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穿刺技术

合集下载

血液透析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血管穿刺?

血液透析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血管穿刺?

血液透析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血管穿刺?1.血液透析患者必须进行内瘘血管穿刺才能开始治疗。

2.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并不是简单地把针扎进血管就可以了,必须要保证能在穿刺后进行4-5小时的透析治疗。

3.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透析经历、血管通路的种类等情况,内座血管穿刺的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什么是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在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血液借助透析机血泵的动力, 从动脉侧穿刺针中被引出患者体外, 经过透析器,清除其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再通过静脉侧穿刺针被回输到患者体内。

在一次标准的透析治疗中,总的治疗血量有40~60 L。

因此,在血液透析中,对患者动静脉内血管的穿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也是透析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

但是,”内瘘血管穿刺”, 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去扎个针就可以了。

在穿刺之后, 必须要完成有效的透析治疗(在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没有静脉压的异常上升, 没有血液循环不良情况的出现, 也没有出现再循环等情况而影响效率)。

曾经在透析室里,有患者这样说:“穿刺结束了,透析治疗也就结束了你听过类似这样的表述吗?对于一些患者来说, 在透析治疗的流程中,“血管穿刺”这一过程就是一件大事,甚至是一种痛苦.....为了保证透析治疗的质量,为了不给患者与穿刺者之间的信任带来负面影响, 进行可靠的且痛苦少的穿刺操作(可以用稳准、轻柔来形容)是很重要的。

特殊情况下血管的穿刺要点为了准确地对尿毒症患者的动静脉内痰血管进行穿刺, 进行操作的人应该怎么做呢?重要的是“认清”血管,为此,要像表1中描述的那样对动静脉内痰血管进行充分的观察,然后充满自信地确定穿刺部位。

表1 动静脉内塞血管穿刺部位观察的要点在进行内瘘血管穿刺的时候, 必须注意的是, 每个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血管状况各不相同, 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应对不同的患者。

临床上穿刺者会遇到皮肤松弛的患者、使用人工血管的患者、内瘘血管在皮下易滑动的患者、血管比较深不易触及的患者、 血管细而浅的患者等, 如何对这些特殊情况的血管进行穿刺呢? 下面进行一些简要的叙述。

血液透析治疗内瘘穿刺操作规程

血液透析治疗内瘘穿刺操作规程

血液透析治疗内瘘穿刺操作规程文件名称:血液透析治疗内瘘穿刺操作SOP 文件编号:090320C持有部门:血液净化中心授权责任人:注册护士制定者:肾病医学中心审核者:核准者:制定日期:2012年1月18日审核日期:2012年1月18日核准日期:2012年3月1日执行日期:2013年3月1日版次:Ver05 文件页数:共2页文件性质:□普通□限制(仅限本院范围,未经授权,不得复制)(一)目的建立血管通路,有足够的血流量和良好的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二)准备1.护士:洗手,衣帽整洁,戴口罩、帽子、面罩。

2.患者:清洁内瘘侧肢体,了解治疗目的并做好自备药物和用物准备,嘱排尿或排便。

3.环境:通风整洁,减少人群流动,操作环境无杂物。

4.物品:一次性内瘘穿刺护理包(一个弯盘、1块治疗巾、2块纱布、2个棉球、6根胶布、一包碘伏棉签、2块创可贴)2根内瘘穿刺针、一副清洁手套、一根止血带、抗凝药物。

(三)评估1.评估患者内瘘功能,用听诊器昕内瘘杂音或触摸内瘘口、瘘口上方5cm 处是否有震颤。

2.观察动脉和静脉血管的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感染,有无内瘘血管并发症。

3.新内瘘血管评估。

内瘘血管成熟时间为1-6个月,至少4周并进行血管B超检测,监测血管走向,确定血流量的大小,指导护士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四)标准操作程序(备注)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嘱其取仰卧位打开内瘘穿刺护理包,铺治疗巾置于患者内痿手臂下方打开内瘘穿刺针外包装,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内瘘针并排气,放置于治疗巾上戴清洁手套选择合适的静脉,距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碘伏棉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三次,直径在5cm以上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内瘘针,穿刺针的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30°进针(嘱患者握拳,静脉穿刺的方向应向心脏方向)左手固定针翼,右手握注射器抽取回血确认穿刺针在血管内,夹住内瘘穿刺针血管夹右手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固定静脉穿刺针(第一条胶布固定针翼,第二条无菌棉球覆盖针眼处胶布固定,第三条胶布固定在距针冀后5cm处。

血液透析操作技术——内瘘穿刺

血液透析操作技术——内瘘穿刺

血液透析操作技术——内瘘穿刺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对于肾衰竭患者来说,是维持生命的关键手段之一。

而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内瘘穿刺技术的正确应用至关重要。

内瘘是将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形成的血管通路,通过内瘘穿刺,可以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进行净化,再输回体内。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内瘘穿刺这项操作技术。

内瘘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十分关键。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内瘘的成熟情况、血管的走向、弹性、深浅等。

一般来说,内瘘需要在术后 4 至 8 周才能成熟使用,过早穿刺可能会导致内瘘功能不良。

在穿刺前,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通常,会选择距离内瘘吻合口 5cm 以上的部位,避免在血管弯曲、狭窄或有血管瘤的地方进行穿刺。

