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导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二、商品和货币(1)商品①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③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从具体形态考察)与抽象劳动(特指人脑力/体力的支出)。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2)货币①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②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①基本内容与要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主要作用: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论述: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提纲
一、导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二、劳动价值论
-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和内涵
- 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规律
- 利润的来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
三、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矛盾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四、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转化
-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意义
- 剩余价值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 剩余价值转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五、经济危机
- 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六、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七、全球化与发展问题
- 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
-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球视野和发展思路
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包含了该学科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复习时可以根据提纲逐一深入学习,并结合相关案例和实践进行综合掌握。
祝您复习顺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终极版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概念: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1、在西方文化中:最先使用经济一次的是古希腊(奴隶制国家)2、14—15世纪:重商主义研究视野集中于流通领域代表人物【法】蒙克莱田代表作是《献给国王和土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本书中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主要观点:(1)财富就是黄金,对黄金的渴望,想方设法获取金银。
(2)早期①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积累货币财富②在贸易上多卖,少买或者不买——货币差额论晚期:国家应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一边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
但在对外贸易中要遵循“出超”的原则——贸易差额论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是在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时候开始的。
3、古典政治经济学(不管部门的特点,把一切财富的生产和分配都看成研究对象)(一)法国重农主义首先把研究对象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代表人物:(1)布阿吉尔贝吉(2)魁奈英国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1)威廉配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2)亚当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第一次把经济知识作为一个体系丰富发展起来)主要思想:经济自由放任主义(思想核心)(3)大卫李嘉图:主要作品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二、研究对象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由劳动者、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物)构成。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规律一、商品经济(一)概念: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二)出现的条件: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剩余产品的私有化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一)使用价值(自然属性)1、概念: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商品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含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含答案完整版)对象:资本主义的⽣产关系,⽬的是揭⽰资本主义关系产⽣、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中⼼:剩余价值体系:第1卷“资本的⽣产过程”中⼼是分析剩余价值的⽣产问题,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资本积累理论。
第2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包括资本的循环理论、资本的周转理论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产理论。
第3卷“资本主义⽣产的总过程”中⼼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包括平均利润和⽣产价格理论、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理论,并批判了“三位⼀体”公式。
第4卷“剩余价值理论”中⼼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理论史,主要评述了李嘉图及其前后的政治经济学。
⽅法:唯物辩证法意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变⾰,具有⾼度的科学性和巨⼤的理论意义。
⼀、它是⼀部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是⽆产阶级⾰命运动的基本原理,是⼯⼈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强⼤武器,具有巨⼤的⾰命意义。
⼆、它是⼀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唯物史观的典范,是活的辩证法,它仍然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三、它是⼀部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的主要的著作,它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在揭⽰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同时,不仅直接揭⽰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系列规律,⽽且揭⽰了⼈类社会普遍适⽤的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四、它是改造世界观的强⼤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在于把价值归结为⼈与⼈的社会关系并将这种社会关系视为历史运动的结果,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
⾸先,严格区分了价值和使⽤价值,认为商品虽然是价值和使⽤价值的对⽴统⼀,但经济学只在使⽤价值作为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范围内关注使⽤价值,此外,经济学不研究使⽤价值,即不研究物的效⽤。
这就在价值论中彻底排除了⼈与物的关系。
其次,严格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价格),这是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发展。
在考察交换价值时,他第⼀次把价值从交换价值抽象出来。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汇总
•
②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表 现在: • 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 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 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 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 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 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 • • 小
(二)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
•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在现有社会正 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 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 间。 • 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关系。 •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 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 • •
一、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论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 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体现一定的社 会生产关系。 •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 (1)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 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 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 ①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 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 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 用价值之中。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精华版讲解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价值1.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能用来交换)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及价值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使用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就具有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
(两种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原因就在于交换双方的价值是相等的。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由人们劳动所创造。
劳动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商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是物化的社会劳动)劳动表现为价值,人们以价值来交换商品,实际上就是交换劳动。
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体现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这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
)(补充:各种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知识价值论,要素价值论)两者关系:从现象形态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要素的统一;从本质内涵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的统一。
商品是两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交换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矛盾性: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
其次,商品交换是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分离而实现,即买卖结束,卖方实现价值,买方实现使用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所有翻印必究●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基本知识:1.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马政经是以严密的科学性和鲜明的阶级性的内在统一为其显著特征的科学。
2.劳动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人们的劳动过程,即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劳动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是指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劳动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生产条件。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借以实现劳动目的的物质载体。
劳动要素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运用劳动资料开发自然资源,生产物质财富的现实力量。
是由劳动过程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构成的物质系统。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规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着重大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能够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积极影响来加速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就会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消极影响来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综合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政治经济学教学资料》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do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的出发点。
对象:生产关系。
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2.商品的定义、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原理及其意义。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它解决的是人与之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但它并不是所生产的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P30)劳动二重性的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创立使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进而为资木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P30商品的价值量:乂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方面。
