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五大平台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11.09•【字号】陕发改高技[2009]1648号•【施行日期】2009.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陕发改高技[2009]1648号)省科技厅:你厅《关于上报〈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报告》(陕科办发[2009]127号)收悉。
《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项目初步设计》已由陕西省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了评审,根据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报告,现就有关问题如下:一、项目建设地点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西安高新区丈八五路西侧,丈八东路北侧,项目净用地53.72亩。
二、项目规模及总图布置原则同意该项目总建筑面积39456平方米,由北侧九层部分和南侧四、五层多层部分组成,地下一层。
地下一层作为职工餐厅、小型车库、设备用房及平战结合防常防核六级甲类人防地下室。
地上建筑分为四大部分与四大平台相互结合。
一层为综合服务大厅、成果展示中心、会议室及公共检测服务系统;二层至九层各部分主要布置资源共享、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综合业务服务四大平台十个子系统所要求的办公空间。
三、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提出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及空调设计、电气设计、消防环保及节能等设计方案。
基本同意选择在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等规范规程和符合建设标准要求的建筑材料,对超标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经专项报批后通过其它投资渠道采用。
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抗震设防丙类。
北侧九层高层部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地基为CFG复合地基;南侧四、五层多层部分为框架结构,基础为十字交叉条基,地基为级配砂石垫层。
四、项目概算总投资项目概算总投资26500万元(详见附表)。
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照明、热水经过太阳能完成;搜集雨水循环运用;房顶悉数掩盖绿色植物;天再热,整幢大楼不运用空调……”这样的大楼你见过吗?它就是西北区域首个以绿色、低碳、生态为魂灵的国家三星级绿色工作修建——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近来,由中联西北院规划的该项目荣获2022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是科技部、陕西省“部省谈判”共建项目,是陕西省为提高全省科技立异实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整合科技资源、建立效劳渠道而建造的工作科研归纳修建。
其创造造型创意来历于美丽的宝石,其张扬锋利健康的外部造型,体现出坚实的厚重感与雕塑感,深入阐明了“修建自身所孕育的科技成果比宝石更宝贵”寓意。
修建师用不规则的多面体概括,并奇妙地运用电动遮阳膜体系,光影替换的作用营造出灵动、浪漫的空间空气,为古都西安创造出一颗闪耀着灿烂光辉的美丽宝石。
经专家组严厉评审,该修建的规划和规划达到了《绿色建筑评估规范》(GBT50378-2006)三星级水平。
其间:修建节能率为73.09%,可再循环修建材料用量比为10.51%,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契合GB50325,物业管理契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运用率较高,采用地源热泵担任大部分空调采暖,供给100%的生活热水量,节省1.84%的修建用电。
《pfont-ize:14p某;background-color:#ffffff;te某t-align:jutify;te某t-indent:2em;"=""tyle="font-family:"anerif",tahoma,verdana,helvetica;font-ize:12p某;te某t-align:tart;white-pace:normal;color:rgb(117,117,117);"》该中心相关担任人介绍,西安区域室内采暖空调能耗约占全年总能耗70%以上,依据这一气候特征,该项目提出了以修建的体型、构造、遮阳办法来改进修建的物理环境,运用大地资源作为采暖空调的首要能耗来历,最大极限地下降修建的首要能耗,并辅佐如节材、节电、节水、太阳能运用等多项技能,完成与环境调和共生的超低能耗规划方针。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陕政发〔2015〕5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陕政发〔2015〕5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进一步优化我省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现就促进我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围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服务模式,促进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技资源的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各类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制度、标准和机制更加健全;科技资源的布局更加合理,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对科技创新的支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三)基本原则。
制度推动。
加强政府引导,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体系,理顺开放运行的管理机制,并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非涉密和无特殊规定限制的科技资源一律向社会开放,形成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突出共享。
打破区域、行业和部门界限,盘活存量,调控增量,以开放共享推动解决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的问题。
搭建覆盖全省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各类科技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的有机衔接。
分步实施。
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按照不同类型科技资源的特点,结合我省实际,突出重点,试点先行,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建设科技强省_陕西独具优势
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陕西科技资源富集,众多的高校、院所、工程中心、实验室及科技人员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科研体系和人才体系及相对应的科研教学保障服务体系,发挥了巨大效能,创造出了巨大业绩,引领了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出了科技大省的风采。
陕西省资源统筹中心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是为建设西部强省和创新型陕西、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而成立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
创建“资源共享、研究开发、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五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仪器设施、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和技术转移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科技交流与合作服务”等12个服务系统。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2011年7月28日,全国唯一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成立。
基地将构建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交易板块、科技资源孵化加速板块、科技资源展览展示板块、科技资源综合服务板块等五大板块,形成科技研发、交易、产业化一体化发展。
2013年“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西咸新区”正式挂牌,标志着沣东新城科统基地在陕西科技统筹承载区的基础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将通过先行先试总结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经验,为陕西乃至全国提供样本。
西安科技大市场建设 2011年4月,西安科技大市场正式启动运行。
西安科技大市场是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重大项目。
西安科技大市场已成为面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公共基础服务和科技资源共享交易市场化公益性平台。
西安科技大市场技术合同交易额从2010年的9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57亿元,每年递增100多亿元;大型仪器设备入库累计8233台套、累计入网实验室8034家、累计加盟科技服务机构550家;2015年举办产学研对接、创新大讲堂、政策培训、考察接待等各种交流活动371场次,累计1793场次。
实现三网一厅(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化服务平台和移动互联平台,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科建设科技强省 陕西独具优势西安科技大市场技术合同交易额2010年98亿元2015年657亿元统筹科技资源 夯实创新基础54【科技陕西】2016 / 09 / VOL.19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管理办法.doc