同时,医护人员要做好自身的准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洗手、戴口罩和手套。

准备好所需的穿刺针、注射器、消毒用品等。

患者方面,要提前做好心理安抚,减轻其紧张情绪,并嘱咐患者在穿刺过程中保持合适的体位,避免乱动。

穿刺时,有两种常见的方法:区域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

区域穿刺法是在较小的区域内反复穿刺,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容易导致血管壁受损、形成血管瘤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因此不建议长期使用。

绳梯穿刺法则是均匀地在血管上选择不同的穿刺点,呈绳梯状分布,每次穿刺的部位相隔 05 至 1cm,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实际穿刺过程中,医护人员先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范围要足够大。

然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适当的角度进针。

进针的角度通常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而定,一般为 20 至 30 度。

如果血管较深,角度可以适当增大;如果血管较浅,角度则要相应减小。

当穿刺针有突破感,并且看到回血良好时,说明穿刺成功。

成功穿刺后,要用胶布固定好穿刺针,防止滑脱。

同时,要调整好血流速度,一般从 50 至 100ml/min 开始,逐渐增加到 200 至300ml/min。

血液透析操作技术——内瘘穿刺

血液透析操作技术——内瘘穿刺
适应症:适用于内瘘成熟、血管扩张均匀、表浅,无 明显狭窄、硬化、 动脉瘤形成的病人,血管分支少, 可穿刺血管长度5cm以上。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穿刺方法与适应症
扣眼式穿刺
是在每次穿刺中都在同样的穿刺部位用同一种 方式进行穿刺针置入。这意味着再每一个穿刺 的部位,都需要通过相同的隧道进入皮肤及血 管,每次进入静脉的路径都是相同的。
并最终出现假性血管瘤; 血管内膜增生 血管内血栓形成 血管阻塞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
Part3
穿刺点与穿刺针的选择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穿刺点与穿刺针选择
动脉穿刺点
动脉穿刺点距离吻合口的距离 >3cm以上,每次穿刺点与上 次穿刺点距离>0.5cm
静脉穿刺点
一般在肢体近心端,动脉穿刺 点 与 静 脉 穿 刺 点 的 距 离 > 58cm,如选择AVF的引伸静脉, 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应 >10cm以上
目录页01 动静脉内瘘评估源自04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02 穿刺方法与适应症
05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03 穿刺点与穿刺针的选择 06 动静脉内瘘穿刺常见并发症
Part1
动静脉内瘘评估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首次使用内瘘评估
启用时间 内瘘手术成功后,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 确认内瘘血管已成熟再开始穿刺
素注射器连接到透析机肝素注射泵上;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视频
动脉穿刺: 1. 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穿刺部位3遍(采用正向,反向,正向的消毒顺序;棉签2根1根1根)
消毒范围直径≥10cm,待干至少30S) 2. 穿刺动脉,左手固定绷紧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穿刺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度进针,进针见回血后、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动静脉内瘘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根据美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是国内外首先方式。

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建立和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如何延长内瘘的寿命,保证透析计划的实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一直是血液透析工作者备受关注的问题。

快速的掌握一套动静脉穿刺技巧会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建立信心,赢得患者的信任。

针对刚到的护士操作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前人的经验,总结动静脉穿刺技术的技巧。

1.本操作技术研究1.1 血管穿刺前准备操作者在穿刺之前应检查患者内瘘血管成熟情况,了解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

观察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严禁在炎症部位穿刺。

1.2 血管的选择和判断选择相对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不要急于进针,多触摸血管,体会它的血管走向和深浅度及管壁厚度,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细的血管不宜穿刺。

动脉穿刺点灵离吻合口2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动脉穿刺点一般8cm以上,最好勿与动静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

一般可采用绳梯法进行穿刺,忌用定点穿刺。

定点穿刺虽然成功率高,疼痛轻,但易引起针眼渗血,血管内膜损伤和假性血管瘤。

1.3 进针的方法及固定内瘘血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

扎针时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固定,皮肤松弛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且角度宜大。

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固定针柄时,皮肤松弛者用胶布做“Y”字固定,以防针头滑脱。

1.4 拔针止血方法血透用的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因此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上,针头向外慢慢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体外时,左手压住穿刺点,弹力绷带绷紧。

按压力度要适宜,不可过重,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感到内瘘血管搏动或震颤为主。

并嘱患者将手臂抬高,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

血液透析患者的扣眼穿刺

血液透析患者的扣眼穿刺

血液透析患者的扣眼穿刺一基本知识起源:定点穿刺法;1984年命名为“扣眼穿刺法”要点:每次使用完全相同的穿刺隧道,形成简单无痛的到达血管的通道阶段:锐针穿刺隧道形成期;顿针穿刺期二原理1、遵循“三同”原则,用锐针穿刺10-12次后,从皮肤的表面到达内瘘血管壁之间,穿刺路径就由疤痕组织覆盖而产生形成通道,像耳垂上的耳洞一一“隧道”2、隧道形成且愈合完好后,表面光且内没有神经组织,此时需用纯针。