它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P3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32 (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负相关)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
P32、33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屮,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职能:价值尺度(基本)、流通手段(基本)、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量进行。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简单了解,考试不做要求)第二章商品和货币第一节商品经济一、商品经济的内涵1.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它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三、商品经济的特征和历史进步性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2.商品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商品经济与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克服了自然经济的诸多弊端,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形态。
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自然经济无法比拟的作用。
第二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1)使用价值就是物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①是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②是社会的使用价值;③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和价值(1)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经济关系。
(3)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二者是商品缺一不可的因素;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1.经济规律的三个层次:①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②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于几个社会的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市场竞争规律等③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规律,如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剩余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按劳分配规律2.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P16答: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
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3.生产力的作用P22 P264.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②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③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5.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6.资本的含义:资本是价值的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特点有①增殖性②运动性③返还性④风险性7.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关系P69① 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能使单个资本的规模增大,并且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资本积聚使单个资本增大,增强了资本的竞争力,有利于它在竞争中加快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又使单个资本具有更大的增殖能力,促进资本积累并推动资本积聚。
② 区别:⑴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资本集中则不。
⑵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集中则很少会⑶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只能改变资本的结构和质量。
⑷资本集中扩大资本规模的速度比资本积聚快。
8.例题(计算题,关于资本周转速度的测算)P789.信用的作用P94信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功能:①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从而改变资源的分配结构,推动社会资源的有优化配置②信用可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大企业得以迅速建立和发展③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并使非现金结算得到发展④信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⑤信用推动经济增长,是经济活动与交易日益信用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⑥信用有限的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通过信用工具及其衍生工具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干预,促使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消极功能:①信用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②信用还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③信用刺激投机10.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P103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客观基础,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发展的必然产物。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2、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劳动资料:是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
7、劳动对象:是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8、劳动力:活的人体中存在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9、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产的劳动产品。
10、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1、价值: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2、具体劳动: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有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就是有用劳动,又称为具体劳动。
13、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劳动生产率:作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效率。
16、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7、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19、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20、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既有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21、社会分工:是指劳动的分工,及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
22、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1.什么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试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3.商品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4.为什么说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5.怎样理解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7.简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8.简述货币的职能是什么?9.商业信用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10.银行信用有什么特点?较之商业银行有什么进步?11.论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12.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3.怎样理解价值增殖过程是到达并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14.借贷资本有什么特点?15.什么是级差地租?什么是绝对地租?16.为什么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17.论垄断的作用。
18.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9.试述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0.论资本主义国有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性质与作用。
21.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2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3.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2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5.如何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27.怎样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28.试论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的功能及长处和短处。
29.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0.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
31.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2.论述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规律。
33.市场竞争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34.试述市场竞争风险的决定因素与作用。
35.试述价格的基本功能与价格机制。
36.简述微观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37.资产和资本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38.什么是虚拟资本?它与实在资本的关系怎样?39.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关系怎样?40.加快资本周转有什么作用与意义?4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什么会发生资本重组?42.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43.44.45.46.47.48.49.50.51.52.53.54.对外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是什么?简答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哪些?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如何进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有哪些?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怎样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三、商品经济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四、商品两因素的关系五、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六、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七、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八、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九、商品二重性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十、货币的职能和基本职能十一、决定和影响价值的因素十二、商品价值规律和货币的流通规律十三、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及其不违背价值规律的原因十四、价值规律的作用十五、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一、货币与资本的区别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其价值决定因素和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五、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的形成过程、价值的增值过程六、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七、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质八、剩余价值的分配九、剩余价值和利润率的关系十、决定利润高低的因素十一、平均利润的形成十二、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及其不违背价值规律的原因十三、商业利润、银行利润的来源及实现途径第三章资本的运行一、资本职能形态其职能二、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必要条件三、资本周转时间的内容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和特点五、两种资本划分的区别六、预付资本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公式七、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剩余价值的影响八、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九、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十、关于社会资本简单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的八个公式及其经济意义十一、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的原因,垄断竞争的特点,垄断条件上竞争机制作用的新变化十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十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调整情况及实质十四、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复杂性十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十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新特点十七、垄断价格的新特征及其不违背价值规律的原因十八、垄断利润的实现途径十九、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十、银行地位的新变化和金融资本统治的主要手段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二、社会主义的本质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与实现形式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各自的特点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六、正确认识股份制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股份合作制的特点八、深刻认识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九、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于体现十、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格局十一、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十二、现阶段参加分配的要素及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质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十四、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三、正确认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和特点四、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六、企业的组织形式及公司企业的特点(总特点和具体特点)七、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的特征八、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改革的内容九、市场的功能、地位及作用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性质和内容十一、价格体系的内容、价格合理的标准和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十二、现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十三、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十四、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十五、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险的特征与构成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的原因二、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实质和主要原因三、区域经济集团的组织形式四、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矛盾的表现和经济调的形式七、国际经济旧秩序和新秩序各自的内容八、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的手段十、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战略格局十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挑战十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措施十三、正确处理对外开放的关系十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1、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B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C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D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答案:B2、资本总公式是()。
