这么大。
爹娘结婚那年,爹为娘做了一架纺车,娘摇着它纺了一辈子线。
爹说,娘纺的线比买的还结实。
真是“越老越小孩”,看,爹娘笑得多可爱。
按照鲁中山区农民的习俗,爹娘一辈子通腿而眠。
每天窗户一亮,爹娘便起床干活,忙忙活活就是一天。
在田里剜谷苗的老娘,像立在天地之间的一尊雕像。
爹特意挑了两个几斤重的大地瓜,站在玉米架下,让我给他留个影。
心灵深处最动情的呐喊
心灵深处最动情的呐喊——评纪录片《俺爹俺娘》《俺爹俺娘》作为一部孝亲题材的电视纪录片,以诗化的记录美学风格,为我们呈现了一部触动人心的亲情盛宴。
该片以摄影家焦波与父母的深情为主线,深入而细腻地展示了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
动态的画面与声音加之静态照片的完美结合,成了本片的最大特色,跟随片中的儿子——“我”的形象,慢慢给我们翻开一本声情并茂的“生命纪念册”。
细节凸显真情。
在《俺爹俺娘》中每一处细节的运用,都是本片情感上的催化剂。
细节的运用可谓是编导别具匠心的设计,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在片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编导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记录,通过细节来刻画他们独特的心态,心境和精神面貌,在细节中展示了中国普通农民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
当年迈的娘说出那句:“人活着,不干活干啥?”时,我们顿时在怜惜中体悟到老一辈人的价值标准;从改革开放之时,俺爹俺娘拍摄第一张照片,到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俺家大丰收之时,父亲对“摄影”态度的转变,再到进入21世纪之时,除夕夜的热闹团聚,这些典型的时间跨越,无不书写着俺爹俺娘的那本“生命纪念册”,在极强的人文价值的基础上,又为爹娘的鲜活形象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导将鲜活的爹娘以第一次拍电视,面对镜头的尴尬与不知所措,真实地呈现在画面上,儿子的指点似乎成了以纪实为主的纪录片的禁区,但这里,因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和通片不断递进的情感铺垫,人们不会感到突兀与不真实,而是将全片的情感蕴蓄推向高潮,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手电筒照路、窗前招收、吃香蕉、背唐诗等多处细节,都从不同侧面有意无意地衬托出爹娘的情感的外露,体现出爹娘对子女平凡而伟大的爱。
也为片子最后“我”动情的呐喊做好铺垫。
音乐彰显魅力。
在电视纪录片中,音乐渲染气氛的作用不可小视。
在《俺爹俺娘》中,几处乐器的演奏,将动情之处推向高潮,冲破观众最后的心灵防线,催人泪下。
片中老汉的歌声的反复出现,把这个小山村的古朴之情同父母的纯朴之心完美结合,为全片的叙事基调打下基础,同时又为叙事主体内容的转换做好了过渡作用,将不同时间段的故事隔开,在年代的过渡上也给出一个时间间隔,从而使整部纪录片张弛有度,这不失为编导的良苦用心。
摄影师的学习心得体会_1
摄影师的学习心得体会摄影师的学习心得体会1摄影,大部分人是挺陌生的,但是说到拍照,谁都知道。
平时只会用傻瓜机拍照,对于比较专业的摄影,从来都没有接触过。