因顿针的针头是圆形的,没有切割锋面,不会划伤隧道造成隧道出血三适应症希望居家透析者;内瘘血管充盈不佳,可穿刺距离较短者;穿刺困难:体型较胖,内瘘位置较深或血管走行不清者·推荐使用隧道钉建立隧道2015版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四扣眼穿刺的技术方案五新扣眼内瘘穿刺步骤(一)准备工作1、操作者条件:做事严谨、认真,责任心强最好有过扣眼穿刺经验不合适的人:不容易守规矩,比较急躁2、患者条件评估患者卫生习惯;有无疤痕体质;无皮肤湿疹等过敏史血管评估:血管无红肿、溃疡、无假性动脉瘤3、建立档案记录:(1)评估、告知内容;(2)穿刺角度,肢体摆放位置;(3)绘制血管穿刺示意图;(4)照片:第一次穿刺;并发症4、排班准备:尽量保持一个人为该患者穿刺尽量长的时间可将2-3名扣眼穿刺患者放在一个班次一个区城,由一名护士分管每名患者最多由2名护士管理(二)建立隧道方法:由同一名护士在3-4周的时间内(隧道建立期)对病人的内瘘血管用常规内瘘针(锐针)在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进针角度,相同的进针方向进行穿刺,连续10-12次,形成皮下隧道,隧道口的血痂即“扣眼”注意事项:1、位置选择要准确:注意间距;不宜在靠近关节、血管有弯曲部位2、扎止血带时位置尽量靠上且皮肤不能有褶皱,穿刺时手不能用力拉皮肤3、穿刺路径成直线,不能在针进入皮肤后有角度的变化4、穿刺针在皮下移行距离以0.5cm为宜(三)隧道使用期1,使用方法皮下隧道形成后,再次穿刺时在消毒皮肤后将“扣眼”处的血痂轻轻剔掉,改用顿针从扣眼处沿原有的方向和角度慢慢旋转式推送,顿针沿隧道进入血管使用步骤:消毒—生理盐水棉球浸泡—消毒—去痂—消毒2.正确使用钝针的穿刺方法: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后面的部位,慢慢捻转穿刺针顺着隧道进入隧道,速度一定要慢,如有阻力可调整方向,不可用力(四)消毒的方法(五)去痂方法1、碘伏消毒扣眼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浸泡10-20分钟2、使用工具:一人一用一更换(消毒)(1)眼科小镊子:不适合独立中心(2)棉签去痴:少数患者(3)大针头:无菌;一人一用不可共用;至少消毒2遍,消毒时在扣眼上或下部2cm 左右固定皮肤,大针头倾斜45°从痂皮下或上部边缘轻轻剥离注急事项:(1)无肉眼可见痂皮时更应细致进行去痂;(2)去痂的方向与手指固定方向相反,以免在去痂时造成锐器伤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处理(一)隧道1、形成不佳(1)原因:患者因素(有疤痕体质,隧道不光滑或皮下组织过多);护士原因(使用锐针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做);管理原因(没有选好护士;培训不到位;没有严格固定一人完成)(2)预防:开展工作前进行培训考试;精心挑选护士并与之谈话;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固定人员;在第4或5次使用锐针时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损伤隧道的雏形(3)处理:继续用锐针沿隧道穿刺2-3次,进针要缓慢;操作步骤同使用顿针2、形成后穿刺不顺利.原因:患者因素(肢体体位有一定变化,隧道内有纤维组织形成);护士原因(扎止血带,穿刺手法,进针角度);管理原因(更换穿刺人员)预防:排班:一个人穿刺形成隧道良好,在成熟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应选拔另一名护士,与原穿刺护士进行一段时间的带班;操作:形成隧道期如果可以不使用止血带尽量不用,必须使用时位置要尽量远一点,以减少止血带对血管—皮肤位置的影响;注意:穿刺不顺时,不可反复用力穿刺,多角度穿刺致隧道损伤,细菌生长处理:本次应放弃使用纯针,用锐针在避开扣眼2cm处穿刺;确定是隧道本身问题,可以用锐针按照钝针的处理方法穿刺2-3次,使隧道内光滑(二)感染1、分类;痂下感染;隧道感染2、痂下感染原因:患者因素(知识缺乏;卫生习惯不良;透析后不满24小时水浸湿穿刺点;创可贴有血浸湿未及时更换);护士因素(消毒不严格;清除痂皮不彻底)3、隧道德染原因:(1)痂下感染发展而来;(2)护士因素:1)未清除痂皮或清除痂皮不彻底,穿刺时将微小痂皮带入隧道;2)反复穿刺引发隧道不光滑,不光滑处有微量残存血液长时间滞留;3)消毒不严格或穿刺针污染,穿刺时带入细菌;预防:培训一质控-再培训(三)局部渗血原因:内瘘血管表浅缺乏皮下组织,血管内压力又高,穿刺后出血;穿刺前去痴时损伤痂下肉芽,使用抗凝剂后渗血预防:(1)第一种情况:建立隧道前通路小组认真评估血管条件,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决定穿刺角度和皮下隧道的长度(2)去痂时针的角度要对、要耐心,不要损伤痂下肉芽组织处理:出血量小时可使用无菌棉球加压止血;大量出血时应重新建立通路完成本次治疗(四)穿刺成功后不回血原因:隧道内有上次治疗时残存血液或纤维结缔组织(网状小结构),本次穿刺时堵塞穿刺针回抽看有没有回血,若有则把血打在纱布上看有没有血栓。

血液透析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操作技术是血液透析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透析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透析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制定血液透析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评分标准的目的是评估透析操作技术的水平和质量,帮助保持操作的一致性,并且作为改进技术的参考。

下面是一份血液透析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的提议:
1. 穿刺技术:评估透析操作人员的穿刺技术,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和角度,准确地插入针头或导管,避免损伤血管和组织。

