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山东人口中的倒装句

合集下载

高考英语高中英语语法之倒装山东重点中学

高考英语高中英语语法之倒装山东重点中学

高考英语高中英语语法之倒装山东重点中学山东重点中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校之一,其教育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在高考英语考试中,语法部分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其中,倒装句是考试中常见的语法结构之一。

本文将对山东重点中学高考英语语法中的倒装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

一、倒装的概念及基本用法倒装指的是将正常语序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调换位置,从而达到强调某一部分信息的目的。

在英语语法中,主要存在三种情况的倒装用法。

1. 完全倒装当句子以副词或短语开头时,为了使句子语义更加鲜明或突出某一部分信息,我们可以使用完全倒装结构。

具体的句子结构为“副词/短语+助动词/情态动词/系动词+主语+谓语动词+其他成分”。

例句1:Out rushed the students as the bell rang.(铃声一响,学生们纷纷冲出教室。

)例句2:In the distance could be seen a beautiful lake.(远处可以看到一个美丽的湖。

)2. 部分倒装当否定词位于句首时,为了强调否定的含义,我们可以使用部分倒装结构。

具体的句子结构为“否定词+谓语动词+主语+其他成分”。

例句3:Not until I arrived at the station did I realize that I had left my bag at home.(直到我到达车站,我才意识到我把包落在了家里。

)例句4: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beautiful sunset before.(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日落。

)3. 半倒装当句子以表地点、方式、原因或时间的介词短语开头时,为了突出这些状语的作用,我们可以使用半倒装结构。

具体的句子结构为“状语+谓语动词+主语+其他成分”。

例句5:Up the hill went the old man, with a smile on his face.(老人一边笑着,一边沿着山坡走去。

文言句式简析-山东省德州市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共40张PPT)

文言句式简析-山东省德州市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共40张PPT)
例3、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 •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
(二) ……者,……。 有时只有“者”,无“也”。
例4、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史记·项羽本记》 陈婴,是以前东阳的令史。
(三)……,……也。 有时不用“者”,后面仅以“也”收尾。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
夫战,勇气也
(四)……者也。 有时“者”“也”连用 例6、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莲之出 于 淤泥而不染,濯 于 清涟而不妖。
E.量词省略
命夸娥氏二( )子负二( )山,一( )厝朔东, 一( )厝雍南。
命夸娥氏二个子负二座山,一座厝于朔东,一座厝于 雍南。
达标测试题
一、1、下面选文中的句子不是省略 句的一项是( )
A、走送之。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 的呢?Leabharlann 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例: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
何以战?
凭什么作战?
以何战?
(二)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定语常放在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 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定作用;而古代汉语常把定语放在 中心词后,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 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中之定) ①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B.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一鼓作气,再 鼓 而衰,三 鼓 而竭。
C.宾语省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之 ) 分人。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动词宾语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动词宾语省略)

山东人最爱说的倒装句

山东人最爱说的倒装句

山东人最爱说的倒装句1. "今天出门了吗?" 是山东人经常使用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 "你今天出门了吗?"。

2. "他怎么还没来?" 这是山东人常用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 "他为什么还没来?"。

3. "昨天晚上去哪了?" 是山东人常说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 "你昨天晚上去哪了?"。

4. "那是谁的书?" 是山东人常用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 "那本书是谁的?"。

5. "明天要下雨吗?" 是山东人常说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 "明天会下雨吗?"。

6. "这么晚了还不睡觉?" 是山东人常用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 "你这么晚了还不睡觉?"。

7. "这是谁的手机?" 是山东人常说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 "这部手机是谁的?"。

8. "你怎么还在这里?" 是山东人常用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 "你为什么还在这里?"。

9. "他为什么不来上课?" 是山东人常说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 "他为什么不来上课呢?"。

10. "你们都去哪儿了?" 是山东人常用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你们都去了哪儿?"。

11. "这么热的天还穿毛衣?" 是山东人常说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你这么热的天还穿着毛衣?"。

12. "他为什么不开车?" 是山东人常用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他为什么不开车呢?"。

13. "这本书是你的吗?" 是山东人常说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这本书是你的吗?"。

山东人最爱说的倒装句

山东人最爱说的倒装句

山东人最爱说的倒装句1. "下山去他追":山东人经常使用这个倒装句,表示他们要去追赶某人或某物。

2. "走了他就不回来了":这句倒装句表示山东人强调一旦某人离开就不会再回来。

3. "吃了饭再说":山东人常用这个倒装句,表示他们要先吃饭再进行其他活动。

4. "放心,有我在":这句倒装句表示山东人想要告诉别人,只要有他在,就不用担心。

5. "说了你也不听":山东人常用这个倒装句,表示他们认为对方不会听从自己的建议或意见。

6. "晚上回来再打电话":这句倒装句表示山东人要求对方晚上回来后再打电话。

7. "不管怎样,我都支持你":山东人常用这个倒装句,表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们都会支持对方。

