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优秀作文精选

合集下载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的作文3篇_节日习俗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的作文3篇_节日习俗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的作文3篇20xx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追寻红色回忆,传承长征精神,下面小编整理了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的,供你参考。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的作文篇1学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长征精神。

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

相信今年9月1日播出的《》,很多学生和家长们都观看了,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带领大家一起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长征精神,接过先辈的旗帜,初心永不改,加油面向未来,意义深远。

学习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长征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

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

正是这种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精神支撑着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学习无私奉献,团结拼搏的长征精神。

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

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

而当下,长征精神一直在延续,正如刚结束的20xx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展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点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要不忘初心,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的作文篇2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汇总18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汇总18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汇总18篇(4)推荐文章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800字优秀范文热度: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精选热度: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热度: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800字满分范文热度: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800字热度: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篇13:“饥寒中的中国革命/竟只用一把炒面一捧雪/就爬过了位于宝兴西北/懋功正南/海拔近五千米的这个/历史性坎坷” ——詹永祥《雪山》小时候见过的“雪山”,在邀请到学校来作报告的老红军头上:苍苍白发象形的雪山,我怀疑就跟他所历经的长征有着因果。

那时候,老红军嘴里的长征因为苍老的方言而含混不清;那时候,老红军被老师介绍成为“爬过雪山的老同志”;那时候,以为长征仅仅就是爬雪山,以为雪山是一枚不朽的勋章,珍藏在老红军心窝里,随岁月的堆积慢慢提升,变成红领巾眼前一头耸立的白发。

微型的“雪山”,跟二万五千里烽烟失去关联。

后来,通过课堂上一首著名的诗歌,知道雪山是放在尾联的一句浪漫主义,岷山千里的积雪与三军过后的笑颜,成了牢固的历史逻辑。

那时候心目中的雪山,仅仅是一种海拔,仅仅是一个路标,它指向红军的豪迈,指向革命的胜利。

然而,雪山终究是一个政党和一支军队的历史坎坷。

当长征渐渐沉淀成后来创业者心中的一种鞭策和激励,雪山是一个坐标,标志着民族精神的高度,革命意志的高度。

在岁月的回眸中,长征中的万水千山渐渐地低下去,而雪山,成为一首磅礴史诗中的词眼,渐渐在怀念和追忆中高大起来。

当更多的功绩镀亮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无数胜利前的坎坷,都在重温一幅历史图景中找到了譬喻——“1935年的雪不断落在横放背包上的枪支上,金黄色的军号和猎猎作响的方面军旗帜上。

布制的五星和八角帽下,这群反穿着羊皮的南方籍农民,像一群战争年代的食草动物,他们的饥饿是一把从喉咙里长出的锄头,渐渐挖出了埋藏在六月深处的草根与野菜……”南飞雁“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弘扬长征精神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弘扬长征精神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弘扬长征精神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小编收集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弘扬长征精神,欢迎欣赏。

第一篇:弘扬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追寻金色理想此时此刻,站在演讲台上,我想起了一件事情。

那天,我跟妈妈到公园游玩,听见一位小女孩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怎么会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呢?他们为什么不吃巧克力,不喝健力宝呢?”是啊,长征,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老师告诉我们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在过草地时,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

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的第一次党费,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同学们,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你难道不为我们的战士那种对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深深感动吗?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一支红军队伍在艰难地前进,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在雪地里,大雪覆盖了他的身体,他因此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既然是军需处长,手里掌握着战士们的吃穿,在饥饿和寒冷面前,他完全可以吃饱、穿暖,他怎么会被饥饿和寒冷夺去宝贵的生命呢?难道他是傻瓜吗?不,他绝不是傻瓜,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比金子还要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长征精神。

正是这种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屈服的长征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像涓涓的甘泉,哺育了我们千千万万的祖辈和父辈。

在新时期取得了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成绩。

你看,今天的印江,街道笔直平坦,公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住房宽敞明亮。

安居工程、教师新村、金玉小区、花园城,一座座美丽的家园拔地而起;西苑开发区、柏香林开发区、西环开发区、文昌路开发区,让古老的印江城旧貌换新颜。

关于长征80周年演讲稿(精选3篇)

关于长征80周年演讲稿(精选3篇)

关于长征80周年演讲稿(精选3篇)关于长征80周年篇1一说起红军长征中一个惊人动魄的故事——四渡赤水,我就会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因为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时候经过了我的家乡——古蔺。

一说起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我就会想起这里面中一个小小的故事——红军“人参救母”。

