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西塞山怀古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专题五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整合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专题五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整合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咏史怀古诗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仅是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对咏史怀古类诗词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咏史诗常常用典,用典一般可以分为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等几种情况。

弄清一些历史典故的含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理解这类诗还要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心境.(一)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是咏史的动因,言志抒怀是最终的旨归。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一般先怀古,即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伤今,即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作者自我生存状况的感慨和思考。

(三)咏史怀古诗的写法咏史诗的写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

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

古诗中“以小见大”的写法一、理论讲解在以精练含蓄见长的诗歌创作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经常被诗家运用.也就是在表现重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是阖家赏月 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 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一年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 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 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3.析注释 由注释①②可知,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 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 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 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 首诗寄赠李儋、元锡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 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 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 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 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 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 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
古典诗词中的节令专用名词 1.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 达思家、想念的感情。例如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 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 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颈联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明确] 主人公有志而无奈,多病的身体加剧他的归隐 之念,百姓流亡的疾苦唤回他的济世之心,刻画了一位有 志而无奈、不甘窃位苟禄、进退两难的官员(诗人)形象。

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黯.然(àn)俸.钱(fènɡ)乱飐.(zhān)停滞.(zhì)B.薜.荔(bì) 瘴.江(zhànɡ) 金陵.(línɡ) 芦荻.(dí)C.寥.落(liáo) 羁.旅(jī) 珮缨.(yīnɡ) 干戈.(ɡē)D.蓬.乱(pénɡ) 吹笙.(shēnɡ) 羲.和(xī) 王濬.(jùn)答案 A解析“飐”应读“zh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道欲来相问讯..问讯:看望B.犹自..音书滞一乡犹自:仍然是C.肯.将衰朽惜残年肯:愿意D.吊影..分为千里雁吊影:形影相吊,孤独孤单答案 C解析肯:岂肯。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唐朝诗人韦应物曾前后在滁州、江州、苏州等地担任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

《寄李儋元锡》是其在滁州任上所作。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提倡者,并称“韩柳”。

《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永州八记》是其散文代表作。

C.韩愈,唐朝散文大师,字退之,祖籍昌黎,自谓郡望昌黎,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同柳宗元一路提倡古文运动,其散文代表作有《师说》、《马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春雪》等。

D.李贺自幼家贫,才华横溢,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却一生抑郁不得志,英年早逝,终年二十七岁。

他在《天上谣》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折表现出对那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的不满。

答案 C解析《春雪》是诗歌,不是散文。

4.按照下面一句话的意思,不改变原意,从头组合一个句子,要利用排比句式来表达。

唐朝很多诗人的诗歌,在神似、意境、形神兼备上很讲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西塞山怀古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西塞山怀古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整体感知: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诗歌,勇敢 地展现自己。
(二)初步把握诗歌情感。
由—黯—然、—伤—和
寒流
——
等词语可以感知本诗
感情基调是 伤——感 的,故朗读时应用 —降—调。
1诗的首联和颔联叙述了哪一历史 事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这一 事件?
写了西晋灭吴的历史事件,在对比之
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 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
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
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
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 势。
3赏析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
寒流” 两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起何 作用?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或许并不仅仅指上文 西晋王濬进攻东吴的事,金陵经历了若干的朝代的 兴亡,这样的兴亡交替都让后人浩叹,升起伤怀之 感,但金陵古城却“山形依旧枕汉流”,那么一个 国家兴衰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一个国家的兴衰起 决定作用的不是地势的险要而是人事的治乱。“江 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的《再过 金陵》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脚。
冬天,万木凋零、寒风刺骨,在人们的眼中是寒冷、萧瑟的代名词。其 实冬天只是位严厉的老师,默默地给生命以考验。雪莱说:“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 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最终迎 来了自己的春天。史铁生虽然双腿瘫痪,却能坚持写作,用睿智的言辞,照 亮了许多人日益幽暗的心。霍金,全身瘫痪,不能言语,他承受着身体的痛 苦与折磨,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对物理学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河北贫困家庭女孩王心仪在困境中努力奋斗,以积极心态面对

西塞山怀古 教学反思

西塞山怀古  教学反思

《西塞山怀古》教学反思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仰海龙《西塞山怀古》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中的一首,如何教授这首诗,我动了一番脑筋。