8. "你说了算":这句倒装句表示山东人想要告诉对方,他们会听从对方的决定或意见。

9. "过来坐坐":山东人常用这个倒装句,表示邀请对方过来坐一会儿。

10. "见面说话":这句倒装句表示山东人想要和对方见面并交谈。

11. "先走了,你慢慢吃":山东人常用这个倒装句,表示他们要先离开,对方可以慢慢吃。

12. "别担心,会有好结果的":这句倒装句表示山东人想要安慰对方,告诉他们一切都会有好结果。

13. "不要说了,我已经知道了":山东人常用这个倒装句,表示他们已经知道了对方要说的内容。

14. "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班":这句倒装句表示山东人建议对方早点睡觉,因为明天还要上班。

15. "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山东人常用这个倒装句,表示准备好行李,准备出发。

16. "别急,慢慢来":这句倒装句表示山东人告诉对方不要着急,可以慢慢来。

浅谈人称代词“俺”及在山东郯城方言中的使用

浅谈人称代词“俺”及在山东郯城方言中的使用

浅谈人称代词“俺”及在山东郯城方言中的使用“俺”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始见于宋代文献。

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既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兼语。

山东郯城方言中,“俺”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某些用法,又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从语法意义来看,“俺”既可表单数义又可表复数义,但以表复数义为多,存在标记颠倒现象;从语法功能来看,有时还可有转指等用法;从语用角度来看也有一些特点。

标签:人称代词俺近代汉语郯城方言?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郯城方言属北方官话系统,李荣在《汉语方言的分区》中把它划归中原官话郑曹片,贺巍在《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中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这种观点。

钱曾怡等在《山东方言的分区》和《山东方言研究》中把它划归山东方言西区西鲁片。

郯城由于地处江淮官话区、中原官话洛徐片和胶辽官话区交界地带,因此郯城方言除具有中原官话的基本特征外,还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俺”是近代汉语时期新产生的第一人称代词,始见于宋代文献,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

在句子中既可作定语,也可作主语、宾语或兼语。

在山东郯城方言中,“俺”继承了近代汉语的某些用法,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近代汉语中的“俺”(一)关于“俺”的来源说法甚多。

《说文解字》《尔雅》和郭璞《方言注》以及章炳麟《新方言》等都倾向认为“俺”来源于古“卬”字。

吕叔湘认为:“宋金白话文献里的‘俺’只是取‘奄’之声来谐‘我们’的合音”。

张俊阁(2007)指出:“俺”不是“我们”的合音,而是由“我”音变而成的。

第一人称代词“俺”最早见于“宋人词和金人的两种诸宫调”;元代,“俺”的使用最为广泛;明清时期,在以山东方言和河南话为背景的作品中,“俺”的使用频率仍较高。

但从总体上来说,元以后,“俺”的使用范围在逐渐缩小。

现代汉语中,“俺”只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使用,并没有收入普通话中。

(二)“俺”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并且表示单数的情况多于表示复数的情况。

张俊阁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俺”的来源》中对从宋到明清的文献作品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且列表统计得出了单数用例多于复数用例的结论。

现代汉语倒装复句的特点和作用

现代汉语倒装复句的特点和作用

现代汉语倒装复句的特点和作用现代汉语中,倒装复句是指以谓语动词或其它核心词语为起点,把谓语动词或其它核心词语放在句子开头,而把主语、宾语、状语等成分排在谓语动词之后的句子。

倒装复句常用于修辞、强调并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下面针对现代汉语倒装复句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现代汉语倒装复句的特点1.以谓语动词或其它核心词语为起点。

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因此在倒装复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主语、宾语、状语等成分排在谓语动词之后。

这种排列方式不仅突出了谓语动词的作用,而且使得句子结构更紧凑,语言更为简练。

3.延长了句子的表达范围。

通过倒装复句可以最大程度地延长句子的表达范围,增加了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强调了谓语动词的作用。

在倒装复句中,谓语动词作为句子的核心形式,使其在句子中更加突出,起到强调的作用。

5.带有一定的疑问或感叹语气。

由于倒装复句通常用于强调或突出语言表达,因此在语气上往往带有一定的疑问或感叹意味。

二、现代汉语倒装复句的作用1.修辞作用。

倒装复句在语言风格上具有较强的修辞作用,通过突出语言词汇、语调等表现手段,进而达到强调和修饰语言的目的。

例如,“唯愿常见之物不得到手,常求不得之物堆在屋中”这句话,强调了一种内在的愿望和对于事物的追求,使得句子的语义更加丰富多彩。

2.强调作用。

倒装复句中,谓语动词作为句子的中心,通过使其在语句中的地位更突出,达到强调某一事物或思想的目的。

例如,“下一个进来的,是我的梦中情人”这句话,通过强调“我的梦中情人”,使得句子的表达更加深入人心。

3.表达感情作用。

倒装复句可以通过语气和语调上的改变表达强烈的情感,使得句子呈现出更加独特的感情色彩。

4.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倒装复句可以通过改变语言的结构和语法,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得句子表达更加精练、生动。