2. 导管连接:评估透析操作人员连接导管的能力,包括确保连接部位的干净和无菌,正确地连接导管和相关设备,避免漏液或导管脱落。

3. 透析机器操作:评估透析操作人员对透析机器的熟悉程度和
操作准确性,包括正确设置透析参数,调整透析滤液的速度和温度,监测透析过程中的压力和溶液浓度等。

4. 管路护理:评估透析操作人员对管路护理的重视程度和技术
能力,包括正确地清洗和消毒管路,定期更换管路和相关设备,避
免导管感染和血栓形成。

5. 透析过程监测:评估透析操作人员对透析过程的监测和干预
能力,包括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和体重,观察透析过程中的不良反
应和并发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上是一份血液透析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的提议,根据具体情况
可以适当调整和完善。

通过使用这样的评分标准,可以提高透析操
作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透析治疗,同时也有助于
培养优秀的透析操作人员。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谢谢观看
引言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动静脉血管通 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过滤后,再回输到体内。在这个过程中, 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是血液透析的重要环节,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 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管理,提高 透析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6、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对动静脉血管 通路穿刺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可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 症的风险,因此应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7、定期进行血管评估和调整透析方案:定期进行血管评估可以及时发现血 管病变和血流量不足等问题,以便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此 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设定透析参数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关于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管理的最 佳证据:
1、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在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 操作技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此外,定期对透析室和透析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也是必要的。
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常情况下,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肘窝或腕部,而静脉穿刺点应选择在前臂或肘 正中。避免在面,文献提出了以下建议:1)严格的无菌 操作技术;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3)避免重复使用穿刺点;4)保持良好的 穿刺针固定;5)定期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和换药;6)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 能;7)定期进行血管评估和调整透析方案。
研究设计
本次演示采用最佳证据总结的方法,对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血管 通路穿刺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通过计算机数据库和手工检索,收集 了2000年以来发表的关于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管理的相关研究论文,包括随机对 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分析等。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最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自从1966年Brescia——Cimino[1]發明了动静脉内瘘后,血液透析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急性透析”进入了“慢性透析”年代,动静脉内瘘成为维持性血透患者最重要和常见的血管通路,也是患者的“生命线”。

内瘘由于反复穿刺,往往会有内瘘闭塞、血流量不足、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变硬变狭窄等并发症。

如何减少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一直是大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人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对动静脉内瘘的穿刺的方法、方向、时机以及是否使用止血带方面做了综述如下:1.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不断探讨科学的内瘘穿刺方法,以提高透析患者的内瘘使用寿命。

概括起来,内瘘穿刺的方法分为三类,分别是: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1.1绳梯法: 绳梯穿刺法,顾名思义,穿刺时要求穿刺点呈绳梯状更换,绳梯法对穿刺血管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可穿刺的血管长度比较长,一般鼻咽窝瘘和前臂动静脉内瘘多采用绳梯法穿刺[2]。

穿刺时动脉针向下或者向上,甚至间隔3-4cm以上;静脉回路端更换穿刺部位,尽量更换到同一手臂的其他静脉,甚至更换到其他肢体的静脉。

如果注射到上臂静脉要注意避开关节部位,便于患者活动手臂。

但是穿刺新部位时应扎好止血带,仔细摸清血管的走向再进针,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倪洪娣[3]认为:穿刺部位应轮流更换,首选绳梯式,其次是钮扣式。

目前,我国各大血液透析中心推广使用的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为“绳梯样穿刺法”。

此种穿刺方法的推广大大延长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夏京华[4]认为:绳梯法对护士的内瘘穿刺技术要求很高,特别是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穿刺失败后对血管的损伤较大,患者主诉穿刺时疼痛明显。

国人受身高影响,可利用的内瘘血管长度与欧美人有差别,因此,此穿刺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1.2扣眼穿刺法: 近年来,国外许多文章介绍到了另一种穿刺方法:钮扣孔穿刺法。

【图说穿刺】用什么针走什么位你的透析通道“命由针定”

【图说穿刺】用什么针走什么位你的透析通道“命由针定”

【图说穿刺】用什么针走什么位你的透析通道“命由针定”我们做血液透析,每周三次去医院,每次去医院,就要被扎两针,有时还会两针不够再多送的。

扎进我们血管的是什么针?扎的什么地方?怎么扎的?关乎自己,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应该知道的问题。

