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扬鞭正当时——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归永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马扬鞭正当时——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归永前
发布时间:2012-05-20 20:50:47 来源:中国青年网
艰难困苦,玉汝以成。归永前,男,1990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10级学生。现任信阳师院团委宣传部仁杰通讯部部长,城环学院新闻部部长,校学生会新闻部部长助理。
简介:该生自2010年10月开始参与学习新闻通讯工作后,便崭露头角,在2010年度信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的表彰中荣获对外新闻宣传工作三等奖。
在2011学年,该生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红色旅游网、网易新闻、新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政府信息网、中国大学生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考研网、中国大学生百科网、中国赞助网、中摄报、大河网、中原网、青年导报、河南省教育网、河南文化产业网、河南省共青团、重庆晨报、信阳日报、信阳晚报、信阳网、信阳网络电视台、信阳青年网等70余家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消息、通讯作品1600余篇;在信阳师院新闻中心、共青团网站、景明网、校广播电台、信阳师院报、城环学院网页等校内媒体发表通讯近400篇,在2011年度信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表彰中,荣获对外新闻宣传工作一等奖,位列学生通讯员首位。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2月至今,该生在校内外媒体又相继发表消息、通讯作品近1000篇。
自传:提起笔来写,突然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大学两年时光里的每一个点滴都是那么值得回味,万千记忆都还仿佛是昨天的事情,至今回想起来还感觉带着体温的余热。就从加入城环学院新闻部这个难忘的经历开始吧。没想到当初稀里糊涂的加入竟然改变了我的整个世界。我完全沉浸在新闻创作的世界里优哉游哉。新闻成了我大学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带着小乡村里特有的傻气和呆滞,走进了新闻的殿堂,这其中的万般辛苦恐怕只有自己品尝过后才能体会的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笨鸟更要先飞。刚一开始,对网络一无所知,连打一个字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恐怕是给我最大的打击了。于是在每天中午别人午休的时间,我独自来到图书馆练习打字,时间久了,竟连电子阅览室的阿姨都叫的上我的名字。在当时的马海棠学姐和李文彬学长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我的第一篇“大作”出炉了,呵呵呵,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当看到自己拙劣的作品出现在城环学院的网页上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我加入了校园新闻写作的大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真可谓是卧虎藏龙,天的那边还有天。至今给我留下最深印象并逐渐成为我学习榜样的一个学长走进了我的视野,也成为我不断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提起张涵,在信阳师范学院恐怕没有人说不知道,他已经离开了江湖,但是江湖里还流传着他的传说。初识张涵是在城环学院的一次新闻讲座上。当时的学院学生会主席李文彬学长邀请来了这位可亲、可敬、可学的张涵学长。在张涵还没有到来前,我就听马海棠学姐很崇拜地赞扬了一番张涵。这时,我才朦胧地感觉到,今天恐怕要学些东西了。张涵是信阳师院文学院08级的学生,“2010年寻找中华绿色小记者博文大赛一等奖”、“三星亚运实况转播大使”、“深圳大运会大学生火炬手”、“河南省金牌志愿者”、“信阳市金牌志愿者”这一个个光环一股脑地加在一个人头上,恐怕在全中国的大学生身上也是少有的。张涵学长当
时在交流会上的一句话“只要付出,结果总会好于预料”,让我铭记脑海,记忆犹新。他是这样做的,更重要的是他的每一步也成了我仰望和努力的方向。
新闻是具有时效性的,更何况“现场”还存在着竞争。无论是学院活动还是学校活动,校园新闻第一线到处都活跃着我的身影。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有人叫我疯子的原因了,两年来我至少参加了500多项(次)活动,其中有很多次都是跟着活动举办方“走南闯北”,呵呵呵,信阳市的气象局、水利局、环保局、文化局、福利院、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附中、中心血站、红十字会已经不知道去过多少次了。很多时候,都是自费前去,回来就立即赶稿子。这里很想说说深有体会的赶稿子,经常为了抢时间,顾不得吃饭,不吃晚饭对我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了,现在最清楚记得的一次是连续9晚都没吃饭,现在想起来都还有点小得瑟。
如果说在学院的摸爬滚打为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校团委仁杰工作室的历练则成了我成长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初到仁杰,万事皆难。马海棠、邬元慧、申婷婷、刘婷婷、程亚博、赵明月这些学长学姐的帮助,真可谓是雪中送炭。在他们的帮助支持下,我一点点成长进步。刚开始最大的锻炼除了在视野开阔这一方面外,抗压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还记得2011年9月要出《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新闻宣传汇总》这一本书的情况,真的是时间紧、任务重。近千页的书本单目录就有近50页,而当时格式还要求同一行中标题左对齐,作者和时间右对齐,工作不仅棘手,而且时间也迫在眉睫。通讯部的成员真可谓焚膏继晷,废寝忘食。经过齐心协力,最终按时完成了全部工作。尽管当时点鼠标的那根指头都已经不能弯曲,手腕酸疼难受,可是我现在还认为那时的经历是任何物质财富也无法衡量的。说到书,我又想起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材料——启创未来》,能参与到这本书的创作编写中去,我一直认为这是最好的锻炼,也是最有价值的收获。在编写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反复的修改,甚至整篇的剔除重写,这在当时给人的压力那还是相当大的。大二寒假,我还和工作室的曹海波等人一起起草了《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登记管理办法草案》,在假期里的这个小插曲也是令人难以忘怀。这些过往都将伴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定格为我生命中最斑斓的永恒。
每个仁杰人应该都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是仁杰的主人,要处处为仁杰着想。”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仁杰工作室主要负责校刊《大别山青年》的编辑与出版和校团委网页的维护与更新。自从作了通讯部部长,我才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当初工作室负责人“仁杰是我们的孩子”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之所以会留恋,是因为我曾经倾心付出;之所以会心痛,是因为在这里我哭过笑过。在校团委的这一个通讯员和编辑并行的身份,让我体会到了新闻这份工作的众多艰辛。迎新生·庆国庆晚会、谭山杯篮球赛、健美操大赛、春季运动会、欢送毕业生晚会、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一年一度的盛事,我肯定是不会缺席的,这时,我是通讯员。每天晚上还要更新维护网页,这时我是编辑。过程也许很苦,但是身份的交织变换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这里我想起了工作室通讯部的一位朋友——张琼。我想说的是,写到团委就不得不提她。在逸夫楼熬夜次数最多的,估计也就我们两个了,逸夫楼的管理员阿姨也快被我们“气疯了”,呵呵呵,我们两个就像狗皮膏药一样,每晚逸夫楼最后熄灯的也必定是南楼217房间。在工作上我们更是相互扶持帮助的战友。有一次晚会结束已经夜里9点多了,我就立刻赶回来处理照片,赶写稿子。当晚,我还要更新团委的网页,还要出稿子,急得焦头烂额。这时候,张琼来了,她把早已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一起商量这次活动的内容和表达技巧,帮助我尽快完成当天的工作。等这一切彻底忙完的时候已经凌晨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