既然是选修教材,我可以进行专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我将书中诗的题材分为边塞诗、咏史怀古诗、羁旅登高诗、山水田园诗等几类进行专题教学,每个专题选一两首典型诗歌进行精读,例如咏史怀古诗,我选择了《西塞山怀古》和杜甫的《咏怀古迹》,从意象、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解读,总结诗的特点与规律,再选择同诗人相同题材诗歌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专题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一类诗歌的鉴赏路径和规律。

这是我这节课的主导思想。

具体做法如下:这一次教此诗,我主要是想让学生动起来,从学生发现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特别是在学生正常思维基础上多加引导,想办法带领学生到“自学”不能达到的地方去感受一番。

课前,我收集了学生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类,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问题都是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几个方面。

由此可知,学生自学发现的疑难问题与常规教学内容的设置有很多重合。

于此我设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

即“这首诗所写的史实是什么?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这种情感运用什么方法表达等。

我力求与学生一起探究这些问题,在适当之时,适当之处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与学生一起研习文本后,学生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具体的表现手法。

课上,我引导学生抓住诗题,进行整体阅读,明确怀古诗的一般结构。

然后,围绕所借之古,探讨诗人的写作目的。

整节课教学,还算顺利。

课后,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有学生说:“老师,我们明白您的意思,这节课我们听懂了。

”看来学生只是听懂,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自学带来的乐趣。

反思本课教学,我的确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适时点拨了,但是这种点拨只是带领学生走在我设计好的路径中,这样的课堂似乎环环相扣,但是有些僵硬,讲的东西偏多,生成很少,课堂灵动不足。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西塞山怀古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西塞山怀古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西塞山怀古一、诗人名片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与柳宗元等人参加了“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

回京后,又贬为连州刺史。

历任夔州、和州刺史。

后回京任主客郎中等。

此后又曾出外任苏州、汝州刺史。

刘性格倔强,信奉佛教。

年老多病,而时思振奋。

故有“诗豪”之称。

与白居易齐名,合称“刘白”。

诗风清峻明朗,其怀古诗十分为人称道。

还有一些诗向民歌学习,散发着民歌浓郁的生活气息。

有《刘梦得文集》。

二、诗词故事前度刘郎今又来“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

十年后,才被召回长安。

他和友人们到玄都观来观赏桃树。

观中道士所种的数百棵桃树开花时,如同朝霞一般灿烂,极为美艳壮观。

刘禹锡看后当即吟诗一首,名《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不料这首诗被人告发,说是“语涉讥刺”,是用“桃千树”影射当时涌进朝廷的大批保守势力,引起执政大臣的不悦。

因此,刘禹锡非但不能留京任用,反被赶往更加边远的连州等地。

这一去,又是整整十三年。

现在,再回玄都观,他又吟《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心中有几分悲凉,却又不失其信心。

前度刘郎也演化为一成语。

三、文题背景据五代时何光远的《鉴诫录》记载,穆宗长庆年间,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在白居易居所相会,谈起南朝兴废。

白居易说:“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则咏歌之。

今群公毕集,不可徒然,请各赋《金陵怀古》一篇,韵则任意择用。

”当时刘禹锡官职低微,但他却“略无逊让,满斟一巨杯,请为首唱。

饮讫,不劳思忖,一笔而成”,写下了这篇《西塞山怀古》。

白居易看了此诗,感叹说,刘诗已探骊而得珠,其他人再写已是白费心力。

于是三人“罢唱,但取刘诗吟味竟日,沉醉而散”。

上述记载,或是后人附会名人名诗而起,不足以据为本事。

现今论者认为,刘禹锡于穆宗长庆四年(824)由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刺史,顺江东下,路经西塞山,有感于今古兴亡,写下了这首诗。

高中语文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的全部内容。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其二)韩愈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注】此诗作于公元823年早春。

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做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

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

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内容赏析】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

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年少逐春,扑蝶戏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机趣。

而老大逐春就别是一番况味了。

官事冗杂,世事沧桑,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忙里偷闲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乐.此时此刻,贵在童心未泯,贵在能于常物之中发现其丰富蕴涵.《寄李儋元锡》[常识·速览]错误!与柳宗元并称的诗人—-韦应物韦应物(约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新求变的中唐诗 西塞山怀古》精品教案_8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新求变的中唐诗   西塞山怀古》精品教案_8