但是还是挺喜欢的,我知道摄影能把最美好的事物一面留下,使我对摄影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以前对摄影的了解也很少,仅仅觉得就是简单的拍照而已,以为只要一按下快门,可以随便拍出一张相片,也就是摄影的全部内容了,没想到学过才知道,才发现,从中竟然隐藏了这么多的知识、技巧、要领。
经过一个多月的的摄影拍摄练习,请教学校的老师,在摸索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也明白了很多,生活中很多优美、生动的形象,只要是通过丰富的光影、引人的情调,就可以从平凡的物体中揭示出一种隐含着静中似动、栩栩如生、意味深长的情景,使人看后兴奋、愉悦、联想,享受到一种别样的乐趣。
在正常的自然光下拍的照片非常好,当天气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发现快门速度及照片的效果就不是很好,问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当出现快门不够快的时候,就要看一下现在的光线是否强,如果不够强就要使用ISO感光度,越高快门速度越快但是也并不是什么都是最高的就好。
第二,光圈,大家肯定知道光圈这东西,但是如何来合理使用,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还是要花点心思的。
大光圈进光量多,快门速度快,虚化的背景漂亮,多用与人物特写,小光圈进光量少,快门速度慢,拍摄时间长,适合夜间拍摄风景照片。
第三,我还深刻体会到,不论拍摄什么题材,你首先要学会观察,要喜欢和尊重你的拍摄对象,使你的整个身心能与拍摄题材进行感情交融,做到“用心”拍摄。
对于我这一个初学者来说,在以后的生活中,还要更一步多学多拍照,需要培养耐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将拍摄出来的事物更加的形象生动,让我在以后的拍摄生活中给予我提供了许多的基础知识,不像以前那么的盲目拍摄,至少我知道了自己拍摄这个东西是出于什么目的。
这已经是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的拍摄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新的了解。
纪录片影评
纪录片影评至亲至爱的伟大亲情_____评纪录片《俺爹俺娘》摄影师焦波用朴实无华的镜头,拍摄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片子主要记录的是几十年来,摄影机下俺爹俺娘容貌、境遇、生活的变迁。
正如焦波自己所说:“这可以表现责任制以来农村生活的变化。
然而,我想焦波没有说出来的是,不管岁月如何流转,不管儿女流落何方,父母永远牵挂,在家盼望着游子的归来。
一开始,传入耳朵中就是回荡在山村中的声声鸟鸣和鸡叫,平和安宁的氛围和浓浓的乡音使我倍感亲切。
一点点看下来,不得不说影片把最普遍不过的父母与儿女之情以及老夫妻相濡以沫的感情像抽丝剥茧般呈现在观众眼前,触碰到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唯有泪千行。
本片的线索很明显。
表面上看是以给父母亲拍摄的照片为线索,每一张照片都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而实际上,影片是以时间向前推进的,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爹娘一点点变老了,儿子越来越大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这条时间轴把三十多年里爹娘的生活点滴串了起来,更以一个农村家庭为着眼点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大变化。
