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系列之第五册《增广贤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1课以史为鉴 (2)

第2课惜时(一) (5)

第3课惜时(二) (8)

第4课读书 (11)

第5课恕人律己 (14)

第6课孝道 (17)

第7课夫妻之道 (20)

第8课交友 (23)

第9课居安思危(一) (26)

第10课居安思危二) (29)

第11课弃恶扬善(一) (32)

第12课弃恶扬善(二) (35)

第13课金钱观(一) (38)

第14课金钱观(二) (41)

第15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4)

第16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7)

第一课以史为鉴

【经典吟诵】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zhūn zhūn)①。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②。

观今宜鉴(jiàn)古,无古不成今③。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④。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jīn jū)。

【快乐解意】

①昔时贤文,诲汝谆谆: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

②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

③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你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④三老:乡官之名,指经验丰富的老人

【故事会】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传说河北有个地方曾经盛行养鸡,每家每户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只鸡。有一次,村里闹鸡瘟,从多少个地方请大夫都治不好,于是就有人提议请神仙来帮忙。可又没有人知道神仙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请。又有人说:“我们可以把鸡毛烧焦,焦味飞到天上去,神仙肯定闻得到的。”人们都夸是好办法。果然,羽毛的焦味传到了天上,让玉皇大帝闻到了,知道凡间肯定有灾难,就派太白金星下凡来看一看。

太白金星来到村里后,见到了三位老者,就上前问村里出了什么事,听完之后,就给了那二位老者一瓶仙水,说:“你们把这个倒在井里,再拿去喂鸡就没事了。”?说完就飞上了天。那天夜里三位老者就遵照着神仙的话做了,第二天还让村民都来取水喂鸡,就这样一场灾难被平息了。从此,村里人无论什么事都会先去问一问这三老,时间久了也就留下了这条习俗:“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诗歌赏读】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qiāng)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练习巩固】

连线题(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找出上下联并连好线。)观今宜鉴古今月曾经照古人

知己知彼无古不成今

古人不见今时月将心比心

借问梅花何处落须问三老

凡事要好风吹一夜满关山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第二课惜时劝学(一)

【经典吟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suō)①。

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学者是好,不学不好。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如草如蒿(hāo)②。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勤奋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又是白头翁。

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

夕阳无限好,只恐不多时。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快乐解意】

①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

②蒿: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

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

【故事会】

悬梁刺股

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侯到了三更半夜的时侯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已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诗歌赏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练习巩固】

一、连线题(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找出上下联并连好线。)

光阴似箭爱月夜眠迟

人无千日好只恐不多时

记得少年骑竹马日月如梭

惜花春起早转眼又是白头翁

夕阳无限好花无百日红

二、填空。

1.悬梁刺股这个故事里悬梁的主人公是指()。

2.“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又是白头翁”这两句话是告诉

我们要珍惜()。

第三课惜时劝学(二)

【经典吟诵】

人生一世,草长一春。

莺花犹①怕春光老,岂可②教人枉度春?莫③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年青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快乐解意】

①犹:还。

②岂可:怎么可以?

③莫:不要.

【故事会】

勤学惜时的司马光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就是凭着这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诗歌赏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