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逐点夯实)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商代政治的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汉政治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4、郡县制度: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盛行于秦汉。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

郡县制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影响: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整理手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整理手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整理手写历史必修一笔记整理(人教版)第一章古代人类的起源和社会初步发展一.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1.人类的起源:(1)人类产生于非洲大陆东部;(2)阿尔达PI事件可能是人类起源的关键;(3)人类早期两支发展方向: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

2.旧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的特点:使用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2)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石器、火器、山洞壁画等。

二.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与革命1.新石器时代的到来:(1)新石器时代从农业革命开始;(2)早期农业的出现:中东的肺古文化;(3)农业的传播:人口增长,农业向周边地区扩散。

2.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农业的出现标志着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2)农业革命带来了定居生活方式;(3)农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分工的形成。

三.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奴隶制的建立1.奴隶社会的兴起:(1)奴隶社会出现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战争和贸易的需要;(2)奴隶制的特点:雇佣奴隶劳动,奴隶通过购买自由获得自由身份。

2.古代社会的分级:(1)奴隶主、贵族和奴隶是古代社会的主要分级;(2)贵族阶级的特点:统治阶级,拥有土地和生产资料;(3)奴隶的来源:战胜的部落成员,通过战争、劫掠和债务等途径获取。

四.中国古代文明的萌芽1.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1)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古代文明发源地;(2)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

2.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1)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文明之一;(2)杨shao文化和良渚文化是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代表。

第二章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一.西周的建立和分封制度1.西周的建立:(1)西周建立的标志:首都迁至镐京,设立了行宫、宗庙等;(2)西周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以王为中心的政权体制。

2.分封制度的出现:(1)分封制度是西周王国的特征之一;(2)分封制度的目的:巩固王室对四方诸侯的控制。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与变革1.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1)西周衰弱的原因:封建制度的变质、周王的失威和外族的威胁;(2)春秋时期各国的出现:列国纷起,实行分封制度。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全册历史期末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全册历史期末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自查(复习着重)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表现?(地方问题,中央问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表现?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地方设节度使
(1)实质: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2)影响:唐中期以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
①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做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7、影响:
(1)积极:
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3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于严密。
(2)消极: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8、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设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
③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3)评价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中外朝制(“中朝”也称“内朝”)
①背景: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②目的:加强皇权
③内容: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④结果:相权削弱,皇权加强(决策权从外朝向内朝转移,形成内朝决策外朝执行局面)。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
①名称及职权
中书省:掌决策
门下省:负责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
②作用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一歷史知識點歸納(一)1、英法關係(1)18世紀英法之間為爭奪歐洲霸權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發生戰爭。

結果法國戰敗,丟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2)法國*和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同拿破崙爭奪歐洲霸權,最後英國打敗法國。

(3)在1777年北美獨立戰爭取得薩拉托加大捷後,法國援美對英作戰。

(4)1814~1815年參加維也納會議,通過限制法國,保持歐洲均勢等決議,英國還奪得了許多原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5)1853~1856年英法聯合同俄國進行克裏米亞戰爭,結果打敗俄國。

(6)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對付共同敵人德國,維護自身利益,英法組織包括俄國在內的"三國協約"集團。

(7)一戰期間,英法聯合在西線對德作戰,並最後取得戰爭勝利。

(8)戰後在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想削弱德國,英國則奉行歐洲"均勢",反對過分削弱德國,英法產生矛盾。

(9)戰後初期,英法共同操縱國聯,都反對美國插手歐洲事務。

二三十年代在德國賠款問題和法國安全問題上,兩國意見分歧;30年代面對法西斯侵略擴張,採取綏靖政策。

(10)二戰期間,兩國共同實施敦刻爾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共同對敵。

(11)二戰後兩國共同接受美國馬歇爾計畫援助,加入北約。

現在兩國都是歐盟成員國。

高中必修一歷史知識點歸納(二)1、反法同盟(1)1793年春,英國糾合普、奧、意、西等國以法國處死路易十六為藉口,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

1898年,英國組織第二次反法同盟。

拿破崙帝國時期,英、俄、奧等國又先後組織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對法戰爭。

(2)反法同盟對法國的戰爭,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法國的封建統治秩序,後期的戰爭既有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歐洲封建統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歐洲國家與法國爭奪歐洲霸權的一面。

