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变化新感悟汇总
新课标的变化以及带来得思考与感悟
新课标的变化以及带来的思考与感悟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其中,新课标的推出无疑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改革之一。
新课标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与探讨。
二、新课标的变化1.课程结构的调整新课标的变化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教育的重点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能力培养。
在语文课程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被赋予更高的重视;在数学课程中,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等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这种变化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仅仅将他们培养成知识的接收者。
2.教学方式的改变新课标的推出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实践、体验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所取代。
通过教学手段多样化,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学习,培养出更多实际应用能力。
3.学生评价体系的更新随着新课标的变化,学生评价体系也得到了更新。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表现也会被纳入评价体系,如学科竞赛成绩、科研成果、课外活动等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三、思考与感悟1.教育观念的更新新课标的变化呼吁人们更新教育观念,将传统的“知识为王”转变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这需要教育者从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转变,也需要学生和家长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探究学习的方式转变。
2.课程实施的挑战新课标的变化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根据课标的变化,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理念。
这也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包括教师培训、教学设备等。
3.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标的变化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这将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也能够培养出更多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新课标的变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它标志着我国教育理念和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调整。
2024年《新课程标准解读》及心得体会
2024年《新课程标准解读》及心得体会引言: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2024年的新课程标准,相比之前的版本,更加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对2024年《新课程标准解读》进行分析,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一、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融合,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灌输,而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用一些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比如让学生编写小剧本,一边学习语言表达能力,一边学习戏剧表演技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强调学科整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整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破学科的界限,将各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综合性学习和探究。
在我的数学教学中,我经常将数学与科学、语文等学科进行整合,开展一些实际的数学应用活动,比如测量实验、统计调查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
在我的英语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口语表达,比如让他们创作英语短剧、演讲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标准对评价方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强调评价结果与评价过程的结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新课标变化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教育部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推出了新的课程标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深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标变化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的核心价值观新课标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全面育人”。
这一理念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与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
二、新课标的变化特点1. 强化核心素养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优化课程结构新课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增加了选择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改革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注重评价改革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过程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特长。
这要求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三、新课标实施中的感悟与体会1. 转变教育观念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从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高自身素质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
中学新课标学习心得感悟5篇
中学新课标学习心得感悟5篇中学新课标学习心得感悟1时间像发动的车轮一样永不停息地向前滚动着,转眼间本次培训将接近尾声。
虽然学习的时间短暂,但却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自参加国培以来,我认真聆听多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而有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用心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
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鼓舞。
使我更加懂得怎样备好课、备好学生,怎样去评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给了很好的帮忙,为我前行注入了新的原动力。
透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要认真学习新《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主角,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训中专家讲的很透彻到位,这就应都是我平时先做的,只是比较粗略,能够说是略知一二罢了。
让我明白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实现自我发展,成长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所应当具备的智慧。
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去吃透教材,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增减,才能到达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
同时我们应当对所从事的职业充满热爱,这种热爱体此刻对工作充满激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兢兢业业。
要有自强不息,永不停止的精神,去不断地学习,更新自我,充实自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你所应对的学生,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做出榜样。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制定的完善,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学习新课标,正确定位教师角色从新的课标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老师在台上自说自演,而是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发展。
第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第三、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我们的教学舞台将是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将是丰硕的。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2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2023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5篇_1
2023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5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学习新课标和区里进行新课标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
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一、语文教学坚持“以生为本”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教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反观自己的课堂,我认识到自己的生本意识还有待加强,有时对于教学的预设过多,导致对学生的牵引教多。
再看昨天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时都十分关注学生,课堂上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学生,把时间充分的交给孩子们自己去读、去学习、去感悟,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二、语文教学加强“阅读积累”新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文化传承,加强阅读积累。
“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
新课标还提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三、语文教学增强“实践创新”新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标家长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名家长,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变革,并亲身感受到了新课标带来的诸多益处。
以下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新课标的理念更新新课标的实施,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
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转变让我深感欣慰,因为这意味着孩子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能够全面发展、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1.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新课标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这使我认识到,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发现,挖掘自己的潜能。