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250号)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289号)等文件精神,更好实施《陕西省“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布局建设一批省级高水平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推动各类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充分释放服务潜能,提高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共享平台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面向全省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追赶超越等需求,开展检验检测、集成创新、科技信息等开放共享服务,主要包括专业检验检测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及信息平台、集成创新共享平台、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第三条共享平台为全省构建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的科技资源服务体系,支撑引领全省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应坚持如下原则:(一)坚持统筹规划和重点突出结合的原则。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布局,突出重点,增创优势,全面提升共享平台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二)坚持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的原则。
创新共享平台运行机制、提高共享平台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开放共享服务能力.(三)坚持能力提升和择优支持结合的原则。
强化共享平台绩效考核,推进共享平台做优做强做大,全面提高共享平台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四)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结合的原则.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共享平台遵循市场规律,激发开放共享服务积极性。
第四条共享平台建设纳入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资助范围,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负责组织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建设重点和条件第五条省科技厅鼓励各牵头部门根据各自的特点和自身发展实际,建立差异化、特色化的运行管理模式。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采取自建或联建的方式,建设省级共享平台.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企业设立共享平台公司,以公司为主体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
陕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平台服务情况的分析
截至 2 0 0 8年 1 , 由表 1 出 ,陕 西省 科技 文 献 资源 平 台注 册用 户 2月 看 共 3 8 个 ( 中N T 4 4 ,S SL 5 1个 ) 95 其 SL 3 6 个 N T 2 ,交费 用户 共 8 7 ( 中 8个 其 N T 4 SL 7 9个 , N T 3 个 ) S S L 18 ,网站访 问量 共 7 34 次 ( 中 N T 18 1 0 56 其 SL 6 0 9 次 ,SS L 9 65 次 ) NT 25 ,文 献检 索量 共 4 2 5 3 ( 中 N T 18 2 265 次 其 SL 4 8 7 1次 , S SL 3 22 次 ) 向社会进 行 原文传 递共 2 6 4 页 ( 中 NT 4 26 页 , NT 90 , 819 其 SL 2 9 4 SSL393页) N T 6 0 。可 以看 出 N T S L的服务 情况 从各 个 方面 都高 过于 S S L NT , 这是 由于 S SL的文 献 以中文 期刊 为主 ,省 高校 的学位 论文 及特 色 资源 ( NT 例 如西 北农林 科 技大 学的干 旱半 干旱 地区 主要 经济林 、西 安理 工大 学 的黄河 水 文文 献 )为补 充 ,而 N T 在 资源 上 明显 比S S L 为丰 富 ,它不 仅包 含 了中 SL NT 更 外文 期刊 、会议 与学 位文 献 ,还 包 含 了中外 文标准 、专 利文 献 以及 国外科 技 报告 文献 ,更 为突 出的 是 N T 新增 了 “ 查代借 ”服务 ,一 些未 收录 到平 台 SL 代 的文献 用户 可 以通 过该模 块 进行 原文 索 取服 务 。 3原文 传递 情况 统 计 由于 2 0 年 9 N T 系 统升级 导致 系统 数据 丢 失,故 未列 入统 计范 围 , 05 月 SL 表 2 SS L 20 年 6 为 NT 从 04 月至 20 年 1 月 的原文传 递 数据 ,按 月累 积计 算 , 08 2 表 4NT SL用户 职业 统计 表
陕西科普平台方案
陕西科普平台方案一、引言科普(科学普及)是指将科学知识普及给公众,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的活动。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深厚的科学传统。
为了推动陕西科普事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一种陕西科普平台方案,通过建立一个全新的科学普及平台,提升陕西科普水平,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科学。
二、目标与愿景1.目标:致力于提升陕西省科学普及水平,增强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推动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愿景:构建一个多元化、互动性强的科普平台,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创新性的科普服务和内容。
三、核心功能1.科普资讯:平台提供包括最新科技进展、科普知识普及、科学事件热点等科普资讯,旨在让公众了解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
2.在线课程:为了方便公众学习科学知识,平台开设在线科普课程,涵盖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科学领域,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呈现,提供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机会。
3.科普活动:定期举办针对不同年龄和兴趣群体的科普活动,如科学实验展示、科学竞赛、科普讲座等,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提高科普传播的覆盖率和针对性。
4.专家咨询:平台邀请本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公众提供科学咨询和解答,通过在线问题解答、专家访谈等形式,增加自助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5.科普展览:与各大科技馆、博物馆合作,举办科普展览活动,展示最新的科学成果和实践案例,为公众提供更真实、直观的科学体验。
四、平台优势1.多元化内容:平台将提供丰富多样的科普内容,包括普通大众易于理解的科普文章、深度剖析的科普专题、有趣的科学小视频等。
2.互动性强:平台鼓励用户参与互动,提供评论、留言、分享等功能,建立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科普知识的共享和学习。
3.多平台覆盖:平台将建立网站、移动端应用等多个平台,满足用户在不同设备上随时随地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
4.高效的运营团队:平台将聘请科普领域专业人士组成运营团队,保证科普内容的质量和更新速度。
五、实施方案1.平台建设:搭建科普平台的技术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数据库、用户界面设计等。
激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陕西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激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陕西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作者:李晓燕张忠德来源:《中国报道》2021年第06期3月30日,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下简称“秦创原”)在西咸新區启动。
这是陕西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获得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日前,陕西省发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秦创原”将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这条主线,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全省其他高新区等都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据了解,到2023年,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将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
“秦创原”每个字都饱含深意。
“秦”是从秦汉至今陕西的简称;“创”代表创新、创业、创造和创优;“原”则是要追根溯源,打造创新驱动的高原、高地,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走向全省、全国。
为什么要创建“秦创原”?陕西作为“科教大省”,拥有丰厚“家底”——100多所高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300多家国家级园区平台、70多个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以及百万人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但也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慢、转化难、转化率不高的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痛点”“堵点”,便是陕西举全省之力决意打造“秦创原”这一平台的初衷,也是陕西针对上述问题交出的最新答卷。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上,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为“秦创原”定调:着力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以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为创新驱动加力加速,让创新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质量情况介绍
施工质量情况汇报
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 2.工程类别: 公共建筑工程 3.工程主要使用功能:科研、办公 4.工程规模: 建筑面积44395㎡,地下1层,
地上5-9层,建筑高度38.50m,CFG桩和砂石