一渡赤水后,红军来到走马坝,适逢贫农方少周家六十九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

由于家境清贫,缺乏营养,加之老病缠身,没有东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萝卜,老人已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无策,要医无钱,欲救无药,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正在这时,住在方家的一位红军营长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动进屋去看望病人,只见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挂包中藏了许久给自己老弱多病的母亲吃的人参给了那位方家的老母亲吃。

方家的老母亲服了参汤以后,脸色转也红润,晚上又连服两次,病情大有好转,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这位红军营长也露出笑颜。

虽然后来这位营长走了,可方家三辈人始终念念不忘红军营长“赠参救母”的恩情。

当你看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认为这位红军营长很傻,把要给他自己母亲吃的人参给了与他没有多大的关系的方家老母亲吃。

本来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我不得不佩服,不得不承认那位红军营长的品质精神,是多么的值得我学习!他乐于助人,舍己为人,把别人生命看得是那么的重要!本来如果拿给自己家中老弱多病的老母亲吃,母亲吃了也许活的时间会延长一点。

可他为了救这位快要死的方家老母亲,把人参给她吃。

你说这种品质精神难道不值得我学习吗?看了这个故事以后,我觉得自己很惭愧。

现在我生活在这个美丽丰富的世界里,吃大鱼大肉,早上还有牛奶喝。

有时候妈妈做的菜我还觉得不好吃,只要一天不吃就憋得慌。

而再看看那个时候方家的老母亲就是因为没有吃有营养的东西,想买没有钱,差一点把生命失去了。

就象世界著名“童话之王”安徒生写提《买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小女孩只有寒冷、饥饿、痛苦,没有幸福。

如果小女孩没有死,我想对她说:我非常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和我们一起学习生活吧!当妈妈买了橘子给我吃的时候,我觉得酸就随手一扔;当我扔的时候我没有想到那是钱买的,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人吃不到。

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800字

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800字

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800字【篇一:长征精神】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1934年10月中旬,他们怀着崇高的理想,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怀着必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踏上了征途,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里记下了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在毛主席的诗词里,有这样几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是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时,不因自然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不顾艰难困苦,抢渡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最终他们胜利了。

这是他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这,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一个十四五岁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因饥饿而晕过去了。

这时,又来了一位老红军,看见孩子的样子,先给孩子灌了点水,等醒了之后,把自己仅剩的一点干粮分一半给孩子吃了,但看孩子还是没饱,犹豫了一会儿,又把最后一点干粮给孩子吃了。

要上路了,他让孩子先走,说自己歇会儿,其实他是不行了,没有了干粮,没有了水,死亡就要降临在他的身上。

一不小心,他掉进了泥潭,在挣扎之中,却愈陷愈深,但他还是不断的鼓励自己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人来救他的。

可当人们来时,他却已经只剩脑袋在外面了。

人们呼唤着他,可他已经……这是一个多么寒心的故事啊。

在长征的过程中,饥饿、寒冷、沼泽、疾病……威胁着每个红军指战员的生命。

没有吃的,把骡马杀掉;骡马没有了,挖野菜,吃树皮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带吃。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800字优秀范文(2)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800字优秀范文(2)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800字优秀范文(2)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800字优秀范文篇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的风,翻开了九十五年前的哪一页。

那一年,“东亚病夫”的称号不再属于中国;那一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那战争的年代里,中国人民躲躲藏藏,中国处处枪林弹雨,中国人民饱受折磨!但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如同黑暗的中国重见光明,我们的革命也从此有了方向。

今天,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四周偶尔听见一阵翻书声和笔尖飞速滑过纸张的声音。

窗外是一片初春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快乐地生活、学习。

回首中国当年所受的耻辱与不平,我不禁感到热血沸腾。

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亲爱的祖国,她的身躯已是千疮百孔,她的脸庞饱经风霜。

作为中国人,没有一个人不为此感到痛心。

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这一个个战争刻骨铭心。

这其中,又有多少人民英雄牺牲!伟大共产主义战士__曾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__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浩气凛然,坚贞不屈。

面对敌人的劝降,__痛斥他们:“让我投降?休想!”刘胡兰的事迹令我们痛心,毛泽东曾说刘胡兰是“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她牺牲的时候和我们差不多大,而我们现在,也能像刘胡兰那样英勇不屈吗?江姐说过这样一句话:“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用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句话,令今天的我们感慨万千,一个女同志,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竟能说出这样铿锵有力的话来,足以令全国人民敬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不怕流血牺牲,为了新中国,他献出了自己仅仅十九岁的生命。