2. 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知识。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使我认识到,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的课程设置优化新课标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以下是我对新课标课程设置的一些感悟:1. 重视基础学科,打牢学生知识基础新课标在课程设置上,依然重视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基本学科学习,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 开设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新课标增设了选修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
这使我感受到,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鼓励他们尝试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
3. 增加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新课标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实践课程,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
2024年暑假《新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心得
《新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心得作为教师,终身学习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职业准则。
必须深入了解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本学期开学前,枫树路学校全体教职工分批次、分阶段开展了义务教育新课标培训,获益颇丰,并记录下心得体会,以前期的理论知识指导后期的教学实践。
以下为优秀心得分享。
——新课程标准新作业设计宋亚琼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布,各级教育部门组织了多轮线上及线下学习,为老师们详细解读新课程标准(2022版)。
作业设计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势必要符合新课程标准。
通过新一轮“暑假教师研修”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学以致用,在此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为例,阐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素养导向,提升作业水平新课程标准(2022版)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
相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就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语言优美,通过朗读、积累,让同学们认同中华文化、热爱语言文字,培养文化自信。
因此课前预习应该以读为主,并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将自评和家长评相结合。
在学生语言运用上,可以通过“听写盒子”,让学生主动积累词语;通过先摘抄后仿写,把作业主动权还给学生。
拓展实践作业中的“摄影展”“绘画展”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旨在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我,在创作中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
作业样态也由单纯的书面作业,实现了跨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渗透,让学生能够参与实践和体验,进行观察和探究。
通过巧设作业支架,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处。
在已有经验处埋伏学习单支架。
唤醒学生思维的起点。
比如,在单元前作业设计中,借助单元前阅读清单设计整理作业。
在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设计范例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在学有余力处撤离支架。
2023年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3年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2023年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最近,我利用假期空闲时间,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又细细研读了一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小学语文姓“语”,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的统一;小学语文姓又“小”,是教会少年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教育。
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一、新版课标的内容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
首先,这一版课标里边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如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等。
第二,在这一版课标里,课程目标和内容更加明确,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三,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
最后一个变化是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二、版课标中的5个变化(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1、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各个国家的教材当中都会强化这一方面的教育内容。
比如说,在课程性质部分强调: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在目标的定位上,版的课标构建了素养型的语文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主要变化的第二个方面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感悟(大全10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感悟〔大全10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感悟〔大全10篇〕(篇一) 静下心来,认真的阅读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
在学习中我深化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根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根底;为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打下根底。
同时更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找准了导航,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____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下面我浅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一、彰显新课程课标特色新修订课标全面吸收十年课改根本经历,坚持新课程的根本理念和改革方向。
主要表达为四个变化:〔1〕落实德育为先;〔2〕突出才能为重;〔3〕反映时代精神;〔4〕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
三个特色:〔1〕强化了中国特色,如:有机浸透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发扬了我国根底教育的优势,由传统的“双基”开展为“四基”〔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根本活动经历〕;〔2〕突出了时代特征;〔3〕表达了国际视野。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突出表达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理论性”的特点。
二、凸显识字与写字教学课标〔20xx年版〕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标准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根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兴趣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老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纯熟地书写正楷字,做到标准、端正、整洁。
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
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深切感悟到教师必须学习“英语新课标”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当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英语教学属于英语启蒙教育,学生通过听、说、动唱、玩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
并获得初步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语感。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应该以提高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此外,我们必须变革与创新我们的因与教学方式。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学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从动脑、动口、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活动。
如低年级学生可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将其编成儿歌、童谣。
课堂中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加上教师灵活亲切的身体语言,使得课堂丰富多彩、轻松活跃。
培养学生能在图片、手势的帮助下,听懂语速较慢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另外,创设情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技巧。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
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
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迎接了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
我相信只要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就会不断的提升自我发展空间,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小学英语教师。
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2十分有幸参加了本次江苏省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本人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年版),开阔了视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体验。
新课标学习感想心得(精选7篇)
新课标学习感想心得(精选7篇)新课标学习感想心得(精选7篇)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有关新课标学习感想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新课标学习感想心得篇1今年5月我参加了在瑞景中学进行的《数学课程标准)活动。
通过专家的解读,让我对《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次的学习,本人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
一、课标修订的基本框架,转变课堂教学。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讨论新课标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新课标的研讨与实施,在此过程中,我对新课标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新课标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的核心思想1. 以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强化课程整合新课标倡导学科之间的整合,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过程与方法新课标强调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课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新课标的实施感悟1.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网络、社会实践等多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4. 教学评价的改革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三、新课标的启示1. 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3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4篇
2023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4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1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