2、“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1)組織演變和使命:1815年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倡議,俄、普、奧三國成立“神聖同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知识点一: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
- 了解世界历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论
- 了解主要的历史文献和史料
知识点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
- 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进程
- 掌握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等重要阶段的特点和影响
- 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的特征知识点三:东方古代文明
-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掌握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 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知识点四:西方古希腊罗马文明
- 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起源和影响
- 掌握古希腊城邦制度、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了解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政治、哲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知识点五:印度古代文明
- 了解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掌握、等宗教的产生和传播
- 了解印度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特点
知识点六:古代非洲文明
- 了解非洲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掌握埃及文明和非洲其他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 了解非洲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知识点七:新发现与新发展
- 了解历史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动态
- 掌握新发展对历史认识的影响和启示
- 了解历史研究的前沿领域和趋势
以上便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民版 高中 历史 必修一 常考50条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 高中 历史 必修一 常考50条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常考50条知识点总结1.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分封制对象:姬姓子弟(主导)、功臣、先代贵族。

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原因:实力的变化→强国兼并弱国)3.宗法制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注:周天子一定不是小宗,士一定不是大宗)血缘与政治结合。

标志着以血缘为纽带,强调尊卑维护权力的政治制度的确立。

4.BC221(BC3C末)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蒙恬收回河套;长城;“直道”。

设郡管理岭南,公元前214年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灵渠。

(作用: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

)西南夷任命官吏,开辟“五尺道”。

5.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6.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监察地方政治)和司隶校尉。

7.汉武帝设置“中朝”。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皇下上)。

宋: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

明朱元璋:罢除丞相,权分六部,直属皇帝。

明朱棣:内阁制—侍从顾问,无决策权,强化专制。

清雍正设军机处承旨办事(跪受笔录),政治决策封闭性更明显;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亲重大臣);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地处内廷——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提高了行政效率。

8.行省制度10个行中书省+宣政院+中书省直辖的“腹里”。

9.列强的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

10.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化开端;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11.1894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1895.4签订《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1 .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 政治制度〔1 〕禅让制:历史上把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称为“禅让制”。

它被认为是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形式。

〔2〕王位世袭制①建立:禹死后,其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利由“传贤” 变成“传子”,王位世袭制确立。

②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③方式: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④影响:“家天下” 的场面逐渐形成。

〔3〕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稳固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伯和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领袖,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2.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政治制度。

〔3〕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稳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4〕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的推行。

上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这幅图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④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 和“家” 严密结合;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关于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爱琴文明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二)黑暗时代:300年(三)城邦时代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2.城邦殖民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发展历程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3.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的学生面对必修一的历史课本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看书的时候也不知道哪些知识点才是重要的,哪些知识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___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4)局限: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4)影响: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旧石器时代1.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起源于约2.5万年前,经历了晚期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持续到约公元前7000年,构成两大新石器文化的典型标志。

2. 旧石器时代的行为构成了早期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猎杀动物、采集植物、使用火以及制作工具。

3. 旧石器时代的具体特征表现在个人的生存能力和社群的安全感方面。

即使在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人们已经具备了搭建设基地、管理物资和解决冲突等社会组织能力。

4. 旧石器时代为人类历史发展建立了原始根基,因此科学家把它称为“文明的发源地”。

二、新石器时代1.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紧接着旧石器时代出现的重要历史时期,从大约7000年前开始,持续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构成以虞商殷周五大文明的发展时期。

2. 新石器时代的发展,见证了古代中国大熊猫非常活跃的生态面貌,以及前所未有的社会组织形式、文明文化及工业的兴起等。

3. 新石器时代的文明以汉文化为主,重要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宗教、道德、哲学、科技农业等方面。

4.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刀削面、勺子、挑战、织布机等一系列新工具,并发展出具有重大影响的新科技。

五、夏商周三代及其政治文化1. 从大约公元前2000-1600年的夏商周三代开始,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文明起源。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达到高峰的时期。

2. 夏季和秦季文化紧密相连,像祭祀、宗教信仰等各种文化统一,而殷周文化对夏季文化的影响最突出。

3.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最早一次出现统一政权的时代,分别是春秋时期的春秋战国、秦统一至汉王朝。