虽然凌乱但不松散。
影片中父亲背诗的场景反复出现了几次,一次是《登鹳雀楼》,一次是过年时的《元日》,还有一次是跟小孙女一起背的《静夜思》,这既刻画了一个受过一定教育的渴求知识的父亲形象,与父亲对儿子求学寄予厚望想呼应,同时也透过诗篇的内容展现出老父亲经历种种磨难,最终能感受时代新生活,安享天伦之乐。
影片在镜头处理上非常灵动,照片的选取和镜头的渲染搭配得非常得当。
印象非常深刻的其中有一张母亲站在田地里的照片,母亲年纪大了总还是要上田干活,母亲觉得活着不干活就失去了意义。
母亲小小的身躯站在大片空旷的田地里,那种强烈的对比冲击着每一个孩子的神经,让人感觉到就是这样渺小而又伟大的母亲养育儿女一生,就是这样平凡又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新生活。
还有当焦波去大姐家看望母亲时,在临走时母亲渺小的身躯又站在了窗户前,对他挥手告别,身躯变得越来越小,母亲的那种对儿子依依不舍的真挚情感也在这镜头中被延伸到每个人心里。
镜头留住俺爹俺娘
镜头留住俺爹俺娘
焦波
【期刊名称】《启迪与智慧:成人版(上)》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俺爹俺娘走了十年了,今年足俺爹诞辰一百周年,作为给他们拍摄了30年照片和录像的儿子,我无比想念他们。
爹娘60岁那年春天,我和女朋友要给爹娘拍一张合影。
那是爹娘第一次见到照相机。
爹娘说啥也不愿意两个人拍,非要让我和女朋友一起拍,而且就拍一张。
【总页数】1页(P77-77)
【作者】焦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852.1
【相关文献】
1.传播与传承:中国乡村纪录片的精神向度——以《俺爹俺娘》和《乡村里的中国》为例
2.俺爹俺娘
3.我的富爹穷娘
4.俺爹俺娘高堂坐
5.疯娘痴爹的爱情传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俺爹俺娘(照片)——著名摄影师焦波作品(震撼人心)这是一本沉重的书,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俺爹俺娘》是著名摄影家焦波,从给爹娘拍摄的近万余张照片中精选出的作品集,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鲁中山区两个世纪老人几十年间的生活片断,张张深情、段段精彩。
这100多幅作品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编织出一个个游子想念爹娘、思念家乡的图片散文故事,让人们完全陷入了一种感动的浓情之中。
可以说,《俺爹俺娘》这部摄影集,是每一个游子都应该带在身边的“情”书。
作者焦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南开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执委,博学会士。
近百次获得国际、国家级、省级摄影比赛奖、新闻奖娘,一个身高1.41米,体重71斤的弱小女人……她属牛。
爹,长着一双倔犟眼睛的健壮男人……他属兔。
这是我给爹娘拍的第一张合影,那时的爹娘一脸严肃每次我离家时,总不让娘送,娘也答应不送,但往往到了村头,猛一回头,娘就跟在身后……爷爷一辈子没上过泰山,爹抱着爷爷的画像爬上泰山极顶。
爹说:“往上点儿,再往上点儿,你听见了吗?”在家乡这条小路上,爹娘共同走了七十多年。
爹娘出生在同一个村,一个村东,一个村西,结婚前谁也不认识谁。
家住在村围子的南门外。
村围子是清同治6年修的,如今已成断墙残壁。