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
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新变化新感悟——初中思想品德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解读”培训心得体会2012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201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思品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带着参透新课标的渴望,带着对前沿思品理念的追寻,我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报告,一些关键词在我脑海里渐渐清晰并不断碰撞,让我对思品课有了新的理解,也明朗了思品课所应坚持的方向。
在专家的解读中,在新旧课标的对比中,“回归生活”“以生为本”“情感体验”“道德实践”……一个个并不陌生的词汇在坚守中益发明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意识”“公共精神”“媒介素养”……一个个与时俱进的字眼在突破中熠熠闪光,我们可以展望:新课标正以新的理念引领我们初中思品课教学从坚守、突破走向超越。
此次修订没有在总体框架结构上做大的调整,而是在保持大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做具体内容和表述上的微调。
修订后的《标准(2011年版)》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与时俱进地调整了具体的课程内容;二是进一步贴近青少年和生活;三是进一步淡化思想品德课程知识本位的特征,力求三维目标在课程中的综合实现。
(一)课标前言的简单调整“前言”部分由两个段落构成。
第一段话主要反映当前课程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
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对人的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句话点出了道德的地位,凸显德育课程的性质。
第二段话侧重谈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的细微调整此次修订对课程总目标做了新的论证和调整,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课程的目标价值导向,并且进一步精炼表述,注重总目标的逻辑和层次,在总体方向上明确课程的主要任务和最终目标分别为“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和“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在最终目标中,将原课标中的“好公民”修改为“合格公民”,降低了培养要求,更符合教育实际。
根据总目标的调整,此次修订基本保持分类目标的原有框架,对各分类目标进行新的统整:明确目标要求,同时,在目标内容的表述上进行精炼和调整,注重具体目标的层次性和目标达成的过程性。
比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修订强调在“感受”、“体会”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在“能力”目标中,强调对掌握相应“方法”的要求,如“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等;又如,在“知识”目标中,将原课程目标中的“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明确为“了解法律在个人、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第二,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根据课程总目标调整的要求,在各分类目(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新增加的内容:在“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的目标内容;在“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新增加“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内容,旨在将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与全球意识相贯通。
(2)“能力”目标中新增加的内容:在“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基础上,提出“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在“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基础上,明确要学会面对“多样的价值观念”,“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知识”目标中新增加的内容:将原《标准(实验稿)》中的“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单列出来,作为一条新的目标内容呈现,增加“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目标内容。
(三)课程内容的重要调整修订的重点在具体课程内容条目的调整上,涉及许多细微之处,有增有删、有丰富也有精简。
以知识点来衡量,缩减约5%,主要集中在法律和国情部分。
这里从课程内容的三个主题入手,概括一些重要的修订内容。
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本世纪以来,随着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特别是汶川地震以后,关注和尊重自然生命存在与质量,讨论和思考生命意义与价值,教育引导青少年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挥生命潜能与价值等那些更多涉及生命现象,关注生命关键期的变化,知道生命健康成长,包含更多生命元素的教育理念、纲要及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一些地区、学校尝试进行。
另一方面,社会深度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矛盾、价值失范、不良风尚也严重混淆了人民的生命价值观念,这对青少年有很强的冲击力。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应该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课标(2011年版)》与《标准(实验稿)》相比,加大了生命教育主题的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至三条,即(二)自尊自强中的2.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2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
2.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考虑到与小学内容的合理衔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生命教育更为强调的是:初中生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之上,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对于青春期现象,《标准(2011年版)》调整为更加积极的视角,引导学生从积极角度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意义,乃至面对青春期问题时也是如此。
因此建议教师要了解学生青春期的过渡与矛盾心理,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困惑与不适,给学生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
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自己身心发展过渡期的特殊状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在这些“不适与痛苦”变化背后正在进行的成长寻找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自主与向由,感受“长大了”、“成熟了”的美好与责任。
例如,1.2 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2.“我与他人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与父母间的有效沟通,意在改变过去那种让学生一味顺从家长的权威的心理,把“克服逆反心理”修改为“调适逆反心理”。
鼓励学生与家长积极沟通和交往,在开诚布公的交流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如何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应当是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越来越强,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关系的初中生人生新课题。
初中生应当学会体会家长辛勤经营家庭的用心与困难,树立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在分享家庭温暖中,展示自己对家庭的贡献。
同时,初中生也应将履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及管好自己等作为家庭成员的基本职责;提倡从青少年的视角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生活方式的悄然变革,输送家庭美德新信息,让父母因为自己能开创家庭新生活而自豪。
所以,新课标在交往与沟通中,提出1.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现在有许多中小学生表示很难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幸福,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去反思。
除却课堂之外确实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去改变,仅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看,希望作为学校的教师,能够把创设温馨、积极的学校文化环境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让学生感受到每天都能够与活泼热情的同学交流、嬉闹,能够跟着老师在知识海洋里邀游,能够向由地在宽阔的操场上释放着身体的能量能够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同学的相伴,这些点点滴滴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值得珍惜和呵护。
例如,在(二2.1)中提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4)将原来的集体从第三部分移动到第二部分原课标是我与国家和集体,现在为我与国家和社会,原课标是我与他人与社会,现在为我与他人和集体。
3. “我与国家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第三部分里几个标题的顺序和内容有较大改动。
由原先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四部分,改为“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社会秩序”三部分。
主要是从体例的一致性,道德、心理、法律、国情教育四块内容逻辑上的有序性来进行统筹考虑加以修改的。
具体内容涉及几个新的思想点。
(1)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已是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为此,增加一个新的条目(三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初中生是媒介信息最广泛的接受者,但因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难以成为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
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并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能够借助媒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增加(三1.3)“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这是期望通过这一点的增补对初中学生进行适度的职业生涯教育,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目标,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相关德育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和尊严。
⑶“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的修改①为了减负。
基本路线、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在课标中没有出现。
此次修订在法律和国情部分做了一些删减,主要是删去过于抽象、笼统的概念以及比较生硬、不易理解的知识点。
比如,法律部分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十六字方针。
②加强现实国情内容。
首次提到了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2.4),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和文化多样性(三2.6,三 2.7)。
③突出了全球意识。
单列一条,三2.9“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4.活动建议部分的修改各部分的“活动建议”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
新增的活动建议主要涉及正视学习压力、了解自然灾害、学习自护和自救、感受班级温暖、体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正确认识网络、学习志愿精神等多个方面的活动内容。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课标文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