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国家,宁死不屈;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和平的今天,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走向富强!这就是共产党,这就是不屈的中国人!如今,已是21世纪的第16个年头了。

而中国,却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各种资源严重不足。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80年前的今天,中国工农红军终于完成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胜利来到了陕北。

在经历长达两年零六个月的艰苦卓绝的行军、战斗和生活之后,中国工农红军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红一方面军,不到2万人中的不足万余人,终于挺过了万水千山,跨越了巍峨的大山和浑浊的江河,经受了严峻的政治、军事、思想和道德的考验,以及敌人和自然的多重磨难,终于完成了长征的艰难胜利。

今天的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与繁荣,但是,我们对于长征不能忘记。

因为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程,它不仅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英勇牺牲和崇高精神的一次集中体现,是具有深刻现实意义、鼓舞人心的精神财富。

正因如此,对于这次胜利的纪念也格外重要。

为我们讲述长征的故事,向我们传承这份精神,就需要我们去了解这次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果。

在元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于贵州萍乡会师,会师后由王稼祥担任总指挥,开始了全线长征。

军队分别走了九曲溪、途中的迂腐山、大渡河、塘坝、昆仑山、白水江、金沙滩、达古冰山、草地、皎平渡、折断子河、三江口、娄山关、横江口、古田和平安岭等区域。

路程共两万五千多里,历时两年六个月,途中全部含苦含辣,不少同志烈士殉职。

最终胜利到达陕北秦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不仅面对着遭受的种种困难,还面对着重重的敌人,只有能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战胜敌人。

尽管敌人力量强大,但中国工农红军依然保持着英勇的毅力,在数万里的长征中,他们创造了不断奋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才能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总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既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胜利的到来,为中华民族的日后发展描绘了一幅更加美好的未来。

因此,我们要继承长征精神,从胜利的经验中汲取力量,为今天的中国繁荣昌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最新-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优秀5篇】

最新-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优秀5篇】

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优秀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征文打过交道吧,征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长的结尾。

怎么写征文才能避免踩雷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篇一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造了革命力量,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长征胜利80年来,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长征题材文艺作品。

这些作品充分发掘红军长征题材的美学内涵,以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为世人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宏伟长卷,极大地弘扬了长征精神,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讲好中国故事。

长征题材就是典型的中国故事,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的实践给了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几点启示。

其一,应充分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素材,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

长征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是中国当代文艺对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特贡献,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以其独具的思想艺术魅力,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反复要求今天的文艺作品要由“高原”走向“高峰”。

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就是今天的文艺创作或者文艺作品由高原向高峰攀进的一个坚实的基石。

要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些题材的思想内涵,并用精湛的艺术手段将其变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精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其二,应科学分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有声有色地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引人入胜、打动人心。

缺少思想的艺术是很难有震撼力的,缺少艺术的思想也是很难有感染力的。

对于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更应当强调深刻思想与精湛艺术及精良制作的完美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优秀作文精选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
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这是14岁参
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
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

说起过去的峥嵘岁月,这位83
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1933年
15岁的他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夜袭扇子队,一战成名。

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
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
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

一过草地,竹签穿透了他的脚堂。

任老头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长征
时留下的。

二过草地,鬼门关口拣回性命。

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
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递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

因为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
任何一位。

他说:“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
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名幸运者”,”我能亲眼看到自
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
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经历是红军长征的缩影。

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
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于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
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终于胜利
的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
史上的伟大奇迹。

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
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
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刺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80年了,整整80年了。

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那烙
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航空精神一样。

是中华民族自强
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
代创造,凝聚民心,催人奋进!在近几年中一些鲜活的事例也渐渐浮
现出来。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

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十里长街,白花
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孙必干,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

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
边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前方,是他必赴的
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还有背妹求学的洪战辉,坚守承诺的陈键,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路的王顺友……
这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不正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真实体现吗?
作为一名有着百年光辉历史的师大附中的莘莘学子,凝望着校园内的革命英雄纪念碑,读着碑文中先烈的赫赫功绩,红军长征途中,那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壮举,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
那一幕幕历史画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那浓浓的炮声,震天的呐喊,成为激人奋进的咚咚战鼓!长征中那无数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
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奋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源泉,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催化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
前的不朽精神。

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你感觉到了吗?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你看到了吗?那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抖擞精神,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

它就是长征的力量!
“饥寒中的中国革命/竟只用一把炒面一捧雪/就爬过了位于宝兴西北/懋功正南/海拔近五千米的这个/历史性坎坷”——詹永祥《雪山》
小时候见过的“雪山”,在邀请到学校来作报告的老红军头上:苍苍白发象形的雪山,我怀疑就跟他所历经的长征有着因果。