近几年,围子边的人家都到村外向阳坡上盖起了新房,爹娘却舍不得老屋。
这是爹娘共同生活了近70年的小院。
娘说,她过门时,院子是“扛着扁担都转不过腚来”的小夹道,几经扩展才成为现在这样子,原先可没这么大。
爹娘结婚那年,爹为娘做了一架纺车,娘摇着它纺了一辈子线。
爹说,娘纺的线比买的还结实。
真是“越老越小孩”,看,爹娘笑得多可爱。
按照鲁中山区农民的习俗,爹娘一辈子通腿而眠。
每天窗户一亮,爹娘便起床干活,忙忙活活就是一天。
在田里剜谷苗的老娘,像立在天地之间的一尊雕像。
爹特意挑了两个几斤重的大地瓜,站在玉米架下,让我给他留个影。
爹是木匠,一辈子这样默契合作的场景不少。
要拍一张爹在锛木头的照片,娘走过来,站在那里。
“娘,你站在那里不好看”,“那我给他扶着吧!”娘说着,走了过去娘,还下地吗?”“去!人活着不干活干啥!”这一年,娘已84岁了。
家里盖房,来了三十多个匠人、小工帮忙,娘出出进进,忙着为匠工们备饭“这是谁啃的西瓜,剩了这么多瓜瓤,扔了多可惜!”爹说着找来切菜刀,削下来再吃掉秋天,把成熟的葫芦摘下来,中间锯开成为两半,再放到锅里煮一煮,葫芦瓤是一道极好的菜,而葫芦瓢用作盛水的勺,又经济,又比买的铁勺好使娘说:“俺过门前绞过一次脸,一辈子就‘美容’了那么一回”娘说:“俺这么大岁数了,咋还能穿这样艳红的衣服呢?”“实在好看,实在好看。
挺像当年结婚时你穿的那件啊!”爹说俺赶了一辈子毛驴子,今天也坐坐这“电驴子”。
娘说:“小心点,你小心点嘛。
”娘6岁缠脚,趾甲长成了蜗牛的样子,爹常为她修剪。
爹干活手指上扎了刺,娘戴上老花镜给他挑。
扎痛了,爹就嚷嚷:“你这哪里是挑刺,简直是挖坑、刨树跟!”娘还是细声慢语:“老了,眼花了,看不清了。
天怪热的,爹娘关上大门在院子里搓澡。
娘给爹搓完脊梁,爹又给娘搓。
娘说:“你爹给俺搓背是近些年的事,年轻时他才不干呢!”娘生病了,爹也成了半个赤脚医生男在前,女在后,爹在任何时候都是唱“主角”。
对爹的“旨意”,娘言听计从,尽管有时不情愿。
爹对着娘大声吵嚷,看我要拍照片,便坐到暖气包上“闷”起来了,我想,他这样闷着比吵更难受。
娘生爹的气,病倒了,在打吊瓶的那几日,爹又烧水,又做饭,格外勤快要过春节了,娘的肺气肿病突然发了,住进医院进行抢救,爹一个人在家孤孤单单,整天打不起精神来。
娘的病稍有好转,爹迫不及待到医院探望,一进门就直抹眼泪。
“咱俩结婚 68 年,这可是头一回不在一块儿过年啊 ! ”爹边哭边说。
娘病重了。
家里人筹划用旧婚俗的过门仪式来为娘冲病消灾。
爹身缠花床单,拉着红绸布,在婶子们的簇拥下一步跨过了放在门槛上的马鞍。
他喜滋滋地对娘说:“门槛我迈过去了,马鞍我跨过去了,你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两天后,娘奄奄一息,家人赶快给她穿好寿衣。
邻居也赶到我家,围拢在娘的身边,痛苦地为她送行。
爹两眼直发愣,呆呆地坐在一边清明(4月5日)过后,春暖花开的时候,娘的病慢慢好转。
五月初,竟神奇般地站了起来,出院回到了爹喜欢这张照片。
“人在病重时,全家人都悲戚戚的,病好了,看看这张照片又让人乐,这叫‘悲喜相生’。
爹摔断了股骨,但还是那倔脾气,吃饭还是不让人喂。
娘心疼爹这把老骨头,扭头哭了。
娘给爹擦洗了全身,又给他剪脚趾甲。
病好了,他们还是闲不住,又下地干活了。
爹常说,你娘的小脚走不快。
可每次走着走着,爹又落在娘的身后爹是俺家第三代木匠,开了几十年棺材铺,“文革”前就剩下这一口棺材。
爹对娘说:“你跟着我受了一辈子苦,这口棺材你就占了吧,俺再做口薄的自己占。
”对此,娘十分满足。
逢人便说:“俺没白跟当木匠的过一辈子啊。
”每年春天,娘都把寿衣拿出来晒一晒。
家乡有种说法,多晒寿衣,人会长寿的。
每年在姥姥的祭日这天,娘总是到她的坟上哭几声:“娘啊!你一辈子没过一天好日子啊!”记得姥姥去世的时候,娘送完殡,还穿着孝服哭着回家。
