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提纲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导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二、商品和货币(1)商品①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③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从具体形态考察)与抽象劳动(特指人脑力/体力的支出)。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2)货币①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②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①基本内容与要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主要作用: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论述: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提纲
一、导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二、劳动价值论
-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和内涵
- 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规律
- 利润的来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
三、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矛盾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四、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转化
-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意义
- 剩余价值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 剩余价值转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五、经济危机
- 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六、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七、全球化与发展问题
- 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
-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球视野和发展思路
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包含了该学科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复习时可以根据提纲逐一深入学习,并结合相关案例和实践进行综合掌握。

祝您复习顺利!。

政治经济学提纲

政治经济学提纲

政治经济学提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探究政治力量如何影响经济和社会,以及经济体系如何影响政治。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资本家占主导地位的私有制经济,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经济形态。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利益的追求和私有财产的保护,这种制度对企业和市场实行自由和竞争的规律,这种规律会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平。

政治经济学不仅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缺陷,还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危机的原因。

2.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探讨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拥有广泛的权力,它可以实施州扶持政策,税收政策和贸易政策等手段来控制或影响市场的运行。

政治经济学还研究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3.国际贸易与发展国际贸易和发展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领域,国际贸易的规则和制度可以影响着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RESPONSIBILITY,开发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将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努力。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它研究的是经济总体性的问题,如GDP,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

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内个体、公司、产业等问题,它重点研究市场机制,市场的行为、市场规则以及市场竞争的特点等问题。

3.历史政治经济学历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政治、历史等多个领域相互关系和影响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历史事件、政策和制度的分析,探究它们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4.制度分析制度分析是指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作出评价和改进的方法。

制度分析通过对制度内的权力关系、资源分配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做出合理调整。

政治经济学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备的理论考察,我们需要继续加深其研究,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汇总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汇总


②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表 现在: • 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 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 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 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 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 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 • • 小
(二)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在现有社会正 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 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 间。 • 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关系。 •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 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 • •
一、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论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 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体现一定的社 会生产关系。 •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 (1)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 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 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 ①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 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 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 用价值之中。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题型及分数比例:一、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

二、多项选择题(四个选项,10题10分)。

三、辨析题(2小题14分)。

四、简答题(3题21分)。

五、计算并回答问题(1大题20分)。

六、材料分析题(1题15分)。

各章重点问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出发点和任务。

2、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4、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6、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7、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8、生产资本两种划分的区别。

9、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于价值增殖有何重大影响?10、试比较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

11、利润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

12、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区别。

13、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和确立的原因。

1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16、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7、现代市场体系的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18、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和政策。

1、如何计算中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2、剩余价值率的计算。

3、预付资本总周转、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量的计算。

4、利润率的计算。

5、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计算。

计算题答案:1、年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销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所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

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货币贬值后每元纸币的购买力降低了多少?(1)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实现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商品价格-互相抵销支付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1400-350+400-250)/8= 150(亿元) (2)设货币贬值后每元值X,则:150:X =200:1=0.75(元) 购买力降低:1-0.75=0.25元2、某钢笔厂资本家雇佣工人80名,每天共支付工资160元,消耗生产资料240元。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①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2、什么是经济规律?它的客观性表现在什么地方?答: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并随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3、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答: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

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

②可以革新、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③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

④可以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从而有利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章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⑴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属性。

劳动的社会性要求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的需求,而劳动的私人性又往往使商品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发生矛盾。

⑵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些矛盾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价值规律为什么自发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答:商品生产者改进了生产技术,改善了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可按照社会价值销售商品,就可获得较多盈利;反之,就会收入较少,不能盈利,甚至亏本。

政治经济学提纲一商品和货币怎样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

政治经济学提纲一商品和货币怎样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

政治经济学提纲一商品和货币1.怎样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综上所述,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2.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因而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社会劳动。

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都是他们个人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私人决定。

所生产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

因此,他的劳动是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提纲

政治经济学提纲

第一章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定目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其发生变化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3、生产过程三要素(1)劳动——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