先看一下血液透析穿刺针。

我们要进行血液透析就要把血液引出来再输回去,所以就需要穿刺针刺破皮肤扎进血管,形成血液进出通道。

穿刺针常见有几种:软针和钢针。

软针就是透析用的套管针,也叫透析留置针。

钢针又分为锐针和钝针。

透析用的套管针透析套管针的设计类似于静脉留置针,在锋利金属针体的外面有一个相对较短的、塑料软针管。

金属针尖可穿透皮肤及血管,引导塑料软管进入血管,并在随后被拔出,仅保留塑料外管在管壁内。

透析套管针适用于:一是透析中活动频繁的患者,或者老龄、虚弱不能配合透析的患者。

二是长时间透析比如八小时以及夜间透析患者,可以比较方便活动。

三是如果在肘部穿刺或血管弯曲者,也可选择套管针。

四是对钢针过敏的患者。

缺点:国内使用的比较少,护士操作不熟练。

还有就是套管针耗材价格还是比较高。

透析套管针可以多次使用吗?一般来说一次性,也就是每次透析治疗完成后拔掉,下次透析再扎。

也有的连续透析,透后不拔,肝素封针,贴膜,下次再用。

套管针保护血管吗?日本用套管针比较普遍,说是比钢针好。

国内用的比较少,大家用后的反映除了可以活动方便些,对血管的损伤和钢针也差不多。

我们经常用的是钢针,钢针分为:锐针和钝针。

锐针和钝针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针尖,锐针的针尖是尖的,钝针的针尖是圆的。

锐针扎针肯定是直接扎入,入针的角度、方向、深度、力度,肯定要和具体患者血管的具体情况直接相关,每个护士也会有自己扎针的特点。

根据扎针的位置也分为区域法和绳梯法。

区域法原来比较多用,在一块区域内来扎。

好处是扎针的成功率高,疼痛量级低,扎时间长了基本不疼。

缺点是对血管伤害大,只要时间够长,扎针这个区域肯定会鼓包。

动脉会鼓包,静脉久而久之会越来越难扎。

血液透析的护理新技术

血液透析的护理新技术

《血液透析的护理新技术》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在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血液透析的护理新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提升了护理质量,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福祉。

血液透析护理新技术之一便是高通量血液透析技术。

高通量血液透析相较于传统血液透析,具有更大的溶质清除能力。

它通过采用高通量的透析器,能够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β₂-微球蛋白等尿毒症毒素,改善患者的神经病变、心血管并发症等一系列远期并发症。

高通量透析器的膜孔径较大,允许更多的溶质通过,从而提高了毒素的清除效率。

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技术可以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体力逐渐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该技术还能延缓患者的肾功能恶化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患者的长期治疗和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血液透析护理新技术中还包括上线血液透析滤过技术。

这一技术将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两种治疗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

上线血液透析滤过在清除小分子毒素的能够更好地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对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更为精准。

它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水肿、高血压等,还能减少患者因透析不充分而导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流量、透析液流量等各项指标,确保上线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顺利进行。

通过合理应用上线血液透析滤过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血液净化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护理新技术中不容忽视的还有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新技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良好的内瘘护理对于维持内瘘的通畅至关重要。

传统的内瘘护理主要是通过定期触摸内瘘震颤、观察内瘘杂音等来评估内瘘功能。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内瘘监测技术。

利用超声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内瘘的血流情况、血管内径等指标,及时发现内瘘狭窄、血栓形成等异常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内瘘功能的损害。

血透离心穿刺操作流程

血透离心穿刺操作流程

血透离心穿刺操作流程
一、准备阶段
1. 术前宣教病人及家属,告知操作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2. 检查并准备必要的器械设备,包括19或者16的血透穿刺针、负压回收瓶、抗凝剂等;
3. 检查和准备留置穿刺位置,如前臂内侧等;
4. 给予抗菌处理并消毒穿刺位置;
二、操作阶段
1. 使病人躺卧并放松四肢,选择适当的穿刺位点;
2. 对穿刺位点进行局部麻醉;
3. 以90度角介入针头,快速并平稳地穿入血管腔内;
4. 收到返流血后,直接连接负压回收瓶开始回收血液;
5. 结束后抽出针头,压迫位点达5-10分钟止血;
三、操作阶段
1.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发生出血或其他并发症时及时处理;
2. 对留置针进行固定并贴纱布;
3. 观察留置针是否通畅,周期性回收血液;
4. 随访观察是否有感染或其他不适反应出现。

以上就是血透离心穿刺操作的标准流程,操作时请严格按照前后步骤进行,以保证效率和安全性。

血液透析瘘管的穿刺技巧

血液透析瘘管的穿刺技巧

血液透析瘘管的穿刺技巧
血液透析瘘管的穿刺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将所有需要使用的装备(包括针头、注射器、消毒液等)准备妥当,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2. 定位:使用超声波或触诊等方法,确定适合穿刺的瘘管部位。

通常选择动脉侧的合适位置进行穿刺。

3. 消毒:用无菌消毒液彻底清洁穿刺部位,从中心向外反复擦拭,保证皮肤消毒。

4. 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浸润穿刺部位周围组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5. 穿刺:选择合适的针头(一般为18或20号),固定针头与注射器,并适度牵拉穿刺点皮肤,以帮助针头进入瘘管。

6. 排气:将注射器连接到针头上,轻轻抽回一小段,以排除管腔内的空气。

7. 连接透析机:将透析器的输液管连接到穿刺点,确保连接紧密无漏。

开始透析治疗。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要确保穿刺部位的无菌,避免感染。

- 穿刺过程应该轻柔,避免刺激瘘管造成血栓形成。

- 如果无法顺利穿刺,应及时停止尝试,避免对瘘管造成伤害。

- 穿刺后要注意观察,及时处理穿刺点的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最好在专业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进行血液透析瘘管的穿刺操作。