4. 夏商周之间的政治文化特点表现在统一政权体系的形成,还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学、书法、建筑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1500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1500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1500字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第一章: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演进1. 人类的起源和文明的出现- 人类起源:进化论和革命论的观点- 文明的出现: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和劳动工具的进步2. 旧石器时代- 定居生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居住在山洞或简单的棚屋中- 器物制作:石器制作,如石斧、石刀等3. 新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农牧业的兴起,人类开始定居,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牲畜- 社会分工: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出现- 文化发展:文字的出现,如中国的甲骨文和埃及的象形文字4. 洪荒传说与城市文明- 洪荒传说:如中国的伏羲、女娲等传说- 城市文明: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如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城第二章:古代国家的诞生与较量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早期城邦-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和特点- 早期城邦:乌尔、拉加什等城邦的兴起和发展2. 法老王国与古埃及文明- 法老王国的兴起和统一- 古埃及文明:建筑、文字和宗教等方面的特点3. 公元前三千年前的古印度- 城市文明和种姓制度- 阿育王及其统治4. 古希腊与城邦文化- 希腊城邦的特点和组织形式- 希腊哲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5. 古罗马与斯巴达文明-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斯巴达的社会制度和军事精神第三章:中华文明的创造与发展1. 中华文明的起源- 公元前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 中华文明的特点:文字、农业和青铜器2. 奴隶社会与夏、商、周的兴起- 奴隶社会的出现和特点- 夏、商、周三代的兴起和发展3. 中华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和诸侯国的兴起- 中华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政治制度4. 秦朝与秦始皇-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秦始皇的统一和对外扩张5. 汉朝与汉武帝-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 汉武帝的扩张和对外关系第四章:南亚的种族交融与东南亚的海洋文明1. 南亚次大陆的种族交融- 阿育王和他的帝国- 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2. 印度教与佛教-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和特点- 佛教的创立和教义3. 东南亚的海洋文明- 吕宋王国和爪哇王国的兴起- 马六甲王国的繁荣第五章:西亚、地中海世界- 古代西亚的兴起与发展- 斯巴达、雅典的兴起与跌宕起伏- 亚历山大大帝与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 古罗马的兴起与扩张- 地中海文明的传播与融合第六章:古代中国的交通与通商1. 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 商贸交流:陆上商道、水上交通和驿站的建设 -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文化融合2. 中国古代对外通商-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 对外贸易的方式和商品:丝绸、茶叶、瓷器等3.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封闭政策和开放政策的转变- 明代的海禁政策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各个国家的兴起和衰落、交通与通商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级中学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Ⅰ)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课)1.约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

2.分封制: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把土地和人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分封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奴隶制国家政权)④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3.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①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结合,使其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②等级森严。

③以血缘为纽带,确定权利分配方式。

(2)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史实;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课)1.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

2.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

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特征:皇权至上。

3.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4.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5.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列举唐三省六部制及宋朝分割相权等措施,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列举汉朝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3课)1.唐朝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宋朝设立中书门下省,后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皇权不断加强。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总结词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阶段,探索发展道路的历程曲折而艰辛。
详细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此后,中国开 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德意志帝国通过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皇帝掌握实权, 议会拥有立法权。
04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 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 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 理都造成沉重打击。
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的颁布
法国大革命为共和政体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人权宣言》强调了人权、自由、平等原 则。
1875年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正式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共和制 。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CONTENTS
•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与发展 •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0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甲午战争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签订 《马关条约》,中国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世袭制: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西周---嫡长子继承制;2.分封制宗法制 :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3、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扩大周的疆域。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齐、鲁、燕、卫、宋、晋权利和义务:受封者权利——世袭的统治权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其他: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形成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由宗法决定的严密等级。