A、 G-W-GB、 G-W-G’C、 W-G-WD、 W-G-W’答案:B3、货币资本买卖的市场价格是()。
A、利润B、利息率C、平均利润率D、利润率答案:B4、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支出政策的是()。
A、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措施B、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C、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D、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答案:D5、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何消费的矛盾B中间阶级和垄断大资本家的矛盾C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答案:C6、目前我国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
A、集体经营B、国家经营C、个体经营D、家庭承包经营答案:D7、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来划分的。
A、所有制的性质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承担的法律责任C、企业的规模D、企业的经营方式答案:B8、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
A应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较快的增长速度B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经济效益越好C只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效益就必然会好D应该在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答案:A9、国民生产总值是指()。
A、一国国民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B、一国国民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C、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示的最终产品的总和D、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生产的用货币表示的物质产品的总和答案:C1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是实行()。
A、进口替代B、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C、出口导向D、出口替代答案:B11、超额利润是( )。
A、商品的价值高于生产成本的差额B、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平均利润高于剩余价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答案:B12.资本主义银行垄断的形成,使银行具有了新作用,这个新作用是( )。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价值1.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能用来交换)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及价值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使用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就具有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
(两种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原因就在于交换双方的价值是相等的。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由人们劳动所创造。
劳动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商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是物化的社会劳动)劳动表现为价值,人们以价值来交换商品,实际上就是交换劳动。
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体现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这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
)(补充:各种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知识价值论,要素价值论)两者关系:从现象形态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要素的统一;从本质内涵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的统一。
商品是两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交换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矛盾性: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
其次,商品交换是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分离而实现,即买卖结束,卖方实现价值,买方实现使用价值。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8,8,9)商品两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1)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
b)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2)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两因素及其关系?(1)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a)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b)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效用(2)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a)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因为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动力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b)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交换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
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资本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是如何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1)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不是物,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2)a)在生产过程中,只改变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未改变自身价值量的那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价值叫不变资本。
b)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价值量增长的那部分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叫可变资本。
c)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在价值增值中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1)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主义制度就是榨取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制度(2)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成度提供科学依据。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篇: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导论要点:1.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官,吴)2.怎样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蒋)与方法(all)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政治经济学发展(P4 蒋)第一章商品与货币要点:1.使用价值、价值(官,吴)2.抽象劳动、具体劳动(all)3.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矛盾(all)4.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职能(all)5.货币的本质、流通规律(官,吴)6.什么是价值规律(官,吴)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对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发展有何作用?(all)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要点: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官,吴)2.资本总公式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官,吴)3.绝对、相对、超额剩余价值产生原因,试做比较,阐述起技术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官,吴)4.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官)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要点:1.资本有机构成(官,吴)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all P108)3.如何看待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关系(官,吴)4.相对过剩人口怎样形成的?(官、吴)5.为什么说失业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现象?(吴)6.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蒋 P71)第四章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要点:1.资本循环的特征(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态的统一)(all P90)2.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all P99)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要点:1.什么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根源是什么?(all P116)2.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官 P105)第六章剩余价值分配要点:1.商业资本、商业利润、银行资本、银行利润(官,吴)2.实际资本、虚拟资本(all)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有何变化(吴)4.地租的本质是什么?试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的产生的条件及原因(官,吴)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要点:1.垄断如何形成的?(官,吴)它具有哪些组织形式(吴)2.什么事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官,吴)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极其原因(蒋)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初级阶段要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任务(all P211)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官,吴)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极其理解(all P233)3.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蒋)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要点:1.为什么说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吴,官P256)2.联系实际解读现代企业制度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吴)第十二章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行与居民消费要点:1.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all P292),兼顾效率与公平?(官,吴 P291)2.劳动与资本收入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之间的地位、相对重要性(吴)3.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蒋 P296)4.深化我国社保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蒋P300)第十三章宏观经济运行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要点:1.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吴,官P357)2.宏观调控的政策与目标(吴,官)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要点: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何联系与区别?(吴,官P378)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机制(蒋)论述1相对m,绝对m,超额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初。
2.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完成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
5.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第二章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7.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8.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劳动对象。