那时候,老红军嘴里的长征因为苍老的方言而含混不清;那时候,老红军被老师介绍成为“爬过雪山的老同志”;那时候,以为长征仅仅就是爬雪山,以为雪山是一枚不朽的勋章,珍藏在老红军心窝里,随岁月的堆积慢慢提升,变成红领巾眼前一头耸立的白发。

微型的“雪山”,跟二万五千里烽烟失去关联。

后来,通过课堂上一首著名的诗歌,知道雪山是放在尾联的一句浪漫主义,岷山千里的积雪与三军过后的笑颜,成了牢固的历史逻辑。

那时候心目中的雪山,仅仅是一种海拔,仅仅是一个路标,它指向红军的豪迈,指向革命的胜利。

然而,雪山终究是一个政党和一支军队的历史坎坷。

当长征渐渐沉淀成后来创业者心中的一种鞭策和激励,雪山是一个坐标,标志着民族精神的高度,革命意志的高度。

在岁月的回眸中,长征中的万水千山渐渐地低下去,而雪山,成为一首磅礴史诗中的词眼,渐渐在怀念和追忆中高大起来。

当更多的功绩镀亮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无数胜利前的坎坷,都在重温一幅历史图景中找到了譬喻——
“1935年的雪不断落在横放背包上的枪支上,金黄色的军号和猎猎作响的方面军旗帜上。

布制的五星和八角帽下,这群反穿着羊皮的南方籍农民,像一群战争年代的食草动物,他们的饥饿是一把从喉咙里长出的锄头,渐渐挖出了埋藏在六月深处的草根与野菜……”
南飞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

八十年后的小学课本,依然这样描写一个季节。

如果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的那个秋天,如果让一
群迁徙的候鸟来描写人间的景象,肯定会有这样对应的句子——
“秋天到了,一支队伍往北飞。


在历史特定时刻,南飞的雁阵与北上的军队构成立体的画面。

方向相反的运动共同把那年的秋色写进历史永恒的记忆。

然而,大地上艰难行进的红军,与天高云淡间自由翱翔的大雁,毕竟不是优美的映衬,而是一种悲壮的反差和对照:天空里没有敌
人的围追堵截,不存在四渡赤水的智慧和五岭逶迤的阻拦;天空里
没有险关和沼泽,不需要七根火柴的温暖和皮带虚拟的营养……
对于北上的队伍,“雁南飞”是心头回荡的一支久远的歌,一个幸福的意象。

是的,梅坑话别时何叔衡相赠的绨袍,依然是林伯渠
征途中战胜风雨的“雁翅”。

客家女池育华跨越世纪的沧桑守望中,北上的丈夫始终都是一只行将南归的“大雁”。

六盘山上的一支雁阵,是那位领袖“屈指行程二万”时的算筹。

而那草地上两人爬着
拖着、一人躺着望着的“三人行”中,北上的信念与南飞的雁群都
一样,在征途中一点点积累胜利的曙光。

南飞雁,是革命者的仰望,给予了留痕史册的机遇。

山丹丹花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从赣南馥郁的桂花香,到陕北山丹丹花红艳艳的笑脸,有二万五千里。

当《十送红军》的民歌犹在江西的秋风中飘荡,另一支陕北
民歌已在山丹丹花枝叶间孕育,含苞未放。

一支铁流的英勇,万里
征途的风尘,将是这种山丹丹花一年间要红起来的原因。

一段革命的征途终于延伸到山丹丹花扎根的土地。

一支队伍饱尝的困苦,被山丹丹花视作亲人遭遇的艰难。

拥有革命的热情和纯朴
的人民,“陕北”是长征篇幅里一个多么温暖的终端名词。

是的,
十一个省份之中的曲折和坎坷,万水千山间的饥寒与泥泞,无数绑
腿上的疲惫和坚毅,都可以在陕北卸下来,放在窑洞里,放在米酒中。

山丹丹花像陕北人民支起的火柴,等候中央红军的旗帜来擦燃,历史的天空被照红了一角,长征的队伍和盼望的百姓一时都被温暖。

山丹丹花,穷苦人民的花,站在陕北的土地上,见证着穷苦大众的革命与革命的穷苦大众互相拥抱的时刻。

山丹丹花,热烈奔放的花,它所照耀的革命和被革命照耀的花枝,说出了八十年后,人们
依然纪念长征的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