影响: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如孝道,宗亲观念的形成(家谱、祭祖)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六王毕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北击匈奴蒙恬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统一岭南地区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皇帝制度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实质:君主专制(2)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丞相助手监察百官(3)郡县制最大的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一、古代文明与历史起源1. 人类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 人类社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2. 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农业文明的兴起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文字的发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城市文明的形成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及其主要城市国家的特点和贡献- 古埃及文明以及其主要城市国家的特点和贡献4.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印度古代社会的分工和阶级5.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演变- 古代中国的文字、科技、文化及其贡献二、古代帝国时代的兴起与发展1. 秦帝国的统一-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建设成就- 秦始皇统一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政策2. 汉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政策- 东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政策3.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发展- 共和制度下罗马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点- 帝国制度下罗马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点4. 印度的古代帝国- 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点- 印度古代帝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点5. 古代帝国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古代帝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三、商贸与交流的发展1. 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起点、途经地和终点- 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2. 海上丝绸之路- 蓬莱航线的开通及其对海上贸易的影响- 槟榔之路的开通及其对海上贸易的影响3. 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 罗马帝国与汉朝的外交往来及其影响- 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的渴求和贸易4. 东亚文化交流- 东亚各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佛教的传入与东亚文化的传播四、古代思想与文化的变革1. 古代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思想的起源地点和时间- 古代思想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2. 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3. 道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道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4. 墨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墨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5. 文化的多元性与交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文化的多元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五、奴隶社会的灭亡与封建社会的兴起1. 奴隶制度的灭亡-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及其造成的灭亡- 奴隶制度灭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 封建社会的兴起- 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特点及其形成和演变- 封建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一夫多妻制的形成与封建家族的兴盛- 一夫多妻制的起源和发展- 封建家族的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及其特点4. 封建等级制度与社会分工- 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社会分工的特点和影响六、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1. 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其影响- 古代农业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 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 古代冶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冶铜、冶铁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中国古代科技的创新与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的创新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在农业、冶金、纺织等方面的贡献4. 古代中国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古代中国文化的起源和特点- 古代中国文化的兴盛和交流综上所述,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内容包括古代文明与历史起源、古代帝国时代的兴起与发展、商贸与交流的发展、古代思想与文化的变革、奴隶社会的灭亡与封建社会的兴起、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等主要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四.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主要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性质变化:由农民革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7、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台湾问题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1979年全国人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

1990年和1991年海峡两岸分别建立了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基会、海协会)实行经济政治对话。

1995年江总书记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二.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日战争。

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3、抗日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4、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认真抗日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5、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日。

6、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0多万同胞被日本鬼子杀害。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实确凿,铁证如山。

7、1940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9、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

10、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日。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二. 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历史意义);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的结局: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9、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

三.1、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2、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3、中共一大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4、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5、标志国共合作形成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6、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7、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8、成为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遵义会议;四. 1、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洛川会议2、八路军创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聂荣臻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3、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 1、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式提出是在:1964年第三届人大周恩来提出的;5、中共领导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6、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二. 1、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是:刘少奇冤案三. 1、香港澳门回归日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2、1990年和1991年台湾与大陆分别成立民间团体进行对话,他们是:台湾的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大陆的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1、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4、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1955年万隆会议;二.1、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月联大26届会议;2、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事件是:美国乒乓球队访华;3、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是:1978年底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4、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是: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后邓小平访问美国;6、日本与中国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三.1、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2、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3、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加强了: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系;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1、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重要改革时期,依次分别是: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3、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什么改革时期:伯利克里改革时期;二.1、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2、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民法大全》;3、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4:罗马法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等;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 1、17世纪初统治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属于什么王朝:斯图亚特王朝;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迄时间为:1640年、1688年;3、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4、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5、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责任制内阁;6、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哪三位一体的混合物: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7、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特点是:保留君主,议会掌权;二.1、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间是:1775年;2、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3、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4、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源于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的三权分立思想;5、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与权力分别为: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6、美国政体特点是: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三.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2、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3、法国共和制度确立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4、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分裂;5、德意志统一过程中起到中心作用的邦国是:普鲁士邦国;6、提出“铁血政策”采用王朝战争方式统一德意志的是:普鲁士邦国宰相俾斯麦;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1、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英国;2、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是:傅立叶、欧文、圣西门;3、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5、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共产党宣言》;6、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二.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2、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3、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4、提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苏俄;6、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三.1、建国初巩固政权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国领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3、一五计划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4、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农业基本实行合作化的时间是:1955年底;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1、奠定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框架的是:雅尔塔体系;2、冷战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北约的建立;3、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表现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政权的扩展,经济上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军事上的华约组织的建立;二.1、欧共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2、二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是在:1956年到1973年;3、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4、新中国建立后出现三个经济振兴时期是:1949到1957年,1956年到1966年,改革开放以来;三.1、东欧剧变发生时间:1989年;2、苏联解体发生时间:1991年;3、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波兰;4、标志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苏共被排挤出政权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5、欧洲联盟建立于:1993年底;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是: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包括了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