我当时小,不懂事,只觉得娘穿孝服最好看了。
后来读中学了,我把课本上的“女要俏,一身孝”一句话读给娘听,娘说:“死了人才穿孝服,哭哭啼啼,有啥好看的!”每到过年,娘总是坐在家门口的石头上,盼望儿回家。
娘每年都把灶王爷贴在灶边,其实她自己也在灶上忙碌了一辈子。
1980 年代末,时兴大美人头挂历。
娘说:“看这些闺女长得多俊呀,拆开来并排贴在墙上更好看。
”爹说:“城里人家也都这样挂要过年了,爹娘整理一下相框里的子孙们的照片,也算过个“团圆”年吧年除夕,爹从小卖部买来四根香蕉,说是祭祖用:“他们生前没见过这稀罕物呢!”爹说。
过年了,一家人团团圆圆。
难得娘这么畅快的笑脸,又杀鸡又宰羊,忙里忙外。
娘说:“怎么累都值得啊!”娘包大包子,荤的素的包成不同形状,愿意吃哪一种,一看就分辨明白。
剜点野菜给孩子们换换口味。
她说:“早年缺粮食用野菜填肚子,现今吃野菜是尝新鲜了娘过75岁生日,我和姐姐给她买了一个生日蛋糕。
喝完酒了,该吃蛋糕了,娘拿来了切菜刀,划来划去,怎么也切不成块。
她嘴里直念叨:“这像豆腐渣,花钱买这个干啥?切不成块反倒搅成一锅粥了,还不如咱家的粘糕呢。
”娘85岁大寿,我和姐姐们又给她买了一个大号带“寿”字的生日蛋糕,还插上了花花绿绿的生日蜡烛。
孙男弟女们围在一起,拍着巴掌唱了一遍外国歌曲《生日快乐》,然后让娘吹灭蜡烛。
娘把嘴凑到蜡烛前,吹了几次都吹不灭,还是大伙围上去才吹灭了。
娘又念叨起来:“唉,俺这张嘴火能吹着,灯能吹灭,今天咋就吹不灭这几根蜡烛呢?老了,没牙了,嘴漏风!这个柜子是娘的姥姥的陪嫁品,又是我姥姥的陪嫁品,姥姥又把它传了我娘。
等到我大姐出嫁时,娘又想把它传给大姐,但大姐嫌它“跟不上形势”,让爹给她做了一套新式的。
老柜子伴了爹娘近 70 年,里面盛着他们的全部“宝贝”。
家里刚安上电话,爹娘就想打一个试试。
爹拨号码,娘拿耳机听。
“咋没声呢?”娘直埋怨爹不会拨号码是全家第一张合影。
爹娘生了8个儿女,死了4个,剩下我和傻子大哥,还有两个姐姐。
大哥始终是爹娘最牵挂的哥哥的癫痫病又犯了,倒在地上把鼻梁骨磕断。
娘一边给他擦血,一边掉泪:“儿啊,娘心疼呀!” 86岁的娘为我65岁的哥哥做好了寿衣,并嘱咐我:“我要死在他前头,他走时,你一定给他穿得板板整整的。
我儿子的第一步,是在娘的扶持下开始的。
儿子上了大学,暑假回家看奶奶,非用小铁车推着奶奶在村子里转转。
娘说:“坐俺孙子的小铁车,比坐儿子的小轿车还舒服我儿子考上了北大研究生。
临走时,娘拉着孙子的手,嘱咐了一遍又一遍.“隔代亲,隔代情!”“八十老翁赛顽童。
”重外甥女晶晶倒在地上碰着了头。
娘一边给孩子捋头发,一边用嘴在孩子头上吸一口气,再转过身去把嘴里的气吐出来,口中念道:“回来吧!回来吧!揪揪毛,吓不着。
”这是传统的叫魂的方法。
家乡有种说法,孩子受了惊吓,会把魂丢了。
近一点,再近一点!”重外甥女晶晶让爹和娘亲亲热热照张相爹娘爬上了泰山极顶,碰上了一对青春恋人……手挽着手,爹娘来到天安门爹娘说,坐在地铁里啥都好,就是弄不清东南西北第一次进大城市,第一次吃快餐给孩子们买的“小电影”爹娘倒先瞧上了娘,你在看啥呢?爹,你在干啥呢?娘心里纳闷,现今的年轻人咋还喜欢穿古人的衣裳呢?一起生活了几十年,隔着廊柱歇息,动作、神情都快一致了!一生相扶持,还是老夫妻一对来自加拿大的夫妇看到爹娘双双携手登上长城,羡慕不已。
不到长城非好汉,咱登上长城,也成好汉啦!”爹对娘说爹娘结婚70周年这一天,到北京游览,这是他们第一次坐飞机。
娘有些紧张,紧握着爹的手不放爹深情地拉着娘的手,念了一句戏词:“咱手把手儿把话啦……”90岁大寿那天,我给爹娘拍了这张合影。
没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张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