例如,“直入主题,殊不容易”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主题,结构简洁,言简意赅。

总之,现代汉语倒装复句不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语言修辞、强调、感情表达和语言形象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生活、文学、新闻、商务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鲁北方言语法修辞浅说

鲁北方言语法修辞浅说

鲁北方言语法修辞浅说----桑榆秋韵目录1、没有“说”,确是说。

2、看,却不用眼。

3、故事并不都是讲的。

4、这“乎”不是那“乎”。

5、你说,我说,究竟是谁说?6、到底去谁家?7、不怎么样儿的--到底是怎么样?8、“脏款儿”可不是贪来的!9、“错了”,其实没有错。

10、在、上、慌、过、个----你会读吗?11、张口就“么?”12、“您、咱”--单数还是复数?13、鲁北方言中的语助词。

14、一个顶仨的结构助词“的di”。

15、程度副词知多少?16、方言常见口语句式一二三。

17、介词“被叫让”。

本文讨论的范围是鲁北方言,确切地说是指德州至济南一线。

方言就是地方话,是相对于官话而言。

其实官话也是方言,不过相对使用范围较大、人数较多罢了。

方言的“方”字本来就是一个相对概念,比如南方方言、北方方言,而北方方言又有北京方言、冀鲁方言、胶辽方言等等。

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内所共有的方言,就是该地区的官话,当前学界较公认的就有八大区域官话。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语就是我国汉族的官话,目前就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我国各民族交流使用的通用语言。

那么,鲁北方言应该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但是,鲁北方言词语及其使用并非完全符合普通话的语法规范,因而很大一部分词语未被普通话所吸纳收录(这也与无固定词形有关)。

但这部分方言词语有着与普通话所不同的语法修辞功能,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是普通话所不能取代的,本文就此做一粗浅的分析探讨。

随着社会语言的不断交流融合,学界的逐渐深入挖掘发现,这些方言词语或者可以为普通话提供更广泛的语言素材,这也是一项未为无益的事情。

下面我们就方言词语的义项、用法及其修辞特点、语法功能做一具体分析。

1、没有“说”,确是说。

先看以下的例子:“翻翻么,翻翻?怎么你也啰啰不清!/ 啦正格的,别铺茬那些没用的!”这里的“翻翻fān fan、啰啰luǒluo、啦lá、铺茬pūcha”是鲁北方言,它们都有用嘴说的意思,可是,假如我们就此用“说”取代它们:“说什么,说?怎么你也说不清!/ 说正格的,别说那些没用的!”显然,这样说对于方言区以外的人或许更易于理解,然而,味道全变了:它们语气中所流露出的感情色彩也随之被一扫而光。

山东高密方言中_VV_的_和_AA_的_重叠式

山东高密方言中_VV_的_和_AA_的_重叠式

语言应用研究odern chineseM三、“V咋来”式“V咋来”式疑问句,是天水方言中经常出现的另一类疑问句。

例如:(3)你想咋来?(19)你要咋来?(20)你去问一下,歪想要咋来?(21)我的苹果,你吃着咋来?(22)电脑又不是你的,你用着咋来?这一句式和前面两个句式一样,句末都包含语气词“来”,加强了疑问的语气,其中疑问词“咋”和“来”放在一起,表示“干什么”或“做什么”。

一般情况下,“V咋来”式疑问句是说话人在生气或比较愤怒的状态下的一种反问。

在语义深层体现出发问者对他人行为容忍到一定程度后的不满情绪。

另外,在这一句式中出现的主语多为第二人称单数“你”。

综上所述,天水方言中的疑问句比较典型,主要包括型的疑问式。

其中“来”尾是天水方言中一个特殊的语气词,在以上三种疑问句中都起到了加强疑问语气的作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三种疑问式也有一定的区别。

其中“V来吗不V”式和“V咋来”式所涉及的主语多为第二人称单数;而“阿来V来”式所涉及的主语多为第一人称单数。

三种句式在语用层面和深层语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是天水方言疑问句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不仅体现在表层的语序及疑问词和语气词的使用上,而且还表现在深层语义方面和语用层面。

作为语言研究的活化石,天水方言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性。

研究天水方言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对天水文化研究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王廷贤等.天水方言[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洪小斌,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高密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胶辽官话东潍片。

在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差异不大,但有些语法现象也不无独特之处,如高密方言中的“VV+的”重叠式和“AA+的”重叠式。