血液透析动静脉穿刺针的固定技术

血液透析动静脉穿刺针的固定技术

加止血钳双固定的技术 ,取得 了满意 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
有研究表明 ,动 静脉 穿刺针 完全或 不完全 脱 出的主要 原
1 资 料 与 方 法
因是血液透析 过程 中拉 动穿刺 针。另外 ,还有 再次 调整穿 刺 针位 置没有重新 固定 、长期定点剔除血 痂穿刺致穿刺 口松弛 、
1.1 一般资料 :我 院血液透 析 中心 2005年 ~2007年使 用 A 患者 躁动不安及穿刺针针梗刺 人血管处小 于 1/'2等 也是造成 方案 固定 穿刺 针 ,发生 2例 穿刺针 脱 出事件 ;2007年 ~2009 穿刺针脱 出的诸多原 因 J。
固定覆 盖于 穿刺针 口的纱块 ,第 4、5、6条胶 布 同法 固定 另一 克的严 重后果 。
条穿刺针 ,第 7条胶 布同时横固定于两条 穿刺针上 ,动静脉管 3.2 安全性与稳定性 :血 液透析过 程 中应 用 A方案 ,虽然胶
道 留出足够活动长度后用止血钳 固定 于床单 上。
布用量 少 ,只用 5条 ,在透 析结束 时拔针 比较方便 ,但是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 词] 血液透析 ;穿刺针 ;“桥式 ”固定
血液透析 是操 作性 较强 的专科 护理 技术 ,由于操作 环节 比较 复杂 ,在透析 中容易 出现一些 操作 问题并 可造 成严重 的 后果 … 。其 中,动静脉穿 刺针 的固定是 比较重要 的操作环 节 , 如穿刺针 固定不牢 固,容易导致穿刺针完全 或不完全 脱 出,造 成患者意外失血 事件 。为了保 障患者 安全 ,我 院血 液透析 中
B方案 ;第 1条胶布 ,从左到右横 固定针翼 ,第 2条胶 布于 针 翼下“V”形 交叉 固定针翼 于穿 刺针 1:3两侧 ,第 3条胶 布横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方法,但长期的血液透析过程中注意穿刺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管理的最佳证据,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1. 适宜的穿刺技术适宜的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技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选择穿刺点位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血管情况,通常选择内侧前臂的动静脉血管作为首选。

在穿刺技术上,要注重消毒手法,采用无菌巾包裹卫生区域,使用无菌穿刺针,保持穿刺环境清洁。

2. 穿刺后的局部护理与观察穿刺后,患者需进行局部护理与观察,以确保穿刺口的愈合和排除并发症。

护理时应重点关注穿刺点位的感染、血栓形成与狭窄等情况。

可以采用药物抗感染、局部热敷、卡巴卡因凝胶等手段,预防感染并缓解穿刺口疼痛。

同时,通过观察穿刺口周围的局部温度、颜色、肿胀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 动态血流评估动态血流评估是评估血管通路通畅性与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等设备,可以监测血管通路的血流速度、血管粗细、血栓形成等情况。

应定期进行动态血流评估,并及时记录结果与观察,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血管通路的异常。

若发现血流速度下降、血栓形成等情况,应重新评估穿刺点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血管通路的定期检查与修复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情况对于减少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应每月进行一次血管通路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触诊、动脉压力测量等。

通过检查,可以评估血管通路的松紧度,检查动脉端与静脉端是否存在狭窄或瘘口感染等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若发现通路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5. 穿刺时间的合理调整穿刺时间的合理调整对于维护血管通路的健康至关重要。

尽量避免频繁地更换穿刺点位,减少血管受损风险。

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每周至少2次的透析频率,穿刺间隔时间以3-4天为宜。

钝针穿刺法在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钝针穿刺法在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钝针穿刺法在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透析是中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透析疗程需要每周三次的透析治疗,导致患者频繁的血液透析穿刺。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透析穿刺的一种常见方式,然而常规的动静脉内瘘穿刺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动静脉内瘘的损伤等。

而钝针穿刺法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的并发症风险,还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适用于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

1. 钝针穿刺法的原理钝针穿刺法是指在穿刺的过程中,采用无刃尖的钝针进行穿刺操作。

相比于常规的尖锐针头,钝针的穿刺方式更加温和和精准,可以减少穿刺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穿刺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钝针穿刺法在透析穿刺中的应用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穿刺方法。

2. 钝针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动静脉内瘘是指通过手术将动脉和静脉直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血管通道,透析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个通道来进行血液透析。

传统的穿刺方式是采用尖锐针头直接对动静脉内瘘进行穿刺,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血管内损伤,导致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而钝针穿刺法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穿刺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3. 钝针穿刺法在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优势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年龄增大及伴随的多种基础疾病,往往伴有血管硬化、血管壁脆弱、出血风险增高等特点。

对于这类患者,传统的尖锐针头穿刺方式容易导致血管损伤,增加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

钝针穿刺法在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钝针穿刺法可以减少血管内损伤,降低穿刺后的出血和感染风险,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使得中老年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时能够更加安全和舒适。

在进行钝针穿刺时,医护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穿刺的深度和角度,必须保证钝针能够准确地进入血管腔而不会损伤血管周围组织。