褥垫层地基。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 墙结构,内装饰采用玻璃隔断和轻集料混凝 土砌块,外墙装饰为陶土板幕墙。工程计划 总投资约2.5亿元。施工工作量总决算 171945057.6万元。 5.工程开工日期:2010年01月06日 6.工程竣工日期:2012年08月20日 7.工程验收日期:2012年08月29日
地源热泵设备间
陶土板安装示意图
(5) 中庭、前庭2029m2遮阳膜造型新颖,智能化控制,安装效果美观; 措施: 采用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根据温度变化形成不同的图案。 (6) 289米地砖滴水线,宽度、槽深度、接缝平整度均匀一致
措施: 滴水线利用废旧地板砖进行二次加工,施工过程专人负责。
(7) 14602m2吊顶,平整美观,喷淋、烟感、灯具成行成线。 措施:精心策划、电脑预排版、确定方案,集体讨论;
二、工程技术难点与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1、工程施工的主要难点及技术措施 (1)框架柱塑料模板;
措施:使用专用槽钢支架加固,用满堂架对模板 侧向固定等措施,保证模板安装精度和稳定性;混 凝土施工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振捣位置,掌握振捣 程度,确保框柱脱模后外光内实、不偏不扭、棱角 顺直,垂直平整满足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 (2)南面有九个800*800、夹角为78度的斜柱; 措施:梁与柱相交部位存在大量不同尺寸的梁 柱接头,此部位的模板配置成为模板工程的一个技 术难点。采用加工厂微机三维放样与现场1:1实物 放样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几种通用规格采用定型塑 料模板加工,不足部分现场用异性模板加工,二者 相结合共同解决梁柱接头模板安装问题。
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
受理编号:管理类别:项目类项目类别:科技创新基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20xx年度)项目名称:申请单位:(盖章)项目负责人:电子邮箱:手机号码:联系电话:项目联系人:电子邮箱:手机号码:联系电话:推荐部门:申请日期: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制说明依据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十二五”科技统筹创新工程的实施意见》,的要求。
“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主要包括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业检验检测平台、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三大类。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已经运行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图书文献、科学数据、实验动物、自然科技资源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后续扩建、维护、升级改造及共享服务。
专业检验检测平台:为社会提供机电产品、电子仪器产品、化学品、农产品、食品、药品、软件产品及材料等方面的质量检测、性能测试、理化分析及安全评价等专业检验检测服务。
技术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区域(或高新区)以及资源主导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搭建涵盖技术转移链各环节的专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时发布产业信息、行业动态、技术趋势,技术诊断、专题咨询、技术培训与服务等,针对产业发展与产品升级中的难点重点和关键技术,合作攻关,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一、平台项目基本信息平台项目名称项目类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业检验检测平台、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单选)经济行业领域学科名称1 (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部)学科名称2(国家科技部)学科名称3平台定位与服务方向(限500字)平台项目负责人姓名行政职务工作单位技术职称联系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箱传真本期建设期限二、牵头单位情况(一)基本信息牵头单位名称推荐部门单位地址邮政编码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联系人联系电话成立时间注册资本注册类型职工人数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中级职称人数现有资产总额(万元)共建单位1、2、3、4、5、(二)人员配备1、牵头单位人员情况职称分类工作分类固定人员(专职)流动人员(兼职)总数高级中级博硕士总数高级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2、主要参与人员情况项目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学历从事专业本项目中任务项目负责人简介(限500字)主要成员(三)基础设施与主要仪器设备1、服务场地使用面积(平方米)2网络环境带宽(兆)服务器(台)3、现有仪器设备10万元以上(台/套)10万元以下(台/套)列出主要仪器设备(原值10万元以上)清单序号设备名称型号价格(万元)增添理由1 2 3三、立项成熟条件及已有工作基础包括必要的支撑和配套条件;科技资源使用及对外服务情况;各种管理机制建立与执行情况等(限800字)四、项目目标、任务(限800字)五、预期取得成果形态(限800字)六、主要经济、社会效益(限800字)七、考核指标(限800字)八、项目进度计划(说明项目进度,包括实施方案、实施地点等内容)序号时间计划完成内容1第一阶段___年__月至___年__月2第二阶段___年__月至___年__月3第三阶段___年__月至___年__月4第四阶段___年__月至___年__月九、项目经费情况1、经费预算项目总投资(万元)已完成投资(万元)计划新增投资(万元)申请专项经费(万元)已完成投资来源(万元)合计单位自筹银行贷款政府资助其他来源国家省级市级计划新增投资来源(万元)合计单位自筹银行贷款政府资助其他来源国家省级市级计划新增投资支出情况(万元)支出科目新增投资总额专项经费说明一、直接费用1、设备费(1)购置设备费(2)自制设备费(3)设备改造与租赁2、材料费3、测试化验加工费4、燃料动力费5、差旅费6、会议费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8、信息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物费等)9、专家咨询费10、劳务费11、其他支出二、间接费用1、管理费2、绩效支出合计2、需增添的主要仪器设备(使用专项经费购买价值5万元以上的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型号价格(万元)增添理由1 2 3十、项目绩效目标一级指标类别二级指标类别明细指标预期绩效目标产出类指标知识产权1、专利申请数(项)(1)申请发明专利(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2、专利授权数(项)(1)授权发明专利(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3、软件著作权授权数(项)4、发表论文(篇)(1)其中SCI索引收录数(2)其中EI索引收录数5、著作(部)6、制订标准数(项)(1)国际标准(2)国家标准(3)行业标准(4)地方标准(5)企业标准其他成果1、填补技术空白数(1)国际(2)国家(3)省级4、获奖项数(1)国家奖项(2)部、省奖项(3)地市级奖项5、其他科技成果产出(1)新工艺(或新方法模式)(2)新产品(含农业新品种)(3)新材料(4)新装备(装置)(5)平台/基地/示范点(6)中试线(7)生产线6、研究开发情况\ (1)小试是、否(2)中试(样品样机)是、否(3)小批量是、否(4)规模化生产是、否人才引育1、引进高层次人才(1)博士、博士后(2)硕士2、培养高层次人才(1)博士、博士后(2)硕士产业化情况新增产能(台/套/只等)新增产能利用率%效果类指标经济效益1、新增产值(万元)2、新增销售(万元)3、新增出口创汇(万美元)4、新增利润(万元)社会效益1、新增税收(万元)2、新增就业人数其中:本科以上就业人数3、就业培训(人次)4、带动农民增收(万元)5、农户培训(人次)6、新增产业带动情况(列举情况)限100字7、技术集成示范(项)8、建立农业示范基地(亩数)9、节约资源能源(列举)10、环保效益限50字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十一、项目建议书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项目建议书编写提纲一、项目摘要二、项目实施的意义1、本项目的立项背景、依据及需求分析2、国内(省内)同类平台概况及本项目的特点3、项目实施中对现有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与开放共享4、本项目的服务领域以及经济、社会效益三、项目目标、任务及考核指标1、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2、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及子课题设置3、平台项目涉及的关键技术、技术难点和创新点4、项目年度计划安排及阶段目标四、已有基础与团队优势1、平台项目牵头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具备的基础(已有的工作基础、科研条件、科研成果等)2、团队优势,包括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主要参加人员情况(科研技术人才、专业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情况)3、面向社会的提供技术服务与科技信息服务绩效情况五、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平台项目的组织管理方式与运行模式,各参建单位的相互关系,产学研合作机制,面向社会开放机制等。
传递信息,共享知识——陕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平台建设纪实
传递信息,共享知识——陕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平台建设纪实石刚
【期刊名称】《当代图书馆》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以陕西省文献资源平台开通为主线,介绍了其建设思路、管理机制、建设意义、用户反馈、发展趋势等背景情况,全方位地反映了设计者们的工作创新思维和水平,突出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石刚
【作者单位】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推动地方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全面共享——NSTL地方信息共享平台外文文献资源的保障 [J], 张笑芳
2.陕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发展评析 [J], 白葆红;孟彤;石刚
3.网络环境下地方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的实践--陕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分析 [J], 张薇;孙滔