咏史怀古诗教学目标1、鉴赏刘禹锡《西塞山怀古》2、总结咏史怀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思想内容3、把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一、鉴赏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可以让学生完成,教师再进行点拨:主要包括语句的梳理、情感的表达、手法的运用。

二、拓展阅读刘禹锡《金陵怀古》金陵怀古刘禹锡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东吴当年冶铸之地,位于金陵府冶西北。

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能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即可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首联吊古伤今,表达昔盛今衰之慨。

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殆尽了。

日暮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当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也早已销声匿迹。

(2)颔联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情。

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但当初雄踞蔡洲、幕府山的风云人物皆已不再。

(3)颈联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原因就在于人事,并警示当世。

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4)尾联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希望当今的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

主要是强调“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不仅是本诗的重要情感,也可以看作《西塞山怀古》主旨的直接阐述:东晋灭吴过程中,吴国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2、请鉴赏这首诗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

对比:“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是古今盛衰的对比;“新草绿”“旧烟青”的风景的依旧和王朝的更迭相对;“人事”和“地形”的作用作比。

三、总结咏史怀古诗(可以先回忆学过的咏史怀古诗)(一)概念解读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完整版)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完整版)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目录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从军行——杨炯滕王阁——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送魏万之京——李颀山居秋暝——王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燕歌行——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送友人——李白将进酒——李白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客至——杜甫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天上谣——李贺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长安晚秋——赵嘏商山早行——温庭筠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乌夜啼——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天仙子(水调敷声持酒听)——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卜算于(缺月挂疏桐)——苏轼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香人)姜夔12、“龙腾虎掷”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高中语文 第五专题《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学设计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高二《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五专题《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学设计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高二《唐诗宋词选读》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教学设想: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

对本专题所选六首诗歌,可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逐一进行鉴赏。

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读《寄李儋元锡》1、结合注释①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

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

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

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

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

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

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去年春天花开时节,我与您在长安分别,现在春暖花开了,又是一年。

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程,都觉得茫茫一片,自己无法预料。

面对春色,心中闷闷不乐,独自睡去,难以睡着。

我身体多病,想回乡归隐,自己任刺史所管辖的地区,还有逃亡流落在外的饥民,我拿了俸禄而没有使百姓免于饥寒,因而感到惭愧。

听说您要来,我不断地探望,多少次月儿缺了又圆,我站在西楼上眺望,仍不见您来。

3、问题研讨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首寄赠好友的诗,但并不只限于抒写鹏有间的情感,而是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所以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

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新求变的中唐诗 西塞山怀古》精品教案_1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新求变的中唐诗   西塞山怀古》精品教案_1

问题导学模式活页学教案年级高二科目时间审核人评定课题西塞山怀古主备人学教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注意诗中的用词。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学教重难点:诗歌的境界学教课时:1课时学教过程:一、导入新课和柳宗元有差不多遭遇的诗人还有一个叫刘禹锡,对他,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我们读过他的《陋室铭》。

现在我们齐背一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预习思考,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背景等相关知识2、理解诗歌大意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

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

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

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

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

但是,研讨修改意见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

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三、展示交流,合作探究(一)提出问题(1)全诗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2)“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3)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4)赏析颈联(5)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