一、“VV+的”重叠式“的”字在高密方言中读作[ti],一般情况下读轻声。

(一)表示过去完成的“VV+的”重叠式出现的句式1.“VV+的”重叠式在单句中作定语(1)用用的笔我不用了。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何辨别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何辨别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何辨别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郯城第三中学高中英语 语法复习 部分及全部倒装

郯城第三中学高中英语 语法复习 部分及全部倒装

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高中英语语法复习部分及全部倒装英语句子表达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

但在实际应用中,因语法结构的需要,或是为了强调,常把谓语移到主语之前,称为倒装。

英语的倒装结构有两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部分倒装,即谓语的一部分移到主语之前。

如:Only when the war was over could he begin to work again.只有在战争结束后他才能够重新开始工作。

另一种倒装是完全倒装结构,即把谓语的全部都移到主语之前。

如:1.Here comes the bus.公共汽车来了。

2.“But what the child said is true.” said the father.“可是孩子的话是对的。

”父亲说。

下面详细归纳几种常用的倒装结构。

一、几种常见的部分倒装结构:1.Only+状语或者状语从句放在句首。

如:Only in this way can we improve our English.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英语水平。

Only after you left did l find this bag.只是在你离开以后我才发现这只提包。

2.含否定意义并修饰全句的词放在句首。

如:not,little, hardly, scarcely, no more, no lon ger, in no way, never, seldom, not only, no sooner等等。

如:1)Seldom do I go to work by bus.我很少乘公共汽车上班。

2)Never shall I forget it.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

3)No sooner had I got home than it began to rain.我刚一到家,天就开始下雨。

3.So放在句首,跟在一个肯定句之后,表示前面所述内容也适用于另一人或物。

如:1)l like travelling.So does he.我喜欢旅行,他也喜欢。

山东人最爱说的倒装句

山东人最爱说的倒装句

山东人最爱说的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以达到强调语气或修辞效果的一种语法结构。

在山东方言中,倒装句的使用非常普遍,下面列举了一些山东人最爱说的倒装句。

1. 你看这个人,真是不简单啊!
这句话中,主语“这个人”和谓语“不简单”被颠倒,强调了“这个人”的不凡之处。

2. 这个菜,真是好吃啊!
这句话中,主语“这个菜”和谓语“好吃”被颠倒,强调了“这个菜”的美味。

3. 这个地方,真是漂亮啊!
这句话中,主语“这个地方”和谓语“漂亮”被颠倒,强调了“这个地方”的美丽。

4. 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啊!
这句话中,主语“这个孩子”和谓语“聪明”被颠倒,强调了“这个孩子”的聪明才智。

5. 这个老师,真是有耐心啊!
这句话中,主语“这个老师”和谓语“有耐心”被颠倒,强调了“这个老师”的耐心和恒心。

6. 这个电影,真是好看啊!
这句话中,主语“这个电影”和谓语“好看”被颠倒,强调了“这个电影”的精彩程度。

7. 这个歌手,真是唱得好啊!
这句话中,主语“这个歌手”和谓语“唱得好”被颠倒,强调了“这个歌手”的歌艺水平。

8. 这个球队,真是厉害啊!
这句话中,主语“这个球队”和谓语“厉害”被颠倒,强调了“这个球队”的实力和能力。

9. 这个公司,真是有前途啊!
这句话中,主语“这个公司”和谓语“有前途”被颠倒,强调了“这个公司”的发展潜力。

10. 这个城市,真是繁华啊!
这句话中,主语“这个城市”和谓语“繁华”被颠倒,强调了“这个城市”的繁荣和繁华。

山东人最爱说的倒装句,不仅能够增强语气,更能够突出句子中的重点,让人听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山东人说话爱倒装”——浅析易位句的几种常见结构

“山东人说话爱倒装”——浅析易位句的几种常见结构

“山东人说话爱倒装”——浅析易位句的几种常见结构作者:徐舒桐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10期摘要:易位句是官话区口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倒装句的一种,属于“追加性倒装”。

它的结构与常规语序有所偏差,但并不影响语义的表达,有时甚至能起到更为明确有效的表达效果。

文章试从常见的易位现象中总结出易位句的几种常见结构,并对易位句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易位句倒装口语2016 年12 月9 日,微博上一则“山东人说话爱倒装”的内容发布,随即引发了网络热烈讨论,评论和转发中有大量网友参与“造句”,展示日常口语中的“倒装”。