4.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浅谈——以唐山市科技资源文献共享平台为例 [J], 刘冬
5.创新服务传递知识——天津市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纪实 [J], 曹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办法》
的通知
正文:
----------------------------------------------------------------------------------------------------------------------------------------------------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设区市科技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局、韩城市科技局、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250号)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289号)等文件精神,省科技厅对原《陕西省科技资源开发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办法》(陕科条发〔2012〕40号)进行了修改、完善。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办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7年12月26日
——结束——。
西安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西安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十一五”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四化”发展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时期,也是加快科技进步、推进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战略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西安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按照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的总体要求,制定本专项规划.一、发展现状西安是我国科技教育、国防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2002年西安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为中国最具创新竞争力的六个城市之一.全市现有各类科技机构66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检测中心41个.普通高等院校37所,其中全国重点大学9所,进入国家“22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6所,军事院校13所.各类院校共有各级重点学科430多个,博士授权学科点33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6个.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40万人,“两院”院士43人,国家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80余人.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位居全国前列.“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促进西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中心,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产业培育与平台建设相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专利、标准化战略相结合,不断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整合科技资源、激活创新潜能的基础作用,在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能力提升、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全社会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一科技资源加速整合,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整合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根据国家科技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遵循政府调控、市场导向、体现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制定实施了“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以构筑“三大平台”、建设“四大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目前,全市以创新研发为重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500家,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测试中心160多家.技术转移、风险投资、技术咨询、科技评估等科技中介机构400余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近50家.“十五”期间,我市加强了四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我市经国家有关部委批准,成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相继获得了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西安基地、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国家重大技术标准专项试点城市、国家科技兴贸试点城市、国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重要品牌.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十五”期间,我市共有987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其中市级奖励358项、省级奖励603项、国家级奖励26项.全市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0638件,累计授权专利达5531件,2005年发明专利申请超过1265件,同比增长54%.“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填补了我国在这一奖项上的六年空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的“百名院士亿元创业工程”吸引了近30名院士创新创业.“十五”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坚持以推进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和科技发展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激励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业、加速科技产业化为抓手,形成了以西安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科技力量为依托,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支撑,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实施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300多项,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项目100多项,支持重点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项目50多个,培育、组建新兴产业龙头骨干企业200余家.三自主创新充满活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防工业的科技优势,加大市场配置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力度,走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为特色的内生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7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航空航天、通信设备与电子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领域四大支柱产业,集成电路、软件产业发展潜力和吸纳外部资源的能力逐步增强,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161家,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企业方阵.上市企业已达31家,其中13家高科技企业已在美国、新加坡和香港挂牌交易.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了结构合理、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特别是作为全国5个重点建设高新区之一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技术创新、企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具备了较强的企业、项目、资金和人才等资源聚集能力,引领着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向着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园区的宏伟目标奋进.四科技进步成效显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到“十五”末,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县域科技工作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的科技辐射和成果推广体系.通过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富民工程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推动了城市科技优势向郊县辐射、转移.