六、名句默写 ①__世__事___茫__茫__难__自__料____ ,春愁黯黯独成眠 .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②云横秦岭家何在 ?__雪__拥__蓝__关__马__不__前_____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岭树重遮千里目 ,___江__流__曲__似__九__回__肠____ .
(4)?西塞山怀古? 本诗选自?刘禹锡集? .唐穆宗长 庆 四年(824),刘禹锡由夔 州调任和州刺史 ,在赴任的途中 ,经西塞山时 ,触景生情 ,抚 今追昔 ,写下的一首||感慨历史兴亡的诗 . (5)?自河南经乱 ,关内阻饥 ,兄 弟 离 散 ,各在一处 .因望月 有感 ,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 , 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1)朝
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③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
____动__词___,上__朝________ __动__词__,_拜__见__,_拜__访_____
④欲辟土地,朝.秦楚 __动__词__,_使__…__…__朝__拜____
①欲为圣明除.弊事 ___动___词__,_革__除________
一、字音 李儋.(dān) 乱飐.(zhǎn) 薜.荔(bì) 王濬.(jùn) 降幡.(fān) 芦荻.(dí) 羁.旅(jī) 寥.落(liáo) 珮缨.(yīnɡ) 红绶.(shòu) 兰苕.(tiáo) 下邽.(ɡuī)
二、一词多义
①一封朝.奏九重天 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在__早__晨___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 ,其文的成就大于 诗 .骈文 有近百篇 ,散文论说性强 ,笔锋犀利 ,讽 刺 辛 辣 ,富于战斗 性 ,游记写景状物,多有寄托 .哲学著作 有?天 说?、?天时?、? 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 刘 禹 锡保存下来 ,并编成 集 .有?柳河东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塞山怀古
一、诗人名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与柳宗元等人参加了“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

回京后,又贬为连州刺史。

历任夔州、和州刺史。

后回京任主客郎中等。

此后又曾出外任苏州、汝州刺史。

刘性格倔强,信奉佛教。

年老多病,而时思振奋。

故有“诗豪”之称。

与白居易齐名,合称“刘白”。

诗风清峻明朗,其怀古诗十分为人称道。

还有一些诗向民歌学习,散发着民歌浓郁的生活气息。

有《刘梦得文集》。

二、诗词故事
前度刘郎今又来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

十年后,才被召回长安。

他和友人们到玄都观来观赏桃树。

观中道士所种的数百棵桃树开花时,如同朝霞一般灿烂,极为美艳壮观。

刘禹锡看后当即吟诗一首,名《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不料这首诗被人告发,说是“语涉讥刺”,是用“桃千树”影射当时涌进朝廷的大批保守势力,引起执政大臣的不悦。

因此,刘禹锡非但不能留京任用,反被赶往更加边远的连州等地。

这一去,又是整整十三年。

现在,再回玄都观,他又吟《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心中有几分悲凉,却又不失其信心。

前度刘郎也演化为一成语。

三、文题背景
据五代时何光远的《鉴诫录》记载,穆宗长庆年间,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在白居易居所相会,谈起南朝兴废。

白居易说:“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则咏歌之。

今群公毕集,不可徒然,请各赋《金陵怀古》一篇,韵则任意择用。

”当时刘禹锡官职低微,但他却“略无逊让,满斟一巨杯,请为首唱。

饮讫,不劳思忖,一笔而成”,写下了这篇《西塞山怀古》。

白居易看了此诗,感叹说,刘诗已探骊而得珠,其他人再写已是白费心力。

于是
三人“罢唱,但取刘诗吟味竟日,沉醉而散”。

上述记载,或是后人附会名人名诗而起,不足以据为本事。

现今论者认为,刘禹锡于穆宗长庆四年(824)由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刺史,顺江东下,路经西塞山,有感于今古兴亡,写下了这首诗。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这首怀古诗前两联叙史,后两联感论。

一个“伤”字,道出对往事的伤心,尾联虽说言
“伤”,但“伤今”讽喻之意很显明,全诗感情抒发得含蓄深沉。

二、悟读,诗情画境
青山无言,见惯了人世的变迁。

渐渐地,我们都步入虚空,仿佛置身于滔滔岁月河流,不再拘泥一人一事的得失,不再流连一日一年的情绪。

回首处,轻舟已过万重山。

人生有限,自然永恒。

人身渺小,光阴似箭。

这种对比足以让人黯然以至潸然泪下。

一世苦心经营,纵然功成名就,到最后还是如同沙砾,散失流逝离去。

有什么可以永生不忘?有什么可以至死铭记?高山流水,知音难求;天涯海角,独自飘摇。

落日的余晖下,怅然独立的人,渐渐融入隐隐青山、迢迢碧水中……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诗的前四句追怀西晋灭吴的往事。

你认为用得最为凝练传神的词有哪几个?试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下”、“收”、“沉”、“出”四个动词用得准确凝练,不仅使人看到了东吴失败之速,也使人感到西晋军队气势之雄,较好地说明了成败之理,寓理于事,令人沉思,并为下文“伤往事”很好地做了铺垫。

2.“人世几回伤往事”一句包含着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