(2)劳动对象——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即劳动加工的对象。

天然存在的:矿藏、森林。

劳动的生产物:钢材、棉花。

(3)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4、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劳动过程和社会过程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生产,人们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生产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劳动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社会过程,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5、社会生产(1)人——自然——生产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必须具备三个要素①劳动者: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取得满足自身或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②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③劳动资料: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X科学技术(2)人——人——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广义的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

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价值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竞争与垄断-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4. 政治经济学的政治体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5. 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视野-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

2.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

3.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研究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实际运用的理解。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政治经济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论》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占总成绩15%)。

2. 期中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3. 课程论文:撰写一篇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占总成绩25%)。

4.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七、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助教:XXX八、其他要求1. 学生参加课程前需提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课程作业和论文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

3. 学生应保持课堂纪律,不得影响他人学习。

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安排仅供参考,教学团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政治经济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大纲
第一节出产体例与经济轨制
出产力与出产关系
经济轨制及其类型
第二节商品与货泉
商品
货泉
价值纪律
第三节本钱与残剩价值
货泉转化为本钱
残剩价值的出产进程
本钱主义轨制下的人为
第四节本钱堆集
本钱主义再出产与本钱堆集
本钱无机组成和绝对生齿多余
第五节本钱的畅通进程
本钱的轮回
本钱的周转
社会本钱的再出产和畅通
第六节残剩价值的朋分与国平易近支出分派
利润战争均利润
贸易本钱和贸易利润
假贷本钱和利钱
本钱主义地租
本钱主义国平易近支出分派
第七节本钱主义成长的汗青趋向
本钱主义根基矛盾
本钱主义经济危机
本钱主义必定衰亡。

Lesdso高中政治经济学提纲

Lesdso高中政治经济学提纲

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一、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货紧缩。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1、货币与财富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币。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人们在日常经济往来中,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帐结算。

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结算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更简便、实用、高效和安全。

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3、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政治经济学提纲

政治经济学提纲

1.政治经济学:英国,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2.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①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④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⑤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4.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5、商品的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6.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就是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9.简单劳动:指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的劳动10.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必须借助于价格标准来完成)11.第一、二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社会末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12.货币的形式: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主要包括银行券、支票存款、电子货币等形式)13.货币层次:MO:现金,本币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货币,MO+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M2:狭义货币和准货币,M1+一定期限内(三个月到一年之间)的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M3:广义货币,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中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Mo:本币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M1:MO+能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信托存款、委托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等其他存款)。

政治经济学(有答案)