社会事业科技进步获得较大进展,在人口卫生、资源环境、公共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我市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莲湖、碑林、新城、雁塔、未央、灞桥、长安、阎良、户县9个区县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考核,碑林、雁塔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二、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四化”理念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着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眼西安科技竞争力的培育提升,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突出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速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引领和支撑.全面提高西安城市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速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集成创新.以打造西安自主品牌为目标,加强技术资源和创新成果的融合,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集成创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应用原始创新,加强重大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企业参与、吸纳集成创新成果培育名牌产品的能力.推进重点跨越.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主线,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重点领域,发挥人才优势,整合创新资源,瞄准高端技术,突破地域局限,积极吸纳和承接国内外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集中力量,分类推进,通过有力的市场开拓和政策引导,实现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支撑主导产业.以加快我市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为重点,瞄准产品开发和产业链培育的现实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和公共应用技术,探索有效的市场供给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扩散制度和政策体系,加速技术转移和创新成果的扩散应用.引领科学发展.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加速提升为根本,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解决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公共技术问题,创造科教实力雄厚、经济繁荣发达、人文精神彰显、生态环境优美的美好未来.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形成结构合理、组织完备、功能强大的西安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成为国家重要的科学技术研究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创新人才培育和拓展事业的基地、创新理念和创新体制机制聚集扩散的基地.初步建立创新型城市的组织构架、创新机能、投入机制和产业体系,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先进行列.——科技投入.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R&D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2.6%,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大中型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占5%以上.——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扶持或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30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达10家以上.争取20项国家和省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建设项目和产业基地,培育重大科技成果150项以上,专利申请量达到30000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总量的40%以上.——产业发展.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50%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达到3︰45︰52.——科技进步.到2010年,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水平显着提高.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2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中水利用率达到30%左右.三主要任务1.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创新研发体系,以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基地和重点科技中介机构为骨干的创新服务体系,以重点军工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为依托的军民技术和产业创新融合体系.集中财力建设市级软件、通信产品检测开发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以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和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为基础,加强优势产业的集成创新,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支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以高新区创业研发园为龙头的企业孵化器集群建设,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2.围绕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创新成果和重大技术项目.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集成电路、软件两个产业板块,形成通信设备与新型电子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三个产业集群,培育新材料、新能源两个产业生长点.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做强做大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优势专用设备、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四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打造产业品牌,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和集团化发展态势.加强产业技术的集成创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名牌产品,打造一批在国内有一定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聚集资源能力强的产业化基地.3.围绕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和示范扩散.一是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围绕粮食、畜牧、蔬菜、果品四大产业,抓好关键技术攻关和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在新品种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实施“农村科技富民工程”,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以种植业、养殖业和精品农业为重点,实施技术成熟、有市场前景、运行机制好的重大项目.突出示范园示范效应,完善服务功能,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持,加快主要优势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化的科技应用.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建设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支持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创新中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4.围绕引领社会和谐发展,大力加强公共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一是针对我市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自然资源保护等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推动社会发展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为重点,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技术、土地、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二是加强公共卫生科技发展.围绕重大疾病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检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开发.三是提高城市公共管理的科技水平,发展智能交通,建立和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公共安全管理保障、预警和应急技术平台.5.围绕增强科技竞争能力,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一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设,形成专利、商标、版权等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二是建立健全我市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知识产权执法和服务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三是实施一个战略和知识产权七项工程: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及环境建设工程、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工程、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工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程、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工程.