术前需做好患者的皮肤准备和穿刺部位的消毒工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 移植物内瘘穿刺
前臂移植物内瘘(AVG):当前臂的血管耗竭,已无法提供血管 穿刺部位时,无法实施常规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通过使用合成的人造 血管或生物移植血管建立前臂AVG或上臂任意类型的血管通路,提供 足够的穿刺部位。
一、 AVG启用
1.启用时间 即穿型AVG通常在移植物内瘘术后24小时即可使用,普 通AVG推荐至少6-8周后开始穿刺更理想。 2.启用标准 伤口愈合完好,上肢局部肿胀完全消退、可清晰触及血管 走行,听诊杂音清晰、触诊有明显震颤,才能进行穿刺。 3.评估流程 首次评估要由手术医生和穿刺护士共同完成,确定血管走 行,选择穿刺部位。
Hale Waihona Puke (二)早期内瘘的特点内瘘血管血流量增加,在压力的冲 击下静脉血管壁逐渐增厚,但还难以达 到动脉管壁的厚度和弹性,易发生穿刺 失败、血管破损,导致出血或皮下血肿, 此时病人对痛觉敏感,处于紧张状态, 增加了穿刺失败的风险。
(三)早期内瘘穿刺原则
1.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首次穿刺操作。 2.早期内瘘前5-10次穿刺,推荐使用17G穿刺针。 3.穿刺部位 早期可穿刺内瘘上方的两根静脉,即采用平行向心穿刺法。
(三)穿刺针选择及血流量设置
1.AVG使用最初阶段,建议使用小号(17G)穿刺针。 2.血流量由低到高逐渐调整(100-250ml/min)。
(四)压迫止血方法
1.拔针时,穿刺针与血管保持平行,与穿刺角度相同或接近。 2.穿刺针完全拔出后,瞬间压迫力度、压迫面积要大。 3.压迫时间在20-30秒后逐渐缓慢减轻压力,确保血流畅通又没有出血。 4.即穿型AVG根据患者血压及内瘘情况使用胶布固定,先紧后松,按 压10分钟,普通型AVG同样根据患者血压及内瘘情况使用使用绷带按 压30-60分钟。
内瘘日常护理
1.内瘘侧肢体锻炼 在做好动静脉瘘手术后,第3日可进行内瘘侧肢体的 局部活动。第7日开始做健侧手握紧内瘘侧肢体上臂的运动,间断组织 血液回流,增加内瘘血管压力;透析间期,定期做内瘘侧肢体手捏握 力器的锻炼,每次做4组,每组50个。 2.内瘘局部湿热敷 透析结束后20-60分钟,即可撤除方纱,观察针眼是 否渗血。24小时后去除胶贴,每日2次沿着血管周围涂抹软膏,避开穿 刺针眼,并用保鲜膜覆盖后,用热水袋或毛巾热敷15-20分钟。热水袋 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3.内瘘肢体保暖 可以采用热疗、理疗等方式,推荐使用非热型红外线 照射。
第一篇 穿刺用血管通路分类 第二篇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 第三篇 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 第四篇 移植物内瘘穿刺 五篇 护理原则
第一篇 穿刺用血管通路分类
穿刺用血管 通路
1.自体动静脉内瘘 特点: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 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首选。
2.移植物人工血管 当自体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的时候,次选应该为移植 物内瘘( arteriovenous graft,AVG)
二、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原则和方法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因其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 少等特点,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首选 。 (一)穿刺工具的选择
可根据病人血管条件采用14-16G不锈钢穿刺针和15-17G穿刺针, 均为一次性使用。由于金属穿刺针粗大,对血管损伤大,穿刺方向和 角度要与皮肤和血管的顺应性良好,手法轻柔,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和 损伤。
1、基线评估
新建立的动静脉内瘘成熟后, 首次穿刺使用前,需要血管通路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基线评估,采 用物理评估和辅助检查手段如彩 色多普勒等,了解血管通路外观、 血流速度、血管通路的内部结构 等。内瘘使用早期由经过专科培 训资深的、有丰富内瘘穿刺经验 的专科护士实施穿刺,确保穿刺 成功率。
2、动态评估
(3)适应证:是自体动静内瘘首选的穿刺方法。 1)适用于内瘘成熟、血管扩张均匀、表浅,无明显狭窄、硬化、 动脉瘤形成的病人。 2)血管分支少,可穿刺血管长度5cm以上。
2.扣眼式穿刺
(1)定义:扣眼式穿刺法指在同一位置,穿刺针以同一角度、同一深度送 进血管的技术。
第1次穿刺时使用普通锐型穿刺针, 确定穿刺针眼;第2-8次穿刺,在 隧道形成前,要确保操作者在同 一穿刺点、同一穿刺角度、同一 穿刺深度,使用普通锐型穿刺针 进针。有条件的血管,可形成2-3 个隧道,隧道形成后,改用1416G钝穿刺针。
(2)适应证 1)希望进行家庭透析的病人。 2)内瘘血管充盈不佳,可穿刺距 离短、范围小的病人。 3)穿刺困难、体型肥胖,内瘘位 置较深(皮下脂肪厚位置深)、 血管走行不清晰的病人。
(3)禁忌证 1)皮下脂肪少,血管硬化明显(血 管弹性差),瘢痕体质的病人。 2)穿刺针难于固定的病人。 3)个人卫生习惯差,缺乏自理能力 的病人。
3.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判断好血流方向。正常情况下触诊时可以感觉 到血流方向应该是由动脉端到静脉端逐渐减弱。通过轻轻按压血管的 顶端,感觉到最强烈搏动的一端可确定为动脉端。