“怎么了又”“你吃饭了吗早上”“先走了我”……从大量的日常用法中可以发现,这种与常规语序有所偏差的用法十分常见,不会影响语义的表达,且被广泛使用和接受。

事实上,这种口语中“倒装”的表达并不仅仅是山东人的专利,在整个北方官话区,这一语言现象都十分普遍;此外,湖南、江浙、两广等一些地区也是如此。

本文探讨的语言现象基于现代汉语中北方官话区的普遍使用情况,与南方地区(尤其是粤语)中的倒装现象不一定吻合,在此说明。

由于北方地区多数都处于官话区,方言与官话之间的差别并不算太大,除了语音、词汇上有所出入外,基本的语法规则大致是同样适用的。

因此,方言中的语法现象很容易被引入普通话的口语使用中,但也有少数例外。

倒装句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中都经常出现。

在书面语中常出现的倒装句式多是为了强调、修辞或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方式,属于“修饰性倒装”。

这类倒装句的作用主要是修辞的需要,对句子结构的语序做特殊安排,或前置,或后置,无论前置成分或后置成分都不轻读,后置的成分,其作用不在追加,而往往在于加强表述的效果。

例如:了不起的人,你父亲!(老舍《方珍珠》)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鲁迅《伤逝》)而在口语中的倒装句,属于“追加性倒装”,是谈话体中的语序变体。

陆俭明在《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一文中首提“易位”的概念,把这种口语中特有的“相对固定位置的句法成分灵活地互易位置”的现象称为“易位”a。

威海方言程度副词语义类型分析

威海方言程度副词语义类型分析

威海方言程度副词语义类型分析
威海方言是山东方言的一种,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地方方言。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
北部,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方言系统。

威海方言程度副词主要分为增强程
度副词和减弱程度副词两类。

增强程度副词是用来加强动词、形容词等其他副词的程度的词语,用来表示事物的程
度较高。

威海方言中常见的增强程度副词有“歹”、“汗”、“挺”、“那么”等。

“歹好”表示非常好,“汗厉害”表示非常厉害,“挺大”表示非常大,“那么多”表示那么多。

威海方言的程度副词语义类型分析发现,增强程度副词主要用来表示事物的程度较高,强调事物的程度,增加语气的感染力。

减弱程度副词主要用来表示事物的程度较低,减弱
语气的感染力。

这些程度副词的使用,丰富了威海方言的表达方式,使方言更具有地方特色。

在日常生活中,威海方言程度副词的使用非常普遍,不仅在口语交流中常见,在文学
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它们的运用。

通过使用不同的程度副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和意思,
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威海方言程度副词的语义类型分析对于对方言进行研究和了解威海方言的人来说是非
常有帮助的。

了解方言中副词的语义类型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方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也有助于提高对方言的运用能力。

对于语言学研究者来说,也可以通过分析方言中的程度
副词语义类型,了解方言中的语法规则和变化,为语言研究提供参考。

浅析山东济宁方言中的“来”

浅析山东济宁方言中的“来”

浅析山东济宁方言中的“来”山东济宁方言中的“来”有一种不同于普通话的用法,那就是用于句末表示说话人和蔼可亲的态度,是一种情态标记;同时表明句子的时态,常用于现在时或过去时,是一种经济的时体标记。

标签:济宁方言句末语气词情态标记时体标记一、引言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济宁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区的中原官话,在山东方言范围内则归属于西鲁方言片。

济宁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跟普通话有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只讨论济宁方言中用于句末的“来”字的分布规律和语用功能。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总结了普通话中“来”的用法:来1(lái)动词、趋向动词;来2(lɑi)表约数的助词;来3(lɑi)用在句末的助词,表示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相当于“来着”。

对于“来1”和“来2”,济宁方言和普通话中的用法是一致的。

“来3”在济宁方言中有着更为丰富的用法——它不仅仅是用在句末的一个语气词,更为重要的是,“来3”是济宁方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时体标记,是济宁方言的一种经济用法。

下面分析“来3”在济宁方言中的分布规律和语用功能。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的“来”特指“来3”)二、时体标记(一)过去时完成体的标记在济宁方言中,“来”经常用于句子末尾,表示动作曾经发生过,并且完成了。

如:(1)你上哪儿来?(2)出发来?(3)我游泳去来,刚到家。

例(1)至(3)中的动作都是曾经发生的,并且到说话时动作已经完成,句子中能表示这种时体的只有“来”。

所以,尽管“来”在句子中没有实在的意义,但因为它独自承担了表示句子时体的任务,因此,对于这些句子来说,句末的“来”是不可或缺的。

试比较:(1)a.你上哪儿来?b.你上哪儿?(2)a.出发来?b.出发?例(1)b、例(2)b 去掉“来”,动作的时体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完成时变成了一般将来时,例(1)b的意思是“你要上哪儿?”;例(2)b的意思是“是不是要出发?”或者是“你是说出发吗?”。