大力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及水平,努力构筑西安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为西安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更大作用.三、重点领域和重大专项一重点领域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立足西安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优势,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社会发展5大领域为重点,选择24个关键技术群,组织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加快十大科技产业基地建设.1.高新技术1集成电路:加强光传输芯片组、GPS芯片组、3G相关芯片、智能卡芯片模块、数字家电芯片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网络、通信、数据广播、全球定位系统、数字音视频编解码等芯片设计;高压模拟器件、数模混合器件、存储器、功率器件等制造和封测业;电控和光控IGBT生产线、照明器件封测线,各类强/弱电源管理模块、半导体设备等新型分立器件和支撑业.大力推进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加快重大国际引进生产项目建设.2软件产业:加强以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和办公软件为核心的基础软件,以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数字家电、汽车电子为重点的应用软件开发.重点发展面向网络通信、智能交通、工业缝制设备、输变电设备、航空电子、汽车电子、数控机床、数字医疗等系统的嵌入式软件;工作流、信息安全、网络计算应用等产品以及面向旅游、能源、农业、水利、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应用软件.大力加强西安软件园、西安软件出口基地建设,扩大软件出口规模.3通信技术与设备: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网和接入设备、微蜂窝基站、智能天线、下一代网络设备、宽带接入网设备、智能终端、射频识别、家庭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设备等.大力加强西安通信设备产业基地建设.4新型电子元器件:加强表面贴装元器件、光电子元器件、敏感元器件、传感器、电子标签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射频连接器、厚膜电路、新型表面贴装元器件、半导体发光器件、热敏电阻、压敏电阻、汽车半导体器件及专用电子设备.大力加强西安新型元器件产业基地、西安军工电子产业基地建设.5光机电一体化:重点发展智能化仪器仪表,高性能传感器,光电集成器件,先进扫描成像系统、测井系统等;空调压缩机、模糊变频控制系统等;快速成型及制造设备、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喷气织机控制系统等;数字化变电仪器、电站自动化系统、柔性输变电系统新型装置等.6生物医药:加强新型抗生素、抗肿瘤制剂、靶向制剂、抗艾滋病药、重大传染性疾病疫苗、试剂盒、生物芯片等研发.支持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基因芯片、组织芯片、蛋白芯片、疫苗、中草药品质改良.重点发展新型中药和中药新剂型、中药有效单体成份提取、道地药材中间体开发;数字化医疗设备、新型医疗器械等.大力加强西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西安医药出口基地建设.7新材料:加强电子信息材料、纳米材料、高纯金属材料、超细金属材料、新型金属箔材及异型材、非晶、单晶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特种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无机电子材料、光学纤维、特种合成纤维、特种橡胶及阻尼材料、液晶材料、新型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医学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绝缘、隔热材料等研发.重点发展超导材料、铌钛合金、镁合金、钼制品等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陶瓷基复合材料、先进电瓷等非金属材料产业;精细化工、液晶材料等高分子材料产业.大力加强西安新材料产业基地、西安纳米产业基地建设.8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加强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机电产品节能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太阳能热电转化、高效低成本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系统和材料产业,以及炼油成套设备绿色技术和清洁工艺.2.装备制造9航空航天装备:加强新型航空发动机、新一代运载火箭、导弹发动机技术、卫星有效载荷及卫星地面系统核心技术、飞机零部件和航空相关设备、增雨防雹火箭系统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支线客机、通用飞机、大中型航空发动机、飞机零部件制造、新一代运载火箭及导弹发动机等产品.大力加强阎良航空产业基地、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10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加强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技术、大马力系列重型汽车变速器、车桥技术、汽车安全、汽车电子、汽车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重型载货汽车、大型客车、轿车、汽车发动机、汽车变速器、汽车专用电子设备等产品.11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集成微电子技术、材料技术、软件技术,加强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设计制造、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设计制造、低压电器现场总线技术、输变电设备小型化、智能化等重大项目研发.重点发展高中低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加快研制生产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12专用和通用设备:加强精密成型加工技术、采用三元流技术的高效节能型设备制造技术、高效节能型绿色空调压缩机生产技术、大型高炉用轴流压缩机关键技术、高效换热设备、能量回收透平装置、无油及新特种工业缝纫机技术等项目研发.重点发展大型鼓风机、低速风机、大型道路工程机械成套装备、重型机器成套设备及高精度带材轧制设备、无油特种工业缝纫、机电一体化缝纫设备、印刷包装设备、数控机床等产品.3.农业与农村经济13种植业:加快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加强良种规模化繁育、种子综合加工、果品蔬菜优质高效无公害标准化全季节生产、农产品储藏保鲜、农产品质量监控、重大病虫害防控、生产过程气象灾害防控技术等研发.推动周至20万亩猕猴桃、阎良10万亩无公害蔬菜、灞桥、高陵等区县5万亩设施蔬菜、秦岭北麓5万亩有机蔬菜、雁塔、周至、长安等区县20万亩苗木花卉等产业的发展.14养殖业:加强优质高效饲料加工技术、规模化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畜禽高效清洁养殖技术、养殖区污染监测、环境标准与防控治理技术等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禽畜、水产和特种养殖业,促进临潼10万头奶牛、周至、蓝田20万头黄牛等产业发展.15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加工技术、粮油绿色储运技术、鲜活农产品保鲜技术、高质量果蔬浓缩汁、功能饮料、冻干食品、脱水蔬菜、优质乳品、肉品及畜禽副产品综合加工技术研究开发.重点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果汁、果酱、果粉、果酒和膨化果品,变性淀粉、柠檬酸、淀粉糖等高附加值产品.16农业资源与环境: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和农产品病虫害的普查,加强土壤质量演变与持续利用技术、农田生态系统过程控制技术、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污染农田生物修复技术、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大力推进“绿色家园”、“生态家园”工程,加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应用技术、秦岭北麓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大绿工程林下复合经营技术、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城郊区县推广天然林病虫害和危险性生物防。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1.4.1 重点项目
(1)运行维护服务(4)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陕西科 陕西天网未来信息 技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项目中 科技有限公司
46.5
标(成交)结果公告
2022-10-20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21 日 生成
3/20
重点项目
目标单位: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报告时间:
2023-08-21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供应 商、代理机构、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招标采购行为分析,为目标单位招标采购管理、采购效率 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帮助目标单位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快速了解目 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竞争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单位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21 日 生成
4/20
(4)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TOP2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陕西科 陕西天网未来信息 技业务信息系统功能升级项目中 科技有限公司 标(成交)结果公告
安全防护软件策略库升级服务项 目中标结果公示
一、采购需求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9~2023-08):
项目数(个)