自体静脉做回路
(二)穿刺顺序与方法
1.穿刺部位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 行绳梯式穿刺,避免在吻合口附 近及袢形转角处穿刺。
2.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穿刺点离上次穿刺点至少要0.5-1cm ,穿 刺方向为向心穿刺。 3.鼓励病人参与穿刺点确认。
(三)内瘘流入道(动脉端)病变检查方法 1.流入道病变常见部位 动脉、吻合口、近吻合口静脉。 2.方法 搏动增强试验,即阻断流出道,触摸内瘘搏动是否增强。
(四)内瘘流出道(静脉端)病变检查方法 当静脉狭窄时,搏动增强,震颤消失。
(五)抬臂试验
正常状况下抬起手臂 后,内瘘血管塌陷;如果 流出道有狭窄,则抬起手 臂后狭窄下游血管塌陷, 狭窄上游血管扔扩张。但 此方法不适用于移植物人 工血管(AVG)。
血管塌陷
一、早期动静脉内瘘使用原则和方法
(一)早期内瘘启用的判定标准 内瘘手术成功后4-12周的成熟期,确认内瘘血管已成熟,前5-
10次的穿刺期为早期内瘘启用期。
内瘘成熟可穿刺的标准: 1.内瘘伤口愈合,皮肤完好。 2.血管扩张均匀、有弹性。 3.内瘘处听诊杂音清晰。 4.手掌心轻触内瘘处有震颤。
以下几点
1.教会病人监测内瘘血管畅通情况、分别在每日起床后、吃 饭前、睡觉前等特殊时间内瘘震颤、搏动、杂音情况,并养 成记录的习惯。 2.每日观察内瘘的穿刺处有无渗血、肿胀。如发现渗血,应 该先轻压局部止血。有肿胀时给予冰袋冷敷,透析后24小时 内禁止热敷,24小时后确认不再渗血时可热敷消肿。
透析间期异常情况早期处理
1.在受凉、血压低、低血糖的状态下,如果内瘘处疼痛,杂音减弱或 消失,应首先给予保暖,握拳运动,采用消炎、止痛、活血类软膏局 部揉搓,肢体近心端间断给予加压、若效果不佳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2.睡眠时,尤其在天气寒冷时,注意内瘘侧肢体放入棉被中,避免受 压、受凉,可采用保暖袖套保护。 3.如果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出现,回家后要特别注意内瘘侧肢体保暖, 增加内瘘监测频率。 4.出现腹泻、高热、大汗等情况时,要注意监测内瘘有无异常,增加 内瘘监测频率,避免出现脱水过多,必要时可适当补充液体,避免引 起内瘘堵塞。 5.在做各种家务劳动时,尤其在洗衣服、洗碗时,注意用温水,避免 持续在冷水中工作。 6.避免内瘘肢体碰撞桌脚等硬物,避免持续持重。
(二)动态定期物理检查内容和标准
1.吻合口愈合好,震颤良好,无异常增强、减弱或消失。 2.瘘体段静脉走行平直、表浅、易穿刺,粗细均匀,有足够可供穿刺 的区域和长度。 3.血管壁弹性良好,可触及震颤,无搏动增强或减弱、消失。 4.内瘘血管自然血流量>500ml/min,血管内径≧5mm,距皮深度 <6mm。
3、常规评估
每次透析穿刺前,护士需要采用物理评估手段检查动静脉内瘘, 包括瘘口、瘘体与基线评估内容比较有无变化、变化的程度,自体 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生。
三、动静脉内瘘评估的操作方法
(一)每次内瘘穿刺前都应进行常规物理检查 1.视诊 内瘘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硬结等。 2.触诊 摸清内瘘血管走向和搏动、震颤强度。 3.听诊 用听诊器沿内瘘血管听诊杂音大小、清晰度、音调。
第二篇 动静脉内瘘评估
一、建立血管通路管理的团队
血液透析中心应建立血管通路维护小组,成员包括肾科医生、 透析护士、手术医生、介入医生、技师、病人等,以透析护士为核 心,共同完成对病人血管通路的长期监测与维护,保证“病人生命 线”的畅通。
二、动静脉内瘘评估内容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新建立的动静脉内瘘成熟后,首先要进行基线评估。 (二)在使用动静脉内瘘的过程中,要进行动静脉内瘘的定期动态评估。 (三)每次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时候要进行常规评估,及时发现危险因素, 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5)透析结束,退针角度和进针角度保持一致。
注意事项
1.扣眼式穿刺要严格按照适应证选择病人, 不宜广泛使用。 2.皮下隧道是发生感染的易感通道,对病人 的个人卫生习惯、机体抵抗力、操作规范性 要求高,应严格培训和慎重选择。 3.如果选择扣眼式穿刺,必须严格按照规范 化操作流程和要求使用隧道工具和穿刺工具。
由通路维护小组成员每3-6个月评估1次。在基线评估的基础上, 采用物理评估和辅助检查手段,动态监测动静脉内瘘的变化,了解 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时间、发展程度、干预的时机、效果评价等; 如果出现血管狭窄、栓塞、瘤样扩张等问题时,可采用核磁三维成 像、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明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评估内容记录 在病人的档案中,以及病人的个人护理计划中,建立血管示意图或 影像资料,与基线资料对照,动态监测血管变化。
第五篇 护理原则
个人卫生管理
以下几点
1.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定期洗澡和更换内衣。 2.每日用温水清洗内瘘侧肢体,注意避开穿刺针眼处。 3.尽量穿袖口宽松,棉质、柔软的衣服。穿衣时先穿有内瘘 侧的手臂,脱衣时要后脱该侧手臂。 4.内瘘侧肢体不要戴手表或佩戴过紧的饰物,不要提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