有“来”没“来”,句子的语义大不一样。

山东人爱倒装句

山东人爱倒装句

山东人爱倒装句1. 咱山东人呐,爱倒装句可真是出了名儿的。

就好比那大葱蘸酱,是山东的特色一样,倒装句也是咱山东话的一大特色呢。

你要是来山东,听到有人说“吃饭了吗你?”可别觉得奇怪,这就是咱山东人的说话习惯。

2. 山东人爱倒装句啊,这事儿就像那黄河水一样,源远流长。

我和我邻居聊天,他就老这么说,“干啥去这是?”你看,把事儿放后面说,感觉特别顺溜,这就是咱山东人的独特表达。

3. 嘿,你知道吗?山东人可太爱倒装句啦。

就像山东的煎饼卷一切,倒装句也能“卷”进各种情绪。

我同学有次着急地跟我说:“快点儿啊你,要迟到了!”这倒装句里满满的都是急切的情绪呢。

4. 咱山东人啊,倒装句就像刻在骨子里似的。

我听我爷爷讲故事,总是“那时候苦啊可”。

你能感受到那种对过去的感慨不?这倒装句一说出来,情感都变得特别浓厚。

5. 山东人爱倒装句哟,这就像海边的风,一阵一阵的吹在日常话语里。

我在市场买菜,那卖菜大妈就说:“新鲜着呢这菜!”简单几个字,倒装句把菜新鲜的感觉都强调出来了。

6. 哟呵,山东人爱倒装句那是没跑了。

这就好比山东的大馒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咱的语言里。

我跟朋友出去玩,他兴奋地喊:“好玩儿极了那儿!”你看,倒装句把那种兴奋劲儿全带出来了。

7. 山东人呐,对倒装句的喜爱就像对孔夫子的敬重一样。

我上班的时候,同事问我:“忙啥呢这是?”这倒装句多自然啊,感觉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就像一家人说话似的。

8. 哎呀,山东人爱倒装句可真是有趣得很。

它就像咱山东的吕剧,有着独特的韵味。

我和家里人聊天,我妈经常说:“累了吧你?”这种倒装句里满是关心,听着心里就暖和。

9. 你瞧,山东人爱倒装句那简直是深入灵魂。

这就像泰山在山东的地位一样,稳稳当当的在咱的话语习惯里。

我在车站等车,有个人问我:“车来了吗还?”你看,多顺口的倒装句啊。

10. 咱山东人就是爱倒装句呀。

这好比那趵突泉的水,不停地冒在咱的日常交流里。

我和小伙伴闹着玩儿,他笑着说:“厉害啊你!”这倒装句里的夸赞都更有力量了呢。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文言句式复习 鲁人版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文言句式复习 鲁人版

2021-2022年高中语文文言句式复习鲁人版教学要点: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内容:一. 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山东人说倒装句

山东人说倒装句

山东人说倒装句
山东人说倒装句
山东人在平日的交流中经常使用倒装句,这是他们独特的语言特点之一。

倒装句是指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

山东人使用倒装句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动作的发生时间或者突出某个信息。

例如,一般的陈述句“我去了商店。

”在山东口语中可能会被改为“我商店去了。

”这种倒装句结构可以使动作发生的时间更加突出,并且强调“去了商店”这个动作。

倒装句在山东人的日常对话中非常常见。

他们可能会说:“今天晚上,我饭吃了。

”这句话中,动词“吃”被放在了主语“我”之前,以突出“吃饭”的动作。

此外,山东人还喜欢使用倒装句来表达强烈的感叹或者疑问。

比如他们可能会说:“天哪,这么贵的东西!”或者“这是什么东西啊?”这样的句子结构可以增强情感的表达,使得语气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山东人说倒装句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倒装句的使用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有力,并且突出了特定的信息。

无论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感叹句,山东人都善于使用倒装句来增强语气和表达
意思。

这也是山东方言独特之处的体现。

山东省2021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考点透析解密12特殊句式强调倒装祈使句感叹句等讲义 分层训练

山东省2021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考点透析解密12特殊句式强调倒装祈使句感叹句等讲义 分层训练

解密12特殊句式(强调,倒装,祈使句,感叹句等)考点详解【考点解读】1. 掌握倒装的必备条件及倒装的具体应用。

2. 熟知强调句的基本结构及其疑问句句式、特殊疑问句式,注意其与结构相似的主从复合句的区别。

3. 掌握省略的一些基本原则,在行文中正确地使用省略。

4. 掌握祈使句、感叹句的基本形式及用法。

5. 掌握反意疑问句的构成和用法。

【命题趋势】近两年高考试卷中的语篇型语法填空题对特殊句式的考查很少,但强调句型、倒装句、there be句型等均为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在高考备考中,考生仍然需要掌握这部分内容,以便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应对高考。

考向1 倒装倒装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具有强调、修饰等作用。

倒装可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

一、完全倒装完全倒装是指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全部置于主语之前。

此结构通常只用于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

常见的结构有:1. There be句型:其中be可换成live, lie, stand, remain, exist, come, go, seem (appear/ happen/ used) to be等表示"存在"意义的词。