政治经济学(有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单项选择题:1.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C )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B.国家的干预来实现C.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D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3.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B)A.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资料B.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重要D.生产资料生产周期比生活资料生产周期长4.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A )A.国际分工的发展B.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C.经济全球化D.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 )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B.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6.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是(A)A.金融市场B.信息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D.消费品市场7.在三次产业的划分中,第一产业是指(A )A.农、林、牧、渔业B.工业和建筑业C.服务业D.商业8.宏观经济是指(C)A.个量经济活动B.企业或居民的经济活动C.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D.某个地区的经济活动9.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10. 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D )A. 商品关系B. 协作关系C. 家庭关系D. 生产关系11.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D )A. 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状况B. 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性质C. 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水平D. 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12. 社会再生产是( D )A. 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B. 消费资料生产和生产资料生产的统一C. 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3.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即( B )A. 货币资本的价值B. 社会总产值C. 流通资本的价值D. 商品资本的价值14.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D )A. 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B. 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C. 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D.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5. 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 D )A. 效率优先B. 等价交换C. 合理分配D. 公平竞争16.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 C )A. 剩余价值B. 商品的价值C. 超额剩余价值D. 可变资本的价值17.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 A )A. 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 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C. 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D. 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18.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D )A.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C. 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9.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得以进行,其前提条件是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 B )A.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B. 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C. 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D.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对新增加的生产资料的需要20.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两个历史阶段是( C )A. 资本原始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B.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1. 在垄断阶段垄断银行资本的新作用是( C )A. 简单的借贷中介人B. 给借贷双方提供货币资金的服务C. 变成万能的垄断者D. 向工业企业提供大量贷款2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D )A. 既相互控制,又相互反控制B. 既相互剥削,又相互反剥削C. 既相互利用,又相互颠覆D. 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2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 B )A. 过渡性的办法B. 基本经济制度C. 权宜性的措施D. 市场经营方式24. 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是( C )A.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B. 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C. 社会主义公有制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25. 我国的各种生产要素按照它们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收入分配,这里的"贡献"是指( A )A. 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用价值中的贡献B. 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C. 生产要素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中的贡献D. 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贡献26.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所采取的方式是( A )A. 渐进式改革B. 激进式改革C. 休克疗法D. 改良式改革27. 培育和规范我国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 A )A. 生产要素市场B. 商品市场C. 消费品市场D. 房地产市场28.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是继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之后在( B )A. 整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中的分配B. 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C. 整个非物质生产部门中的分配D. 整个社会消费和个人消费领域中的分配29. 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B )A. 培育市场体系B. 实行政企分开C. 加强经济管理D. 优化产业结构30. 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应重视完善和主要运用( B )A. 行政调节手段和法律调节手段B. 经济调节手段和法律调节手段C. 法律调节手段和指令性调节手段D. 指令性调节手段和经济调节手段31. 我国国家宏观调控与企业微观运行的结合点是( D )A. 合同B. 财政C. 银行D. 市场32. 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 A )A.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B. 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C.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D. 较高水平的信息化社会33.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的一项( A )A. 长期基本国策B. 暂时性的措施C. 短期权宜之计D. 具体外贸政策34. 我国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所必须坚持的对外开放的战略是( B )A. 大力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B.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C. 扩大利用外国资金D. 加强对外经济援助二、多项选择题:1. 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ACD)A. 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B. 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C. 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D. 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E. 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2.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是( ABCD )A.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B. 第一产业质量日益提高C. 第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D. 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E. 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3.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所经过的阶段是( ACD )A. 购买阶段B. 循环阶段C. 生产阶段D. 销售阶段E. 周转阶段4.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在于( ABCDE )A.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B. 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C. 剩余价值率表明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明资本增殖程度D. 两者反映资本与剩余价值的不同关系E. 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5.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ABCD )A.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B. 国家享有所有者权益C. 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D. 国家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E. 国家制定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6. 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以便实现( ABCD )A. 工业化B. 经济的社会化C. 经济的市场化D. 经济的现代化E. 人口增长的计划化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 ABCDE )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B. 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C. 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D. 经济发展的动力E.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8. 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是( ABCDE )A. 统一的市场B. 开放的市场C. 竞争的市场D. 有序的市场E.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市场9.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我国( ABCD )A. 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B. 发展中的严重约束C. 相对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D. 现代城市工业发展所受到的制约E. 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0.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的特征是( BCD )A. 灵活性B. 全局性C. 根本性D. 长期性E. 暂时性11.价值规律的作用有(ABC )A.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B.自发调节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C.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D.引起货币贬值E.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2.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市场经济模式可以分为(ABC)A.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B.垄断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C.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D.完全垄断的市场经济模式E.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模式13.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三个要求,即(ACE )A.资金占用要少B.资金占用要多C.成本支出要少D.成本支出要多E.有用成果多三、判断正误题: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政治经济学》学习大纲

《政治经济学》学习大纲

《政治经济学》学习大纲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一章商品和货币第一节商品经济的性质和特征一、自然经济的性质和特征(一)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二)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表现为直接的人类自身之间的关系二、商品经济的一般性(一)商品经济的含义(二)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1.商品经济具有平等性2.商品经济具有独立性3.商品经济具有竞争性4.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三、商品经济的类型(一)简单商品经济(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第二节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劳动的二重性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时在数量上的比例。

(三)价值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统一的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矛盾的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属性,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在一定的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力的支出,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两者是统一的;另一方面有是矛盾的。