26
同比增长:8.3%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作者:张羽洁来源:《今传媒》2018年第12期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地域文化,陕西地域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展开,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走出去”正当其时。
陕西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坚定文化自信,让本土文化“走出去”,增强其对外影响力,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推波助澜。
关键词:一带一路;陕西地域文化;对外传播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12-0051-04一、陕西地域文化概述陕西地处西北内陆腹地,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門户;与山西、湖北、四川、甘肃等多省接壤,是我国内接省区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域之便。
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西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国内有学者常说:“没到过陕西,就不会弄懂中国文化”。
陕西蕴藏着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的的文化资源,像陕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旅游文化、建筑文化、方言文化等等。
先以具有代表性的陕西历史文化文化为例,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陕西境内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摘果实,是中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华夏始祖黄帝、炎帝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
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最负盛名的西周、秦、西汉、唐等王朝,均建都于此。
陕西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
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影响下,陕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资源中心功能布局及面积分配方案
资源中心功能布局、使用面积及装配方案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总建筑面积:39456 m2,地上面积31525 m2(包括主楼面积13439 m2,裙楼面积18085 m2),地下面积7931 m2(包括地下停车场、厨房及餐厅、设备用房等)。
主楼用于委厅机关及资源中心办公,裙楼用于布置资源中心四大平台、十个系统。
一、主楼(七区)功能布局、面积及装配要求主楼(七区)总建筑面积有13439 m2,1—8层为委厅机关及资源中心办公用房,使用面积11951 m2,9层为资源中心健身中心,使用面积1488 m2。
1—8层建筑面积11951 m2,用于委厅及资源中心办公净面积6665 m2,其中:25 m2单间67间,50 m2套件5间,50 m2大开间11间(含接待室2间),67 m2大开间50间(含应急指挥中心1间),105 m2二开间8间(含智能控制室1间,会议室1间)。
公共设施面积约为5286 m2,包括空调机房281 m2,楼梯间640 m2,电梯间688 m2,洗手间400 m2,休息区402 m2,走廊阳台电梯机房等2875 m2。
25 m2单间房预留电话节点2个,网络节点2个;50 m2套间房预留电话节点2个,网络节点2个;50 m2大开间房预留电话节点6个,网络节点6个,67 m2大开间房预留电话节点6个,网络节点6个(不含应急指挥中心),105 m2二开间预留电话节点2个,网络节点2个(不含应急控制室)。
9层健身中心,面积1488 m2。
设置兵乓球桌2张,面积150 m2;羽毛球场2个,面积450 m2;台球桌2张,面积150 m2;瑜珈场地1个,面积150m2;健身器材场地1个,面积400 m2;另设冲凉室男女各1间,面积80 m2;其余面积108 m2。
二、裙楼功能布局、面积及装配要求裙楼总建筑面积为18085 m2,其中公共设施面积约为8451 m2(包括楼梯间967 m2、电梯间1088 m2、空调机房520 m2、洗手间736 m2、走廊休息区及电梯机房5140 m2。
陕西省新获批五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
陕西省新获批五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
陈艳
【期刊名称】《现代企业》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本刊讯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日前,陕西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分别是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农药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总页数】1页(PI0001-I0001)
【作者】陈艳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3.7
【相关文献】
1.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复合肥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J], 高海波
2.贵州省新增3家"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 [J], ;
3.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人事厅陕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技术监督局中国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省国家税务局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实施星火计划的若干规定》的联合通知 [J], ;
4.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构建及运作管理研究——以重庆为例 [J], 徐小钦;李娟
5.国家电网公司获批建设芯片领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J], 国网科技部;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国家电网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建立科技文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文献开放共享
陕西建立科技文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文献开放共享
佚名
【期刊名称】《硅谷》
【年(卷),期】2014(000)021
【摘要】近年来,陕西省加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力度,不断推动科技文献平台资源共享,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科技文献资源的开放共享。
目前,文献平台已集成中外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中外专利、中外标准、国外科技报告、科技丛书等多语种、多类型的国家及地方文献资源达1.2亿条,涵盖了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
文献平台的检索量超过500万人次,原文提供量超过300万篇,已成为陕西省科研人员获取科技文献的重要渠道之一。
【总页数】1页(P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构建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创新服务体系的探讨——“河北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调查研究
2.区域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以厦漳泉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为例
3.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为例
4.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区域平台建设策略研究--以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为例
5.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科技文献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以四川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为促进全省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支持西安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2008年11月,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研究决定建设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并三次被科技部、省人民政府列入“部省会商”共建内容。
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将建成资源富集、开放共享、特色鲜明、设施先进、功能完备、节能环保、高效运转、服务优良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为科技资源共享的服务点、科技成果的展示点、技术产权的交易点、科技金融的结合点,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活动中心,成为陕西乃至中国西部的科技资源中心,成为“关中—天水”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的核心示范工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建设省科技资源中心的具体要求,围绕我省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面向创新主体,搭建“五大平台、十二个系统”的科技资源服务体系。
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步到位”的原则,用三至五年时间全面建成“五大平台、十二个系统”的科技资源基本构架。
(一)科技文献共享服务系统1、服务现状:陕西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经过6年的建设,建成了包括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西安镜像站外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标准文献、计量规程为主的外文文献资源和以陕西科技图书文献中心(SNSTL)共享成员单位特色文献资源为辅的中文文献资源,以及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拥有的数据库群和多类型文献的文献资源系统。