☛There entered a strange little man. 走进来一个奇怪而身材矮小的人。

☛Once there lived an old fisherman in a village by the sea. 从前,海边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位老渔夫。

2. 以here, there, off, out, in, up, down, away, now, then, on等表示方向、位置或时间、地点的副词开头的句子,谓语是come, go, be等动词时,并且其主语为名词时,通常使用完全倒装。

☛Now, here goes the story. 现在,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Then came another question. 然后又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山东人口中的倒装句
作者:杨学娇
来源:《科技信息·中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倒装句作为一种常用句式,在口语使用中有着特殊功能:话题引入、设置场景、突出焦点、焦点对比以及语篇衔接连贯功能。

但我们在说的时候并不会思考清楚不同句式有怎样不同的效果,潜意识的表达从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了人性格的不同。

本文从“山东人常用倒装句”这一现象为切入点,从倒装句式的原理、倒装句频繁使用的原因两个角度来具体分析,以加深我们对倒装句的理解。

关键词:倒装句;语篇功能;山东人;个性
一、前言
近期热搜榜出现了“山东人说话爱用倒装句”这一话题,引起了众多山东人的质疑:感觉并没有用倒装句啊我们!网友纷纷回复,但无一免枪,否认和辩解的同时不仅肯定了报道的准确性,更是让大家看到了山东人爱用倒装句的可爱之处。

还有热心网友发帖回复,其中比较热的一帖内容是这样的:“你们空间都被山东人爱用倒装句刷屏了啊听说,可是我觉得根本没压力吗这种事,因为我一直都是这么说话的啊这么多年,你叫我改我也改不掉啊现在。

所以你们习惯一下就好了我说,其实听起来还挺萌的如果习惯了的话,对练习语法还有帮助呢讲真。

呐,要不要跟山东人学起来啊你们,颤抖吧全国的人民!”看来大家对自己有意无意的倒装句都是很喜爱的,而且除了山东人,使用汉语的人都会在口语中使用很多倒装句。

搜索过知网后,发现前人并未着重分析过因地域不同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人们在使用普通话时句式选择的差异,但关于倒装句使用的相关理论已经非常丰富了。

本文会在理清倒装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倒装例句的特殊含义。

本文的例句主要来源于网络新闻报道,仅做参考,可能缺乏说服性。

二、关于倒装句句式的相关原理
1.倒装句的定义
传统意义上,倒装是指逻辑主语与谓语或助语之间的颠倒。

关于汉语倒装句,朱德熙、胡玉树等语言学家曾进行过研究。

其中,陆俭明(1980)曾从句法学的角度,对汉语倒装句的结构特点进行过系统的分类。

Birn-er(1996.12)认为,倒装是逻辑主语位于谓语后,谓语后的部分则前置于句首。

而Dorgeloh(1997.1)则定为主语和谓语的颠倒。

两人的定义都是基于对英语中倒装现象的理解,与汉语倒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尽相同处。

简言之,汉语倒装更偏重宾语、补语、修饰成分及被修饰成分间的颠倒。

2.倒装句的分类
按句法结构类型,倒装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主谓倒装:主语在后,谓语在前;(2)状语后置:倒装的状语限于一些副词和介词短语;(3)宾语前置:有一定格式限制,语义有周遍性,语用上强调色彩。

陆俭明(1980)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描述了汉语倒装句的句法特征,并提出了一系列位于常式句与变式句之间的句式。

总体来说,陆俭明认为倒装句是结构“移位”的结果,不仅仅是特定句子成分的单向移动,而是两成分间的移位。

如例[2]中,主语、谓语互换了位置。

[1]你吃了吗?
[2]吃了吗,你?
他总结了移位句(真正的倒装句)的四个特点,即(1)重音落在句首,移位部分往往轻读;(2)语义中心在句首;(3)倒装部分可以再次移位,且语义保持不变;(4)感叹词通常在句首部分后,不会出现于移位部分后。

3.汉语口语中倒装句的语篇功能
a.话题引入功能
[3] A:倒装句?没有吧我们,知不道啊我?
[4]A:咱山东人说话不就这么个样啊平时?
B:平时就这么可爱嘛。