9.运输原材料的汽车不属于劳动对象。
10.构成生产资料的因素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
1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现在生产力中人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联系。
13.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14.生产力性质是由生产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
15.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
16.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于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形成初期。
17.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劳动者在分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协同劳动就做复杂协作。
18.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是结成一定社会关系进行的。
19.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20.在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起主导的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21.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22.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23.一般而言,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25.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是指人们必须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6.经济规律既然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那么可以存在集中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2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28.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9.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30.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
3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生产工具的发展。
3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33.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后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前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
3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5.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6.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37.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经济规律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38.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主要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三章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新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够补偿在生产中所消耗掉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种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
3.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简单再生产。
4.按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扩大再生产可划分为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5.生产资料生产部类和消费资料生产部类的比例属于综合性比例。
6.下列属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是生产和消费的比例。
7.国民经济中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及其分部门之间的组合构成状况,以及它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指的是产业结构。
8.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划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部门的依据是按生产的产品性质和生产方法的不同。
9.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商业和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
10.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增长。
11.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表现为一年当中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1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是国民生产总值。
13.国民收入在价值上等于从社会总产值中减去同期内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以后的那部分价值。
14.能够反映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的综合指标是国民收入。
15.国际上通常使用的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活动总成果的重要综合性经济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
16.关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的公式表示正确的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17.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经济因素是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8.外延型经济增长既可属于粗放型增长,又可属于集约型增长。
19.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属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20.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
21.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22.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社会总产值。
23.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
24.任何社会的再生产从其内容看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5.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属于外延扩大再生产。
26.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外净要素收入的差额为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章1.商品生产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
2.在社会分工条件下,通过产品的直接交换来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产品交换经济。
3.下列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正确理解是一种商品可以由多种使用价值。
4.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是又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5.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使用价值。
6.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商品的价值。
7.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
8.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9.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的劳动是具体劳动。
10.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
11.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合称。
12.在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中,能够凝结成或创造出新价值的是抽象劳动。
13.在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中,将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商品价值中的劳动是具体劳动。
14.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是简单劳动。
15.衡量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社会价值。
1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1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19.私人劳动在数量上不能够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可能面临亏损的局面。
20.货币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21.包含一定重量贵重金属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叫做价格标准。
22.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商品价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23.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是观念上的货币。
24.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前所充当的职能是流通手段。
25.“商品—货币—商品”中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26.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27.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28.以价值为基础形成价格,是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
29.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地额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
30.单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商品个别价值降低。
31.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都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
32.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经济。
3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4.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5.商品价格波动的基础是商品的价值。
36.商品生产者的活劳动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
第五章1.资源配置的任务是在不同时间、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之间分配资源使用的数量。
2.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特点是不同的。
3.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4.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式他不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
5.价格机制调节生产的作用是指调节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6.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及其趋于一致。
7.从供给方面来说,商品供求关系形成的基础是社会商品资源总量和结构。
8.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供求机制是通过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9.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10.调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信号主要是指价格信号。
11.竞争机制的作用以供求变化为条件。
12.所谓市场调节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
13.市场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场所、渠道和领域。
14.市场体系的内容包括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
15.在市场体系中最早发育成熟的市场是商品市场。
16.市场体系中既属于商品市场也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生产资料市场。
17.短期融资活动的市场属于市场体系中货币市场。
18.金融市场是随着信用的发展,适应资金流动的需要二形成的。
19.生产要素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媒介是劳动力市场。
20.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通过竞争实现的。
21.市场运行制度和规则体系的核心是实现竞争公平化的制度与规则。
22.介于国家与市场之间、市场与企业之间为市场供求双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是市场中介组织。
23.市场经济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
24.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
25.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26.根据不同的交易对象和特定的交易方式,市场体系可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27.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
28.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实现了资源配置目标中的社会效益。
29.在市场组织中会计师事务所属于市场中介组织。
第六章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
2.马克思所说的“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历史是指资本原始积累。
3.资本的总公式是:G—W—G'4.资本流通的根本特点是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发生价值增值。
5.G—W—G'这个公式适用于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6.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值的矛盾。
7.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重要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在生产过程中能产生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最根本特征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1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包括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新价值。
12.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13.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工人无酬劳动的产物。
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是他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