(二)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3.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政治经济学 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 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1、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B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C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D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答案:B2、资本总公式是()。

A、 G-W-GB、 G-W-G’C、 W-G-WD、 W-G-W’答案:B3、货币资本买卖的市场价格是()。

A、利润B、利息率C、平均利润率D、利润率答案:B4、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支出政策的是()。

A、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措施B、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C、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D、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答案:D5、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何消费的矛盾B中间阶级和垄断大资本家的矛盾C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答案:C6、目前我国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

A、集体经营B、国家经营C、个体经营D、家庭承包经营答案:D7、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来划分的。

A、所有制的性质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承担的法律责任C、企业的规模D、企业的经营方式答案:B8、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

A应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较快的增长速度B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经济效益越好C只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效益就必然会好D应该在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答案:A9、国民生产总值是指()。

A、一国国民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B、一国国民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C、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示的最终产品的总和D、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生产的用货币表示的物质产品的总和答案:C1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是实行()。

A、进口替代B、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C、出口导向D、出口替代答案:B11、超额利润是( )。

A、商品的价值高于生产成本的差额B、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平均利润高于剩余价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答案:B12.资本主义银行垄断的形成,使银行具有了新作用,这个新作用是( )。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价值1.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能用来交换)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及价值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使用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就具有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

(两种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原因就在于交换双方的价值是相等的。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由人们劳动所创造。

劳动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商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是物化的社会劳动)劳动表现为价值,人们以价值来交换商品,实际上就是交换劳动。

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体现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这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

)(补充:各种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知识价值论,要素价值论)两者关系:从现象形态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要素的统一;从本质内涵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的统一。

商品是两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交换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矛盾性: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

其次,商品交换是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分离而实现,即买卖结束,卖方实现价值,买方实现使用价值。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篇: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导论要点:1.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官,吴)2.怎样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蒋)与方法(all)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政治经济学发展(P4 蒋)第一章商品与货币要点:1.使用价值、价值(官,吴)2.抽象劳动、具体劳动(all)3.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矛盾(all)4.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职能(all)5.货币的本质、流通规律(官,吴)6.什么是价值规律(官,吴)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对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发展有何作用?(all)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要点: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官,吴)2.资本总公式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官,吴)3.绝对、相对、超额剩余价值产生原因,试做比较,阐述起技术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官,吴)4.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官)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要点:1.资本有机构成(官,吴)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all P108)3.如何看待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关系(官,吴)4.相对过剩人口怎样形成的?(官、吴)5.为什么说失业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现象?(吴)6.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蒋 P71)第四章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要点:1.资本循环的特征(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态的统一)(all P90)2.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all P99)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要点:1.什么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根源是什么?(all P116)2.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官 P105)第六章剩余价值分配要点:1.商业资本、商业利润、银行资本、银行利润(官,吴)2.实际资本、虚拟资本(all)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有何变化(吴)4.地租的本质是什么?试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的产生的条件及原因(官,吴)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要点:1.垄断如何形成的?(官,吴)它具有哪些组织形式(吴)2.什么事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官,吴)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极其原因(蒋)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初级阶段要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任务(all P211)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官,吴)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极其理解(all P233)3.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蒋)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要点:1.为什么说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吴,官P256)2.联系实际解读现代企业制度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吴)第十二章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行与居民消费要点:1.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all P292),兼顾效率与公平?(官,吴 P291)2.劳动与资本收入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之间的地位、相对重要性(吴)3.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蒋 P296)4.深化我国社保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蒋P300)第十三章宏观经济运行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要点:1.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吴,官P357)2.宏观调控的政策与目标(吴,官)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要点: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何联系与区别?(吴,官P378)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机制(蒋)论述1相对m,绝对m,超额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提纲
前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第一节商品
第二节货币
第三节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2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二、资本积累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资本有机构成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3、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4、相对过剩人口
5、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第四章资本循环与周转
第一节资本循环
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第二节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一节利润和平均利润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
第三节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
第七章资本社会化与国内垄断
第八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概述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户第十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二节个人收入分配
第三节社会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