A:……
例[3]中,A用的倒装句与“我们没有吧,我不知道啊”的语义是一样的,但是信息结构却不相同。

具体说来,倒装句的信息焦点落在“没有”和“不知道”上,而正常句式的信息焦点落在“我”、“我们”上。

例[4]中,A的问题“平时”是句中的述位,也是句末信息焦点。

它在下一句中变成了B话语中的主位。

b.设置场景功能
设置场景功能指的是倒装结构限定了说话的场景和空间范围,发生的事件即可在之后引出。

例如:
[5]“昨天我去街上买菜,正好周末有集市。

集市上可热闹了,卖什么的都有。

有人卖小孩衣服呢在照相馆旁边。


例[5]中,从整个语篇的推进发展来看,“照相馆”即是语篇中事件发生的地点。

所以,倒装结构具有为后文设置发展场景的作用。

c.突出焦点功能
说话者通过将所要强调的信息放在句末信息焦点,以凸显焦点,这样听话者就可以朝着信息焦点的方向调整语篇。

例如:
[6]A:今天都上课十分钟了,物理老师还没来。

B:不会吧?
A:后来老师来了,快下课的时候。

B:怎么那时候来了?
A:老师说刚才临时有点急事,所以迟到了。

在例[6]中,后置成分“快下课的时候”是新信息,即信息焦点。

从后面的语篇发展来看,它即是A想要凸显强调的信息。

d.语篇衔接连贯功能
倒装是一种有效的信息重组手段,调整了正常式句的语序,从而达到了整个语篇的连贯。

例如:
[8]A 1:明年我们一定要去旅行,去南方。

B 1:我想去云南。

A 2:明年就去,去云南。

B 2:明年,谁说得准啊。

A 3:说得准,信我就行了。

B 3:真当自己说得准啊,你!
A 4:说准了,明年真去,去云南。

例[8]中,A 2,B 2,A 3以及A 4中的主位部分都是前面语篇中的已知信息,而 A1,
B1,B2,A3 以及 B3 中的述位部分都是新信息。

这个语篇共有 6 个倒装句,都是通过倒装句的后置部分引入的新信息,例如 A1,B2,A3 和B3。

整个语篇就是通过新旧信息的连接转换,或主位推进衔接起来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倒装实现了从旧信息到新信息的转换过程,促进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三、关于口语中常用倒装句的原因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孔夫子很早就开始用倒装句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正确语序应是“吾十有五而于学志……”)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正确语序应是“回也,贤哉”)不过,人们平时说的“倒装句”跟文言文的“倒装句”还是有区分的,因为口语中倒装句往往是无意识地使用的,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性格的原因。

网上对山东人性格特点的总结比较具体: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省,山东自古多大将、多忠义之士(也多响马)。

大概是因为过于梗直,极少出阴谋家和皇上,很多东北人在山东沾亲带故。

山东人的形象普遍不错,男人责任感很重,忠厚直爽,人情味浓,讲究孝顺,外粗内秀,侠义尚武,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

可以看出,“耿直”“直爽”便是对山东人个性的直观反映了。

其实不只是山东人,全国人民在使用口语时都会无意识地常用口语句,原因如下:
a.直肠子,语言在出口之前没有经过认真组织。

因为有些人说话的反映比较敏捷,可是在开口之前没有完整的组织语言,想到什么说什么。

出口之后,有了更多想法又希望全面的表达,可是说了一半,所以只好打补丁。

[9](房间里)A:你怎么了啊鼻子通红!
B:冻死我了……出去一趟。

[10]A:你到底会不会啊你!
B:会啊我本来……
[9]B直接的感觉是非常冷所以脱口而出“冻死我了”,但是因为在房间里,不出去是不可能冷的,所以后知后觉地加上了“冻死”的原因“出去一趟”。

[10]B在A的追问下直接问答“会
啊”,这可能是因为虚荣心的原因,但后来觉得自己并不是真的会,又补充一个“我本来”。

所以,这两个例子都是回答地太着急并没有认真组织语言的原因。

b.特别强调重点,引起对方注意
人们在听句子的时候一般不能从头到尾都集中注意力,这时候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次重要的在后面说,做补充说明,会提高对话的效率。

c.缓和对话气氛
说话中常有话轮结束对话双方无话可说的尴尬气氛,这时对话者继续补充一下自己之前的对话,以缓和说话气氛。

例如:
[11]A:这个瓶子是谁摔坏的?
B:看到的时候就坏了……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我……
[12]A:你叫什么名字呢?
B:张飞,我叫……我爷爷给我起的。

[11]和[12]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对话中B为了缓和尴尬气氛,故意多说一些话,这也是使用倒装句的原因。

总结
日常口语的灵活性决定了口语中句式的灵活性,倒装句作为一个灵活且功能丰富的句式在口语中常见也不足为怪。

通过分析倒装句出现的原因也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倒装句都是严谨的,我们应该在充分发挥倒装句的语篇功能同时,提高口语对话的严谨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陈向荣 2005 倒装句的语用认知新探,《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2]吴杨 2009 倒装句的汉语文化语用因素研究,《现代商贸工业》第7期。

[3]范晓 2001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汉语学习》第五期。

[4]胡明扬 2000 基本句式和变式《汉语学习》第一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