2、目标任务:目标:到“十二五”末,陕西省科技文献共享成员单位达到25-30家,每年增加科技文献量不少于500万条;每年文献检索量不少于50万次。
任务:(1)面向全省开放中文科技期刊等文献资源,提供科技期刊、国内外专利、标准、学术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特色文献等文献检索服务;(2)对国防军工等用户进行专题服务:开发国防军工专题数据库,解决局域网和互联网隔离的我省军工国防单位不能使用文献平台海量资源的问题;(3)扩大文献资源共享成员单位,继续吸收具有特色文献资源的高校、科研院所,共享其特色文献资源;(4)对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高校、企业的情报人员进行专业的文献资源使用培训,深入科研第一线,对科研人员面对面的进行文献平台的使用培训;(5)研究制定文献平台的有关管理制度、共享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6)建立资源中心电子阅览室,提供电子阅览、文献检索查询服务等;(7)在资源中心大厅设立科技文献服务窗口,提供科技文献检索等接单服务。
(二)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1、服务现状:已搭建起了“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基本框架,完成了“一个门户网站、两个数据中心、三个专题数据库”的建设。
拥有数据2万余条,汇集了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等5 大类824个国内外数据库信息;并链接了国家和其他省份各数据共享网站;提供动态新闻、政策信息、需求征集等多项服务功能。
同时,“陕西省生态环境数据中心”和“秦巴山区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等6个专题数据库正在建设中。
完成后,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规模将达到3个数据中心(内含23个专题数据库)和8个独立专题数据库。
2、目标任务:目标:到“十二五”末,组建8个行业数据中心,研发50余个专题数据库,基本涵盖农业科学、工程技术、交通运输、地质矿产、科技管理、生态环境、自然科技资源等多个行业领域的特色数据;共建单位达到20家;实现目录查询、元数据检索及数据服务的多种功能,基本建成数据资源丰富、服务便捷多样的科学数据共享系统。
任务:(1)在资源中心设立科学数据服务窗口,能提供数据查询等服务。
(2)建立行业领域科学数据中心及数据库,能实现与资源中心网络的链接;(3)完成全省科学数据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数据的验收汇交;(4)开展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的宣传与咨询服务;(5)对数据管理人员及数据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三)仪器设施共享系统1、服务现状:已建立了覆盖西北五省的“西北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网”及服务我省的“陕西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并承担了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陕西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西北大仪网”已汇集仪器信息4655台(套);“陕西大仪网—信息网”已汇集仪器信息5236台(套),价值32.6亿元;“陕西大仪网—协作共用网”拥有网员单位61家,设备293台套,价值4.84亿元。
省科学器材公司2010年建设仪器设施维修维护服务子系统,以面向社会开展仪器维修维护、改造升级、余缺调剂、实验室设计等工作。
2、目标任务:目标:到“十二五”末,使入网大型仪器达到5万台(套),由政府资助的大型仪器设备总数的50%实现共享,补贴范围覆盖60%;大型设施共享服务量100项/年;仪器维修维护量达到保有量的10%、升级改造量达到保有量的5%。
任务:(1)在资源中心设立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窗口,提供仪器设施共享服务。
(2)开通仪器设施咨询热线,利用协作共用网对外开展共享服务,内容包括技术咨询及共享仪器设施的预约;(3)仪器设施维护维修及余缺调剂,新建仪器设施服务平台的规划及方案设计;(4)对“13115”科技创新工程等科技计划项目购置的大型仪器设施统计入网,建立数据库,对新购置的大型仪器设施进行联合评议;(四)公共检测服务系统1、服务现状:已联合省内63家拥有56项检测资质的科研、教学、生产单位,整合省内千余台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及15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陕西省公共检测中心暨一站式服务窗口”,通过资质汇集、实时预约、集中受理、业务分包,进而实现分析检测的一站式系统服务。
已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等单位联合组建了“陕西省材料分析研究中心”;与国土资源部西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等七家单位联合组建了“陕西省地质资源与环境检测中心”;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等六家单位联合组建了“陕西省化学品检测中心”。
专业化检测中心整合各专业领域检测仪器设备235台(套),价值3.3亿元,拥有了一支290余人的专家队伍。
已与陕西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分别在西安、汉中、杨凌等地建立了分析测试人员培训基地,目前已开展培训15期,培训学员1800余人,为1416名考试合格的学员发放了大型科学仪器操作技术合格证。
已与国内一些仪器生产厂家合作,在陕西省公共检测中心设立了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比对测试与展示窗口。
2、目标任务:目标:引入具有国际检测资质的优秀检测检验机构入驻资源中心,为西部地区及全省提供高端检测检验服务。
到“十二五”末,组建8-10个涵盖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农产品、化学品、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的专业化检测中心;组建4-5个分析测试人员培训基地,培训人员人以上;服务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个,服务对象超过100家。
任务:(1)建设完成陕西省公共检测中心暨一站式服务窗口,安置基础物理、化学等检测仪器设备,通过资质汇集、实施预约、集中受理、业务分包,实现分析测试的一站式服务,完成从“信息网络服务”向“实体与网络相结合服务”的转变。
(2)引入具有国际检测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入驻资源中心,为我省乃至全国提供高端检测检验服务。
(3)积极吸引社会检测力量参与加盟,组建8-10个专业化检测中心并在资源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基本覆盖我省主要行业领域,形成检测能力较为全面、虚实结合的专业化检测服务体系。
(4)建设国产仪器测试与展示推广平台,开展国产仪器与国外仪器对比试验,向国内仪器生产厂家提供相应对比数据与技术咨询,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应用水平,拓展仪器功能与应用领域。
(5)在资源中心设置仪器设施培训基地,改善现有培训条件,配置常规通用检测仪器,建立功能较为齐备的现代化检测专业人员培训区域,以分析测试专家委员会为基地组织培训师资队伍(兼职),面向大学生、研究生及企业、院所从事分析测试的人员提供初级、中级、高级培训和技术交流,全面提升分析测试水平(五)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系统1、服务现状:建有实验动物基地。
2、目标任务:目标:完成自然科技资源系统所需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完成动物、植物、微生物菌种、实验材料、矿产资源、标准物质和“自然科技资源数字化标本馆”和“自然科技资源虚拟博物馆”模块的设计及制作。
任务:(1)做大作强实验动物平台工作。
(2)完成全省自然科技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制定自然科技资源描述标准规范,建立标准规范的数据库;开展管理人员及自然科技资源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3)提供自然科技资源宣传与咨询服务。
(六)创新创业服务系统1、服务现状:需新建服务系统。
2、目标任务:目标:面向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性高端创新创业服务。
任务:(1)引入股权代办、专利事务、资产评估、人力资源、政策咨询、法律咨询、管理咨询、创意设计、项目咨询、风投基金机构,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
(2)引入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等具有发展潜力、可以实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等系列服务。
(七)技术转移服务系统1、服务现状:2010年全省技术合同登记总额突破100多亿元,陕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合同登记30多亿元。
2、目标任务:目标:每年资源中心展示展览大厅布展5次以上,召开科技成果科技项目宣传推介会4次以上;负责建立陕西省科技成果库。
任务:做好资源中心展示展览大厅得布展及科技成果科技项目得宣传推介工作;做好技术合同认定等工作;联合省知识产权局、西部产权交易所等单位,为科研机构和企业牵线搭桥,开展成果登记、项目认证、项目推广、成果发布、需求配对、技术评估、科技融资、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等技术转移服务。
(八)科技金融服务系统1、服务现状:需新建服务系统。
2、目标任务:目标:不断完善体制,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自主创新,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任务:(1)建设科技成果库、科技贷款项目评审专家库、科技型拟上市企业库,开展科技成果评估、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技术产权交易、企业孵化等工作。
(2)联合省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陕西证监局、陕西保监局,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立起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创业投资、科技保险、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贷款、信用贷款、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为主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
(九)综合业务服务系统1、服务现状:需新建服务系统。
2、目标任务:目标:建设陕西省科技资源共享信息服务平台及呼叫中心;建设农业科技服务系统;做好科技资源中心后勤保障工作。